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七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七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aae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5.png)
七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灾、火灾、地质灾害等风险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需要加强七防工程建设,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提高城市安全防灾能力。
本文将对七防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七防工程概述七防工程,是指防洪、防汛、防灾、防险、防护、防范、防控七个方面的工程建设。
其目的是通过工程手段,减少和避免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害,同时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促进城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防洪工程建设1. 河道整治工程: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加大河道断面,增加河床排水能力。
2. 堤防加固工程:对城市周边的河道堤防进行加固,提高防洪的能力。
3. 水库调蓄工程:在城市周边布置水库,利用水库来减少洪水的冲击和洪峰的滞后。
四、防汛工程建设1. 雨污分流工程:在城市市区内进行雨污分流工程,减轻雨水对下水道的冲击,减少城市内的内涝情况。
2.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减缓雨洪对城市的冲击。
3. 大型排水泵站建设:在城市低洼地区建设大型排水泵站,加强对雨水排放的能力。
五、防灾工程建设1. 防火安全工程:加强城市建筑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提高建筑的防火等级。
2. 土石流防护工程:对城市周边的山体进行稳定加固,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3. 风险区划和撤退规划:对城市内的自然灾害风险区进行划定,并制定相应的撤退规划,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六、防险工程建设1. 防震加固工程:对城市内的具有重要功能的建筑进行地震加固工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防雷工程建设:在城市内重要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
3. 防坍塌工程建设:对城市内的老旧建筑、桥梁、路面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七、防护工程建设1. 强化建筑物风险管理:对城市内的建筑物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建筑物的风险管理,防止风险事故发生。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adde2f887c24028905fc31f.png)
目录第一部分主要结论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 (I)二、排水系统防灾规划 (II)三、燃料供应系统防灾规划 (III)四、供电系统防灾规划 (IV)五、通信系统防灾规划 (IV)六、交通运输系统防灾规划 (V)————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I)第一章总则 (1)一、项目背景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1)四、指导思想与任务 (2)第二章规划内容及规划原则 (3)一、规划内容 (3)二、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性 (3)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应解决的内容 (3)五、抗震设防要求 (4)第三章供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5)一、现状与问题 (5)二、抗震要求 (8)三、供水平时预案 (8)四、供水应急预案 (9)五、管理措施 (11)六、实施规划 (12)第四章排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4)一、现状与问题 (14)二、抗震要求 (14)三、排水平时措施 (14)四、排水应急预案 (15)五、管理措施 (15)六、实施规划 (15)第五章燃料供应防灾工程规划 (16)一、现状与问题 (16)二、燃料供应平时措施 (16)三、燃料供应应急预案 (17)四、管理措施 (17)五、实施规划 (17)第六章供电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8)一、供电系统现状与问题 (18)二、供电系统抗震要求 (19)三、供电平时措施 (19)四、供电应急预案 (20)五、需提高抗震能力的供电设施 (20)第七章通信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5)一、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现状与问题 (25)二、通信、广播电视系统抗震要求 (26)三、通信平时措施 (26)四、通信、广播电视应急预案 (27)五、需提高抗震能力的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27)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9)一、铁路运输系统 (29)二、公路运输系统 (29)三、水运系统 (29)四、空运系统 (29)五、城镇交通运输系统 (29)六、应急预案 (30)第三部分主要图纸01供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2排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3-1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一)03-2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二)04 供电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5 通信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第一部分:主要结论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1、供水系统内容供水系统分别为四部分:水源、原水管线、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线。
防洪治理工程方案
![防洪治理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988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b.png)
防洪治理工程方案一、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灾的频发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洪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城市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防洪治理工程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1)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3)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
2、意义(1)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2)促进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3)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防洪治理工程的原则1、综合治理:防洪治理工程应该从整体上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建设资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洪治理方案。
2、分区负责: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洪水分布情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洪治理区域,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行。
3、科学规划:防洪治理工程应该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保证其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4、强化宣传: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手段,提高市民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减轻洪灾对人民的影响。
四、防洪治理工程的内容1、修建防洪设施:包括堤坝、河堤、河道整治、排水设施等,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洪水情况进行修建,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2、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防洪墙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轻洪灾对城市的影响。
3、加强预警监测:建设完善的洪水监测系统,加强对洪灾的预警和监测,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
4、改善灾后救援措施:建设完善的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五、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1、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对防洪治理工程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3、强化技术支持:加强对防洪治理工程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62069731711cc7931b71645.png)
一
23 6—
科
建 筑 工程 』 f
城市 防灾工程规划
杨 济 斌
( 温岭 市建 设 规 划 局松 门分 局 , 江 温岭 3 7 1 ) 浙 1 5 1
摘 要 : 对城 市 防 灾工 程 规 划进 行 了论 述 。 针 关 键 词 : 市 ; 灾工 程 ; 划 城 防 规
表 1 消 防 用水 1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内容 力 , 少火灾发生 和蔓延 减 1 . 1城市防灾系统总体工程规划的主要 内 的可 能 性 。 213城 市 火 灾 多 由 .. 容佾’ 分区规划) 111确 定城市 消防 、 防 、 .. 人 防洪 、 震等 人 为 失 误 引起 ,因 此 , 抗 消 设防标准 。 . 防必须发 动和依靠群众 。 11 .. 2布局城 市消防 、 人防 、 防洪等设施 。 健全消防制度 , 及消防 普 知识。 1 _ 制定 防灾对策与措施。 .3 1 l. J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 1 2 . 2城市消防标准 1 .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 的主要 内 城 市消防标准 , 主要 容 体 现 在 构 、 筑 物 的 防 火 建 l. _ 1确定规划 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 的布 设计上 。与城市规划密切 2 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 相关 的有关规范有《 建筑 1. .2确定规划范 围内地 下防空建筑 的规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 B 2 G 模、 数量 、 配套内容 、 抗力等级 、 位置 布局 , 以及 5 0 6 2 0 )《 0 1— 0 6、 高层 民用 建筑 设 计防 火规 范 》 指挥调度 多个消防队协同作 战的作用 ,消防站 平战结合 的用途。 fB 5 0 5 19 )《 防站建筑 设计标准} N 和消火栓是城市必不可少 的消防设施。 G 0 4 — 9 5、消 ( J C 1- . 3确定 规划范 围 内的 防洪堤标 高 、 2 排 1 18 )《 - 9 1、 城镇消防 站布局与 技术装备 配备标 231 防 站 规划 _ 消 . a 肖防站分级。消防站主要按 占地和装备 准}G J 1 18 ) 。 (N — 9 2等 污泵站位置等。 1. . 4确定规划范围 内疏散通道 、疏散 场 2 221通路消防。进行城 市道路敷设时 , .. 必 状况 划分 为三级 : 一级消 防站 : 拥有 6—7辆车 地 布局 。 须考虑消防方面 的要求 : 辆, 占地 3 0 m2 0 0 左右 ; 二级 消防站 : 拥有 4—5 占地 2 0 m 左 右 ; 50 三级消防站 : 拥有 3 1. . 5确 定规 划范 围内生 命 线 系统 的 布 2 a .当建筑沿街部分 长度过 10 5m或总长度 辆车辆 , 局。 以及维护措施 。 超 过 20 2 m时 , 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辆车辆 , 占地 20 m 左 右 。 00 b消 防站设置要 求: . 在接 警 5 i , m n后 消防 b .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 和内院的通 道 , 因城 市防灾工程 系统有 部分设施 同为城 队可达到责任 区的边缘 ,消防站责任 区的面积 市给水 、 排水、 电、 供 通信等工程设施 , 因其他 其 间距不大于 8 m 可结合楼梯间设置) 又 0( 。 c. 建筑 物内开设 的消防 车道 , 高于净宽 宜为 4~7 m 净 k 。运输量大的地区 , 应设特种消防 因素 ,有些 防灾工 程设施 的造价难 以估算 , 所 m。 站。 以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一般不作造价 均 应 大 于 或 等 于 4 d消 防道路 宽度应 大于 等于 3 m, . .5 净空 c消 防站布局要求 : 防站应位 于责任 区 . 消 估算。 的中心 。 消防站应设于交通便利 的地点 , 如城市 2 城市消防工程规划 高度不应小于 4 m。 消防站应与医院 、 小 2 . 1城市消防对策 e . 尽端式消 防道 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 干道一侧或十字路 口附近 。 5 5 学、 幼托 以及人 流集 中的建 筑保持 5m 以上 的 0 在 我国 , 城市 消防工作 的方针是 “ 防为 1 mX1 m。 预 £ 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 或沿两长边 距离 ,以防相互干扰 。消防站应确保 自身 的安 主, 防消结合” 首先 , 市布局 、 。 在城 建筑设计中 , 全 ,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晶的生产储运设施或 采取一 系列防火措施 , 减少和防止火灾灾害 ; 其 设 消 防 车道 。 次, 消防队伍 、 消防设施建设 、 消防制度和指 挥 g 过 30 . 超 0 0座 的体育 馆 、 过 2 0 超 0 0座的 单位保持 2 0 0 m以上的间距 ,且位于这些设施 占地 面积 超 过 3 0m 0 0 的展 览 馆 、 物 馆 、 的上 风 向 或 侧 风 向 。 博 组织机制应健全, 保证火灾的及时发现 、 报警 和 会 堂 、 商场 , 设 环 形 消 防 车道 。 宜 23 消 防栓 设 置 .. 2 有效组织扑救 。 a . 消防栓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 10 2 m。 211城 市 防 火 布 局 .. 222建筑物消防间距 。 .. 建筑 的问距保持也 h消防栓沿道路设置 , . 靠近路 口。当路宽大 a . 城市重点防火设施 的布局。城市 中不可 是消 防要求的一个 重要方面 ,我 目有关规范要 0 宜双侧设 置消 防栓 , 防栓 距 消 避免地要安排如液化气站、 煤气制气厂 、 油品仓 求 多层建筑 与多层 建筑 的防火 间距应 不小 于 于等于 6 m时 , 库等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 、储存和运输 6 m,高层建 筑与 多层 建筑 的防火 间距不小 于 建筑墙 体应大 于 5 m。 0 在布局消 防栓时 , 还必须注意 , 由于我国多 设施 。 这些设施应慎重布局 , 特别是要保证规范 9 而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 间距不小 于 m, 1 m。 3 要求 的防火间距。 数城市水压不足 , 在扑灭城市火灾时 , 单单依靠 消防车必须能进入灭火区域 , b城市防火通道 布局 。消 防车的通行范围 . 223消防用水( ._ 见表 1。 )大部分城市火灾均 消防栓是不行的 , 涉及火灾扑救的及时 陛,城市 内消防通道的布 可用水扑灭 ,保证消防用水是城市消防工作 的 因此 ,不能以密设 消防栓 的方法来降低道路应 局应合乎各类设计规范 。 重要 内容。城市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管 网直接供 有 的消防车通行的宽度要求 。 也可设 置专 门的消防管道系统 。 在水量不足 c . 旧区改造 。城市 旧区是建筑耐火 等 给 , 城市 级低 , 建筑 密集 , 道路狭窄 , 防设施 不足 的地 的地 区 ,应设消防水池,或利用河湖沟的天然 消 区, 是火灾 高发 地区 , 并且延烧 的危 险性很大 。 水。 在河 网城市 , 应考虑沿河辟 出一些空地与消 因此 , 城市旧区的改造 , 防火是重要 的工作 。 防通道相连 , 作为消防车取水 的场所。 d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城 市消 防设施包括 . 23城市消防设施规划 . 消防站 、 消防栓 、 消防水池 、 消防给水管道等。 消 防设 施 有 消 防指 挥 调 度 中心 、 防 站 、 消 肖 2 . 建构 筑 物 防火设 施 应遵 照 有关 规 火栓 、 .2 1 消防水池以及 消防嘹望塔等 。其中 , 消防 责 任 编辑 : 依 凡 袁 范, 实行防火设计 , 提高耐火 等级和 内部消防能 指挥调度中心 一般在大 中城市 中设 立 ,主要起
人防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人防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81f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0.png)
人防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的日益紧张,人防工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防工程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一种重要工程,具有防空、防灾、防烟、防盗等多种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方案旨在提出人防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防护能力。
二、规划目标1.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满足城市人防需求;2.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多功能利用;3.完善城市人防体系,提高城市抗灾防护能力;4.促进城市人防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发展局面。
三、规划原则1.依法规划,充分考虑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设置人防工程建设规划;2.科学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人防工程建设规划;3.合理布局,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合理布局人防工程建设;4.应急管理,充分考虑城市灾害防范需要,设置应急避难设施;5.生态环保,注重人防工程建设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功能。
四、规划内容1.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1)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分析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城市地下现有的使用情况,了解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目标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总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完善城市地下设施、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多功能利用等。
(3)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原则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原则,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环保、安全防护、应急管理等原则。
(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内容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内容。
2.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1)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分析系统梳理目前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现状,包括人防工程布局、建设规模、防护能力等情况。
(2)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完善城市人防体系、提高城市防护能力、促进城市人防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等。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33304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d.png)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总学时:X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一门融合了城市规划、灾害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形成机制,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制定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方案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3、学生应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城市灾害概述1、城市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滑坡等。
(2)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
2、城市灾害的特点(1)灾害的连锁性和衍生性。
(2)灾害的集中性和严重性。
(3)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1)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2)人为因素,如城市建设、人口密度、经济活动等。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1、灾害学理论(1)灾害系统理论。
(2)灾害风险理论。
2、城市规划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
(2)韧性城市理论。
3、工程学理论(1)结构工程学。
(2)岩土工程学。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与技术1、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方法,如专家评估法。
(2)定量评估方法,如概率分析、损失评估模型等。
2、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方法(1)目标导向法。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bc698073c1ec5da51e2701b.png)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一基本概念1、城市防灾:(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
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
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
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
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
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
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6e783f40975f46527d3e18e.png)
第九章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一.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一)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含分区规划)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的设防标准;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3.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二)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2.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内容、抗礼登记、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
3.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4.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5.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施。
二.城市消防系统工程设施规划城市大火给城市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所谓城市大火,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国家把一把火烧毁房屋在50栋以上,燃烧面积在3300m2以上的火灾叫城市大火。
(一)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1.易燃易爆、火灾危险大的单位在位置,周围环境、主导风向、安全间距等的控制;2.燃气调压站、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等的安全间距等;3.加油站的布点;4.火灾危险大的工厂的布局;5.旧城改造中的消防问题、消防通道、设施等;6.古建筑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措施;7.燃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消防措施等。
8.设消防站。
(二)消防站规划1.消防站规划的内容消防站内建筑应包括车库、值勤宿舍、训练场、油库和其它建筑物、构筑物。
2.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原则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布局首要原则是,消防队接到火警后要能尽快地到达火场.具体地说.发生火灾时,消防队接到火警在5分钟内要能到达责任区最远点。
这一要求是根据消防站扑救责任区最远点的初期火灾所需要15分钟消防时间而确定的。
根据我国通信、道路和消防装备等情况,15分钟消防时间可以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物初期大火,有效地防止火势蔓延。
城市消防站布局要根据工业企业、人口密度、重点单位、建筑条件以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条件确定。
其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
第六章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防护规划
![第六章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防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13a193010661ed9ad51f31e.png)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蒋刚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第六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防护规划§6.1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规划一城市的主要灾害系统1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大雾、干旱、暴风雪等;海洋灾害:包括海啸、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海水回灌等;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塌陷、地面沉降等;地震灾害:包括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砂土液化、城市火灾、河流与水库决堤等;2 人为灾害:大城市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和经济与社会财富高度的密集化,导致城市人口众多,住房密集,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引起的城市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核事故、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
3 战争灾害:城市是未来敌人空袭的重要目标,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灾害所带来的灾难。
4 次生灾害:由以上灾害等所诱发的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等,一般被称为次生灾害。
灾害可能造成城市建筑物倒塌,给排水、供电、煤气、燃料、广播、电视、通信中断,水、陆交通瘫痪,工业设备破坏、生产停止、人员伤亡等,使城市失去正常运转功能。
二综合规划对策与实施1 建立健全的城市灾害预测、观测、监测、监视、警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城市气象观测系统;建立健全城市防汛自动测报系统和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地震监测网和地震及地基稳定动态监视系统;建立健全城市消防观察报警系统;配备完整的城市防核袭击、防化学报警系统;建立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系统,建立防空袭报警系统;2 建立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系统: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发展,按照城市遭受不同情况的灾害要求,实施人口就急疏散转移,确定不同灾害情况下人口的疏散转移数量、方法、路线、地域等;3 地面建筑空间①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区域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要求,科学的规划和控制城市整体形态发展及建设规划;②城市整体结构布局要合理,能满足防空、防灾要求。
如对生产、生活、文化、金融、贸易、科技、港区等分区的要求,区与区的分隔要求,区内的避难场地间的道路连接,核工业、化学工业源的布点及安全间隔的要求等;③城市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间距规划指标要综合考虑,满足防空、防灾、抗震、救灾及防火要求;④规划城市新区的绿化、空地、公共用地指标不低于20%-25%,其中一部分可以作为防空、防灾、救灾、疏散、集结用地使用,并按照防灾要求进行绿化控制;⑤控制城市市内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高度;⑥建立城市应急交通道路系统。
人防工程规划方案
![人防工程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5fe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5.png)
人防工程规划方案一、综述人防工程是为人们在突发事件中提供避险、避灾和生存所需的防护措施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
人防工程规划方案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在突发事件中的避险需要,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人防工程的建设、设施和功能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的方案。
二、市政规划与人防工程规划的关系人防工程规划方案是市政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息息相关。
人防工程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市的主干道、交通枢纽、地铁线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使人防工程布局合理、设施完备。
三、人防工程规划目标1. 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突发事件中提供有效的避险场所和抗灾救援设施。
2. 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降低城市灾害损失,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 人防工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发展规划,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衔接。
四、人防工程规划的内容1. 人防工程规划要覆盖城市的所有区域,并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地质环境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人防工程布局和规模。
2. 人防工程规划要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确定不同类型的人防工程,如避难所、防空洞、防灾避难场所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避险需求。
3. 人防工程规划要紧密结合城市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人防工程,确保其稳固可靠。
4. 人防工程规划要与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确保人防工程的布局和建设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
五、人防工程规划的编制步骤1. 调研分析阶段: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自然环境等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布局。
2. 规划设计阶段:制定人防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明确人防工程的类型、规模、布局和建设进度,确定各个防护设施的要求和标准。
3. 方案论证阶段: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调整,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经过论证确认最终的人防工程规划方案。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8d19de3c8d376eeafaa3107.png)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行。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 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划标准》, 经 我 厅 组 织 专 家 审 查 通 过 , 并 报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备案,现批准为四川省工程建设强制性地方标准,编号为: DBJ51/066-2016,备案号为:J13617-2016,自 2017 年 5 月 1 日起在全省实施。其中,第 3.0.2、第 3.0.6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 042999 号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主编单位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助理编辑 封面设计
出版发行
发行部
印
张
字
数
版
次
印
次
书
号
定
价
杨勇 张秋霞 原谋书装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四 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111 号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 21 楼) 028-87600564 028-87600533 610031 http: // 成都蜀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140mm×203mm 3.5 88 千 2017 年 3 月第 1 版 2017 年 3 月第 1 次 ISBN 978-7-5643-5315-5 31.00 元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成 都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四川省建筑科学研 究院主编.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3
2012城规师考试科目《规划实务》:城市防灾工程规划2
![2012城规师考试科目《规划实务》:城市防灾工程规划2](https://img.taocdn.com/s3/m/fa63851d172ded630a1cb69f.png)
2012年的知识知识点进行讲解,3.城市消防设施(1)消防设施: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消防水池以及消防嘹望塔等。
其中,消防站和消火栓是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
(2)消防站:一级消防站,拥有6~7辆消防车,占地3000㎡;二级消防站,拥有4~5消防车,占地2500㎡;三级消防站,拥有3辆消防车,占地2000㎡。
消防队要在接警5分钟后到达责任区边缘,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k㎡。
(3)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m,距建筑应大于0.5m。
(三)熟悉城市防洪工程规划1.城市防洪、防涝对策对于河流洪水防治要坚持“上蓄水、中固堤、下利泄”的原则。
对策有以蓄为主和以排为主两种。
2.城市防洪、防涝标准防洪标准是,指防洪对象应具备的防洪能力,用可防御洪水相应的重现期或出现频率表示。
特别重要城市(≥150万人)防洪标准为≥200年重现期,重要城市(150万~50万人)为200年~100年重现期,中等城市(50万~20万人)为100年~50年重现期,一般城镇(≤20万人)为50年~20年重现期。
3.防洪、防涝工程设施主要包括:堤防、排洪沟渠、防洪闸、排涝设施等。
堤线的转弯半径一般为5—8倍的设计水面宽,堤顶高应高于洪水位0.5m以上。
应试者应该在熟悉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查阅《城市防洪工程规划设计规范》及相关内容。
(四)熟悉城市抗震工程规划1. 概念(1)地震烈度:所在地区受影响和受破坏程度。
分为12个等级,以6度作为城市设防的分界。
(2)震级: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
5度以上会造成破坏。
2.城市抗震标准我国工程建设从地震基本烈度6度开始设防,抗震设防烈度有6、7、8、9、10度5个等级。
6度及6度以下的城市一般为非重点抗震防灾城市。
3.城市抗震设施主要指避震和震时疏散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
城市避震和震时疏散可分为就地疏散、中程疏散和远程疏散。
城市内抗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房屋高度低于10m,最小房屋间距为12m;房屋高度10~20m,最小房屋间距为6+0.8h;房屋高度超过20m,最小房屋间距为14+h。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dd4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5.png)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加剧。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这些灾害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探讨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希望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二、城市概况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市常年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重点考虑防洪、防风、抗震等因素。
三、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是指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必要内容。
四、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防灾防险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
综合利用防洪、防风、抗震等综合治理手段,提高城市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 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 经济适用。
在实施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五、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基础性的规划内容,对城市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至关重要。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划定不宜建设的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防灾工程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防灾防险功能,保障基础设施在灾害发生时的稳定运行。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694a850740be1e650e9aea.png)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二)主灾与次生灾害
城市灾害往往多灾种持续发生,各灾害之间 有一定因果关系
发生在前,造成较大损害的灾害成为主灾。 主灾规模一般较大,常为地震、洪水、战争 等
发生在后,由主灾引起的一系列灾害,规模 较小,但灾种多,发生频次高,作用机制复 杂,发展速度快,有些次生灾害的最终破坏 规模甚至远超过主灾
建设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有利于防灾设施的综合 利用。
10.2.3城市的综合防灾
5. 建设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 6. 健全、完善城市综合与防灾标准
城市各类灾害中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 频繁的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涝、火灾与战争。 针对这四种灾害的抗震、防洪(涝)、消防 和人防工作,是城市防灾工作的重点
第十章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规划
10.1 城市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1、自然灾害 ① 气象灾害 ② 海洋灾害 ③ 洪水灾害 ④ 地质与地震灾害
10.1.1 城市灾害的种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2、人为灾害 ① 战争 ② 火灾 ③ 化学灾害 ④ 交通事故 ⑤ 传染病流行
1. 灾前的防灾减灾工作——灾害区划、灾情研 究与预测、防灾教育、防灾预案制定、防灾 工程建设
2. 应急性防灾工作——灾害警告、人员物资保 护与疏散、临时指挥机构建立、抗救灾人员 物质组成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bb26d15022aaea998f0f1d.png)
第一章灾害:是以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结果体现的。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灾害分类:1、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
2:人为灾害,指人类社会系统或自然社会综合系统运用发展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人为因素给人、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1、气象灾害:①台风:特指其中心附近地面或海域12m高处最大风力≥12级(或≥64nm/h或≥32.7m/s)的热带气旋。
②大风:指瞬时风速≥17m/s③干热风: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0°,最小相对湿度≤30%,并伴有3级以上风的综合性天气现象。
④沙尘暴:指大量沙粒和尘土被强风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现象。
⑤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⑥暴雨:(50mm≤日降水量<100mm),大暴雨(100mm≤日降水量<200mm),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mm)。
暴雪一般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mm或以上,或12小时内积累降水量达6mm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2、洪涝灾害3、海洋灾害与海岸带灾:海岸崩塌是指发生在海岸的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岸或黄土类土组成的海岸。
4、火灾与爆炸5、地质灾害与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又称塌方,山崩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现象,崩塌包括岩崩和土崩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发生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
滑坡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整体向下滑移现象,也称垮山、走山、地滑、土溜。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244f90127d3240c8447ef90.png)
目录第一部分主要结论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 (I)二、排水系统防灾规划 (III)三、燃料供应系统防灾规划 (III)四、供电系统防灾规划 (IV)五、通信系统防灾规划 (V)六、交通运输系统防灾规划 (V)————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I)第一章总则 (1)一、项目背景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1)四、指导思想与任务 (2)第二章规划内容及规划原则 (3)一、规划内容 (3)二、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性 (3)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应解决的内容 (3)五、抗震设防要求 (4)第三章供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5)一、现状与问题 (5)二、抗震要求 (7)三、供水平时预案 (8)四、供水应急预案 (8)五、管理措施 (11)六、实施规划 (12)第四章排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3)一、现状与问题 (13)二、抗震要求 (13)三、排水平时措施 (13)四、排水应急预案 (14)五、管理措施 (14)六、实施规划 (14)第五章燃料供应防灾工程规划 (16)一、现状与问题 (16)二、燃料供应平时措施 (17)三、燃料供应应急预案 (17)四、管理措施 (17)五、实施规划 (18)第六章供电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9)一、供电系统现状与问题 (19)二、供电系统抗震要求 (20)三、供电平时措施 (20)四、供电应急预案 (21)五、需提高抗震能力的供电设施 (22)第七章通信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6)一、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现状与问题 (26)二、通信、广播电视系统抗震要求 (27)三、通信平时措施 (27)四、通信、广播电视应急预案 (28)五、需提高抗震能力的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28)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30)一、铁路运输系统 (30)二、公路运输系统 (30)三、水运系统 (30)四、空运系统 (30)五、城镇交通运输系统 (30)六、应急预案 (31)第三部分主要图纸01供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2排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3-1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一)03-2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二)04 供电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5 通信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第一部分:主要结论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1、供水系统内容供水系统分别为四部分:水源、原水管线、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线。
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范文
![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f042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d.png)
避灾工程建设方案范文一、前言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现代社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避灾工程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完善的避灾工程建设方案,旨在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并提高抗灾能力。
本方案着重考虑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二、地震防灾工程1. 建设坚固的建筑物: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应推广和实施抗震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的耐震性能满足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老旧建筑物的抗震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2.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避免在地震震源带和地震活动带设置重要基础设施。
应加强土地开发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在易受地震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如水库、核电站等。
3. 建设地震监测系统:完善地震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震活动情况,提前预警,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测能力,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做好地震事故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洪水防灾工程1.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大对河道治理和水库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河道通畅,增加水库蓄洪容量,提高防洪能力。
同时,加强堤防和涵洞等防洪设施的维护和加固,确保其完好性。
2. 建设洪水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洪水隐患,提前预警,组织人民撤离危险区域,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减少洪水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推行生态防洪措施:加强自然河道、湿地和滩涂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其蓄水能力,减少洪峰的冲击力。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防洪绿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排泄能力。
4. 加强水文观测和预测能力:加强对河流水文观测的力度,建立水文数据监测系统,提高对洪水形成和发展的预测能力。
同时,加强对中小河流和农田排涝系统的管理,提高其排涝能力。
四、台风防灾工程1. 强化建筑物抗风能力:推广和实施抗风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能够经受住台风的袭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得概念就是指为抵御与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得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与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得损失所采取得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得角度讲,城市防灾就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得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得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就是最有效得防灾手段。
城市得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得规划都与城市得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得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
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与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
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与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得实施主体。
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得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得发挥,还就是灾民生活得必备生存物质。
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与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得建设。
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得《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她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4、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得类型与编制体系:
(1)全方位得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一般由城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目标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管理系统、专业设施系统、生命线系统、支持系统、防灾空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等。
从空间上,又分为市域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各企事业单位防灾规划、防灾空间与设施得紧急运营规划、防灾社区规划、家庭防灾计划等。
(2)城市规划中得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般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从法定规划体系与空间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二案例
1、安全城市理论与实践
(1)安全都市:日本神户复兴计划
基本得考虑:①自主性生活圈得形成;②日常性灾害得调与;③市民、专业者、政府责任得分担。
防灾生活圈规划:①近邻生活圈;②生活文化圈;③区域生活圈
防灾都市基盘:①防灾绿轴;②防灾据点;③海陆空广域防灾据点体系;④都市生命线网络。
防灾管理:①灾害预防计划;②灾时得救灾紧急应变计划;③救援复原、灾后得救援机重建计划;④防灾教育。
日本防灾生活圈划分示意图
日本神户市区域防灾据点得配置
三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形成市域防灾交通网络:
以区域得空间结构为基础,规划区域交通轴,联系各防灾据点,保证防灾据点对外界多样化得交通联系手段,以及通往受灾核心区域得灵活多样得交通手段。
(2)规划设置市域防灾轴: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高效得防灾轴线网络,划分规模较大得防灾单元区块。
由区域性交通网络、区域性绿带、河流等要素组成。
(3)规划设置市域防灾据点:
指能够开展重要防救灾活动得市域性城市公园等场所。
功能包括救灾物资得转运、分配;支援部队得集结、宿营;器材储备;日常休憩等。
一般在人口稠密得市区周边、交通枢纽地区布置。
神户市防灾绿地轴与防灾据点构成
神户市震后重点整治得防灾轴
四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1、规划目标
综合防灾控制引导就是在局部地区对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中确定得重要防灾空间与设施项目进行空间布局,安排社区级得防灾空间与设施,对各防灾分区中存在得防灾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为下阶段得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提供防灾依据。
城市防灾空间与设施规划设计就是针对具体得街区与场所等不同空间类型,通过详细分析其综合防灾方面得问题,进行针对性得设计,提高其综合防灾能力。
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得综合防灾控制引导
对于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地区,综合防灾规划得相关内容应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图则中,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组成部门。
对于已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地区,则需要独立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得综合防灾控制引导,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补充内容。
综合防灾控制引导得主要内容包括:
a、灾害风险分析
标出影响该规划区得主要灾害种类,影响得地域范围等。
需收集得现状资料:①规划区得位置规模、现状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②用地性质、道路等级与宽度、建筑物层数、建筑密度、结构与材料、重要公共设施分布等人工建成环境条件;③各街道设置及其行政区边界,人口数、人口年龄结构、弱势群体分布、商业企业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④该地区得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防灾空间结构规划
标明规划区内防灾分区、防灾轴线、防灾据点得位置及其等级。
防灾分区:标明各级防灾分区得界限、编号,注明各分区得主要风险类型;标明各分区中得防灾绿地、避难场所、临时急救医疗点、区内消防通道、对外交通性道路、四周道路、危险源、地下空间疏散路线、配套防灾设施项目等。
c、防灾安全线得划定
防灾安全线内得空间就是有效得安全空间。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综合防灾规划引导中得防灾安全线应属于强制性指标要求。
防灾安全线得划设对象包括危险源、重大次生灾害源、避难场所、疏散通道、重要防救灾公共设施等。
d、制定特定地区得防灾规划对策
特定地区得类型包括密集型街区、老旧街区、弱势群体集中得街区、地下空间集中区、高层密集区、文教园区(大学城、幼托、中小学等)、山坡地社区、洪水淹没区、特殊性质得工业区(如化工园区等)。
f、制定特定地区得防灾规划对策
(1)密集型街区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①历史街区与文保单位集中地区:建筑物加固、耐火处理、环境整治、消除危险
源、拆除违章建筑、整治道路、增设消防水池,各个文物保护单位制定抗震应急预案,等等。
②城中村与危旧房区域:有计划地改造或拆除,疏通并拓宽片区内部得道路,控制危险源得数量与分布,加强教育等。
(2)地下空间得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地下空间得开发应与城市得综合防灾系统、防空系统进行有机衔接,合理确定地下空间得位置、出入口、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疏散口位置与消防水源等。
(3)特殊人群集聚地段得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如外国人集中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福利设施、外来人流集散地段,应增加清晰可靠得引导标志体系与更为便利得无障碍通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