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无用论
从徐玉玉事件反思“道德无用论”
从徐玉玉事件反思“道德无用论”作者:李杏山东女孩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不幸离世,目前案件已成功告破,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追捕中。
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孩,刚迎来命运转折的希望,生命却戛然而止,将人们对猖獗的电信诈骗的痛恨推到了顶点。
反思诈骗链条的各种漏洞,主张严厉打击诈骗行为,成为很自然的呼声。
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技术健全制度,是现在反思各种恶的习惯思路,是一种典型的技术主义思维。
不能说这样的思考没有必要,毕竟从短期来说,这是更容易见到实效的办法。
但从根本上来说,预防类似野草般的小恶,甚至是减少重大违法犯罪,离不开道德和价值观建设,强大的内外道德约束,让人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愿或不敢主动作恶,恐怕才是更长远有效的。
诈骗和倒卖信息这样的违法行为,再严厉打击,也总是有法律的限度,除非金额特别重大,后果特别严重,法律惩戒不可能严厉到哪里去,否则其他的违法惩罚都必须相应加码,这显然不是法治的方向。
所有的恶都留待法律去打击遏止,任何国家可能都难以承担这样的法律成本。
没有道德防线,只靠法律治理,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游走于法律边缘,或者挑战法律,警察法官是忙不过来的,就可能放任小恶,终使其积为社会大害。
电信诈骗等类似社会问题,或许正是由此愈演愈烈。
最近,媒体甚至梳理出了一张全国“诈骗地图”,分门别类地列举出诈骗模式的集中案发地,揭露出的所谓“诈骗家族”“诈骗村”现象触目惊心。
以坑蒙拐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财富,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大多数情况,作为法律问题,它并不严重,作为道德问题,才是严重的。
如果人们普遍地不以背德为耻,背德行为不用付出多少道德代价,实际上也助长了恶行。
技术防范同样很难有长久的效果。
社会不可能建立起无漏洞的技术和制度,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有人一心向恶,总有漏洞可钻,总会攻破技术封锁。
如若道德不彰,打击只会顾此失彼,人间邪路恐怕也有千万条,骗不了人,还大有别的勾当可干;技术和心理防范也只能奏一时之效,防骗术不知公布了多少,新的骗术立即就升级换代。
如何认识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
如何认识“道德万能 论”和“道德无用
论”?
-
道德万能论
目录
道德无用论
CHAPTER 1
道德万能论
道德万能论
定义
道德万能论,顾名思义,认为道德具有绝对的作用和 价值,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这 种观点强调道德的至上性和规范性,认为人们应该按 照道德准则去行动,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个体发展:对于个体来说,道德提供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帮助人们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缺乏道德准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共利益需要有一定 的道德基础来保障。例如,公平、正义和平等是社 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没有这些道德基础,社会可 能会出现混乱和动荡
道德无用论
结论
道德无用论过于极端地看待了道德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忽略了其重要性和必 要性。虽然道德有时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被完全忽视或 否定。事实上,道德对于社会进步、个体发展和公共利益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同时承认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道德相对性:即使在同一个文化和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也可能对同一事件持有 不同的道德观点。这种相对性表明,没有一个单一的、绝对的道德准则可以适用于所 有人
道德万能论
结论
虽然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但 是将其视为万能的是一种过于理想化和简化的看法。我 们应该认识到道德的局限性,同时强调其作为个人和社 会行为的重要指导原则的重要性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二、讲授新课(一)法律是什么1、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6、归纳2:(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二)法律与道德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道德无用论
道德无用论一般来说,道德是指人们具有良好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用以遵守社会规则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从这个角度看,道德对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观点,即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并不能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更客观而言,道德是毫无用处的。
这一观点被称为《道德无用论》。
讨论道德无用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最初的社会学家阿尔伯特尼采(Albert Niebur),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即“社会秩序没有被道德和良心规范”。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没有必要仰赖道德和良心规范来控制和维护社会秩序。
进一步的解释是,道德作用于社会的过程没有通常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复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会遵循非道德的空间。
尼采的理论引发了许多学者对《道德无用论》的讨论,这些讨论中涉及到宗教、伦理学和政治理论等多个学科。
这些理论中最有价值的一条就是卡普兰(Kapulan)在其《伦理学中的社会关系》中提出的理论,即“伦理活动并不总是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
他认为,虽然伦理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无法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关系秩序”。
虽然存在许多与《道德无用论》相关的学术讨论,但是,总体上来说,“道德在社会发展中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纠纷。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道德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们在其指导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放弃道德或以非道德的手段实现某种目的,诸如财政利益收益等,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最近的社会发展中,“道德无用论”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许多学者在用不同的思想观点来解释这一理论。
例如,巴特勒(Bartale)认为,“道德仍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作用可能被加强或减弱”。
此外,拉里斐(Ralph Nader)等其他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最后,《道德无用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它引发了多种学术讨论和争论,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可以回答“道德在社会发展中是否有用”。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
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
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
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
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
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
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
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道德的基本特征探析
道德的基本特征探析关于道德的基本特征,伦理学界一般将其界定为是以善恶的行为准则进行判断和评价,并依据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行为。
而分析事物特征的基本方法一般是将相近或相似的不同事物作比较而得出。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特殊的社会精神现象,与政治、法律、文艺和宗教相比较,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
一、突出的民族性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来,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具阶级性、民族性和普世性相统一的特征,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统一的内在结构关系有所不同。
政治与法律的阶级性最突出,民族性其次。
文艺,尤其宗教最为突出的是普世性。
而道德,恰恰是民族性最为突出。
道德从来是民族的道德,表现出独有的民族风格,反映着鲜明的民族性格。
在这一个民族被视为善的行为,在另一个民族中可能就不被允许;甚至某一种环境、某一些人身上是道德的,在另一个环境、另一些人身上就是不道德。
可见,道德总是存在于特定的人群和环境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谈到道德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时,曾把以往社会的道德归结为阶级的道德,强调道德的阶级性特征,这显然是从当时动员和组织无产阶级向不平等的剥削制度作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但与此同时也没有否认道德的民族性和普世性特征。
实际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道德的民族差异性还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甚至体现在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之间,使道德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构成要素。
二、真理與价值相统一的均衡性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特征,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在构成上是不一样的。
政治与法律的内涵主要是价值观念和标准,集中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一国的政治和法律本质上是从维护该国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超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之上的政治和法律在今天实际上仍然十分罕见。
文学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以形象的思维方式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引导人们崇尚和追求美和善的生活。
对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的看法
对道德万能论和道德无用论的看法
(1)“道德万能论”。
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一切,只要道德水平高,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道德都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2)“道德无用论”。
根本否认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或者通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另一方面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反作用。
片面强调其消极方面,或从根本上忽视其积极方面的存在,必然不利于道德作用的发挥。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因此道德更具稳定性,可以超越时代和阶级。
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道德、哲学 、宗教、艺术
首先,道德实践过程是实际活动与 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再次,道德又引导个人超越自己的利益,是为了更多的个人 利益得到保障。
积极方面
不足之处
道德本 道德对个体需要的超越性,对 体论 个体的规范,揭示出了道德的
一般特性。
造成对个人利益的轻视和践 踏,并否认人的意志自由和 主体的能动作用
道德工 揭示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创 具论 造性作用和主导地位
道德规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的 范说 本质特征
这个女儿!
在道德本质的问题上,确立人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把道德视为 实现人的需要服务的手段与工具。
不同于道德的工具主义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伊壁鸠鲁:“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 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霍布斯:人们的自我保存,利己需要是目的,而自然法的一切 条文,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工具,不得与之相悖。
容易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 义、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 虚无主义
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些人不感冒
道德主 追求主体的人在道德面前的 忽视了主体性的社会历史内
体说 意志自由
容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1、从道德特性来看: 接受社会约束——心甘情愿地接受 2、从道德实践活动来看: 外在制约性——内在要求 3、从道德本质的规范性和主体性相互关系来看: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 道路。
道德无用的辩论素材
道德无用的辩论素材首先,道德无用论其实是一种“一刀切”的片面观点。
说明了人们不能辩证地看待当今社会的道德有何作用。
先举一个当前最典型的例子。
美国的种族歧视,是道德问题(不从资本主义)。
但是从最近的新闻可以看出,道德无用吗?确实,种族歧视已经持续了近千年,在白人总统和白人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似乎并无得到解决,但是这能说明经济力量大于道德力量吗?有钱就能解决吗?不能,从目前的新闻中也不难看出,反抗与示威游行接连不断,正是由于道德问题没有解决,经济影响非常严重。
由美国的种族歧视,不难想到中国的女权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小,在如今立法较为完善的现在,没有什么波浪。
但是依然影响着某些岗位或者生活中的女性,往往有些人会在贬低女性地位,这是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没有经济问题来得严重,但是若国家不及时制止,必会造成比经济危害更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例子,疫情期间的社区志愿者。
很小的例子,却很实在。
疫情刚爆发那会儿,有谁会愿意去社区当志愿者?有人说,有钱拿?顶多是发一份慰问礼,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
这活有人愿意干吗?有,还不少。
他们要的不是钱,是实现自己的道德价值,舍小家为大家,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去保证大家的生命。
社会上自然会存在一些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钱没利,干它干啥,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人,中国自古就接受了循孔孟学说的洗礼,道德的最大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内心。
道德的作用:推动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意识形态;提升个体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一种重要的阶级斗争工具。
像之前的乳业巨头三鹿奶粉因为没有道德法制观念。
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取得蛋白质含量高的假象。
损害了多少家庭?又有多少孩子无辜送命?还有之前长春长生公司的问题疫苗仗着国家处罚少就大肆出售。
这让多少问题疫苗流向市场?又让多少家庭忧心忡忡。
所以道德无用论的观点真是大错特错。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两个定语+一个标准+一个规范)如何理解?第一,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经济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存在。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类型的道德;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道德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它具有其他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所不具备的社会功能(如非强制性),并且它从原始社会产生之后,就一直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人们最普遍的行为规范。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个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男人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
第二,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
“善”与“恶”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概念。
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说,所谓善,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谓恶,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违背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第一章1。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2.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现象分为三类: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判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4。
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5.道德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不同步性。
(判断)道德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6.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道德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判断)。
7。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单选)8.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维护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9。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判断)10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11。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12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判断)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道德和技术的关系
浅论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摘要:科技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
怎样使两者更为和谐发展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只有调整好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使道德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不断完善与发展,然后,让完善的道德去激励与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
才能促成并维持科技与道德的动态平衡,使二者的发展保持在合理的界限,促进科技与道德的共同进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科学技术伦理道德辩证关系1前言在当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像科学这样广泛、持久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时代。
科学不仅已渗透到了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深深地触及到了人们心灵的深处。
科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发明把人从精疲力竭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更加舒适和富裕;另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不安,使人成为技术环境的奴隶,而最大的灾难是为自己创造了大规模的毁灭手段。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科学的这两重作用更为明显。
一方面,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认识与变革自然的广度与深度,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驾驮自然的能力,把人类的文明推进到了一个前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另一方面,科学也在更大规模、更多方面和更加严重的程度上,造成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威胁。
以至“我们不能过分地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看来,如何兴利除弊是人类发展科学技术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不得不去深思与解决的课题。
其实,理论和现实都已说明,科学的问题几乎都源于科学与道德之间关系的问题。
只有调整好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使道德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不断完善与发展,然后,让完善的道德去激励与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学永远朝着造福于人类这一预期目标而健康地发展,否则我们很难保证科学不会酿成危害人类,甚至毁灭人类的罪魁祸首。
看来探讨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巨大的直接现实意义。
温饱是否为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不是)四辩稿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
在阐述我方的观点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指出对方的几处明显错误。
首先,对方将温饱等同于生存,而词典上对温饱的解释为“吃得饱,穿得暖”,关乎的是是否过得好;与生存相关的则是吃不吃,穿不穿。
不难看出,温饱要比生存的标准高出不少呢!第二,对方认为道德虽然是一种行为准则,但是不能保证温饱,因此得出道德无用论。
但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立在一定的秩序之上,个人与社会又息息相关,只有谈道德,有道德,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更能保证温饱。
第三,对方一直强调的温饱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人类的追求仅限于此吗?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太狭隘了吗?作为人,是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的。
而苏格拉底说:“道德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
”因此,综上几点,不但不能看出温饱是道德的必要条件,反而凸显了不论温饱与否都要谈道德的重要性。
下面再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在温饱得不到保证时是可以谈道德的。
如上所说,温饱与生存完全是两套标准,温饱得不到保证并不意味着生存就收到了威胁。
历史上,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数不胜数,但是人们因此放弃了对道德的追求吗?战火纷飞的东周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一批追求道德高度的圣贤;建国初期的困难时期,出现了王杰,焦裕禄等一批道德楷模。
因此,可以看出在没有达到温饱的时候谈道德是完全行得通的。
第二,道德源自内心,并不在于温饱与否。
虽然不可否认,生理层面的因素,诸如饥饿,寒冷会对人产生影响,但是这都需要建立在极端情境之下,涉及的是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不是温饱问题。
除此之外,区别于动物的是,人是有理性的,即人的精神独立于躯体,精神可以支配躯体。
饥饿,寒冷隶属躯体层面,而道德建立于精神之中。
精神高于躯体,所以,当我们追求道德时,温饱不会成为决定条件。
第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过程中,更需要谈道德。
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而当人的行为受到规范之后,整体上社会就会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景象。
众所周知,只有当社会有序运转时才能促使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伦理学名词解释
伦理学名词解释1、伦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应当遵守的道理与行为准则2、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道德科学,指以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客体的理论科学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必要的社会及行政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以及人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4.道德现象:是人类现实生活中为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
5.道德活动现象:指人类生活中围绕一定善恶而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6、道德意识现象:指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7、道德规范现象:指的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8、道德关系:就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或者说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的社会关系。
9: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完满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状态。
10、人道主义是指社会对每个成员的利益、权利和价值的尊重,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
11、道德实践指由人的实践理性或实践精神支配下的一种社会活动。
12、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信息、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观的支配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
13、道德评价主要是指社会或个人根据一定的客观的社会道德原则、准则,对人的思想感情、品质、行为或社会某种道德现象所进行的评判。
14、道德教育主要是指以社会将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灌输、渗入到社会成员的头脑中,使他们接受并付诸行动。
15、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实践中,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或以某个道德理想人格为范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努力达到道德上的理想人格。
道德无用的辩论观点
道德无用的辩论观点
道德无用的观点主要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道德是主观的、个人的或文化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应用或不值得考虑。
以下是几个支持这一观点的论点:
1. 道德是主观的:道德观念是根据个人的信仰、意见和感觉形成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因此没有统一的道德准则。
由于没有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道德本身就失去了实际应用的意义。
2. 道德是文化的:道德观念是由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塑造的。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无法跨越不同的文化边界,也无法为所有人提供普遍适用的指导。
3. 道德是相对的: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是相对于特定情境和特定人群的。
由于情境和人群的不同,道德评判和规范也会有所变化。
因此,道德标准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的。
在这种观点下,道德的普遍适用性受到了质疑。
4. 道德无法证明:道德无法通过科学或理性的方式来证明或证伪。
由于道德是主观和文化的,它不属于客观可验证的领域。
因此,无法提供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或驳斥某种道德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被认为是相对主义的,没有实际应用的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论点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仅供讨论和
思考。
许多人仍然认为道德是重要的指导原则,能够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于道德无用论理解
关于道德无用论理解
道德无用论认为,道德是无法促进社会繁荣与发展的,任何形式的道德行为都不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结构,仅能激发一种影响力而已。
道德无用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他认为没有实践的道德决定与行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只是一种美好想象。
他认为,道德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反应,不能把它当作口头上说说而已,这样就没有实际意义。
他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价值集,道德认定必须以主观价值集为准则。
卡尔·马克思的“无用性”解释对道德决定、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特别
重要。
他认为,正当的社会行为必须有合理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单纯
的个人喜好。
无用性说明了道德决定不能单纯取决于个人喜好,而是
需要经过社会协商,并依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无用也
解释了为什么有些道德决定,即使是对当时来说合理的,但却在未来
可能发生某种变化而失效。
因此,卡尔·马克思的无用论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解释观点,有助于理解
道德判断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它的要点在于,个人的道德判断必须符合社会的利益,而不能单纯满足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道德准则。
道德无用论
道德无用论若以“道德无用”为核心概念,那么这一论断首先便可溯源至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
他提出:“没有任何一种行为,性质上可以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仅仅因为它的结果”(维基百科,2016)。
这一观点,不仅仅替代了传统的道德评价,同时也凸显了伏尔泰对人本身动机及其内在驱使的概念,即:人们有时会被内在的动力牵引而做出某些行为而不是因它们的认可而做出,如此才能得到社会认可。
以经济活动来说,伏尔泰的道德无用论影响了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经济学家们的思想,也就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华.怀斯的理论组成的实用主义经济学,他们主张“自私的行为可以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实用主义经济学,2016)。
他们认为,追求私欲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发展,最终促进和提高人民福利。
而从历史上看,国家的繁荣也反映了道德无用论的思想。
以英国为例,尽管有宗教道德的影响,但它的法律、宗教与理性的共同作用促使英国社会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使英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并最终在殖民扩张中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
英国的成功,可以说也证明了伏尔泰的道德无用论,即追求自私的行为与利益最大化,反而会使整个国家受益。
然而,伏尔泰的道德无用论也受到了激烈批评。
传统道德认为,如果不是出于道德原因而做出行为,就很难取得真正的社会认可。
而且,以市场经济为例,企业家们受到利益诱惑而进行剥削,却可以立即实现财富的积累,而不引起社会的责备。
由此看来,行为出于道德才能够取得社会认可,而不是凭借结果获得认可。
总之,伏尔泰的道德无用论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道德视角,即只要行为能够取得利益最大化,就算是能够被社会认可的。
但是要说伏尔泰的观点,以及实用主义经济学是否是正确的,实际上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道德无用论及道德万能论的看法
道德无用论及道德万能论的看法道德无用论是指,在一些哲学思想家看来,道德标准本身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谓的道德准则只是人们自己编制的约束规则,没有绝对的道德行为标准。
这种思想认为,道德标准只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并不是真正存在的事物。
这个思想对道德的权威性和普适性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反思道德规范背后的实质提供了一个视角。
道德无用论和道德万能论是伦理学领域中的两个不同的观点。
道德无用论认为道德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人们往往不会按照道德行事,而是凭借自己的欲望和利益来决定行动。
在这种观点中,道德被视为虚无缥缈的概念,无法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有效工具。
这样的观点可能会支持一些自私自利的行为或者无视他人利益的行为。
相比之下,道德万能论认为道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可以成为人类行为的指南,也可以为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这种观点中,道德原则的遵守被认为是人们应尽到的义务,人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的利益。
这样的观点一般被视为一种以他人利益为导向的道德。
相对地,道德万能论主张道德是普遍适用的、普及的和不可抗拒的普世规则,其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和每一个个体之中,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必要性。
按照这种道德观,人类不应该违反道德规则并该尊重他人,追求公正和真理,同时给他人带来好处。
这种态度对人类的发展、和平、合作和交流也有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道德无用论和道德万能论是两种不同的看法,它们对道德问题的看法有所偏差。
无论哪种看法,人们都应该持有一个批判的态度,在历史的进程中,道德的规范标准不断随时间和人们文化观念的演变而发生改变。
因此,在通过独立思考和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人们应该尊重道德的精神规范,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道德观点的多样性,以此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倾向于道德万能论。
尽管道德可能不能完全规范人类行为,但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关于道德无用论的理解
关于道德无用论的理解
关于道德无用论的理解
道德无用论是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行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这种观点最早由英国哲学家詹姆斯·霍布斯提出,他认为,道德行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道德行为是无用的。
霍布斯的观点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改善个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然而,霍布斯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
他认为,道德行为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只能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而不能影响个人的经济地位。
因此,道德行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道德行为是无用的。
此外,霍布斯还认为,道德行为可能会对个人的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可能会让个人失去社会资源,从而降低个人的社会地位。
因此,道德行为可能会对个人的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德行为是无用的。
总之,道德无用论是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行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道德行为是无用的。
虽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道德行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道德行为,以改善个人的社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着经济的增长,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传统的道德教化,远离了道德准则,于是出现了缺少仁爱之心、正义之感的人。
在这些人的作为下,社会乱象频出,“不赡养老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恶人当街行凶没人制止”等等。
于是有人得出“社会只要经济发展,而道德无用”的结论。
道德无用,意味着在政府领域,干部可以放松政德的约束,背离“政者,正也”、“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于是,腐败分子可以有理由为了经济的发展,去接受权钱色的诱惑。
于是,“地沟油”、“瘦肉精”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变成社会的常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只是少数有良知人的奢望。
于是社会冷漠成了再正常不过的发展模式,因为这个社会只需要金钱,道德只是无用的东西。
至此,道德在社会各个领域失去立足的基础。
温家宝同志说过:“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
”社会的发展还是需要道德去护航。
我们不应该忘记在汶川、玉树、周曲等巨大天灾中涌现的一个个关于大爱无言的故事,主人公用生命去凝聚道德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最美妈妈”吴菊萍、“90后孝女孟佩杰”、“郑棒棒”等一个个道德模范,用自己的言行让道德在新时代闪光,给人民以灵魂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他们以实际行动启示我们,在物质丰裕的年代,社会公众更应该知道德、守道德、行道德。
道德是根,物质利益是花,德厚才能物丰。
我们经济飞速发展,已经为行道德之事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当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时,遵循一种合乎道德的操守,善言善行是应有之义。
根深才能叶茂。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需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唯有如此,发展才会协调持续,社会才会长治久安,在市场化经济的大潮中人民才能坚守高尚道德情操,驾驶着满载友爱的生活之舟驶向辉煌的明天。
坚守和捍卫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稳固安身立命的基础,才不会在追名逐利中逐渐失去自我。
大力弘扬孝、诚和廉等传统美德,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廉耻教育,规范道德行为,把道德修养积淀在血脉中,把追求高尚行为变成自觉行为,确保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