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含作业)
课堂小结
的工 社业 会化 变国 化家 Nhomakorabea人口增长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劳动力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
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妇女走
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大众 教育
原因: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意义: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展
城市化: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 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 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 益呢,还是有害呢?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 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状1元成才8路 00万。19世纪20年 代,美国的人口状元成才约路 为1000万,到1914年,美 国的人口已超1亿。
等。”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A.当时英国的城市环境很差 B.当时英国经济发达 C.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不好 D.英国的城市规划得很好
3. 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中描述了19 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
是( B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劳动力结构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 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大众教育: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
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教师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一、选择题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既感受人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A.人口迅速增长B.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C.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D.工业化带来了环境变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 )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853年”及描述“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故正确答案为C。
英国作家狄更斯是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客观反映社会现实,故A说法错误;1853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此时应该是工业文明时期,故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科技发明对环境的污染,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污染,故D说法有误。
ABD说法均不正确,故选C。
3.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兴起,发展至今亦有200多年的历史。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妇女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从根本上讲,此时妇女解放运动兴起是基于A.资产阶级确立政治统治B.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C.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D.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4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进入到工厂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故C项正确。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本课重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本课难点科学地看待工业文明的影响一、选择题1.阅读1800—1851年欧洲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城市1800年1801年1850年1851年伦敦近100万人236万巴黎近55万100万以上维也纳约25万超过44万柏林约为17万42万A.殖民主义的扩张B.工业革命的影响C.社会制度的转变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欧洲主要城市人口增多。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00-1851”可知,工业革命发生以后,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从事工业的人数增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扩张,排除A项;社会制度的转变与城市人口增多无关,排除C项;城市人口增多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2.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社会问题有①环境污染②大众教育③贫富分化加剧④妇女地位的提高A.①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生产力也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②大众教育和④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选B项。
3.下图为17-19世纪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该表直接反映了英国A.生育观念更新B.城市化进程加快C.人口数量增多D.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导致的,即工业得到了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题干图片不能体现生育观念更新,排除A项;人口数量增多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题干图片也不能体现,排除CD项。
故选B项。
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促进了人口增加B.不利于妇女地位提高C.促进了教育普及D.导致环境污染【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工业革命中,妇女走出家族,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B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加,促进了教育普及,导致环境污染,排除ACD三项。
初中历史《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时练及答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23陕西勉县段考)如图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B.农业迅速衰落C.城乡差距缩小D.贫富分化加剧2.(2021广东顺德第一次质检)19世纪中期,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英国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教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
这表明工业化()A.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B.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C.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D.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3.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重视教育,逐渐推广()A.大众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中等教育4.(2023湖南湘潭模拟)19世纪,欧洲慈善办学机构创办免费学校,帮助部分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比例分别降至4.4%和6.3%。
这些现象说明了()A.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B.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5.下图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英国()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A.农村走向衰落B.城市环境恶化C.城市化进程加快D.市民生活水平提高6.随着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英国的工业生产在1850—1870年间达到高潮,采煤量从5 000万吨增加到1.12亿吨,生铁产量从20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铁路里程从1万多千米增加到2万多千米。
这说明()A.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化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工业化带动英国城市化D.英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7.(2022湖南邵阳模拟)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这些变化不包括()A.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B.欧美国家推行大众教育C.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高D.人们贫富分化日益加剧8.(2023安徽来安二模)在德国,1911年时,3 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精品习题课件
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解析 根据题干并链接所学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从事第二产业 的人数激增,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 进程。
答案 A
知识点三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劳动力结 构变化
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 表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原因 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推广大众 教育
表现
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 系
——约翰·格里宾等著《历史焦点》 史料解读 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 级越来越贫困,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 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知识链接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快了城市化 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严重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这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环境污染
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 表现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 危害 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贫富分化 原因 资本家攫取大部分社会财富;工人获得的收入难以糊口
加剧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知识点拨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工业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 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但科技的 进步是利大于弊。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分子, 为造福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殖民地扩张C.工业革命的推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2.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是()①环境污染②城市化③贫富分化加剧④农业停滞不前A.①②③④B. ③④C. ①②D.①③3.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的双方为( )A.农民和无产阶级B.农奴和地主阶级C.工人和地主阶级D.工人和资产阶级4.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A.社会进步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D.政治制度5.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推厂()A.义务教育B.大众化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6. 在德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德国出现的人口移动趋势是( )A.由农村向城市集中B.由城市向郊区扩散C.由德国向欧洲扩散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7.19世纪初,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A.法国B.美国C.英国D.德国8.下列有关城市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②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③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④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A.①②③B.①3④C.①②④D.②③④9.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②环境污染严重③毒品泛滥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10.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二单元_第6课_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综合题1. 史料一史料二(素养专练)(1)依据史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四国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美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2)依据史料二,指出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
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材料二:如表和图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表和图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选择题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应是()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A.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英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劳动力素质提高B.劳动力不足C.劳动力结构的变化D.农业发展落后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将近1800万。
2023-2024人教初中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后作业第2单元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下面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英国( )A.成为“日不落帝国”B.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C.工业化影响就业结构D.教育文化水平提高2.下图直接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迅速增加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治一体化趋势明显D.工业化程度提高3.《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工厂使她“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4.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教育的普及( )A.彻底改变了妇女的地位B.提高了欧洲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D.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城市化进程5.“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
由此引起的人口压力通过海外迁移找到出路。
铁路和汽船有效地把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更是进一步促进了迁移……”由此可见工业化(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带来了生态、资源问题C.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D.促进人口流动与迁移6.历史学家常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词语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7.1905年,莫尼在《富裕与贫困》一书中指出:“英国4300万人口创造的财富为17.1亿英镑,其中25万最富者占有的财富为5.85亿英镑,375万相对富裕者占有财富2.45亿英镑,而3800万贫困者占有的财富为8.8亿英镑。
”对以上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B.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掠夺C.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8.“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B、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C、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均衡D、欧美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副反馈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见下图)。
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的城市环境开始得以改善。
这主要包括( )①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②街头照明日益完善③各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④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后果的是( )A、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人口不断流向农村、农民大量失业C、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阶段D、工厂遍及城乡、环境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
20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几乎成了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工人阶级不断壮大B、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C、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D、很多人放弃农业,从事工业和商业【答案】:【解析】:第6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中“外界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为了与“外界的权威”做斗争,“他们”提出了什么思想?材料二中“这个设计”指的是什么?这一精巧设计能够创造出来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材料三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什么事件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请问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转型体现的时代潮流是什么?【答案】:无【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下表是1880~1900年欧洲部分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万)。
下列属于形成这一变化原因的是()A.贫富分化问题加剧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C.农村环境污染严重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姓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
这可以说明()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
从图中可知英国()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D.城市化不断推进4.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是1750年的3倍以上。
当时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的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o左右。
这说明推动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A.经济的发展B.营养的改善C.医学的进步D.教育的普及5.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农村,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来城里工作和生活。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角贸易的巨大影响B.英国殖民扩张及其掠夺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D.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6.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一战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员数量大增。
法国增加了大约1/3,英国、芬兰更增长了7~13倍。
这是因为()A.城市化的需求B.推行义务教育C.妇女地位提高D.人口数量激增7.近年来雾霾天主要是人们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大量使用机器排放迅速增加而造成的结果,这种现象告诉我们()A.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C.减少机器使用控制污染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练习1、人口的增长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的公共卫生、供排水、照明、交通逐渐完善。
5、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
(2)化境污染1.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 800万。
造成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文艺复兴的推动C.新航路开辟的推动D.工业革命的推动2.下列有关20世纪初英国劳动力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A.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B.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工业劳动力人数相当C.农业劳动力人数大大少于工业劳动力人数D.不再划分农业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
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 A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C.文艺复兴D.新航路开辟4.大众教育开始兴起是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它最早开始于( C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5.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城市卫生条件得到改善[B.城市缺乏统一规划C.城市供排水设施开始建设 D.大部分英国人已生活在城市6.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 C )①出现垄断组织②社会矛盾激化③殖民掠夺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是( )A.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便捷C.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对立尖锐 D.恐怖活动日益猖獗2.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德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B.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D.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4.下图是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
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两次工业革命推动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5.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哪个国家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是?()A.英国、法国 B.美国、英国 C.法国、德国 D.美国德国6.“曾经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也是寂静一片。
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死亡。
”该内容出自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材料讲述的是()A.环境破坏问题越发突出 B.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C.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D.自然灾害的严重7.观察下列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8.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A.缓和社会矛盾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促进社会发展 D.推动城市化发展9.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跌入深渊。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人教部编版复习特训第九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人教部编版复习特训第九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后果的是( )A、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人口不断流向农村、农民大量失业C、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阶段D、工厂遍及城乡、环境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
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A、工业化B、城市化C、现代化D、国际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现象开始于( )A、牛顿建立力学体系B、瓦特改良蒸汽机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两段诗歌表明(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乡村往昔田园诗般的生活不见了……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
”这些现象反映工业革命( )A、首先发生在德国B、造成了环境污染C、降低了生产效率D、减少了贫富差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B、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C、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均衡D、欧美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巩固辅导三十七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巩固辅导三十七第1题【单选题】A、海外殖民战争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化及城市化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两次工业革命推动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是( )A、农村B、工厂C、城市D、人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疾病蔓延,人口死亡率高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④城市人口密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
20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几乎成了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工人阶级不断壮大B、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C、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D、很多人放弃农业,从事工业和商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促进社会发展D、推动城市化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工业革命后果的是( )A、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人口不断流向农村、农民大量失业C、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阶段D、工厂遍及城乡、环境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新式坦克、飞机、火炮,甚至原子弹都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的共同原因是( )①经济的繁荣②医学技术的进步③大量移民的涌入④环境的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医学进步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提高了出生存活率。
故①②是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的共同原因。
故A符合题意;大量移民涌入是美国人口增加的原因,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或④的选项BCD,故选A。
2.(2019•太原二模)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轻工业和重工业基本是同时开始进行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德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B.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D.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的说法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选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两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明了一个道理()A.机器比人工效率高得多B.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机器可完全代替一切人力【答案】C【解析】两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从根本上说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故选:C。
6.以下对工业化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B.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C.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D.工业化使人口迅速增长【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使人口迅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所以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7.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A.煤炭、石油B.电能、核能C.煤炭、核能D.电能、石油【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电能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核能是第三个科技革命出现的新能源。
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8.“曾经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也是寂静一片。
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死亡。
”该内容出自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材料讲述的是()A.环境破坏问题越发突出B.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C.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D.自然灾害的严重【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也是寂静一片。
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死亡。
”可知这是环境破坏导致的后果,故A符合题意;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自然灾害的严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促进社会发展D.推动城市化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有素质、有能力、有技术的劳动者,而想要劳动力的素质有所提高,就必须全面普及教育,故B符合题意,ACD不是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0.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里的“新”的具体表现有( )①垄断组织出现②“蒸汽时代来临③世界市场形成④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里的“新”具体表现为: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形成、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
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蒸汽时代”来临是在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后,与题干时间“19世纪后期”不符,排除含②的选项ACD,故选B。
11.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推动德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是()A.德国完成统一B.第二次工业革命C.南北战争的爆发D.三国协约的建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率先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迫切要求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此可以看出,德国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正确答案为B。
ACD不是推动德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均与题意不符,故选B。
12.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资产阶级之手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D.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技术的极大提高,生产竞争的激烈,使生产规模扩大,也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因而产生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产生体现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13.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共同问题,上图漫画反映的是( )A.贫富差距拉大B.核战争的威胁C.国际恐怖主义猖獗D.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
上图漫画反映的是地球上工厂正冒着滚滚浓烟,地球则戴着口罩,表情痛苦,说明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提醒人们要注重保护环境。
14.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853年”及描述“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故正确答案为C。
英国作家狄更斯是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客观反映社会现实,故A说法错误;1853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此时应该是工业文明时期,故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科技发明对环境的污染,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污染,故D说法有误。
ABD说法均不正确,故选C。
15.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D.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可见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显著增长,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
人口数量增长不一定表示工人生活质量提高,故B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可见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显著增长,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从1870年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B.俄国、德国C.德国、法国D.英国、意大利【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故A符合题意;俄国、德国、意大利未在1870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1867年,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站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
这反映工业革命( )A.造成贫富差距扩大B.创造巨大生产力C.改变工农业的经济比重D.促进资产阶级的产生【解析】根据题干“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站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工人们的生活却日益贫困,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故A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也改变来工农业的经济比重,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故B和C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产生,故D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