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2、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理解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的读取加深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的了解
2、通过阅读课本“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和连线题的训练等了解湿地的主要价值
3、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图片对比、案例呈现等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问:洞庭湖湿地产生这些变化,将对湖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思考:洞庭湖湿地产生这些变化,将对湖区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小组讨论,在黑板上展示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湿地破坏后不良影响的探讨。
教师小结并延伸: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可供农副产品大量减少。
学生了解相关案例,思考案例中的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写下来的方式):洞庭湖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表格分析、图片对比法,引发学生对洞庭湖湿地变化及其原因的探究。重点探究“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展示洞庭湖今昔的对比图片和材料二。
思考:图片和材料中反映了洞庭湖的哪些变化?(个别回答)
通过材料分析法,引发学生对于洞庭湖湿地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重点探究“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差”。
见到了解一下洞庭湖的基本概况。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给出材料一,引出湿地的概念。
通过阅读书本,初步了解湿地的基本含义
培养学生阅读书本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展示6张图片。
根据对湿地的初步理解,采用学生个别回答方式,辨别出6张图片所展示的景观是否属于湿地。
通过书本的阅读,在初步理解湿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景观图进行辨别判读。如出现误读误判请生生相互点评,帮助解决。
湿地保护教案[5篇模版]
湿地保护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湿地保护教案第一单元中国湿地概述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类,概况、湿地名录及面积、湿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特征和科学价值。
2、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参与湿地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湿地,体会湿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 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课前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
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湿地”二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湿地!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吗?1、学生自由表达。
2、过渡:湿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湿地,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
共同了解学习他的神奇之处。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一、中国湿地定义与分类1、湿地的定义。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了湿地的美。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湿地公约》给了湿地一个怎样的定义。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1)学生朗读湿地的定义。
过渡:看了定义,湿地的概念是不是还是很模糊?没关系,老师这里有秘密武器。
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
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2)检验:游戏《找一找》老师出示10种不同类型环境图片,学生判断哪儿些环境类型可以称为湿地?教师: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依次了解湿地功能。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湘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大辩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开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湿地的重要价值2.湿地的保护[教学难点]湿地的保护措施实用文档[教学媒体与教具]1.洞庭湖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图片或投影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2.我国湿地等方面的数据、图表[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一二)这么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生:湿地。
师:许多的鸟类、植物和农田都与湿地有关。
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讲解】湿地是指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淡水、半咸水水体,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其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换句话说,湿地不仅包括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概括地说湿地是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滩涂、沼泽、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等)。
实用文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湿地——地球之肾》教案
《湿地——地球之肾》教案第一篇:《湿地——地球之肾》教案湿地——地球之肾(中学)教学目标: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保护湿地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湿地及其重要价值。
2.感受湿地的美,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二月二日是什么日子吗?每年的二月二日为“世界湿地日”。
这一天,世界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
每年的世界湿地日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14年:湿地与农业。
2015年:湿地,我们的未来。
2016年: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的生计。
2.提问:从以上湿地日的主题,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湿地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湿地与我们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湿地吗?3.欣赏湿地美景图。
二、活动一:观看视频,走进湿地1.播放视频:《走进湿地》师:你看到了什么?如何给湿地一个准确的定义呢?2.湿地的定义: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
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 3.幻灯出示10种不同环境图片,学生判断。
小结:从刚才的图片看出,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1、说出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知道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问题导学】7洞庭湖湿地的主要作用?8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湿地是什么?作用?问题六::9、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问题七:10、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问题八:11、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么?为什么?补充材料:1、红树林定义: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
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也有人称之为“海底森林”。
红树林其实“心红表不红”,因其树皮富含单宁酸,遇空气氧化后呈红色而得名。
2、红树林的作用(1)生态和社会效益(2)防浪护堤功能:红树林的防浪护堤功能十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人们认可。
早在一二百年前,海南东寨港、清澜港海岸居民就认识到红树林在抵抗自然灾害、保护村庄方面的重要性,立碑保护红树林。
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有华侨从东南亚带红树种苗到漳州的九龙江口海岸滩涂种植,以保护海岸。
国内20世纪50-60年代所进行的红树林造林活动几乎全是以海岸保护为目的。
据估算,我国红树林防浪护堤的效益每年达10亿元人民币。
保护红树林而保护了村庄农田,破坏红树林而造成居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表2—1)(3)促淤造陆功能: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
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减缓了流速,促进了颗粒物质的沉积,尤其是一些细颗粒物质。
测定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淤积速率大大高于邻近裸滩2-3倍。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8
课时1 湿地及其重要价值[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答案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但海洋就不是湿地。
1.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答案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微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图表导读 教材P 41 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图中成群的飞鸟便说明了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沼泽地广布,图中的白天鹅正在降落,该地是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分布在沿海地区,红树林低矮茂密,是生长在热带浅海中的耐海水腐蚀的特有树种,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保护湿地教案
保护湿地教案教案一课题:保护湿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和重要功能。
2. 使学生认识到湿地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湿地的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湿地的重要功能以及保护湿地的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保护湿地的实践。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探究学习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
大家先思考一下,你们心目中的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好,那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来更直观地了解湿地的类型。
(展示不同类型湿地的图片和视频,如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教师:那么湿地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教师:非常好,大家总结得很全面。
可是,现在湿地面临着很多威胁,比如开垦、污染等。
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湿地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提出各种保护措施,如减少开垦、治理污染、加强宣传等)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保护湿地的宣传海报。
(学生分组设计海报)教师:展示各个小组的海报,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材分析:本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湿地的介绍和探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课后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湿地状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议。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湿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道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湿地、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案二课题:保护湿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湿地的定义、主要特征和生态价值。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2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视频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2.湿地的保护[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二、三)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况【阅读分析】阅读41页第一段,了解湿地的定义及类型。
【学生回答】1、湿地的定义2、湿地的类型【读图思考】读“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1.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二、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观看视频】观看视频“湿地的作用”,总结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高中地理 2.2.1《湿地的概念“地球之肾“》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程序
设计
学习
内容
教师
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
情境
导入
主题
创设
情境
【旁白】教师播放几幅湿地的图片,询问同学们哪些是湿地?
同学们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这时老师导入本课的主题:湿地的概念、“地球之肾”
1.注意力被吸引,探究欲望较强;
2.讨论激烈,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纷纷表述哪幅是湿地,哪幅不是。
多媒体播放鱼贯湿地的视频或图片。
板书设计
第1课时湿地的概念、“地球之肾”
1、湿地的概念及分布
1.湿地
2.湿地的分布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及结果。
总结
概括
提升
意义
创设
总结
情境
本节课我们一起结合《导学案》了解了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状况,理解了湿地的作用。请大家在课余时间结合《导学案》预习第2课时的内容,期待更精彩的讨论和快乐分享。
注意听讲,整理心学习的知识。
“地球之肾”意在说明湿地资源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再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真正理解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如“假如没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我国将会怎样?”
课
前
准
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制作多媒体课件,补充沼泽、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等图片。
2.结合中国地理,分别从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角度分析几个湿地的特征。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答案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但海洋就不是湿地。
1.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答案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微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图表导读 教材P 41 图2-7 主要湿地分布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图中成群的飞鸟便说明了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沼泽地广布,图中的白天鹅正在降落,该地是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分布在沿海地区,红树林低矮茂密,是生长在热带浅海中的耐海水腐蚀的特有树种,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8
课时1 湿地及其重要价值[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答案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但海洋就不是湿地。
1.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答案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微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图表导读 教材P 41 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图中成群的飞鸟便说明了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沼泽地广布,图中的白天鹅正在降落,该地是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分布在沿海地区,红树林低矮茂密,是生长在热带浅海中的耐海水腐蚀的特有树种,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
课时1 湿地及其重要价值[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答案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但海洋就不是湿地。
1.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答案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微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图表导读 教材P 41 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图中成群的飞鸟便说明了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沼泽地广布,图中的白天鹅正在降落,该地是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分布在沿海地区,红树林低矮茂密,是生长在热带浅海中的耐海水腐蚀的特有树种,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及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
以洞庭湖为例,了解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发展要求:结合实例,理解湿地开发与保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特点难点: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外景地西溪湿地图片。
师:这里环境优美,河流纵横,犹如一幅画卷,令人美不胜收。
(设计目的: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图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湿地,了解到湿地的特点是有水覆盖)一、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师:展示“湿地类型图”,结合你对湿地的了解,在这些地理事物中哪些属于湿地?生:那水库、稻田呢?师:其实他们也属于湿地,只是类型不同,水库、稻田属于人工湿地,其他属于自然湿地。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湿地的概念有进一步了解,知道湿地的类型有两种:自然、人工)师:展示图片“海洋”、“被淹没的街道”,反问学生这些属于湿地吗?(设计目的:巩固湿地的概念,强调湿地当中的关键词::“经常”、“浅水”)师:湿地有何特点?——湿地的概念。
承转:湿地广泛分布与我国师:展示图片“中国湿地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说出中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与此同时为引出洞庭湖做铺垫)二、湿地的价值承转: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就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记录下洞庭湖有什么丰富的资源或者价值。
请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记录下湿地有哪些重要价值?小组1:记录生态价值小组2:记录经济价值(设计目的:学生对湿地的认识较少,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湿地的价值。
而小组竞争的模式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生:汇报湿地的价值(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湿地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承转:湿地价值很多,也因此获得了许多相应的美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8
课时1 湿地及其重要价值[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答案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但海洋就不是湿地。
1.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答案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微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图表导读 教材P 41 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图中成群的飞鸟便说明了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沼泽地广布,图中的白天鹅正在降落,该地是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分布在沿海地区,红树林低矮茂密,是生长在热带浅海中的耐海水腐蚀的特有树种,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59课时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
第59课时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湿地的形成(以三江湿地为例)地势□01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02气温低,蒸发量小;□03冻土广布,不易下渗等。
2.湿地的价值(1)调节功能:调节□01气候,调蓄洪水。
(2)生态功能:保护□02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3)环保功能:□03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美化环境。
(4)经济功能:提供资源、□04旅游、航运。
3.湿地减少的原因4.湿地的保护⎩⎪⎨⎪⎧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控制水污染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湿地保护意识考点七十七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01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02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年平均气温□03-4.7 ℃;盆地内等高线□04稀疏。
(2)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05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06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07过牧现象;每年都有□08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
(1)该地湿地的水源来源于□09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河流水;地势平坦,□10排水不畅;气温□11低,蒸发□12弱;地下□13冻土发育,水分不易下渗。
(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4合理放牧,恢复天然植被;加强环境教育,提高□15保护意识;减少保护区内□16人畜活动。
地理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湿地
地理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湿地1.引言1.1 概述湿地是指在地表上或地下水面上长期存在的非常湿润的地区,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定的植被类型。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许多生态功能。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环节,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提供水资源、净化水体、保护海岸线等重要功能。
湿地包括沼泽、泥潭、河岸边缘、湖泊、江河、河口等多种类型。
它们一方面为鸟类、鱼类、两栖类等生物提供了繁殖、栖息和过冬的场所,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破坏,全球范围内湿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加强对湿地的认识和理解至关重要。
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深入探索湿地和相关环境问题的途径。
通过整合地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湿地的定义、特征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湿地展开,探讨湿地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强调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同时,将重点介绍地理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在湿地教育中的意义,旨在提高学生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接下来,我们将从湿地的定义和特征开始探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为了有条理地组织和呈现文章内容而设计的,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主旨和论点。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通过概述湿地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接着,明确阐述本文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接下来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最后,明确指出本文的目的,即讨论地理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与湿地主题的关系以及其意义。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主要包括湿地的定义和特征,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对湿地的定义进行解释和阐述,使读者对湿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识。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湘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和重要价值、初步认识湿地等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助读】1.湿地资源的主要问题湿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洞庭湖萎缩的后果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日趋严重,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4.结合教材,归纳我国湿地资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围垦、污染、过度开发利用等。
5.在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退田还湖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止湿地水污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生态移民等。
预习反馈: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A.湖泊 B.稻田 C.水库 D.大陆架参考答案:D讲评策略:从湿地的特征角度引导学生作答。
2.湿地的共同特点是A.地表常年有水 B.地表经常有水C.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D.地表无水参考答案:C讲评策略:从湿地的基本概念出发进行分析。
3.湿地常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它可以A.调节气候 B.调蓄洪水 C.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D.保护生物多样性参考答案:C讲评策略:注重关键词“肾”的主要功能。
4.洞庭湖湖面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萎缩到1995年的2625平方公里,其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水量减小 B.泥沙淤积,湖水变浅C.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D.长期围垦和泥沙淤积参考答案:D讲评策略:结合洞庭湖实际存在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学生自主探究题什么是湿地?湿地的类型和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点拨方法:观察视频,结合教材41页(湘教版)给出的概念及阐述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湘教版必修3
⾼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湘教版必修3第⼆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教材必修三第⼆章第⼆节。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个⽐较漫长的过程,⼈类的⼀切⽣产、⽣活活动都与环境发⽣密切的关系,⼈类活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环境,受到了⼈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反过来影响着⼈类,⾃然环境和⼈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湿地的保护这⼀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部分是“地球之肾”,第⼆部分是湿地资源的利⽤,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其存在价值、利⽤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逐⼀编写,有利于培养学⽣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的分布状况。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及开发利⽤存在的问题。
3. 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4. 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和保护的讨论,提⾼学⽣收集、整理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
发展要求:了解湿地形成的地理背景;理解湿地保护与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明:不妨多介绍其他湿地类型的利⽤状况,但不作为考核范围。
四、会考要求:1. 湿地的概念2. 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3. 湿地的重要价值4. 湿地在开发利⽤中存在的问题5.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五、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教案: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湿地
授课人:地理教师邬雪梅
课题设计说明:
在学校EPD课题组中,地理教研组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构建“循环式,分级目标制中学地理环境教育系统”,我们力求通过构建一个地理环境教育系统,把地理基础知识传授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合在一起,通过逐步渗透,逐层深化,最终形成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上,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分层目标:初一:养成一种习惯——保护环境;初二:确立一种行为模式——环保行为规范;高一:形成一种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
与此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也应是逐级上升,不断递进的。
比如:对学生阅读、使用、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我们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初一:阅读、理解资料所提供信息;初二:利用材料内容,说明问题;高一:筛选、分析大量材料,并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用于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在设计时,以所承担课题为出发点,以“湿地”知识的传授为媒介,重点、集中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非常注意大量搜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资源平台。
本课所提供的材料包括图片、文字、录象等多种形式,力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
授课课题名称:湿地
教学方法:互动式、探究式
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在对“湿地”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筛选资料
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湿地的重要性。
态度目标:建立对湿地的形象认识,加强保护湿地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理解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说出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知道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问题导学】
7洞庭湖湿地的主要作用?
8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湿地是什么?作用?
问题六::9、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
问题七:10、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问题八:11、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么?为什么?
补充材料:
1 红树林定义: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
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也有人称之为“海底森林”。
红树林其实“心红表不红”,因其树皮富含单宁酸,遇空气氧化后呈红色而得名。
2 红树林的作用(1).生态和社会效益(2) 防浪护堤功能:红树林的防浪护堤功能十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人们认可。
早在一二百年前,海南东寨港、清澜港海岸居民就认识到红树林在抵抗自然灾害、保护村庄方面的重要性,立碑保护红树林。
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有华侨从东南
亚带红树种苗到漳州的九龙江口海岸滩涂种植,以保护海岸。
国内20世纪50-60年代所进行的红树林造林活动几乎全是以海岸保护为目的。
据估算,我国红树林防浪护堤的效益每年达10亿元人民币。
保护红树林而保护了村庄农田,破坏红树林而造成居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表2-1)(3) 促淤造陆功能: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
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减缓了流速,促进了颗粒物质的沉积,尤其是一些细颗粒物质。
测定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淤积速率大大高于邻近裸滩2-3倍。
因此,红树林可加速滩地淤高和向海伸展,使海滩面积不断扩大和抬升,从而达到巩固堤岸的作用。
红树林的促淤造陆功能在防止因全球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红树林又有“造陆先锋”之称。
(4)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整个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却远远高于无红树林区。
凡是有红树林分布的地区,均保持了较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
红树林湿地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食物为水鸟提供了歇息、觅食和繁殖的理想场所。
我国东部鸟类迁徙路线既是东亚—澳洲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水鸟迁徙的最重要的路线。
我国的红树林正好处于该路线上,是迁徙鸟类的“加油站”、“歇脚点”,具有特殊的作用。
据统计,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占我国水鸟种类的80%。
(5)天然养殖场:红树林是维持高渔业产量的主要因素。
对于鱼类来说,理想的摄食环境应该是:丰富的食物和尽量少的敌害。
在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从初级生产力和枯枝落叶总产量来看,红树林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岸河口
地区,多数近海鱼类都与红树林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印度和斐济,60%以上的经济鱼类把红树林区作为其生活史中某些关键阶段的活动场所)。
与附近的海草场相比较,红树林及林缘滩涂的鱼类独有种远高于后者,渔获量是后者的4~10倍。
从鱼类种类来说,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红树林鱼类有200种之多。
我国仅东寨港红树林区鱼类就有115种之多。
红树林区的鱼类不仅种类多,而且栖息密度大。
(6) 净化功能:红树林的净化功能包括大气净化功能、水体净化功能和土壤净化功能。
大气CO2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
因此,红树林在防止气候变暖方面可以起到消减CO2排放量的积极作用。
保护和发展我国红树林,对于净化海水、预防赤潮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1年前,泉州湾每年都发生几次规模不等的赤潮,自2001年大规模人工造林以来,赤潮在泉州湾销声匿迹。
(7) 其他作用:除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红树林的经济利用不容忽视。
目前主要的经济利用方式有:木材、药用价值、养殖业种苗来源、养蜂、食用、水产养殖等等。
同时,红树林还有重要的科普教育、旅游和科研等功能。
3、三江平原沼泽之成因
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分布率高达20%,面积约11300km2多,沼泽化土地约有13300km2,占东北平原沼泽和沼泽化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表
过湿或积水是沼泽形成的关键。
但主要条件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条件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
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水分以固体状况保存下来,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 1.5~),土壤粘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
(2)地质地貌条件三江平原是新构造运动长期下沉的地区,造成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形。
周围山区降水量多,丰富的径流向平原汇集,而平原区地势极为低平,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比降为1/10000,所以区内发育一些中小河流,多无明显河槽,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泄水能力低。
在长期下沉过程中,地表堆积了第四纪河湖相粘上沉积物,厚度一般达3~17m左右,这种粘土的粘粒含量较高,并富有铁铝氧化物、次生氧化硅、蒙脱石与水云母等胶体矿物,在浸水膨胀的情况下,增加了土壤的持水性,阻塞了土壤的孔隙,构成了深厚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弱或阻止地表水向下运行,积存起来形成沼泽。
(3)水文条件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
三
江平原地形平坦,切割微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
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如别拉洪河、挠力河中下游、浓江、穆棱河等,由于河流比降小,河道弯曲,狭窄平淡,河漫滩多,导致一些河流无明显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畅,大量水分补给沼泽。
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km,最长达70km。
由于洪水项托,提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4)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且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人们开挖运河、进行农田灌溉、修建水利工程等活动,如果处理不当,在这些区域就会抬高地下水位,使土地逐渐沼泽化。
总之,由于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粘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致引起土壤过度潮湿,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沼泽。
4、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我们可以把高一地理必修二里面学习的农业区位的知识运用到这个问题的分析中: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进一
步说:自然条件又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又包括:市场、交通、工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学们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循着这个思路去分析即可。
具体分析如下:
自然方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黑土广布且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大量湿地分布。
社会方面: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大适合大规模机械耕作;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有利于提高生产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