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闭关锁国,对世 界一无所知; (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 击日益加剧; (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 入中国; (4)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了了解西方,抵 御外来侵略(目的)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5)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 本质,邓小平理论成熟并体系化;进一步解 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 6)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 为党的指导思想
2)影响:
(1)简单介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状况; (2)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 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3)形成了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成为中国 近代思想的主流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中体西用”的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 患:外国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更广泛 地传进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 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3)为了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目的)
2、(旧)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许多救国主张都以失败 告终,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 (2)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 壮大; (3)孙中山改良道路失败后,走上了革命的 道路,创立了革命团体;
(4)西学的不断传入,孙中山融合了多元人 类文化遗产而提出;
(5)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民报》发刊 词上提出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近代与现代先进的中国人从向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㈠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特征:以地主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为主,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

㈡时期: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1.特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西方的为主,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上。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发动了,建立起中华民国。

㈢时期:二十世纪初1.特征:以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主体,学习西方深入到文化层面。

2.表现:激进派提倡与,掀起新文化运动。

㈣时期:世界现代史开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1.特征: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主体,经历了学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2.表现: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争取民族独立,走上近代化(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道路。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考查方向: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要内容㈠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时代特征(中国与英国的对比):①政治方面: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矛盾激化;英国实行,社会稳定发展。

②经济方面:中国占主导,工商业发展落后;英国完成,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③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占主导;英国近代科技革命成果丰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广泛流行。

专题十八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十八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
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第 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第二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第三次: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
1.形成发展: ①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改革开放、经济建 设为中心 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及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发展深化:1992年初“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 主义的本质,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⑤正式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毛泽东思想
1.形成和发展: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 权思想。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 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一 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道路。
4、意义: ①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人们的思想。 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先后发表《法 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 主义观》 2、通过创办报刊、组建学会、团体,翻译书籍等形 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 新中国;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 明方向。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总结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新时期。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实 现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 高。
详细描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 济发展和改革。这些措施包括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法 治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中国 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 显著提高。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科 技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为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
理论基础。
05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 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初始阶段
01
正式成立
02
03
纲领和章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始于1919年五 四运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 接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社会经济状况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的壮大,为改革提供了经济 基础。
政治环境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民族矛盾尖 锐,为改革提供了社会条件。
主要内容与措施
政治改革
改革官制,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改革教育制度, 废除八股文,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法律制度,修订律例, 以期与国际接轨。
军事改革
建立新式军队,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提高国防力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稳定。 这些措施包括发展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加强国防 建设,推进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同时,中国 政府也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 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梁启超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必然性 《变法通议》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 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严复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述中国实行变法维新 的必要性 《天演论》 ④影响: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四、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
1、旧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授予反帝反封建的个人与团体一 切自由权利。(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评价: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 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 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 命时期的旗帜。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经济:一战期间,民资得到发展。
3、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指导思想,是新世 纪实现民族复兴的武器,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指南。
十、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10月,中共十 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评价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5、实践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巩固政 权、恢复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6、评价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典范。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八、邓小平理论 1、背景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贫穷落后; “文革”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发展过程 ①发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专题31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31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31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

他在禁烟期间,就设立译馆,命人译著《各国律例》,编译《四州志》,系统地介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依据《四州志》,编写成《海国图志》,在书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中国御侮图强之道,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西学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姚莹的《康輶纪行》研究我国x藏地区的情况,揭露英国侵略我国x藏的野心,建议清政府注意提防。

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和西方的政治制度,把人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起了一定的作用。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其中包括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听取社会舆论、发展工商业等。

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他们认为,“祖宗之法”已难以自立,只有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等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和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思想主张,但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社会实践。

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世纪90年代,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那时,康有为在广州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他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融合,写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等重要著作,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在与顽固派的思想论战中,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兴民权、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系统完整的维新变法理论,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理论意义
中国先进思想不断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3
现实意义
中国先进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为中国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研究目的和任务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的演进、发展和影响,揭示其 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
研究任务
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人物 和事件;分析其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陈独秀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 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推 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和革命事 业的发展。同时,他的思想也为中国 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
毛泽东及他的思想
毛泽东的生平和背景
毛泽东的思想概述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 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次改革 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使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03
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的总体特征
民族性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始终贯穿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致力 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深深植根 于传统文化,注重发扬民族优 秀传统,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 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 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 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 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 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抵抗派(改良派)(40—60年代):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未付诸实践1、地主阶级(40—60年代)(根本目的:维护封建清王朝统治)洋务派(60—90年代):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实践:洋务运动(军用民用)最大贡献: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生产力,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最大失败:只引进先进生产力,不变革封建制度,说明了双半社会中国,时代阶级局限,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1851—1864)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纲领义和团(1900—1901)盲目排外维新派⑴早期维新派:(60年代产生,脱胎于洋务派)代表:王韬、郑观应《盛世危言》政治上:反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核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外人“商战”思想上:创办新式学校⑵90年代康梁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核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思想上: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废科举最大特点: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实质、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教训):说明双半社会中国,改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道路行不通3、民族资本主义(根本目的:资产阶级掌权,发展资本主义)革命派:孙中山为代表三民主义(1905—1924)民族民权: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理论上回答了夺权建权问题民生新三民主义(1924—1927)新在哪?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共同政治基础?蕴含了“三大政策”最大历史功绩:推翻建立了促进了使失败局限及教训:双半中国,时代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内容(提倡,反对)。

核心: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1915年前期:最大贡献:动摇了封建儒家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 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 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第33讲

•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探究点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高 考 命 题 研 析
1879年 1880年 1890年
返回目录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高 考 命 题 研 析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 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 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 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 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 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 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 原因。

(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经济基础
。 • 考 点• (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科学和 互• (4)新内容: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达尔文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动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探• 究 。
返回目录
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
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一)背景: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外形势,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和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突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积极探索抵御外侮和强国富强之路。

(二)代表人物及活动: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设立驿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广州等地饭的报刊,译出瑞士人滑达尔著的《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一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开中国近代有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三)评价: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内容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二、体用之争(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加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为广泛的范围传输进来,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二)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灵魂是封建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核心是资本主义各种制度,灵魂是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

(三)体用之争双方的观点及主张:1、洋务派:“自强”、“求富”,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认为中国面临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仅仅靠祖宗之法已难以自立。

2、顽固派:以传统文化卫道士自居,坚守“夷夏”的精神提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双方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修筑铁路、开矿山、兴电报、派遣留学生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13/2/1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

民族: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力;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的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1925-19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的极端重要性。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出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近现代中国人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人的先进思想

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西学输入主体的变化。 晚清西学东 渐的主体,在1895年以前主要是外国传教士。 1895以后,随着洋务运动中派遣的留学生陆
续学成归国,他们为了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 的真理,积极传播西学,逐渐取代传教士成 了西学东渐的主体。
第二,西学东渐的途径以译书为主。晚清时 期的西学东渐,主要途径是翻译西书(包括来自 日文的西书)。据统计,从1811年马礼逊在中国 出版第一本中译西书,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的 100年间,中国共翻译、出版西学书籍2291种。
材料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 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也是一 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 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 途。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始终以国家主义为核心。 ——许倬云《五四运动:未完成的启蒙》
察看晚清的西学东渐,西学由西徂东,经 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较为主动的过程。从 一般的了解“夷情”(主要是外国地理,风土人情 和军事等)到引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从总体看,西学东渐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蒙 昧和麻木,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历史、政治 、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看法,都有了根本的改变。 而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 重新估定其价值,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一些民俗、文 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思潮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顽固势力强大,维护封建统 和纲常礼教 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 儒家思想影响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 产阶级政治学说 阶级力量弱小;减少维新思想传播的阻力。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2023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CATALOGUE目录•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与展望01晚清时期早期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标志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出的关键一步。

总结词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郑观应、王韬、冯桂芬等。

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改革政治、法律制度,发展工商业等。

03早期维新思想0201洋务运动是一次由清政府推动的现代化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洋务运动总结词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等。

代表人物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海军,推进洋务教育等。

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总结词早期改良主义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主张在保留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主要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等。

早期改良主义思想0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们倡导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实现民族独立。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判传统文化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倡西方文化激进民主主义者积极倡导西方文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文化来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激进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呼吁中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倡导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思想03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思想解放潮流,主张以民主、科学、自由等新思潮取代封建主义旧文化。

总结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发起者提倡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分) 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2分)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 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2)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化持有的偏见。(2分) 偏见: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全面肯定西方文化。(2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
原因: 客观:①儒家思想中的民贵君轻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 ②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 主观:③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思维点拨:原因类问题解题规律: 1.比较类:主观、客观(阻碍、推动) 2.时代特征: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3.近现代中国:本地、世界 4.根本、直接
探究三:‘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特征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C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材料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 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 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 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 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 法国大革命》 (2)根据材料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主题: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探究主题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 思潮 洋务 思潮 维新 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态 主要原因 度 “中体西用” 利用儒家思想 宣传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对待西方文化 的态度 学习西方 技术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案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和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民主义。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前期(1915-1919年)(资产阶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191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

同西方列强侵华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1、“器物”变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实业: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始出现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创办了新式海军,筹划海防,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设立总理衙门,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

科技:引进一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2、“制度”变革: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②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具体实践: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背景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理论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主张: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实践活动: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同盟会、辛亥革命、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复习: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复习: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1)地主阶级的器物变革:①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②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农民阶级: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3)资产阶级的制度变革:①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

②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

(4)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脉相承的两大理论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两大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堂用)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堂用)

1.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代表:林、魏 2.洋务派(对抗顽固派) 代表:曾、李、张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王、郑 4.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康、梁、谭、严
认识
1.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 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 2.西学东渐且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 危机的加重、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 化的不断传入 3.文化具有继承性 4.从儒家思想为正统到学西方救亡图存, 追求独立与富强,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 痛苦的嬗变过程
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 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 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 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 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 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 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 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 人的思想。
(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
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背景 领导 学习重点 主张 实践 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重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先进科技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政治制度 倡西学,兴民权, 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 为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起步开辟了道路。
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
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派别及 其代表人物: 思想传播 ↓ ↓ ↓ 社会实践 思想传播 ↓ ↓ ↓ 社会实践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调民主与共和的优势,并提出实施普选制度以及建立行政、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

思想家B
思想家B是中国民主与共和思想的深化者。他在思考宪政体制时,
强调权力制约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法治体系、推动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具体措施。
思想主题2:科学与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近现代中国思想家对科学与教育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THE END
THANKS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2023-09-11
CONTENTS
• 介绍
介绍
介绍
•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先进 思想的理论和思想家。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 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演示文档将介 绍一些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主题,并对其 进行详细的解说。
• 思想主题1:民主与共和 • 思想主题2:科学与教育 • 思想主题3: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
• 思想家F
思想家F
• 思想家F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重新 解读传统儒家经典,提出了关于个体、家庭和社会关 系的新理解。他的思想成果为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提 供了新的思路。
•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主题的一些介绍,每个 主题都涉及到了相关的思想家和他们的观点。这些思 想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通过对这些先进思想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教育,提倡普及教育、素质教育,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体
制改革。
思想主题3:儒家思想的 现代转化
•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近现代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和转化。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 探索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并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1课 西学东渐 22课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的发展
第21课 西 学 东 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 “八股”科举制,到进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同时更进一步提出: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权利;批判君主专制, 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 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意义: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冲击了“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 事”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 论环境。
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启蒙上处于承前启后 的地位,之后,影响更深远更猛烈的维新思 潮将西学东渐推向新的高潮。
三、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瓜分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2)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
课堂设问
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无变化? 为何会跟洋务 派分道扬镳?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郑观应《商务三》
农工商是富强基。
——郑观应《闻中法息战感赋》
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应出自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四洲志》
D.《资政新篇》
2、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
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3、湘军创建者、驻英公使郭嵩焘强调西洋立国之本在朝廷政教、商贾,造船、制器为末节。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否定洋务派的近代化实践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具有维新变革的思想倾向
4、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诗《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6、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
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8、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回忆说:由于父亲只准许读孔孟经书之类的书籍,所以我"在深夜里把我的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才读完了《盛世危言》;又说:“《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你认为最有可能让毛泽东振奋的书中语句是
A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员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
D天文算学,只为末艺;礼仪为本,技艺为末
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从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原因。

(6分)
1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

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

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

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8分)
(2)
径形成的原因。

(4分)
11.(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

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旋即组织内阁。

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
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分) 12、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主题,从表面上1840年以
来中国的各个阶级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有哪四次重要尝试?新中国成立后在近代化道路上曾制定过哪些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在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