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间舞蹈典型动作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家乡的民间舞蹈江西赣州

家乡的民间舞蹈江西赣州

家乡的民间舞蹈江西赣州江西赣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这里独特的民间舞蹈是这座城市的一大骄傲。

江西赣州的民间舞蹈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妙的舞姿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江西赣州的民间舞蹈,包括其起源、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江西赣州的民间舞蹈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这些舞蹈凝聚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中最知名的江西赣州民间舞蹈有《赛龙舟》、《红军过大海》和《锣鼓舞》等。

这些舞蹈在形式、音乐和舞姿上都有独特之处,展示了江西赣州的独特风情。

江西赣州的民间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赛龙舟》是江西赣州著名的舞蹈之一,它模仿了龙舟比赛的场景,舞者们手持长竹竿,舞动起来时犹如在水中划动船桨。

他们的舞姿轻盈而有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红军过大海》是另一支备受喜爱的民间舞蹈,它讲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穿越大海的壮丽场景。

舞者们舞动时身姿挺拔,动作精准,使人回忆起那段举世瞩目的历史。

而《锣鼓舞》则是一支热闹欢快的舞蹈,舞者们手持锣鼓,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团结一致地舞动。

江西赣州的民间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间舞蹈是人们增进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方式。

通过舞蹈的表演,人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其次,民间舞蹈也可以作为身体锻炼的方式。

舞蹈需要舞者们投入大量的体力和持久的耐力,通过舞蹈训练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此外,民间舞蹈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通过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人们更好地保护了本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江西赣州的文化传统。

总之,江西赣州的民间舞蹈是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

它们源远流长,优美多样,展示了江西赣州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这些民间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交流、锻炼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方式。

通过民间舞蹈,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赣州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最新 赣南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分析-精品

最新 赣南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分析-精品

赣南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分析利用道具的丰富性与变化性来美化舞蹈的动作,并凸显浓厚的民间色彩是民间舞蹈中最为显着的特点之一,下面是小搜集的一篇相关,欢迎大家阅读查看。

民间舞蹈的风格是从舞蹈所表现出的内容、动作和形式中集中体现出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魅力。

民间舞蹈不仅体现了较强的民族精神,也是民族历史、民族与社会时代气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赣南民间舞蹈以其多彩的内容和极具内涵的表演形式为丰富客家儿女的精神生活做出了较大贡献。

下面本文将通过对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赣南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矮子步(一)矮子步的生成语境与表现特点作为赣南民间舞蹈的一种主要表演技巧,长期以来,矮子步在满足赣南人民娱乐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矮子步的动作风格来源于赣南人民的采茶劳动,而关于矮子步的形成具有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每逢春季采茶时节,赣南地区的采茶女和采茶郎便一同上山采茶,男背茶篓,女提茶篮,又因为茶树比较矮小,采茶女需要躬下身来才能够采摘到茶叶。

当茶篮装满后,采茶女便把茶叶倒进双腿半蹲的采茶男所背的茶篓中。

这种“负重必蹲,搭茶要矮”的采茶方式促使了矮子步的形成。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赣南地区丘陵较多,且茶山陡峭,上山采茶的人们需要以躬身半蹲的姿势爬山前行,久而久之,这种肢体形态在经过赣南地区民间艺术家的加工后便形成了现在的矮子步。

矮子步在表演过程中具有低桩、中桩和高桩之分,经过民间艺人的创作与改善后,形成了河西与河东两种不同的派别,且两种派别在表演上各有特色。

一方面,河西流派的矮子步跳跃的幅度较大,且表演内容丰富,舞蹈动作受赣南地区武术的影响较大,因而形成了以矮桩为主的表演形式。

另一方面,与河西流派的矮子步相比,河东流派的矮子步则以“稳”为主,要求舞蹈表演者走桩时要四平八稳,且见长于高,因而河东流派的矮子步主要以高、中桩的舞蹈为表现形式。

(二)矮子步的表演技巧1.双腿全蹲与半蹲在表演技巧方面,矮子步的基本步伐包括了惊步、铲步、摇蹉步、交叉步、滑步以及高、矮步等。

江西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江西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千年南丰傩舞
江西南丰素有“傩舞之乡”的美称。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傩舞队200多个,几乎遍及全县...南丰傩舞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

正月初一起傩。

新年伊始,傩班将存放在傩神庙阁楼上的圣像(面具)一一请下,安置在傩神庙神案上。

南丰傩舞以其古朴、粗犷、豪放和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萍乡湘东傩面具名列其中。

文章从南丰傩舞的舞蹈形态、音乐形态、道具、服饰对南丰傩舞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南丰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当代傩舞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实现傩舞从舞蹈原生态——课堂教学——舞台表演的艺术转换
南丰傩舞分为仪式舞蹈和娱乐舞蹈。

南丰仪式傩舞主要是娱乐舞蹈,借娱神而娱人,杂傩班一般没有仪式舞蹈。

大傩仪式舞蹈主要是“搜傩”、“搜间”、“解傩”、“装跳”等仪式过程中由单人或多人完成的仪式舞蹈,有典型的仪式特征,其表演性和观赏性价值不高。

娱乐舞蹈涉及的内容
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

江西南丰傩舞渊源流长,历史悠久,遗存了大量的远古文化信息,是多元宗教、祭礼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及面具艺术的复合文化体。

其傩舞表演既保留了古代傩舞的特征韵味,又融合了近代民舞的娱乐形式;其傩乐既传承了古傩礼俗精华,又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既要正确地认识它,更要积极地传承、保护它。

古代舞蹈活化石_傩舞_试析江西万载傩舞的民俗特点及艺术价值

古代舞蹈活化石_傩舞_试析江西万载傩舞的民俗特点及艺术价值

“吴楚咽喉、 江西, 地处长江中下游, 自古为 右江 ” 之冲要。 历史悠远, 艺文儒术昌盛。 由于地理环境历 史国属的原因, 在民俗文化的繁衍传承中, 形成了多 源头文化交融并存的形态背景。其中特别是楚文化 《汉书・地理 对江西民间乐舞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 “楚人信鬼神, 《楚词・九歌 》 志》 记载, 重淫祀。” 就是 取材与民间的。以祭祀天地山川、 日月星辰的乐舞诗 歌来展现楚风民俗、 歌颂皇德。这种民舞伴生的民俗 活动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社会风尚, 产生不同的 民俗。江西深受楚文化崇神意识的影响, 宗教巫术祭 “跳傩 ” 祀的民俗活动普遍, 祭祀舞蹈 非常兴盛。这一 被专家学者们誉为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傩舞,在中国 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傩 ” ,亦称 “大傩 ” ,是中国古代三大祭祀仪式 (雩祭、 腊祭、 大傩 ) 之一。为了驱赶一切对人类生存 和发展有害的灾难、 疾病与不祥, 傩被认为是最具神 奇的力量的,它能征服自然,完善人类生存环境,是 祭祀活动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 一、 傩的构成与发展 傩舞、 傩仪、 傩戏、 傩歌、 傩祭等构成了傩, 它们 是傩的各种独立表现形态。早期的傩是一种原始巫
!"#! 年创刊
建国后, 当地文化馆、 群艺馆的文艺工作者, 迎合 当地民众的现代审美需求,将传统傩舞改编成 “ 新 “娱人 ” 傩” , 丰富了音乐及动作, 更加达到 的效果。 三、 万载傩舞的民俗性 !& 音乐上的民俗性 傩舞以打击乐伴奏贯穿始终, 风格原始古朴、 乡 (堂鼓 ) 土气息浓厚。 主要乐器为大腰锣和班鼓 。 大腰 锣音响低沉、浑厚且尾音沉长,重击锣心会发出“飘 “匡匡 ” 飘” 声; 轻击锣沿则发出 声。班鼓是万载独有 “的、 的竹制伴奏乐器, 发出 多、 答” 灵巧清脆的声音, 溶入伴奏声中与大腰锣相得益彰。打击乐伴奏的穿 透力极强, 方圆数里都能听到, 鬼神无之不惧, 深受民 众的喜爱。表演傩舞时, 把具有当地特色的祭器如牛 角、 师刀等加入, 更易为民众所接受。万载傩舞还采 用当地民间常见的唢呐等乐器, 伴奏节奏也引用民众 使得音乐结构 所熟悉的 $ , * 、 ’ , *、 * , * 等基本节奏, 多以上、 下两句为基础, 乐段呈式单一易懂, 使傩艺人 能较快、 较方便地从事傩舞音乐的表演。 “开口傩 ” 万载 的唱腔符合当地口语性的民俗吟 唱特点, 音域不宽, 每两句一歇, 具有下行性的唱腔旋 律,可使表演者即兴自由发挥,任意拖长其个别字、 音, 达到旋律的细微变化, 以愉悦观众。这种口头文 学性的表演非常容易让民众理解和接受。 $& 节目内容的民俗性 万载傩舞的生成与表演都是配合着民俗活动进 “起傩 ” 行的。从年三十晚的 仪式开始, 在每年的正月 初一到正月十六最为活跃。由本村的农民男丁来出 演,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它与民俗结合成了傩俗, 元宵前后, 乡民们将傩舞、 傩仪, 戏曲演出、 灯彩游艺、 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 宣泄自己的情感, 符合送福迎 “收傩 ” 祥的民俗心理, 同时又和谐了邻里关系。 的时 间每支傩队不一, 多在农历二月初, 最长的会延时到 八月十五。 许多在万载流传的傩舞节目,都源于现实生活, 《拜年 》 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如 , 虽不在传 但许多年来经常上演, 非常顺 统的 !( 个傩舞节目内, 《土地 》 《绿品 》 应民意。传统节目 、 都是民众喜爱的致 《小鬼钻圈 》 富、 招财、 奔小康的节目。 则是以娱人为 宗旨, 表演中不时把观众邀进来参与表演, 常令人捧 腹大笑。以神话故事、 历史传说为原型的节目, 在民 众中常起到教化作用。这类节目因人们对英雄人物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江西赣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以描绘采茶过程为主题,展现了赣南地区独特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且在审美上拥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风格以真实、生动为基调。

舞蹈中的动作和形象力求贴近现实,呈现出真实的茶农劳动场景和农田的自然景色。

舞蹈中的动作细致而熟练,通过舞蹈的形象和动作来表现茶农的劳作状态和生活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茶农的辛勤劳作和淳朴生活。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风格以朴实为主题。

舞蹈服装和道具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服装色彩多样,纹饰独特,富有地方特色。

舞蹈中的音乐采用传统的茶乡音乐,旋律简洁而朴实,与舞蹈动作相呼应,使整个表演更加朴实自然。

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重表现劳动美。

赣南采茶舞注重展现茶农的劳作状态和劳动精神,通过动作和舞蹈形象来传递劳动美的情感和内涵。

舞蹈中的动作多采用真实的采茶动作,如采茶、晒茶等,这些动作既具有实际意义,又具有审美价值,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茶农的辛勤劳作和人文精神。

二是强调自然美。

赣南采茶舞通过表现农田的自然景色和茶树的生长过程,展示了自然美的魅力。

舞蹈的舞台背景常常是茶山、旱田等自然景观,通过舞蹈形象来传递自然美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三是注重人文情感。

赣南采茶舞通过展现农民的平凡生活和情感体验,传递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

舞蹈形象以农民为主要角色,通过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淳朴的情感和人文的温暖。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风格独特,具有真实、朴实等特点,并在审美上强调劳动美、自然美和人文情感。

通过舞蹈形象和动作的表达,赣南采茶舞展现了赣南地区独特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茶农辛勤劳作背后的美丽和人文精神的力量。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一、表演形式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以集体舞为主,多数表演时舞者人数不少于十人。

表演
常以团体形式,由多人编舞而成,整个表演场面大气磅礴、富有视觉冲击力。

舞蹈节奏感
强烈,踏板有力,旋律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二、动作特征
赣南采茶舞在动作造型上,舞者手腕、手臂、腰肢都呈现出独特的柔美曲线。

舞者的
舞姿优美、舒展,总是以扭动柔软的腰肢和手臂为主,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此外,舞者还
会运用头颈的摆动、足部的迈步、转身等多种动作,使整个舞蹈形成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
画面感。

赣南采茶舞的舞步变化多样,既有轻盈的滑步、灵活的跳跃,也有沉稳有力的踏步,既有纵向运动,也有横向运动,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舞蹈形态,让人陶醉。

三、服饰造型
赣南采茶舞的舞者服饰造型,深受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呈现出赣南地域特有
的民族风情。

舞者头戴花环或花饰头饰,并穿着传统的汉族服装,如白色宽袖褂子、蓝色
草布长裤、白色花边围腰、红色花芯绸绸带等,表现出清新自然、纯朴和民间色彩。

而在
表演中,舞者们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感,不断变换着服装的颜色、款式和风格,将舞蹈情
感和服饰造型紧密结合,创造出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动作特征和服饰造型,展现出纯粹而瑰
丽的艺术魅力。

这种深受沿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影响、反映了人民工作和生活情感的舞蹈,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

同时,赣南采茶舞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
俗的重要舞蹈形式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本文将对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一、舞蹈风格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姿优美赣南采茶舞的舞姿优美、纯净、自然,形态流畅,富有韵律美。

舞者的脚步、手臂和身体动作都呈现出统一的节奏和律动感,使整个舞蹈形成了一种美妙的画面感。

2. 舞蹈技巧赣南采茶舞的舞蹈技巧讲究人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强调动作的协同和统一性。

舞者在表演中需要运用身体、手、足等多种动作,还需要配合音乐进行跳跃、旋转、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展现出舞蹈的魅力和观赏性。

3. 声音表现赣南采茶舞一般会选择与音乐相配套的表演,其中演唱《采茶歌》的嗓音则为舞蹈注入了独到的韵味。

在演唱中,演员表现出绵长又婉转的音乐旋律,深情绵绵地吟唱了茶人采茶的劳动生活和美好梦想,使得舞蹈气氛更加浓郁。

二、审美特征1. 天然朴实赣南采茶舞表现了一种天然朴实的美学理念,它的舞蹈形式流畅自然、自由舒展,展示了一种平凡而不失生动的美感。

它所表达的是山区民众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跳起来生动、欢快,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重要性。

2. 草根风范赣南采茶舞突显了草根风范,将劳动、生活、文化相融成了一体。

它以采茶作为主题,展现了一个茶农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无论是衣着、姿态、动作或演唱,都展现了一种自然风范和民间文化魅力。

3. 民间文化的传承与颂扬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它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风情和生活习俗,同时也传递了文化信息,而且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表现方式和美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向大众传递和展示了道德、艺术和思想的价值观。

总之,赣南采茶舞作为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它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它蕴含的民间色彩和社会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

江西赣南采茶音乐舞蹈

江西赣南采茶音乐舞蹈

江西赣南采茶音乐舞蹈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三大特色的研究,以窥见其精华,开拓舞蹈艺术视野。

采茶舞作为江西特色舞种,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三大特色的分析,以窥见其精华,开拓舞蹈艺术视野。

一、赣南采茶舞的现状(一)赣南的地理优势赣南,坐落于江西南部,临近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

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采茶舞”主要发源于安远县、信丰县一带,在那里山高水甜,云雾环绕,雨水充沛,热量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是盛产茶叶的黄金地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赣南人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勤劳的客家人在这里垦荒种茶,他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客家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赣南采茶戏。

其历史悠久,迄今已有300多年。

毋庸置疑,采茶舞是因为茶而引起的。

是由客家人在采茶劳动中产生的。

茶农们在山上采茶时比较喜欢相互以对歌的方式减轻劳作的疲倦,从而增加劳动的热情。

在这样的氛围下,采茶歌逐渐成了赣南人家喻户晓的特色歌曲,客家人喜欢闲暇之余或者每逢佳节,带上采茶工具而载歌载舞。

随着时光渐渐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舞就是在赣南采茶戏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舞蹈表演方式。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扬长补短,相辅相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其不断发展进步。

(二)赣南采茶舞的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

采茶舞作为赣南当地的一种特色舞蹈,是赣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聪慧的赣南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睿智的赣南老表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在劳动和生活中缔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它记录着赣南客家人的风土人情。

采茶舞的动作来源于茶农采茶时随意舞动的肢体动作,轻松自如,自然随意,简简单单。

仅仅是为劳作之余的愉悦、放松。

可谓“赣南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采茶舞里所有用到的道具都是茶农们劳作时使用的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譬如采茶用的篮子、天气燥热时用的扇子、背篓等皆是赣南采茶舞中的重要道具。

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的艺术特征

赣南采茶舞蹈中“三绝”的艺术特征

、搭袖、背袖、绕扇袖、腋下袖等舞袖的名称来看,仍 可见“汗巾”使用时的动态。关于耍舞单袖筒的要领, 其艺诀是;“摆动象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象蛇过,龙头 又凤尾。”耍
袖筒的动作极为丰富,有甩、扬、拂、抛、摆、绕、抖、 捧、摇、拖、撩、圈、抓、遮、飘、卷等,而且每种动 作都有它鲜明的含意。用以抒情、表意、虚实相济,在 表演风格上起着
赣南,江西省的南部,与闽西、粤北接壤,是客家 文化发祥、发展与发达之福地。发祥于赣州、发展于龙 岩并发达于梅县的客家文化,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与 珠江文化交汇融通
的见证。赣南民俗舞蹈可以说正是这种客家文化在民间 文化中的体现。 赣南“采茶”舞蹈是在本地区广泛 流传的表演形式,它歌舞并重、戏舞并茂,也出现了较 为完备的歌舞剧的
,达官贵人赏玩的以袖、剑之舞为多见,体现为刚柔互 补、文武相济,而村夫野老娱兴的以扇、绢之舞为多见, 素有“南扇北绢”、“男扇女绢”之说。“采茶”舞蹈 的扇子花,其摹
形拟态与许多民俗舞蹈或民间小戏中的用法相类似,有 避风,遮日、扑蝶、闻花之说,但却在扇花指法上别具 一格,分为二指、三指直至五指的不同甩法。 舞中 “三绝”的创造是
”的矮子步,扇子花和单袖筒。 1、矮子步。矮子步 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 滑步、铲步。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这是天下 戏曲中绝无仅
有的。主要舞步:半屈膝或屈膝蹲身,抬头,直腰,右 手持扇在头上、胸前或腰间舞扇子花,左臂舞水袖,前 后,左右、上下自由摆动,以跳跃节奏行进,快慢自如, 进退随意,也可
要深入探讨和研究三绝的动作风格特点,提炼出三绝动 作的韵律、节奏及神韵特点,更好地去继承和创新三绝 的动态、动律,以及丰富多彩的动作。让更多的学生接 受这独具地方特色
的舞蹈,让赣南采茶舞蹈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赣南是中国茶叶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茶文化深厚的地方。

采茶舞作为赣南传统
舞蹈之一,为表现赣南茶文化和美好生活,具有独特的舞艺风格和审美特征。

采茶舞以表演采茶场景为主题,通常由一对男女演员搭配上舞台。

男性扮演采茶工人,女性扮演采茶姑娘,展示了赣南的传统劳动生活场景。

表演过程中,男性的动作有力、刚健,充满力量,体现了赣南人民的勤劳和革命精神。

女性的动作轻盈、柔美,体现了女性
的温柔与纤雅,表现了赣南女性朴实、勤劳的特点。

这种舞蹈注重肢体和呼吸的和谐,舞者通过频繁的起伏和跳跃展现节奏的美感。

节奏
感强烈的舞蹈动作,充分反映了赣南茶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舞者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体
现了表演者身体和心灵的统一,充分展现了赣南人民豁达、开朗、乐观的精神风貌。

此外,采茶舞还体现出赣南民俗文化的特点。

舞蹈中穿着颜色鲜艳的赣南传统服装,
加之配合着特别选用的乐器,如二胡、打击乐器等,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所展现的文化气息
与赣南地域特色相结合。

总之,采茶舞作为赣南特色文化表演艺术,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不仅展现
了赣南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代表了赣南人民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情趣,成
为推广赣南文化和旅游业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江西赣州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者多为茶农,通过模拟采茶的动作和舞姿展现了他们辛勤劳动的场景和生活情感。

赣南采茶舞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以柔和、优美、舒展为特点。

舞者姿态轻盈、舞步轻快,身体呈现出自然而优雅的曲线。

舞蹈中充满了流畅的动作和整齐的编排,展现了舞者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整个表演形式追求舞者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美。

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动作优雅流畅。

赣南采茶舞中的动作都经过精心编排和训练,内涵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舞者的每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没有丝毫的生硬和僵硬感。

二、形象寓意丰富。

舞蹈中的动作形象化的再现了茶农在田间劳作的情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舞者通过手上的动作、身体的姿态等方式传达出采茶的场景和茶农的心情,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茶农的艰辛和快乐。

三、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

赣南采茶舞的背景音乐往往选取了当地的民歌,与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紧密相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与舞蹈的动作高度协调,使整个表演更加和谐统一,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四、充分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赣南采茶舞是江西赣州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者常常身着当地的传统服装,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俗元素,表达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观众在欣赏舞蹈的也能够了解到赣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五、情感表达真实动人。

赣南采茶舞的动作和舞姿都是舞者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行展现的,因此表达出的情感也更加真实动人。

舞者通过细腻的舞姿和表情,将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共鸣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赣南采茶舞具有优美的舞蹈风格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对赣南地区茶农及其辛勤劳动的致敬,同时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体现。

通过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到江西赣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之美。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江西赣州地区的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审美特征而闻名。

它以采茶为主题,通过舞蹈展示了采茶的过程和生活的美好。

下面将从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舞台表演等方面探讨赣南采茶舞的风格和特点。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动作优雅、流畅。

它常常运用一些轻盈的舞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采茶的过程。

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如拾茶、揉茶、炒茶等,将采茶的动作生动地展示出来。

舞者身体的流畅运动和舞姿的变化使得整个表演显得十分优雅,并且能够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节奏丰富多样。

由于它是一种以采茶为主题的舞蹈,因此音乐中常常会融入一些与茶相关的音乐元素,如茶叶翻滚的声音、水滴落下的声音等。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整个舞蹈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节奏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快节奏的部分,如采茶、揉茶等动作部分;也有慢节奏的部分,如沏茶、品茶等静态部分。

这样的音乐节奏变化,使得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赣南采茶舞注重舞蹈与舞台表演的结合。

在赣南采茶舞的表演中,不仅有舞蹈动作的展示,还有舞台化的表演。

舞台上通常会设置一些茶树、茶庄等道具,以及一些茶农、采茶女等扮演者来增强表演的真实感。

还会通过烟雾、灯光、音效等技术手段来营造出采茶的环境氛围。

舞台表演的细节处理和舞蹈动作的结合,使得整个舞台上充满了魅力和生气。

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赣南采茶舞源于民间,因此在其表演中常常能够看到一些民间艺术的特点和特色。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将自己对采茶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出来,使整个舞蹈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赣南采茶舞还有一些独特的舞蹈动作和形象塑造,如舞者常常会扮演出茶叶翻滚、山风吹拂等形象,使舞蹈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独特性。

赣南采茶舞以其优雅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的音乐节奏、舞台化的表演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展示了一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传递出一种平凡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源自江西赣南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是一种以描绘采茶场景为主题的舞蹈形式,舞者们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出采茶的生活场景和劳作情景。

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优美的舞姿,吸引着众多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了独舞、对舞、集体舞等,舞者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进行选择。

而在表演中,赣南采茶舞所展现的审美特征更是让观众为之倾倒。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动作、服饰、音乐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探讨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动作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舞者们在表演中常常以采茶的动作为基础,如采摘、揉捻、晾晒等动作,通过灵活的身姿和优美的舞蹈动作,将这些采茶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舞者们在表演中舞姿婀娜、舒展优美,以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将采茶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赣南采茶舞的服饰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在赣南采茶舞的表演中,舞者们常常会穿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服饰,如民族服装、苗族服饰等,这些服饰不仅展现了地方特色,更是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服饰的色彩明快、图案精美,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感。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伴随着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婀娜的舞姿,赣南采茶舞的音乐更是营造出一种优美而悠扬的氛围,常常是用竹管、锣鼓、二胡等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深受观众的喜爱。

音乐的节奏明快、悠扬动听,与舞者们的舞蹈动作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美妙的舞蹈氛围。

赣南采茶舞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在赣南采茶舞的表演中,舞者们常常通过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出对采茶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展望。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使舞蹈更加丰富多彩,更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舞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优美的舞姿、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悠扬动听的音乐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厚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表演艺术形式。

江西省过春节的传统舞蹈

江西省过春节的传统舞蹈

江西省过春节的传统舞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繁荣与欢乐的象征。

在江西省,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舞蹈,它们以独具特色的舞姿、音乐和服饰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过春节的传统舞蹈,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充满魅力的舞蹈表演。

第一部分:江西舞蹈的历史背景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重要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中,江西省的人民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它们贯穿了民间的生活和娱乐活动。

这些舞蹈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展示技艺的媒介,更是传递着家族、社区、乃至整个地区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第二部分:江西舞蹈的特点江西省的传统舞蹈以其优雅、热情和富有节奏感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舞蹈之一是《锣鼓舞》。

这支舞蹈通常在春节期间表演,它结合了锣鼓的节奏和舞者们的灵活舞步,给人们带来了欢快的氛围。

锣鼓舞的表演者身穿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跳跃、旋转和拍打乐器,以表达对新年的祈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此外,江西省还有许多手舞和腰鼓舞等其他形式的传统舞蹈。

手舞是一种以手部动作为主的舞蹈,舞者们在舞台上展示出精巧的手指和手腕运动,配合音乐节奏,形成美妙的视觉效果。

腰鼓舞是一种将鼓声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鼓声回荡在整个舞台上,舞者们以矫健的舞姿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灵动。

第三部分:江西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正是由于江西省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这些传统舞蹈得以保留和发展。

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庆祝活动中,江西的舞蹈团体和艺术家们都积极参与并传承这些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舞蹈也面临着挑战。

为了保护和推动江西传统舞蹈的传承,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各种活动,如举办舞蹈比赛、举办培训班等,以鼓励年轻一代对传统舞蹈的学习和参与。

第四部分:结语江西省过春节的传统舞蹈是这个地区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形态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形态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形态1.人物角色构成及人物造型采茶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矮子步、单筒袖和扇子花,通过对这三种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可以充分体现采茶舞的审美特征,进一步展现采茶舞的艺术之美。

具体内容主要有:采茶舞的矮子步一般以半蹲的姿势为主,由于半蹲的幅度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性。

矮子步由于以半蹲的姿势呈现,步伐相对较小,头部往前伸,手臂的摆动幅度也相对较小,从而构成了反丑的角色,刻画了幽默诙谐的形象。

单筒袖与扇子花都是采茶舞中的常用道具,这两种道具的运用相对灵活,可以在表演中模拟生活中的动作,也可以模拟动物的动作,不仅体现了采茶舞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展现了客家文化中的乐观精神。

人物角色:正丑(见图1)反丑(见图2)图1正丑示意图图2反丑示意图2.赣南采茶舞的舞中“三绝”第一,幽默诙谐的“矮子步”。

在赣南地区,采茶舞中的矮子步主要的表演方式是女演员高,而男演员矮;这两位演员所处的空间也不一样,女演员处于二维空间,而男演员处于一维空间。

男女演员所特有表演方式主要是根据采茶的动作来表演的,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上山采茶,男性的主要任务是背茶叶下山,由于男性下山的形态以屈膝为主,因此,形成了幽默诙谐的矮子步。

矮子步是采茶舞中具有特色的动作,最基本的步伐主要有矮步、高步等;基本的动作为驼背屈膝,抬头往前看,向前、后的方向移动,并保持步伐稳定,同时手臂也要有频率的摆动。

矮子步的动作难度相对较高,充分考验了演员的舞蹈功底,在长时间的屈膝以后,还要保持步伐的轻盈。

由于矮子步是赣南地区采茶舞的特色,表演性较强,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

高桩步:矮子步的一种,为赣南采茶舞载歌载舞的传统表演形式提供演唱方面的便利。

(见图3)图3高桩步示意图矮桩步:矮子步的一种,常用以塑造诙谐、幽默的反丑形象,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诀:“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

”(见图4)图4矮桩步示意图单滑:滑步的一种,是赣南采茶舞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步伐,强调刹那间的失重感所呈现出来的俏皮、惊喜情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它源于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习俗,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茶叶生产的劳动场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赣南采茶舞在表演形态和审美特征上具备独具一格的特点。

在表演形态上,赣南采茶舞通常采用群舞的形式,舞者身着传统的农民服装,身姿端正,神情自然。

他们围成小组或者排成整齐的队列,在舞台上舞动身体,模拟采茶的场景。

舞蹈动作多样,既有舒展自如的舞步,也有身体的低鞠躬、扑地等表演动作。

舞者的动作舒缓、灵动,仿佛是茶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舞的姿态,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舞者通常伴随着悠扬的歌唱和乐器伴奏进行舞蹈演出。

歌曲的歌词描绘了农民劳作的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出了赣南人民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

乐器的演奏采用传统的民乐方式,如二胡、琵琶、板胡等,搭配舞蹈动作,更能凸显舞蹈的表现力和民间风情。

赣南采茶舞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舞台布景方面,通常以农田、茶园和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搭建仿真的景观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茶叶生产的实景。

而在服装设计方面,舞者通常穿着传统的农民服装,以体现出农民劳作的真实性与艰辛,同时又注重服装的美感和和谐度,以增强观众的审美享受。

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态和审美特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赏与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更是一种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舞蹈的方式,赣南采茶舞将茶叶生产的场景展现给观众,以美妙的舞蹈动作、悠扬的音乐和复古的舞台布景,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劳动的意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浅析吉水县渔鼓的艺术特征

浅析吉水县渔鼓的艺术特征

浅析吉水县渔鼓的艺术特征吉水县渔鼓是江西省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属于吉水县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舞蹈、音乐及器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吉水县渔鼓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形式独特吉水县渔鼓的舞蹈形式以呈环状或圆形为主,并常伴随着手持鼓棒,身形摆动,手脚灵活跳跃等动作。

这种舞蹈形式对于吉水县渔民传统文化的体现非常重要,因为在这种舞蹈中,渔民们可以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习俗及文化传承的价值观理念。

二、音乐节奏独特吉水县渔鼓的音乐节奏非常独特,其特色在于旋律优美、节奏紧凑,整个音乐节奏节奏感强烈。

其原因是因为渔鼓的打击部位采用了特殊的搓奏和敲打手法,使得音响的效果更加优美、和谐。

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演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变化音律,形成新的音乐效果。

三、颜色艳丽吉水县渔鼓舞蹈服装布料采用亮色系,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特点,丰富了整个表演的视觉效果。

同时,舞蹈服装的样式比较传统,体现了吉水县的传统民俗文化。

四、咏叹歌词易懂吉水县渔鼓的歌词往往表达了当地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其内容包括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赞颂和褒扬,是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表达。

在表演时,演员常常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演出中,使其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五、具有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相结合的特点吉水县渔鼓是一项充满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艺术形式,其曲目、舞蹈、音乐均是由多代渔民创作、传承下来的,代代相传。

同时,在表演中,演奏员也会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得整个表演更富有创意和新颖感。

赣南采茶舞蹈男性动律

赣南采茶舞蹈男性动律

赣南采茶舞蹈男性动律浅析[摘要]赣南采茶舞是赣南民间舞蹈的四大民间歌舞之一,是江西民间舞的代表舞种。

而在赣南采茶舞蹈中,男性舞蹈又有着极其突出的风格特征。

丑中见美的矮子步,风韵独特的单袖筒,千姿百态的扇子花等为男性的三大表演技巧,特别是腕、膝和上身韵律等,凸显出赣南采茶舞男性动律在众民族民间中的独具魅力。

本文从赣南采茶男性风格特征、表演技巧、动作动律入手,通过对赣南采茶男性舞蹈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希望能为赣南采茶演员的培养贡献绵薄之力,旨在传承和发展赣南民间舞蹈。

[关键词]民间舞,赣南采茶,动律赣南采茶舞是赣南民间舞蹈的四大民间歌舞之一,是江西民间舞的代表舞种。

丑中见美的矮子步,风韵独特的单袖筒,千姿百态的扇子花等为男性的三大表演技巧,特别是腕、膝和上身韵律等,凸显出赣南采茶舞男性动律在众民族民间中的独具魅力。

本文从赣南采茶男性风格特征、表演技巧、动作动律入手,通过对赣南采茶男性舞蹈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希望能为赣南采茶演员的培养贡献绵薄之力,旨在传承和发展赣南民间舞蹈。

一、赣南采茶舞源流赣南采茶戏是在赣南三万九千多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上,伴随着七百九十多万客家儿女的生存与繁衍产生发展起来的。

它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故有“中国戏曲百花中的一朵奇葩”的美誉。

每年阳春三月,闽、粤等省茶商,云集于此,采购春茶。

茶女采茶时,常唱“采茶歌”,这些茶歌受粤东采茶灯以及当地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灯彩艺术的影响,又加以茶篮纸扇等为道具,载歌载舞,而发展成为采茶灯,人称“茶篮灯”。

从采茶歌到茶篮灯,表明它已经开始把歌舞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虽然还是属于一种没有情节的集体歌舞,却在向采茶戏发展中,迈开了第一步。

明末清初,随着茶业兴隆,茶篮灯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唱、做、念、舞的采茶戏。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于是“采茶歌”、“采茶灯”便产生了。

赣南采茶戏是在“采茶歌”和“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如山歌、说唱、小调和地方戏曲大班音乐(如东河戏等)等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有传统剧目百余个由于“采茶”的表演几乎离不开“舞蹈”,在表演中得到高度发展的舞蹈又往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第一篇: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一、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舞龙(又称舞龙灯)、舞狮(又称舞狮灯或狮灯舞)是具有一千多年传承史的全国性体育民俗事象。

每逢年节和重大喜庆日子,舞龙、舞狮都是主要的表演活动。

所以,只要提到舞龙舞狮,人们自然会想到龙神祈雨和长龙在大街小巷穿行的情景。

中华民族有“龙的传人”称誉,外国人素以“东方雄狮”形容中国。

远在汉代的《春秋繁露》一书中就有关于民间舞龙风尚习俗的记述,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盛行不衰。

现在凡有华人居住的地区,遇到喜庆节日,都会以舞龙舞狮作庆祝。

所以,舞龙舞狮无疑是中华民族体育的优秀代表。

小的龙灯,一个人举着舞动。

巨型龙灯有100多米长,由几十个训练有素的青壮年举起,动作协调,做出腾飞、游动、盘旋、疾驶、翻滚跃进等各种形态变化的精彩动作。

伴有爆竹声。

锣鼓声和民间乐曲声,在云雾氤氲之中时隐时现、忽急忽缓,煞似天穹云端遨游的巨龙。

而舞狮常常伴随舞龙一起表演,历经千余年传承,今天普遍盛行于全国各地的舞狮子活动,已发展演变成日趋成熟的风格各异的南北两大流派。

舞龙、舞狮是介于舞蹈民俗与体育民俗之间的文化形态。

就全国范围来说,舞龙舞狮的扮演者约有几十万之众,再就对舞龙舞狮的由衷赞赏者,为数之多更难估计。

可以这样说,除去尚不懂事的孩子,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侨居各国的炎黄子孙)没有不知道舞龙、舞狮是祖国重要的民俗事象。

因此说,舞龙、舞狮是中国典型的体育民俗活动之一。

二、江西的舞龙文化江西境内舞龙源于宋代,明清走向成熟与兴盛,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

江西舞龙种类主要有板龙、草龙、竹龙、纸龙和布龙。

其中以草龙、板龙起源最早。

从江西舞龙的文化特征看,表现了农耕文化;儒家“中和”思想;以及追求娱乐、祈求幸福的文化心理。

“龙”为四灵之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民间舞蹈典型动作特征分析
作者:胡怡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3期
摘要:江西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文章分析了江西民间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和动作要素,为我们理解江西民间舞蹈的基本步法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江西民间舞蹈动作特征姿态
江西民间舞蹈是我国赣文化园地中一支独特的奇葩,作为中国民舞艺术中枝繁叶茂的一枝,历史之悠久、内涵之深厚、意蕴之深远,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为世人所瞩目。

对江西民间舞蹈的典型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江西民间舞蹈的把握。

一、江西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
江西民间是农民的舞蹈,农耕文化在江西民间舞蹈的发展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例如南丰傩舞在艺术风格上受楚文化、农耕文化、武术、戏曲文化的影响,既有粗犷豪放,又有诙谐幽默的特点。

乐安滚傩神,人们为避邪逐疫,设计了一套特有的表演动作,如“三关决”、“五义决”、“掌决”、“剑决”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江西民间舞蹈总体动作特点是:圆背含胸,重心略往下沉的内敛体态,动作朴实,有向下或向上的顿挫感,手臂有力向外推、弹,带动身体的艮劲,步伐灵活多变,旋转跳跃,闪转腾挪。

人体“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

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南丰傩舞的基本姿势包括:基本手型、基本手位、基本脚型、基本脚位。

南丰傩舞手型除自然掌型外,还有其特有的香诀指,是道教中的指诀,即大拇指握住中指和无名指,食指小指伸直。

基本手位有胸前交叉位、旁展位、旁曲位、双柱香位、顺风旗位和托按位。

民间舞大多是自然脚型,基本脚位有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蹲裆步位、旁弓步位、前虚点步位等。

二、江西舞蹈动作的基本姿势
江西民间舞蹈的动作基本姿势包括:基本手型与手位、基本脚型与脚位。

可用八字概括江西民间舞蹈的动作姿态:梗、拙、拧、倾、跺、甩、推、抖。

这些特点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同出一辙。

例如南丰傩舞的手型除自然掌型外,还有其特有的香诀指,是道教中的指诀,即大拇指握住中指和无名指,食指小指伸直。

江西民间舞蹈的基本手位有胸前交叉位、旁展位、旁曲位、双柱香位、顺风旗位和托按位等舞蹈姿态。

江西民间舞蹈的脚位大多是自然脚型,体现江西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它基本脚位有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蹲裆步位、旁弓步位、前虚点步位等,步态动作自然、大方。

三、江西民间舞蹈的体态特征
江西民间舞蹈的体态特征具有“不协调的舞蹈”和“协调的舞蹈”两大类型特征,例如永新盾牌舞集武术、杂技、舞蹈与音乐于一体,动作粗犷、雄健、彪悍,队形变化奇特、壮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战斗气势,这充分体现江西民间舞蹈的不协调性,但是其又刚劲有力。

江西民间舞蹈不仅要求有节奏地进行,强调舞蹈动作的全身协调,而且要求人体各部位的动作要受到节拍的调节,这种舞蹈的协调方式就体现出江西民间舞蹈的协调性,同时具有“伸展性”和“收缩性”两种特性,但是这两种伸展性和收缩性的舞蹈有明显的文化差别,体现出江西民间舞蹈的渊源。

一个民族的耕耘文化特色愈浓,其舞蹈的特性愈具有收缩性;而对于江西古代的崇奉图腾和酋长制愈彻底,就愈能够体现出舞蹈的伸展性。

江西民间舞蹈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减弱刚健的动作、步伐和跳跃,而是以一个固定中心作为运动的起点,整个身体或部分身体向左及向右摆动,或转运成窄小的圆形。

这类舞蹈动作为摇摆、挥动和暂时性的停滞,节奏则通过四肢动作协调而柔和地呈现出来,体现出江西舞蹈的刚性和柔性之美。

四、江西舞蹈的动律特点
江西舞蹈的动律特性主要是由膝步的“梗、顿、颤”与胯、肩、头共同形成上身的“梗、顿、圆”动律共同形成的,舞蹈具有圆润性和律动性。

舞蹈中大多数人物的身体具有前倾、后仰、拧扭幅度大、重心低、多以屈膝半蹲舞动的形态特点,形成上身动律拧、倾、曲、仰,下身动律跺、踏、颤、顿、蹲、蹦、跑、跳的特点。

1.手臂动作特点。

手是身体最灵活的部位,最能体现出舞蹈的特性,例如南丰傩舞的基本手型是香诀指,基本动作规律有:齐眉外晃手、推手、合分手、推弹手、单晃手、内绕手……手臂有力向上、向前推、弹、绕,有内在的梗劲、顿劲。

2.上身动作特点,主要体现的是“梗、顿、圆”动律。

例如永新盾牌舞蹈生物上部“梗、顿、圆”动律,“梗”是由于舞者头戴面具,形成头部动作的梗、拙,舞动时不灵活,有卡通状的顿挫感,上下左右动作分明;“顿”是指由身体腰部向上或向下迅速发力而形成的顿挫感;“圆”是指肩胸带动上身,双臂向前或向后或四周平圆、立圆运动。

3.膝盖的动作特点主要体现“颤、顿”屈伸动律。

这样的动律的表现方法体现出舞蹈的连贯性,例如南丰傩舞的双膝关节的上下屈膝,同时与胯、上身、及头肩的配合,形成了南丰傩舞的风格特征,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表达不同的内容。

由于任务形象的不同,以及江西民间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法,在不同时间和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屈伸动作各有不同。

上顿屈伸——这种屈伸要求强拍上直膝,一拍到位,弱拍下屈膝。

下顿屈伸——与上顿屈伸相反,这种屈伸要求强拍上屈膝,一拍到位,弱拍下直膝。

双颤膝动律——以小腹为依托,在双膝关节微颤体态下,随着动作过程膝步自然颤动。

4.胯部横扭动律体现出民间舞蹈过渡的自然性。

江西舞蹈的体态有收缩、内敛、低重心的特点,能够顺畅地实现动作的流转和变化,这种体态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膝部的屈伸而形成胯部
横向运动。

例如在江西南丰傩舞中魁星矮桩步在行进过程中造成身体胯部的拧扭横向摆动,并带动双肩形成耸肩、摆头动律,形成舞蹈过渡的自然性。

五、小结
江西民间舞蹈动作的变化多样,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江西民间舞蹈的规律和基本特点,更好地理解江西民间舞蹈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参考文献:
[1]邓伟民.江西傩音乐文化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创新研究[J].中国音乐,2010(3).
[2]黄文华.元素化教学在赣南采茶教学中的功能价值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
[3]于平.丰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