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民大618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央民大618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答: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的遗存。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等因素。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2.三期论
答:三期论是指从年代学方法入手,根据石、青铜和铁技术发展的框架确立了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将古物按照这一序列进行早晚的分类。汤姆森的三个阶段分期的学说,创立了相对年代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没有这种相对年代的思想,史前考古学就绝对跳不出古物学的窠臼,古物学也就只能停留在单纯描述古物的工作上。正因为如此,汤姆森的三期论被称为“史前学的基础”和“现代考古学的柱石”。
3.元谋猿人
答:元谋猿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古老的原始人类。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
第安人的祖先。
4.曾侯乙墓
答: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5.南澳一号
答: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它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沒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2007年,有渔民潜入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进行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船上装载的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等,橫跨宋、元、明三个年代,估计整船将有万件以上瓷器。
6.宗法制
答: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
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7.《春秋三传》
答:《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为《春秋》作注的三部书的合称。由于《春秋》经文言简意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故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及邹氏、夹氏二家为《春秋》作注。邹氏、夹氏所著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著。《春秋公羊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著。《春秋谷梁传》相传鲁人谷梁赤著。晋范宁评价“春秋三转”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清编撰《十三经注疏》,春秋三传皆列其中。
8.租庸调制
答:租庸调制是唐初至唐德宗年间实行的赋税制度。它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规定: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称作庸,总体而言,“纳绢代役即为庸”,又称“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二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国家稳定,人民
生活安定。随着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存在的社会基础也不复存在,德宗年间,宰相杨炎行两税法,租庸调制退出历史舞台。
9.土司制度
答: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承认了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并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土官可以世袭,土司之间或有争斗,常为患边境,使中央政令难以贯彻实施,形成政府离心势力。明成祖时期,设贵州布政使;清雍正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以中央任命的“流官”取代土司,土司制度崩溃。
10.王国维
答: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在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字静安,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927年于北京跳湖自尽。他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历史研究方面,将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结合,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他对甲骨文也有深入的研究,观堂是“甲骨四堂”之一。梁启超先生称其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世界所有之学人”。
二、简述题(100分)
1.简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及其特征
2.简述秦始皇陵园的布局及其在陵园发展史上的作用
3.简述周初的大分封,谈谈你对分封制的认识
答:(1)武王时期的分封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灭殷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度,即“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2)成康时期的分封
后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胜利后,成王和康王时期大量封国。封国范围由东南向东、向南扩展,形成了周王室的新屏障。这个时期封的诸侯国如晋国、应国等。
(3)对分封制的认识
周初的分封制吸取了商代亡国的教训,多立同姓诸侯国以屏障宗周,同时功臣谋士、先贤之后均得到分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西周的分封制是同宗法制结合在一起的,层层分封不免造成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周室动迁以后,王室衰微。其后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都进行过分封,不过最终让位于郡县制。
4.简述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
5.简述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过程及其作用
答:(1)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