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要情节。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要情节。
摘要:一、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背景介绍二、别里科夫人物特点及形象分析三、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爱情故事四、别里科夫套子里的世界及其影响五、别里科夫死亡事件及其原因六、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正文:【一、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背景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俄罗斯,描述了一个名叫别里科夫的小人物,他的生活被套子紧紧地束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这部作品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强调了人性的束缚与解放的重要性。
【二、别里科夫人物特点及形象分析】别里科夫是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的人。
他害怕新事物,抗拒改变,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害怕与人交往,尽量回避社交活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恐惧不仅限制了自己的生活,还影响了他周围的人。
别里科夫的套子不仅是指他生活的环境,更是指他内心的恐惧和束缚。
【三、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爱情故事】在别里科夫生活中,唯一的一丝亮光是他与华连卡的爱情。
华连卡是一个年轻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女子,她的出现为别里科夫的生活带来了改变。
然而,由于别里科夫的恐惧和套子里的世界,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开花结果。
【四、别里科夫套子里的世界及其影响】别里科夫的套子不仅限制了他的生活,还影响了他周围的人。
他的恐惧传染给了身边的人,使他们也陷入恐惧和压抑之中。
这种恐惧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束缚着人们的心灵。
作品通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揭示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五、别里科夫死亡事件及其原因】别里科夫的死亡是由于他无法承受内心的恐惧和压力。
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他越发感到生活的无奈和绝望。
最终,他在孤独中选择了结束生命。
别里科夫的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束缚,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冷漠。
【六、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强调了人性的束缚与解放的重要性。
别里科夫死因新探
摘要:别里科夫是一个腐朽守旧、令人沉闷窒息的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代表,他被柯瓦连科和华连卡兄妹一推一笑而死去,令读者兴奋、开怀大笑,但我们不禁要问别里科夫的死因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别里科夫的死因予以进一步探究,并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
关键词:别里科夫;死因;身体;精神;患病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腐朽守旧、令人沉闷窒息的维护沙皇专制制度的代表,一个彻头彻尾的旧制度的守灵人。
他最后在柯瓦连科的一推、华连卡的“哈哈”大笑中死去了。
别里科夫的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使读者为之兴奋、开怀大笑、感到痛快淋漓的大喜事。
但是在笑之余,细心的读者不禁要问:凭柯瓦连科的一推,华连卡的一笑就如此容易地置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于死地吗?文学作品就这样容易地掠取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并使其心悦诚服吗?看来只从表层上去解释别里科夫的死因是不能解读出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的。
周宪曾说:“人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性就是它始终围绕着解释展开研究,很难想象离开解释人文学者还能做些什么。
因此,解释可以看作是人文学科的基本方法和目标。
”[1]所以,我认为要引导读者更好地进行文学审美,洞见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就必须要对别里科夫的死因予以进一步探究,并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身体病患者。
作品中写道“在顶晴朗的天气,他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脸也好象蒙着套子”,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老戴着黑眼睛,“用棉花堵上耳朵”,“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睡觉,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等[2],便是有力的证明。
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说人都是冬天怕冷,夏天嫌热,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衣着、室内用品还是按冬季所需的配置和使用,这无疑说明他是一个病态的人,不然就不会有这些出人意料的疯人行为。
其次可以看到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思想病态者。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共36张ppt)
尝试走出套子
恋 爱
华连卡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凶器是? 杀人动机是? 确切证据是?
确定真凶?
小说的时代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 国传播。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阶
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请各位探员阅读课文,完成第一阶段任务: 找到死者别里科夫的相关资料。
死者档案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姓名:别里科夫 性别:男 年龄:不详(到了该结婚的年龄) 生前职务: 某中学希腊文男教师 住所:某中学教师宿舍 婚配情况: 未婚 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 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他怕的是什么?
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 害怕社会变革 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特点: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结案报告
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 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 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
• 时间:1898年6月初
• 地点:某中学门窗紧闭的男教师宿舍
• 现场: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 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 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 耳内塞有棉花。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 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 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 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 一团……
别里科夫死因调查分析
一、 案发背景
二、现场勘查
•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 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 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 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 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 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 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最令人奇 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 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 日期。
别里科夫死因调查
自杀?他杀?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 一所中学的男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 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 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15年春天, 竹溪二中高二(7)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 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涉及四个选题:案发背景、现场勘 查、 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 。要 求: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 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 宣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采访对象3、“我“(布尔金)
• 问: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呢? • 答:一个怪人。您要是见过他一面,就决不会忘 记他。因为即使在暖和的天气里,他也裹着棉大 衣。还有,他总是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 问: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 答:噢,他一定想不开的,要知道,他这种人最 害怕出乱子了,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却自己 闹出这么个乱子,他心里一定受不了的。 • 问:有什么人和他结过怨吗? • 答:没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讨厌他,不会有人 会为他的死亡悲伤。但也决没人会冒着危险去杀 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什么事 都怕呢。
采访对象2、柯瓦连科
• 答:那天晚上他来我家,乱七八糟地说了一些奇 怪的话,令我非常气愤,于是就让他走,他却威 胁我,说要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我一气 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没想到他居然滚下去了。 • 问:那么他说了什么让您如此生气呢? • 答:他总是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干扰我的私生活, 什么不许骑自行车,不能在大街上拿着书走,甚 至不能穿绣花衬衫,简直荒谬透顶。我本来就不 喜欢这个人,这一来更讨厌他了。 • 问: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 答:噢不,这绝对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无恙 地爬了起来,离去时步伐也很稳健。但他当时看 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尴尬。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1981年5月9日,苏联著名作家别里科夫在自己的住所不幸离世,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猜测。
作为苏联文化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别里科夫的离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揭开事实真相,对别里科夫的死因进行了彻底的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别里科夫死亡调查的相关信息和调查结果。
2. 调查过程别里科夫的死亡调查由当时的苏联政府专门组织的调查小组负责。
调查小组由经验丰富的犯罪学专家、法医学专家、心理学家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以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调查小组从死亡现场开始调查,对别里科夫的住所进行了仔细勘察,并收集了所有可供调查的物证。
接下来,小组与别里科夫的家人、亲友以及住在附近的邻居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以了解别里科夫的生活和的状态。
,调查小组还对别里科夫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审查,以了解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小组还请来了心理学家对别里科夫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
在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证据之后,调查小组分析了所有的材料,并进行了推理和假设,以确定别里科夫的死因。
3.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别里科夫的死因被初步确定为自然死亡。
以下是调查组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别里科夫的健康状况:根据医疗记录和专家的评估,别里科夫虽然在临近离世前有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但并无其他严重的疾病或疗养需要。
- 死亡现场勘察:据调查组勘察得知,别里科夫在离世前的住所内并无任何外来人员的迹象,亦未发现可疑的物品或线索。
- 家人和邻居的证言:调查组对别里科夫的家人和邻居的证言进行了综合分析,均表明别里科夫在离世前没有表现出异常或受到任何威胁。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调查小组认为别里科夫的死因是自然死亡,没有任何犯罪或可疑的线索。
4. 结论别里科夫作为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界人士,他的离世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通过对别里科夫死因的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别里科夫的死亡是自然的。
本报告通过介绍别里科夫死亡调查的背景、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希望能够给公众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了解。
装在套子里的人-(破案结构)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 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 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 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 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 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3.为什么会从楼梯 上滚下来?
柯瓦连科
1.柯瓦连科,别里科夫死前为 什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 他想法奇怪,并干扰我的私 生活,什么不许骑自行车, 不能拿着书在大街上走,甚 至不能穿绣花衬衫。
2.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造成 他死亡的原因?
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 无恙地爬了起来。
“我”(布尔金)
1.听说别里科夫被称为“装 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到 底有哪些套子?
有关人士采访
华连卡 柯瓦连科 “我”(布尔 金)
华连卡
1.你和别里科夫有什么
关系?
校长太太曾尽力撮合 我和别里科夫,我们 差一点结婚。
2.差一点,为什么?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 从楼梯上滚了下来,那实在 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 问:那他怎么会从楼梯上滚 下来呢? 答:这个我不太清楚,您还 是去问我弟弟吧。
别里科夫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结 婚
华连卡
结合
尝试走出套子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写作借鉴:如何写好人物?
1 直接对人物进行外貌、行为、语言、 心理的描写。 2 通过写别人(对比/评论)来间接写人物 3 为人物设定一个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4 为人物设计一个情节。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1. 引言别里科夫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和记者。
他在调查政治腐败和违法行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在去年离奇死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疑问。
本报告旨在对别里科夫的死亡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关的分析和。
2. 背景信息别里科夫是一位敢于揭露政府腐败的勇敢记者。
他的文章和报道经常对政府和权力机构造成了尴尬和负面的影响。
他的努力使他成为当时俄罗斯媒体界最受欢迎和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3. 事件概述别里科夫的死因是一起汽车事故,发生在去年的一天晚上。
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和调查结果显示,别里科夫的汽车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突然失去控制,并与一辆货车相撞。
他当场死亡。
4. 调查过程在别里科夫的死亡引起公众关注之后,当局立即展开了调查工作。
他们采取了以下行动:对事故现场开展勘察,收集相关证据对汽车和货车进行技术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机械故障对目击者进行询问,以了解事故经过对别里科夫的家人和同事进行访问和问询5. 调查结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关键信息:别里科夫的汽车没有机械故障或技术问题对目击者的询问结果显示,别里科夫的汽车突然加速,并试图超过前方的货车别里科夫的家人和同事一致表示,他没有表现出自杀的迹象或情绪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证据,可以得出以下:别里科夫的死亡是一起意外事故,与他的调查工作无关没有证据表明他的死亡与他的工作相关他的家人和同事对他的死亡表示深切的悲痛和失落6.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别里科夫的死亡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分析。
经过详细的勘察和证据收集,我们得出,他的死亡是一起意外事故,与他的调查工作无关。
这份报告旨在提供客观的情况和,以回应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切。
我们将继续监控类似事件的发生,并保持对调查透明度的承诺。
7. 参考文献(这里可以列出本报告所引用的任何相关文献和调查报告的来源)。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正文】I.引言本报告是对别里科夫死亡事件的调查报告,旨在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陈述。
本报告将涵盖以下章节:事件概述、调查细节、证据分析、结论和建议。
II.事件概述别里科夫死亡事件发生于(具体日期),地点位于(具体地点)。
事件发生时别里科夫的年龄为(具体年龄),身份为(具体身份)。
据报道,别里科夫在(事件发生日期)被发现死亡。
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III.调查细节1.事件背景在此章节中,将详细介绍别里科夫在事件发生前的背景情况,包括其个人生活、职业背景和社会关系等。
2.目击证人调查在此章节中,将并详细描述所有目击证人的陈述。
每个证人的陈述都将被记录下来,并根据其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3.物证收集与分析在此章节中,将描述相关物证的收集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
物证可包括现场勘查照片、指纹、DNA样本等。
通过对这些物证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和线索。
4.调查记录在此章节中,将详细记录所有与调查相关的文件、文件夹和记录。
这些记录将包括调查员的笔记、电子邮件和会议记录等。
5.证人问询在此章节中,将并详细描述所有相关的证人问询过程。
这些问询旨在获取更多与该案件有关的信息和证词。
IV.证据分析在此章节中,将对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这将包括对目击证人陈述和物证分析的综合评估,以及对任何其他相关证据的探讨。
V.结论和建议在此章节中,将总结整个调查过程,并提出对该事件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应基于所有收集到的证据和分析的结果,以确保公正和客观的评判。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目击证人陈述摘录2.物证分析报告3.调查记录摘录4.证人问询摘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此处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对应的注释。
例如:- 证人:在法律上指在法庭上提供证词的个人。
- 物证:在法庭上作为证据的物品或物理证明。
【全文结束】。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别里科夫是一位俄罗斯政治家和反对派领袖,他在2023年成为俄罗斯自由党的领导人,并一直持续对普京政府进行批评和抗议活动。
2023年2月27日,别里科夫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房间内突然离奇死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报告将对别里科夫死亡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调查过程2.1 死亡现场勘察在别里科夫死亡后,调查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和现场情况,别里科夫被发现死于房间内的床上。
没有发现明显的外伤,但有少量鲜血从他的口鼻处流出。
2.2 尸检结果对别里科夫的尸体进行了详细的尸检,结果显示他死于心脏病发作。
一些人对这个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可能是一起谋杀案件。
2.3 调查记录调查人员对别里科夫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进行了询问,并收集了相关证据和记录。
大多数人表示别里科夫在死亡前没有任何健康问题,并怀疑他的死亡与政治因素有关。
3. 分析和3.1 心脏病死亡的可能性根据尸检结果,别里科夫的死亡是由心脏病发作引起的。
心脏病在中年人中不是罕见的死因,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健康的人来说。
别里科夫的死亡被认为有可能是自然的。
3.2 谋杀的可能性,一些人质疑别里科夫的死因,认为这可能是一起政治谋杀案。
他们指出别里科夫是普京政府的激烈批评者,他的死亡可能对政府更有利。
他的死亡具有一些可疑因素,如离奇死亡地点、没有明显的外伤以及鲜血从口鼻流出等。
3.3 调查不完整的问题一些人对这次调查的完整性和公正性提出了疑问。
他们认为调查人员可能受到政府的压力或干扰,无法全面而准确地调查别里科夫的死亡。
4.根据目前的调查和证据,我们无法得出确凿的。
别里科夫的死亡既有可能是自然死亡,也有可能是谋杀。
一些疑点和调查不完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澄清。
只有通过公正透明的调查,才能真正揭开别里科夫死亡事件的真相,并给予公众一个合理的答案。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
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1-1 背景介绍自从别里科夫先生被发现死亡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疑问。
为了澄清事实并解开谜团,本次调查报告将对别里科夫先生的死亡进行全面调查。
1-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别里科夫先生的死因、找出可能的嫌疑人或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据和分析以支持调查结果的结论。
二、调查过程2-1 数据收集通过调查员的访谈、现场勘察、物证收集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别里科夫先生死亡的数据和证据。
2-2 证人证言调查员分别采访了与别里科夫先生有过接触的相关证人,记录了他们对事件的描述和观点。
2-3 调查结果分析在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对别里科夫先生死亡的初步判断,并提出了可能的嫌疑人或原因。
三、调查结果3-1 死因初步判断根据现场勘察和尸体检查结果,初步判断别里科夫先生的死因为心脏病突发导致的自然死亡。
3-2 可能的嫌疑人或原因根据证人证言和相关证据分析,初步确定两个嫌疑人:A先生和B女士。
他们分别与别里科夫先生有过密切接触,且有动机和可能的手段。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附件一:调查员对证人的访谈记录附件二:现场勘察报告附件三:尸体检查报告附件四:相关证据收集清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法律名词●犯罪嫌疑人:指被怀疑犯有某一犯罪行为的人。
●自然死亡:指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死亡,如疾病、心脏病等。
●动机:指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原因或动力。
5-2 注释●调查员:负责对案件进行调查和收集证据的人员。
●证人:目击案件或了解案情的人。
●嫌疑人:被调查对象的可能涉嫌犯罪的人。
六、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初步判断别里科夫先生是因心脏病突发导致的自然死亡。
在可能的嫌疑人中,A先生和B女士被认定为目前的重点嫌疑人。
七、致谢特别感谢所有配合调查的证人和相关人员,以及各方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别里科夫之死
别里科夫之死
赵显明;刘秀清
【期刊名称】《作文世界:高中版》
【年(卷),期】1995(0)2
【摘要】别里科夫死了。
确切的死期是在俄国大革命的前夜,丧钟敲响在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结尾处。
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艺术形象,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必然的结局。
别里科夫是在极度苦闷和悲哀中死去的。
顽固守旧,整日的惶恐不安,使别里科夫活得实在太累了,“哪怕是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他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嘴里还老是不停地念叨:“千万别闹出乱子来。
”如果只是行为怪癖,也许他的死期还不致于那么快,致命的是他把情感和思维方式都装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
当他看到一位同事和他的姐姐骑自行车时,立即脸色从发青到发白。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赵显明;刘秀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别里科夫之死 [J], 赵显明;刘秀清
2.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 [J], 高伟毅;陈世敏
3.“林”中之死与“人”中之死——小说《林中之死》与《祝福》比较 [J], 黄文
晓
4.幽暗人生里最后一缕人性的微光
——别里科夫死因的心理透视 [J], 汪国旺
5.幽暗人生里最后一缕人性的微光——别里科夫死因的心理透视 [J], 汪国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别里科夫死因探析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别里科夫死因探析-中学语文论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别里科夫死因探析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别里科夫死因探析刘思亮《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作品,小说给我们塑造一个心理病态的形象——别里科夫,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
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
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小说里,这句话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九次之多,简直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特别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不请自到地造访每个教师的住所,一句话不说地坐上一两个钟头,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了。
他的恐惧像毒瘤一样一点一点地蔓延,传染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在学校里待15年,整个学校乃至全城被他这样的情绪控制了15年,在这样漫长的15年里!全城的人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周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们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而最可怕的是,渐渐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习惯,成为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
别里科夫死了,死得非常具有戏剧性:学校里新来了一位史地教师,从乌克兰来的,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姐姐华连卡,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涟漪。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报告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报告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别里科夫之死展开的一项专案调查。
通过对现有证据和证人证词的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别里科夫之死的真相,并追究相关责任。
介绍:2022年2月27日,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别里科夫在莫斯科一处公寓内被发现死亡。
别里科夫长期以来是普京政府的重要批评者,他的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因此,我们成立了一个专案调查小组,以全面调查这起事件。
调查过程:1. 现场勘查:我们对别里科夫死亡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收集了相关物证,并与现场的目击者进行了访谈。
2. 尸体解剖:我们对别里科夫的尸体进行了解剖,以确定死因和可能的凶器。
3. 证人询问:我们对与别里科夫有关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包括他的家人、朋友、政治盟友以及他在最后几天的活动。
4. 电子证据分析:我们对别里科夫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了调查,以寻找与他死亡相关的线索。
调查结果:1. 死因:根据尸体解剖结果,别里科夫死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能是由于中毒或窒息导致。
然而,尚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具体的死因。
2. 目击证人:现场目击者的证词存在矛盾,有些证人声称看到了可疑人员进出别里科夫的公寓,而其他人则表示没有看到任何异常情况。
3. 电子证据:我们在别里科夫的电子设备中没有找到明显的线索,但我们发现了一些异常活动,包括被删除的信息和未知来源的电子邮件。
讨论:以上的调查结果暂时并不能得出确凿的结论,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证据收集。
然而,别里科夫的死引起了一系列的质疑,包括政府是否参与其中以及是否存在政治动机。
这些质疑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调查。
结论:基于目前的调查结果,我们无法确定别里科夫之死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方。
我们呼吁有关方面继续深入调查,确保对此事件的真相得以揭示,并对涉事人员进行相应的法律追究。
别里科夫的死因
别里科夫死因调查报告(转贴)一、案发背景1898年。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这年夏季的一天,人们在一所中学的男教工宿舍里,发现了一具死尸,死者为男性,中年,属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点很多。
死者生前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平时行为古怪,谨小慎微,但又刻板古旧,以他的思想辖制着全城。
在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约一月后死亡。
死前正处于恋爱中,甚至于打算结婚。
二、现场勘查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
耳内塞有棉花球。
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
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
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三、本人档案资料姓名:别里科夫性别:男出生日期:年月日生前职务:某中学希腊文教师住所:校男教工宿舍婚配情况:未婚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人际关系: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与女友密哈益·沙维奇·华连卡之弟柯瓦连科有过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其推下楼梯,但彼此没造成大的伤害。
死前状况:郁郁寡欢,闭门不出达一月之久.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四、有关人士采访采访对象1、华连卡问:请问您与别里科夫关系如何?答:由于校长太太的竭力撮合,我们差一点结了婚。
问:差一点儿?为什么最终没结成呢?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从楼梯上滚了下来,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忍不住想笑)问:那他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答:这个我不太清楚,您还是去问我弟弟吧。
别里科夫的故事情节概括
别里科夫在晴朗的天气里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着棉花,坐在一个帐幕似的帐篷里。
他总想把这个帐幕拉上,拉严,边干活边时时刻刻拉。
当别里科夫打了第一个喷嚏时,他生活中的一种不幸笼罩了他,而且人们都相信:他最大的不幸,就是打喷嚏。
这是他第一次面临死亡的威胁。
像埋葬老爷子一样,别里科夫的死并没能引起城里人的多大同情。
人们只是做了一件千万该做的事,像埋死狗一样把他匆匆埋掉了事。
别里科夫到死都认为,从肩膀上滑下来的不是老意义上的死亡,而是生活的结束,是他的生活环境中一系列没有意思的“麻烦”中的又一桩“麻烦”。
契诃夫以幽默的文风,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别里科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让人又可气、又可恨、又可笑、又可怜。
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人教版高二必修)
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人教版高二必修)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人教版高二必修)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高伟毅陈世敏俄国出色短篇小说家契词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个典型人物,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作者笔下,别里科夫形象丑陋、性格怪异、行为滑稽,让人觉得可气可憎且不可思议;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居然在和人争吵而被推下楼梯一个月后一命鸣呼了。
多年以前,笔者讲到这篇课文时,对别里科夫的死因就存有疑问,但一直没有找到符合情理的答案。
无论是教参还是其他有关分析资料对此都忽略了,只是在谈到作品思想意义时带上一句"他是在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笑声中惊恐地死去的"或类似的话。
何谓“惊恐地死去”昵?也是语焉不详。
这样一来,别里科夫似乎成了一个代表黑暗保守势力的符号,被概念化和脸谱化了。
尽管这是小说中的人物,无法到现实生活中对号入座,但无疑他是现实生活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的。
对于这样一个人的莫名其妙的死亡,我们是否也应该留心一下它背后的真实原因呢?一根据作品的表达,首先可以排除摔死的可能性。
作者对他从楼梯上摔下来后“安然无恙”的情况的描写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自杀也不可能。
作者交代,他回到家后一个月都躺在床上,再也没起来过。
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因病而死。
有人曾这样说,“别里科夫是在与柯瓦连科吵架后气死的”,并且进一步分析,对于“柯瓦连科明目张胆地乱套,并毫无顾忌”,“他痛心疾首,结果抑郁不堪,气急败坏,得病而死”。
(王诚良《"套子"之我见》,《名作欣赏》2000年第4期)这一说法最终落在一个“病”字上,认为他发病的原因是“气”。
那么,生气果真能致人死命吗?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安康人是不可能被活活“气死”的,一旦发生如此不幸,必定有受气者自身的内在原因。
例如xx年6月,北京某小区内一八旬老人与违章停车者发生争执,因气愤过度,当场倒地,不治而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里科夫之死的背后
作者:高伟毅陈世敏
来源:《语文建设》2008年第03期
俄国杰出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个典型人物,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作者笔下,别里科夫形象丑陋、性格怪异、行为滑稽,让人觉得可气可憎且不可思议;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居然在和人争吵而被推下楼梯一个月后一命呜呼了。
多年以前,笔者讲到这篇课文时,对别里科夫的死因就存有疑问,但一直没有找到合乎情理的答案。
无论是教参还是其他有关分析资料对此都忽略了,只是在谈到作品思想意义时带上一句“他是在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笑声中惊恐地死去的”或类似的话。
何谓“惊恐地死去”呢?也是语焉不详。
这样一来,别里科夫似乎成了一个代表黑暗保守势力的符号,被概念化和脸谱化了。
尽管这是小说中的人物,无法到现实生活中对号入座,但无疑他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的。
对于这样一个人的莫名其妙的死亡,我们是否也应该留心一下它背后的真实原因呢?
一
根据作品的叙述,首先可以排除摔死的可能性。
作者对他从楼梯上摔下来后“安然无恙”的情况的描写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自杀也不可能。
作者交代,他回到家后一个月都躺在床上,再也没起来过。
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因病而死。
有人曾这样说,“别里科夫是在与柯瓦连科吵架后气死的”,并且进一步分析,对于“柯瓦连科明目张胆地乱套,并毫无顾忌”,“他痛心疾首,结果抑郁不堪,气急败坏,得病而死”。
(王诚良《“套子”之我见》,《名作欣赏》2000年第4期)这一说法最终落在一个“病”字上,认为他发病的原因是“气”。
那么,生气果真能致人死命吗?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健康人是不可能被活活“气死”的,一旦发生如此不幸,必定有受气者自身的内在原因。
例如2007年6月,北京某小区内一八旬老人与违章停车者发生争执,因气愤过度,当场倒地,不治而亡。
此事件中虽然没有暴力冲突,但肇事者与维护公共利益的老人发生争执,诱发其心脏病发作,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被法院判罚一万元。
可见,“气”本身并没有致命危险,但对于有病在身者来说却可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别里科夫“气急败坏”致病而死,关键在于他的心理受到了不可治愈的严重伤害,进而引发或加重了躯体上的疾病。
这里引用著名心理学家周冠生先生的《东方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61页)中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一点:“应激状态的长期延续能击溃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胃溃疡、胸腺退化等严重疾病,甚至发生临床休克或死亡。
”
据此可以认定,长期的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别里科夫最终被“气死”。
应激状态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在出现意外事件或出现危险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例如面对突发危险、天灾人祸、亲人罹难等难以接受的情景时,人们会出现心理失衡、情绪异常,外在表现则为动作夸张、声音高昂,或者是精神低迷、神情沮丧,甚至身体颤抖或体力衰弱,这都会导致自持能力的降低以致丧失。
如果应激状态长期持续,机体的适应能力将受到损害,免疫力减退,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别里科夫就华连卡一些“不成体统”的行为和她的弟弟柯瓦连科发生争吵。
柯瓦连科对别里科夫的卑劣行径十分气愤,义愤之中将别里科夫推下楼梯。
别里科夫从又高又陡的楼梯上狼狈地滚了下来,而又恰巧被华连卡看到而被嬉笑。
不要说对这样一个思想保守、行为拘谨、胆小多疑的旧知识分子,就是对一般人来说,这个意外都可以算一个极为严重的非常事件了,所以他由此致病卧床。
二
心理学认为,面对非常事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承受力、生理机能的变化调节来进行适应性防御,以应付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缓解高度紧张的心理状况,平稳地渡过应激状态。
对于一个人格和心理基本正常并且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人来说,日常生活必然会使他的心理经受一定的锻炼,具备一定的应对非常事件的经验;即便如此,还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例如飞行员、潜水员、航天员,以及警察、医生和运动员等的相关训练,都是为了使他们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心理平衡而继续正常工作。
在当代社会中,政府专门设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心理干预机构,每当意外发生时,奔赴现场的不仅有救护人员,还有心理专家;陪伴应激人群的不仅有他们的家人,还有心理医生。
再看别里科夫,面对这样一个不会致命却使他倍感屈辱的事件,可以有两个途径来排解心理刺激。
一是由亲人或朋友来安慰、开导,看来这不大可能,作品对此也没有任何交代。
二是靠他个体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来逐渐平息情绪的波动,使他即使一时气郁于胸而生病,也能依靠自身的调节而慢慢恢复。
遗憾的是,这看似可能,在当时却又绝不可能,这正是作品思想意义深刻之所在。
究竟别里科夫被“气”得引发了什么样的身体疾病而不治应该是医学家们去研究的,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他在经受这次非常事件之前,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病得不轻。
从作品来看,他首先是身体极度虚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够适应,“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老是“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即便“屋里又热又闷”,他也要“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如果不是躯体上的原因,仅仅是心理问题,还不至于使他的行为如此怪异。
至于心理上的病态,早已人所共知了,“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这是心理恐惧症的典型症状。
恐惧症是一种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和处境的神经症。
一般来说,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这一心理问题,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则无法自动摆脱恐惧心理,并易由此产生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造成更大的精神痛苦。
他对外界极为敏感,“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总是心慌得很”,“通宵做噩梦……没精打采,脸色苍白”,这些都说明别里科夫一直挣扎在心理痛苦之中。
从“漫画事件”开始,别里科夫的恐惧症急剧加重,“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此时“自行车事件”又接踵而来,使他的心理再次遭受重创,“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
本来在常人看来合乎情理的事情,在他眼中则是不可容忍的,这样一来,他的恐惧症就总会将他的心理活动置于应激状态之中,他总是在紧张、激动、忧虑、烦恼中生活,他不是曾向科瓦连科表白“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吗?最后在与柯瓦连科争吵中受到的强烈精神刺激和由摔下楼梯引起的极度惊吓,使他本就十分脆弱的心理防线终于无法承受,导致生理机能的急速衰退,引发了久藏于体内的疾病的强烈发作,就像长时间紧绷的琴弦突然断裂一样,再也不可能挽救了。
三
行文至此,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上:是什么原因造成别里科夫如此严重的心理疾病而最终导致死亡呢?答案可以引用教参中的一句话:“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6页)但经过以上分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不仅是政治、历史和社会层面的了,而是可以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揭示他的心理世界。
一个可悲的社会!一个可怜的人!只有在那样病态的社会才会产生那样病态的人,而那样的人又得不到帮助和医治,只好让他走向毁灭。
这样看来,我们对别里科夫一类的人,除了像作者一样加以否定和批判之外,还是应寄予一些悲悯和同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