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马立安;石磊【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07(004)004【摘要】为了筛选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为工业化生物处理受苯酚类污染的工业废水及污染物提供理论指导,采集长期受苯酚污染的污泥,通过选择性增菌、驯化、平板分离、摇瓶复筛等方法从中分离高效降解苯酚菌株.获得一株可耐受高浓度苯酚(2.0g/L)且具有高效降解苯酚能力的假单胞菌(PD3),该菌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7.0、温度30℃、苯酚浓度小于0.5g/L.通过调节工业废水及污物中苯酚浓度(小于0.5g/L),可利用分离的假单胞菌(PD3)在上述最适条件下对苯酚进行降解处理.【总页数】3页(P55-57)【作者】马立安;石磊【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X703【相关文献】1.苯酚降解菌TX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J], 邱凌峰;吴芳芳;姚尧2.苯酚降解菌F5-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J], 何熙璞;刘鸿杰;张敏;梁锦添;李俊芳;陈保善3.一种苯酚降解菌Pseudoxanthomonas sp.BF-6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及途径研究 [J], 卫晓博;侯颖;程豪杰;秦翠丽;牛明福;徐建强4.苯酚降解菌DF51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固定化的研究 [J], 张谨华;李鹏丽;王婧人;李彩虹;杨秀清5.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 PNAN5)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 [J], 沈锡辉;刘志培;王保军;刘双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酚降解菌TX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苯酚降解菌TX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an dK.we e 06 7 h _, 1 1 / d 2 . g L r p ciey r .6 r1 5 .4 mg Lan 717m / ,es e t l. v
Ke r s Ph n I T / h s o o Ca e h 1 2 d o y e a e Gr wt i e is y wo d : e o r o p r n c t c oI . - i x g n s o h kn t c
Id cbe ita el l e z m e W i hedaa ob an d i a c ut f h tan TX1 t wt ie is n u il n r c l ar n y . u t t t t ie n b t h c l r o e s r i h ue t ,i g o h kn t s r c
ge u rc o p r n s n m e X1 n sTih s o o p. a dT .Th r l n r t d nt eme a oi a h yo h o b u ssr n ep ei a ysu yo h t b l p twa fp en l o lhi tai mi c a t
Sag a ni s et Si] s hn hi E v om na c re rT l ec
苯 酚降解 菌 T 的分 离鉴 定及其 降解特性 X1
邱凌峰
苯酚降解菌 T 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X 1
s lto ,Ie tf a in n Ch rc e ia in f h n —De rdn oa in d n ii to a d c aa trz tO O P e OI g a ig
K s
氧 酶 ( 2 0) 位 途 径 开 环 , 成 丙 酮 酸 和 乙醛 。 后 C 3 间 形 最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ta i n y W u tC r to s b s-
2 4 固 定 化 W ut . s C对 苯 酚 的 降解 效 果 -
通 过 比 较 采 用 2 5 1 、 、 0 mL 注 射 器 制 作 的 W utC固定 化 小球 ( 别 记 为 1 2 3 s— 分 、 、 小 球 )
86 4 、 9 3 、 7. 、 1 。 . 5 。 4 6 4 .7
茅醇假 单胞 菌 ) 降解 苯酚 的效 率 明显 高 于 其 他 菌
株 , 选其 作为研 究 菌株 , 故 其革 兰 氏染 色结 果为 阴
性。
通过 一系列 的降 解 条件 优 化 试 验 发现 , 酚 含
经 反 复驯化 、 涂板 分离 , 共得 到 8株 以苯酚 为
惟 一碳 源 和能源 而高 效生 长 的菌株 。通过 比较 发 现其 中 3号 菌 株 ( 名 为 W ut 初 步鉴 定 为香 命 s C, —
降解 不 同浓度 的苯 酚 。初 始 苯 酚浓 度 越 低 , 解 降
所需 时 间越短 。在 初始 苯酚 浓度 为 3 0mg I 和 0 / 5 0mg L的 试 样 中 , 酚 完 全 降解 所 需 的 时 间 0 / 苯 分别 为 8h和 1 ; 初始 苯酚浓 度 为 l 0 / 2h 在 0mg 0 L的试样 中, 酚完 全降解 所需 的时 问为 3 ; 苯 2h 在 初 始苯 酚浓度 为 16 0mg L的试样 中 , 0 / 菌体 的生 长 速度和 苯 酚的 降解 速度 均 极 其缓 慢 。培 养 4 h 时 , s C 对 初 始 含 酚 浓 度 分 别 为 3 0 5 0 Wu t — 0、 0、 8 0 10 0mg I 试 样 中的 苯酚 降解 率 分 别 达 到 0 、 0 /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王启明;彭仁;陈文静;杜芸芸;杨贵娟;简敏菲【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6)003【摘要】从腐烂的树木枯枝和污染的淤泥中分离出苯酚的高效降解菌.通过对它们的形态和16S rDNA分析,筛选到的新菌株分别命名为Acinetobactersp.SD1,Pseudomonas sp.SD2和Rhodococcussp.SD3.在筛选到的3株菌中,Rhodococcus sp.SD3的苯酚降解性能最好,该菌株在72 h内几乎能将浓度为1.0 g/L的苯酚完全降解.%Phenol-degrading microbes were isolated from rotting wood and polluted sludge. Thes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Acinetobacter sp. SD1, Pseudomonas sp. SD2 and Rhodococcus sp. SD3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 and 16S rDNA sequence, respectively.The phenol-degrading performance of Rhodococcus sp. SD3 strain was best among three strains, which almost completely degraded 1.0 g/L phenol in 72 hours.【总页数】4页(P317-320)【作者】王启明;彭仁;陈文静;杜芸芸;杨贵娟;简敏菲【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能的研究 [J], 赵宇虹;王月;兰莹;张跃华;赵坤宇2.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J], 张雯;苏静静;曹丽琴3.沙雷氏苯酚降解菌固定化条件优化及降解性能研究 [J], 王春荣;高振凤;王建兵;程芳琳;常莎4.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J], 付玲玲5.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考查 [J], 石瑞文;哈妮;郭楠;张晓琴;关海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菌 ,研究 了其 生长 条件 及降 解特 性 ,可为 工业 化生 物处理 含 苯酚类 污染 物提 供理 论依据 。
1 试验 材 料 及 方 法
1 1 材 料 .
i )菌株 来源 取 荆州 市 沙隆达 农药 厂 排污 口处 的污泥 作 为试验 的原始 菌 液 。 2 )培 养 基 ① 选 择 培 养 基 ( 机 盐 培 养 基 ) :NH NO.10 ,C C 0 i , K HP 0 5 , 无 ] . . g a 1 .g 。 O . g
按 上述方法 培养 驯化 ,苯 酚浓 度增 加 至 1 5 . g L。 . 、2 0 /
将含 2 5/ .O /: ml 0 含 . g I苯酚的新 鲜选 择培养基 中 ,重复上 述培养
驯化 ,至苯酚浓度达 到 2 O / .g I ,完成 1 个驯 化周期 。共进行 3个驯化周期 ,得到耐 高浓度苯酚的 菌种 。
苯 酚 降解 菌 的分 离鉴 定 及 降解 特 性 的初 步研 究
马 立 安 ,石 磊 (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 荆州 442) 湖 30 3
[ 要 ] 为 了 筛选 高 效 降解 苯 酚 的微 生 物 , 为 工 业 化 生 物 处 理 受 苯 酚 类 污 染 的 工 业 废 水及 污 染 物提 供理 论 摘
维普资讯
长 江 大学 学 报 ( 自科 版 )理 工 卷 20 年 1 月 第 4 第 4 07 2 卷 期 J u n l f a gz nvri N t c E i c o r a o n t U ies y( a S i dt i& E g V D c 2 0 .V 1 ・ Y e t )S n e. 0 7 o. No 4 4
1 2 方 法 .
1 )选择增 茵与驯化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动力学初步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动力学初步研究

*联系人 E -mail :jiangs t @收稿日期:2002-09-12,修回日期:2002-11-26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潘利华 姜绍通* 刘鹏达 李慧星(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摘要:从某印染厂下水道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ph 16,经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 coccu s sp .)。

该菌株最高可耐受1.5g L 左右的苯酚,对苯酚降解最适条件为p H 7.0,温度35℃,苯酚浓度为1.0g L ,时间为36h ,降解率可达99.6%。

试验还表明Hg +、Co 2+、Ag 2+等重金属离子对该菌株降解苯酚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并对其降解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苯酚,生物降解,微球菌属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54(2003)05-0078-04SCREENING AND CHARACT ERIZATION OF A PHENOL -DEGRADING BACTERIUMPAN Li -Hua JIANG Shao -Tong LIU Peng -Da LI Hui -Xing(Co lleg e o f Bio tech no lo gy a nd Fo o d En gin eer ing ,Hefei Uni vers ity o f T echn ol og y ,Hefei 230009)Abstract :A s train ph 16,th at cou ld effectivel y degrad e phen ol ,was is olated from se wer s lud ge of prin ting and dyeing p lant .The p reliminary id entification su ggested that the strain belongs to Micr o co ccu s s p .Th e strain cou ld res ist to p henol u p to 1.5g L .The efficient biodegrad ation of p henol occu rred when t he s train was cul tured in th e mediu m (p H 7.0)contain ing 1.0g L p henol u nd er 35℃,wh ere the high es t d egradation rate reac h 99.6%after 36h ours .Th is s train ,when treated wi th s ome h eavy metal i on s such as Hg +、Co 2+and Ag 2+,sh owed th e s ign ifican t inh ibition of p henol d egradation by 74.2%~100%.The k inetics of p hen ol d egradation durin g cu lture of th e s train was also explored .K ey words :Ph en ol ,Biodegrad ation ,Mi cr oc o ccus sp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杀虫剂、染料、农药和医药的生产中。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第2 7卷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 RNAL OF B OL OU I OGY
Vo_ 7 No l2 .1 Fe b,2 0 01
d i1 . 9 9 j i n 1 0 o:0 3 6 /.s . 0 8—9 3 . 0 0 0 . 3 s 6 2 2 1 . 10 1
s u to ub ni fmuh — o o n e o y r x ls ic mp ne tph n lh d o ya e fLmPH ) Wa mpl e Sa i d byPCR r i f fom h ssr i. I wa 0 d te sr i 2 c ul on— ti tan t sfun h tan P o d c i p eey e rde p e l5 0 mg n 1 2 h. Co pe o e iusy r sr ie h ssr i o td g a i g p e o . Th ta n P o l rw lt l d ga h no 0 /L i 9 p ri n s ro l e tan d t i tan f n e r d n h n 1 r e sr i 2 c u d g o
c “ 严 重抑 制 该 菌株 对 苯酚 的 降解 , 碱 性 环境 有 利 于 其 对 苯 酚 的 降 解 。 u 但
关键 词 : 酚 ; 苯 生物 降解 ;类 产碱 假 单 胞 菌 ; 酚 羟 化 酶 ; 苯 系统发 育
中图分类 号 :9 3 1 Q 3—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62 2 1 ) 1 0 3 — 4 10 9 3 (0 0 0 — 0 1 0
g n s Psud mo a s u o c l n s Th o g sg fs cfc PCR rm es t he o y r x ls e u e o n sp e d alai ge e. r u h de in o pe i i p i r otp n lh d o ya e,t e e e c dng t e lr e t he g n n o i h ag s

苯酚降解菌的富集筛选及其降解条件分析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富集筛选及其降解条件分析研究

苯酚降解菌的富集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研究摘要:[目的]从炼油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高效苯酚降解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研究其特性,为含酚废水的处理及环保工程菌株构建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从南京金陵石化炼油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驯化得到1 株高效苯酚降解菌株P4。

通过形态学对其进行鉴定。

最后,对P4的苯酚降解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P4为革兰氏阴性球菌,最适降解苯酚的温度为28℃,最适pH 为5.5。

36h 内对300mg/L的无机培养液苯酚降解率达到56.6%。

[结论]P4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可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苯酚降解菌。

筛选。

驯化。

最佳降解条件苯酚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和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1],大量用于制造酚醛树脂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药物、燃料和炸药等。

随着树脂、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等企业对苯酚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各企业所排放的含苯酚废水量也日益增加[2]。

由于苯酚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3, 4]。

在许多国家,苯酚已被环保部门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之中[5, 6]。

结合国标GB8978-1996的实施,有关工作人员将每升1000毫克以上的含酚废水进行回收处理;每升1000毫克以下的含酚废水浓缩后回收处理;每升300毫克以下的含酚废水才允许采用某种方法清除废水中苯酚,处理达标后排放。

清除工业废水中苯酚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处理方法、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生物治理方法。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膜萃取技术和膜蒸馏技术等;常用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包括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电催化氧化技术等;常用的生物治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酶处理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等[7]。

其中利用微生物降解苯酚不仅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少,而且成本低廉、简单方便,因此生物降解法成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苯酚清除方法[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姓名:何小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微生物学指导教师:肖明20090501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论文题目: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学校专业:微生物学学位申请人:何小丽指导教师:肖明摘要酚类化合物为细胞原浆毒物,属高毒性物质。

这类物质来源广泛,通常污染水源,毒死鱼虾,危害农作物,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含酚有机物的毒性还在于其只能被少数的微生物分解。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出能够降解特定污染物的高效菌种,有针对性的投加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强化技术,能够快速提供大量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在有毒有害污染物治理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1、本研究从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飞雁滩油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0株能够利用并降解苯酚的菌株P1-P4、P7、P9-P13。

该10株苯酚降解菌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经16S r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检测,该10株降酚菌分别被鉴定到属或种。

其中降酚菌株P1、P3和P4这3株菌株分别属于劳尔氏菌属(Ralstonia)、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里的种。

其它7株降酚菌株P2、P7、P9-P13都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里的种。

这4个属里的细菌在国内外都已被报道有降解苯酚的特性,其中有关假单胞菌降解环境有机物的报道较多。

2、培养液中的苯酚含量通过4-氨基安替比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通过苯酚降解效率的比较,菌株P2降解苯酚的能力较其它9株菌株要强。

于是将菌株P2作为本研究中进一步研究的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该菌株降解苯酚和菌体生长的情况。

3、通过苯酚羟化酶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从菌株P2扩增出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该基因片段编码对苯酚有催化活性的多肽,催化苯酚代谢的第一步反应;表明菌株P2能降解苯酚是由于细胞具有降解苯酚的遗传基础。

I摘要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苯酚;生物降解;类产碱假单胞菌;苯酚羟化酶;16S rDNA;水平基因转移(HGT);论文类型:a.理论研究II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bstractPhenol is a strongly toxical subsubstance and is very harmful to cytoplasm. Its origin existed wildly in our life. It can pollute water, kill fish, do farm to crops and even heavily threat our health. The phenolic compound can only be degraded by several kinds of microbe. Bacteria that can effectively degrade phenolic compound had been isolated from natural environment, they can be poured into waste water treat system and obviously enhance the effect, therefore, they have extroordinary potential in bioremediation.1. Ten bacterial strains P1-P4, P7, P9-P13 with phenol-degradating ability were isolated from a site contaminated with petroleum at Feiyan Beach Oilfield near Shengli Oilfield. They grew in basal medium with phenol as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Through 16S ribosomal DNA (16S-r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stry parameters these ten strains respectively were classified and identification . The strian P1, P3, P4 belong to species of the genus Ralstonia,Variovorax and Arthrobacter respectively.The strian P2, P7, P9-P13 belong to species of the genus Pseudomonas.2. Determination of phenol contents in culture medium was finish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of 4-aminoantipyrin. Comparing with phenol removal efficiency among these ten strians , strain P2 could degrade phenol better than other nine strains. so we made a further research on strian P2. De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defferent effect on the phenol-degradating of strain P2.3. We designed a pair of special primer and gene encoding the largest subunit of multicomponent phenol hydroxylase (LmPH) were amplified in strian P2 by PCR. This gene codes enzyme catalyzing the first step of phenol-degradating metabolism. ItIIIAbstract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howed that hereditary basis of phenol-degradating existed in the strain P2.Key words:Phenol; Biodegradation;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Phenol Hydroxylase; 16S ribosomal DNA;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IV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何小丽日期:2009年5月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环境污染物苯酚的来源与危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生活废水的排放、工业和农业中污水灌溉措施的应用,大量有毒有害的环境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

其带来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我国在农业方面,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多达2000万公顷以上,受农药和其它化学品污染的农田约6000多万公顷。

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

由于土壤大面积污染,我国每年生产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全国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高达16~20%,在许多重点工业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已经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没有污染的对照区数倍至十多倍[1]。

在工业方面,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石油工业、制革工业、电镀工业、制药工业的污染物被随意排放到水体、土壤等环境,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成为健康的潜在“杀手”。

问题非常严重,此背景下,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收到人们的关注。

1.1 生物修复依靠真菌、细菌甚至高等植物以及细胞游离酶的自然代谢过程,降解并且去除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技术称为生物修复技术,广义上的生物修复包括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细胞游离酶生物修复四大主要类型[2-3]。

由于这一技术具有高效、低耗和环境安全的特色和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微生物修复是生物修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修复主要通过微生物接种,引入与土著微生物群落有关、具有独特或专性代谢功能的微生物,来达到增加区域内的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土著微生物活性、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其生物可降解程的作用过程,特别是显著影响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行为[4-5]。

微生物修复如果与植物修复结合起来,利用植物根部的分泌物促进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使生物修复达到有效地效果[6]。

1第一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 苯酚的性质及其来源苯酚(),是一种半透明、白色、针状晶体。

具有令人作呕的甜和辣的气味。

为易燃易爆物,空气中混有3-10%的苯酚即可引起爆炸。

有一定的腐蚀性,显酸性。

该化合物是1834年龙格(LungeF)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也叫石炭酸。

在空气中易变成粉红色,密度1.071g/cm3,熔点42-43℃、沸点182℃,在室温下微溶于水、乙醚、氯仿、甘油和二硫化碳,几乎不溶于石油醚[7]。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丙烯的重要衍生物之一,被广泛地用作颜料合成、制药、炼焦、木材防腐剂、防锈剂、塑料制造、杀菌剂和一般杀虫剂等。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农业对苯酚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

自从1923年世界上首次以苯磺法生产苯酚以来,世界苯酚的生产发展很快。

随后,出现了以异丙苯法为代表的苯酚生产法,这也是当前世界上生产苯酚的最主要方法,其产量约占世界苯酚总生产能力的92%。

2003年,世界生产苯酚的总量约为805.3万吨,2004年增加到约865万吨,比203年增长约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