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短时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中的系列扫描,搜索到所需的项目立即 停止(自我停止搜索,指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 项目匹配后,不再搜索),符合认知经济的原则 但为什么sternberg实验发现被试是按从头至尾的 完全搜索(指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顺 序比较)?
Sternberg认为扫描过程、匹配过程、决策过程 是分开的,且非常迅速,且扫描一旦启动就有完成趋 势,难以停下。决策过程需时较多,为求工作效率, 才全部比较之后只做一次判定。
德罗莎Derosa、特卡克Tkacz,1976以鸟儿起飞、 打高尔夫球等动画图片为材料,发现记忆集合的图是 随机的,反应接近系列扫描。图片是连号的,反应是 平行扫描。而有意义的连号图,不管是顺序还是随机 呈现,都支持平行扫描。这说明个体对有/未组织的 材料,处理模式不同。正如把数字或字母组块成联系 更紧密的模式会改变短时记忆的容量。试验中用生活 中经历过一定组织的比人工的未组织的材料,更有生 态效度。
2、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有强烈的言语听觉性质,还存在视觉编 码和语义编码。
前述posner1967AA、Aa字母的视觉匹配试验发现 AA视觉编码的优势最多只能维持2秒(0、0.5、1秒) 科罗尔Kroll1975对波斯纳实验改进:在第一个 字母呈现后、第二个呈现前中间,让被试口头重复耳 机中听到的字母,以干扰形-音转换,使被试更久的 在短时记忆中保留视觉编码。发现AA对的视觉编码优 势可达8秒。
解释:复述、分心作业都需要占用资源,1单词 是1组块,3辅音字母、3单词是3组块,1组块占用的 资源少。 Posner1966、Watkins1973都发现:复述作业难 度大,则保持受损大;反之则小。
3、有关遗忘的有关观点、理论 ①皮特森提出消退理论decay theory,认为 遗忘是因为没有去复述记忆的材料,消退时时间 的函数,是不可避免的,复述可延缓消退的开始
②干扰理论:inferference theory,凯佩尔Keppel、安德 伍德Underwood1962;威肯斯wickens、邦Bovn、艾伦Allen, 1963认为遗忘非经验的消失,而是贮存的信息因为前/ 倒摄抑制等作用而不能提取,分心作业不单防止复述, 也促使干扰表征的形成。但也可避免干扰,如新学习 知识与先前相似性越差,干扰作用就越小。
亨特Hunt1978回顾sternberg、Anderson、Harris、Chase等的 研究发现,所有类型被试(大学生、老年人、记忆特 别好的人、智力落后者)尽管搜索速率不同,但结果 都与使用系列完全搜索观点一致。
2、直通模型
(1)系列加工模型与平行加工模型都认为短时记 忆是通过比较或搜索为核心实现信息提取。
B、如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项目一一相继比较, 则反应时随识记项目数/记忆集增大而增加。这是系 列扫描/系列搜索/系列加工。
Townsend1972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出发,认为 反应时随识记项目增多呈线性增加,是由于加工能量 分配不同造成的。随记忆集项目增加,每个项目分配 到的能量减少,即使同时比较,反应时也会增加
沃和诺曼Waugh、Norman1965设计的数字探测任 务与此类同。
通过系统改变识记项目(1-6)数,观察它与被 试反应时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测被试信息提取时的信 息搜索方式。
(2)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①斯腾伯格通过探讨记忆集合大小与反应时的函 数关系来检验平行扫描和系列扫描说 ②斯腾伯格提出两个假设:
(2)直通模型认为可直接通往项目在短时记忆中 的位臵,进行直接提取(wichelgren,1973;Eysenck,1977)。 每个项目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是判定依据
(3)实验支持:theios 1973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 快于非常见词;baddeley、ecob1973发现重复出现的 项目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4)可解释系列位臵效应,不能解释为什么随识 记项目增加反应时增加。
3、双重模型/混合模型 Atsinson、Juola1973设想字词信息有知觉代码、 概念代码共同构成概念结,不同概念结有不同的激活 水平/熟悉值。 按探测词熟悉值大小,当探测词高于高标准或低 于低标准时,按直通模型,分别作出是与否的判断。 如果在二标准之间,则进行系列搜索。
在实际判定中还有赖于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决定 于当时接受的速度-正确率权衡)和情景等因素。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 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 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1、听觉编码
康拉德Conrad,1964最早提出听觉编码理论,后 来出现视觉编码、语义编码,但听觉编码占优势, 至少对于听力正常的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是这 样(Neath,1998)。这基本成为共识。
支持证据:
Conrad,1964对回忆错误所作分析发现,一阶段 视觉呈现6个字母序列(有些发音相似),二阶段听觉呈 现,回忆错误都主要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上。 这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听觉代码, 即使刺激材料以视觉形式呈现,其代码仍具有听觉性 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音转换,而以声音形式在 短时记忆中储存。 Hintzman认为是被试在保持中默念时动觉系统出 现错误导致
(二)、短时记忆容量的测算
1、测定程序: 先呈现刺激项目,一次呈现的项目数逐步 增加,刺激消失后被试复述;每种长度可以反 复多次;随着长度的增加,被试的复述将越来 越困难,直到不能正确复述为止。
2、计算方法:
(1)、先找到被试复述完全正确的刺激项目 最大长度。如,假定每种长度都反复3次,某个被 试在长度为6和6以下时,3次复述全部正确,则记 忆广度基数为6.对于大于6的刺激的复述有对有错, 每次正确复述都计1/3分。即长度为7时,被试复 述2此正确,得2/3;长度为8时,被试3次复述1次 正确,得1/3分;长度为9时,被试复述无一正确, 得0分。则记忆广度为6+2/3+1/3=7
五、短时记忆总结及工作记忆
20世纪70年代把短时记忆描述为:短期的、容量有限 的仓库,信息在其中进行听觉编码,并通过复述来加以保 持。可用高速、系列、完全搜索的方式从这一存储中将信 息提取出来,而短时记忆中信息的特性对改变记忆容量和 对已存信息的加工有所帮助。 Atkinson,Shiffrin,1968的三阶段理论认为短时记忆 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而 长时记忆又会将其中的一些信息加入短时记忆中。她们认 为短时记忆就是意识,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如复述、编码、 整合、决策等控制过程管理信息。
Wickelgren1965用数字和字母;Conrad1970用图 画做记忆材料,发现听觉编码还是存在。以先天失聪 的学生为被试的听觉混淆实验发现,说话技能强的学 生产生较多的听觉混淆认为聋人在短时记忆中将视觉 符号转换成功能上与语音代码相似的一种代码。 目前无法将声音混淆和发音混淆区分,认为听觉 /声音代码可与听觉代码并存,许多心理学家将听觉 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编码联合 起来,称为AVL单元。
A、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 行比较,则被试的反应时不随记忆集/识记项目数的 大小变化。这是平行扫描/平行搜索/平行加工
平行扫描的一般观点认为,短时记忆中项目多少 对反应时没有影响。不管短时记忆内容多少项目,都 会用相同的时间去搜索、比较全部项目与探测项目。 马丁代尔1991用神经网络的观点解释了sternberg的 实验,认为短时记忆项目不影响平行搜索的时间
编码,对不同类型汉字会做出相应变动。
三、短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1、布朗brown1958;与皮特森peterson1959同期独立完 成著名的布朗-皮特森实验(延缓回忆测验) 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没得到复述则只能保持20秒 刺激是三个辅音字母组成的音串,如KBR 程序(字母呈现与回忆的时间间隔):3、6、9、 12、15、18秒。
四、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1、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实验范式 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Saul Sternberg 1965、1969的相加因素法。 给被试呈现一排7个或少于7个的字母/数字,为 记忆组,被试需要编码、保存在短时记忆中。过2秒, 呈现一个字母/数字(测试项目/探子)。要求被试判 定测试数字是否刚才识记过。
3、容量有限,但组块的容量有较大的弹性,可是 一个数字、单词、词组、句子、篇段等。形成组块是 学习、识记的过程,是克服短时记忆容量限制的重要 策略
4、组块相对固定,受材料性质、知识经验制约 5、米勒认为,组块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单位, 或网络组织的结点,被激活的结点在工作状态就成了 短时记忆中的组块。 6、组块实际是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组块的方 式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
模型评价:
Eysenck1977,该模型过于强调”项目熟悉性 “这类概念,而忽视记忆痕迹的多维性,应进一步对 “熟悉性”的内涵做出界定和分析。 按双重模型,出错是直通造成,错误反应时短, 但Coeballis1975并未证实这一点。 没说明该加工是自我停止/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将扫描/搜索和直通都包括进来,相对灵活。
3、语义编码 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不带任何感觉通 道的特性。 威肯斯Wichens1970/72/73,采用前摄抑制释放 证研究范式明短时记忆存在语义编码。 控制组实验1、2、3、4一直学习同一类别的材料, 如水果名称(每个实验刺激呈现完后完成20秒防止复述
的分心作业,再做回忆测验)
实验组实验4学习与前面1、2、3不同类别/性质 的材料,如:蔬菜、花、肉类、专门职业的名称。
7、miller、selfridge1950研究语义、句法信息 对组块的影响。发现人可利用长时记忆中贮存的语义 知识、句法规则来组块。 8、喻柏林、荆其城、张武田等与simon合作,发 现熟悉性比句词复杂性对记忆影响大,说明知识经验 的影响。 9、马丁代尔martindale认为加工的水平越深, 语义的成分越多,容量越小。
(2)类似于心理物理学的恒定刺激法
由于对于不同的长度都进行了一定次数的重 复试验,就可以找出正确复述率为50%的刺激系列 的长度。可用直线内插法求得。
内插法主要用于测定阈限值,阈限的操作定义 认为,两点阈应为有50%的次数都被感觉为“两点” 的那个刺激值。 计算公式:Mdn=Lb+(N/2-Fb)/Fmdn×i
结果控制组成绩逐次下降,实验组第四个实验不 降反升。且实验4的材料类别与前3组差别越大,升幅 越大,即前摄抑制释放的效应越强。 说明被试运用了语义编码,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 意义,因此短时贮存受前后材料意义联系的影响。
莫雷1986,短时记忆编码可能是不断改变的一
种策略,对汉字主要以视觉,对英文主要以听觉
分心作业(Peterson-Peterson/Brown-Peterson方法):呈现 刺激与回忆间插入听觉干扰作业(对三位数如684, 被试迅速做出声思考的连续减3)防止复述。 结果:3秒平均回忆正确率为80%;6秒55%;18秒 7%-10%
2、默多克Murdock1961类似实验
回忆材料除3个辅音字母外,还有3个3个字母构 成的单词,1个字母构成的单词 程序:增加时间间隔为0的即时回忆 结果:3辅音字母、3单词保持/遗忘的趋势与 peterson同。 但3个字母组成的1个单词0-18秒的时间间隔都itman1971/1974实验发现,当复述被阻止 后,有些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消退引起的;但是由 皮特森等人发现的遗忘只是由于的分心物干扰所产生 的结果,而不是由于记忆的消退,因此,干扰可能是 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
④巴德雷1990;奥特曼Altmann、格雷Gray2002,当记 忆中的信息必须频繁更换时,当前内容的衰退,可以 避免对后续内容的干扰。
第五章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容量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 三、短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四、短时记忆提取 五、短时记忆总结
(一)、短时记忆容量观点与研究
1、短时记忆容,加减2量不受刺激物理单位限制, 而受意义组块制约
2、miller1956《神奇数字7》提出短时记忆的容 量为7加减2组块。组块指将若干较小单位(如字母) 联合成熟悉、较大的单元(如单词)的信息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