《鱼我所欲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231ed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1.png)
第14页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用词浅显,不过表示道理却很深 刻。 2.利用大量排偶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用比喻论证方式,使说理形象生动,轻易被人接收, 富有果断抵抗元朝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 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 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示例二:苏轼频频遭贬,但满心所系仍是民生疾苦,不但修建“苏堤”,而且屡 次为民请命。 示例三:陶渊明宁可辞官退隐山林,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
所欲有甚于生者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11页
第12页
文章铺陈排比,论证
第2页
壹 读文章,知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贰 品语言,悟主旨,熟读成诵。
第3页
第4页
義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就是“义”,你看这个字写法, 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甲骨文中“羊”表示 祭牲,“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合而会意,“义”本义就是指 杀牲祭奠礼仪或仪式,引申指公正合宜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 不容辞。那怎样才算是公正合宜举动呢?怎样表现才算是“义”呢? 下面我们就走进《鱼我所欲也》,一起来寻找答案。
第5页
第6页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第7页
wù
死亦我所恶
bì
故患有所不辟也
dān
一箪食
gēng
一豆羹
cù
蹴尔而与之
yú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用词浅显,不过表示道理却很深 刻。 2.利用大量排偶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用比喻论证方式,使说理形象生动,轻易被人接收, 富有果断抵抗元朝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 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 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示例二:苏轼频频遭贬,但满心所系仍是民生疾苦,不但修建“苏堤”,而且屡 次为民请命。 示例三:陶渊明宁可辞官退隐山林,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
所欲有甚于生者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11页
第12页
文章铺陈排比,论证
第2页
壹 读文章,知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贰 品语言,悟主旨,熟读成诵。
第3页
第4页
義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就是“义”,你看这个字写法, 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甲骨文中“羊”表示 祭牲,“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合而会意,“义”本义就是指 杀牲祭奠礼仪或仪式,引申指公正合宜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 不容辞。那怎样才算是公正合宜举动呢?怎样表现才算是“义”呢? 下面我们就走进《鱼我所欲也》,一起来寻找答案。
第5页
第6页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第7页
wù
死亦我所恶
bì
故患有所不辟也
dān
一箪食
gēng
一豆羹
cù
蹴尔而与之
yú
《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
![《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435f2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3.png)
舍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 取义者 也。生 亦我所 欲, 所 欲 有 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
甚于 生 者,
故 不为苟 得 也; 死
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
亦我所 恶,
所恶
有甚于 死 者,
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乎? 此之 谓 失 其 本心。 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字词归纳
特殊用法 通假字
特殊字词
词语
例句
释义
辟 故患有所不辟课下注释也 同“避”,躲避
辩 万钟则不辩课下注释礼义而 同“辨”,辨别 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课下注释我与课 同“德”,感恩、感激;
得、与 下注释
同“欤”,语气词
乡 乡课下注释为身死而不受 同“向”,先前、从前
【答案】示例:①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李大钊, 探寻民族出路,面对三绞之刑毫无惧色,最终英勇就义。②在今天,“舍 生”侧重指舍弃个人利益,“取义”侧重指坚守一切道义。只有让道义 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根植人心,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兴。
2.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 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中考复习
三段式翻译
鱼, 我所 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 二 者 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
不可
得 兼,
舍 鱼而取
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
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 我所 欲 也。 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8d3c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e.png)
仁义思想
孟子强调仁义是人性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本文中,孟子指出,即 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人们也应该坚守仁义道德,不屈不挠地维护正义和真理。
义利观、道德观阐述
义利之辨
孟子认为,义和利是人生中的两大追 求,但二者不可兼得。在面临抉择时 ,应该舍利取义,以道义为重。这种 义利观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的坚守和 追求。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得文章 结构紧凑,表意凝练,增 强表现力。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作 者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以情动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 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营 造出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使读 者在品味中领悟文章深意。
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观念比较
东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倡导仁爱 、礼制和道德约束。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重视公平正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分析《鱼我所欲也》中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如个人 欲望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等。
语言简练
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
逻辑严密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 ,层层递进,使读者的思 维不断跟进,产生共鸣。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
此句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以及为了更高价值而舍弃较低价值的理性决 策。
历史意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 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 ,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 贡献。
孟子强调仁义是人性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本文中,孟子指出,即 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人们也应该坚守仁义道德,不屈不挠地维护正义和真理。
义利观、道德观阐述
义利之辨
孟子认为,义和利是人生中的两大追 求,但二者不可兼得。在面临抉择时 ,应该舍利取义,以道义为重。这种 义利观体现了孟子对于道德的坚守和 追求。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得文章 结构紧凑,表意凝练,增 强表现力。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作 者内心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以情动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引发共 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营 造出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使读 者在品味中领悟文章深意。
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观念比较
东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倡导仁爱 、礼制和道德约束。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
重视公平正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
分析《鱼我所欲也》中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冲突,如个人 欲望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等。
语言简练
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
逻辑严密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 ,层层递进,使读者的思 维不断跟进,产生共鸣。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
此句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以及为了更高价值而舍弃较低价值的理性决 策。
历史意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 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 ,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 贡献。
鱼我所欲也新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鱼我所欲也新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18f57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4.png)
第26页
第27页
探究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怎样?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一样人生观,赞扬 了什么样人,斥责了什么样人?
第28页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举
对
例
比
论
论 证
证
1、宫室之美 排
见利忘义(反) 万钟之禄 2、妻妾之奉 比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第29页
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
为何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人之初,性本 善”。不过只有有道德人才能保持高尚操守 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第20页
非独贤者有
递
升华 人皆有 进
主题
论
说
贤者勿丧
第21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0页
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利用了比喻论证, 提出了“舍生取义”中心论点。
第11页
鱼、熊掌
提出 论点
所欲
生、义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第12页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第13页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 激烈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 孔子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 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 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仁 政”、“王道”。
作者介绍
第3页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第27页
探究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怎样?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一样人生观,赞扬 了什么样人,斥责了什么样人?
第28页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举
对
例
比
论
论 证
证
1、宫室之美 排
见利忘义(反) 万钟之禄 2、妻妾之奉 比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第29页
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
为何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人之初,性本 善”。不过只有有道德人才能保持高尚操守 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第20页
非独贤者有
递
升华 人皆有 进
主题
论
说
贤者勿丧
第21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0页
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利用了比喻论证, 提出了“舍生取义”中心论点。
第11页
鱼、熊掌
提出 论点
所欲
生、义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第12页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第13页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 激烈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 孔子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 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 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仁 政”、“王道”。
作者介绍
第3页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 》课件 (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语文PPT
![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 》课件 (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语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065708fab069dc5122015f.png)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 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预习导学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 作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子沐创意
鱼我所欲 内 双 输 替 内 双
容击入换容击 教
输替内双输 师
入换容击入
也 替 内 双 输 替
: 子 沐
换容击入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PPT课件
肆叁贰壹
课
课
好
课
目
后
文
词
文
讨
赏
好
导
录
论
析
句
读
内入双 容替击 双换输 击内入 输容替 入双换 替击内 换输容 内入双 容替击
换输
PA R T 0 1
课 文 导 读
好词好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 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运用道理论证,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好词好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E
2.对比论证
正:个人——处忧患,能进取 反:国家——处按了,国恒亡
结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语段精练
(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 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预习导学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 作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子沐创意
鱼我所欲 内 双 输 替 内 双
容击入换容击 教
输替内双输 师
入换容击入
也 替 内 双 输 替
: 子 沐
换容击入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PPT课件
肆叁贰壹
课
课
好
课
目
后
文
词
文
讨
赏
好
导
录
论
析
句
读
内入双 容替击 双换输 击内入 输容替 入双换 替击内 换输容 内入双 容替击
换输
PA R T 0 1
课 文 导 读
好词好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 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运用道理论证,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义比生更珍贵。
好词好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E
2.对比论证
正:个人——处忧患,能进取 反:国家——处按了,国恒亡
结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语段精练
(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ab48bb284ac850ad024283.png)
鱼我所欲 也
《孟子》
字词积累
总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子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字词注音
恶( wù ) 羹( gēng ) 妾( qiè )
第一个“为”,介词,因为。第二个 “为”,动词,接受。 〖已〗 停止,放弃。 〖本心〗 天性,天良。
检4分钟
通 假 字 1.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箪( dān ) 蹴( cù ) 乡(xiàng)
思8分钟 议5分钟
1· 解释字词
解释以下字词
自由展4分钟 评分钟
〖得兼〗 同时得到。
〖有甚于〗 比……更重要 〖苟得〗 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 的意思。 〖恶〗 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 祸患,灾难。
〖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 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 )之奉为(wé i)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 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检 3分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 i)所识穷乏(fá )者得 (dé )我而为(wé i)之;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孟子》
字词积累
总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子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字词注音
恶( wù ) 羹( gēng ) 妾( qiè )
第一个“为”,介词,因为。第二个 “为”,动词,接受。 〖已〗 停止,放弃。 〖本心〗 天性,天良。
检4分钟
通 假 字 1.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箪( dān ) 蹴( cù ) 乡(xiàng)
思8分钟 议5分钟
1· 解释字词
解释以下字词
自由展4分钟 评分钟
〖得兼〗 同时得到。
〖有甚于〗 比……更重要 〖苟得〗 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 的意思。 〖恶〗 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 祸患,灾难。
〖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 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 )之奉为(wé i) 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 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检 3分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 i)所识穷乏(fá )者得 (dé )我而为(wé i)之;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优质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优质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ff32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0.png)
,只是有道德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3.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原来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26/47
什么是本心?
❖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 恭敬心、是非心。
27/47
理清论证思绪,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 为何不直接 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 叙述?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主要内容是说明“性善 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种子, 这种善天性,就是人“本心”。
❖本文讲是每个人都有“本心”,不 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 己“本心”。
4/47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31/47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能够 指哪些事情? 这里“所欲”应指正义事业。如为人 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 他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能够 指哪些事情?
这里“所恶”应指不正义事情。不正当不道 德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 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事。
8/4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经过这种方法。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所以,由此可见。
译文:
采取某种伎俩就能够活命,可是有人却不愿采取; 采取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人也不愿 采取。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有比生命更宝贵东 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有比死亡更 严重事(那就是“不义”)。
2作者认为这种作法怎样?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该 “能够止”。
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原来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26/47
什么是本心?
❖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 恭敬心、是非心。
27/47
理清论证思绪,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 为何不直接 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 叙述?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主要内容是说明“性善 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种子, 这种善天性,就是人“本心”。
❖本文讲是每个人都有“本心”,不 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 己“本心”。
4/47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31/47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能够 指哪些事情? 这里“所欲”应指正义事业。如为人 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 他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能够 指哪些事情?
这里“所恶”应指不正义事情。不正当不道 德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 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事。
8/4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经过这种方法。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所以,由此可见。
译文:
采取某种伎俩就能够活命,可是有人却不愿采取; 采取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人也不愿 采取。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有比生命更宝贵东 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有比死亡更 严重事(那就是“不义”)。
2作者认为这种作法怎样?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该 “能够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7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7张)](https://img.taocdn.com/s3/m/b106ac5c71fe910ef02df849.png)
再读经典 赏析美文
提出论点 → 类比:舍鱼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正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避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正面 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
受……乞人不屑 反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
之……为之……为之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勿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心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再读经典 赏析美文
鱼,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关注疫情 导入美文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人。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散 文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世称“ 亚圣” 。《孟子》是由其弟子整理的记录孟子思想政 治言论的书,宋朝时被朱熹定为“四书”之一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谢 再
见
谢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 判断句 省略句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提出论点 → 类比:舍鱼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正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避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正面 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
受……乞人不屑 反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
之……为之……为之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勿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心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再读经典 赏析美文
鱼,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关注疫情 导入美文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人。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散 文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世称“ 亚圣” 。《孟子》是由其弟子整理的记录孟子思想政 治言论的书,宋朝时被朱熹定为“四书”之一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谢 再
见
谢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 判断句 省略句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获奖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第9 课《鱼 我所欲 也》优 秀课件 (共17 张)-p pt分析 (下载 )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研课比赛课一等奖(教研室)ppt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研课比赛课一等奖(教研室)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5d8c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d.png)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教研课比赛课一等奖(教研室)ppt
目录
01
教学背景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评价
05
教学特色
06
教学感悟
01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舍生取义”的道理。
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现象。
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
04
教学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法:考试、作业、课堂表现、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评价内容、方法、标准和流程等
评价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内容: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和兴趣等
任务驱动: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互动: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媒体与资源
投影仪展示
视频播放
教具展示
互动式白板
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交流、合作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
下次如何更好地教学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
学生反馈与改进方案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和意见
改进方案:根据学生反馈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氛围:评价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鱼我所欲也》省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鱼我所欲也》省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d5e3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e.png)
“乡”通“向”;从前。
“得”通“德”;恩惠, 此作感激。
“辩”通“辨”;辨别。
“与”通“欤”;语气词 ,无实义。
“恶”通“物”;食物。
特殊句式及语法现象解析
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都是判断句 ,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确认。
省略句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是省略句,其中“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指代 食物。
古代社会背景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道德、仁义等观念的重视。当时社会注 重礼仪、尊卑有序,个人的道德修养被看作是立身之本。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0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人的自由、独立和权利;而东方文化更
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文章主题思想探讨
义利之辨
文章通过论述人们在面临道德和利益选择时的态度和行为 ,探讨了义利之辨的主题。作者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道德 和正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利益。
道德约束
文章强调了道德约束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 如果没有道德约束,人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导致社会混 乱和道德沦丧。
人生观与价值观
倒装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甚,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词类活用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中“生”和“死”都是动词活 用为名词,表示生存和死亡的状态。
04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秩序。《鱼我所 欲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选择和人性善恶的探讨。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3fff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8.png)
《论语》
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思想及其与孟子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古代文学鉴赏辞典》
查阅古代文学鉴赏辞典,了解更多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任务布置
背诵与默写
要求学生背诵《鱼我所欲也》全文,并进行默写练习。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与感悟,提 出自己的见解。
拓展阅读与报告
分享交流
鼓励各小组选派代习
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互相学习和借鉴 。
教师点评与总结
点评讨论
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总结归纳
总结课堂讨论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拓展延伸
根据课堂讨论情况,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 的思考。
法,理解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义利之辨的思 想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关于义利之辨的 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追 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02
鱼我所欲也篇章解读
篇章结构分析
开头结尾
开头以“鱼我所欲也”引出全文 ,结尾强调“熊掌亦我所欲也” ,呼应主题,体现文章的整体性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问题提出与讨论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 和意义。
鼓励表达观点
邀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课堂互动 。
聚焦重点问题
围绕文章核心内容,提出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
小组讨论与分享
1 2
分组讨论
根据学生兴趣和观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 讨论。
阅读《论语》,了解孔子思想及其与孟子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古代文学鉴赏辞典》
查阅古代文学鉴赏辞典,了解更多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任务布置
背诵与默写
要求学生背诵《鱼我所欲也》全文,并进行默写练习。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与感悟,提 出自己的见解。
拓展阅读与报告
分享交流
鼓励各小组选派代习
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互相学习和借鉴 。
教师点评与总结
点评讨论
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总结归纳
总结课堂讨论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拓展延伸
根据课堂讨论情况,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 的思考。
法,理解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义利之辨的思 想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关于义利之辨的 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追 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02
鱼我所欲也篇章解读
篇章结构分析
开头结尾
开头以“鱼我所欲也”引出全文 ,结尾强调“熊掌亦我所欲也” ,呼应主题,体现文章的整体性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问题提出与讨论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 和意义。
鼓励表达观点
邀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课堂互动 。
聚焦重点问题
围绕文章核心内容,提出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
小组讨论与分享
1 2
分组讨论
根据学生兴趣和观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 讨论。
鱼我所欲也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鱼我所欲也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1bdea502d276a200292e49.png)
•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 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但也有人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且 现在我们更强调“珍爱生命”,对 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 通过学习本文和上一课,你感受到孟子散 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 行文流畅,论证严密 • 引譬设喻,生动形象 • 排比铺陈,气势恢弘
感 受 孟 子 作 品 的 语 言 美 :
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 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 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 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 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 主题。 对比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 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 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 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 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 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 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背景链接
孟子政治主张:“施 仁政”“民贵君 轻”“行王道”“性本 善”,主张和平,反对 战争。实行仁政以统一 天下。
作者简介
施行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字词积累
为宫室之美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èi wéi wù yú dān cù
得我与
一箪食 蹴尔而与之
初读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 语音障碍,读准字音和节奏。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新课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孟子)
(裴多菲) (文天祥) (夏明翰)
读名言 谈体会
生为尊严,生为自由
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学习目标
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 反面: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勿失其本心
精读揣摩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 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 家危害人民的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细读探究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原文:“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比喻论证,提 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 显,更加生动形象,简明自然。
精读揣摩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孟子认为人有四种本心,本文侧重讲“羞恶之 心”(廉耻之心、向善之心)。 因为人只有 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 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
精读揣摩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
不受,今/为(wèi )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读感知
1、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 出来,准备质疑。
2、组内质疑。
3、小组展示。
理解文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 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4、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 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 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闻一
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 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朱自清 ,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课堂练习
舍生取义 、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嗟来之食 ;
课堂练习
细读探究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如何 逐层论证中心论点的呢?结合课后习 题一仔细思考。
细读探究 提出论点:类比: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正面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不避患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精读揣摩
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 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 非心。“是心”“本心”都是指羞恶之心。
精读揣摩
“贤者能勿丧耳”,在《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有几
理解文意
不择手段, 求得生存。 假如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 不可以用呢? 假如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
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
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灾祸的方法(坏
事)有哪个不可以用(做)呢?
读准字音节奏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
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 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熟
识的穷人感激(同“德”)我吗(同“欤”)?
理解文意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同“向”)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 接受(侮辱性的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宫 室的华美却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 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 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
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
论 证 过 程
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
对比论证
得出推论:舍生取义
举例论证:——(不受嗟来之食) 举例论证:——(不辨礼义受万钟)
对比论证
随堂练习
细体味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以致用,联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生重于义
不失本心 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
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
反面: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作业布置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
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
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
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 选择呢? 据此写一篇短文。
作业布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 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 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
,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
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课堂练习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得到,拥有 通“德”,感激 比,介词。表示比较。 对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句话是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的,这几句话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精读揣摩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 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 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
气势恢弘。
精读揣摩 提出论点:类比: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 正面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反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不避患 义重于生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蹴尔而与之。
课堂总结
文章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
心论点,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
理,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
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类比: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 正面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反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不避患 义重于生
理解文意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可是有人不用它;采 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可是有人不用它。 所以,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有超过生命的,他们所 厌恶的事情有超过死亡的。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 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课堂练习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为了 做 做 代词,这种 代词,这种做法
课堂练习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转折,却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承接,就 表示转折 表示承接,就 连词,表修饰。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系生活实际,结合影片《生死决择》,写 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课堂练习
1、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 与之一致的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