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合集下载

七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七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七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灾、火灾、地质灾害等风险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需要加强七防工程建设,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提高城市安全防灾能力。

本文将对七防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七防工程概述七防工程,是指防洪、防汛、防灾、防险、防护、防范、防控七个方面的工程建设。

其目的是通过工程手段,减少和避免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害,同时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促进城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防洪工程建设1. 河道整治工程: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加大河道断面,增加河床排水能力。

2. 堤防加固工程:对城市周边的河道堤防进行加固,提高防洪的能力。

3. 水库调蓄工程:在城市周边布置水库,利用水库来减少洪水的冲击和洪峰的滞后。

四、防汛工程建设1. 雨污分流工程:在城市市区内进行雨污分流工程,减轻雨水对下水道的冲击,减少城市内的内涝情况。

2.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减缓雨洪对城市的冲击。

3. 大型排水泵站建设:在城市低洼地区建设大型排水泵站,加强对雨水排放的能力。

五、防灾工程建设1. 防火安全工程:加强城市建筑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提高建筑的防火等级。

2. 土石流防护工程:对城市周边的山体进行稳定加固,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3. 风险区划和撤退规划:对城市内的自然灾害风险区进行划定,并制定相应的撤退规划,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六、防险工程建设1. 防震加固工程:对城市内的具有重要功能的建筑进行地震加固工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防雷工程建设:在城市内重要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

3. 防坍塌工程建设:对城市内的老旧建筑、桥梁、路面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七、防护工程建设1. 强化建筑物风险管理:对城市内的建筑物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建筑物的风险管理,防止风险事故发生。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目录第一部分主要结论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 (I)二、排水系统防灾规划 (II)三、燃料供应系统防灾规划 (III)四、供电系统防灾规划 (IV)五、通信系统防灾规划 (IV)六、交通运输系统防灾规划 (V)————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I)第一章总则 (1)一、项目背景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1)四、指导思想与任务 (2)第二章规划内容及规划原则 (3)一、规划内容 (3)二、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性 (3)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应解决的内容 (3)五、抗震设防要求 (4)第三章供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5)一、现状与问题 (5)二、抗震要求 (8)三、供水平时预案 (8)四、供水应急预案 (9)五、管理措施 (11)六、实施规划 (12)第四章排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4)一、现状与问题 (14)二、抗震要求 (14)三、排水平时措施 (14)四、排水应急预案 (15)五、管理措施 (15)六、实施规划 (15)第五章燃料供应防灾工程规划 (16)一、现状与问题 (16)二、燃料供应平时措施 (16)三、燃料供应应急预案 (17)四、管理措施 (17)五、实施规划 (17)第六章供电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8)一、供电系统现状与问题 (18)二、供电系统抗震要求 (19)三、供电平时措施 (19)四、供电应急预案 (20)五、需提高抗震能力的供电设施 (20)第七章通信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5)一、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现状与问题 (25)二、通信、广播电视系统抗震要求 (26)三、通信平时措施 (26)四、通信、广播电视应急预案 (27)五、需提高抗震能力的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27)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9)一、铁路运输系统 (29)二、公路运输系统 (29)三、水运系统 (29)四、空运系统 (29)五、城镇交通运输系统 (29)六、应急预案 (30)第三部分主要图纸01供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2排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3-1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一)03-2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二)04 供电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05 通信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第一部分:主要结论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1、供水系统内容供水系统分别为四部分:水源、原水管线、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线。

防洪治理工程方案

防洪治理工程方案

防洪治理工程方案一、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灾的频发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洪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城市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防洪治理工程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1)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3)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

2、意义(1)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2)促进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3)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防洪治理工程的原则1、综合治理:防洪治理工程应该从整体上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建设资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洪治理方案。

2、分区负责: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洪水分布情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洪治理区域,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行。

3、科学规划:防洪治理工程应该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保证其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4、强化宣传: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手段,提高市民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减轻洪灾对人民的影响。

四、防洪治理工程的内容1、修建防洪设施:包括堤坝、河堤、河道整治、排水设施等,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洪水情况进行修建,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2、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防洪墙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轻洪灾对城市的影响。

3、加强预警监测:建设完善的洪水监测系统,加强对洪灾的预警和监测,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

4、改善灾后救援措施:建设完善的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五、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1、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对防洪治理工程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3、强化技术支持:加强对防洪治理工程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23 6—

建 筑 工程 』 f
城市 防灾工程规划
杨 济 斌

( 温岭 市建 设 规 划 局松 门分 局 , 江 温岭 3 7 1 ) 浙 1 5 1
摘 要 : 对城 市 防 灾工 程 规 划进 行 了论 述 。 针 关 键 词 : 市 ; 灾工 程 ; 划 城 防 规
表 1 消 防 用水 1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内容 力 , 少火灾发生 和蔓延 减 1 . 1城市防灾系统总体工程规划的主要 内 的可 能 性 。 213城 市 火 灾 多 由 .. 容佾’ 分区规划) 111确 定城市 消防 、 防 、 .. 人 防洪 、 震等 人 为 失 误 引起 ,因 此 , 抗 消 设防标准 。 . 防必须发 动和依靠群众 。 11 .. 2布局城 市消防 、 人防 、 防洪等设施 。 健全消防制度 , 及消防 普 知识。 1 _ 制定 防灾对策与措施。 .3 1 l. J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 1 2 . 2城市消防标准 1 . 2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 的主要 内 城 市消防标准 , 主要 容 体 现 在 构 、 筑 物 的 防 火 建 l. _ 1确定规划 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 的布 设计上 。与城市规划密切 2 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 相关 的有关规范有《 建筑 1. .2确定规划范 围内地 下防空建筑 的规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 B 2 G 模、 数量 、 配套内容 、 抗力等级 、 位置 布局 , 以及 5 0 6 2 0 )《 0 1— 0 6、 高层 民用 建筑 设 计防 火规 范 》 指挥调度 多个消防队协同作 战的作用 ,消防站 平战结合 的用途。 fB 5 0 5 19 )《 防站建筑 设计标准} N 和消火栓是城市必不可少 的消防设施。 G 0 4 — 9 5、消 ( J C 1- . 3确定 规划范 围 内的 防洪堤标 高 、 2 排 1 18 )《 - 9 1、 城镇消防 站布局与 技术装备 配备标 231 防 站 规划 _ 消 . a 肖防站分级。消防站主要按 占地和装备 准}G J 1 18 ) 。 (N — 9 2等 污泵站位置等。 1. . 4确定规划范围 内疏散通道 、疏散 场 2 221通路消防。进行城 市道路敷设时 , .. 必 状况 划分 为三级 : 一级消 防站 : 拥有 6—7辆车 地 布局 。 须考虑消防方面 的要求 : 辆, 占地 3 0 m2 0 0 左右 ; 二级 消防站 : 拥有 4—5 占地 2 0 m 左 右 ; 50 三级消防站 : 拥有 3 1. . 5确 定规 划范 围内生 命 线 系统 的 布 2 a .当建筑沿街部分 长度过 10 5m或总长度 辆车辆 , 局。 以及维护措施 。 超 过 20 2 m时 , 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辆车辆 , 占地 20 m 左 右 。 00 b消 防站设置要 求: . 在接 警 5 i , m n后 消防 b .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 和内院的通 道 , 因城 市防灾工程 系统有 部分设施 同为城 队可达到责任 区的边缘 ,消防站责任 区的面积 市给水 、 排水、 电、 供 通信等工程设施 , 因其他 其 间距不大于 8 m 可结合楼梯间设置) 又 0( 。 c. 建筑 物内开设 的消防 车道 , 高于净宽 宜为 4~7 m 净 k 。运输量大的地区 , 应设特种消防 因素 ,有些 防灾工 程设施 的造价难 以估算 , 所 m。 站。 以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详细规划一般不作造价 均 应 大 于 或 等 于 4 d消 防道路 宽度应 大于 等于 3 m, . .5 净空 c消 防站布局要求 : 防站应位 于责任 区 . 消 估算。 的中心 。 消防站应设于交通便利 的地点 , 如城市 2 城市消防工程规划 高度不应小于 4 m。 消防站应与医院 、 小 2 . 1城市消防对策 e . 尽端式消 防道 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 干道一侧或十字路 口附近 。 5 5 学、 幼托 以及人 流集 中的建 筑保持 5m 以上 的 0 在 我国 , 城市 消防工作 的方针是 “ 防为 1 mX1 m。 预 £ 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 或沿两长边 距离 ,以防相互干扰 。消防站应确保 自身 的安 主, 防消结合” 首先 , 市布局 、 。 在城 建筑设计中 , 全 ,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晶的生产储运设施或 采取一 系列防火措施 , 减少和防止火灾灾害 ; 其 设 消 防 车道 。 次, 消防队伍 、 消防设施建设 、 消防制度和指 挥 g 过 30 . 超 0 0座 的体育 馆 、 过 2 0 超 0 0座的 单位保持 2 0 0 m以上的间距 ,且位于这些设施 占地 面积 超 过 3 0m 0 0 的展 览 馆 、 物 馆 、 的上 风 向 或 侧 风 向 。 博 组织机制应健全, 保证火灾的及时发现 、 报警 和 会 堂 、 商场 , 设 环 形 消 防 车道 。 宜 23 消 防栓 设 置 .. 2 有效组织扑救 。 a . 消防栓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 10 2 m。 211城 市 防 火 布 局 .. 222建筑物消防间距 。 .. 建筑 的问距保持也 h消防栓沿道路设置 , . 靠近路 口。当路宽大 a . 城市重点防火设施 的布局。城市 中不可 是消 防要求的一个 重要方面 ,我 目有关规范要 0 宜双侧设 置消 防栓 , 防栓 距 消 避免地要安排如液化气站、 煤气制气厂 、 油品仓 求 多层建筑 与多层 建筑 的防火 间距应 不小 于 于等于 6 m时 , 库等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 、储存和运输 6 m,高层建 筑与 多层 建筑 的防火 间距不小 于 建筑墙 体应大 于 5 m。 0 在布局消 防栓时 , 还必须注意 , 由于我国多 设施 。 这些设施应慎重布局 , 特别是要保证规范 9 而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 间距不小 于 m, 1 m。 3 要求 的防火间距。 数城市水压不足 , 在扑灭城市火灾时 , 单单依靠 消防车必须能进入灭火区域 , b城市防火通道 布局 。消 防车的通行范围 . 223消防用水( ._ 见表 1。 )大部分城市火灾均 消防栓是不行的 , 涉及火灾扑救的及时 陛,城市 内消防通道的布 可用水扑灭 ,保证消防用水是城市消防工作 的 因此 ,不能以密设 消防栓 的方法来降低道路应 局应合乎各类设计规范 。 重要 内容。城市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管 网直接供 有 的消防车通行的宽度要求 。 也可设 置专 门的消防管道系统 。 在水量不足 c . 旧区改造 。城市 旧区是建筑耐火 等 给 , 城市 级低 , 建筑 密集 , 道路狭窄 , 防设施 不足 的地 的地 区 ,应设消防水池,或利用河湖沟的天然 消 区, 是火灾 高发 地区 , 并且延烧 的危 险性很大 。 水。 在河 网城市 , 应考虑沿河辟 出一些空地与消 因此 , 城市旧区的改造 , 防火是重要 的工作 。 防通道相连 , 作为消防车取水 的场所。 d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城 市消 防设施包括 . 23城市消防设施规划 . 消防站 、 消防栓 、 消防水池 、 消防给水管道等。 消 防设 施 有 消 防指 挥 调 度 中心 、 防 站 、 消 肖 2 . 建构 筑 物 防火设 施 应遵 照 有关 规 火栓 、 .2 1 消防水池以及 消防嘹望塔等 。其中 , 消防 责 任 编辑 : 依 凡 袁 范, 实行防火设计 , 提高耐火 等级和 内部消防能 指挥调度中心 一般在大 中城市 中设 立 ,主要起

人防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人防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人防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的日益紧张,人防工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防工程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一种重要工程,具有防空、防灾、防烟、防盗等多种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方案旨在提出人防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防护能力。

二、规划目标1.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满足城市人防需求;2.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多功能利用;3.完善城市人防体系,提高城市抗灾防护能力;4.促进城市人防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发展局面。

三、规划原则1.依法规划,充分考虑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设置人防工程建设规划;2.科学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人防工程建设规划;3.合理布局,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合理布局人防工程建设;4.应急管理,充分考虑城市灾害防范需要,设置应急避难设施;5.生态环保,注重人防工程建设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功能。

四、规划内容1.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1)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分析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城市地下现有的使用情况,了解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目标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总体目标,包括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完善城市地下设施、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多功能利用等。

(3)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原则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原则,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环保、安全防护、应急管理等原则。

(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内容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内容。

2.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1)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分析系统梳理目前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现状,包括人防工程布局、建设规模、防护能力等情况。

(2)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完善城市人防体系、提高城市防护能力、促进城市人防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等。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总学时:X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一门融合了城市规划、灾害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形成机制,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制定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方案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应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3、学生应掌握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城市灾害概述1、城市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滑坡等。

(2)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

2、城市灾害的特点(1)灾害的连锁性和衍生性。

(2)灾害的集中性和严重性。

(3)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1)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2)人为因素,如城市建设、人口密度、经济活动等。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1、灾害学理论(1)灾害系统理论。

(2)灾害风险理论。

2、城市规划理论(1)可持续发展理论。

(2)韧性城市理论。

3、工程学理论(1)结构工程学。

(2)岩土工程学。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与技术1、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方法,如专家评估法。

(2)定量评估方法,如概率分析、损失评估模型等。

2、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方法(1)目标导向法。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一基本概念1、城市防灾:(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

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

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

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

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

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

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第九章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一.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内容深度(一)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含分区规划)1.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的设防标准;2.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3.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4.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二)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2.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内容、抗礼登记、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

3.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4.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5.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线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施。

二.城市消防系统工程设施规划城市大火给城市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所谓城市大火,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国家把一把火烧毁房屋在50栋以上,燃烧面积在3300m2以上的火灾叫城市大火。

(一)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1.易燃易爆、火灾危险大的单位在位置,周围环境、主导风向、安全间距等的控制;2.燃气调压站、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等的安全间距等;3.加油站的布点;4.火灾危险大的工厂的布局;5.旧城改造中的消防问题、消防通道、设施等;6.古建筑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措施;7.燃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消防措施等。

8.设消防站。

(二)消防站规划1.消防站规划的内容消防站内建筑应包括车库、值勤宿舍、训练场、油库和其它建筑物、构筑物。

2.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原则城市消防站的规划布局首要原则是,消防队接到火警后要能尽快地到达火场.具体地说.发生火灾时,消防队接到火警在5分钟内要能到达责任区最远点。

这一要求是根据消防站扑救责任区最远点的初期火灾所需要15分钟消防时间而确定的。

根据我国通信、道路和消防装备等情况,15分钟消防时间可以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物初期大火,有效地防止火势蔓延。

城市消防站布局要根据工业企业、人口密度、重点单位、建筑条件以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条件确定。

其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得概念就是指为抵御与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得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与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得损失所采取得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得角度讲,城市防灾就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得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得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就是最有效得防灾手段。

城市得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得规划都与城市得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得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

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与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

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与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得实施主体。

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得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得发挥,还就是灾民生活得必备生存物质。

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与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得建设。

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得《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她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4、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得类型与编制体系:
(1)全方位得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一般由城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目标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管理系统、专业设施系统、生命线系统、支持系统、防灾空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等。

从空间上,又分为市域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各企事业单位防灾规划、防灾空间与设施得紧急运营规划、防灾社区规划、家庭防灾计划等。

(2)城市规划中得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般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从法定规划体系与空间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二案例
1、安全城市理论与实践
(1)安全都市:日本神户复兴计划
基本得考虑:①自主性生活圈得形成;②日常性灾害得调与;③市民、专业者、政府责任得分担。

防灾生活圈规划:①近邻生活圈;②生活文化圈;③区域生活圈
防灾都市基盘:①防灾绿轴;②防灾据点;③海陆空广域防灾据点体系;④都市生命线网络。

防灾管理:①灾害预防计划;②灾时得救灾紧急应变计划;③救援复原、灾后得救援机重建计划;④防灾教育。

日本防灾生活圈划分示意图
日本神户市区域防灾据点得配置
三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形成市域防灾交通网络:
以区域得空间结构为基础,规划区域交通轴,联系各防灾据点,保证防灾据点对外界多样化得交通联系手段,以及通往受灾核心区域得灵活多样得交通手段。

(2)规划设置市域防灾轴: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高效得防灾轴线网络,划分规模较大得防灾单元区块。

由区域性交通网络、区域性绿带、河流等要素组成。

(3)规划设置市域防灾据点:
指能够开展重要防救灾活动得市域性城市公园等场所。

功能包括救灾物资得转运、分配;支援部队得集结、宿营;器材储备;日常休憩等。

一般在人口稠密得市区周边、交通枢纽地区布置。

神户市防灾绿地轴与防灾据点构成
神户市震后重点整治得防灾轴
四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1、规划目标
综合防灾控制引导就是在局部地区对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中确定得重要防灾空间与设施项目进行空间布局,安排社区级得防灾空间与设施,对各防灾分区中存在得防灾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为下阶段得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提供防灾依据。

城市防灾空间与设施规划设计就是针对具体得街区与场所等不同空间类型,通过详细分析其综合防灾方面得问题,进行针对性得设计,提高其综合防灾能力。

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得综合防灾控制引导
对于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地区,综合防灾规划得相关内容应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图则中,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组成部门。

对于已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地区,则需要独立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得综合防灾控制引导,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补充内容。

综合防灾控制引导得主要内容包括:
a、灾害风险分析
标出影响该规划区得主要灾害种类,影响得地域范围等。

需收集得现状资料:①规划区得位置规模、现状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②用地性质、道路等级与宽度、建筑物层数、建筑密度、结构与材料、重要公共设施分布等人工建成环境条件;③各街道设置及其行政区边界,人口数、人口年龄结构、弱势群体分布、商业企业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④该地区得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防灾空间结构规划
标明规划区内防灾分区、防灾轴线、防灾据点得位置及其等级。

防灾分区:标明各级防灾分区得界限、编号,注明各分区得主要风险类型;标明各分区中得防灾绿地、避难场所、临时急救医疗点、区内消防通道、对外交通性道路、四周道路、危险源、地下空间疏散路线、配套防灾设施项目等。

c、防灾安全线得划定
防灾安全线内得空间就是有效得安全空间。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综合防灾规划引导中得防灾安全线应属于强制性指标要求。

防灾安全线得划设对象包括危险源、重大次生灾害源、避难场所、疏散通道、重要防救灾公共设施等。

d、制定特定地区得防灾规划对策
特定地区得类型包括密集型街区、老旧街区、弱势群体集中得街区、地下空间集中区、高层密集区、文教园区(大学城、幼托、中小学等)、山坡地社区、洪水淹没区、特殊性质得工业区(如化工园区等)。

f、制定特定地区得防灾规划对策
(1)密集型街区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①历史街区与文保单位集中地区:建筑物加固、耐火处理、环境整治、消除危险
源、拆除违章建筑、整治道路、增设消防水池,各个文物保护单位制定抗震应急预案,等等。

②城中村与危旧房区域:有计划地改造或拆除,疏通并拓宽片区内部得道路,控制危险源得数量与分布,加强教育等。

(2)地下空间得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地下空间得开发应与城市得综合防灾系统、防空系统进行有机衔接,合理确定地下空间得位置、出入口、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疏散口位置与消防水源等。

(3)特殊人群集聚地段得综合防灾规划对策
如外国人集中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福利设施、外来人流集散地段,应增加清晰可靠得引导标志体系与更为便利得无障碍通道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