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文章
论情绪劳动管理
论情绪劳动管理论情绪劳动管理摘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员工心理问题也随之越显严峻。
长期以来,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情绪劳动,员工心理保健问题工作迫在眉睫。
情绪劳动是体力劳动、智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 情绪劳动不仅对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力意义重大, 而且对情绪劳动者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管理情绪劳动应是当代组织与员工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情绪劳动的概念、内容、情绪表现规则以及管理情绪劳动策略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进而给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提供适当参考。
关键词:情绪劳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2010年,富士康的“十三连跳”引起社会广大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问题和普通的社会问题,它毫无疑问已经上升到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乃至是全民式的心理健康问题。
透过这个社会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呼吁社会大众、所有企业必须重新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关心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才是正途,才是当务之急!情绪劳动是其中的一个要点问题,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情绪劳动的概述(一)情绪劳动的概念[1]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霍奇德(Hochschild)于1979年提出,并在其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以空姐的工作为例对情绪劳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他认为,情绪劳动多存在于情感密集型行业(如护士、教师、服务员等),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得一定报酬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以营造出公众可以观察并接受的面部和身体上的动作表现。
情绪劳动强调的是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就是控制自然情绪,使其适合特殊岗位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因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动,需要当事人付出努力以实现非自然的情绪表达。
(二)情绪劳动的分类从情绪劳动的策略来看,包括表面行为和深度行为。
[2]1.表面行为指的是当员工感受到的情绪和组织要求展现的情绪不一致时,通过调节面部表情、声音、动作等外部姿态使外在情绪符合组织的要求,但其内部情绪感受不发生改变,它关注员工的外在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情绪劳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情绪劳动是指在工作中需要调动自己的情感表达,以达到特定的工作要求和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其对教师的影响。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他们需要在课堂上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这种情绪的表达往往需要教师调动内心的情绪状态,而并非真实的感受。
这种情绪劳动的要求导致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忍耐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和家长关系,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
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要面对各类学生问题的解决。
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需要运用情感劳动技巧,以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
然而,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中,教师的情绪劳动往往需要超过正常的水平,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解决矛盾和问题,这对于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面对工作量的大增和时间压力的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他们需要不断备课、批改作业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工作压力和时间压力容易导致教师的情绪失衡和疲劳,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职业发展。
在面对上述情绪劳动的挑战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参与课外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
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教师的情绪劳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专业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对于教师的情绪劳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情绪劳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课题,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对情绪劳动从业者的研究,分析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就如何提升情绪劳动质量提出应对措施。
情绪劳动策略人力资源管理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组织认同一、绪论情绪劳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课题,日益受到关注。
人际互动密集的职业,情绪劳动占据从业者工作的主导地位,直接影响个体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绩效。
本文作者从情绪劳动从业者的个体特征及个体对组织的感知两个方面,通过对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组织认同与情绪劳动策略关系的研究,分析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就如何提升情绪劳动质量提出应对措施。
二、情绪劳动Hockschild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他认为情绪劳动,即员工在工作环境中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情绪劳动过程中,员工不仅需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还需要根据工作对象的情绪反应,灵活地调整情绪劳动策略,维持某种适当的互动关系。
情绪劳动涉及三个方面:(1)组织对工作场合中员工情绪状态的期望和要求,即情绪展现规则;(2)员工在工作场合中可能采取的情绪劳动策略;(3)员工应对情绪事件的方式和风格。
比较典型的情绪劳动策略有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
表层动作着重调控表情行为,如面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语气和姿势等,从表面上符合组织需要的情绪展现规则。
深层动作着重调整对工作环境及相关要求的认知,使个体内心的认知加工与组织需要的工作情绪保持一致。
除了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还存在另一种情绪工作形式,即自动调节。
在自动调节中,员工自然、真实地表达工作环境中体验到的情绪,无需从认知上或表情行为上付出调控的努力。
三、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一)情绪智力Goleman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指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利用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
Law、Wong和Song将情绪智力的结构分为四个维度: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评估、情绪运用、情绪管理。
心理咨询师的情绪劳动与管理机制研究
心理咨询师的情绪劳动与管理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
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需要负责处理和解决来自不同个体的情绪困扰。
但是,处理他人情绪问题的同时也会面临自身感受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劳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咨询师的情绪劳动和管理机制。
一、情绪劳动情绪劳动,又称情感劳动,是指在面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时,无论个人心理、情感状态如何,都被要求表现出符合工作和社会要求的情绪和态度,从而达到工作目标和要求的一种劳动。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情绪劳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状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更需要学会理解和处理来自不同个体的情感问题。
情绪劳动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其中一方面是情绪劳动的反复性和疲劳性。
当心理咨询师处理大量的情感问题时,他们的情感负荷会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和心理疲劳。
另一方面是情绪劳动的性质复杂。
不同的个体面临的情感问题、心理问题各不相同,有时需要心理咨询师全力以赴去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自己的情感状态受到影响,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情绪管理机制情绪管理机制是通过一系列对个体情绪的感知、理解、应对和调节过程,帮助个体处理情感问题,达到情感平衡的一种方法和能力。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感知自身情绪情绪感知是指心理咨询师在处理情感问题时,能够及时地感知自身的情绪状态。
当心理咨询师处于情感波动中,比如说焦虑、愤怒等情感状态,他们需要及时感知到这种情绪状态,这是情感管理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来加深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进而制定更好的应对策略。
2. 分辨他人情绪当心理咨询师面对来自不同个体的情感问题时,需要通过对被咨询者情绪变化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其情感表达的含义,同时了解被咨询者背后的情感问题。
3. 调节自身情绪态度心理咨询师在处理情感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练好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范文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力量,他们每天面对着众多的居民需求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承担着巨大的情绪劳动压力。
情绪劳动不仅影响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也直接关系到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如何有效地介入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对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进行介入研究,以期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能力和工作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工作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他们不仅要处理居民的日常事务,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社区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情绪劳动压力。
情绪劳动的长期积累,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因此,对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关注和干预,对于提高社区工作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组工作方法及其应用小组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在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干预中,可以通过建立小组,让社区工作者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情绪劳动经验,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从而提升情绪劳动能力。
小组工作的应用,可以帮助社区工作者在互助和支持中,更好地应对情绪劳动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情绪劳动的干预研究。
具体过程如下:1. 建立小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工作者,建立小组,进行定期的聚会和交流。
2. 了解情绪劳动: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了解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现状和需求。
3. 设计干预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针对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干预方案。
4. 实施干预:通过小组活动、情绪管理培训等方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情绪劳动的干预。
5. 评估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评估干预效果。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现状:研究发现,社区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情绪劳动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作压力大、情感耗竭、缺乏工作满足感等问题。
情绪劳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情绪劳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学家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目的是揭示人类互动中的情感成分。
组织行为研究者基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视角,对情绪劳动的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制订了相应的测量工具。
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变量、情境变量和组织变量,情绪劳动通常与个体的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相关。
关键词:情绪劳动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后果管理策略情绪劳动的含义Hochschild(1979)指出:情绪劳动用来解释情绪控制产生的引人注意的面部和身体的展示;情绪劳动的付出可以得到工资,因此它具有交换价值;情绪劳动的同义词“情绪工作”和“情绪控制”也包括私人情境中具有使用价值的相同行为。
该定义虽然涵盖了工作领域和非工作领域的情绪劳动,但人们关注的通常是工作场所的情绪劳动,因此有些学者对情绪劳动进行了重新定义(孙俊才、乔建中,2005)。
Ashforth等人(1993)认为Hochschild的定义过于狭窄,他们把情绪工作定义为“表现出合适的情绪行为”。
此定义强调可以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情绪感受的管理。
Glomb等人(2004)在Ashforth等人(1993)定义的基础上对情绪劳动进行了界定:首先,将情绪工作分为两个维度,即表现维度和感受维度,前者包括情绪表现恰当和情绪表现不恰当,后者包括表现与内部感受相一致的情绪和不表现与内部感受相一致的情绪;其次,以表现维度为横轴,以感受维度为纵轴,把坐标平面分为4个部分;然后,引入情绪状态维度,包括积极情绪状态和消极情绪状态,并假设消极情绪表现是禁止的,积极情绪表现是允许的。
Morris和Feldman(1996)认为,情绪劳动是指人际交往中为了表达出组织所希望的情绪,员工必须进行的努力、计划和控制活动。
这一定义强调员工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进行管理的过程。
Diefendorff和Gosserand(2003)将情绪劳动定义为:为了响应组织有关情绪表达规则以完成组织工作任务而对个人情绪表现进行管理的过程。
情绪劳动对服务行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情绪劳动对服务行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迅速,服务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群体。
然而,服务行业工作者常常因为情绪劳动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情绪劳动对服务行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情绪劳动,顾名思义,即指在工作中需要表达和管理情感的劳动。
服务行业员工常常需要在工作中展示友善、耐心等积极情绪,同时屏蔽负面情绪。
他们需要通过情绪劳动去满足顾客的需求,给顾客带来愉悦的体验。
然而,这种被动地情绪表达可能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研究表明,频繁进行情绪劳动的服务行业员工往往会出现工作满意度降低的现象。
他们可能因为工作中需要强迫表达的情绪与真实情感不符合,导致工作压力增大。
这种不一致的情绪状态会削弱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三、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由于服务行业工作者需要不断展示积极的情绪,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承受巨大的情绪压力。
长期的情绪劳动会导致员工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出现情绪失调的情况。
与此同时,由于需要屏蔽真实情感,员工可能会产生内疚感和虚伪感,进一步加剧工作压力,最终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
四、情绪劳动与抑郁倾向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频繁进行与服务行业员工抑郁倾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员工在长期的情绪劳动过程中,会因为情绪压抑与真实情感的不符而感到困扰。
这种困扰很容易转化为抑郁倾向,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因此,情绪劳动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减轻情绪劳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尽管情绪劳动对服务行业员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关怀。
通过提供情绪管理技巧的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劳动带来的压力。
此外,建立支持和倾听机制,给予员工情感上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结论情绪劳动对服务行业员工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
它与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压力增加、抑郁倾向增强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情绪劳动:职业倦怠的预防与治疗
情绪劳动:职业倦怠的预防与治疗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
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暴露于高压工作环境下的情绪疲劳状态,会对个人的健康和工作绩效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职业倦怠,我们需要重视情绪劳动,尝试寻找合适的方法来缓解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的症状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自我否定、悲观情绪以及减少工作效率等症状。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等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情绪劳动的重要性情绪劳动指的是在工作中需要控制和表现情绪的过程。
在与客户、同事及上司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必须呈现出积极的情绪,这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
如果长期处于情绪劳动的状态,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预防职业倦怠的措施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时间是预防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休息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
沟通交流与同事、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
通过倾诉和交流,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寻找支持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承受。
寻找支持团队,包括同事、上司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应对挑战。
治疗职业倦怠的方法专业心理咨询如果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建议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和治疗。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分析问题根源、调整思维方式,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
寻找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读书、运动、旅行等,帮助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调整工作方式如果可能的话,尝试调整工作方式,如减少加班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等,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情绪劳动、规律作息、沟通交流、寻找支持等方法,预防和治疗职业倦怠,维护个人健康和工作效率。
希望每位职场人士都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远离职业倦怠的困扰。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优化研究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优化研究哎呀,说起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有多么辛苦。
很多人都觉得,哎,这就是个和孩子们玩儿的活儿,怎么会累呢?其实不然!你别看孩子们小,活泼好动,满地跑,他们的需求可真不少。
有时候就像是一颗小炸弹,随时可能炸开——但是你能怎么办?你只能默默忍耐,还要用最温柔的笑容去面对他们。
要说起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那简直可以用“千难万难”来形容。
你得保持好情绪,不能让孩子们看到你有半点的不耐烦,更不能发火,否则孩子们啥都不懂,但可能会因此感到害怕,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不好。
所以,情绪管理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你想啊,每天的工作都要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的情绪波动比天气还快。
今天不高兴了,闹个小脾气;明天又兴奋得像个小火箭,根本停不下来。
这个时候,老师得像大树一样稳住自己的情绪,不管心里再怎么翻江倒海,外面都得笑脸相迎,耐心讲解。
你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情绪的变化,要是孩子们感到老师今天不开心了,那他们的世界也会变得不安稳。
你看,这工作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可是这份复杂,没人能替代。
毕竟,孩子们的世界就像是一个纯真的泡泡,老师的情绪就像是那一阵微风,可能轻轻吹拂,也可能不小心破坏了它。
不过呀,情绪劳动真的不是谁都能做的。
很多时候,老师们得把自己的疲惫、焦虑、烦躁藏在心里,表面上还是得笑盈盈地站在讲台上,跟孩子们说:“好啊!我们一起来画画!”“今天我们学新歌啦!”即便心里已经有千万个“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的念头,嘴上也得哄得孩子们高高兴兴的。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老师们的笑容并不是真的开心,而是为了配合孩子们的情绪,做出来的“情绪表演”。
而这种“表演”,也许能帮助孩子们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但同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消耗。
哎,这样的工作,真心不容易!想想看,每天不仅得与一堆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打交道,还得管理自己满满的情绪。
长期下去,很多老师都会感到压力山大。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幼儿教师是一份需要极高情绪劳动的职业,因为教师需要不断地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引导他们学习与成长,而孩子们的情绪波动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状态。
因此,探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以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情绪劳动的定义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职业目的,在对他人的情绪状态作用中,需要使用个人情感,并管理和控制这些情感的过程(Hochschild, 1979) 。
简单来说,情绪劳动是指职业人员为了顺应职业要求,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以达到要求的情感表现。
二、与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有关的因素1、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很快,他们时而开心快乐、时而焦虑不安,这种情绪状态会对幼儿教师的情绪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
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需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孩子的情绪状态,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种情绪调节需要幼儿教师耗费大量身心力气。
2、繁琐的教学任务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好的教育氛围,确保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这些教学任务繁琐而复杂,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思考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保证课程的质量,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与家长的沟通幼儿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是与家长讨论家庭教育问题等,这需要幼儿教师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如果幼儿教师无法掌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容易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出现沟通障碍,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1、性别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体验到情绪劳动,因此,女性幼儿教师会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情绪劳动,并产生相应的身心健康问题。
2、个人特质一些个人特质会影响情绪劳动,例如自尊心、情绪稳定性、情感情绪表达能力。
个人特质对情绪劳动的影响并不确定,需要视情况而定做出相应分析。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范文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力量,他们每天面对着众多的居民需求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承担着巨大的情绪劳动压力。
情绪劳动的妥善处理对于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社区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特点、影响及小组工作介入的策略与方法。
二、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特点及影响1. 情绪劳动的特点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主要体现在与居民的互动中,包括倾听、理解、共情、安抚等多种情绪表达和处理。
这种情绪劳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2. 情绪劳动的影响长期的情绪劳动压力可能导致社区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情绪耗竭等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此外,不良的情绪处理方式还可能引发工作者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损害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针对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问题,小组工作介入具有以下必要性:1. 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小组活动,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互相支持、理解和关爱的氛围中缓解情绪压力。
2.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培训,帮助社区工作者认识、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四、小组工作介入的策略与方法1. 建立支持小组成立由同僚、专业人士等组成的支持小组,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一个倾诉、分享和学习的平台。
支持小组的活动可以包括定期的座谈会、交流会等。
2. 开展情绪管理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情绪管理培训,帮助社区工作者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培训可以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
3. 实施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团队建设活动可以包括团队拓展训练、共同完成任务等。
4.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状态和工作状况,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情绪劳动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员工需要通过表情、语言、态度等手段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工作要求的一种行为。
在现代社会,情绪劳动已经成为了许多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它却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劳动会导致员工出现抑郁、焦虑、身体不适等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情绪劳动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而这种压抑会使得员工的情绪积聚,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另外,情绪劳动也会对员工的个人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长时间的情绪劳动会使得员工的情绪失衡,导致其在家庭和社交生活中难以表达真实情感,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幸福感。
为了减轻情绪劳动对员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应该鼓励员工表达真实情感,并提供一个支持和理解员工情感的环境。
2.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情绪问题。
3. 增加员工自主权。
让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减轻他们的情绪劳动,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 提高员工情商。
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情商,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情绪劳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之,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来减轻情绪劳动对员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生产力。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范文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力量,他们每天面对着众多的居民需求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承担着巨大的情绪劳动压力。
情绪劳动的妥善处理对于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社区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现状,以及小组工作在介入情绪劳动方面的策略与方法。
二、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居民的投诉、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多种任务,这些任务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绪劳动。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应对各种情绪的挑战。
2. 挑战:随着社会变革和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压力日益增大。
他们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家庭关系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他们的情绪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三、小组工作在介入情绪劳动方面的策略与方法1. 建立支持系统:通过建立小组工作支持系统,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小组内成员可以分享工作经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减轻情绪压力。
2. 培训与教育:开展针对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和方法。
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增强应对情绪劳动的自信心。
3. 团队建设与沟通: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通过团队活动、座谈会等形式,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4. 个案辅导与支持:针对个别情绪压力较大的社区工作者,开展个案辅导与支持。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问题,提高心理韧性。
四、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1.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实证研究。
了解他们在情绪劳动方面的现状、需求和挑战。
2. 干预实施: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施。
3. 效果评估: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从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状态、工作满意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员工的情绪劳动管理研究论文
员工的情绪劳动管理研究论文员工的情绪劳动管理研究论文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职业疲惫导致的情绪化事件也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员工自杀、不明原因离职、因一些不理智行为被炒鱿鱼……一般情况下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无法理解的行为已逐步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什么是情绪劳动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有关情绪劳动的定义。
一般而言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是与情感有关的一个概念。
相关的研究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在本世纪初,由于工业社会的形成,工厂和企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英国的圈地运动迫使大量农民将自己的身份转变为工人,从此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迈入了工业社会,而由此带来的工作情绪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也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1924年,霍桑试验的结果使人们对于工人情绪对于生产率的巨大影响产生了兴趣,工人们因为被实验组所关注而迸发出了几倍于平时工作的效率,远远超过了科学家的预期。
从此以后,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始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员工心态的研究,以期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
进入21世纪后,社会化分工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有关员工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体系也日趋完善,但大多数企业出于直观利益的考虑,不太关注员工的情绪问题,他们认为这和企业工作没多大关系,仅仅是私人的生活情绪调整,不属于企业的关注范畴。
但事实上企业作为商业社会的构成主体之一,从社会责任的分担到企业中长期利益来看,员工个体的心理健康都事关企业的基业长青,不应该是小事。
卓别林在其电影里对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人因为专业分工而从事单一的工作内容而导致的行为古怪失常做了辛辣的讽刺,人成为一个企业中运转的机器,失去了工作本身所应该带来的尊严和快乐。
而现代社会人性独立主体意识的强化,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的完善,企业竞争的加强,使工作不再是人生活中的唯一,员工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更多倾向于个体价值的体现和成就感导向,以个体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越来越得到年青人的推崇。
《2024年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范文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承担各种复杂的任务,而且常常需要在情感上付出巨大的努力,即所谓的“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在社区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社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情绪劳动的付出往往被忽视,导致社区工作者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因此,对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进行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满意度,还能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情绪劳动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社区工作者在情绪劳动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开展小组工作介入研究,有助于帮助社区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情绪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与满意度,进而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采用小组工作介入的方法,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情绪劳动的干预与支持。
具体过程如下:1. 研究对象:选取一定数量的社区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 研究工具: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数据,了解他们的情绪劳动现状及需求。
3. 小组工作设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针对性强的小组工作方案,包括小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等。
4. 小组工作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小组活动,包括情绪管理培训、情感交流、互助支持等。
5.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小组工作过程中,持续收集数据,包括参与者的反馈、情绪变化、工作表现等,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四、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与实际观察,发现小组工作介入对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情绪管理培训,社区工作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主要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
由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往往面对着大量的责任和压力,可能会导致情绪的消耗和疲劳,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幼儿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首先,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工作要求: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求较高,需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保持专注和耐心。
同时,他们还需要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如完成工作任务、处理家长的要求和期望等。
这些工作要求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的消耗和劳累。
2.工作环境: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包括教学环境、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等。
教学环境可能存在各种干扰和噪音,人际关系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组织氛围可能存在压力和竞争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体验,增加情绪劳动的压力。
3.个体特征:个体的自身特征也会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产生影响。
例如,性别、年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其次,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幼儿的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1.工作表现: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会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
情绪疲劳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情感流失和疲惫感,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工作积极性。
相反,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会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幼儿教育效果: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效果。
情绪积极的教师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反,情绪消极的教师可能会给幼儿带来负面的情绪冲击,抑制幼儿的情感和学习表现。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是一个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
通过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深入了解其影响机制和教育效果,为提高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工作表现提供指导和支持,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情绪劳动和心理健康探讨服务业中的压力和应对策略
情绪劳动和心理健康探讨服务业中的压力和应对策略情绪劳动和心理健康:探讨服务业中的压力和应对策略一、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服务业成为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服务业的从业者在面对客户的需求与压力时,会经历一种被称作情绪劳动的心理过程。
情绪劳动的长期积累会对从业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服务业中的情绪劳动和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二、情绪劳动的定义和特点情绪劳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从事情感管理的一种工作行为。
在服务行业中,从业者需要表现出特定的情绪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种情绪管理不仅要求从业者在表面上展现出积极的情绪,同时还需要在内心产生和维持这种情绪。
情绪劳动主要有两个特点。
首先,情绪劳动通常需要从业者在面对客户或团队时表现出特定的情绪,无论个人内心是否真实产生这种情感。
这种被强加的情绪展示要求可能会导致从业者的心理紧张和疲劳。
其次,情绪劳动往往涉及到情绪的调控和调整,从业者需要抑制或放大自己的情绪以符合工作角色的要求。
这种情绪的抑制和调整可能会对从业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情绪劳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心理疲劳长期从事情绪劳动可能导致情绪透支和心理疲劳。
从业者需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虚假呈现可能使他们感到疲惫和压抑。
2. 情绪表面化情绪劳动要求从业者始终展现出积极的情绪,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的真实情绪可能是不同的。
这种情绪上的分离可能会导致心理的不协调和抑郁的情绪。
3. 工作满意度下降长期从事情绪劳动可能会使从业者对工作失去兴趣,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
因为他们无法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绪,并感到在工作中缺乏自主性和真实的体验。
四、服务业中的情绪劳动应对策略1. 情绪管理培训为了提高从业者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开展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些培训可以帮助从业者了解情绪调控的技巧,有效地缓解情绪劳动带来的压力。
2. 情绪支持网络建立一个情绪支持网络,让从业者能够相互交流、分享情绪体验和情绪管理方法。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酒店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对酒店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员工情绪劳动在提供优质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情绪劳动要求员工在面对顾客时,能够恰当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然而,长时间的情绪劳动可能导致员工产生工作倦怠,进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酒店的服务质量。
因此,研究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某大型连锁酒店集团的员工为研究对象,收集员工的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数据。
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1.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长时间的情绪劳动会使员工产生工作压力,导致工作倦怠的程度增加。
其中,情感耗竭是工作倦怠的主要表现,与情绪劳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2. 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其对工作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和认同感。
这表明酒店应该关注员工的情绪劳动,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3. 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当员工出现工作倦怠时,其工作满意度会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情感和认同感也会减少。
《2024年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范文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服务社区居民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常常面临各种情绪劳动的挑战。
情绪劳动不仅影响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关系到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如何有效介入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小组工作为介入手段,对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工作者的职责日益繁重,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居民的日常需求,还有各种复杂的社区问题。
这要求社区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情绪劳动的长期积累往往会导致社区工作者出现心理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进而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因此,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介入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有助于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工作满意度和效率,进而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三、小组工作介入方法1. 组建小组: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组建不同类型的小组,如情绪管理小组、职业发展规划小组等。
2. 定期活动:定期组织小组活动,如座谈会、分享会等,让小组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工作经验、分享情绪管理技巧。
3. 专业培训:邀请专家为小组成员提供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培训,提高其心理素质。
4. 互帮互助:鼓励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协作,共同应对挑战。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以某社区工作者小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小组工作介入前后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工作满意度和效率也有所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小组成员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2024年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范文
《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力量,他们承担着服务居民、维护社区秩序、解决社区问题等多重任务。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社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情绪压力。
这种情绪劳动的长期积累可能对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工作在介入社区工作者情绪劳动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以期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其情绪状态对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社区工作者常常面临情绪劳动的困扰。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介入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对于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以社区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首先,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情绪劳动的现状调查,了解其情绪劳动的特点和问题;其次,设计针对性强的小组活动,帮助社区工作者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最后,通过前后对比和追踪调查,评估小组工作的效果。
四、小组工作介入策略1. 建立支持系统:通过建立小组支持系统,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一个倾诉、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2. 情绪管理培训:开展情绪管理培训,帮助社区工作者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3. 分享与反思:鼓励社区工作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反思和讨论,提高其对情绪劳动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 实践应用:将所学到的情绪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检验其效果。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现状:调查发现,社区工作者普遍存在情绪劳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因素影响等。
2. 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社区工作者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也有所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文章[1] Hochschild A R. The managed heart [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 1983[2] Hochschild A R. Ideology and emotion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 and path forfuture research [M] / /T D Kemper. Research agendas in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117- 142.[3] Hochschild A R. Preface [M ] / /S Fine man.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1993.[4] Ashforth B E, Humphrey R N.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ident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 18( 1) : 88.[5] Morris J A, Feldman D C.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emotional labor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4): 986.[6]Jones,J.R. An examination of the emotional labor construct and its effects onemployee outcom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1998.1-17.[7]Grandey, A. A. (2000).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 95–110[8]GlombTM, Tews MJ. Emotional labor: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Joumal ofVocatlonalBehavior,2004,64: 1--2[9] Diefendorff JM,Croyle MH,Gosserand RH . The dimensionality and antecedents of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5,66:339-357[10] Morris J A, Feldman D C.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emotional labor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4): 986.[11]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7). Managing emotions in the workplace.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 9,257_274.[12] Kruml, S. M., & Geddes, D. (2000).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labor: The heart of Hochschild’s 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4, 8–49.[13] Schaubroeck, J., & Jones, J. R. (2000). Antecedents of workplace emotionallabor dimensions and moderators of their effects on phys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1, 163–183.[14].Grandey, A. A. (2000).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 95–110.[15]Brotheridge, C. M., & Lee, R. T. (2002). Testing a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16] Totterdell, P., & Holman, D. (2003). Emotion regulation in customer service roles: Testing a model of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8, 55-73.[17]Brotheridge CM, LeeRT.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emotional Labor: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 an emotional labor sca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st Conferenceon Emotions in Organizational Life,San Diege,CA.1998[18] Diefendor V, J. M, & Richard, E. M. (2003).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emotional display rule percep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 284–294 [19] Hochschild A R. The managed heart [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 1983[20] Ashforth B E, Humphrey R N.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roles: the influence ofident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 18( 1) : 88.[21] Adelmann, P. K. (1995). Emotional labor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job stress. In S.L. Santer & L. R. Murphy (Eds.), Organiz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job stress (pp.371-381).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2] 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7). Managing emotions in the workplace.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3]Abraham,R.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dissonance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nd intention to turnover.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9.133(4):441-455. [24] Totterdell, P., & Holman, D. (2003). Emotion regulation in customer service roles: Testing a model of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8, 55-73.[25]Liu YM,perrewe PL,HochwarterWA,Kacmar CJ. Dispositional Antecedents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t work. Journal of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4,10(4):12-25.[26]Ashkanasy N M, Hartel C E J, Daus C S, Diversity and emotion:The newfrontier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28(3):307-338[27]Totterdell,P&Holman,D.Emotion regulation in customer service roles:Testing amodel of emotional labor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Psychology,2003,8:55-73[28]Grandey, A. , Kern, J. , & Frone, M. Verbal Abuse from outsiders versus insiders:Comparing frequency, impact on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the role of emotional labor[ J]. Journal o 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7, 12( 1), 63- 79 [29]Barger, P. , Grandey, A." Service with a smile and encounter at is faction:Emotional contagion and appraisal mechanism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2006, 49( 6), 1229- 1238[30]AbrahamR.Emotional dissonance in organizations: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oderators.Genetic,Social,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1998,124(2):229一246[31]Zammuner V L,Lotto L,GalliC. Regulation of emotions in the helpingprofessions:Natur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the Advancement of MentalHealth,2003,2(1):1446-7984.[32]Brotheridge C M,Grandy A A.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Comparing Two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 ocational Behavior,2002,60:17-39. [33]Gandey A A.When "the show mus go on"surface acting as determinants ofemotional exhaus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1):86-96[34]彭正敏.情绪智力、情绪劳动与耗竭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的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35]柏乔阳.情绪型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6]陈瑞君.零售业人员的情绪劳动,情绪枯竭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6.[37]文书生,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J]. 2004.26[4].[38]王璐, 汤超颖, 弓少云. 服务业员工情绪智力、动机与情绪劳动的关系[J] . 经济管理. 31 (1) :86[39] 杨林锋, 余新年, 范庭卫. 情绪劳动结构维度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l(3) : 263 -265[40]陈芸.职业承诺对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调节作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1]李红菊,许燕,张宏宇.情绪劳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M].15(4):2007.[42]王明辉,王雷.国外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评述-以组织行为学为视角.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9(3).2008.[43]范雯.组织承诺对情绪劳动影响的实证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4]谭亚梅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5] 陈贇喆. 情绪劳动、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6] 杨林锋. 情绪劳动、人格与工作满意、工作倦怠关系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7]童佳瑾,王垒,解雪,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48]刘邦成,张海燕.情绪劳动管理:组织与认识管理中的新课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8):95-98[49]王怀堂.工作绩效与自我监控性、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50]牟嫣.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51]苏方国,赵曙明.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116-211[52]臧宵鹏.饭店员工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53]邬佩君.第一线服务人员之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与其结果之关系:以银行行员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研究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