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瘤 杨丽彬
一例纵膈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查房

心理状况改善情况评价
患者情绪稳定,无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 有信心。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能够 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疼痛缓解情况评价
患者自述:询问患 者疼痛程度及变化 情况,了解疼痛缓 解程度。
注意事项提醒
保持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合理饮食,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回院复查。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定期复查建议
建议患者在治疗 后第2-3年内每 3-6个月复查一 次,之后每年复 查一次。
复查时应关注纵 膈淋巴结的肿大 情况,以及是否 有其他部位转移 的迹象。
观察指标:观察患 者疼痛缓解后的表 现,如表情、体位、 活动能力等。
评估量表:采用疼 痛评估量表对患者 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了解疼痛缓解情 况。
护理效果评价:根 据患者疼痛缓解情 况,对护理效果进 行评价,总结经验 教训,提高护理质 量。
营养状况改善情况评价
患者体重变化情况 患者食欲改善情况 患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皮肤黏膜状况改善情况
症状护理
呼吸困难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 疼痛的护理:评估疼痛程度,给予舒适体位,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恶性积液的护理:定期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程度,遵医嘱使用利尿药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 化,及时给予心 理支持和安慰。
评估患者的社 会支持系统, 如家庭、朋友、 社区等提供的
支持。
心理状况评估
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Methods Twenty—one pa—
tients with mediastinal disease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from December 2001 to June 2009 were collected.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histopathology and treatment were obtained. Results Among the patients,6 patients had exploratory thoracotomy,8 patients had tho— racoscopy,7 patients had mediastinoscopy. Pathologic diagnoses were 6 oases malignant lymphoma,3 cases central type lung cancer with m ediastinal lym ph metastasis,1 case malignant thymic tumors,4 cases sarcoidosis,5 cases m ediastin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1 case Castleman and 1 case was difficult to be recognized. These diseases and the enlargement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for SO— meother reasons were hard to be differentiated by imaging.Thus they were easily resulted in misdiagnosis.Conclusion Thoracoscopy or m ediastin0scopy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device fo 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diastinal lym phadenopatly.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6例报道

不常规采用 , 术前均无病理组织学诊断 , D Vt 分期标准 按 e i a 均为 Ⅱ期 , 见表 1 。
12 治疗 方 法 ,
( 环磷酰胺 、 阿霉素 、 长春新碱 、 甲氨喋呤 、 博来霉 素、 的松 ) 强 和C M方案 ( 米托蒽醌 、 环磷 酰胺 ) 1 , 例行术后局部放疗 。
表2 6例 P L患者免疫组化结果 MB
少, 无法进行免疫组 化等分析 , 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 对 已经 明确病变 范围的肿 块 , 采取适宜 的手术方法 获取足够
材料 以更好 的明确诊 断 , 一般 有经纵 隔镜 、 腔镜活检术 , 胸 或
经胸骨上部切 口, 骨正 中切 开, 胸 后外侧 切 口标 准开胸肿瘤切
王坤 宇 , 童向 东 , 家骐 高 华 王 雪峰 曲 , ,
( . 山市 中心 医院, 宁 鞍 山 14 0 ;. 阳军 区总 医院 , 宁 沈阳 1 0 1 ; 1鞍 辽 10 1 2 沈 辽 1 0 5 3 鞍 钢 曙光 医院 , 宁 鞍 山 14 0 ) . 辽 10 ; 疗 化 .
前纵膈肿瘤切除术 , 例采用 V T 辅 助开胸 , 中见肿瘤 侵 1 A S 术 及右肺上叶 , 为后外侧切 口后行右肺上叶切除 、 转 右纵隔肿瘤 切 除术 。1 例患者术前 出现 明显 的进食 梗噎症 状 , 前检 查 术 胃镜下见食管距 门齿 1 m一4 n 后壁见 一 巨大黏膜下 隆 8c 0cl 起 , 诊断考虑 为食管 巨大肿物 , 术前 肿物起始于食管胸廓入 口 处, 长约 2 m, 中所见肿 物位 于食 管 肌层上 至胸膜 顶 , 0c 术 下 至食管裂孔 , 采用三切 口中段食管次全切除 、 食管 胃颈部吻合 术, 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 P B 。 M L 12 2 化疗 术后分别 实施 了采用 C P方案 ( .. HO 环磷 酰胺 ,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纵隔霍奇金淋巴瘤? 2. 谁是护理对象?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实施护理措施? 5. 为什么护理重要?
什么是纵隔霍奇金淋巴瘤?
什么是纵隔霍奇金淋巴瘤?
定义
纵隔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影响淋巴系统的恶性肿 瘤,通常发生在纵隔区域。
该疾病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症状。
针对年轻患者的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何时进行护理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诊断后
在患者确诊后,需立即进行综合评估和护理计划 制定。
及时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治疗期间
在化疗或放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 作用。
护理人员需与医生密切配合,调整护理措施。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护理对象为被诊断为纵隔霍奇金淋巴瘤的患 者,通常存在身体虚弱、情绪焦虑等表现。
护理需关注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
谁是护理对象?
合并症
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
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 护理方案。
谁是护理对象? 年龄层
多见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护理需考虑其 特殊的心理需求。
为什么护理重要? 减少并发症
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治疗相关的 并发症发生率。
监测副作用和及时处理是护理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护理重要?
支持康复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 活变化,促进其康复。
康复护理不仅限于生理方面,也包括心理和社会 支持。
谢谢观看
什么是纵隔霍奇金淋巴瘤?
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系 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377例临床—影像—病理分析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5)英文缩写 (11)研究论文 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377例临床-影像-病理分析前言 (12)材料与方法 (13)结果 (15)讨论 (28)结论 (32)参考文献 (33)综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36)致谢 (48)个人简历 (49)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377例临床-影像-病理分析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377例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 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 NA)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及其病理资料,探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疾病谱,同时比较导致纵隔淋巴结肿大不同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应用EBUS-T BNA行纵隔淋巴结穿刺的3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例记录等临床基础资料,综合气管镜资料、肺部影像学资料及EBUS-TBNA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及疾病谱,同时将所有病例分为良性病变组与恶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为EBUS 病理找到明确肿瘤细胞),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部影像学特点。
结果:1.一般资料:共入组377例行EBUS-TBNA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51例,年龄范围15-90岁,平均年龄(59.1 4±13.37)岁。
377例患者经EBUS-TBNA共穿刺纵隔淋巴结508个,共计穿刺1037针,每个患者平均穿刺1.35个淋巴结,每个淋巴结平均穿刺2.04针,每个患者平均穿刺2.75针,穿刺的纵隔淋巴结包括2R、4L、4 R、7、10L、10R、11L、11R、12L、12R组。
最常穿刺的淋巴结、穿刺的针数最多的淋巴结均为第7组,其次为4R组淋巴结。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纵隔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诊断准确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支持系统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 治疗后的生活。
家庭和朋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对周围结 构的影响。
如何诊断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
组织活检
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是必不可少的,通常需 要进行纵隔活检。
活检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有助于制 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有哪些?
化疗
化疗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常 用多药联合方案。
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
如何诊断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 巴肿瘤?
如何诊断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体重 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与肿瘤的压迫或浸润有关。
如何诊断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并发症管理
应密切关注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如感染、贫 血等,并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指标,预防和控制并 发症的发生。
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
患者在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监测复发 情况。
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
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理护理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心 理支持非常重要。
应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及相关信息,帮助他 们缓解心理压力。
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营养支持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需 重视营养支持。
恶性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的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解剖分布

恶性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的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解剖分布杨志刚;余建群;陈楠【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3(34)2【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的螺旋 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
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 4 1例 ,其中Hodgkin病 (HD) 14例 ,非 Hodgkin淋巴瘤 (NHL ) 2 7例。
全部采用Somatom plus 4螺旋 CT机行增强扫描。
在 CT图像上 ,观察和评价增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其优势解剖部位分布。
结果在 CT强化特征方面 ,85 .7% HD及 81.5 % NHL淋巴结增大呈均匀强化 ,其余病例淋巴结增大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
在解剖部位分布上 ,HD优势地累及气管旁 (2 R- 5 7% ,2 L - 5 0 % ,4 R- 71% ,4 L - 71% )、主肺动脉窗(5 7% )、主动脉旁 (5 0 % )、隆突下 (71% )及右肺门 (5 7% )淋巴结。
而 NHL优势地累及气管右旁 (2 R- 5 2 % ,4 R-4 1% )、主肺动脉窗 (4 1% )、隆突下 (4 8% )及右肺门 (4 4 % )淋巴结。
HD和 NHL常同时累及两个区域以上的淋巴结。
结论螺旋 CT增强扫描可一定程度地显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 ,大多数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均匀密度强化 ,病变常累及气管旁、主肺动脉窗。
【总页数】3页(P361-363)【关键词】纵隔;淋巴瘤;淋巴结;CT【作者】杨志刚;余建群;陈楠【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4;R816.3【相关文献】1.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强化表现特征 [J], 李媛;杨志刚;闵鹏秋;郭应坤;余建群2.恶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结的CT增强表现及其解剖分布 [J], 杨志刚;闵鹏秋3.恶性淋巴瘤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 [J], 周庆秋4.血行播散型结核累及腹部器官的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 [J], 杨志刚;闵鹏秋;余建群;周翔平;张梅5.纵隔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 [J], 李媛;杨志刚;郭应坤;余建群;卢春燕;白红利;朱培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纵隔型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一例的护理

效 的健 康饮 食 宣 教 , 各 种并 发症 的 前 驱 症 状 做 到 对 心 里有 数 , 以保 障患 者 的安全 , 免各 类 并 发症 的发 避 生, 促进 其 尽快康 复 。
I 键纵 护
【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 734 【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的意 义 。护理 上 , 严 密监测 生命 体 征 , 细观 察 胸 要 仔
导 管 、 液 、 功能恢 复 等情况 , 胸 肺 注意 保持 气 道 通 畅 ,
制 定个 性化 护理 计划 , 强心 理 护理 、 础 护理 及 有 加 基
温 曲线 的动态 改变 , 医 嘱合理 使 用抗 生 素 , 倡 物 遵 提 理 降 温 , 用 冰袋 用 无 菌 治疗 巾包 裹 放 在 大 动 脉搏 使 动处 , 如腹 股 沟 、 窝 等 , 常 更 换 放 置 部 位 以免 冻 腋 经
淋 巴管 瘤是 淋 巴管 发育 畸形 所 形成 的一 种 良性 肿 瘤 , 由扩 张 的 内皮 细 胞 增 生 的淋 巴管 和 结 缔 组 是 织 所共 同构 成 的 良性 肿 瘤 , 内含 淋 巴液 、 巴细胞 或 淋
肿 块 , 部无 红 肿 , 触 痛 , 较 软 , 局 无 质 活动 度 欠 佳 , 与
2 内无 渗血 渗 液 , 部 敷 料 干 洁 , 皮 下 气 肿 、 4h 外 无 呼 吸 困难发 生 。 2 3 预 防感 染 患者 术后 第 1天 出现手 术 热 , 温 . 体 在 3 . ~3 . ℃ 。发 热期 要 监 测 体 温 变 化 , 意体 76 81 注
针 对性 的 围术期 护理 对 于患者 的康 复具 有 十分 重 要
患者 , , 2岁 , 现 左 颈 部 肿 块 2周 , 者 左 男 1 发 患 侧 颈前 三角 区及 锁骨 上 三 角 区可 见 以直径 约 1 m 0c
成人纵隔淋巴管瘤7例诊疗体会

留物 形 成 的 。儿 童 、 少 年 和 年 轻 人 位 于 青 淋 巴管 瘤 是 一 种 见 的淋 巴 管 畸形 , 颈 部 或 前 纵 隔 的 淋 巴 管 瘤 因 为 有 组 织 成 分 , 以 可 视 为 先 天 性 ; 老 年 人 位 于 后 所 而
将 射 频 消 蚀 应 用 于 口腔 淋 巴 管 瘤 。射 频
1 F u L, ry GJ, ob a lJ Ber C ly TV , ta . oa i e 1 Th rcc
l mph n ima lmp a ge ts s lmp a g o y a go s,y h n i ca i ,y h n i —
实患者 7例 , 总结报 告如 下 , 对 其相 现 并
肿 瘤 的 07 ~ .% 。 目前 , 隔 淋 .% 45 纵
纵隔或 中等纵隔的淋 巴管瘤 , 为囊肿 内 纯粹为液体 , 提示 可能是继发性的 。 病理 : 巴管瘤 是高分化 淋巴组织 的 淋
一
激 光 治 疗 :一些 研 究 应 用 N : G d YA 激光 、0 C ,激 光 疗 口腔 淋 巴 管 瘤 或 ”治 外 阴 淋 巴管 瘤 , 得 一 定 效 果 , 尚无 应 取 但 用 于 纵 隔 淋 巴管 瘤 的 报 道 , 且 缺 乏 随 机 并
成 人 纵 隔 淋 巴 管 瘤 7例 诊 疗 体 会
结 果
较广泛的淋 巴管瘤 , 通常需要 进行多次切
除 。
林涛
金冰
胡述提
金 哲
7例 全 部 完 成 手 术 , 1例 发 生 乳 糜 有 胸 , 二 次 手 术 后 好 转 , 余 术 后 无 重 大 经 其 并 发 症 。7例 均 经 术 后 病 理 证 实 为 淋 巴 管 瘤 。术 后 平 均 住 院 1 0天 , 愈 出 院 , 痊 1 例 术 后 3年 复 发 , 次 丌 胸 手 术 后 好 转 。 再
纵隔内淋巴瘤病例随访

纵隔内淋巴瘤
小结
淋巴瘤临床与病理:病理上淋巴瘤主要分霍奇金 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临床上以霍奇金病多见,并以侵犯淋巴结为主, 结外少见,常从颈部淋巴结开始,向邻近淋巴结 扩散,多见于青年,其次为老年。而非霍奇金淋 巴瘤则常呈跳跃式,就诊时病变已广泛,结外器 官多受累,多见于青少年,其次为老年。早期常 无症状,仅触及淋巴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烧、 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食管或上腔静脉 受压则出现相应症状。
诊疗意见
1、右下颈部-纵隔-右侧胸腔巨大不规则占 位,考虑淋巴管-血管类肿瘤可能性大;
2、脾大,内弥漫多发低密度结节灶,转移 瘤待除;
3、肝多发囊肿。
病理诊疗
(上纵隔)肿物穿 刺物切片镜下见少 许血块和凝固性坏 死物中见微量淋巴 样细胞生长,结合 免疫组化成果考虑 B细胞型恶性淋巴 瘤。
免疫组化成果: CD68(+), CD20(+), Vimentin(+), CD3(-),CD34 (-),CK(-), CD31(-),S100(-)。
非侵袭性胸腺瘤
侵袭性胸腺瘤
胸内甲状腺肿
胸内甲状腺肿 多位于前上纵隔 ,其起源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经胸骨后 间隙坠入前上纵隔,或是胚胎期残余旳组织或异位甲状腺逐渐发展而 来; 病人一般无症状 ,发觉时大多在50岁以上,女性约为男性旳4倍。 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有相应旳症状 。
X线片上大多数病例气管旳左或右上方可见肿瘤,80%~90%以上有 气管移位,与其他病变造成旳气管移位不同,胸内甲状腺肿引起旳气 管移位多在颈段气管,为其特征之一。肿块阴影多为圆型和椭圆形, 边沿清楚而锐利,在透视下可见肿块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 。
核素扫描可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和有无相应病变。根据吸收I 131旳情 况还能判断甲状腺旳功能。若正常甲状腺位置内未出现I 131旳吸收而 胸骨后肿块内有131I吸收则可诊疗为胸骨后甲状腺肿。
右纵隔淋巴结Castleman病1例

21 00年 4月
第2 卷 1
第 4期
Me hnP F. o. 1 N . A r .00 dJC i AP V 12 。 o4.pi 2 1 l
3 31
右纵 隔 淋 巴结 C s e n病 1例 at ma l
叶孝 乾 尹满香 张 志 豪 邬冬 强 许 卫珍 俞 , , , , ,
【 关键词 】 Cse a 病 ; 巴结; al n 淋 tm 纵隔 【 中国图书分类号 】 R 3. 734
千
1 病 例 报 告
C se a 又 称 血 管 滤 泡 性 淋 巴 结 增 生 (n io i lr at m n病 l a g fl ua o lc l hn d y ep s , F 根 据 临 床 特 点 及 侵 犯 部 位 不 y o oehprl i A H) mp aa
药 ,0 83 ( )7 6 20 ,4 7 :5 .
[ ] 张忠德 , 2 奚政君 , 吴湘如 , . atma 9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等 C se n病 l
f ] 实 用 儿科 临床 杂 志 ,05,0 5 :5 . J. 20 2 ( )4 0 [ ] 朱 梅 刚 . 性 淋 巴瘤 病 理 诊 断 学 [ . 州 : 东 科 技 出 版 社 , 3 恶 M] 广 广
R s l小 体 , 误 诊 为 胸 腺瘤 。 us l e 易 局限性 C D的 治 疗 相 对 简 单 , 要 明 确 诊 断 就 是 手 术 适 只 应 证 , 多 报 道 均 认为 通 过 手 术 切 除 可 治 愈 。 由 于肿 块 界 限 众
【 参考文献 】
[ ] 潘旭东 , 1 王 翎, 李 洁. 门 Cs e a 肺 adm n病一例 [ ] 江苏 医 J.
纵隔及颈部巨大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纵隔及颈部巨大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马莉;李红伟;汪红梅;柴大敏;谢群【摘要】目的探讨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发生在纵隔及颈部巨大LAM 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患者女性,60岁,送检4个部位分别为左颈部长径4.0 cm,右颈部长径4.5 cm,左前纵隔长径8.5 cm,右前纵隔长径8.5 cm.镜检见多数囊及不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扩张的淋巴管排列呈囊状或裂隙样,管壁被覆斑块样或结节性聚集的平滑肌样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SMA、desmin、HMB-45均呈阳性;内衬淋巴管内皮细胞CD31、D2-40均呈阳性,增生的血管CD34阳性,ER、PR均呈阴性.结论 LAM属于罕见肿瘤,最常发生于肺脏,肺外病变及其少见.病理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判断,其特征性的免疫标志物为HMB-45、SMA、desmin.发生于肺内的LAM 预后较好,肺外病变预后相对较差.【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2页(P326-327)【关键词】淋巴管平滑肌瘤;肺外;诊断;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作者】马莉;李红伟;汪红梅;柴大敏;谢群【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蚌埠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蚌埠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5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肿瘤,最常发生于肺脏,肺外病变极为少见。
LAM类似平滑肌细胞的不成熟短梭形细胞在间质中广泛浸润,通常与囊性变有关,最常发生于生殖期年龄女性。
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1例并文献复习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2001年WHO 分类将T 细胞起源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命名为前体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
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称为T-ALL,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结外组织称为T-LBL [1]。
现将我科1例纵隔内前体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病历资料患者,男,18岁,间断咳嗽、咳痰、气短伴平卧受限,胸部CT 示纵膈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瘤,行“纵隔肿物取检术”,病理诊断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查体可见口唇轻度发绀,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区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cm×1.5cm,触痛阴性,活动欠佳。
左侧巩膜片状出血。
右肺呼吸音低,双肺呼吸音粗。
脾大,左侧肋缘下1cm。
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纵隔)前体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Ⅳ期,B 组KPS 评分80分,IPI 3分”。
病理特点:纵隔肿物病检HE 染色10x20(纵隔肿物取检组织)为增生的淋巴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符合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D15(-)、CD30(-)、TdT(+)、CD10(+)、Ki-67(阳性率约70%)、CD3(+/-)、CD5(+/-)、CD20(-)、CK19(-)、CD21(-),见图1。
初诊时骨髓涂片瑞-姬染色10x100幼淋14.0%,流式可见约17.8%的原始/幼稚T 淋巴细胞,伴免疫表型异常,为CD34(+)部分,HLADR(-),CD33(+),CD117(-),CD20(-),CD7(+),CD2(-),胞内TDT(-),胞内CD3(+)部分,CD4(-),CD8(-)。
骨髓染色体核型正常,见图2。
治疗经过:2017年3月28日行VDLP 方案化疗1周期,第14天复查骨髓幼淋6.5%,患者咳嗽、气短症状好转,平卧不受限。
复查胸部CT 如图3、4所示。
化疗后复查骨髓幼淋2.5%。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张树玲;吴斌【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5(0)4【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2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并进行随访,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有:患有上腔静脉综合征、未行放射治疗或未行靶向治疗、机体乳酸脱氢酶水平相对较高。
治疗方式的不同亦影响患者的预后。
62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48例,无效5例。
结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于男性,影像学表现以出现纵隔肿块且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为主。
采用放射治疗+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Objec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62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4, selected our hospital 62 cases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nalysed the clinical dat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ll the patients, followed-up and comprehensive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condition. Result The adverse factors inlf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ere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not to take targeted therapy, not to take radiation therapy or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ment alsoaffecte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62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9 cases, partial remission 48 cases, invalid 5 cases. Conclusion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are more common in male,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conography are appearing mediastinal mass and constricting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organs. Radiotherapy+rituximab+CHOP as the treatment for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have a more signiifcant effect.【总页数】4页(P76-79)【作者】张树玲;吴斌【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肿瘤科,沈阳 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 11002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J], 邵云;张博;张凤霞;崔淼;刘翠;许春伟;王怀涛;吴永芳;李晓兵;2.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J], 邵云;张博;张凤霞;崔淼;刘翠;许春伟;王怀涛;吴永芳;李晓兵3.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吴仁瑞;汪琛;王勇4.伴CD5表达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征分析 [J], 王保峰; 胡红霞5.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J], 于卫卫;王华庆;钱正子;崔秀珍;郝希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低分化鳞癌颈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一例

甲状腺低分化鳞癌颈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一例
李荔霞;张为民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2006(13)3
【总页数】1页(P255-255)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低分化鳞癌;颈部;甲状腺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预后差
【作者】李荔霞;张为民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R734.2
【相关文献】
1.腭部高分化鳞癌颈部淋巴结早期转移误诊1例 [J], 王树臣
2.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J], 孟林
3.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抽吸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J], 张浩;张学东;程丽萍;巩有方
4.超声误诊甲状腺癌合并颈部肉芽肿性淋巴结炎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J], 穆维娜;刘克;刘颖;李昊;杜欣帅;刘昕
5.^(131)I-SPEC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及上纵隔转移灶的术前诊断价值 [J], 王建功;李军;胡万宁;陈宝明;张瑞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25例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25例
刘涛;王新岭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1996(009)007
【摘要】由于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其X线表现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及结节病不易鉴别,所以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
本文分析25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X线表现并作简单讨论。
1 资料来源收集两单位1986年10月
至1993年12月25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胸部正侧位X线片。
【总页数】2页(P306-307)
【作者】刘涛;王新岭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2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细节征象的研究 [J], 梁瑞云;俞新华;刘文;方伟军;黎惠如
2.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附87例临床报告) [J], 孙雯雯;吴福蓉;肖和平;闫丽萍
3.成人少见颈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一例 [J], 刘志
4.MSCT 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J], 任会丽;方伟军;
刘文;李蔚宇
5.胸腔镜手术治疗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J], 李洪伟;王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黄潭玉; 崔冰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17(015)004
【摘要】目的研究纵膈内淋巴瘤CT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
实30例纵膈内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总结纵膈内淋巴瘤位置、大小、形态、密度等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CT诊断纵膈内淋巴瘤准确率90.0%(27/30),另3例均误诊为纵膈胸腺瘤。
均淋巴结肿大,且以多发
淋巴结肿大为主;肿大淋巴结全部融合占26.7%,表现出分叶状或波浪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为均匀密度,增强扫描以均匀增强为主,占90.0%;血管移位21例(70.0%);胸骨、肋骨前段骨质破坏、胸壁软组织包块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各8例。
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纵膈内淋巴瘤准确率高,可作为纵膈内淋巴瘤诊断、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黄潭玉; 崔冰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惠州5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4
【相关文献】
1.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J], 杜拯国
2.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J], 李文文
3.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J], 李文文;
4.纵隔内霍奇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分析 [J], 马晖
5.CT对纵膈内淋巴瘤的诊断与临床价值 [J], 孟志强;苏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纵隔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纵隔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杜金荣;姜影;韩丽姝;付红
【期刊名称】《诊断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4(11)3
【摘要】患者女性,38岁.发作性胸痛2个月,为胸骨后针刺样疼痛,约10min可自行缓解,伴气短、乏力.曾在外院抽胸水治疗,未见好转.查体:右下肺叩实音,呼吸音减弱,语音传导减弱.胸片及B超示右胸腔积液.胸水检查:Rivalta试验(+),细胞数
46/mm3,乳糜试验(+).临床诊断:乳糜胸.术中见右胸腔内有1500ml乳白色液体,胸3~10椎体前沿右胸导管见大小不等似淋巴结样结节,直径0.3~3 cm不等,境界清楚,遂行胸导管结扎术,并将胸导管沿途结节清除送检.
【总页数】2页(P172-172)
【关键词】纵隔淋巴管;平滑肌瘤;胸腔积液;乳糜胸;病理诊断
【作者】杜金荣;姜影;韩丽姝;付红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5
【相关文献】
1.纵隔及颈部巨大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J], 马莉;李红伟;汪红梅;柴大敏;谢群
2.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J], 张玉;李兰双;罗梅
3.利用定量CT评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肺部损害 [J], 宋惜夕;王坚;蔡慧;杨琤瑜;墨玉清;朱梦婵;朱桂萍;叶伶;金美玲
4.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J], 李晓霞;黄日红
5.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合并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J], 雷志丹;葛英辉;唐学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岁以上多见,好发于左前上纵隔 常呈卵圆形、分叶状、轮廓不规则 纵隔脂肪或大血管侵犯、胸膜种植 坏死、囊变常见,可伴形态不一的钙化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未 见融合 肿大淋巴结多见于主动脉弓旁、隆突下、气管前腔静脉后 间隙 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结节 肺泡内浸润性病变,支气管气像 全身其它部位非干酪性肉芽肿炎症
起源于胸腺或淋巴结 发病高峰:20-30岁,50岁左右 男性多见 好发于中纵隔 对放化疗敏感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 局部压迫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呃逆、恶心、 呕吐等
多向纵隔两侧生长 坏死、囊变可见,钙化罕见且多出现于放疗后 常伴有纵隔、双侧肺门、腋窝淋巴结及其它区域淋巴结肿 大 推挤或包绕周围大血管、心包、气管 并发症: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炎 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强化
好发于前纵隔 发病年龄多见于20~40岁 绝大多数为男性 可沿大血管间隙向四周呈浸润性生长 肿块形态不规则,体积常较大 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常有坏死、囊变,钙化极少见 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
发病高峰:20-30岁,50岁左右 中纵隔多见,多向纵隔两侧生长 囊变、坏死可见,钙化罕见 常伴其他区域淋巴结肿大 推挤或包绕周围大血管、心包、气管;可并发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肺炎 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