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
近代中国各思想派别
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主张一.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无实践
1.开眼看世界
2.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创办近代企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3.开设一批新式学堂
4.创办近代海军
二.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王韬
郑观应
无
1.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3.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维新派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天演论》
谭嗣同《仁学》
戊戌变法
1.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2.文化上:传播西方思想和科学文化
革命派
孙中山
章炳麟
辛亥革命
1.三民主义
激进派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五四运动
1.科学民主
近代中国各思想派别
——毕可儿整理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涵盖了政治、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体现在政治观念的改变上。
中国在19世纪中叶遭遇到列强侵略,社会发生严重危机,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无法应对这些挑战。
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等政治观念,认为只有革新政治制度才能拯救中国,例如洋务运动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之后,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成功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始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努力。
这些政治观念的转变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也体现在哲学思想的变革上。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对传统中国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一些思想家开始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主张西学东渐,提倡科学、民主与自由等观念。
而另外一些思想家则提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复兴,如胡适、钱玄同等人,他们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概念,主张以新文化思想取代旧的封建文化观念。
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还在文化领域体现出来。
近代中国的文化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
传统的封建文化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开始接受新的艺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
一些文化思想家开始提倡以科学为基础的文化艺术,如胡适的“白话文运动”就是这一思潮的表现。
近代中国的文化也开始注重民族自尊,倡导民族精神的复兴,例如维新运动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可谓是多元而复杂的进程。
政治观念的改变、哲学思想的转变、文化领域的变革都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程,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身国情的新的思想观念。
这一过程为中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主要涉及三方面,即政治、文化和社会。
在政治方面,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
件的影响,形成了宪政、民主、科学和人权等思想。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的存在,开
启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五四运动则呼吁以民主与科学为主,倡导知识分子独立思考。
新文化运动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它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思想都反映了人们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探讨和改革的呼声。
在文化方面,近代中国思想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文化自觉的觉醒、科学精神的鼓励和艺
术创新的推进。
通过洋务运动和科学局的建设,启发了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的
追求。
同时,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变革和进步,例如左翼文艺運動,
提高了文学艺术作品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也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在社会方面,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也体现在意识形态中的变化上。
通过新文化运动对
传统文化的批判,对科学、生产、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随着外国文化的输入,中国社会
也正面临严峻的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自觉的地位也受到挑战。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富有多元性的过程。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现代思想中融合和交融,独有的文化特质和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
中国人民必须融合创新、求同存异,探索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闭关锁国,对世 界一无所知; (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 击日益加剧; (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 入中国; (4)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了了解西方,抵 御外来侵略(目的)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5)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 本质,邓小平理论成熟并体系化;进一步解 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 6)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 为党的指导思想
2)影响:
(1)简单介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状况; (2)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 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3)形成了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成为中国 近代思想的主流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中体西用”的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 患:外国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更广泛 地传进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 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3)为了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目的)
2、(旧)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许多救国主张都以失败 告终,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 (2)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 壮大; (3)孙中山改良道路失败后,走上了革命的 道路,创立了革命团体;
(4)西学的不断传入,孙中山融合了多元人 类文化遗产而提出;
(5)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民报》发刊 词上提出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是一段充满悲剧和血泪的历史。
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思想也经历了极大的变革和转型。
本文将从哲学、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梳理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今天的影响。
一、道家、儒家思想的演变近代以前,中国的最高哲学理念都被集中在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体系中。
随着西方的先进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这两种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在道家思想面前,西方文明强调的是权利和个人意志的发挥,而道家认为一切皆无常,只有守一,无欲则刚。
这种思想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被一些人视为封建思想,但也有人认为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取的。
相比之下,儒家思想的演变更为复杂。
在近代以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指南,但在清末民初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越来越大,对儒家思想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一些人认为儒家思想具有封建主义、等级制度等弊病,需要进行改革和革新,而另一些人则坚持古代儒家思想延续到现代仍有其价值。
这种争议在20世纪初期达到了顶峰,在思想界和政治界引起了不小的影响。
二、西方科技进步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经历了著名的“西化运动”。
一方面,这些新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和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习惯。
在科技方面,西方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轮船、火车和电报等交通工具设施的引进。
这些新的交通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和交通方式,也促进了地域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在思想方面,西方的科学理论和人文主义思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许多有力的支持。
三、中国近代思想的趋同和差异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是一分为二的。
一方面,它受到了来自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学者们纷纷提倡学习西方文明,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也不能被忽视,由此演变出一种含有独特特色的现代化思想,即“孔孟复兴”。
历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概述
历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概述近现代中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大量重要的历史事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对历史中国近现代思想进行概述,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我们将探讨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流派和思想家。
一、近现代中国思想的特点近现代中国思想的特点是多元化和革命性。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封建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这个过渡时期的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并且伴随着等级制度的崩溃和社会结构的重建。
思想家们积极思考着如何使中国摆脱倒退和落后,并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
二、洋务运动与维新思潮在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这迫使中国面对现实情况作出反应。
维新思潮的兴起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突破,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洋务运动提出了中国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观点,以迎头赶上外国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股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维新派与康有为康有为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康有为提出了一系列的西化主张,尤其是他关于民主与科学的观点,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变法维新,推广科学文化,提倡宪政民主,力图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四、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兴起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了中国,成为了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共产主义思想的兴起使得近代中国思想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家们开始探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五、鲁迅与新文化运动鲁迅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中国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其独立思考和犀利的批判精神,为中国思想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利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道德、文化发展和民主制度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梁启超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必然性 《变法通议》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 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严复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述中国实行变法维新 的必要性 《天演论》 ④影响: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四、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
1、旧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授予反帝反封建的个人与团体一 切自由权利。(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评价: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 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 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 命时期的旗帜。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经济:一战期间,民资得到发展。
3、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指导思想,是新世 纪实现民族复兴的武器,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指南。
十、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10月,中共十 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评价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5、实践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巩固政 权、恢复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6、评价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典范。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八、邓小平理论 1、背景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贫穷落后; “文革”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发展过程 ①发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总结
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总结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方面。
以下是我对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一些主要观点的总结。
一、民主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中,民主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晚清时期以后,中国人开始关注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他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来选举领导人,建立民主的国家机构,实现政权的民主化。
二、科学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还包括了科学思想。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倡导用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天演论”的概念,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他还主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普及科学知识。
三、近代化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中,近代化思想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晚清时期以后,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的近代化理念,认为近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近代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通过近代化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还包括了社会主义思想。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主张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导工人阶级革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文化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思想。
在近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他们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败与封闭,主张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来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六、民族精神思想中国近代的先进思想中,还包括了强调民族精神的思想。
在近代中国,中国人民开始反思自己的民族状况,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李大钊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努力。
近代中国的思想
近代中国的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政治运动及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西方世界和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思想指的是中国人民在18世纪、19世纪及20世纪早期以后,所表现出的思考方式和思想观念。
它的核心理念来自中国晚清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思考,而一些变革的理念也是建立在更早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的。
近代中国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历史事件。
它对中国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以及个人品德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新型的想法,如资本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也将在近代中国思想中有所体现。
思想家们针对当代政治伦理和社会问题,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提倡科学信息化、反对开放社会的不平等、呼吁实现民主和宗教的兼容性以及倡导反抗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等等。
此外,近代中国思想中也有一些蕴涵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神观念,提倡和平爱心、劳动精神、节俭勤俭之类的传统文化思想。
总之,近代中国思想不仅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也受到西方思想影响,致力于消除封建思想桎梏,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改革,丰富中国古典文化,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国文化延伸,以及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当代变革思想等。
因此,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更加深入地揭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不同思想及其背后的各种因素。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中国近代史部分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三历史备课组2013-2-20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背景:①清朝末期,封建制度衰落。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传统思想文化盲目自大,对西方思想文化鄙视;②不少知识分子不注重实际知识,崇尚空谈;③鸦片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出现,部分知识分子觉醒。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趋势: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近代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救亡图存(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近代以来各阶级为追求独立、自由、民主与富强进行不懈探索,大事如下)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开明地主知识分子猛醒,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被称为"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著《四洲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为内忧外患也);为巩固封建统治。
主张:在不变更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中学为体"),学习西方技术,大办近代企业("西学为用"),在上海先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后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给后人的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不能救中国。
(2)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主要是通过改革、废除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背景:(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剧;(2)19C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打下基础;(3)洋务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寻求新的救国方案--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政体,变法图强。
中国近代思想
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又译为“无强权主义”、“无治主义”、“安那其主义”,是一种反映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要求的社会思潮。
•无政府主义盛行于19世纪后办期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
•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和任何政治组织,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独裁的“无政府”的社会。
一、无政府主义的传入•19世纪晚期,《万国公报》、《西国近事汇编》等中文书刊已零星报道了关于无政府主义和俄国虚无党的消息。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无政府主义和虚无党作了较早的介绍宣传。
•日本是中国人早期接触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中转站”。
•幸德秋水《广长舌》(1902年)•福井准造《近世之社会主义》,西川光次《社会党》(1903年)•张继《无政府主义》(1903年)•《自由血》《虚无党女英雄》《虚无党》1904年)•这时无政府主义宣传矛头直指专制主义,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
二、天义派与新世纪派•《天义报》半月刊(1907年6月—1908年1月)•《衡报》(1908年4月——10月)•主持人:刘师培,何震。
两人1907年初赴日,加入同盟会。
6月,开始宣传无政府主义。
•《新世纪》(1907年6月—1910年5月)•《新世纪丛书》主要成员:吴稚晖、李石曾、禇民谊。
•天义派与新世纪派基本观点一致,要求排除强权的代表——政府。
•刘师培:“独立、自由二权,以个人为本位,而平等之权必合人类全体而后见,故为人类全体谋幸福,当以平等之权为尤重。
”•新世纪:“众生一切平等,自由而不放任。
”自由就是无政府,平等就是共产。
•主张绝对自由、反对强权、排斥国家政权、当前要推翻满清政府、最终废除政府。
两派的差别:1、在中西文化的取向上,天义派钟情于国粹,新世纪派带有更多的欧化倾向。
天义派认为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是自古就有;新世纪派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有较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反对崇仰旧学,主张“尊今叛古”,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批判的态度。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中叶之前):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思想的起步阶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仁爱亲近、礼法秩序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1840-191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割地,国家面临深刻危机。
这一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根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方案和现代化思想。
其中代表性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思想上探索了近代化的途径。
3. 辛亥革命至新文化运动(1911-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近代化进程。
这一时期,一些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开始倡导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革新理念。
4. 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1919年以后):这一时期,新的文化思潮兴起,主要代表为胡适、鲁迅等人。
他们批判了传统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启蒙主义等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封建思想和旧道德观念的运动。
5. 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1919-1945年):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青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思想家们投身于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的运动。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开始引领共产主义思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6. 抗日战争至建国初期(1945-1949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一阶段加深了人们对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的追求。
毛泽东等人在思想上更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传统思想的挑战和思想解放的过程,逐渐从儒家思想转向了现代化、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思想倾向。
这一过程不仅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的发展走向提供了思想启示。
中国近代思想史概述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概述总结中国近代思想史是指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思想潮流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近代思想史概述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晚清思潮、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晚清思潮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起点,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国家与民族的危机感。
这个时期主要有自由主义思潮、维新派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思潮主张西方民主制度和法治,尤其强调个人解放和权利保障。
维新派思潮致力于中国近代化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强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和改革方案。
民族主义思潮强调救亡图存和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试图通过振兴中华民族来解决国家危机。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阶段,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个时期主要有思想解放、文化危机和马克思主义思潮。
思想解放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自由思想的追求。
文化危机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倡导。
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是五四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股思潮,它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深远。
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在上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主要有新民主主义思想、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思潮。
新民主主义思想主张在国内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思潮试图复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计划经济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市场经济思潮则主张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经济自由化,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个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从晚清思潮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的时期反映了不同的思潮和思想观念。
这些思潮和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思想史将会继续丰富和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总结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主要包括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这些思想纲领在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政治思想纲领。
一、洋务思想洋务思想是在晚清时期兴起的一种思想纲领,主要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以强国救亡为目标。
洋务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唐文治、曾国藩等。
他们主张推动工业发展,修建新式军舰,改革军制,推行矿产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中国的国力和抵御外敌侵略。
二、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是晚清时期自康有为等人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其核心是推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国家现代化。
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晚清政府进行了许多改革尝试,如光绪新政、戊戌变法等,然而这些改革均未能获得成功,维新思想最终被推翻。
三、革命思想革命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中最重要的一种,代表性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
革命思想主张以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它主要包括三大主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四、民主思想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中的一种,主要提倡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
鲁迅、陈独秀等人是中国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
民主思想的推动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变革和政权更迭。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主要包括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
这些思想纲领代表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这些思想纲领在历史的洪流中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变化,但它们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政治变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历史中国近代思想总结
历史中国近代思想总结中国近代思想是中国人民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期的一段时期内对现代思想和西方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探索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并面对外来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了一股重要的思潮。
中国近代思想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他们吸取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并试图将其应用于中国。
不少思想家开始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政治改革等方面的思想。
中国近代思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传入了中国,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思想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结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人民革命等问题的思想。
中国近代思想中还出现了一些主张革命和变革的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认为,中国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已经无法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
他们试图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进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中山提出的“民主、民族、人民”的三民主义思想。
他主张通过联合国内外的力量,推翻满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国,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富强。
此外,中国近代思想中还有一些关于文化的思考。
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冲突时,中国思想家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提出了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观点。
他们主张要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以此实现文化的复兴和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思想是中国人民对于现代化、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等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它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有体现科学精神的思想,有批判传统观念的思想,有倡导社会变革的思想,也有对文化价值的思考。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转型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
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②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
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
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②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条件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⑵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⑶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⑷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B、传播过程(略)②毛泽东思想A、背景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⑵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2023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CATALOGUE目录•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与展望01晚清时期早期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标志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出的关键一步。
总结词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郑观应、王韬、冯桂芬等。
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改革政治、法律制度,发展工商业等。
03早期维新思想0201洋务运动是一次由清政府推动的现代化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洋务运动总结词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
代表人物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海军,推进洋务教育等。
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总结词早期改良主义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主张在保留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主要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等。
早期改良主义思想0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们倡导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实现民族独立。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判传统文化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倡西方文化激进民主主义者积极倡导西方文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文化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激进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呼吁中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倡导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思想03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思想解放潮流,主张以民主、科学、自由等新思潮取代封建主义旧文化。
总结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发起者提倡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
中国近代思想史史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史总结中国近代思想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现代思想的发展过程。
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面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冲击。
下面是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简要总结,罗列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百年变法运动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面临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百年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这一运动旨在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与思想来推动中国现代化。
戊戌变法是这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其推动了政治体制与社会观念的变革。
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等。
民主主义思潮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思潮主张实现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国家发展。
梁启超、孙中山和陈独秀等人都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自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理论。
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文化保守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人对于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表现出保守态度,主张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梁漱溟、胡适和鲁迅等人都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儒家思潮新儒家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儒家们主张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再解读和创新,实现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严复、康有为和胡适等人都是新儒家思潮的重要代表。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物深思熟虑,广泛吸收各种思想,并试图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这些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卷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 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 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时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 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 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 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 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 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 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 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 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文学谏往录》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 实现的客观原因。 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 朝政府的腐朽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保守实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012年江苏高考卷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 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 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 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时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 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 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 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 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 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 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 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 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文学谏往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 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
2.从发展阶段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洋务运动 器物, 民族危机的加深 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制度,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 思想, 西方思想的不断传人 各阶段既吸收了前面思想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又为后 面新的思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体现出内在的继承和 发展关系。 3.从影响看,不断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成为中国 近代化运动的理论指导。
展览二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只能是“以夏变夷”, 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我们 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 (3)展览中有一张未完成的表格,请同 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 学们帮助完成。 国”,我们要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 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以致在西 学问题上只重器,而忽视了在政治制度层面上进 行学习。 丁认为应该把中国所有的书籍都束之高阁,并主 张“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想成就表
派别 主要观点 影响 19世纪 林则徐、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 标志着先进的中国 抵抗派 制夷 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40年代 魏源 19世纪 曾国藩、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自 迈出了中国近代 从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向 强、中学为体 化历程的第一步 60年代 李鸿章 洋务派 西学为用 西方学习”思想成就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9世纪 康有为、 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 中国近代史上一 末 梁启超 维新派 次思想解放潮流 君主立宪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 顽固派,倭仁 在技艺。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 术也,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 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 洋务派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 张之洞、李鸿章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 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 维新派,郑观应 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 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 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 激进派,陈独秀 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 来捣乱。”
论证自己的观点 观点明确 论证他人的观点 观点理解准确 在几个观点中选择一个观点
论证一定要有史实 用历史的语言 不要用政治的语言 也不要用文学的语言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谢 谢!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 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 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 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 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 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 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 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 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2012年山东高考卷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机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 (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主要活动 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1867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1871 在“建威”“扬威”舰实习 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1877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 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 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 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 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 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 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 之处。 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 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 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 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丙认为乙是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 ( 4)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 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 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
而忽视了在政治制度层面上进行学习。
“西学中源说”的危害分析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 这是近年来颇为鼓舞人心的预告。在21世纪新形势下, “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5)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就如何“与中外历史 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次工 业革命 1895 甲午 战争
周振鹤先生在《振聋发聩,石破惊天》一 文中指出: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化始终处 于优越地位,所谓“声教所被,无远弗届”。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都被改造、被消化、被融 合,“用夏变夷”始终是中国的老传统。不 料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形势大变,“广运万 里地球中第一大国”竟然一再败于“万里之 外小夷”之手。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思 想近 解代 放中 潮国 流
在近代以前,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土生土长地自行 发展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的独立精神,另一方 面也是由于中国孤立于其他一些重大的文明之外。然 而,随着 地理大发现 时代的来临,一种继而不同的情 形出现了。在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家和使 节开始经新航路抵达中国的华南地区,商人和传教士 也接踵而至。……这些事件对中国来说不啻是划时代 性的,因为它们打开了中国悠久的孤立局面,开启了 东西方之间的直接接触。这种交往虽然在一开始时并 不显著,而且步履维艰,但在 19 世纪却发展成为一 股引发中国与西方之间直接碰撞的力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某中 学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 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展览一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 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 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 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面几位人物:①梁启超② 林则徐③魏源④康有为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 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类。你认为 该展览中还需展出哪些派别的人物? ①④是一类,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②③是一类,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还有洋务派和革命派、激进派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孙中山 20世纪 上半期 胡适、 陈独秀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的重要 革命派 三民主义 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 民主科学 激进派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 放运动,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时间
代表人物
1.从时代背景看,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 加深的背景下发展的,因而这些思想都带有挽救 民族危亡的特点。
展览二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对西学的争论 (2)比较指出甲、乙、丙、丁四人对待西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只能是“以夏变夷”, 学的态度有何不同。他们可能是何派别? 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甲:反对学习西学。顽固派。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我们 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 乙: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 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 制度。抵抗派、洋务派 国”,我们要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 丙认为乙是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 方的制度。维新派、革命派 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以致在西 学问题上只重器,而忽视了在政治制度层面上进 丁: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激进派 行学习。 丁认为应该把中国所有的书籍都束之高阁,并主 张“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