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合集下载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和潜在的健康威胁。

因此,职业防护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正文内容:1. 身体防护1.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中应穿戴适合的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的侵害。

1.2 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

此外,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肝炎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2. 感染控制2.1 手卫生:护士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后,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2.2 应用消毒措施:在处理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时,护士应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以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护士应遵循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戴手套、穿戴防护衣、佩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职业暴露防护3.1 预防针刺伤:护士在处理注射器、针头等尖锐器械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同时,使用安全针头和容器,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化学品防护:在接触化学药品时,护士应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3 心理疏导和支持:护士在处理病患时,可能会面临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对于减轻护士的职业暴露压力至关重要。

4. 环境防护4.1 空气质量控制:护士工作的医疗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空气中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对护士的危害。

4.2 废物管理:护士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残余等,以减少对环境和护士自身的污染。

4.3 辐射防护:在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遵循辐射防护的规定,减少辐射对自身的危害。

5. 职业培训与教育5.1 职业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安全培训,了解职业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医务 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 为主,约占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 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未有的。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 的一场悲剧,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的 高度重视。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需回套针帽,必须单手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 锐器。 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容器,以免损伤工作人员。
乙肝:暴露后当天、3个月、6个月追踪 丙肝: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6个月追踪 梅毒: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追踪
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暴露 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 时;即 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四)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定期检测及随访。 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当天、4周、8周、三个月、
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对用药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 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 进行手消毒。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演讲稿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演讲稿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相关知识。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决定了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和职业暴露问题。

因此,正确的防护意识和方法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来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比如病原微生物、化学药剂、放射性物质、尖锐器械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降低暴露的风险。

针对这些职业暴露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护工作。

首先,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比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其次,要加强职业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种致病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另外,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暴露问题,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工作。

最后,要加强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和汇报职业暴露情况,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防护要点。

比如在接触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环境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和灭菌方法,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在接触化学药剂时,要正确使用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减少对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和危害。

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辐射防护规定,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避免过度暴露于辐射环境中。

总之,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工作制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普遍性
0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指医
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 接触患者、患者体液、血 液、分泌物等而感染疾病 的风险
03 防护措施:医护人员需要
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 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 等
02 职业暴露风险: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包括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
04 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
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降低职 业暴露风险
保环境安全
露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与方式
01
培训内容:职业暴露的定义、分类、危害
及预防措施
02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会、实践操作、案
例分析等
03
培训对象: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
员等
04
培训频率:定期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培训计划
05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
危害
感染疾病:医护人员可 能因职业暴露而感染各 种疾病,如艾滋病、乙 肝等。
01
职业倦怠: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对工作 产生倦怠感,影响工作 效率。
03
02
04
心理压力: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产生心 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社会影响: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的社会 形象受损,影响公众对 医护人员的信任。
02
定期对药物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可靠。
03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
导致的职业暴露风险。
04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和
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能力。
加强对患者的感染监测与预防
加强患者卫生管 理,保持病房清

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护士这个职业,那可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在医院这个大舞台上,护士们每天都在忙碌地为患者服务,但他们也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

啥是职业暴露呢?简单说,就是在工作中不小心接触到了可能会让自己生病的东西,比如病菌、血液啥的。

我就知道这么一件事儿。

有一次,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护士,叫小美。

那天她在病房里给一位患者打针,患者不太配合,一直在乱动。

小美一心想着赶紧把针扎好,让患者少受点罪。

结果一个不小心,针头划过她的手指,划出了一道小口子。

当时小美心里“咯噔”一下,因为她知道,这个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有些不太好。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职业暴露情况。

那护士们要怎么保护自己呢?首先,得把防护装备准备好。

就像战士上战场要穿铠甲一样,护士们工作时也得有“铠甲”。

比如说手套,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手套,它能在很大程度上隔绝病菌。

还有口罩、帽子、隔离衣,这些都是保护护士的“神器”。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们可得小心再小心。

就拿打针来说吧,一定要把患者的体位固定好,自己的姿势也得正确,这样才能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还有处理医疗废物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有的护士为了省事,随便把用过的针头、输液管一扔,这可不行!得按照规定的流程,分类处理,防止刺伤自己或者别人。

另外,护士们还得加强自己的免疫力。

工作那么辛苦,要是身体不好,可容易中招。

所以得合理饮食,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空还得锻炼锻炼。

再说说心理防护吧。

护士每天面对那么多生病的人,心理压力可不小。

有的患者脾气不好,会冲护士发火;有的患者病情严重,护士看着也难受。

这时候就得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让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

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天,吐吐槽,或者找个时间放松放松,看个电影,逛个街啥的。

小美那次职业暴露之后,可把她吓坏了。

不过好在医院有完善的处理流程,马上给她做了检查和处理,还好最后没什么事。

从那以后,小美工作的时候更加小心谨慎了,也经常提醒身边的同事要注意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管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管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管理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物质,或接触污染的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等,而导致感染的风险。

职业暴露是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管理至关重要。

一、预防措施1. 加强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类型、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等。

2. 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3.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处理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等。

4. 严格消毒: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对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等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5. 安全操作: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如使用一次性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等。

6. 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整洁、通风良好,降低感染风险。

7. 健康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提供详细信息。

2. 评估风险: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评估暴露风险,确定处理方案。

3. 紧急处理:根据暴露程度和病原微生物类型,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清洗伤口、使用抗生素等。

4. 跟踪监测:对暴露人员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感染情况。

如进行血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等。

5. 报告上级:将职业暴露事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报。

6. 改进措施:根据暴露事件的原因和处理经验,完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心理疏导: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与各种疾病和患者打交道,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履行职责、照顾患者的同时,护士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1、生物性危害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疾病,以及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为了预防生物性危害,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在进行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如注射、采血、伤口处理等,要特别小心,避免发生刺伤或划伤。

如果不慎发生职业暴露,如被针头刺伤,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包括挤压伤口、冲洗、消毒,并及时报告和评估。

2、化学性危害医院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清洁剂、药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护士的皮肤、呼吸道、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例如,含氯消毒剂具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抗肿瘤药物可能具有致畸、致癌作用。

护士在使用化学物品时,应了解其性质和使用方法,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

3、物理性危害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噪音、辐射、锐器伤等物理因素的危害。

例如,医院中的各种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可能产生噪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下降;X 射线、CT 等检查设备会产生辐射,护士在陪同患者检查时应做好防护;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如针头、手术刀片等,应妥善处理和存放锐器,避免意外刺伤。

二、心理压力与应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痛苦、死亡以及家属的情绪,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为了应对心理压力,护士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娱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

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

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内容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

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在社会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方法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

对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强调消毒室护士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带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等,避免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的相互刺伤。

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处理伤口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预防处理,做到人人都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定期做好各种监测。

(1)化学检测对各种器械包、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

(2)生物监测对高压灭菌器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监测。

(3)严格标明物品的开启时间。

(4)质量控制随时抽查发现问题随时修改。

结果多年来通过护理人员自觉主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结论因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

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据统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机会可增3~6倍。

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2],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

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口腔科;消毒室护士;防护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消毒室是口腔科器械回收发放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科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

职业暴露分级:
2、二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 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 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职业暴露分级:
3、三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 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 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1、一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
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 有损伤
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 较短。
1、病人的隔离 (1)应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2)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
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
表面的污染。
接触传播隔离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穿隔离衣;离开隔离 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 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按甲 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 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进行 处置。
按暴露源分级: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 状,CD4计数低者。
按暴露源分级: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 为病毒阳性者。
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 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护士 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 职业暴露与防护

二 基本概念
1、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处于
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 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 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 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
基本概念
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
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 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 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 暴露。
职业暴露的途径
和治疗中致放射性皮炎、溃疡、皮肤
癌,消毒病室时致紫外线性眼炎、皮 肤红斑等。 (4)锐器伤 如缝针、刀片、碎玻璃、 穿刺针、安培、剪刀等,最常见、危 害最大的是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和艾滋病毒。
职业暴露的途径 (5)噪音 主要来源于仪器设备 的机械声、报警声,电话铃声、 病人呻吟声、物品/机器移动的 声音等,可导致听力、神经系统 等损害。
职业暴露防护
9、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保持正确的劳动姿 势、科学使用劳动保护具、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 习惯、合理疏导压力、积极参加教 育与培训、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创造健康的职业环境等。
职业暴露防护
10、做好环境控制:环境区域的消
毒、用后器具、各种标本、医疗废 弃物的处理等。 11、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建立 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并接种相应的 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的途径
4、心理、社会因素:
人际关系 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影响着护士的 身心状态,频繁的夜班致生活缺 乏规律、食欲下降、健康透支等。
五 职业暴露防护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有可能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 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 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 消毒。如果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 须戴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诊疗、 技术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是保障医护工作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由于医务人员从事的工作特殊性和困难性,他们常常面临各种健康与安全风险,包括职业病、感染风险、工作压力等。

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有利,还能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职业病防护医务人员由于长期与各种病原体接触,容易患上职业病。

而且许多职业病多年后才会出现症状,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做好职业病的防护工作非常关键。

首先,要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医院应制定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和规章制度,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在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提前发现潜在的职业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最后,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做法,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感染防护医务人员常常面临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

因此,加强感染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身的健康状态。

其次,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预防措施的有效执行,包括手卫生、消毒操作、环境卫生等。

同时,医院还应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供给医务人员使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此外,对于被感染的医务人员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做好其它员工的防护工作,以避免感染蔓延。

三、工作压力管理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管理与缓解。

首先,医院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避免过度工作的情况发生。

其次,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安静的工作空间、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等,提供舒适的休息条件。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换衣服等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 理操作,避免职业暴露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 理职业暴露问题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加强心理调适:加强心理调适,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
04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 效果评估
章节副标题
评估指标的确定
职业暴露风险: 评估护士在工作 中可能接触到的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效果: 评估防护措施在 实际工作中的效 果
健康影响:评估 职业暴露对护士 健康的影响
防护措施的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 提出改进防护措 施的建议
评估方法的选取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 护士对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认知 和满意度
添加标题
制定报告流程:明确报告内容、流 程和时限,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加强监管:对监测和报告制度的执 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有 效执行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手套:选择合 适的尺寸,佩 戴时确保完全
覆盖手部
防护服:选择 合适的尺寸, 穿着时确保完
全覆盖身体
护目镜:佩戴 时确保完全覆 盖眼睛,避免 直接接触眼睛
鞋套:选择合 适的尺寸,穿 着时确保完全
覆盖鞋子
洗手液:使用 前检查是否过 期,使用时确 保完全覆盖手

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旳定义及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旳原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旳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旳处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旳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
床诊疗、护理及科学试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 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原因影响,直接 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旳情况。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旳职业从事 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感染性职业暴露旳评估
分型 :
轻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
重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临床症状.
暴露源不明型暴露:不能拟定暴露源者.
者血液等体液不戴手套,手术中对于易发生血
液喷溅情况未作有效防护措施,处理使用过旳
注射器及针头时违反操作规程。这些都是医
务人员对职业暴露旳防护意识欠缺所至。
种种资料表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 损伤居首位,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旳途 径,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医务人员最危险旳职业暴露是针刺伤。
3、受伤部位旳伤口冲洗后,应该用消毒液, 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 扎伤口;被暴露旳粘膜,应该反复用生理盐 水冲洗洁净。
(二)登记和报告
职业暴露后要将暴露情况及时进行登记 和报告,登记旳内容涉及:职业暴露发生旳 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旳详细 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患者旳姓名、 性别、年零、诊疗、祥细通迅、住址,涉及 亲属旳姓名及祥细通迅及住址;暴露处理措 施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 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旳依从性情 况;定时检测及随访情况。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9
Company Logo
化学消毒剂
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戊二醛、含 氯消毒液和臭氧等)。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 炎、关节病、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 。
10
Company Logo
水银体温计、血压计
水银是医院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毒性物品。处理不当会对人 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14
Company Logo
社会、心理因素
TEXT
TEXT
TEXT
Company Logo
15
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
护理人员配备不 合理
化学性危害 知识匮乏
教育培训 存在漏洞
常规操作、应急处 理欠规范
16
Company Logo
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护士缺编问题严重。这与我国的经济卫 生政策有一定的关系。T我E国XT卫生行政部T门EX规T定床护比例T是E1X:T 0.4,但90 %以上的医院达不到,平均床护之比只有1:O.33。一些医院为了增加 经济效益经常加床,造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人员 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增多,从而增加了 职业暴露伤害的可能性。
护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护理管理思路,营造一种氛围,唤起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仅仅是只给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 的护理,还包括在工作中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损伤、保持生理和心 理健康。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
22
Company Logo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缓解缺编问题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 规划纲要(20o5—2010年)指出:到20o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 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 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护士缺编问题的缓解将有助于为护士创造相对宽 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紧张状态。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 入,改进医疗设备,完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

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 生物性感染 • 化学性感染 • 物理性因素 • 心理问题
生物性感染危害
生物性感染的最主要有4种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梅毒(梅毒螺旋体T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HIV的机 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资料表明:针刺皮肤破损: 0.33%
粘膜接触: 0.09%(CI 0.06-0.5%) 职业暴露后是否感染取决于接触的性质、接触物的多 少、在接触物中所含的HIV浓度等。
体液中的HIV
血液 18,000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职业暴露于HIV后的预防性用药评估表
污染源状况
暴露后的监测
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 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
“窗口期”
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才能产 生抗体。“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 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 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 过6个月。
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源性传播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昆虫叮咬传播
梅毒(梅毒螺旋体TP)
梅毒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血液传播; 胎盘传播; 其他:接吻,哺乳;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
暴露后随访
HIV: 暴露后4周,8周,3月,6月查抗 HIV HBV:3月、6月后检测抗-HBs HCV:暴露后4-6月内复查 anti-HCV 和 ALT 梅毒: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血清检测USR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01
立即报告:发现职业暴露 后,立即向医院报告
02
紧急处理:立即进行伤口处 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预防感染:注射疫苗、服 用预防药物等
04
心理疏导:对暴露人员进行 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5
跟踪观察:对暴露人员进行 跟踪观察,确保身体健康
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包括《护士条例》、《职业病 防治法》等
05
02
血液、体液暴露: 护士在护理过程 中可能接触到患 者的血液、体液 等
04
生物暴露:护士 在护理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病原微 生物,如病毒、 细菌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感染疾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A
可能感染各种疾病,如艾滋病、
肝炎等
职业伤害: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B
可能受到各种职业伤害,如针
刺伤、化学物质伤害等
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防护、 规范操作流程、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等。
01
02
03
04
职业暴露的风险来源
针刺伤:护士在 注射、输液、抽 血等操作过程中 可能被针头刺伤
01
药物暴露:护士 在给药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有毒、 有害的药物
03
物理暴露:护士 在护理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辐射、 噪音等物理因素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要求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 关法律法规,防止职业暴露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报告、隔离、治疗等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发生职业 暴露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报告、隔离、治疗等
职业暴露的典型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后应急处理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报告预保科、院感科;职业暴露专家评价
实施预防性用药:根据专家建议
科室总结教育;随访与咨询
监测周期结束,审核费用单据报销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一、接触后的应急处理
1、非锐器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 被污染的粘膜。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 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2、评价接触者
评估接触者血源性疾病的免疫状况: 针对源患者血源性疾病筛查结果,有选择性筛查
接触者的免疫状况:如:乙肝、丙肝、梅毒、HIV等。
逐级评估:
院内专家评估
区疾控中心专家评估
市疾控中心专家评估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艾滋病病毒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 触后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 预防性用药。
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育龄妇女进行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 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抗-HBs<10 mI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抗体反应未知者,抗原抗体检测。
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方式: 24小时内,乙肝疫苗全程:0、1月、6月
梅毒
源患者具有传染性,暴露者注射长效青霉素。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随访与咨询
暴露病种
职业暴露随随访访时时间间 表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概述
化学危害:ICU环境封闭,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ICU通风系统和 空调系统中循环,可引起呼吸困难、眼睛和呼吸道炎症,接触性皮炎、头痛、 记忆力分散,甚至生理功能异常。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概述
高危人群
违规操作,操作不规范者
低年资医务人员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概述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
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 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概述
辐射危害:ICU的辐射多来源于床旁X光机及心电监护仪,ICU护士长期暴露于 小剂量的辐射中,应警惕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等职业损伤,甚至致癌、致畸。
职业暴露登记表下载路径: OA系统“文件柜”——“公共文件柜”——“医务处”——“医院感 染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1、评价源患者
1)评估被传染的风险: a、评估源患者的液体类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 液体或组织; b、评估职业接触类型: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叮咬等。
常规筛查工作做得不好的科室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危险因素
护士
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
细菌性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毒性因素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危险因素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HIV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应注意
1、存在用药指征,应在接触后尽快开始接触后预防。 2、接触者可耐受,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3、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应立即中断接触后 预防性用药。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没有抗体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抗-HBs≥10mIU/mL,无需处理;
清除污染源、阻断接触的基本措施
2、锐器伤:一挤二冲三消毒。
挤压: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和吮吸) 冲洗: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消毒:(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No Image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二、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填写相应职业暴露登记表
0
1月
2月
3月
6月
乙肝



丙肝



梅毒


HIV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谢谢聆听!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2、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消除:调整给药途径
主动 预防 针刺伤
替代:使用安全器具 隔离:规范使用锐器盒 给药:避免有针给药
防护:戴双层手套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处理针刺伤

防护措施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增强防护意识
标准预防是指:
⑴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 有传染性; ⑵ 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⑶ 同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 隔离措施。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增强防护意识
标准预防
强调双向防护
阻止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传播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隔离措施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1、认真洗手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2、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
物理因

锐器
辐射
噪音
其他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危险因素
化学因

甲醛
过氧乙酸 84消毒液
戊二醛
其他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危险因素
社会心理
疲惫感
负性刺激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改善病区环境 增强防护意识
LOGO
关爱病人,首先要关爱自己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主要内容

1 为什么强调职业暴露与防护? 2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正确进行职业暴露防护?
重症医整学理科ppt
全球大环境
新出现的传染病,或重新流行的传染病,如果是飞沫传播 医务人员可能是首当其冲的高危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