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车载网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车载网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车载网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515005课程名称:车载网络系统英文名称:Vehicle Network System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8 实验学时:4学分:2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电子电气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车辆工程(车辆电子电气方向)的专业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主流协议标准的内容、分类,车载网络的基本结构特点,车载网络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车载网络系统的概况与发展、车载网络系统主流协议标准;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分类,基本结构特点、应用方案;掌握车载CAN总线网络系统的测试、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车载网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主流车载网络标准的内容及其应用为教学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知识。

(2) 了解车载网络系统的概况、车载网络系统的分类,基本结构特点。

(3) 熟悉车载网络系统主流协议标准(CAN LIN FlexRay、Byteflight、TTP/C、TTCAN MOST等)的主要内容。

(4) 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方案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例分析。

(5) 掌握车载CAN总线网络系统的信号、数据测试方法。

(6) 掌握车载CAN总线网络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车载网络系统的概况;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分类,基本结构特点。

2. 车载网络系统主流协议标准掌握车载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分层模型,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技术规范要点与网络构建;了解车载局部连接网络LIN的主要内容;了解基于时间触发的车载网络协议标准FlexRay、Byteflight、TTP/C、TTCAN的主要内容;了解车载多媒体网络MOST的主要内容。

车载网络课程设计

车载网络课程设计

车载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车载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掌握车载网络的关键技术。

2. 使学生了解车载网络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 帮助学生掌握车载网络通信协议及相关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车载网络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车载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车载网络技术调研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车载网络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新技术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车载网络技术在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类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车载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车载网络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使学生了解车载网络的基本框架。

教材章节:《车载网络技术》第1章 车载网络概述2. 车载网络结构与原理:讲解车载网络的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关键技术,使学生掌握车载网络的运行原理。

教材章节:《车载网络技术》第2章 车载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3. 车载网络应用与案例分析:介绍车载网络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应用案例,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章节:《车载网络技术》第3章 车载网络应用及案例分析4. 车载网络通信协议及标准:讲解车载网络的主要通信协议及相关标准,使学生了解行业规范。

教材章节:《车载网络技术》第4章 车载网络通信协议与标准5. 车载网络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设计车载网络拓扑结构、通信方案的能力,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车载网络技术(精简版)

车载网络技术(精简版)

树型网
由多个星型网络构成的网 络称为多级星型网络,多级 星型网络按层次方式排列即 形成树型网络。
授课教师:张洪坤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 论
特点:
➢ 树型结构网是分级的集中控制式网络; ➢ 与星型网络相比,其通信线路总长度短,
成本较低,节点易于扩充,
➢ 除叶节点及其相连的线路外,任一节点及 其相连的线路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将计算机连成网络后,网络中各个计算机互 为后备,这样网络可靠性会大大增高。当某一处 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由别处的计算机代为处理 ,还可以在网络节点上设置备用设备作为全网络 公用后备,这样,整个计算机网络就不会由于某 台设备出现故障而瘫痪,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网络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授课教师:张洪坤
汽车上应用网络技术的必要性
未来汽车上应能提供任何办公室或家庭中的 网络信息服务,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一个汽 车应具有接收和提供相关信息的功能,完成 这些功能需要很强的通信能力和数据共享能 力,因此要用到汽车网络技术。
授课教师:张洪坤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 论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授课教师:张洪坤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 论
特点:
➢ 由于一次通信信息在网中传输最大时间是固定 的,因此实时性较高;
➢ 每个网上节点只与其他相邻两个节点有物理链 路直接互连,因此传输控制机制较为简单;
➢ 一个节点出故障可能会终止全网运行,因此可 靠性较差;
授课教师:张洪坤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授课教师:张洪坤
吉林大学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大纲-车载网络

教学大纲-车载网络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系(部):机电工程系日期:2017年4月5日《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车载网络技术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授课系部:机电工程系计划学时:32学分: 1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属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本课程在简要介绍汽车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之后,重点讲述CAN总线、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子总线(LIN、K总线协议、BSD 总线、蓝牙技术)、以太网、FlexRay、网关与诊断总线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典型车系的汽车网络系统及其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实用内容也作了充分的讲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汽车网络技术的理解和认识,熟悉汽车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以及不同车型、不同车系的网络技术特点,深刻认识和体会汽车网络系统的故障规律和故障特点,构建和积累初步的汽车网络系统检测诊断经验,切实培养和提高汽车网络系统故障检测诊断的实际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知识为学生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汽车电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能力目标(1)能够对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分析、修复和排除;(2)能够正确使用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和工具;(3)能够正确使用和养护汽车车载网络系统,保障工作性能良好;(4)通过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检测、诊断、维修,积累排除汽车故障技术工作经验,提高检测、分析、维修汽车故障能力;(5)通过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养成正确、安全、规范使用设备工具的意识,提高善于使用设备工具的能力;(6)通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边做边学,在做中学习,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课时为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

(三)能力目标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车载局域网络

车载局域网络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车载局域网络》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之上。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工程,掌握常见两种车载总线CAN和LIN在汽车上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并解决车载局域网络故障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和检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理解各课程间相互渗透的支撑关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2.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汽车电器系统检测与修复》、《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等。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汽车电子技术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出发点,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内容的设置强调实用性,以多个学习情境组成教学体系,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

注重教学过程的开发,以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根据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归纳成为若干个行动领域;再根据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最终设计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

课程教学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跟随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全面而快速的发展,教学设计思路强调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突出能力,鼓励创新为主。

通过教学,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多看相关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在教学中还安排广泛举汽车方面的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观念方面,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树立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和基础课程教学局部优化协调统一的观念。

《汽车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网络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

2.课程的任务及目的本课程在简要介绍汽车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之后,重点讲述CAN总线、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子总线(LIN、BSD总线、蓝牙技术)、以太网、FlexRay、网关与诊断总线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典型车系的汽车网络系统及其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实用内容也作了充分的讲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汽车网络技术的理解和认识,熟悉汽车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以及不同车型、不同车系的网络技术特点,深刻认识和体会汽车网络系统的故障规律和故障特点,构建和积累初步的汽车网络系统检测诊断经验,切实培养和提高汽车网络系统故障检测诊断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学时分配(二)理论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绪论(1)了解汽车网络技术的产生背景、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汽车网络标准与协议;(2)熟悉汽车网络的分类、汽车网络技术的应用概况;(3)掌握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Telematics。

重点:汽车网络的分类及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2.CAN总线(1)了解CAN总线的工作原理;(2)熟悉CAN总线的具体应用;(3)掌握CAN总线的检测方法。

重点:CAN总线的具体应用及检测方法。

3.光学总线(1)熟悉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的数据传输原理和特点;(2)掌握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的具体应用和光导纤维的使用与维修技能。

重点: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的具体应用和光导纤维的使用与维修技能。

难点:光波传输系统信号衰减的检测及光导纤维接头的制作。

4.子总线系统(1)了解汽车网络子总线系统(LIN总线、BSD总线、蓝牙技术)的各自特性;(2)熟悉汽车网络子总线系统的类别、特点和应用范畴。

《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大纲(郑为民)

《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大纲(郑为民)

《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车载网络技术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2理论教学学时:32实践(验、训)教学学时:0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白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理论教学学时:32学时;属机电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方向类专业的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学习汽车专业和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对具体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二)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汽车网络各系统的结构组成,掌握汽车网络与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元件故障检测和维修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当前汽车网络的新技术、新装置要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主要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先修完《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和《电工电子基础》二门课程。

(四)课程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核。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第1章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2.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3.知识拓展: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基础【教学要求】了解汽车网络的发展、掌握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的认识、应用,对汽车网络课程有一个总体认识;同时掌握汽车网络系统编程知识。

【教学重点】汽车网络元件的认识和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难点】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第2章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分析【教学内容】一、汽车多路传输系统结构与原理(一)多路传输系统(SWS)的技术特征(二)多路传输系统的组成(三)多路传输原理(四)多路传输系统的通信协议标准二、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结构与原理(一)CAN总线多路传输系统(二)UN总线多路传输系统(三)V AN总线多路传输系统(四)MOST总线多路传输系统(五)FlexRay总线多路传输系统(六)蓝牙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汽车多路传输系统结构与原理与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结构与原理。

车载网络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车载网络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车载网络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载网络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电控系统之间实现信号传输和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车载网络系统的检测与修复时现代汽车机电一体化维修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学生熟练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检测与修复技能,对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具有重要的作用。

车载网络系统的检测与修复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的检测与修复,后续课程为汽车发动攻击电控系统的检测与修复、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的诊断与修复等专业学习领域。

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CAN网络系统的诊断与修复、LIN总线系统的诊断与修复、MOST总线系统的诊断与修复。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2)具有独立制订计划并能完成任务的能力。

(3)能够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

(4)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建立诊断思维方法。

(5)熟知安全生产规范。

2.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

(2)能够熟练识读基于车载网络系统的汽车电路图。

(3)能够查阅维修资料分析出哪些控制功能是基于车载网络系统实现的。

(4)能够使用检测仪器(万用表、示波器、故障诊断仪等)完成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任务。

3.态度目标(1)能够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3)具有小组团结合作和协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2.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汽车构造学习领域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并进行分组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拆中学,学中拆。

把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四、课程考核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分,期末考评占30分。

具体考核要求见下表。

注: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项目计0分。

五、教材使用教材:《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李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参考教材:[1]《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检修》,于万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2]《汽车车载网络技术与检修》,吴海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车载网络大纲

车载网络大纲

《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必修学分: 学时: 48开课单位: 汽车工程系适用专业: 汽电先修课程: 编写时间: 2013.8编写:审核: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工程系、汽车电子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对汽车车载网络有简单的基本认识、认知,对比较典型的汽车车载网络有基本概念和了解、熟悉。

了解车载网络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熟悉汽车总线系统以及汽车电脑外围电路一般故障的检测和维修。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本中各个课题任务的学习,对汽车车载网络的各个部分有系统的认识,了解汽车车载网络中的常用名词术语,熟悉常见车型的汽车车载网络的组成、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仪器仪表。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讲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汽车车载网络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对汽车车载网络中常见故障进行判断、检测和维护、维修,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仪器仪表。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要求(一)、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内容讲授实验上机实习习题课总学时课题一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基础26 4 30课题二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分析6 6课题三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故障与诊断 4 4课题四典型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原理6 6与检修总计42 4 46(二)、教学内容及要求课题一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基础授课学时:30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30学时讲授内容:任务一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任务二掌握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学习目标:掌握: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熟悉: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讨论与作业】讨论MCS-51单片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处课题二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分析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6学时讲授内容:任务一掌握汽车多路传输系统结构与原理任务二掌握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结构与原理学习目标:掌握:汽车多路传输系统结构和原理掌握: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和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课题三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故障与诊断授课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4学时讲授内容:任务掌握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与诊断学习目标:熟悉: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课题四典型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检修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6学时讲授内容:任务一掌握丰田皇冠轿车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检修学习目标:熟悉:丰田皇冠轿车车载网络系统原理与检修【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五、成绩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课时为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

(三)能力目标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专业知识目标]
了解车载网络发展简史,理解CAN总线协议结构及主要控制器结构,LIN、MOST总线体系结构
[专业能力目标]
主要车载网络结构特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简单故障的判断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
具备CAN总线车载网络系统理解和故障分析技能
【教学内容】
项目201车载网络发展及主要类型;
项目202 CAN总线协议体系结构及控制器原理;
44
24
20
单元2车载网络协议、控制器结构
10
单元3大众车系车载网络系统
6
4
2
单元教学内容要求与教学组织
教学场所及条件
教学单元(项目)1.单片机结构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
掌握使用MCS-51单片机进行应用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专业知识目标]
掌握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原理、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MCS-51单片机中断、定时系统及串行数据通信、M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
理解大众车系网关、诊断总线及故障管理方式;
了解车系总线典型故障特点及波形特征;
[专业能力目标]
大众车系车载网络结构原理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简单故障的判断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
具备大众车系总线车载网络系统理解和故障分析及专业仪器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项目301动力系统CAN总线组成及工作原理;
项目302舒适系统CAN总线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1、卷面成绩占30%;
2、综合作业成绩占10%(主要为车载网络部分综合作业)。
选用教材
1、李勇主编,《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
2、刘鸿健主编,《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汽车通信系统-课程标准

汽车通信系统-课程标准

汽车通信系统-课程标准1. 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汽车通信系统课程的标准,以指导相关教学、培训和评估工作。

2. 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通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汽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汽车通信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方法;- 熟悉常见的汽车通信协议和标准;- 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具备解决汽车通信系统故障和安全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汽车通信系统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汽车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汽车通信协议和标准的介绍和应用;- 汽车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故障排除;- 汽车通信系统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4.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讲授汽车通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 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促进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评估和考核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方式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课堂测验和作业,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实验和实践报告,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课程项目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参考资料本课程的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书籍和文献:- "Automotive Ethernet - The Definitive Guide" by Kirsten Matheus- "Automotive Networking: Basic Principles, Hardware, Software, and Protocols" by Lars-Berno Fredriksson- "Automotive SPICE: Process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Software" by Automotive SIG7. 结论本标准为汽车通信系统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课程标准
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84347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学时数:54 学分: 3
先修课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原理与构造》
后续课程:
2.课程性质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能力拓展必修课,《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知识为学生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汽车电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教学目标
3.1 能力目标
A1.能够对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分析、修复和排除;
A2.能够正确使用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和工具;
A3.能够正确使用和养护汽车车载网络系统,保障工作性能良好;
A4.通过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检测、诊断、维修,积累排除汽车故障技术工作经验,提高检测、分析、维修汽车故障能力;
A5.通过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养成正确、安全、规范使用设备工具的意识,提高善于使用设备工具的能力;
A6.通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边做边学,在做中学习,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2知识目标
K1.掌握汽车总线、汽车网络技术基本知识;
K2.掌握CAN总线的工作原理里故障分析方法;
K3.掌握CAN-BUS总线系统的工作原理里及故障类型;
K4.掌握汽车总线电路(电源、发动机模块)的读图方法;
K5.了解汽车媒体网络种类及应用。

3.3素质目标(加编号如Q1/Q2)
Q1.通过分组完成操作任务,提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的能力,适应工作岗位中汽车售后为客户服务的要求;
Q2.通过分组完成操作训练任务,提高分工协作,组织能力、团结意识,适应完成汽车维修工作岗位任务的要求;
Q3.通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资料、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和提高;
Q4.通过尽可能多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增强体力、提高耐力;吃苦耐劳、责任意识,有利于适应汽车维修工作岗位;
Q5通过分组竞赛完成操作训练任务,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表现意识、自信心,适应汽车维修工作的需要。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数字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汽车电子和车用总线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和控制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车上网络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异步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控制器局域网(CAN)规范、常用CAN控制器、CAN应用系统设计,适用于车上线控系统基于时间触发的网络(TTCAN、TTP/C、byteflight、FlexRey),车上局部连接网络LIN及其应用,以及车上媒体系连接网络MOST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总线的基本原理,了解汽车总线的应用及开发技术等。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

5.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应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针对性、知识性、应用性、社会性、适度性、趣味性等原则,准确反映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表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6.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6.1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 秦贵和.《车载网络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5
[2] 徐景波《汽车总线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2)推荐教学参考书
[1] 南金瑞、刘波澜.《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0
[2] Daniel Rouche.《汽车车载网络(V AN/CAN/LIN)技术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3] Andrew S.Tanenbaum、Amsterdam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4版)(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8
6.2其它
推荐教学参考网站/view/c68aef42336c1eb91a375dfc.html
/?fromuser=susu0408
7.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在考核内容与方法上,采用更为客观、公正的方法,取消“期末一试定江山”的考试方法,增加平时技能考核的积累,向技能考核倾斜,其内容和方法如下:考核方案
表1.《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模块考核评定表
7.1笔试
表2:课程考核命题细目表
7.2实操考核
表3:课程实操考核标准
八、课程对实训室设备的要求
表4:实训室设备一览表
九、其它
注: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执笔人:专业主任:系主任:制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