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外科休克
外科学第5章外科休克-PPT课件

(六)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
休克失代偿期
休克失代偿期 组织代谢产物作用为主。因细胞严重缺 氧导致乳酸类产物蓄积和舒血管介质组 胺、缓激肽等释放。直接导致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因对组织代 谢产物敏感性较低,仍处于收缩状态。 结果:微循环“只进不出”,重要生命 器官灌注不足。最终可导致DIC和组织 器官功能受损。
(七)代谢变化
1.在微循环失常、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 的情况下,体内出现无氧代谢下的糖酵 解过程以提供能量(2ATP;有氧代谢 38ATP)。 2.休克加重时,因微循环障碍不能及时 清除酸性产物外,而且肝代谢乳酸的能 力下降,导致乳酸盐不断堆积和明显酸 中毒。pH<7.2时,心率减慢,心排出 量降低,呼吸加深加快,促进室颤,降 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三)休克的分类
休克分为五类: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 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 性休克。其中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 克属于外科休克。
(四)休克的病理生理 微循环改变 代谢变化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休克的生理模型研究提示 tissue hypoxia resulting from
poor tissue perfusion is the
严重的缺氧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九)器官继发性损害 肾
肾血流 ↓→ 滤过率 ↓↓→ 尿少。 近髓循环短路开放,皮质 外层血流减少,肾皮质肾 小管坏死 结果:急性肾衰
(十)器官继发性损害 心
冠脉血流量的80%发生于舒张期。 休克失代偿期 心排量↓ 主A压 ↓ →冠脉灌流量↓→心肌缺氧 舒张压↓ 低氧血症 代 酸 心肌损害 高钾血症 心肌抑制因子
(十七)休克的监测 特殊监测 中心静脉压(CPV)(5~10cmH2O)
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外科学休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生命威胁的一种严重疾病。
它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造成多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外科学休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与实践经验。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外科学休克进行总体概述和定义,并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了解全文内容。
接着,在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定义与分类、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以及心血管支持与重建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对外科学休克治疗原则进行解释说明,重点关注液体复苏与升压药物应用、血液制品输注的指征和注意事项以及补钾与微量元素的管理等问题。
第四部分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外科学休克治疗案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描述和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和效果评价以及学习总结和启示点展望。
最后,在第五部分将总结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及实践经验,并展望未来外科学休克治疗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对液体复苏与升压药物应用、血液制品输注的指征和注意事项以及补钾与微量元素的管理等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外科学休克的治疗方法。
同时,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可供临床实践参考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外科学休克治疗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最终目标是提高对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休克风险认知,提升医护人员对外科学休克治疗的能力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并为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原则2.1 定义与分类外科学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手术、大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全身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为组织灌注不足和氧供应不足的状态。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机体对血压调节的能力,外科学休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2 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外科学休克的治疗应该始于早期干预,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外科学-休克

精神紧张、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 心律加速、过度换气;血压正常或稍高; 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抑制期(休克期) 淡漠、反应迟钝;神志不清、昏迷;发绀、冷汗、脉速; 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少;无尿、呼衰、DIC
三、休克监测
(一)一般监测:
1.精神状态 脑组织血液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神 志清楚,对外界刺激有正常反应—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 表情淡漠、不安、嗜睡、昏迷—脑因循环不良而发生障碍。 2.皮肤温度色泽 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和口唇 后,色泽迅速恢复正常,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 之休克仍存在。
治疗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2)血管扩张剂 ①ɑ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能解除小血管收缩和微循环 瘀滞并增强左心收缩力; ②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等对乙酰胆碱所 指的平滑肌痉挛使血管扩张,而改善微循环。
治疗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3)强心药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以及强心苷如西地兰,可增强心 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等。
(一)微循环的变化
收缩期 (代偿 期)
扩张期 (失代 偿期)
衰竭期 (难治 期)
休克早期
休克中期
休克晚期
(一)微循环的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后括约肌相
对开放,“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处于低灌注缺 氧状态; 2.微循环扩张期:乳酸类产物蓄积、舒血管介质释放, 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后括约肌相对收缩,“只进 不出”,回信血量减少; 3.微循环衰竭期: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微 血栓形成,“不进不出”,DIC、细胞内溶酶体破裂、细 胞自溶、组织、器官功能受损。
休
克
杨占娟
【外科学】外科休克考点整理

【外科学】外科休克考点整理●概论●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经循环系统循环的血量●组织细胞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病理生理●创伤、失血、感染等直接引起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炎症反应引起一系列炎症应答,又加重组织灌注的不足●微循环的变化●微循环收缩期(缺血期)(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启动代偿(主动脉弓和劲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交感-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小血管,保证心脑等器官的有效灌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组织液回吸收和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较易纠正●微循环扩张期(淤血期)(休克抑制期)●细胞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况,乳酸,组胺,缓激肽等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后括约肌敏感性低相对处于收缩状态●血液滞留于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休克加重●微循环衰竭期●黏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下处于高凝状态,RBC和PLT发生聚集形成微血栓,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细胞严重缺氧,自溶,多种水解酶溢出破坏周围其他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受损●代谢改变●无氧代谢引起代酸●重度酸中毒,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表现为心跳缓慢、血管扩张和心排血量下降,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右移●能量代谢障碍●蛋白分解以便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合成急性期蛋白(APP),当具有特殊功能的酶类蛋白质被消耗后,则不能完成复杂的生理过程●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降解,血糖升高●脂肪分解代谢明显增强,成为危重病人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肺:缺氧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复苏过程中,大量使用库存血,所含微聚物可造成肺微循环栓塞,严重时导致ARDS●ARDS常发生于休克期内,也可在稳定后48~72h内发生●肾:肾入球血管有效循环容量减少,肾滤过率下降发生少尿。
外科学外科休克-课件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 敏性休克。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造成休克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 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 、过敏等。
病理生理
休克时,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明 显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 谢紊乱和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交感神经兴奋,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数、尿量减少;休克中期,病人神志淡 漠、反应迟钝、口唇肢端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休克晚期,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脉搏微弱、血 压难以测到。
病因治疗是治疗休克的关键,只有消 除病因,才能从根本上纠正休克状态 。
03
外科休克并发症的防治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外科休克常见的 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通常在休克晚期出 现,涉及肾脏、肝脏、肺等多个器官,导 致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总结词
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常见 于外伤、手术或内出血。
症状
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速、血压 下降、尿量减少等。
治疗
立即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 平衡失调,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病例二:感染性休克
总结词
由于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常见 于脓毒症、败血症等。
症状
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 快、血压下降等。
详细描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休克状态下凝血 机制异常激活,导致全身血管内血栓形成 ,引起广泛出血和脏器缺血。
详细描述
监测凝血功能、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抗凝 药物等措施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 亡率。
04
外科休克的预防与护理
《外科学》休克ppt课件

《外科学》休克ppt 课件•休克概述•休克病理生理变化•休克治疗方法与措施•常见休克类型及处理原则•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CONTENTS01休克概述休克定义与分类定义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表现为组织氧合不足和细胞代谢紊乱。
按病因分类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神经源性等。
按血流动力学分类高动力型(暖休克)、低动力型(冷休克)。
血容量减少如出血、失液等。
心脏泵功能障碍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如感染、过敏等引起的血管扩张或收缩。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导致“只进不出”,微循环内血液淤滞。
微循环障碍炎症介质释放组织细胞缺氧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进一步减少。
线粒体功能障碍,ATP 生成减少,细胞代谢紊乱。
030201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焦虑或意识模糊。
皮肤黏膜表现苍白、湿冷、花斑样改变。
03尿量减少反映肾脏灌注不足。
01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02心血管系统症状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0203存在引起休克的病因。
临床表现符合休克的特点。
诊断依据01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等异常。
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异常。
02休克病理生理变化休克早期,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微血管收缩,以减少血管床容量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维持动脉血压。
微血管收缩休克时,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在微血管内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
微血栓形成休克时,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组织水肿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心输出量减少休克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
血压下降休克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压降低。
组织缺氧休克时,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
《外科学休克》课件

02
休克的治疗
基础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必要时给予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保暖
休克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应注意保暖。
扩容治疗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失血量,给予适量的晶 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以恢
复血容量。
监测尿量
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尿量过少 可能提示血容量不足。
感染与脓毒症
总结词
感染与脓毒症是休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加重病情并影响预后。
详细描述
休克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脓 毒症是感染的严重阶段,可导致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症状,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结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休克患者常见 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等症状。
详细描述
休克时,由于全身组织缺氧和酸中毒 ,导致肺泡内皮细胞损伤和肺水肿, 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能 出现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享与讨论
病例一:失血性休克
总结词
大量失血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
详细描述
患者因外伤或手术中大量出血,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注 不足,需紧急输血、止血等抢救措施。
休克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失血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休克可以由严重创伤、大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失血性 休克是最常见的类型。
病理生理
休克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进而引起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同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也会参与休克的发生发 展。
外科学休克

外科休克概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定义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休克的本质:组织细胞氧供不足和需求增加特征:产生炎症介质治疗关键: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维护正常细胞的功能分类1.低血容量性(包括失血性及创伤性)2.感染性4.过敏性5.神经源性3.心源性过敏性休克病理生理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生炎症介质创伤、失血、感染等可以直接引起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炎症反应→加重组织灌注不足微循环的变化1.微循环收缩期2.微循环扩张期3.微循环衰竭期代谢改变无氧代谢能量代谢障碍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肺肾脑胃肠道肝临床表现治疗监测一般监测特殊监测精神状态:反映脑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淡、谵、昏)皮肤温度、色泽:反映体表灌注血压:持续下降,收缩压 <90 mmHg ,脉压差< 20 mmHg ,提示休克存在脉率: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注意:脉率的变化发生在BP 下降之前)尿量:反映肾灌流量,借此反映组织灌流量,尿量<25ml/hr ,比重↑ ,提示休克存在;血压正常,但尿量少且比重偏低,提示急性肾衰竭;尿量30ml/h 以上时,提示休克好转。
1.中心静脉压(CVP )3.动脉血气分析4.动脉血乳酸盐测定5.DIC 的检测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代谢性酸中毒能量提供减少乳酸堆积,丙酮酸下降 → 乳酸/丙酮酸(L/P )比值升高(>15—20)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酮酸→有氧:三羧酸循环→36/38分子 ATP 、CO2、水无氧:无氧酵解→2分子乳酸、2分子ATP重度酸中毒(pH <7.2):心跳缓慢、血管扩张、心排出量下降、氧离曲线右移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提供能量,合成急性期蛋白(APP )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降解,使血糖水平升高脂肪代谢增强(危重病人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炎症介质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一氧化氮等炎症介质“瀑布样”连锁放大反应细胞功能损害多系统器官的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微循环障碍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细胞溶酶体破裂,细胞溶解坏死,导致心、肺、肾、脑、胃肠道等器官的损伤,严重时可形成MODS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顺应性降低→肺泡萎陷—— 死腔通气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通透性增加→肺间质水肿→通气/血流(正常为 0.8)发生变化—— 死腔通气、炎性细胞渗出增多复苏时大量库血输注,微聚物可造成肺微循环栓塞,部分肺泡萎陷、不张、水肿—— 死腔通气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 ARDS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肾脏血流重新分布,近髓短路大量开放,流向皮质的血流(正常占85%)大大减少,肾皮质的肾小管缺血、坏死——急性肾衰脑血管对儿茶酚胺不敏感,休克早期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没有大的影响动脉血压继续下降,使脑的灌注压和血流量减少,脑缺氧缺氧和酸中毒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心脏休克早期一般心功无明显异常循环血量减少、心率过快、舒张压下降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肌损害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心肌局灶性坏死黄嘌呤氧化酶,缺血再灌注损伤胃应激性溃疡,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释放细胞毒性蛋白酶及多种细胞因子—休克恶化肠源性感染(细菌移位)合成和代谢、解毒能力下降、各种代谢紊乱肝功衰竭加重代谢紊乱和酸中毒休克代偿期休克失代偿期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恢复有效血容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功,恢复正常代谢治疗重点:恢复灌注、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最终目的: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1.一般紧急治疗2.补充血容量3.积极处理原发病最好是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若病情不稳定,估计病因不祛除休克难以纠正时,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应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不宜单独使用常常是血管收缩剂与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应用原则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1.多巴胺兴奋α、β和多巴胺受体小剂量 < 10 ug/min.kg ,作用于p1和多巴胺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内脏血管大剂量 > 15ug/min.kg ,a 受体作用,收缩外周血管2.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作用强于多巴胺,降低PCWP ,改善心泵功能。
外科学人卫第9版精选课件外科休克

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01
康复指导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运动、休息 等方面。
03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床上活动、步行训练等,促进身体 功能的恢复。
04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 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5
04
扩血管治疗
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后负荷。
感染性休克
01
02
03
04
05
定义
病因
控制感染源
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碱平衡失 调及电解…
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 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 休克。
常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 假单胞菌等。
清除感染病灶,使用有效 抗生素。
充分扩容,恢复有效循环 血量。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紊乱
01
及时检测血气分析 和电解质
了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
02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 相应治疗
如补充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补 充钙剂、钾剂等纠正电解质紊乱 。
03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 疗方案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防治并发症,加强器官功能保护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外科学人卫第9版精选 课件外科休克
目录
• 休克概述与分类 • 休克病理生理变化 • 常见外科休克类型及处理原则 • 外科休克治疗策略与措施 • 外科休克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休克概述与分类
外科休克研究生课件-(带附加条款)

外科休克研究生课件一、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状态,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的。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四种类型。
本课件旨在对外科休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最新研究进展。
二、病理生理机制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血容量减少,导致心排出量降低,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常见原因包括大量失血、脱水、烧伤等。
2.心源性休克:心脏泵功能衰竭,导致心排出量急剧减少。
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3.分布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
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过敏、神经源性等。
4.阻塞性休克:由于心脏与大血管之间的通道受阻,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常见原因包括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
三、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因、病程、症状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色泽、神经系统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5.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正常值为0.58,休克指数≥1.0提示休克。
四、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针对休克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止血、抗感染、抗过敏等。
2.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
3.药物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改善心脏泵功能和血管张力。
4.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等。
5.监测与评估: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实验室指标等,评估治疗效果。
五、最新研究进展1.休克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如心钠素、脑钠肽、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休克严重程度。
2.休克治疗的新药物:如重组人活化蛋白C、抗凝药物、抗炎药物等。
3.休克患者的护理策略:如早期康复、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
4.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如APACHEII评分、SOFA评分等。
外科学外科休克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外科休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外科休克最常见的类型是什么?A. 心源性休克B. 低血容量性休克C. 分布性休克D. 梗阻性休克2. 低血容量性休克通常由什么原因引起?A. 严重感染B. 急性失血C. 过敏反应D. 心脏泵功能衰竭3. 分布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A. 血管扩张B. 心脏泵功能衰竭C. 血容量减少D. 心脏梗阻4. 梗阻性休克常见的原因有哪些?A. 心脏瓣膜疾病B. 急性心肌梗死C. 肺栓塞D. 所有上述情况5. 休克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哪些?A. 心率加快B. 血压下降C. 皮肤苍白D. 所有上述情况二、简答题6. 简述外科休克的诊断要点。
7. 描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8. 分布性休克与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三、论述题9. 论述外科休克的急救措施。
10. 讨论外科休克的预防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C. 分布性休克2. B. 急性失血3. A. 血管扩张4. D. 所有上述情况5. D. 所有上述情况二、简答题6. 外科休克的诊断要点包括: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和色泽、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尿量等,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气分析和乳酸水平等。
7.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立即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针对休克的原因进行治疗。
8. 分布性休克与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临床表现上的主要不同在于:分布性休克可能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不明显或正常,而低血容量性休克则通常伴有明显的血压下降。
三、论述题9. 外科休克的急救措施包括:立即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生命支持措施,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脏按压等;迅速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监测患者的尿量和中心静脉压,评估血容量状态;以及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10. 外科休克的预防策略包括: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采取预防性措施,如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前血容量补充等;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休克的早期征象。
外科学外科休克课件

01
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硝本地平等。具有防止钙离子内流、保护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作用。
氧自由基清除剂如超氧歧化酶(SOD),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对组织的破坏作用。
02
吗啡类拮抗剂纳络酮,可改善组织血液灌流和防止细胞功能失常。
04
调节体内前列腺素(PGS),如输注前列腺素(PGI2)以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变化
代谢变化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病理生理
少及组织灌流不足,以及产生炎症介质。
有效循环血量依赖 :1 足够的血容量 2 有效的
休克的共同特点: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
有效循环血量的概念: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02
坏死肠袢切除、
03
消化道穿孔的修补
04
脓液的引流等。
05
手术时机:先抗休克后手术;
06
边抗休克,边手术。
07
调节代谢障碍: 纠正酸中毒: 危害: 抑制心肌收缩力; 使毛细血管麻痹性扩张,促使DIC发 生; 引起溶酶体膜破裂,使细胞自溶,组 织坏死。 处理:补充碱性药物。(说明)。
(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扩张剂:
2、血管扩张剂: (1)药理作用: (2)指征:①有周围循环不良表现者; ②内脏血管处于强烈收缩状态者; ③充分扩溶后。 (3)常用药物: ①α-受体阻滞药:苄胺唑啉(酚妥拉明), 苯苄胺。 ②β-受体兴奋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③抗胆碱能药:阿托品、654-2。
休克服: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600~800ml)。
降温。
01
是抗休克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措施。
补充血容量:
外科学休克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休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休克的定义是什么?A. 血压下降B. 心率加快C. 组织灌注不足D. 呼吸急促2. 低血容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A. 严重脱水B. 大量失血C. 严重感染D. 心力衰竭3.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原体是什么?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D. 真菌4.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心肌梗死B. 心包填塞C. 心律失常D. 严重贫血5. 神经源性休克通常与哪种情况有关?A. 脊髓损伤B. 脑出血C. 脑梗死D. 脑肿瘤6. 休克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哪些?A. 意识障碍B. 皮肤苍白C. 脉搏细速D. 所有上述7. 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以下哪项是最重要的?A. 立即使用抗生素B. 立即补充血容量C. 立即进行手术D. 立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8. 休克的液体复苏首选液体是什么?A. 盐水B. 葡萄糖C. 血浆D. 全血9.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的正常值是多少?A. < 0.5B. 0.5-0.9C. 1.0-1.9D. > 2.010. 休克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及时补充液体B. 避免感染C. 保持体温D. 限制饮食答案:1.C 2.B 3.A 4.D 5.A 6.D 7.B 8.D 9.B 10.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休克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通常由于大量失血或严重脱水引起,表现为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
感染性休克由严重感染引起,可能伴有高热或低温。
心源性休克由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常见于心肌梗死或心包填塞。
神经源性休克通常与脊髓损伤或脑损伤有关,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2. 休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迅速识别和纠正休克原因,立即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心率稳定,改善组织灌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血压,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以及监测和支持重要器官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的监测
(一)一般监测: 1、精神状态:能够反应脑组织的灌流情况(判断) 2、皮肤温度、色泽:反应体表灌流的情况。 3、血压: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示休克好转。血 压下降,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 是 休克存在的证据。 4、脉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以mmHg计算) 5、尿量:是反应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 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表示休克纠正。 <25ml,肾血管收缩?供血量不足?肾衰?
影响:
1. 维持血压,血压下降不明 显或不下降; 2. 体内血液重分布-大脑、 心脏血液供应正常;
3. 组织缺血、缺氧。
微循环变化
2、微循环扩张期:入大于出 (淤滞期休克抑制期): (1)灌大于流; (2)组织水肿。
休 克 中 期
特点:
1. 扩张、淤血; 2. 前阻力<后阻力;
影响:
1. 小动脉平滑肌酸中毒时对Ca敏感性; 2. 扩张血管代谢产物增多,腺苷、激肽;
(二)补充血容量:
是抗休克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措施。 意义: 量:已丧失的血容量、扩大的毛细血管 床。大。 速度:快。通畅的静脉通道,必要时 静脉切开。 性质:先晶体,后胶体,必要时输血液 成分制 品、血浆增量剂或全血。
(三)积极处理原发病:
如内脏大出血的控制、 坏死肠袢切除、 消化道穿孔的修补 脓液的引流等。 手术时机:先抗休克后手术; 边抗休克,边手术。
临床表现
(二)休克抑制期
1、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神志不清、 昏迷。 2、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四肢冰冷,出冷 汗。 3、脉搏细速或扪不清,血压下降(BP< 90mmHg)或测不出,脉压差更小。 4、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每≤25ml)
临床表现
5、代谢性酸中毒。 6、出血倾向:常提示已发生DIC 7、呼吸困难综合征: (1)呼吸困难呈进行性。 (2)虽给大量吸氧也不能改善 症状和提高氧分压。
微循环变化 代谢变化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 损害
微循环变化
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 循环。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 质交换。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 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 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 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四)调节代谢障碍:
1、纠正酸中毒: (1)危害: ①抑制心肌收缩力; ②使毛细血管麻痹性扩张,促使DIC发 生; ③引起溶酶体膜破裂,使细胞自溶,组 织坏死。 (2)处理:补充碱性药物。(说明)。
(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血管收缩剂: (1)药理作用: (2)指征:①过敏、麻醉引起的休克; ② 虽经扩溶治疗,但血压低于 60mmHg。 ③应短期、小量。 (3)常用药物: ①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用量、注意事项。 ②阿拉明(间羟胺): ③麻黄素:主要用于麻醉反应。
3 心:除心源性休克引起原发性心功能障碍外, 其他型休克早期一般无心功能异常。但是,舒张 压下降时,冠脉血流减少,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损 害。 4 脑:休克早期,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对脑血管作 用很小,故对脑血流的影响不大。但动脉血压持 续进行性下降,最终也会使脑灌注压和血流量下 降导致脑缺氧,酸中毒会引起脑细胞肿胀、血管 通透性增强,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二)特殊监测
6、DIC的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 (2)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3秒以上; (3)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呈进行性降 低; (4)3P试验阳性; (5)血涂片中破碎RBC>2%等。
休克的治疗
1 2 3 4 一般紧急治疗 补充血容量 积极处理原发病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 毋碱) 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6 治疗 DIC改善微循环 7 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 应用
病因与分类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1、失血性休克:大血管破裂; 肝、脾破裂;
上消化道大出血 ; 宫外孕。 2、失液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四)过敏性休克: (五)神经性休克: 休克的共同特点: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及组织灌流 不足,以及产生 炎症介质
病理生理
(一)一般紧急措施
1、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0;下肢抬高 15~200 2、吸氧:多间歇给氧,给氧量6~8L/分。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作气管切开 或气插 4、镇静、止痛:严重颅脑损伤、 呼吸道损伤及腹 部损伤诊断未明者除外。 5、保持正常体温:防止加温、避免受凉、 必要时 降温。 6、休克服: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 (600~800ml)
1. 麻痹性扩张;
影响:
1. 内皮细胞损伤(感染、内毒素、缺 氧、H+等; 2. 组织因子入血(创伤、烧伤等); 3. 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升高; 4. 血细胞破坏(异型输血等); 5. 内毒素的作用。
2. 微血栓形成;
3. 不灌不流; 4. “无灌流”。
代谢改变
代谢改变
1.无氧代谢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无氧糖酵解→血乳酸浓度↑ 重度酸中毒(pH<7.2):心跳缓慢、血管扩张、心排出量 下降、氧离曲线右移。 2.能量代谢障碍 交感-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皮质激素↑ 促进蛋白质分解 抑制蛋白质合成 促进糖异生 抑制糖酵解
3、改善心功能: (1)强心:β-受体兴奋药,西 地兰。 ( 2)血管扩张剂: ( 3)纠正酸中毒、处理高血钾:
(六)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1、扩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扩张剂。 2、低分子右旋糖酐:用量不宜超过 1000ml。 3、肝素:1.0mg/Kg,成人首次可用10000U。 4、溶栓剂:链激酶、脲激酶、蝮蛇抗栓酶等。 5、血小板解聚药: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3. 血小板聚集、WBC嵌塞; 4. 灌而少流,灌>流。
3. 内毒素作用;
4. 血液流变性质改变:RBC聚集,WBC粘附。 5.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微循环变化
3、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期): 不出不入 (1)DIC形成(判断); (2)细胞自溶,组织坏死; (3)出血倾向。
休 克 晚 期 DIC
特点:
(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2、血管扩张剂: (1)药理作用: (2)指征:①有周围循环不良表现者; ②内脏血管处于强烈收缩状态者; ③充分扩溶后。 (3)常用药物: ①α-受体阻滞药:苄胺唑啉(酚妥拉明), 苯苄胺。 ②β-受体兴奋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③抗胆碱能药:阿托品、654-2。
(五)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乳酸盐浓度持续升高,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 佳。 乳酸盐和丙酮酸盐(L/P)比值:10:1 高乳酸血症时,L/P比值升高。
(二)特殊监测
6胃肠粘膜内PH检测(PHi)7.35~7.45 胃肠粘膜在休克时早期就出现缺血,引起细菌 移位诱发脓毒症和MODS 全身血流动力学检测不能反映脏器低灌注状 态,检测PHi能够明确器官灌注状态评价休克 复苏效果。 方法:间接法
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介质 包括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干 扰素、一氧化氮等。 炎症介质“瀑布样”连锁放大反应 细胞各种膜的屏障功能受损 细胞膜 线粒体膜 溶酶体膜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1 肺: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 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前者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和肺间质水肿;而后者受损后则导致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生成减少,引起肺泡的表面张力升高,继 发肺泡萎陷并出现局限性肺不张。临床表现为进 行性呼吸困难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常发生于休克期或稳定后48~72小时。 2 肾:休克是由于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 小球滤过率锐减。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 尿(每日尿量<400ml),严重者无尿(每日尿量 <100ml)。
临床表现和休克的程度
皮肤粘膜 分 期 程 度 神志 口 渴 脉搏 色泽 温度 血压
体表血管
尿量
估计失 血
轻 度
神志清楚。伴痛 苦表情,精神紧 张
口 渴
开始苍 白
正常发 凉
<100
尚有力
收缩压正常或 略高 代 偿 期 休 克 抑 制 期
中 度
神志尚清,表情 淡漠
很 口 渴
苍白
发冷
100~ 120
收缩压 12~9.33 kPa脉压
塌陷
尿少
20~40 %
重 度
意识模糊,甚至 昏迷
非 常 口 渴
显著苍 白肢端 青紫
厥冷
速而细 弱或摸 不到
收缩压 < 9.33kPa
塌陷
尿少 无尿
>
40%
诊 断
休克的诊断一般不难,关键是应早期发现。 1 病史:严重损伤、大出血、重度感染、过敏、 心脏病史等 2 休克先兆:出汗、兴奋、心率加快、脉压减少 或尿少等症状 3 休克标志: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 呼吸浅快、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及尿少 者,则标志病人已进入休克抑制期。
微循环三条通路 1 .迂回通路 2 .直捷通道 3 .动静脉短路 (营养通路)
微循环
微循环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出大于入 (缺血期、休克代偿期): (1)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2)血液重新分配: (3)组织缺氧: (4)组织液明显减少:
特点:
1. 痉挛、缺血; 2. 毛细血管网关闭; 3. 前阻力>后阻力; 4.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二)特殊监测
4、动脉血气分析: (1)PaO2 :80~100mmHg。若低 于60,吸氧后无改善,常为ARDS (2)PaCO2:36~44mmHg, >45~50,肺泡功能不全; >60,ARDS。 (3)动脉血酸、碱值:7.35~7.45。
(二)特殊监测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正常值为:1~2mmol/L
6 肝:休克时,肝因缺血、缺氧和血流淤滞而受 损。肝血窦和中央静脉内有微血栓形成,致使肝 小叶中心坏死。结果,受损肝脏的解毒功能和代 谢能力均下降,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加重已 有的代谢紊乱和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