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本次教学以《小蝌蚪长大了》为主题,通过挂图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蝌蚪生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紧密联动,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 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主题。

教师讲述蝌蚪的故事,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

(2)通过挂图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感受蝌蚪从卵到变成青蛙的全过程。

2. 正文环节(1)通过观察小蝌蚪的图像,让幼儿自由发表一个小蝌蚪的特点。

(2)通过课件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蝌蚪会在哪里生长,会吃什么等等。

(3)通过完成绘画活动,让幼儿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的认识,同时培养幼儿的创意和手眼协调能力。

(4)通过观察卡通蝌蚪,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提升幼儿的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结束环节(1)点评活动,让幼儿将所绘制的小动物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作品。

(2)对于表现优异的小朋友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挂图和课件的形式,将蝌蚪的生长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学习活动。

2. 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如讨论、绘画、观察等,丰富了课堂的形式,让幼儿能够在学习中保持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学习效果的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于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在对话、协调和思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但我也发现,一些幼儿对于课堂中的活动还不够专注,对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察能力还欠缺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中的挂图和课件等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挂图课件活动反思一、教学背景该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的科学教学活动。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小蝌蚪长大了”,通过教学挂图课件,带领幼儿们探究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发育历程,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掌握蝌蚪、青蛙、蝌蚪腿等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1.能通过图像辨认与区分蝌蚪与青蛙及其所需生存环境的不同。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模拟蝌蚪变化的过程,掌握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呼吸、觅食、打霸、挖土、变异等。

四、教学方法1.面向幼儿的教学2.实验观察法3.问答法五、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2.青蛙模型、蝌蚪模型3.识别游戏道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与幼儿们轻松愉快地打招呼,提问幼儿们知不知道青蛙和蝌蚪,然后听取幼儿们的回答,并简单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

2. 教学环节1.展示蝌蚪和青蛙模型,让幼儿们观察两者之间的不同。

2.通过教学挂图课件,讲解蝌蚪在不断生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引导幼儿们理解蝌蚪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环境。

3.进行模拟实验,以蝌蚪和青蛙模型为材料,让幼儿们亲手模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体验蝌蚪变成青蛙的神奇过程。

同时,问答环节中带入知识点,引导幼儿们掌握蝌蚪腿的生长变化规律。

3. 拓展环节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们通过识别题目中的蝌蚪或青蛙图标,来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把整个学习过程更好地深入幼儿心中。

4. 小结环节回顾本次课程的主题,简要展示课表及要点,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此次科学教学挂图课件活动,我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幼儿心理特点,高度重视眼观耳听的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幼儿们积极参与,讲解适当,融入问答环节。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具: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模型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包括蝌蚪孵化、长腿、长手、长尾巴等阶段。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3.观察教师分发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记录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4.动手操作教师分发水杯和蝌蚪模型,让幼儿动手模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

5.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交流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7.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全面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七、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池塘,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生长环境。

2.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蝌蚪变青蛙的神奇过程。

八、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评价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通过课后拓展活动,评价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结合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

《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2. 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长发育过程的描述;2. 相关词汇的学习;3.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1. 生长发育过程的描述;2. 合理运用词汇和句子描述生长过程。

四、教学准备:画板、图片、小黑板、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起学生对小蝌蚪的兴趣,并带入本课主题。

步骤二:呈现在画板上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同时使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引导学生理解。

步骤三:操练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 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示范,提供必要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方式的指导。

步骤四:巩固学生通过收集有关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

步骤五:拓展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视频或故事,了解不同种类的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进行介绍。

步骤六: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梳理思路。

步骤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作文,并用适当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教学参考:1. 教材:《小蝌蚪成长记》2. 相关词汇:蝌蚪、卵、孵化、腿、腹部、尾巴、四足、变成、成虫、陆地3. 句型:- 小蝌蚪长出了四条腿。

- 它的尾巴变短了。

- 现在它变成了蛙。

- 小蝌蚪的变化真神奇!七、教学延伸:1. 学生可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视频;2.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的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蝌蚪的生长过程;3. 学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有趣的蝌蚪生长现象。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更加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学会了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生长过程。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日常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日常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介绍小蝌蚪从卵孵化出来,慢慢长大,变成青蛙的过程。

2. 观察小蝌蚪: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尾巴、眼睛等。

3. 比较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比较小蝌蚪和青蛙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视频。

2. 材料: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如水盆、水草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小蝌蚪。

2. 讲解:通过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 观察: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特点。

4. 比较: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比较两者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不同。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与青蛙的区别。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小动物,了解其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动物的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估幼儿在观察、比较和交流方面的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描述小蝌蚪的特点并与青蛙进行比较。

3. 收集幼儿的作业和延伸活动表现,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课堂上要确保幼儿安全地观察小蝌蚪,避免他们触摸或玩耍小蝌蚪。

2.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3.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资源推荐:1. 《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或故事书,让幼儿通过观看或听故事,更加生动地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成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能简单描述。

2.探究青蛙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3.观察体验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珍惜生命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青蛙蝌蚪若干。

2.透明玻璃容器若干。

3.盐水及自来水。

4.青蛙美术图片若干。

5.讲解PPT。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蛙的蝌蚪阶段1.展示青蛙蝌蚪,并让学生观察。

2.通过讲解PPT,介绍青蛙的蝌蚪阶段并让学生描述。

第二课时:青蛙的蝌蚪到成蛙1.将蝌蚪放入容器中,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2.让学生动手,给蝌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观察蝌蚪变成成蛙的过程,并让学生描述生长变化。

第三课时:青蛙的生活习性1.展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青蛙的外观特征。

2.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栖息地等。

3.讨论保护青蛙的意义,培养珍惜生命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的青蛙蝌蚪和成蛙进行学习。

2.实验法:让学生体验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讲解结合讨论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青蛙的成长》这一教学内容后,基本掌握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对保护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力度。

下一次教学中,将注重互动与实践,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们对青蛙的成长过程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热爱生命的小卫士。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长大了》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长大了》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长大了》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科学教案科学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 知道小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

3. 探索小蝌蚪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 小型玻璃鱼缸或水族箱。

2. 家蝌蚪或相应的幼虫样本。

3. 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绘本或相应的科普读物。

4. 有关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海报或卡片等教具。

5. 水草、石头、泥土等小班装饰品。

教学过程:引入: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基本信息,让他们对小蝌蚪产生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盛有小蝌蚪的观察容器、播放与蝌蚪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等方式。

鼓励学生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它们会游泳吗?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如何繁殖等等。

活动一:小蝌蚪的观察和记录1. 每个学生分别拿到一只蝌蚪,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动作等。

2. 让学生用画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描绘自己观察到的蝌蚪,并在画面上注明观察日期。

3. 学生们可以把观察好的蝌蚪放回容器。

活动二:小蝌蚪的变态发育1. 向学生解释蝌蚪是青蛙的幼崽,它们会经历变态发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逐渐长出四肢并变成青蛙。

2. 使用图片等教具向学生展示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解说每个阶段的特点。

3. 鼓励学生观察他们手中的蝌蚪,看看是否有已经发育出四肢的个体。

活动三:小蝌蚪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1. 与学生讨论蝌蚪栖息的环境,并提供一些有关水生植物、水质等方面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例如:蝌蚪为什么喜欢生活在水中?在哪里可以找到蝌蚪的栖息地?蝌蚪是如何呼吸的?等等。

活动四:小蝌蚪的保护意识培养1. 使用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绘本或相应的科普读物,向学生展示蝌蚪在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以及人们如何保护蝌蚪和它们的栖息地。

2. 与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蝌蚪及其栖息环境。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蝌蚪生长的全过程,并能表述清楚这一过程中的每个阶段。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的科学原理。

3.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及其科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有许多生命,而这些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

重点讲解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并提出带领学生去探究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

2.实验操作:向学生发放蝌蚪,带领学生实验观察蝌蚪长大成为蛤蟆的过程。

可先将蝌蚪放入透明的玻璃盒中,以便学生观察到它们的活动、吃东西的情况以及变化的过程。

3. 学生实验观察:学生观察蝌蚪周围的环境、水的质量等因素都会对蝌蚪的生长产生影响,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并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蝌蚪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蝌蚪的身体会逐渐长大,身体、嘴巴、尾巴、肢体等部位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2)什么因素会影响蝌蚪的生长?蝌蚪的生长会受到环境、水质的影响,环境和水质对蝌蚪的生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蝌蚪会变成蛤蟆?蝌蚪变成蛤蟆是因为生命的种种变化,不同阶段会带来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蝌蚪变蛤蟆也是因为生命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过渡。

4. 分析总结:向学生讲述蝌蚪到蛤蟆这一生长过程的科学原理,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难点解析: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全过程的,蝌蚪长大成为蛤蟆也是如此。

了解蝌蚪到蛤蟆的这一过程,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不同阶段的变化。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去写一篇关于蝌蚪到蛤蟆的文章,并在其中阐述这一过程的科学原理。

还可以买些蛤蟆或者蝌蚪观察之类的可爱毛绒玩具,供学生进一步了解蝌蚪到蛤蟆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活动适用于年龄在4-5岁的大班幼儿。

幼儿园是孩子们了解和发现自然世界的重要场所。

而科学活动是幼儿了解和发现自然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次科学活动主题是“小蝌蚪长大了”,旨在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身体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身体特征,能够从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中获取信息;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幼儿探索、创新、好奇等科学素养;3.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程结束时能背诵学过的关键词汇。

教学准备1.实物:蝌蚪和青蛙标本、蝌蚪和青蛙图片;2.工具:放大镜、筷子、塑料池、灯、本教案;3.视频:《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的生命》;4.关键词汇:蝌蚪、青蛙、生命周期、观察、探究、创新、好奇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首先,向孩子们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标本,让他们通过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孩子们进行猜测和讨论。

接下来,播放视频《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引导,比如说:“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为什么?”“小蝌蚪想找谁,直到找到谁?”等。

第二步:实践探究在本环节中,教师需要告诉孩子们蝌蚪的生命周期,并逐一演示每个阶段,包括在塑料池中观察蝌蚪、用放大镜观察蝌蚪的身体特征、用灯光照射蝌蚪,了解它们的喜光性和旋转现象等。

在实践探究中,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调查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探究,例如:•蝌蚪有什么特点?•蝌蚪喜欢什么环境?•蝌蚪生命循环的几个阶段有什么变化?第三步:总结归纳在工具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筷子夹蝌蚪观察,让他们自己整理笔记,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回答自己提出的调查问题,深化对蝌蚪生命周期和身体特征的理解。

同时,教师参与孩子的讨论和小组分享,改正他们发现的错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习惯。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回顾巩固掌握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要求孩子们掌握本次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享,并带领他们学会分享和关爱小生命。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2.观察并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3.探究蝌蚪和青蛙的关系。

教学内容1.引入:询问学生对蝌蚪的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2.讲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并观察蝌蚪图像、模型等教学工具;3.让学生每天观察蝌蚪并记录生长变化,如体长、颜色、行动等方面;4.学生自主探究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让他们尝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得出结论;5.总结与复习:在学生记录的生长变化中找出规律,综合联系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关系。

教学过程1. 引入询问学生对蝌蚪的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 讲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通过图片、图像、模型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讲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蝌蚪图片或模型,并询问学生发现了哪些不同之处。

继而,向学生介绍蝌蚪的生长过程,包括孵化、游泳、摇身一变成为青蛙等过程。

其次,让学生感受蝌蚪的生活习性,包括吃的内容和生活环境。

3. 观察并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教师在班级里放置蝌蚪,并让学生每天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笔记本或者记录表格上。

学生可以记录蝌蚪的行动、体长、颜色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4. 探究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让学生自主探究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得出结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尝试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复习在学生记录的生长变化中找出规律,综合联系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关系。

让学生自主分组,设计展板或者海报来展示自己学习的所得,并通过互相观看、学习,来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学生在观察记录上有些懈怠,需要加强学生的注意力;2.因为教学工具使用不足,导致了本次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3.由于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过长,导致了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的紊乱,需要加强学生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同时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借助科普书籍等工具加强孩子对科学知识的认识;2.增加教学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3.更好地管理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大班

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大班

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小蝌蚪长大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展示蝌蚪的生命周期。

2. 蝌蚪的模型或实物。

3. 水族箱或容器。

4. 水和水生植物。

5. 颜料和画笔。

6. 纸板、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图片或绘本,向学生介绍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

2. 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模型或实物,询问他们对蝌蚪的了解和想法。

探究:1. 将蝌蚪放入水族箱或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水和水生植物。

2. 鼓励学生观察蝌蚪在水中的活动,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可以使用绘画、写字或拍照等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蝌蚪为什么需要水和水生植物,以及它们如何在水中生活和成长。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纸板、剪刀和胶水。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制作一个简单的蝌蚪成长模型。

可以包括蝌蚪、蛹和成虫的形态。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

总结: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蝌蚪成长模型,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2. 回顾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总结和分享他们对蝌蚪成长的认识和体会。

3.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探索。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到户外或实地考察,寻找和观察其他生物的成长过程。

2. 邀请学生参观水族馆或动物园,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3. 鼓励学生绘制或写作关于蝌蚪成长的故事或日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展示的蝌蚪成长模型和对蝌蚪成长的理解。

3.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

大班科学教案:小蝌蚪长大了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2.掌握观察和描述蝌蚪的外貌特征。

3.理解环境对小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4.培养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小蝌蚪的生命周期–孵化:从卵变成小蝌蚪。

–生长:小蝌蚪通过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生长。

–变态:小蝌蚪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会发生变态,变成青蛙。

2.蝌蚪的外貌特征–身体形状:细长而扁平的身体,有头部、身体和尾巴。

–鳃:用于呼吸水中溶解氧。

–尾巴:帮助小蝌蚪游泳。

3.环境对小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水质:清澈、干净的水对小蝌蚪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温度:适宜的水温有利于小蝌蚪的生长发育。

–光照: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小蝌蚪的生长。

4.动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动物。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准备一些装有水和小蝌蚪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蝌蚪的身体形状、鳃和尾巴等特征。

2.互动探究法:–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蝌蚪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小蝌蚪成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3.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附近水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不同环境中的小蝌蚪生长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因素对小蝌蚪的影响,并与实地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4.组织游戏法:–设计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模拟蝌蚪的生长过程,体验并加深对蝌蚪成长的理解。

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和考察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其对小蝌蚪特征和成长过程的观察和描述。

2.问题回答: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出合理回答。

3.游戏表现:在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作与探索,并通过游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4.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制作一份关于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文作品或口头报告,展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学会观察和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教学内容1.蝌蚪的生命周期2.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3.记录蝌蚪的变化教学准备•大型透明塑料容器•自来水•蝌蚪•沙子或水草•蝌蚪食物•纸和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大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见过蝌蚪?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 ### 2.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婴儿时期,然后长大成为小孩、青少年,最后成年人。

蝌蚪也有类似的成长过程,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蝌蚪的生命周期。

### 3. 学习使用大型透明塑料容器装满自来水,加入一些沙子或者水草。

把蝌蚪放入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外观和行为。

### 4. 观察要求学生观察蝌蚪的外观特征和行为,例如:身体颜色、形状、游动方式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蝌蚪是如何呼吸的呢?为什么它们游泳的方式跟成年青蛙不一样?等等。

### 5. 记录要求学生用纸和笔写下他们观察到的蝌蚪的特征和行为。

鼓励他们尽量用准确的语言和画面描述和描绘。

### 6. 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蝌蚪是怎样长大变成青蛙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和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探索的方向,例如:蝌蚪吃什么?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它们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呢? ### 7. 实验根据小组的选择,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例如,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给不同的小组,观察蝌蚪的食物偏好;可以准备不同水质的容器,观察蝌蚪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 8. 分享每个小组都要准备一个小报告,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和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展示。

### 9. 总结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总结蝌蚪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可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并在总结中进行强调。

2024幼儿园大班《小蝌蚪变青蛙》科学教案

2024幼儿园大班《小蝌蚪变青蛙》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课前准备与环境创设•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延伸活动建议•教材分析与评价反思•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掌握其中的基本科学知识。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生物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建立初步的生物演化概念。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珍爱生命,理解生物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帮助幼儿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科学现象,培养其初步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0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兴趣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01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小蝌蚪是如何逐步变成青蛙的。

02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主要内容概述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亲眼见证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突出方法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0103020405突破策略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幼儿理解生理变化的过程。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时期的小蝌蚪和青蛙,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生理变化的理解。

鼓励幼儿提问,及时解答幼儿的疑惑,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理解。

03课前准备与环境创设010204教师准备工作安排研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及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在大班幼儿园中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

在这个学期的科学学习计划中,我们计划了一系列关于生命科学的实验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是关于小蝌蚪生命发展的学习,旨在通过实践观察、探究小蝌蚪成长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科学知识。

2. 教学目标1.形成科学观察的兴趣,学习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

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3.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表述、绘画等方式表现出自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内容•生命科学知识:了解小蝌蚪的生命周期•实践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成长和变化,绘制观察记录。

4. 教学准备•小蝌蚪:准备一些小蝌蚪(约20只)•水族箱: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族箱•水:准备适量的水•放大镜、笔、纸、颜料、画笔5. 教学过程5.1 知识普及环节教师向幼儿们传达小蝌蚪的基本生命科学知识,如小蝌蚪的生命周期、成长变化的过程等,引导幼儿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中。

5.2 观察实验过程1.将水倒入透明水族箱中,待水温稳定后,将小蝌蚪放置在水中。

2.在观察小蝌蚪前,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蝌蚪,观察小蝌蚪身体颜色、形态和行走方式等表现。

3.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对小蝌蚪的观察和感悟,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5.3 活动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总结本次活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和成果。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体会。

6.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是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科学实践活动。

通过对小蝌蚪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他们自然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

同时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微调活动方案来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小蝌蚪的图画记录,这不仅培养幼儿的艺术气质,更有利于幼儿对小蝌蚪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科学活动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科学活动

输入标题文字
02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04.未来工作计划
输入标题文字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输入标题文字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04
Part four
未来工作计划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输入标题文字
02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输入标题文字
03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一、观察蝌蚪的特征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大班科学小蝌蚪长大了教案2活动目标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1教学目标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1、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2、它长大了会怎样?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三、认领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

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表现在: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

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

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及引导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

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教案标题:小蝌蚪长大了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并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大班教学环境的布置,包括学生座位的安排和教学材料的准备。

3. 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蝌蚪生长的视频或幻灯片。

2. 学生观看视频或幻灯片,并记录蝌蚪的变化过程。

3. 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蝌蚪的生长规律。

合作活动:1. 将学生重新组合成新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2. 学生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并尝试合并成一个完整的蝌蚪生长过程。

3. 小组讨论并达成一致后,将他们的合并结果展示给全班。

展示和总结: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并结果,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达成一致的。

2. 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合并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蝌蚪生长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蝌蚪生长的过程和我们自己的成长有什么相似之处?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用绘画、手工制作或书写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想法。

2. 学生可以选择合作完成一幅蝌蚪生长的大型展示板,展示在教室中,与其他班级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或书写作品,评估他们对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究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2.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并与同学分享。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究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班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小蝌蚪长大了教案

大班小蝌蚪长大了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小蝌蚪长大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

2. 蝌蚪模型或图片。

3. 水族箱、水草、石头等蝌蚪生活环境的模拟材料。

4.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用具。

5. 粘土或塑料ine的蝌蚪模型。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蝌蚪的外观特征。

探究(20分钟):1. 将蝌蚪模型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蝌蚪的不同阶段。

2.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粘土或塑料ine制作蝌蚪模型,模拟蝌蚪的生长过程。

3.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蝌蚪模型放置在水族箱中,加入水草、石头等模拟蝌蚪生活环境的材料。

展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观察水族箱中的蝌蚪模型,并描述不同阶段的变化。

2. 学生用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用具,绘制蝌蚪的生长过程。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观学生制作的水族箱,让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2. 组织学生观察其他昆虫或动物的生长过程,拓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蝌蚪模型和绘制生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比较不同动物的生长特点。

2. 组织学生观察真实的蝌蚪,进一步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观察、模拟和绘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长大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1、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