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辨析题,简答题,分析题整理

合集下载

教资科二辨析题

教资科二辨析题

教资科二辨析题教资科二辨析题是教育部公布的教师资格考试题库中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教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就几道常见的教资科二辨析题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分析。

1. 辨析题目:什么是“学科思维”?请分别以中学数学、地理为例,阐释“学科思维”的具体内涵。

参考内容:学科思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形成的、与该学科内容相关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

不同学科的学科思维有所差异,下面以中学数学和地理为例进行具体阐释:中学数学的学科思维:中学数学的学科思维主要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需要抽象出问题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通过逻辑思维,运用数学公式、定理和规律进行推导和证明。

最后通过推理思维,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结论,合理推断和推理出问题的答案。

地理学的学科思维:地理学的学科思维主要包括地域思维、综合思维和系统思维。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因此地理学的学科思维强调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地域思维要求掌握地理现象的地域分布情况、地理环境和地理资源的差异等;综合思维要求将各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地景的综合认识;系统思维要求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探究地理体系的整体特征。

2. 辨析题目:请区分教育学中的“教学”和“教学法”。

参考内容: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指导和培养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而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

教学法是指导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具体操作行为。

而教学是包含教学方法在内的一种综合教育活动,不仅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辨析题归纳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辨析题归纳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7、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8、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022年下 教师资格证考试 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辨析题和基础简答题 第一二章整理

2022年下 教师资格证考试 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辨析题和基础简答题 第一二章整理

第二节教育的定义(第一章)1.动物界有没有教育?(辨析:判断2分+改正3分+说明3分)没有。

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

因为教育具有社会性,而动物活动是没有社会性的。

(教育是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2.是不是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辨析)不是。

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教育。

因为教育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有目的性。

3.教育的属性(简答:简单,不要展开)教育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这三个可写可不写)4.教育对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辨析)错误。

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因为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教育有时会滞后。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第一章)5.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辨析)错误。

教育不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因为教育具有社会性,而动物活动是没有社会性的。

(动物活动是由目的性的。

)6.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辨析)错误。

教育起源于有意识的模仿。

因为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不是无意识的。

第一节教育的功能(第二章)7.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双重作用)。

(辨析)正确。

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时相对滞后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第二章)8.教育对政治不起决定作用。

(辨析)正确。

教育对政治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但教育对政治不起决定作用。

9.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辨析)错误。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因为教育虽然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但教育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制度。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辨析)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决定性作用,但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因为教育既有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有自身的继承性。

科目二考试题目及答案

科目二考试题目及答案

科目二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科目二考试的项目包括哪些?A. 倒车入库B. 侧方停车C. 直角转弯D. 以上都是答案:D2. 在倒车入库考试项目中,车辆需要倒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A. 15米B. 20米C. 25米D. 30米答案:A3. 在侧方停车考试项目中,车辆与路边的最大距离是多少?A. 30厘米B. 50厘米C. 100厘米D. 150厘米答案:B4. 在直角转弯考试项目中,车辆在转弯过程中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少?A. 10公里/小时B. 20公里/小时C. 30公里/小时D. 40公里/小时答案:A二、判断题1. 科目二考试中,考生需要使用科目二的考试车辆进行考试。

答案:正确2. 在科目二考试中,考生可以在考试过程中自由选择考试项目的顺序。

答案:错误3. 科目二考试中,考生每次考试都有三次机会,每次失败后需要重新预约考试。

答案:正确4. 在科目二考试中,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果出现熄火、闯红灯等严重违规行为,将被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科目二考试的项目和每个项目的考试要求。

答案:科目二考试包括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直角转弯三个项目。

倒车入库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车辆倒入指定车位;侧方停车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车辆停入指定车位,车辆与路边的距离不超过50厘米;直角转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车辆转弯并保持安全距离。

2. 请简述科目二考试的评分标准。

答案:科目二考试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辆定位准确、操作熟练、行驶轨迹正确、遵守交通规则。

每个项目有详细的评分细则,如倒车入库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倒入,否则将被扣除相应分数;侧方停车要求车辆与路边的距离不超过50厘米,超过将被扣除相应分数;直角转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弯,否则将被扣除相应分数。

考试过程中出现熄火、闯红灯等严重违规行为,将被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初中教资科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

初中教资科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

初中教资科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初中教资科二辨析题简答题,是初中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对于备考初中教资的考生来说,熟练掌握辨析题简答题的解答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初中教资科二辨析题简答题。

一、辨析题1. 了解辨析题的要求辨析题是初中教资科二考试中的重要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对两个概念、现象或事件进行对比、辨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加以解释。

备考初中教资的考生首先需要明确辨析题的解题要求,理清思路,分析问题,逐一深入探讨。

2. 掌握解题技巧在解答辨析题时,考生需要系统地对比两者,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理性分析。

还需要注意事实依据,不可主观臆断,要以客观的数据和案例为支撑,提高回答的可信度。

3. 多练习多总结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才能够熟练掌握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考生在备考初中教资时,要多做辨析题的练习,并对每道题进行总结梳理,找出解题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二、简答题1. 理解简答题的出题方式简答题是初中教资科二考试中的另一种重要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对一个概念、原理或过程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

备考初中教资的考生需要理解简答题的出题方式,明确简要扼要的文章结构和要点。

2. 提炼重点,简洁表达在解答简答题时,考生应该抓住问题的核心要点,简洁表达,尽量避免篇幅冗长,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得文章表达清晰,思路明确。

3. 多查多练为了熟练掌握简答题的解题技巧,考生需要多查资料,加强知识积累,并进行大量的练习。

通过不断地练习,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对简答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结语初中教资科二辨析题简答题作为初中教资考试中的两个重要考点,对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辨析题和简答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考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初中教资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备考的过程中,多加练习,不断总结,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扩写内容:辨析题和简答题作为初中教资科二考试中的两个重要考点,在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了解辨析题和简答题的要求。

科目二辨析题汇总

科目二辨析题汇总

教资辨析题都来源于这27个考点!01教育的概念:(辨析1 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02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析1 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03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辨析1次)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一)学科建立阶段1.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2.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3.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3.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二)规范教育学阶段1.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2.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政治经济制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②决定教育目的③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④决定教育体制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⑥相对独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生产力:①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④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⑤相对独立(二)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评论;“万世师表”——宋庆龄评论。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变成复杂的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反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33%(1929~1957)2.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和活化)②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③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④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1.遗传: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2.环境:外部动力谚语:“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3.教育(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教育对人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师,相对而言教育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驾驶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当:A. 减速慢行B. 鸣笛示警C. 观察交通信号灯D. 直接通过答案:C2. 行车中遇到行人横穿马路时,应:A. 鸣笛警告B. 减速让行C. 绕过行人D. 加速通过答案:B3.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停车方法?A. 靠路边停车B. 停在路口C. 停在人行道上D. 停在消防通道上答案:A4. 行车中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应:A. 立即停车B. 寻找安全地点停车C. 缓慢停车D. 继续行驶答案:B5. 夜间行车时,应:A. 使用远光灯B. 使用近光灯C. 交替使用远近光灯D. 不使用车灯答案:B二、判断题1. 行车中,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变道,应减速让行。

(正确)2. 行车中,可以随意变更车道。

(错误)3. 行车中,应保持安全车距。

(正确)4. 行车中,可以超速行驶。

(错误)5. 行车中,遇到交通信号灯为黄色时,应加速通过。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在雨天行车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答:雨天行车时,应注意降低车速,保持安全车距,使用雨刷器清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开启雾灯或近光灯以提高能见度,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确保行车安全。

2. 请简述在雾天行车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答:雾天行车时,应注意降低车速,开启雾灯和近光灯,保持安全车距,使用喇叭提醒其他车辆,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必要时应停车等待雾散。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驾驶员李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前方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堵塞。

李某为了尽快通过,选择从应急车道超车,结果与正在执行救援任务的消防车发生碰撞,造成严重后果。

问题:请分析李某的行为存在哪些错误?答:李某的行为存在以下错误:- 错误使用应急车道,违反了交通规则。

- 在交通堵塞时,应耐心等待,而不是冒险超车。

- 未注意观察前方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避让执行任务的消防车。

- 未遵守交通信号和标志,缺乏安全意识。

结束语:通过本套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驾驶员们更好地掌握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知识,提高驾驶技能,确保行车安全。

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科目二简答题汇总如下:
一、
简述科目二考试的内容?
答:科目二考试包括倒车入库、侧方停车、曲线行驶、直角转弯、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

二、
简述科目二考试评判标准?
答:科目二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的,成绩达到90分的为合格,其他准驾车型的成绩达到80分的为合格。

三、
简述科目二考试中倒车入库的步骤?
答:倒车入库的步骤包括:倒入侧方停车位、倒入车库、出库。

四、
简述科目二考试中侧方停车的步骤?
答:侧方停车的步骤包括:驶入停车位、倒车、将车向前移动、将车倒入侧方停车位。

五、
简述科目二考试中曲线行驶的技巧?
答:曲线行驶的技巧包括:看远顾近、适时回正方向盘、保持车辆平稳行驶。

六、
简述科目二考试中直角转弯的技巧?
答:直角转弯的技巧包括:看点准确、适时回正方向盘、保持车辆平稳行驶。

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科目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目二考试中,倒车入库时,车辆应保持什么状态?A. 车身与库边线平行B. 车身与库边线垂直C. 车身与库边线成45度角D. 车身与库边线成90度角答案:A2. 在科目二考试中,侧方停车时,车辆的前轮应如何操作?A. 保持不动B. 向左打满C. 向右打满D.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D3. 科目二考试中,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时,车辆应停在什么位置?A. 坡道起点B. 坡道终点C. 坡道中间D. 坡道任意位置答案:C4. 科目二考试中,直角转弯时,车辆应如何操作?A. 保持直线行驶B. 打满方向盘C. 减速慢行D. 以上都对答案:B5. 在科目二考试中,曲线行驶时,车辆应如何操作?A. 保持直线行驶B. 根据曲线调整方向C. 打满方向盘D. 保持低速行驶答案:B6. 科目二考试中,通过限宽门时,车辆应如何操作?A. 保持直线行驶B. 根据限宽门宽度调整方向C. 打满方向盘D. 保持低速行驶答案:B7. 在科目二考试中,倒车入库时,车辆的后轮应如何操作?A. 保持不动B. 向左打满C. 向右打满D.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D8. 科目二考试中,侧方停车时,车辆的后轮应如何操作?A. 保持不动B. 向左打满C. 向右打满D.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D9. 科目二考试中,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时,车辆的前轮应如何操作?A. 保持不动B. 向左打满C. 向右打满D.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D10. 在科目二考试中,直角转弯时,车辆的后轮应如何操作?A. 保持不动B. 向左打满C. 向右打满D.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科目二考试中,倒车入库时,车辆必须一次性完成。

(对)2. 科目二考试中,侧方停车时,车辆可以多次调整位置。

(错)3. 科目二考试中,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时,车辆必须停在指定位置。

(对)4. 科目二考试中,直角转弯时,车辆可以倒车调整位置。

XXX科目二辨析题汇总

XXX科目二辨析题汇总

XXX科目二辨析题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XXX科目二辨析题汇总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它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2013上)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1)这句话是片面的。

2)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我们才称之为教育。

(3)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

从广义上讲,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这句话是错误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人的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积极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2上)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植物界不存在教育;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征象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理论活动。

3)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活动”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是自发表现出来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4)因此,植物界不存在教育。

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首先,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而“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3)其次,教育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研发者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者等。

所以说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4)因此可以说,教师肯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肯定是教师。

教育由教育者、研究者和教育手腕构成。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由教育者、研究者、教育中介构成。

3)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物质、意识形态和行为。

4)所以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情况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情况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二中,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用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简答题进行汇总,提供一些解答范例和参考思路,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1. 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你理解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

它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在教学中,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第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信任和互动;第四,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3.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它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4. 谈谈你的教育观和教育目标。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目标。

我的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做出积极贡献。

2020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辨析题汇总

2020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辨析题汇总

2020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辨析题汇总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它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2013上)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1)这句话是片面的。

(2)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我们才称之为教育。

(3)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

从广义上讲,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这句话是错误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人的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积极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2上)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动物界不存在教育;(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3)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活动”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是自发表现出来的。

(4)因此,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首先,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而“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3)其次,教育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研发者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者等。

所以说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4)因此可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手段构成。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构成。

(3)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物质、意识形态和行为。

(4)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汇总

科目二辨析题、简答题必背二、辨析题答题模板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它有一个答题套路:第一步:先判断题目观点对错;第二步:联想题目涉及到哪个所学考点;第三步:结合题目,把相关知识点写上,并做简要分析.辨析题不仅要考察你的踏实度(是否认真学过大部分知识并且吃透),还要检测你的灵活度(融会贯通会分析).学会方法,万题不难!辨析题1: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涉及考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参考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以分为有目的的活动和无目的的活动,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无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就不是教育.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辨析题2: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涉及考点: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参考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因此教育可能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但不能直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三、必背23道辨析题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1)说法错误(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如果只参考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是错误观点.指定教育目的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而重要依据③教育目的指定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3)综上,说法错误,教育目的的制定需要同时参考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2、课程就是学科.(1)说法错误.(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3)因此题干说法错误.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说明学生的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3)综上,说法错误.德育过程可以根据情况有多种开端.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1)说法错误.(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比较短暂的.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习骑自行车、学习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身不忘,这才是学习的特征.(3)综上,说法错误.5、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教师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3)综上,说法错误.6、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会持久保存.(1)说法错误(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只有经过加工处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才能保持持久.(3)综上,题干说法错误,只有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才能保持持久.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题目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德育过程并不一定以知为开端.8、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1)说法错误(2)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左右,容量为 5 ~ 9 个组块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且容量无限的记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要经过复述,而非想象.(3)故表述错误.9、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1)说法错误(2)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3)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10、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心理特征,所以它是有好坏之分的.(1)说法错误(2)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通常称之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叫气质.气质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势的一面,但是也都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没有办法比较其好坏.(3)故表述错误.1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1)题目说法错误(2)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特点.但是教育的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3)综上所述,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受到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制约,题目说法错误.1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1)题目说法错误(2)知识不等于智力,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能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教给学生的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智力.(3)可见智力的高低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题目说法错误.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1)题目说法错误(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3)故题目说法错误.1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1)题目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自发形成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主体上来说,德育过程是双边的,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的;2、从影响上来说,德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品德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3、从结果上说,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形成过程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因此,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2)故该说法错误.15、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1)题目说法错误(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当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时,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果学生接受学习是死记硬背式的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机械的接受学习.(3)综上所述,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题目说法错误.16、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1)题目说法错误(2)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认为道德发展水平的顺序是固定的,不可逾越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同样的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大多数10岁以下儿童的道德推理处于前习俗水平,10岁以后开始进入习俗水平;但仍有少数青少年与成人罪犯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推理阶段;青少年和成人大多都处于习俗水平;但是只有少数人会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3)因此,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虽然顺序固定,但发展速度及水平因人而异,题目说法错误.17、惩罚就是负强化(1)题目说法错误(2)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摆脱厌恶刺激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是同一概念.(3)故题目说法错误.18、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1)题目说法错误(2)非正式群体指的是没有正式档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着阻碍作用.因此,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3)故题目说法错误.19、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题目说法错误(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3)故题目说法错误.20、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1)题目说法错误(2)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人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因素时,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3)因此,习得性无力感与个体的失败归因有关.故题干说法正确.21、某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开始什么都看不见,慢慢能看见一些物体了,这种变化就是由学习导致的.(1)题目说法错误(2)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是一种感觉上的暗适应.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题干的描述不属于学习现象.(3)故题干说法错误.2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1)题目说法错误(2)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3)故题目说法错误.23、治理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1)说法错误(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会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只有在学习动机强且学习行为良好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才会好.(3)综上,智力高学习成绩不一定高.(3)故题目说法错误.辨析题历年真题(40):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说法错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确定教育目的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等,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韩包括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说法错误.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晓之以理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故说法错误.3、信息进入人工记忆就会持久保存.说法错误.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不能持久保存,工作记忆是指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中起作用的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时间很短,一般是30秒,如信息得不到重复,将会被迅速忘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持久保存的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说法错误.并不是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但研究也显示,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除了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的指导等.5、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说法错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把全面发展看成是平均发展这种认识是非常机械的,实质上,全面发展甚至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意味着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质量、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和谐,使人的身与心、灵与肉、情与理、才与德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健康发展.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法正确.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因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认识能力,认识过程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整的知识.7、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说法错误.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学教学性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其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许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动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8、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说法错误.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前后两次学习材料包括所学知识和技能之间有无共同性,是影响学习迁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正迁移.如果两种学习材料之间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会产生正迁移,如果产生的是消极的影响,就会产生负迁移.在学习中,辨别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条件.这样,既有助于正迁移的发生,也能克服由于学习材料的相似而可能带来的负迁移.9、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说法正确.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就遗传基因来说,它决定了个体在生理上、结构上的,甚至行为上的潜在性能,但并非所有的潜在都必定可以得到实现.人的生活经验证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也会因人的生活条件的不同,或推迟或提前.这些都说明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10、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错误.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传授系统的学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的任务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11、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说法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形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首先,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那些由遗传、成熟等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吞咽、身体发育等,不能称为学习.其次,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因此行为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只有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才是学习的结果.12、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说法错误.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指学生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和担忧的感觉,焦虑程度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大量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焦虑程度过低则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神经病,过度紧张、失眠导致产生恐惧等不良反应,从而给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1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说法错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然是其根本的特性,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14、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说法错误.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不等同于能力,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一定都与能力发展水平成正比,有的人知识越多,但能力越差越多,知识越少,能力却越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有关,而且与掌握知识的质量、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是同步发展的.15、接受学习一定有意义学习.说法错误.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而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接受学习即有可能是有意义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看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也可能是机械学习.16、根据课外补课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一、辨析题答题模板+6个示例评分标准辨析题8分的分值,在答案中的分布如下:1.判断正误——2分(若判断有误,则接下来的解释全不得分哦!)2.说明理由——5分此环节一般来说,无法得到全分,各种得分情况如下:①字迹工整,解释清晰有条理——4分②字迹潦草,解释不准确——2~3分③解释偏少,只有一句话——1分④无解释——0分3.总结观点——1分答题模板第一步:表明观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

”,“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

第二步:分析观点。

这是整道题的核心要点。

需要做到充实、有理有据。

(一)若观点错误:1.概括指明错在哪里。

例如:“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买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例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

”“专家”是指在本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杂家”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

3. 详细分析错误之处。

结合基础理论详细分析理论,几种作答方式可选:①阐述正确的理论应该是什么;②错误理论详解。

例如:在一道否认纪律约束的题目里,就要详细阐述纪律约束的概念、作用、重要意义、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正面引导相互结配合,共同发挥作用;4. 提出策略。

结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做法,提出正确的做法。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因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做到……“教师应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二)若观点正确:与 A 部分结构相同,稍作变动即可,具体模板如下:1.概括对在哪里;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4.提出策略。

辨析题答题示例:示例1:【辨析】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答:此观点错误(判断正误)。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学生成绩评价。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辨析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辨析题精选

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和期望。

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

2.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区别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知识技能的传授、思想品德的培养、身心健康的促进等。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3. 直接教学法与间接教学法的区别直接教学法是指教师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听讲、观察、模仿等方式学习。

间接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4. 启发式教学法与灌输式教学法的区别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灌输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5.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教学内容、要求和评价的总体规定,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依据。

教学大纲是学校或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安排。

6.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

应试教育侧重于考试成绩,以分数为导向,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7.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区别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如教材、多媒体、网络等。

科二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科二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科二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驾驶汽车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正确的操作是:A. 同时踩下离合器和制动踏板B. 只踩制动踏板C. 只踩离合器D. 踩离合器后踩制动踏板答案:B解析:紧急制动时,应迅速踩下制动踏板,以获得最大的制动力。

同时踩下离合器会减少制动力,延长制动距离。

2. 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变道,你应该:A. 立即加速超过B. 保持车速,观察前方情况C. 紧急制动D. 跟随变道答案:B解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变道,应保持车速,观察前方情况,避免因紧急制动或突然变道造成交通事故。

二、判断题1. 在雨天驾驶汽车时,应适当降低车速,以确保行车安全。

答案:正确解析:雨天路面湿滑,车辆制动距离变长,适当降低车速可以增加反应时间,提高行车安全。

2. 驾驶汽车时,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远光灯。

答案:错误解析:远光灯在对向车辆行驶时会影响对方驾驶员的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应在无对向车辆的情况下使用远光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在夜间驾驶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答案:夜间驾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车速适中,避免过快行驶。

- 使用近光灯,避免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 注意观察路面情况,特别是行人和非机动车辆。

- 保持车辆良好状态,确保灯光、刹车等设备正常工作。

2. 描述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

- 立即踩下制动踏板,减速停车。

- 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提醒后方车辆注意。

- 将车辆移至紧急停车带或安全区域,避免阻碍交通。

- 如有必要,拨打紧急电话求助。

四、案例分析题1. 某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前方突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拥堵。

该驾驶员应如何处理?答案:该驾驶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减速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追尾。

- 观察事故现场,判断是否需要绕行或停车等待。

03 科二辨析题知识点整理【2023中学】

03 科二辨析题知识点整理【2023中学】

辨析题答题格式要求【总-分-总,逻辑清晰明了】1.判断正误(①此说法正确/错误)2.说明理由 (②解释说明理由)3.总结 (③故此说法正确/错误)1.概念混淆型(举例: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1.判断正误2.理由:(1)分别解释两个概念(2)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3)得出结论3.总结2.概念释义型(举例: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1.判断正误2.理由:(1)解释概念(2)得出结论3.总结3.理论观点型(举例: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判断正误2.理由:(1)解释相关理论(2)得出结论3.总结4.因果关系型(举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1.判断正误2.理由:(1)简单解释前半句(2)重点解释后半句3.总结@Coco Polaris 辨析题对于知识点的考察更加细致,需要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精准。

整体出题也会比较灵活。

给大家整理了可能出辨析题的知识点,方便大家复习。

【后附一些题目供大家平时练习分析与理解,不需要背诵-只要简答题和辨析整理的知识点真的理解了,考试so easy】特别提醒:辨析题首先要判断正误,只有此说法正确/错误,不可以答此说法比较片面/不科学/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类似的回答全部是0分哦~!切记切记,只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此外,如果判断错误,接下来的解释都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分值的】辨析题知识点汇总【此文档知识点笔记讲义版中都有,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是否打印】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广义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属性知识点:(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属性(历年高频)【关键词:有目的+人+社会活动,三者缺一不可,尤其辨析题的时候特别注意】关键词记忆:1)“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因此不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培养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人的培养;3)“社会活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

2023下教资科目二试卷

2023下教资科目二试卷

2023下教资科目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A. 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

2.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

3. 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 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 不衔接也不对应D. 不衔接但对应。

4. 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

A. 国家一级管理B. 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 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A. 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B. 维持正常课程秩序C. 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D.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 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 说服教育法B. 品德评价法C. 榜样示范法D. 品德修养指导法。

8. 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A. 复述策略B. 组织策略C. 精制策略D. 组块策略。

9. 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A. 明适应B. 暗适应C. 视觉后像D. 感觉对比。

10.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1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 培养能力B. 依法执教C. 教书育人D. 传授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