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

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

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

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

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7654321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

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

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

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

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

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

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

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

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

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8年云南高考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二、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

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评析

2018 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整体评析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 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涵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本质,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坚持人与自然友善共生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建议人类与自然友善共生,提升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 44 题,以人与自然友善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地域开发和整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成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加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 43 题,以 2017 年 8 月 8 日九寨沟发生里氏 7.0 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拟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当减少旅游产业齐聚区和人口齐聚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经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建议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 IV 第 24 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置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表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 年地理高考经过加强试题综合性,侧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想质量 ;提升试题研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观察学科要点能力和思想质量,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拥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观察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概括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色的解析与综合,要修业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1 / 3间分布的地址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限制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概括。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 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剖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整体评论今年全国 1 卷的地理试题整体连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点,选用了新奇的资料和设问角度,侧重培育和观察考生的地理学科中心修养,切近时代,切近生活,切近实践,表现了全国 1 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点,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纲领为依照,以能力观察为要点,将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科修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质,切近考生认知水平,反应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详细来说,今年全国 1 卷地理试题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想能力,培育学生剖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想。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构造稳固,考题鉴于高考地理纲领,侧重观察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侧重培育学生的地区认知能力和综合思想。

如,第 4 题、第 5 题经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目变化图”,指引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联合,迅速从题目中提取要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依据人口数目变化趋向,联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目变化和迁徙规律和现真相况,由表及里地指引学生深入关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建新奇的资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迪思虑。

本次地理试卷资料根源稳固多变,资料内容丰富新奇,在连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迪学生开放性思虑。

如试卷第 37 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舞学生思虑不一样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及其影响,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此中第( 4 )问发问学生“能否赞成经过工程举措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联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凭证,赞成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舞考生独立思虑、各抒己见,重新奇的角度去对待地理问题,充足表现了创新思想。

【最新2018】高考地理试卷分析word版本 (5页)

【最新2018】高考地理试卷分析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

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

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

选修10分。

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

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2018年地理全国 I 卷试题浅析

2018年地理全国 I 卷试题浅析

2018年地理全国I卷试题浅析2018届高三地理备课组整理人:严芬2018年地理高考总体来看,在试题形式上、考查内容上,考查难度上都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一切紧贴考纲,考察学生的基础学科素养。

虽然考点、材料常规,但设问却新颖,可以说是入手容易,下笔难。

下面对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素养要求进行一些分析:1-3题围绕工业区位选择从不同角度展开设问。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考常考点,本题的设问方式跳出了以往传统的问法,考察“地下工厂”的意义、目的和影响因素。

看似材料和设问是全新的角度,但只要工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扎实,再结合材料和常识,本题还是比较容易选对的。

4-5题考察人口问题,结合图表考察数据分析能力。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是传统考点,根据户籍和常住人口的特点判断位置也是常考的方向。

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从而从给出的图表数据中推断该区域的人口特点和该区域所在的城市。

6-8题以河流阶地的剖面图为背景,主要考察内外力作用。

材料是平常用到的,学生并不陌生,但是此类题目本身有一点的的难度,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能并没有理解河流阶地发育的过程,所以做题时并不感觉轻松。

第6题难度不大,关键是对材料的“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这句话的理解。

第7题需要根据材料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这句话做出分析,建立砾石粒径和河流流速之间的关系。

第8题难度较大,考察河流阶地形成的内力作用,需要结合材料大胆推测。

T1、T2、T3三个阶段,砾石上大下小,故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的过程。

又从图中看到,该地的断面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所以该地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

9-11题采用了同一材料下考察不同角度形式。

3个小题分别考察了交通区位因素、地球运动、影响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

第10题考察了地球运动中的知识点太阳方位,这几年,全国卷考察地球运动的次数比较少,平时复习时师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使得这题成为了一个难点。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评析》

•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 场的是( A ) B. 中亚 • A. 欧洲西部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 C. 中东
• 解析: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这使欧洲成为油纸伞市场的基础。材料提到 油纸伞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故其适用范围有限。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 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或多雨),油纸伞 不易出现变脆、开裂等问题,因此欧洲西部 宜作为油纸伞的重点推销市场,A正确。
• 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 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 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C ) B. 留守子女上学 • A. 从事商业活动 D. 扩大种田规模 • C. 兼顾务工务农 • 解析:“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 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 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 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 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 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 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 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22分)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 • 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 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 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 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 亏损状态。
•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四川省 •
(总分:100分
地理试题解析
测试时间:50分钟 解析教师:张雄)
•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 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日本的地震灾害 频繁,而大连地 质条件比较稳定。
第二组材料考察人口,以坐标图形式结合人口的知 识点,从某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的变化切入,这并不陌生,平时我们已经进行了相 关练习。值得思考的是第二问直接让选择出是哪个 直辖市,学生可能会陷入纠结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 复习备考策略
内容提要:
一、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全国卷1试题分析
二、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江西省近五年地理高考数据比较(新课标全国卷1)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选择题 24.13 24.44 26.08 18.9
36题 8.45 13.89 9.87 10.72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51
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3分) 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分)
工业分散?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
37题 10.51
6.7 7.62 6.04
选做题 5.04 4.58 5.66 4.19
总分 48.13 49.65 49.23 39.85
2018年 23.25 10.75
8.55 4.92 47.56
2018年全国卷I图表难度有所降低,选择题四组材料搭配 三个图,并且没有经纬网定位图,这就降低了定位的难度。
各自的优势区位 条件,而不是有

(完整版)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解析

(完整版)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解析

2018高考地理(全国卷Ⅰ)试题解析解作者:李荟乐一、选择题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

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

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

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

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

故选C.【点评】本题并没有考察一般工业的区位因素,而是考察精密机械设备这种特殊的工业及其特殊选址的区位因素,很新颖。

看起来很陌生,但只要抓住精密机械设备和普通设备之间的区别这一关键点,即可用排除法轻松选出。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答案】D【解析】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

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

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

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

故选D.【点评】该题的挂件是透过题目找到真正考察的知识点——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

该题适宜直选,不适合排除,如坚持用排除法,可能会忽略主要问题,产生错误。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答案】B【解析】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

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的区位因素比较罕见,需要抓住题干中“直接目的”一词,才能排除干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分)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8.00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00分)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题。

1.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题。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2.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题。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12.00分)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3.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4.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考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第一篇: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

本套试题由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和2道选做题构成。

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

但是37题由往年的3个问题变为4个问题,设问更具体,把分值摊薄。

2、试卷难度。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考生不会有陌生感,容易上手,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

试题中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以及所谓的偏题和怪题。

但部分选择题却对审题要求较高,题组间关联性较强;考生对文字信息、图表信息以及命题意图理解的角度和深度的偏差可能会造成失分现象。

非选择题中的36和37题设问看似容易入手,但易出现会而不全,得高分也不是特别容易,区分度高。

选考题部分难度相对略高,考生较为不易把握答题角度,获得满分10分的难度较大。

二、试题分析1、本套考题所考考点均属地理学科内的核心考点,依托主干知识,考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第一题组(1-3)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组题(4-5)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三组题(6-8)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四组题(9-11)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五组题(36),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的。

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试题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重视基础,考察能力。

以下是试题的主要特点。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

试题涵盖了人地关系、综合思维运用和区域认知等方面,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试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体现了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如,全国I卷44题强调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则涉及到白洋淀的生态保护,这些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涉及到乌裕尔河的发展,全国II卷37题则涉及到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些试题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试题强调综合思维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例如,全国I卷37题涉及到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则涉及到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这些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涉及到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全国II卷9-11题则涉及到汾河流域降水等,这些试题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

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

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如,试卷第36题以“一带一路”和全球化合作为背景,探究中俄两国各自在“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项目”中的优势,将区域地理和时代热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代中国、深入感受时代和世界的变化,体现了地理试题立德树人的初衷。

二、试卷结构三、典型试题分析及试卷的具体特点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解读:本题以工业为背景,打破常规思维,工厂布局从地上转为地下,探讨地下工厂是如何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的。

1.从材料中看出精密机械属于技术导向型,对精确度要求高,干扰小,建在地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可以保持恒温环境;距离地面远,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2.这是一道比较题,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因此地下工厂要注意防地震。

大连地震少,设计时较少考虑。

3.通过第一题分析可知,上述工厂对于环境稳定性要求高,恒温和震动小都是为了保证精密度,确保产品品质。

本题易错选D,将工厂建在地下,减少占用地表土地,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这是积极影响,保证品质才是直接目的。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图1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读:试题以直辖市人口变化为主题,探讨人口增长的有关问题。

4.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迁移人口(迁入或迁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比较稳定(接近400万),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大于迁入),外来务工人口小于外出务工人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逐年”太绝对,无依据,另外,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相应的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会提高;由于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变小,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的形势在减弱(人口回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5.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

该题对教学的启示:注意相似概念的区分,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比如:经济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图2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 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解读:试题以河流阶段为背景,考查阶地形成的地质作用的过程及影响。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靠上,形成时代越老。

6.由于当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故T3、T2、T1阶地由于位置较高,则不再受河流侵蚀影响,面积不再变化,而T0阶地由于受洪水期河流侵蚀,面积会增大。

7.阶地的形成是受流水蚀侵,而阶地上面砾石的堆积,则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

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该题给我们教学的启示是:对于自然原理的内容一定要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同时在授课是要赋予情境注意图文转化,多角度、深入的理解。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解读:试题以重庆到毕节的旅游线路为依托,摒弃传统地图通过等高线、山地图例等给出信息的方式,而是通过高速公路路线图和限速状况给出隐形地理信息,探讨交通、乘车观景和气温的有关问题,充分考察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9.就是区域认知,重庆为山城,泸州属于四川省,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

所以限速的是地形或坡度。

10.是生活中的地理,解题关键一定要看图例。

结合速度和里程,可以估算时间。

重庆到遵义往南走,大约需要3小时,8到11点太阳在偏东方,人靠西坐,背向太阳,无需拉窗帘,就能自由看风景。

而遵义到毕节往西走,大约2个小时,从11点到13点,太阳在偏南方向,人要靠北坐才晒不到,B对。

同理,可排除其他选项。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贵州虽然纬度更低,但所在地形区为云贵高原,海拔高,故气温低,因此可以去避暑。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图9(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8分)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项目运输量大,港口建设可解决项目运输问题,保证项目建设运营,进而获得经济效益。

周边区域主要为北冰洋和鄂毕河沿岸,港口的建设为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对外贸易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6分)解析:材料中指出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益处就是解决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分析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当地限制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一是气候寒冷,冬季白昼时间短,每日可工作时间短,模块化施工,多地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二是多冻土,模块化施工可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本题可逆向思维思考,借鉴工业分散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