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仁、义、礼、智”是儒家推崇的人性中最高尚的道德伦理,也是当今世人认为社会最缺少的君子之风。

很多人认为那是高山仰止的,但孟子认为,其虽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规范,但却不是外在强制的规定,而是由内心生发而来的道德自觉,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心”的一种理性升华。

教人以善勿过高,孟子更是提出这“四心”是人有别于禽兽的“我固有之”的最根本的情感。

故此本课设计之初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以“四心”为发端的“仁义礼智”的真正内涵;认同“四心”是我们固有的,相信世人皆有成为君子的潜能;进而探究“四心”如何扩充使自己真正的成为君子,给人的找到一个自我修养的方向和信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把握孟子“四端说”的内涵,理解孟子性善论。

②感知孟子“仁义礼智”内涵,领悟其当世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解读文本,体悟“善心固有之”,相信世人皆可为君子。

②合作探究,懂得“善心力行之”,学习自己如何做君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先贤思想,激发学生完善自我人格的决心。

②追求君子之风,培养学生重构公民道德的信心。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问题引领讨论交流情感体验【教学重点】1、理解孟子以“四心”为发端的“仁义礼智”的真正内涵。

2、“四心”如何力行成为“仁义礼智”。

【教学过程】一、现实导入——社会呼吁君子之风(上课伊始,展示《中国青年》关于“当下社会是否还有君子在”的调查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继而由课题“固”字的含义引领学生理解孟子认为“人人皆有成为君子潜能”的观点,进而走进孟子,探寻成就君子的方法。

)2012年老师参与了《中国青年》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次在线调查,话题为“当今社会有君子存在吗?”。

请同学读一下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

(展示课件)89%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71%的人相信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57%的人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君子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排依次是“仁”“义”“信”“礼”“智”“君子人格”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典范,而“仁义理智”这些积淀了数千年的文明基石,一直被世人推崇为君子道德的核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2、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

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一、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字音瓒子______________ 怵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晋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礙般而行______________ 不如夷稗__________________ 非由外霧我也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_________________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________________③若火之始然_______________二梳理文本【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一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①乍:突然、忽然。

③怵惕:惊惧。

侧隐:哀痛,同情。

④ 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⑤要(yao)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⑹ 端:开端,起源•源头。

⑺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精品教案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把握孟子“四端”说的内涵||。

2.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举例、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翻译、教师点拨、学生谈论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仁义礼智”的高尚道德境界||。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2岁小悦悦在广东佛山某地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都视而不见||,默然离去||。

最后||,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将其送往医院||。

2019年的马航失联事件被报道后||,全世界的人都在为他们祈福||。

请问:是什么让这位阿姨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什么他们的失踪会牵动毫无瓜葛的我们的心?《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来探寻孟子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释题固:本来;我:我们||,泛指||。

三、检查预习1.正字音2.辨通假3.翻译(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4)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5)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6)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7)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8)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四、研读文本(一)孟子强调“人性本善”||,那么他的“性善论”包括哪些内容?“四端说”就是其中最主要内容之一||。

什么是“四端”?请大家从材料一中找出答案||。

明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二)解释“四端”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明确:1.恻隐:怜悯、同情||。

(1)什么是怜悯、同情心?孟子在第一则材料中为我们举了很形象的例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非恶其声而然也||。

高中语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七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及相关文言现象,能翻译课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反复揣摩,互相探讨,理解孟子“四端”说的真正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则、第6则。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己的潜能。

学法指导:导学法、诵读法、交流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

2.根据自己读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自学情况1、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误。

2、多媒体归纳重点字词句和特殊句式三、关于“性善论”“四端说”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
- 板书设计要围绕《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这一章节,突出孟子的仁义礼智观。
- 板书要清晰地展示仁义礼智的概念、内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 板书设计要合理划分区域,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部分。
- 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标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所了解。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并理解仁义礼智等概念,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古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可能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孟子的“人性善”观点。他们可能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擅长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他们的学习风格可能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喜欢自主阅读和思考,而有的可能更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
5. 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工具齐备,如投影仪、白板、黑板等,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示和传达教学内容。
6. 学习指导材料:准备一些学习指导材料,如学习指南、问题列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7. 评估工具:准备一些评估工具,如测验、问题解答等,用于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重要性?”“你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去、贼、恶、),虚词(焉)和有关的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情感目标: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则、6则。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教学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吧,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城市化为废墟,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而远在深圳的你们,也是纷纷捐款,时刻关注着四川人民。

那我想问一下,你跟他们是亲戚吗?是朋友吗?认识吗?——不认识,那你们为什么会捐款捐物,甚至留下了泪水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的心理,也就是侧隐之心。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预习情况1、正音孺子;怵惕恻隐;铄荑稗;强2、投影重要字词句。

实词: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贼害非恶其声而然也;厌恶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抛弃虚词: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翻译句子: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三、齐读文章、研讨问题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材分析】本课所录6则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在写作特色上,孟子擅长用比喻说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鲜明生动。

如“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孟子的文章多有接触,也在荀子的《劝学》中接触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相对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4、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2、5、6则。

2、熟读课文,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1、把握“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看下面几张图片,请仔细看,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在中国偏远山区的很多地方,许多孩子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在教室里坐下来念书。

爬天梯、溜索、渡河……这些成人尚且畏惧害怕的交通方式,却往往成了山里孩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上学常态。

为了上学,四川凉山地区阿土勒尔村的孩子们要冒着生命危险爬藤梯,稍不留神便会落入悬崖;重庆保家镇凤阳村的孩子要每天凌晨摸黑走10公里,其中还有段落差200米左右陡峭的悬崖,坡度将近90度,最窄的地方只有10厘米;广西昭平县的一些孩子要在百米宽的河流中趟过齐腰深的水,为了安全,孩子们只能穿上救生衣;而在云南的一些地区,有些孩子每天要乘坐铁笼般的划索跨过百米深渊才能到达悬崖对岸的学校。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4页).doc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4页).doc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言知识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孟子文章长于论辩,善于比喻的特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把握其“四端说”﹑性善论思想。

2.弘扬“仁义礼智”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本性中发现仁义礼智的幼苗并努力培养和发展,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3.领会性善论思想对构建理想人格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则。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3.理解孟子的“四端说”﹑性善论思想教学难点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质疑、讨论交流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语设计: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国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时代,儒墨道法,诸子突起,百家争鸣。

似乎在一个瞬间不可思议的迸发出了人类最深邃的思想,最卓绝的智慧。

我们常常忘了,当时,我们的先民才刚刚告别了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刚刚学会了冶铁技术,还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奴隶社会。

但我们知道,后来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和人生、“出世”与“入世”,或在二者之间挣扎,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樊篱。

传统和反传统从这里发源,士大夫积极进取和退守自持的根也在这里。

竹子思想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积淀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凝结为我们民族的灵魂。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出,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最后一刻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来了解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过渡语)熟悉课文内容是学习的起点。

让我们从起点开始奔跑。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过渡语)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多读。

请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误。

全班齐读。

了解内容。

二、检查预习(过渡语)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提前预习是学习的催化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催化作用如何。

1、多媒体归纳重点字词句和特殊句式(出示通假字)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教学设计(2课时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公开课教学设计(2课时5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公开课渭南市华州区铁中孙方明2021年4月11日星期二一、教学目的: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文言句式。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才能。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培养自觉抵抗不良思想的习惯,保持情感中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种美德。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比照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那么、第4那么、第5那么、第6那么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假设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旷.安宅而弗局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质疑讨论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预习要求: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把握选文的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一、导语设计:课前观看?你真不知道世界上游羞耻二字?,公元1038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私受官职,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绘制了一副?百官升迁次序图?而得罪当朝宰相被贬黜出京,当时的谏官高假设讷不但不尽一个言官的本分,反而落井下石,到处说范仲淹的坏话。

时文坛盟主欧阳修拍案而起,大方陈词,大呼高假设讷不是个东西,尽不知道人间尚有羞耻二字。

二、朗读感知文本:1、检查预习:指定学生读选文,师纠错,生齐读。

重要字音强调:怵〔chù〕孺(rú)子铄(shuò) 强(qiǎng)恕荑稗(tíbài)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展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三、积累文言知识:1、通假字: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交〞通“纳〞,结交。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3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3Word版含解析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3、情感目标: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则、6则。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教学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三字经》音频-同学们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开头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他,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你对他所说的话是否有同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字音孺()子怵惕()()羞恶()之心强()恕而行不如荑稗()()恻隐()铄()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贼害非恶其声而然也厌恶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抛弃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⑴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⑵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⑶若火之始然。

4、翻译句子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

)⑵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⑶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稻、黍、稷、麦、豆五谷,都是好种子)⑷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

三、深入内心,解读课文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1、阅读文本思考何谓“四端说”请学生解释“四端说”的意思(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并解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8-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8-人教版
达标
检测
课外延伸
学习了孟子的“四端说”,你还能由此联想到哪些相关的社会问题?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也渗透了“课后检测落实”的教改理念。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2.思考课后练习题二。
3.本课选文有很多精辟语句,要求学生做相关积累。
板书
设计
“四端说”分析图,由于技术不便,此环节改为上课时展示,深表抱歉。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所设情景进行分析解答。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关注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注重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本课中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正渗透了这种教育理念。
教师可提前准备“扶不扶”、感动中国人物“吕保民”、苏武牧羊、鲍叔牙让贤、网络话语霸权等著名事例、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学生发言的补充。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
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编订的主导思想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置为:
1.通过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探究、交流,把握孟子的“四端”说。(重点)
3.联系社会现实,通过交流思辨,认识到孟子“性善论”对自身发展的指导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必要性。(难点)
在孟子看来,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这四种品德?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这一环节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完成,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孟子的观点可视化、形象化,课上提问学生,投屏展示学生思考结果,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条分缕析地作答。
小组之间展示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并结合思维导图阐释孟子的“四端说”及自己的导图设计理念。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做全班展示。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先秦诸子选读》应属于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文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人教版选修) 教学设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人教版选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1、齐读课文,纠正读误,再齐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应如何理解?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应如何理解?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三)、齐读第1段选文,讨论研究问题: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

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1.字音字形①怵.惕(chù)②恻.隐(cè)③铄.(shuò)④荑稗..(tí bài) ⑤孺.子(rú) ⑥强.恕(qiǎnɡ)2.通假举要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内”同“纳”,“内交”即“结交”;“要”通“徼”(yāo),求取②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残害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发端,萌芽③知皆扩.而充.之矣:发扬光大,充实④舜明.于庶物:明晓,懂得⑤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 ⑥旷.安宅而弗居:空,使空闲 ⑦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竭力,尽力 ⑧舍正路而不由.:随顺,顺着 (2)一词多义①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容忍,忍耐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忍受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残忍②谓⎩⎪⎨⎪⎧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认为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叫做 ③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存在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保存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生存而公子亲数存.之:看望,慰问 ④辞⎩⎪⎨⎪⎧ 听其狱讼,察其辞.:口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口实近者奉辞.伐罪:辞令朝辞.白帝彩云间:辞别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推让 ⑤备⎩⎪⎨⎪⎧ 万物皆备.于我也:具备养备.而动时:完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防备犹得备.晨炊:准备(3)词类活用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熟 (4)古今异义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古义:萌芽,发端。

今义:(东西的)头。

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古义:残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③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古义:丢弃。

今义:到、往。

④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古义:做,推行。

今义:走;可以;能干。

⑤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古义:反省。

今义:跟“正”相对。

4.常见虚词①于⎩⎪⎨⎪⎧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到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和 ②是⎩⎪⎨⎪⎧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正确人之有是.四端也:这③而⎩⎪⎨⎪⎧ 非恶其声而.然也:才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转折连词,却知皆扩而.充之矣:顺承连词,不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表假设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表修饰,相当于“去”④然⎩⎪⎨⎪⎧非恶其声而然.也:这样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同“燃”,燃烧 5.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③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④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2)介宾短语后置句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3)定语后置句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6.名言名句(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2.句段赏析(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赏析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

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性,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

所谓“推行仁义”,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

只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

(2)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赏析此章可与上一章联系起来看,仁本身还有成熟与否的问题,说仁不成熟还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说:“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

”(《集注》)仁爱之心,是人本身固有的,只是想不想保住它的问题,没有能不能拥有它的顾虑。

关键是看能不能坚持去行仁义之事,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助他拿着不让他劳动。

这样做对每个有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成就一件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礼、智的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

3.精读深思(1)请归纳课文6则文段的内容梗概,体会编者选编的意图。

答案选文包含了六段文选,分别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告子上》《孟子·离娄下》《孟子·尽心上》《孟子·告子上》《孟子·离娄上》。

前两则提出了人人都有怜恤别人、同情别人的心理。

第三则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由仁义行”。

第四则说明要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然后才能达到仁义之境。

第五则选文中,孟子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来说明仁的价值,也在于使它成熟,否则它就像没长熟的五谷一样,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六则说“自暴”和“自弃”都是不可取的。

这些语言及论证,非常精妙深刻,反映了孟子的行为及理想,表达了孟子追求仁、义、礼、智,倡导人们持守并践履道义的主张。

(2)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答案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固有的潜能,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堕入了邪恶。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3)使用排比,是孟子常用的手法。

请举例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答案孟子文章常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

所以排比句法的运用,可以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并增强文章纵横捭阖的气势。

如文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智之端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

这些句子从形式上讲,是排比,是反复,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的美,读起来气势盛,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

从内容上讲,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又能突出思想,加强感情。

像“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四个排比句,层层铺陈,说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人和“非人”的区别,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孟子说:“人人都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同情。

古代贤明的帝王有不忍的同情心,就有怜恤别人的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政治。

用不忍的同情心,来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

所以说人们都有对别人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的痛苦觉得不忍的同情心,如果人们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将要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掉到井里面,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并不是因为和孩子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向乡里朋友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恶他的哭声才这样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没有同情之心,就不也 ;无 羞 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 之心, 非人也;是人;没有羞耻憎恶之心,就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无是 非之心,非人 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 恶之 没有是非之心,也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憎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心,是义的开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 其有 四体也。

有是四 端而 自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啊。

有这四种发端却说自谓不能 者,自贼 者也;谓 其君 不能 者, 贼其己不行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认为他的国君不行的人,是残害君 者也。

凡有 四端于我 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他的国君。

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大充实它们,若 火之 始然 , 泉之 始 达。

苟 能 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就像泉水开始流出一样。

如果能扩大充充 之,足以 保 四海;苟 不 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

”实它们,就足以拥有天下;如果不充实它们,不足以侍奉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 恶 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憎恶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 之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

同情之心,是仁;羞耻憎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 义 礼 智,非 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

仁、义、礼、智,并不 由外铄 我也,我 固 有之也, 弗 思 耳是从外部给我的,我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思考领悟罢矣。

故 曰:“ 求则 得 之,舍 则 失 了。

所以说:“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之。

”它。

”(《孟子·告子上》) 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 希 ,庶民 去 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之,君子 存 之。

舜明于庶物 ,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他才成了君子)。

舜明白万物之理,洞察 于 人 伦 , 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仁义根于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内心而所行都从仁义出,不是认为仁义是美的然后努力去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