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辞格
辞格四

•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 个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加以对照,以说明事 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 亲爱的同学们,同是一辆车上,有人在奋进, 有人在沉思,有人在昏睡,有人在挥霍,还 有人可能中途下车,销声匿迹……但是通向 理想的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我们用什 么动力,以什么速度,怀着何种目的,以什 么样的方式前进!
• 3.反问句句末可用问号,也可以用叹 号;设问句句末必须用问号。 • 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 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 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 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 出路!
六、通感
• 通感又叫移觉,借助人的感觉的转 移,用这种感觉器官的感受去描写 那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有意使听觉、 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沟 通起来,这种辞格叫通感。
二、映衬
• 映衬,又叫衬托,它是为了突出主要事 物,用正面的类似的事物或用反面的有 差别的事物来作陪衬的修辞格。映衬由 主体和衬体构成。 • 空间无限辽阔,时间飞快流逝,然而苏 冠兰精神上的痛楚并不能排遣和消除。
映衬的基本类型
• 1.正衬:又叫旁衬,是用跟主体事 物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
• 黑得像墨水一样的海水卷着巨浪是可 怕的,但是林道静的眼里,这黑暗的 社会更可怕。
• (一)对比的种类
• 1.两体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 以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 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 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 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 着的“小”来。
反复的基本类型
•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是连续反复。 •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 我住那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了。 •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
第四节 辞格

下面看几个用例: 下面看几个用例: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②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③“过来先吃碗饭 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过来先吃碗饭, ?!” ③“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的本体不能简单说成是“ 例②的本体不能简单说成是“我”,喻体也不能简单 说成是“ 应该把相关的修饰语考虑进去,否则“ 说成是“牛”,应该把相关的修饰语考虑进去,否则“我” 怎么会是“ 了呢? 的本体和喻体都是行为、动作。 怎么会是“牛”了呢?方,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 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1.比喻的构成 比喻的构成 无论哪一类比喻,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无论哪一类比喻,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 ①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赵树理) (赵树理) 本体是“ 喻体是“葫芦瓢子” 例①本体是“脸”,喻体是“葫芦瓢子”,比喻词是 “像”。 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 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 行为、动作、道理等等。 行为、动作、道理等等。
1.明喻
本体+比喻词+喻体
像、如、似、仿佛、犹如、有 仿佛、犹如、 一般、好比、 如、一般、好比、宛如 等。有 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 一般,似的等 时后面还用“一样 一般 似的等 词语呼应。 词语呼应。
(1)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围城》 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围城》 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 (2)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 —— 康瞿《春种秋实》 康瞿《春种秋实》 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 (3)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 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 杨朔《雪浪花》 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 杨朔《雪浪花》 出痧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4)出洋好比出痘子 ,出痧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 (5)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谢雪畴《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 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 境、气氛。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 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
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 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借代”,也叫作“换名”,是指不直说某 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 去代替它的辞格。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一般是从内容(意义) 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的。
一、意义的锤炼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二、声音的锤炼 运用平仄变化提升表达效果。 中国有句老话: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是指,在多种 同义句式间选择一种最适合当前
语境,表达效果最好的句式。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 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 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广州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 像夸张,又像真实。 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3.要注意思想感情。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 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
陈家庄奔去。
4.要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5.不要拘泥于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师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甲当作乙来写的辞格。 大地母亲是宽厚仁慈的。 大地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 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 修辞是在各种同义手段中选择适 合的形式进行表达。
现代汉语习题

现代汉语习题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含义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三、拿你学过的外语来和现代汉语比较,谈谈现代汉语具有哪些特点?四、你自己的母语属于哪种方言,与普通话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五、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是什么?六、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如何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什么是语音?为什么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二、说出发音器官示意图中各部位的名称。
三、联系你所熟悉的语言,谈谈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四、为什么说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五、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六、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七、下列各音素,哪些是元音?哪些是辅音?p、m、u、i、ɡ、j、e、n、ɑ、nɡ八、举例说明什么是音节?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什么是声调?九、说明元音、辅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十、指出下列音节中各有几个元音和辅音?⑴xiā(瞎)⑵bān(班)⑶chōu(抽)⑷tīnɡ(听)⑸lóu(楼)⑹shǎnɡ(赏)⑺zhuānɡ(庄)⑻dāi(呆)⑼huān(欢)⑽jiǎn(柬)十一、指出下列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
⑴biān(边)⑵zhǎo(找)⑶zhī(知)⑷xiǎo(小)⑸jiǔ(酒)⑹cì(次)⑺huī(灰)⑻jīn(今)⑼què(确)⑽chuānɡ(窗)第二节声母一、什么叫发音部位?什么叫发音方法?二、普通话声母有哪几个发音部位?三、解释下列术语:⑴塞音⑵擦音⑶塞擦音⑷鼻音⑸边音四、举例说明声母的送气和不送气。
五、举例说明什么是清音?什么是浊音?六、根据所给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填出相应的声母。
⑴双唇送气清塞音()。
⑵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⑶舌尖后清擦音()。
⑷舌尖中浊边音()。
⑸舌尖后浊擦音()。
七、下面有三组字,请把每组字中声母相同的字归并到一起,并写出它们的声母来。
⑴主站焦举暂招阻剑糟⑵留农凉兰虑宁隆乱泥⑶罚欢火翻昏晦逢淮佛八、举例说明什么是零声母。
第四节 辞格

二、传统辞格
(一)比喻 如果说,辞格是修辞学一片茂密的树林, 那么,比喻则是辞格之林中一株枝叶繁茂 干粗根深的参天大树。如果说,几十个辞 格好像一个大家族,那么,比喻则是这一 家族中的长房长子。——濮侃《辞格比较》 1、内涵及构成 2、分类
三、修辞新格
(一)列锦 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词组,组合成 一种多列项的特殊的非主谓句,用来写景 抒情,叙事抒怀。
(三)假悖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违反逻辑上的不矛盾律, 拿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织在同一个语言结构 里,以收到精警、强调、讥讽、幽默等表达效果。 (1)耳朵里只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 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 叶……(陆定一《老山界》) (2)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 修辞效果:表面看似矛盾而实际上不矛盾的“假悖” 言语现象,能引人注意,发人深思,感悟出表达 者的独具匠心,达到使人印象深刻的目的。
第四节 辞格
一、辞格概说
(一)内涵 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活动中逐渐固定 下来的具有特定表达效果的言语优化模式。 (二)特点 1、表达功能上的特异性 2、语言形式上的模式性 3、历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三)产生基础 1、物质基础 2、语言文字基础 3、主观基础
(四)辞格研究概况
1、辞格理论的研究 2、传统辞格的研究 (1)辞格体系的建立日趋完善 (2)单一辞格的研究不断深化 (3)辞格比较、辨异研究迈上新台阶 3、修辞新格研究成果丰硕 4、辞格综合运用研究逐步深入 5、辞格史研究开历史先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 思》) 修辞效果:一言简意赅、辞约意丰,有很强的艺术 概括力; 二含蓄隽永、形散神凝,能给读者留下充分 三讲求多种修辞手法 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余地; 的综合和语言的锤炼。
辞格(一)

3、运用拈连应注意的问题
①拈连要贴切自然,避免只注意形式、 不考虑内容的生搬硬套。 ②在形式上,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 在前;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在后。 ③在语义上,甲乙两事物要有密切的 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 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 的理解。
4、拈连和比拟的区别
① 拈连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即 甲乙两事物连起来的时候,把适于上文甲事 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乙事物上。例如: (1)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 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② 比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在字面上只出 现本体,而拟体是不出现的。例如: (2)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 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一、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 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例如: 她一头的褐色卷发,盖着一张的小圆脸, 眼极活泼,口也很灵动,配着一身极鲜艳的衣 裳——漆鞋,绿丝长袜,银红绸的上衣,紫酱 ——漆鞋,绿丝长袜,银红绸的上衣,紫酱 的丝绒围裙——亭亭的立着,像一棵临风的郁 的丝绒围裙——亭亭的立着,像一棵临风的郁 金香。(徐志摩《曼殊斐儿》 金香。(徐志摩《曼殊斐儿》)
②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 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 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例如: 然而,在有“人”的心者的眼中、脑 然而,在有“ 中,红红的被屠杀者的血,是永远洗涤不 去的。(郑振铎《六月一日》 去的。(郑振铎《六月一日》) 一般用于衣物的“洗涤” 一般用于衣物的“洗涤”一词用于 “眼”和“脑”,表现了对被屠杀者的深 深的悼念和对屠杀者的憎恨。
现代汉语修辞PPT学习教案

人更加感 到沉寂
第15页/共77页
求生动
语言生 动可提 高表达 效果, 使人爱 听爱读 。词 语的选择 要追求 表意的 生动。 1.化静 为动 2 .形象 描绘 3 .含蓄 表意
绿杨烟外 晓寒轻 ,红杏 枝头春 意闹。
(宋祁《玉楼春》)
第16页/共77页
求特效
为了突 出强调 某一内 容,或 使语言 幽默诙 谐,人们 有时突 破常规 ,变异 地使用 词语, 以 求得某种 特殊的 表达效 果。 1.曲解 词义 2 .转换 功能 3 .反用 色彩
主动句: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种句 子叫主动句。
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子叫 被动句。
例如: “风把树叶吹落了。” “树叶被风吹落了。”
第31页/共77页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修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 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 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 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第用32页。/共77页
现代汉语修辞
会计学
1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 第三节 句子的配置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第五节 语体风格
第1页/共77页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溯源
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 起来用 的是孔 子。据《易·乾·文言》所述:“子 曰:君 子进德 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 诚,所 以居业 也。”
第24页/共77页
三、紧句和松句
从结构上 说,句 子的组 织可松 可紧, 紧句就 是句子 成分组织 紧密的 句子; 松句就 是句子 成分组 织松散 的句子。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三节 句子的锤炼
❖ 句子的锤炼(又叫“炼句”)有其特有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句子的安排。它指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语序、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句与句的连贯以及句子的 周密照应、省略隐含等都应该仔细推敲,都是修辞 的范畴。
❖ 二是句式的选择。句子的长短、松紧、整散、肯定 与否定、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文言句与欧化句等各 种同义句式,都各有各的特色,句子形式各异,修 辞作用也不同,必须正确选择,还要注意配合使用。
在现代,“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1)指运用 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 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 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
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即:修饰文字
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
❖ 1.长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2.短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3.相互转换(见书P232-P233)
句式的选择 和转换
(二)整句和散句
1、整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散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整句和散句的转换: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主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被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相互转换: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1、肯定句——是不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2、否定句:——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1)单重否定句: (2)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和单纯否定句相比,一般是肯定句口气重,否 定句口气轻;肯定句是直接陈述,否定句则比较婉转。
如:“这个人好”(语气强)和“这个人不坏”(语
气较弱)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同义时,一般是否定句比肯定句 口气更重,有明显的强调作用。同时又可以表示委婉 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 同类事物一般 第一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 不能构成比喻。 不能构成比喻。 小王像他哥哥。 小王像他哥哥。 这件衣服跟那件一样”都不是比喻。 “这件衣服跟那件一样”都不是比喻。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 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 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上与本体相似 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 我们的祖国” 花园”之间的相似点是“美丽” “我们的祖国”和“花园”之间的相似点是“美丽”,相 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2.暗喻(隐喻)
本体+比喻词+喻体
是、变成、成为、等于、 变成、成为、等于、 成了、变为、 成了、变为、当作
暗喻从表面上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 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从表面上看来是判断 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叙述或说明 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1)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我 )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 们生活里常用散文。在文艺园地里, 们生活里常用散文。在文艺园地里,散文也应当是万紫千红中繁 茂的花枝。 ——吴伯箫《多写的散文》 吴伯箫《 茂的花枝。 吴伯箫 多写的散文》 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钉子, (2)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钉子,牢牢地钉进了黄维 团的脑门心。 团的脑门心。 ——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 老虎团
3.从效果上看,辞格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它可以增强语 从效果上看,辞格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 从效果上看 言的表现力,使之在准确顺畅的基础上生动感人。 言的表现力,使之在准确顺畅的基础上生动感人。 从范畴上看, 4.从范畴上看,辞格是使用语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修辞现象, 从范畴上看 辞格是使用语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修辞现象, 而不是其他现象。 而不是其他现象。
比喻的灵活用法
1. 没有喻词的比喻
(1)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 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 的文明。 的文明。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 (2)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 读者不看听众。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读者不看听众。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3)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 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 吴伯箫《歌声》 (4)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 吴伯箫《歌声》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1)清凉的水沁入肺腑,这是比甘露还要甜,比美酒还要香 清凉的水沁入肺腑,这是比甘露还要甜, ——袁鹰 戈壁水长流》 袁鹰《 的天山雪水 。——袁鹰《戈壁水长流》 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作燃料的, (2)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作燃料的,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 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 文章,恐怕连牛粪也不如。 ——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新观察记者问》 郭沫若《 郭沫若 关于文风问题,新观察记者问》
1.明喻
本体+比喻词+喻体
像、如、似、仿佛、犹如、有 仿佛、犹如、 一般、好比、 如、一般、好比、宛如 等。有 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 一般,似的等 时后面还用“一样 一般 似的等 词语呼应。 词语呼应。
(1)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围城》 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围城》 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 (2)刘玉翠回到村里,就好比是住进了监牢里。 —— 康瞿《春种秋实》 康瞿《春种秋实》 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 (3)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 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 杨朔《雪浪花》 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际。 杨朔《雪浪花》 出痧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4)出洋好比出痘子 ,出痧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 (5)黄维苦心经营的一次大反击,像只氢气球一样破灭了。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谢雪畴《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
2.比喻的分类 比喻的分类 按本体和比喻词的表现形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 按本体和比喻词的表现形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 喻三类。 喻三类。 前面举的三个例子都是明喻的用例。明喻通过“ 前面举的三个例子都是明喻的用例。明喻通过“像、仿 似的、 佛、……似的、犹如”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一眼 似的 犹如”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 就可以看出是打比方。 就可以看出是打比方。
下面看几个用例: 下面看几个用例: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②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③“过来先吃碗饭 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过来先吃碗饭, ?!” ③“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的本体不能简单说成是“ 例②的本体不能简单说成是“我”,喻体也不能简单 说成是“ 应该把相关的修饰语考虑进去,否则“ 说成是“牛”,应该把相关的修饰语考虑进去,否则“我” 怎么会是“ 了呢? 的本体和喻体都是行为、动作。 怎么会是“牛”了呢?例③的本体和喻体都是行为、动作。
博喻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博喻可以 用来强调特征,增强气势。 用来强调特征,增强气势。 (1)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的瓦瓴上。如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的瓦瓴上。 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春之声》 王蒙《 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 春之声》 (2)砰的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机器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 砰的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 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淘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 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淘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 ——鲁光《中国姑娘》 鲁光《 鲁光 中国姑娘》
比喻的其他类型
倒喻 ——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1)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 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毛泽东《 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白花就是您的笑容, (2)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白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气锤起 落的铿锵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 落的铿锵是您的声音;解放军前进的队列就是您的步伐,葱 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郁耸立的名山就是您的身影。 —— 白桦《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白桦《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
曲喻
由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去, 由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去,通过这种转 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比喻关系。 移、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比喻关系。 (1)除了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 除了向日葵以外, 东西。 ——钱钟书《人·兽·鬼》 钱钟书《 兽 鬼 东西。 钱钟书 (2)“你呀,真是记吃不记打,有买这‘砖头’回来干什 你呀,真是记吃不记打,有买这‘砖头’ 柳茵一见《词海》 火就沾了油,蹭蹭地窜得老高。 么?”柳茵一见《词海》,火就沾了油,蹭蹭地窜得老高。 —— 肖复兴《书市风波》 肖复兴《书市风波》
比喻的格式: 相似 相似, 相关, 比喻的格式:AB相似,以B喻A,借代的格式:AB相关,以B代A。 喻 ,借代的格式: 相关 代 。 顶真的格式: 顶真的格式:A—B,B—C,C—D。回环的格式:A—B,B—A , , 。回环的格式: ,
2.从使用上看,辞格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就 从使用上看,辞格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 从使用上看 没有辞格。 没有辞格。
Hale Waihona Puke .借喻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比喻词 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 也不用比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 也不用比喻词 应该出现的位置。 应该出现的位置。 (1)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熠熠生 )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 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辉。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2)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 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 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2.比喻要贴切。 3.要注意思想感情。 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 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
二
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 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一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 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1.比喻的构成 比喻的构成 无论哪一类比喻,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无论哪一类比喻,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 ①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赵树理) (赵树理) 本体是“ 喻体是“葫芦瓢子” 例①本体是“脸”,喻体是“葫芦瓢子”,比喻词是 “像”。 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 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 行为、动作、道理等等。 行为、动作、道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