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宋代理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
宋代七大哲学家
宋代七大哲学家中国宋代期间的程颢、程颐、张载、王安石、朱熹、陆九渊、王守仁七人,在哲学上有杰出的成就。
1.程颢(1032~1085年):河南伊川人,字伯淳,号明道。
宋明“理学”奠基者,其著作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与弟程颐提出了以“理”为中心观念的唯心主义体系,把世界的根源归结为“理”,也叫“天理”。
认为封建纲常伦理是永恒的绝对的真理,是世界唯一根源,是先天存在于人们心中的。
反对心外还有最根本的自然之天,表现出了他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2.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号叔川。
•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著作收入《二程全书》。
认为人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心中之知,要通过一件一件事去“悟”得自己心中之知。
其哲学思想是客观的唯心主义。
二程肯定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认为事物是有变化的,但是他们把事物的运动看作没有发展的循环运动,是由神灵推动的,这是宣扬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在认识论上,认为人心中本来有知,于心上反省内求,便可以认识一切真理,属于唯心主义的唯物论。
3.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郿县人。
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
“关学”的创立人,《正蒙》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
他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气,气是宇宙的本体,万物都是气的不同聚散状态。
肯定事物都是矛盾的,认为没有对立的两面,就没有统一的物体。
在认识论上,认为人的认识首先要靠感觉器官,而感觉的来源是物质世界,强调认识必须穷究万物之理,理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王安石(1021~1086年):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字介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使用的基本范畴是“五行”和道。
认为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五行是五种运动着的元素,各有自己的属性。
道是高于五行的物质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他还认为万物变化的原因是事物内部存在对立面和对立斗争。
提出了新陈代谢的观点。
宋:理学家 朱熹简介
宋:理学家朱熹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字元晦。
宋朝理学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
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
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
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种重要思潮,形成于宋朝和明朝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朱熹和王阳明。
宋明理学强调以理实行、以心证道,认为人的心性本善,通过自觉的良知和明辨是非来实现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
其核心观点包括“致良知”、“格物致知”和“心学”。
1. 致良知:指人内心的良知是能够判断是非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通过倡导致良知,以良知为导向行事,可以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
2. 格物致知:表示要通过观察事物本体的本质,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从中领悟道德和真理。
通过“格物”可以明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实现对道德的认识和修养。
3. 心学:指通过直接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和认知来达到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心学认为人的心中本具有天理的本体,只要通过反省和悟性的触动,就可以直接认知到天理的存在和觉悟。
宋明理学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
朱熹个人简介【关于朱熹的资料简介】
朱熹个人简介【关于朱熹的资料简介】朱熹,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朱熹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朱熹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人物生平年少求学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
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
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精编】朱熹和宋明理学PPT课件
(一)人的形成是“无极之真(理),二五 之精(气),妙合而凝”即“理与气合, 故能成形”,理在人身上形成“天命之 性”,气形成“气质之性”。
(二)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 之性”。天命之性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善 的观念,即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 因为天理先于天地万物,存于天地万物, 也先天的存在于人心中,他都是善的。 气质之性指人禀气所形成的性,由于气 有清浊的不同,所以“气质之性”有善 恶之分,但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
2021/7/17
28
朱熹在讲“万殊”时则较多地吸取张载的气 本论思想,用“气”予以解释。他说:
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 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也。气之异者, 粹驳之不齐。理之异者,偏全之或异。(《答 黄商伯》,《文集》卷四十六)
2021/7/17
29
2021/7/17
2
一、朱熹的学术生涯
2021/7/17
3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 晦庵、晦翁等,祖籍徽 州婺源(今江西婺源) 。他生于福建尤溪,长 期活动于福建,晚年定 居于建阳(今属福建) 的考亭,其学被称为“闽 学”,其学派称为考亭学 派。
2021/7/17
4
乾道三年(1167),朱熹到潭州(今属 湖南长沙),讲学于岳麓书院。乾道六年( 1170),在建阳筑寒泉精舍,著述讲学。淳熙 二年(1175),在寒泉精舍研读周敦颐、二程 和张载的著作。并从中选取622条语录,编成 《近思录》,作为理学的入门书。
2021/7/17
46
(三)由于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所 以“人心”也分为“道心”与“人心”。
与“天命之性”相应的是道心,指封建道德 观念,它是“天理”形成的,所以是至善的;
宋明理学知识点总结
宋明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理学起源于宋朝,而在明朝达到了鼎盛。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宋朝的理学先驱周敦颐提出了“心即理”、“理即性”的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
而程颢和程颐则进一步深化了理学的理论,发展了朱熹所谓的“理学正统”,形成了“理学新学”和“理学旧学”的两大体系。
而朱熹更是将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整理了前人的学说,提出了“四书五经”、义理精微、致良知、格物致知等著名理论。
明朝的王阳明更是进一步发展了理学的思想,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观念,对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理学的核心理论和观念1.心性即理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心性即理”,即认为人的心性与宇宙万物的理是相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心性就可以认识和了解天地万物的规律和道理。
通过对心性的研究和修养,人们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论在理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
2.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理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通过观察外在的事物和现象,人们可以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本质,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天地间的万物。
格物致知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致良知致良知是理学强调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具有良知的本性,只要人们能够恢复和发扬这种天生的良知,就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境界的提升。
致良知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理学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理学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4.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理学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认识和行为的统一,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有正确的行为,只有认识与行为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
三、理学的影响和意义1.哲学思想的推动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推动者。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江西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
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
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
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伪学”。
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教学授徒五十馀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
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颇为流行。
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
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程颢程颐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
程颢程颐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
在中国哲学史上,程颢程颐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位理学家的生平背景、主要思想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程颢程颐的生平背景程颢(1033年-1107年),字伯淳,号为靖庵主人,山西临洮县(今属甘肃临洮市)人。
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程颢自幼聪慧,师从周敦颐学习,深受其影响。
他和朱熹并称为“程朱”,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贡献良多。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号为显庐,山西长子县(今属北京市大兴区)人。
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与程颢一同师从周敦颐,共同推崇道学,并以“一体”、“心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理学的主要思想内容程颢程颐共同创立了北宋理学派,他们的思想理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对“人道”、“心性”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
首先,程颢程颐倡导的“人道”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道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对后世的道德伦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其次,程颢程颐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心性”。
他们认为,心性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善良之源。
他们提出了“性即理”、“性即圣”等观点,主张通过修养和自我反省来发掘和发展人的内在潜能。
再次,程颢程颐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知与行应当相辅相成,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他们提倡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
程颢程颐的影响程颢程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和文化人。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发。
首先,程颢程颐的思想对后来的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学术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三、学术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 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 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 完备的意识形态。 •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 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 场程式。
•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 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 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 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 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 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 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 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 重要影响。
主要著作
• 《谢上蔡先生语录》 三 卷 绍兴29年(1159) 《论语要义》 隆兴元年(1163) 《论语训蒙口义》 隆兴元年(1163) 《延平问答》 隆兴二年(1164) 《诗序辨说》 一 卷 乾道三年(1167) 《困学恐闻》 隆兴二年(1164) 《程氏遗书》 二十五卷、附录一卷 乾道四年(1168) 《家礼》五卷 乾道六年(1170) 《论语精义》 二十卷 乾道八年(1172) 《孟子精义》 十四卷 乾道八年(1172) 《资治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 乾道八年(1172) 《八朝名臣言行录》 五十九卷 乾道八年(1172) 《西铭解义》 一 卷 乾道八年(1172)十月 《太极图说解》 一 卷 乾道九年(1173)四月 《通书解》 四十卷 乾道九年(1173)四月 《程氏外书》 十二卷 乾道九年(1173)六月 《伊洛渊源录》 十四卷 乾道九年(1173) 《古今家祭礼》 二十卷 淳熙六年(1174) 《近思录》 十四卷 淳熙二年(1175) 《阴符经考异》 一 卷 淳熙二年(1175) 《婺源茶院朱氏世谱》 一 卷 淳熙三年(1176) 《论语集注》 十 卷 淳熙四年(1177) 《孟子集注》 十四卷 淳熙四年(1177) 《大学章句》 淳熙四年(1177) 《中庸章句》 淳熙四年(1177)
宋明理学和程朱理学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宋明理学和程朱理学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宋明理学和程朱理学不一样,宋明理学的范围更大,程朱理学指的是以程颢和程颐这“二程”兄弟和朱熹的理学,只是宋明理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
宋明理学和程朱理学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的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现了高潮,理学应运而起,北宋理学的先驱者是被欧阳修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北宋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五位,即后人所称的“北宋五子”,一是周敦颐,他创立的学派称之为“濂学”,二是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三是邵雍,他的性命之学对心学一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他的两位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
2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
是儒家思想汲取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这里的“天理”即是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主张先理后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朱熹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
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一、宋代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的兴起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心学”思想,主张“童心论”,强调人的本心是不变的,是万物的本源。
2.王守仁的兴起王守仁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阳明学”思想,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成为南宋时期理学的中心人物。
3.朱熹的崛起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理学”思想,将儒学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四书五经”、“八字命理”等。
二、明代理学的发展1.王阳明的兴起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阳明学”思想,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成为明代理学的中心人物。
2.张载的兴起张载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天体运行论”和“吾心即宇宙”等思想,将哲学与宇宙观结合在一起。
3.朱熹的批判明朝中期,朱熹的理论受到了王安石、苏轼等人的理论的批判,他们对朱熹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提出了“格物致知”思想,将哲学发展为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宋明理学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发展也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现当代的哲学,宋明理学中的思想资源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现代哲学研究之中。
拓展:除了以上简要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1.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宋明理学中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中,这些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也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宋明理学的方法论宋明理学中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思想中,这些思想通过实践和反思,探究了真理;在方法论上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宋明理学学派极其代表作品
程颐和朱熹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
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出生于一个仕宦世家,年十四五即同其兄一起问学于周敦颐。
皇祜二年(1050)年仅十八岁的程颐就曾上书当时的宋仁宗,提出了“勿徇众言,以王道为心,以生民为念,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的“应时而作”变革主张(参见《河南程氏文集》卷五《上仁宗皇帝书》)。
当时著名学者胡瑗正在主持太学,程颐便游于太学,他所作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为胡瑗赏识,委以学职。
二十七岁时,科举廷试落第,从此不再参加科试,大臣屡荐而不仕,在洛阳收徒讲学。
其兄程颢卒,在司马光等人推荐下,“以布衣被召”,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训导年幼的哲宗。
其为人严苟,不久与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交恶,被贬外任,回洛阳管理西京国子监。
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新党”得势,尽黜“旧党”,程颐被“放归田里”,后又“送涪州编管”。
宋徽宗继位,程颐受到赦免,回洛阳,复官。
但不久又被撤销,人也被监视,门人被驱逐。
卒时许多门弟子因怕受牵连,甚至不敢参加其葬礼。
程颐少其兄一岁,却比其兄多活了二十几年,所以在思想学术上的贡献也较其兄为多,他是后来被称作“程朱理学”一派的真正奠基人。
1、理气论:程颐认为,一切事物莫不有其“所以然”,事物的“所以然”即事物的“理”(亦称“道”),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所以一阴一阳,道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三);又说:“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这就是说,一阴一阳是气不间断的循环过程,而道则是这一过程之所以产生的内在根据。
理学大师朱熹-国学大道场-国学论坛一元一国学论坛一元一国学网
理学大师朱熹-国学大道场-国学论坛一元一国学论坛一元一国学网理学大师朱熹朱熹, 理学, 大师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
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
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
一、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别号晦庵,60岁以后自称晦翁。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婺源县),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坪)龙溪县,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
卒后葬于建阳塘石里之大林谷。
从朱熹的家世来看,其祖辈世代做官,为“婺源著姓,以儒传家”,其家族在地方上很有名望。
据江永编著的《近思录集注·考订朱子世家》记载:“唐末,有朱古寮者,世为婺源镇将,因家焉。
”自朱古寮传至朱森为第七代,是朱熹之祖父,“以子赠承事郎,森生松,为朱熹之父。
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官吏部”,不到20岁就中进士,授建州政和尉,后来“因召对,称善,改左宣教郎,除秘书省校书郎”。
嗣后在吏部做官,他曾上疏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最后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
未赴任,“得主管台州崇道观。
”喜欢研究历史,“取经子史传,考其兴衰治乱,应时合变”。
他也是一位理学家,是罗从彦的学生,学习过杨龟山(时)所传的河洛之学,其著作有《韦斋集》12卷,外集10卷。
但朱松在朱熹出生的那年就失去官职,只好以教学为生,家境比较困难,更为不幸的是,当朱熹14岁时,其父就去世了。
年少的朱熹,只好遵照遗嘱的安排,依靠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过日子。
从朱熹的生平事迹来看,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读书、讲学和注释儒家经籍。
因此,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比其他方面更为卓著。
虽然多次担任地方官职,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
他自24岁开始做官,到71岁去世,共被授官20余次,而由于权臣当道,多次遭受排挤,或辞而不就,真正在地方上做官总计不过10年,在朝做官40天。
总结宋明理学思想主张
总结宋明理学思想主张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主要由宋代哲学家朱熹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创立和发展。
其主张包括“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对后世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宋明理学思想主张的总结。
一、“格物致知”:宋明理学强调通过实践、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本源和本质来认识世界。
朱熹认为人们通过对事物深入研究,可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智慧。
他强调“格者,物之理也”,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理解事物的方式是一种融合了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的认识方式。
二、“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强调知识和行为的一致性。
朱熹认为,只有理解了道理的人才能正确地去实践,而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道理。
他指出,知识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道理。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人们的内心已经具备了道德准则,只要调动内心的良知,就可以正确地行动。
知与行是一体的,只有通过行动,人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三、“致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认为,人们内心都有一种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的良知,只要调动和发挥良知,就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他主张一切道德规范都源于心灵深处的良知,人们只需“致良知”去觉察和追求善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道德境界。
这一主张突出了人们内心具备道德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人们应该依靠内心的力量去实践和追求道德。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理学提出了一种全面的道德伦理体系,并强调人们应该从个人修身做起,同时也注重家庭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
朱熹认为,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从个人做起,注重个人的德行修养,通过个人的实践和道德的践行,才能够建立和谐的家庭,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国家。
王阳明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内心的道德追求,他认为,只有个人内心达到完善的境界,才能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正确的贡献。
宋明理学宋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
宋明理学宋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宋明理学是宋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文化艺术繁盛,而宋明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流派,对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概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宋明理学的重要性。
一、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是指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与演变。
理学源于古代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通过修养道德以及推行君主专制来实现社会和谐与和平。
由于历史的变迁与学术的深化,宋明时期的理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思想体系,成为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潮之一。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1. 陆九渊(1046年-1100年)陆九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主张经世致用与格物致知,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认为天地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应该通过观察物象,深入探索自然规律,从而真正了解天地之道。
2. 程颢(1032年-1085年)与程颐(1033年-1107年)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期理学派别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分别被尊称为“程门立雪”的程颢和“二程”的程颐。
他们重视修身养性,提倡内观自省,通过塑造自身品德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程颢与程颐的思想让理学思潮由经验主义逐渐转变为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 王阳明(1472年-1529年)王阳明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强调心性理学,主张人人皆有良知,只要靠自省反思,即可达到心即理的境界。
他提出“致良知”与“格物致知”的理念,强调通过自我觉醒去探寻真理。
王阳明的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明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宋明理学的重要性宋明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在社会层面上,宋明理学为封建社会提供了一种道德伦理的指导原则,强调个体修身齐家治国,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其次,在学术层面上,宋明理学推崇格物致知,倡导通过实践与经验来认识世界,这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安石、赵崇祯。
陆九渊(1139-1193):陆九渊是宋宗朱千秋之子,他在宋元理学及道家
哲学上都有独到的成就。
他是宋明理学思想的奠基者,主张“以理定宋
明元化”。
他尊崇道家“老子”,重视道学中“德”和“修身”,主张尊孔尊孟,认为社会应以正义为主,以学习为准则,以慈悲谅解为原则,以
自然为参考,以公义为保障。
王安石(1045-1095):宋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作为宋明理
学的奠基者,他深刻阐述了“气”与“知”的关系,认为“气”是行为之总本,而“知”则是制作行为之工具,气阴阳平衡,知可道行令。
他认为“道”是合乎自然规律与实践生活的真理,主张以实际行动使“道”得以实现。
赵崇祯(1056-1101):赵崇祯被认为是宋朝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认为,“惩治割据,尊崇孟子老训,考核官吏,议论决改法”是最能
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推行内治外国的政策,促进宋明理学的发展。
朱熹宋代理学家和思想家
朱熹宋代理学家和思想家时光荏苒,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理学家和思想家。
而在这些理学家和思想家中,朱熹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朱熹的背景、学说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朱熹,字元晦,号周南,是宋朝中期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
生于1140年,他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天赋。
而朱熹的学术背景也为他的后来成为理学家奠定了基础。
朱熹是宋代官宦家庭出身,他的祖父曾任宰相,这无疑为他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打下了基础。
朱熹曾入太学学习,师从韩愈的学生刘恕,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朱熹开始接触到了理学。
他对于理学的热爱与执着使得他追寻理学的道路始终不停歇。
朱熹思想家的身份在他的理学家身份之上,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理学的宣扬和发扬上。
朱熹主张经学,认为经典的义理可以渗透进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他提出了“理即心性,心性即理”的观点,强调了人的心性与天理之间的联系。
朱熹的思想将儒家的“性善”观念与理学的“性理”观点结合在一起,使得理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他主张的“知行合一”更是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朱熹的学说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
他对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修养的强调,为后世的儒学思想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朱熹的学说主张注重道德修养,他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和理解为后世的经学研究者提供了范本。
同时,朱熹的学说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发展,并在明代达到巅峰。
他的学说对于思想界的启迪和智慧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世学者誉为“朱熹理学”。
总结起来,朱熹作为宋代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以其对儒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术界,也为后世儒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熹的学说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于学术界,也对于普通人的修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朱熹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观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当代社会中,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提供重要指导。
南宋理学家朱熹简介及著作_写作技巧
南宋理学家朱熹简介及著作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南宋理学家朱熹简介及著作,欢迎阅读。
朱熹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作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xx万字左右。
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朱熹的诗《春日》《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司马光好学》《读书要三到》《偶成》《劝学诗》《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菩萨蛮·回文》《念奴娇·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满江红·刘知郡生朝》《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忆秦娥·雪、梅二阕怀张敬夫》《忆秦娥》《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鹧鸪天·江槛》《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韵》《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南乡子·次张安国韵》《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好事近》《鹧鸪天》朱熹人物评价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宋明理学
第三课宋明理学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建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集孔子之后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中国宋末至清代6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
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程朱理学。
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与同学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宋朝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水里边和陆地上的草木,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不显得妖艳;茎中间空、外部直,不长旁枝,气味清香;挺拔、洁净的立在那里,可远远的观赏它,但不能玩弄它)。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作者爱莲就是爱莲的君子品德,表达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同时也委婉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从哲学是说,是内因决定外因,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大儒张载的名句,‚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其次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给人们认识天地的真理确立一个切实的理论体系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张载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宋代理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宋明理
学的重要思想家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西塾、石髓山人,江西袁州人,北宋理学派创立者、代表人物。
他是中国宋代儿童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学者。
1. 活着的时代:宋代中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理学思想的兴起也是当时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
2. 理学派的兴起:朱熹与宋明理学
在宋代,朱熹创立了著名的理学派,被称为“宋明理学”。
他对中国
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学习是美德: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学习是每个人的美德,通过学习可以提
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他主张“弘扬教育之道,增进人类之福祉”,强调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维,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品德,
同时注重实践和实际运用。
4. 心学思想的核心:朱熹的“格物致知”
朱熹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是“格物致知”。
他认为只有通过观察世界现
象并研究其发展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他提倡人们要注重实际,要用实际去检验理论,而不仅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的政治思想
朱熹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个人修养
好了,家庭和国家才会得以良好的发展。
他提出了“致良知,诚意正心,心思一致,方可过人天人”。
他主张君主要依靠仁政来治理国家,主张
君臣之间要相互尊重,互助互利,实行以仁治国的政策。
6. 文化复兴运动的推动者:宋明理学的影响力
宋明理学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兴运动。
数百年来,朱熹
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
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理学思想在宋代和明代都得到了广泛
的传播和推崇。
7. 理学派在近现代的影响
理学派的思想在近现代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朱熹的思想强调了传统
文化的重要性,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伦关系,对于塑造个体的品质和完
善社会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同时,朱熹的思想也促进了
文化交流和学术互动,对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结: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学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复兴,对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强调,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的关注。
他的思想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