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培训讲学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明法。
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
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
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管理学原理(第4版)》教学课件—第2章 组织管理基本原理
离开正式组织这个依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 和交往有时是偶然的、即时性的。有了正式组织 依托,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才具有持续、反 复特征,非正式组织的生长发育才有条件。 30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赋予正式组织以活力 促进信息沟通 维护个人的完整人格
诱因和赋予个人的工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23
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组织要求个
人提供的行为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要求,否则不 可能成为现实的行为。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 目标
组织的共同目标不仅要得到各组织成员的理解,
而且必须被他们接受
个人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努力,是因为
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能够部分实现个人目标,有 时成为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
是组织的学习过程。
知识积累、新知识形成、知识扩散、知识更新
14
组织层面的学习
学习的主体和基础是个人,学习过程——如何促
进个人的学习,如何利用个人知识储备中有关部 分,使之转化为组织的知识组成部分的问题。
组织学习问题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在连续性的
学习和变革性的学习之间找到平衡。
15
心理力量
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
39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程度 目标实现程度
40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程度
➢ 一是组织的业务职能定位是否符合环境需要,即组织从事的
活动是不是环境所需要的,有无发展前途
➢ 二是在业务职能定位适应环境前提下,组织确定的目标和战
组织层面的学习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日期: 本章课时: 1课时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日期: 本章课时:3课时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日期:本章课时:1课时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日期:本章课时:1课时
第五章决策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六章计划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七章组织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八章人员配备
日期: 本章课时:2课时
第九章组织变革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十章领导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十一章激励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十二章沟通
日期: 本章课时:2课时
第十三章控制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3章
管理学第一章组织与管理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组织与管理第一节组织要素及其整合一、组织及其要素思考题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
五要素是:组织成员 (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为组织作贡献)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组织活动 (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组织资源 (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组织环境 (组织生存在一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二、组织要素的整合(一)要素内部的整合(1)组织成员的整合(2)组织目标的整合(3)组织活动的整合(4)组织资源的整合(二)要素之间的整合(1)活动与环境的整合(2)目标与活动的整合(3)活动与人的整合管理就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的内涵:1. 制定有吸引力的目标以聚集组织成员。
2. 选择能最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方案。
3. 协调不同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努力。
4. 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特点组织筹措物质条件。
5.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加工和利用这些物质条件。
6.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决定或调整组织的目标性质与活动内容。
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一)作为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企业(二)企业的任务1.满足社会需要2.获取利润3.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思考题4.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都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满足社会需要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属性所决定的,实现利润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性质所决定的。
这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
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
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企业的活动1.资源筹措 2.资源转换 3.产品销售第二节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则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思考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大纲、目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教学辅助资料集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als of management)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三、学时:48 学分:3 实验学时:0课内上机学时:0四、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英语五、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六、适用年级:一、二年级七、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一般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管理过程(职能)。
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
八、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学会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对管理职能和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管理”的过程、而且能够弄清“管理”的逻辑;四是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追求管理智慧,使学生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具体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自发作些社会(机构或组织)管理调研,以为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九、学时安排:十、实验内容和要求:无十一、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两块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组织与管理1.1 复习笔记一、组织要素及其整合1.组织及其要素(1)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政治组织、军事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宗教组织等等。
(2)组织要素包括:①组织成员。
任何组织都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的集合体;②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不同组织成员的黏合剂,它是组织社会存在的理由,包括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③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决定的;④组织资源。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利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资源。
特定组织是一定人与一定资源的特殊结合;⑤组织环境。
组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2.组织要素的整合组织要素的整合包括:各类要素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整合以及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整合。
(1)要素内部的整合包括:①组织成员的整合;②组织多元目标的整合;③组织活动的整合;④组织内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
(2)要素之间的整合包括:①活动与环境的整合;②目标与活动的整合;③活动与人的整合。
(3)管理是对组织各种要素的整合。
它既包括要素内部的整合,也包括要素之间的整合。
3.企业:一种社会经济组织(1)作为经济活动单位的企业①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特质产品或非特质的服务)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②根据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性质不同,将企业分为:农业企业、交通或运输企业、工业企业,等等。
(2)企业的任务①满足社会需要。
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要满足社会需要。
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②获取利润。
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的利润。
③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的。
a.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三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成本。
管理学原理培训教材(PPT 28页)
课程结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计划 组织工作 领导 控制 创新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认知管理 如何做管理者
一、认知管理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基本特征 3、管理的性质 4、管理与环境 5理》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 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 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 来实现某个目标。”
——[美]丹尼尔·A·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的定义(三)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 得更有效的过程。”
具体环境(一)
顾客
■顾客是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组织是为 满足顾客需要而存在的。
■为了赢得顾客,组织必须了解人们的需要,满足他们 的需要。
具体环境(二)
供应商
■一个组织的供应商,不仅仅是指那些为其 提供原材料和设备的公司,还应当包括为组织提 供持续的资金来源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 提供所需人力资源的高等院校及其他培训机构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6:09:4706:09:4706:09Wednesday, November 25,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2520.11.2506:09:4706:09:47November 25,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25日 上午6时 9分20.11.2520.11.25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25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6时9分 47秒20.11.25
管理学原理培训课件(PPT 73页)
为什么学习管理?
1)管理的普遍性 2)我们所处的环境
一旦你从学院毕业开始你的职业生 涯,你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
对于计划进入管理者行列的同学来
说,理解管理过程将构成你的管理技能 基础;
对于不想成为管理者的同学来说,
你仍然要和管理者打交道。通过学习管 理,你能够对你的上司的行为有更多的 认识,以及对你的组织的工作有更深入 的洞察。我的观点是,你可以不必成为 管理者,但你仍可从管理 的课程中获取 许多有价值的知识。
管理科学学派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发展趋势
2. 掌握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综合运用
自学为主、讲授为辅、联系实际、案例 讨论
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芮明杰,管理学教程,
(2)参考书
①托马斯•S.贝特曼等, 王雪莉等译,《管理学》第 四版——构建竞争优势,北 京大学出版社
②(美)小詹姆斯 • H • 唐纳 利,詹姆斯 • L • 吉布森盖, 约翰 • M • 伊凡赛维奇, 《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 模型》,经济科学出版社
一、 表达想法与别人分享,学会与别人合作。 二、 别人说话时认真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三、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生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 如果明白自己必须为自己负责,你就会为自 己努力多少,而估计收获多少。)
理
许统邦 教 授
管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怎样把这种兴奋传递给学生和听 者是一种挑战,也是我一直在追 求的事情,本学期我与同学们一 起研究管理学原理,期望能达到 我的目标同学们都有较大的收获。
3. 对管理活动的进一步认识 (1)管理主体和客体
管理的主体 —— 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 —— 以人为中心的投入产出 系统
《管理学原理》课程介绍(共22页)
《管理学原理(yuánlǐ)》教学大纲(jiào xué dàɡānɡ)一、课程(kèchéng)编号:二、课程(kèchéng)性质:专业(zhuānyè)基础必修课三、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和管理创新的思想观念,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程序进行管理实践,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具备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四、学时分配五、学分:3学分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教学目的了解管理的历史发展及不同历史时期管理的特点;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义以及对定义的理解;管理者的三大角色和三类技能;管理的二重性;古典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比较重要的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十四条原则以及梅奥的霍桑实验。
(三)教学(jiāo xué)难点管理的定义以及对定义的理解;管理者的三大角色和三类(sān lèi)技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十四条原则以及梅奥的霍桑实验。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guǎnlǐ)活动一、早期的管理(guǎnlǐ)实践活动1、史前(shǐqián)人类社会管理2、前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国家管理3、近代社会管理4、现代管理二、管理的定义通过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学原理讲义(PPT 84页)
二、组织的外部环境
(一)什么是环境?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 机构或力量。
(二)外部环境的类型
1、一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2、具体环境: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 产厂家、用户、供应商
(三)外部环境特点:变动性
1、不确定性:对环境变动难以预先确知; 2、复杂性:影响的因素或变量多,交织在一起;
(1)一般的管理者:A、32%,B、29%,C 、20%,D、19%
(2)成功的管理者:A、13%,B、28%,C 、11%,D、48%
(3)有效的管理者:A、19%,B、44%,C 、26%,D、11%
(二)管理者分类
1、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2、领域分类:综合管理者(负责整个组 织)、专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要,如生 产营销经理)
2、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 职能的视角。
3、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孔茨等人力图扩大管理理 论的应用空间,而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做好工作 。
4、决策论(西蒙)和协调论的定义。
(二)管理内涵的延伸 1、系统化与权变的管理。 2、变革化的管理。 3、全球化的管理。
(三)教材定义: 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
•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 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 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 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 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共同认 可。(刘光明)
•。
• 2、生产美学问题
• 企业生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 工作效率和情绪。优化企业生产环境,为企业 员工提供良好的劳动氛围,是企业重视人的需 要,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培训课件)管理学原理
4
决策与沟通
通过科学决策和有效沟通来保证组织内外部信息的顺畅流通和快速响应。
管理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组织架构
企业可以根据管理学原理合理设 计组织架构,实现更好的流程和 职责划分。
员工管理
通过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挖掘 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 效。
财务管理
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企业财务管 理中,能有效提高财务效益,保 证企业经济稳健发展。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管理学原理是通过总结科学 实践经验,阐述管理的原理 和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 解管理工作。
重要性
掌握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 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组织 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 济效益。
成功案例分析
公司名 阿里巴巴
行业 电子商务
华为
通信
三星
电子产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功案例
以战略管理来抢占市场,不断 创新和扩张业务,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
借助科技和创新,不断开发新 产品和新市场,成为全球知名 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致力于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 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成为 行业领头羊。
结论和总结
1 结论
2 总结
应用
管理学原理适用于不同的行 业和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管理工作并取得成功。
管理学原理的四大要素
1
计划与组织
规划管理的过程和流程,分配任务,确定责任,协调资源。
2
领导与激励
通过有效的领导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3
控制与反馈
管理学教学课件(陈传明版)资料
§1.1.2 管理的内容
管理五大职能的
导 组 织
领
§1.1.3 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必须遵 循的基本原则。 效益原则
系统原则 人本原则
关键术语
管理 管理职能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学
组织资源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对组织进行管理? 2.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4.为什么创新在现代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二硬管理到软管理?三从手段人到目的人?四从强调个人间的竞争到重视组织成员间的协作?五从集中集权到分散分权?六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七回归基础管理关键术语泰罗制科学管理法约尔桥科层组织理论霍桑试验行为科学非正式组织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泰罗制科学管理法约尔桥科层组织理论霍桑试验行为科学非正式组织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目标管理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目标管理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目标管理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目标管理复习思考题1
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 并依法行使职权 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在 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 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的关系只有 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根据其 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 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 务求人尽其才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型有效的领导应通过提高员工的 “满意度”
§1.2.3 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是指利用多学科知识来研 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从而 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 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 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 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
第一章管理学概论(管理是最常见、最为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第一节管理学的基本框架第二节管理一、管理的概念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对组织和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来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责任的过程。
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康纳利:管理就是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H.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的内涵: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主体是管理者对象是所拥有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全部资源其目的是高效地过到组织的目标和责任(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是一个过程二、管理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计划Planning(首要职能):通过对组织内外条件的分析和预测,确定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将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制定若干个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经评价后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并制定出实施计划所需的政策。
➢组织 Organizing➢人事 Staffing(人员配备)➢领导 Leading➢控制 Controlling2、对管理职能的不同认识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或者说管理者在执行其职务时应该做些什么。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古利克: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孔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徐国华: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
张今声:计划、组织、控制。
不管是三分法还是七分法,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分法不同,对此不必拘泥于某种具体的分法。
通过管理职能的划分,为研究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有关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程序都可以按照不同的管理职能而加以分类归纳并予以系统论述,从而为研究与学习提供便利。
第二章管理学原理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720.11.701:30:3901:30:39November 7, 2020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7日上 午1时30分20.11.720.11.7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上午1时30分39秒01:30:3920.11.7
对象及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
的指导思想,在管理活动中,充分依靠员
工,及时了解员工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
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实现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
3、权变原理:认为管理是一项需要
运用经验和技巧的实践流动,不存在普遍
适用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管
理应灵活地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2、管理原理蕴涵着管理的基本观念和 基本指导思想
3、管理原理突出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 4、管理原理提供了管理的基本手段和 途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管理原理体系
▪
1、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复杂的社
会经济技术系统,把管理理解为对话系统
的设计、构建并使之正常、高效运转的过
程。
▪
2、人本原理:把人看作管理的主要
第四节 权变管理原理
一、权变管理的涵义: 权变即权衡变化;权变管理是指管理要根据
组织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即管理无定式,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宜。
二、权变管理的依据: 1 、权变管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2、实行权变管理,是由组织系统的特点及其
运行规律决定的。 3、实行权变管理是大势所趋。
3、心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为实施人本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管理学原理》讲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学习目的学完本章后,你应该掌握:1. 定义管理2. 区分效率与效果3. 明确管理的特征、性质4.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5. 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6. 了解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本章提要管理的概念和特征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的特点与内容典型案例分析一、管理的概念㈠、管理的定义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没有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是: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㈡、管理的基本特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2、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会有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明法。
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
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
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在合理分工后,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来雇用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标准的工资,从而使工资总额减少。
5、泰勒制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1】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或者说资本家对劳动的控制仍然是不完全的。
当时,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工人手中。
工人掌握了生产技术就能决定劳动方式,就能控制作业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剥夺工人决定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权力,资本家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方法。
那么为什么在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都遇到这两个问题的条件下,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率先在在美国而非其它国家出现呢。
这与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2】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19世纪,美国曾出现两次大的移民高潮,大约有2300 万主要来自西欧的移民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些移民一般都身强力壮,大部分没有技术,只会干力气活,不能适应广泛运用机器来进行作业的工业生产劳动。
因此,资本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以便迅速将这些体质强壮的非工业劳动力培训成为适应工业生产要求的熟练工人。
于是泰勒制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一出现,就受到了资本家的青睐。
6、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1】泰勒认为,要让每一个工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
为此,应把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每项作业分解成许多动作,并继而把动作细分为动作要素,然后研究每项动作要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的动作要素再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组合,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这就是著名的作业研究原理。
【2】在动作分解与分析和作业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观测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并考虑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耽搁时间,为标准作业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这就是与作业研究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
7、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1】泰勒认为,工人不愿提供更多劳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配制度不合理。
有些也实行计件工资制,但是工人的产量一旦增加,工资总额也需要增加时,资本家便降低工资标准。
工人则采用压低产量的办法来对付资本家,从而造成劳动生产效率的低下。
【2】泰勒认为,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当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支付。
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8、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经营与管理有何区别?【1】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除了管理外,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2】技术职能是指企业加工材料、生产产品的制造活动;【3】商业职能是指与原材料及设备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场活动;【4】财务职能是指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而展开的活动;【5】安全职能是指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6】会计职能是指为监督资金的合理运用而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的记录、归类和分析活动。
作为经营的一个方面,管理职能本身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
9、为什么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1】法约尔理论具有内容上的系统性、逻辑上的严密性,他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具体如下: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2】这些原则虽然在在早期的工厂管理实践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但把它们进行系统的概括是法约尔首创的。
【3】法约尔提出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后人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管理的四种职能,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这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所以,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法约尔提出的许多概念、术语及原理在现代管理学中被普遍地继承和运用。
10、韦伯为什么认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1】韦伯的科层组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把组织内的工作分解,按职业专业化对成员进行分工,明文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每个下级都处在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
每个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责,而且要对下级的决定和行动负责。
(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例如,选举产生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或在某种情况下选举产生的整个单位负责人等)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
【2】由此看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其原因主要在于:科层组织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适用于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
11、在韦伯的理论中,权力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权力有哪些特点?韦伯认为,被社会所接受的合法权力有三种类型:【1】传统型权力。
这种权力建立在对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
特点:这是一种由族长或部落首领来行使的权力。
臣民或族人之所以服从,是基于对神圣习惯的认同和尊重。
【2】个人魅力型权力。
这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力。
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维持在于其拥有能够使追随者或信徒们确信(或继续确信)自己的“盖世神力”。
为此,他必须经常做出英雄之举,不断创造奇迹,而这在日常管理中是很难做到的。
特点:个人魅力型权力产生于动乱和危机之中,而崩溃于稳定秩序条件下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使这种权力制度化的尝试之中。
所以个人魅力型权力不能作为政治统治的稳固制度的基础。
【3】法理型权力。
这类权力的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化”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指挥地位的人的权力的信念。
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特点: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具有下述特征:第一,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因为权力是赋予职务而不是个人的,所以权力的运用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换而中断。
第二,合理性,担任职务的人员是按照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来挑选的。
第三,领导者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证权力的行使。
第四,所有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按照组织任务所必需的职能加以详细划分的。
案例分析1.戴尔通过哪些手段来控制成本?这些方面对你有什么启发?手段:答:制定严格的生产流程,进行更标准化的生产选出技能纯属的“熟练工”,以供其他工人学习。
依订单生产,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库存堆积,降低企业风险将原材料库存降局全行业最低,避免造成原材料过剩带来的资金困难合理保持与供应商的关系,以接收市场最新需求动向向顾客提供可直接电话订购或网上订购,以降低产品价格获取市场占有率避免技术上的投资风险,将研发投入关注到营销模式上。
启发: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取得相应的收入,从收入中扣除各种费用和支出,就是企业的盈利。
收入是盈利的源泉,但增加收入的水平或速度应高于成本的增长速度;若收入增加的同时,成本也提高且其提高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就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发生亏损。
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有时为了竞争的需要,可采取降价的策略,竞争的双方都要以较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份额,即所谓的打价格战。
在这种价格战中,企业一旦拥有成本领先的优势地位,竞争对手就很难在价格上与其竞争,因此成本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戴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成本的领先,这充分说明了成本节约也可以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重要因素,当然,我们说的是合理有效的成本节约。
就以“戴尔”为例,它的成本节约大部分集中在原材料的储备和中间环节的节省上。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戴尔的投资风险和营销风险。
于此同时,戴尔也会在营销模式上进行投资,由此便可看出戴尔的生产营销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戴尔把市场信息和产品生产完全联系在一起,既降低了风险,又拥有了市场价格竞争优势,最终都转化为了企业的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