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物理《第1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发现和探究。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声现象》为主题的物理课,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声音的魅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声现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扬声器、音叉、玻璃杯、水、气球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一首美妙的歌曲,感受声音的魅力。
然后提问:你们能听到歌曲的声音吗?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实验探究:(1) 声音的产生:将音叉放在扬声器上,让音叉振动,产生声音。
让孩子们观察音叉振动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声音的传播:将玻璃杯装满水,放在扬声器上,让音叉振动,观察水花的波动。
提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3) 声音的特性:吹气球,让孩子们感受气球的弹性,并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提问: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3.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重点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以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六、活动重难点1. 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传播的原理:讲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
3.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孩子们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及练习
一、回顾与检测二、学习与解析知识点一、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1.提出问题: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和音调。
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并盖上盒盖,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2.猜想假设:收集各种能够阻隔声音的材料(如衣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等),然后和同学一起预测这些材料的隔音性能并排出由好到差的顺序。
3.设计实验: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测试各种材料的隔音性能,设计时注意:①为了保证测试合理,应设计一种能比较隔音性能的方法;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某些条件。
例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理由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
他设想了三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C .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上面的表格是为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设计的,其中与方案C 所对应的是________。
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实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姓名授课教师班主任上课时间月日时—时主任审批授课标题 1.5声现象单元复习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本章知识点,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3.练习完成相关习题,提升应试能力;重点难点 1.重点:梳理本章相关实验,掌握常见的实验方法;2.难点:学会常见的回声的计算。
例2.小明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其材料有关。
于是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
八年级物理上册1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图1-20 第一章 声现象一、学习目标:1. 巩固所学重点,学会构建知识体系;2.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于生活;提高分析、归纳、探究的能力。
二、预习交流:三、互动突破: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 。
2.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声源分别是: 。
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 ;(2) 。
5.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 .把弦拉得紧些B .把弦放松些C .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 .用更大的力拉琴6.如图1-20所示插图,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声学原理。
7.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
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A .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B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C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D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的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8.1738年,法国有几位科学家为了探测声音的速度,曾把两门大炮架在相距27km 的两个山头上,甲山头放炮时,乙山头上的人便测量从看见炮的火光到听见炮声所经历的时间;再由乙山头放炮,甲山头的人测量炮声所经历的时间。
这样计算出来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37m/s 。
你能设计一个测量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的方案吗?(将所选句子前的序号填上即可)①你需要的器材是 ; ②你的方案是 ;③你的计算方法是 。
A .请一个同学用铁锤敲击铁管的一端;B .选择一根铁管,并测出它的长度L ;C .在停止敲击的时候开始计时,到听到声音的时候停止计时,记下时间为T ;D.用耳朵在另一端听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t;E.铁管 F.卷尺 G.钢尺H.秒表 J.v=L/T K.v = v0L/(L- v0t),v0是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在设计这个复习学案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
我的设计思路是先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物理概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回忆起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注意听音乐中的不同声音,并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回顾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的声音传播的原理,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4. 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观察音叉的振动、使用麦克风捕捉声音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声现象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音量的清晰度、如何减少噪音等。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声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发现学生们对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声音的传播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个复习学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到的知识,并提高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重点)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图,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2.传播:(1)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如图,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
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v液体<v固体。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重点)1.三特性的比较1.声的分类:(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_20~20 000 Hz 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
超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
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
2.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2)传递能量:如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知识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声音的等级单位是分贝。
3.几个特殊值:(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0dB。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dB。
4.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的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知识突破】针对训练1:声音的特征(近5年考查4次)[考情分析]常以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的辨析,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为2~3分.1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
这两个词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2. 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第1章声现象复习教案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基本知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常见现象。
3.能够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学的内容是《第一章:声现象》。
三、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特性和常见现象。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导入(10分钟)1.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向学生介绍声音的特点和不同的声音种类。
2.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方式,如声源与物体的振动运动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概念复习(10分钟)1.复习声音的基本概念,如声音是一种振动传播的波动现象。
2.复习声音的传播介质,如空气和固体等。
3.复习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步骤三:声音特性复习(20分钟)1.复习声音的频率和振幅这两个与声音特性有关的概念。
2.通过实例演示和讨论,复习声音的高低音、响度和音调等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与声源振动特点的关系。
步骤四:常见声音现象复习(30分钟)1.复习声音的反射现象,如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反射的特点等。
2.复习声音的吸收现象,如声音被吸收的材料和场所等。
3.复习声音的干扰现象,如噪声和共振等现象。
步骤五:实验探究(3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等。
2.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对声音现象进行解释和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步骤六:复习总结(10分钟)1.针对本次复习内容,进行问题回顾和随堂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实验操作情况。
2.随堂测试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讲解、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声音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知道声音的产生的条件,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了解发声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 v固 v 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原理是:5、音调:是指。
音调跟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
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频率单位符号。
6、响度:是指。
响度跟和有关。
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7、音色:由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典型例题】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
(A)2、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B)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声源分别是:。
(A)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⑵ 。
(B)5、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A、把弦拉得紧些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拉琴声现象复习(2)【复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噪声,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万HZ;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堂《声现象》的复习课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声音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复习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鼓、锣、木鱼等)、音响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张。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即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讲解与演示:利用投影仪和电脑,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器材的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实践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让他们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孩子们讨论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等。
6. 拓展延伸: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故事或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声音的奥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的理解程度。
江苏省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无答案) 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考纲要求(1)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特性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3)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典例剖析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例2.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二:声音的特性例3.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例4.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
这是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三:怎样控制噪声例5.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例6.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例7.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例8.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难点突破例9.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特性:复习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乐音与噪声: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5. 声速:掌握声速的概念,了解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速的概念。
难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声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尺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速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声学实验,如扬声器实验、音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声音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弱噪声。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声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4. 乐音与噪声5. 声速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与________有关,响度与________有关。
(4)噪声对生活________,应加强防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主题是探索声音的奥秘。
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我希望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能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塑料杯、沙子。
2. 学具:记录本、彩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这节课。
我会拿起一个扬声器,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听到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对声音产生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探索声音的产生(5分钟)1. 我会拿出音叉,敲击音叉,让孩子们听到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敲击不同的物体,比如尺子、气球、塑料杯,让他们观察和记录下不同物体的声音。
三、探索声音的传播(5分钟)1. 我会拿起一个塑料杯,里面装上沙子,然后用扬声器播放声音。
我会问孩子们,他们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传播声音,比如把塑料杯放在耳边,用手指敲击塑料杯,观察声音的传播。
四、探索声音的特性(5分钟)1. 我会拿出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问孩子们,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的音调是什么?2.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吹不同的气球,观察和记录下不同气球的声音。
1. 我会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体验。
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案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物理复习教案时,我的意图是以互动和体验为主,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个复习课,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回顾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泡沫球、绳子、长颈鹿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然后用扬声器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声音的传播。
我会问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复习声音的产生:我会拿着一个音叉,敲击音叉并将其靠近泡沫球,让孩子们观察泡沫球的跳动。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音叉敲击时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复习声音的传播:我会让孩子们拿着绳子,一人抓住一端,然后让我站在中间振动绳子,让孩子们观察我的动作并听到声音。
我会问孩子们:“声音是如何通过绳子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介质?”4. 复习声音的特性:我会拿出一个长颈鹿玩具,让孩子们摸一摸长颈鹿的脖子,并观察它的声音。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长颈鹿的声音听起来不一样?声音有哪些特性?”5. 实践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纸和笔制作一个简易的乐器,并让他们演奏出不同的音调。
然后我会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观察音调的变化。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复习和巩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声现象》这一课程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声现象》课程,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各种特性。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够运用声音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各种特性。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各种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教具,如各种乐器的样品,各种声音传播的装置,以及一些可以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
五、活动过程我让孩子们观察各种乐器,让他们听到不同的声音,然后我会向他们解释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接着,我会用一些装置,让孩子们看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我会组织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否能够运用声音进行交流。
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他们回家后,试着用声音进行一些交流,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这就是我设计的《声现象》课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声现象》这一幼儿园课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仅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声音知识的关键,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重点。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装置,如各种乐器的样品和一些能够展示声音传播过程的模型。
【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声音产生:声音是。
利用传递信息——举例:。
传递能量——举例:。
种类乐音噪声危害控制特征音调——与有关。
响度——与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
传播条件:声音传播需要,在不能传播速度:声现象提前自学:(建议时间:20分钟)一、自学目标:回忆简单的声现象知识,并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结合已有经验并运用简单声现象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通过自主复习进一步感受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二、学习过程:回忆声现象的知识,阅读课本P25知识梳理,尝试形成本章知识网络(完成填空)。
基础练习:1、气球破裂时会听到“啪”的一声,是由于____ __振动产生的,而我们听到这个声音是靠______传播的。
2、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 __,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 __。
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 __米/秒。
3、贝多芬晚年失聪,将一根硬棒的一段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区门口有禁鸣标志这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排气管中有消声器,这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城市的道路两旁常常有一些透明的塑料板,这是为了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织布厂的女工在工作时要带耳罩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声源向四处传播B、物体振动一定能发出声音,但不一定听见C、声音借助物质以波动形式传播D、用录音机放音乐磁带不会产生噪声7、要想改变音叉的音调,可以 ( )A、相同的音叉用不同的劲敲B、改用不同的音叉敲C、改变敲音叉的锤子D、以上办法都不行8、关于声音传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改变B、音调会改变C、响度会改变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会改变9、医生用的听诊器的作用是 ( )A、使振幅增加、响度增加B、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D、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10、同学们也许已经注意到:许多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 )A、增加声波的反射 B 、减弱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为了装饰豪华、美观11、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10秒,要想听到回声,人离物体的距离应A、大于17米B、大于34米C、小于17米D、等于34米()12、春游时,同学们在公园的大古钟旁,用力敲击大古钟,大古钟发出浑厚洪亮的声音。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1 声现象复习课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学校班级姓名日期一、知识梳理:(学生整理)二、分析总结(教师点拨)三、例题突破:例1:声音与人的生活啊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处于响铃状态的手机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玻璃瓶中,塞紧软木塞,会听到清晰的铃声,然后通过与软木塞相连的抽气装置,不断的把玻璃瓶中的空气抽出,会听到瓶子里的手机铃声比原来小很多.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手则拿一硬纸币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身影会越来越尖.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说明:,而且说明声音具有(填“能量”或“传递信息”)的特征;实验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实验三探究声音的和振动频率的关系,实验表明.知识点1:例2: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些”的字样,电视机的声音是由于喇叭的纸盆发生而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把音量关小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危害,从乐音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知识点2:例3: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知识点3:。
例4: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选择隔声材料是关键,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表一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响度弱响最弱较弱表二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距离 3.5 4.1 2.5 3.0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5)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的原理.四、能力提升:第一章本章复习导学案作业学校班级姓名日期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有一跟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次响声 D. 四次响声3.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 D.水——鱼4.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B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6.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复习学案苏科版【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和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
2、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体、体、体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3、响度、音调和音色组成乐音的三要素。
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人们能分辨二胡、长笛等各种乐器声,主要是根据它们的不同。
4、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是由声源做产生的,且强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小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处、在中和在处。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这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对人类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利用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常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图1【典型例题】例1、如图1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音,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例2、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例3、几个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辩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频率不同D、响度不同例4、为了减弱噪声,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改善机械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振动B、使有噪声源的厂房远离居民区C、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或带上耳塞D、经常在有噪声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提高适应能力例5、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2所示)。
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声音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水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听说过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B、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它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D、它说明物体振动得快4、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的板墙5、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6、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在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填空题9、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的性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八上学案 第1章 声现象复习(无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姓名班级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
一、知识纲要1.声音是物体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即声音可以在____、____和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中传播。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____中传播的最快,____中传播的最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2.乐音是物体____振动产生的,它三要素是指____、____和___,其中振幅越大,________;频率越高________。
声源不同,发声的____不同。
3.噪声是物体____振动产生的,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也是噪声。
我们可以在___、___和____处减弱噪声。
4.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叫做超声波,_______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次声波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例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B、(2)(4)C、(1)(3)D、(3)(4)例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复习学案(无答案)姓名:
知识梳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吹笛子时是_________振动发声,二胡、小提琴是通过_________振动发声的。
蝉依靠_________振动发声,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____在振动。
3.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_,真空_________(能或不能)传声。
地月球上的宇航
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是因为_____________,平常我们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的。
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声音越来
越小。
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的得出应用了___________(控制变量、理想模型或科学推理)的方法。
5.正要上钩的鱼被岸上脚步声吓跑,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
在一起,一同学轻敲一张桌子,另一同学将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可以听到敲打声,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
6.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你会听到两次响
声,第一次是通过_________传来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速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7.声音的高低用________表示,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决定。
声音的强弱用
_______表示,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8.男低音歌手唱歌,女高音歌手在后台伴唱,则男声音调比女声______,男声响
度比女声______。
9.“闻其声不见其人”就能判断是谁在说话,是因为不同人讲话的_________不同,
铁路工人用小锤敲打钢轨,根据钢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判断钢轨是
否正常。
10.医院用“B超”检查体内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
石是声音传递传递________。
11.在①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内脏,②爆炸声将附近居民窗户玻璃振破,③利用
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④利用声纳系统探测鱼群四个实例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有____________,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有_________。
12.从物理学角度说,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
护角度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需要听到的声音产生__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
13.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工厂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______处减弱噪声。
14.在学校附近设置禁止鸣号的标志,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来减弱噪声的,
在公路与学校之间植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减弱噪声的。
课堂巩固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 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3.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
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
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第3题图
第6题图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5.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
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6.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
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C.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7.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
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8.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和_______。
(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
实验步骤如下,请你
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第8题图
D.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