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
特殊教育教学法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不断完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特殊教育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法提高特殊学生的教育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以一个特殊教育班级为例,分析一种特殊教育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一)班级情况本案例所涉及的班级为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智力障碍学生15人,自闭症学生5人。
学生年龄在6-8岁之间,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3. 培养学生与同伴、教师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了一个“快乐农场”的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快乐农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小动物等,通过角色扮演、对话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快乐农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2. 教师简要介绍“快乐农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角色扮演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农民、小动物等;2. 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对话练习1. 教师出示一张“快乐农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对话;2.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快乐农场”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快乐农场”的角色扮演。
四、案例分析(一)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参与情境、体验情境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培智学生案例分析
培智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亮亮是一名脑瘫学生,走路速度较快,但不是很稳。
为人比较活泼开朗,看到老师同学都能主动打招呼。
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存在器质性发音障碍,平时上课基本都能认真配合,但有时不能按照教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教学环节,且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喜欢玩红领巾、傻笑。
二、可能原因:
1.由于智力缺陷,不太能理解老师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不知道如何去做。
2.受障碍程度影响,有些行为不受孩子自身控制。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1.教师以更为朴实的语言准确表达要求,必要时请其他学生或者教师亲自示范语言表达的要求,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指令,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答案。
由于该生比较喜欢吃零食,所以可以在他回答正确时,及时表扬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奖励零食作为强化;若回答错误,则帮助他及时纠正。
3.课堂上多多关注该生,让他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项活动中来。
4.受该生智力水平限制,虽然该生有一定学习能力,但学习速度较慢,在设置问题时更多地考虑学生自身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自身能力的问题。
5.与家长联系,了解平时孩子在家时的表现,给家长提供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让家长在家加强对孩子学习内容的辅导,家校合作,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地更牢靠。
四、结果与思考:
针对类似亮亮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使学生能够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特殊教育个别化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实现自我价值。
本案例将针对一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初中生进行个别化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明自幼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
在学习过程中,他常常因为不能专心听讲而错过重要知识点,导致成绩不稳定。
此外,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打扰同学,影响教学秩序。
家长和老师普遍反映,小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二)诊断结果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建议采取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三)教育需求1. 学习需求:小明需要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点。
2. 行为需求:小明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减少对他人和课堂秩序的影响。
3. 心理需求:小明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一)学习策略1. 时间管理:帮助小明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2. 视觉辅助:利用图表、颜色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集中注意力,记忆知识点。
3. 分组教学:将小明安排在小组中,鼓励他与同伴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二)行为干预1. 正面强化:对小明的好行为给予及时表扬和奖励,增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2.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短暂隔离、减少奖励等。
3. 情绪管理:教导小明如何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三)心理支持1. 心理咨询:定期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了解自己的病情,学会应对压力。
2. 家庭支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行为干预和心理支持。
特殊教育智障生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特殊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智障生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智障生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二、案例介绍小王,男,10岁,患有轻度智障。
小王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母亲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小王,导致小王在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在学校,小王的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三、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王的家庭环境对其智障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
父母离异、家庭条件较差等因素,导致小王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心理素质较差。
此外,母亲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小王,使其在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得不到有效培养。
2. 学校教育因素在学校,小王的学习成绩较差,教师对其关注度较低。
教师缺乏对智障生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小王在课堂上无法积极参与,自信心逐渐丧失。
同时,学校缺乏针对智障生的特殊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3. 社会因素我国社会对智障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其在就业、社交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此外,社会对智障生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使其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
四、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加强家庭关爱:父母要关注小王的生活,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教会小王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整理房间等。
(3)培养社交能力:父母要鼓励小王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2. 学校教育(1)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教师对智障生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教育水平。
(2)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针对小王的特点,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其兴趣和特长。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教育合力。
3. 社会支持(1)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对智障生的关注程度,消除歧视现象。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出生时,由于早产加产钳助产,导致其脑部受损,患有轻度脑瘫。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病情逐渐显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语言表达困难、肢体协调能力差等。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导致其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二、案例分析1. 诊断与评估根据小明的症状和表现,经过专业的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智力水平:小明智力水平正常,但受脑瘫影响,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2)情绪行为:小明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3)语言能力:小明语言表达困难,词汇量少,需要加强语言训练。
(4)肢体协调能力:小明肢体协调能力差,需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 教育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育目标:(1)提高小明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改善小明的情绪行为,提高其心理素质。
(3)加强小明的语言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康复训练,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三、教育措施1. 教学策略(1)采用个别化教学,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游戏等,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小明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2. 情绪行为干预(1)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心理问题。
(2)培养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
3. 语言训练(1)针对小明的语言表达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2)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理解词汇和句子。
(3)鼓励小明多与他人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 康复训练(1)针对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方法,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特殊学生个案分析与指导
特殊学生个案分析与指导
介绍
本文是一篇关于特殊学生个案分析与指导的文档。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如何帮助那些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例如残疾人士、认知障碍者和社交障碍者等特殊学生。
分析
首先,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是视障者,我们需要提供文字转语音软件或语音识别软件来帮助他们听课和完成任务。
如果一个学生是自闭症患者,我们需要改变课室环境,让他们感到更安全,例如减少外界干扰和提供特殊工具和技巧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及早识别这些特殊学生,并与家长、医生和其他支持人员紧密合作,以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支持和关注。
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强调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利益,并与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一起工作,以确保合理的时间表和教学计划。
指导
在帮助特殊学生时,以下是一些指导方针的总结:
- 着眼于学生,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 与家长、医生和其他支持人员合作。
-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紧密合作。
- 创造支持和安全的环境,并提供特殊工具和技巧支持。
结论
总之,特殊学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关注。
作为老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着眼于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与家长、医生和其他支持人员紧密合作以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支持和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与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一起工作,以确保学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特殊教育个案分析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12岁,现就读于我国某特殊教育学校六年级。
小明自幼患有自闭症,表现为语言表达障碍、社交能力差、兴趣单一、情绪波动大等。
由于其特殊的教育需求,学校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旨在帮助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案例分析1. 情绪波动大小明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小事而哭泣或发脾气。
这主要与其自闭症特征有关,自闭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活动等形式,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关心、爱护小明,尊重他的个性,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包容,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 语言表达障碍小明语言表达障碍明显,词汇量少,句子结构简单。
为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语言训练。
通过专门的语言训练课程,帮助小明提高词汇量、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景模拟。
创设生活情境,让小明在模拟场景中练习语言表达,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鼓励家长参与。
家长在家中与小明进行语言交流,巩固学校所学。
3. 社交能力差小明社交能力差,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为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小明学习社交技巧,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2)同伴互助。
鼓励小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家长支持。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帮助小明拓展社交圈子。
4. 兴趣单一小明兴趣单一,只对某些事物感兴趣。
为丰富他的兴趣爱好,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绘画、手工、音乐等兴趣小组,激发小明的兴趣。
(2)鼓励尝试新事物。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小明尝试新的活动,拓宽他的兴趣领域。
培智个别教育计划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智力落后,诊断为智力障碍,目前在某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小明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学校为其制定了个别教育计划。
二、个别教育计划目标1. 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简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2. 培养小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事务。
3. 改善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减少冲突。
4. 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个别教育计划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1)通过模仿、跟读、游戏等方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置简单的生活场景,让小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定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制定日常生活自理计划,让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
(2)开展生活技能训练课程,如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
(3)定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确保小明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事务。
3.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1)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如分享、轮流、合作等。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3)定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4. 学习能力培养(1)根据小明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操作、图片辅助、游戏化教学等。
(3)定期进行学习能力的评估,确保小明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四、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了解小明的基本情况,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2. 第二阶段:实施个别教育计划,观察小明的进步情况。
3. 第三阶段:根据小明的进步情况,调整个别教育计划。
4. 第四阶段:对个别教育计划进行总结,评估教育效果。
智障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智力发育迟缓,属于轻度智障。
自小学以来,小明一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
由于其智力水平较低,学习进度较慢,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也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如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等。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教育问题,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2. 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
3. 增强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4. 提高小明的家庭参与度,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三、教育措施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智力水平,教师采取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小明理解。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会使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小明通过操作教具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活动中,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任务,这有助于他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同时,教师也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支持教师和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给予他鼓励和表扬。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教师会耐心指导,帮助他克服困难。
4. 家校合作学校定期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教育。
同时,学校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教育效果1. 认知能力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阅读简单的文字。
2. 社交能力增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自我控制能力提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学生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特殊学生是指智力、身体、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
针对这部分学生,特殊教育旨在通过特殊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使他们在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以下是一则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享。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由于出生时缺氧,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倒数。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情绪波动较大,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在家庭中,小明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因学习问题发生争吵。
(二)教育措施1.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学校安排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2.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智力水平,教师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小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关注小明的学习兴趣,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3.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定期向家长反馈小明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和问题。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为小明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4.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他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学会了与人交往,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教育,小明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心理方面,小明学会了控制情绪,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智力方面,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上升,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在社会实践方面,小明学会了与人交往,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案例分析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殊学生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个体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0岁,汉族,现就读于我国某特殊教育学校。
小明出生时,因母亲难产导致脑部缺氧,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经过多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小明的病情有所缓解,但智力水平仍然低于同龄儿童。
在学校中,小明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等特点,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
二、案例分析1. 小明存在的问题(1)注意力不集中:小明上课时容易分心,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记忆力差:小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弱,往往忘记刚刚学过的内容。
(3)语言表达能力弱:小明在表达自己想法时,词汇量有限,句子结构简单,表达不清晰。
(4)情绪管理能力差:小明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容易情绪失控,表现出焦虑、烦躁等情绪。
2. 影响小明学习的原因(1)智力发育迟缓:小明出生时因脑部缺氧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这是影响他学习的主要原因。
(2)家庭环境:小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工作繁忙,对小明的关注和照顾相对较少。
(3)学校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有限,教育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
三、特殊教育干预措施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适合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2. 优化教学方法(1)注意力训练:通过注意力训练游戏,提高小明的注意力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找不同”游戏,让小明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找出图片中的差异。
(2)记忆力训练:采用记忆宫殿、联想记忆等方法,提高小明的记忆力。
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小明将生字与图片、故事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链接。
(3)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小明参与小组讨论,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绪管理教育(1)心理辅导:定期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学会调节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特殊生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他的教育经历并不顺利。
小明从小就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但在进入小学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小明逐渐被贴上了“特殊生”的标签。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困境,学校和家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识别小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薄弱:由于家庭环境限制,小明在进入小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导致他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2)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心理因素:小明在班级中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2. 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的教育问题,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正确的学习引导。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对特殊生的关注和支持不够,导致小明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社会环境因素:偏远山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小明在学校和家中都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教育措施(1)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小明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教学,为他提供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和资源。
(3)心理辅导:学校应关注小明的心理问题,为他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4)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进步,及时解决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案例实施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了家庭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小明的学习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辅导、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 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师定期对小明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一、自己不会坐车回家,自律能力低下,培养自己坐车回家.1.金××的基本情况姓名:金××性别:男出生年月日:1999年1月15日家庭状况:父母离异,由父亲来养育。
父亲去韩国打工,由姑姑抚养。
健康状况:因血液里有毒,治疗无效总是脸上身上长出红疙瘩。
姑姑经常给他吃中药,吃得有些不耐烦。
2.主要问题行为描述及主要症状2005年第一次担任培智班的时候,金××是我们班级里年纪最小的。
金××的父母到教导处报到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另类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到我们学校报到的孩子都是超过学龄来校的,金××是六岁来到学校的,比其它孩子还早一年到校。
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金××,很淘气,没有自律意识,学校报到时,还爬到老师的桌子上。
班级6名学生当中,金××是最淘气最顽皮的。
观察一周后发现,不但多动还有发音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思考了一阵。
什么都不知的情况下没上过幼儿园,自由惯了的他,要适应这个学校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这段时间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学校算是很优秀的,能自立的学生。
不但能自己坐车回家,还知道算钱,乐于帮助人,尊重老师,跟同学们谈得来。
(1)语言障碍(因舌头缺陷手术失败更严重)自信心低,说话时眼神不正视对方。
做什么事情都是犹豫不决,做对了也不敢面对。
(2)人际交往障碍舌头的缺陷自信心低下。
(3)情绪与行为异常本来没有好的环境让金××没能进行语言训练,舌头的手术失败更让他失去信心,没有自尊。
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儿很倔强,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3年级的时候,老师说他几句,自己企图走道回汪清百草沟的家。
(4)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自信心,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是犹豫不决,自己做对的也是不敢说出来。
脾气很倔,发脾气时,连老师也不给面子,3.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3岁的时候,金××的妈妈发现孩子说不了话,于是到医院做了舌头手术,可是这次手术进行失败,终身舌头残疾说不了话。
培智个别化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培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本案例以一名智力障碍儿童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个别化教育方案,帮助其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杰,男,8岁,来自农村,患有轻度智力障碍。
从小性格内向,与同龄儿童交往较少,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校表现如下:1. 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记忆力较差,学习新知识困难。
2. 情绪管理: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难以控制。
3. 社交能力:与同龄儿童交往较少,缺乏合作意识。
4. 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弱,需要他人帮助。
(二)家庭情况小杰的父母均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认知不足。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无法承担高昂的康复费用。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一)目标设定1. 认知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增强记忆力。
2. 情绪管理: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3. 社交能力: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合作意识。
4.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二)教育策略1. 认知能力培养(1)语言训练: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形式,提高小杰的语言理解能力。
(2)记忆力训练:采用反复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提高小杰的记忆力。
2. 情绪管理(1)情绪认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小杰了解情绪的来源和表现。
(2)情绪调节:教会小杰运用深呼吸、放松等方法,控制情绪。
3. 社交能力培养(1)同伴互动:组织小杰参加集体活动,与同龄儿童互动,提高社交能力。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杰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4.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教授小杰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技能。
(2)自我管理:培养小杰的时间观念、责任感,提高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四、实施过程1. 家庭与学校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目标、策略。
培智学校教育类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培智学校是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特殊教育学校。
这些孩子由于智力、认知、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环境。
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融合教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融合教育旨在让特殊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案例以某市一所培智学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融合教育实践,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星星的孩子”融入社会,实现其个人价值。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小明(化名),男,10岁,智力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习惯较差。
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小明一直就读于当地培智学校。
在学校,小明虽然接受了专业的教育,但与同龄的普通儿童相比,他在社交、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 融合教育实践(1)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学校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方案包括:①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②培养小明的注意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③加强行为习惯培养,使其适应学校生活;④开展融合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
(2)开展融合课程学校开设了融合课程,让小明与普通儿童一起上课。
课程内容包括:①语文: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数学:结合实际生活,让小明理解数学概念;③体育:开展集体游戏,培养小明的团队合作精神;④美术:激发小明的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
(3)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同时,学校还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公园、博物馆等,让小明感受社会生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案例分析与成效1. 案例分析通过融合教育实践,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他在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逐渐融入集体。
培智教育案例分享(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培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将以一个智力障碍儿童为例,分享培智教育的成功案例。
二、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8岁,智力障碍儿童。
从小患有自闭症,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交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低。
小明进入培智学校后,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智教育。
2. 案例分析(1)教育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培智学校为其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1)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2)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学校生活;3)提高小明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4)激发小明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特长。
(2)教育方法1)个化教育: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关注其成长需求。
2)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3)情景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景,使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合作学习:鼓励小明与同学互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5)家庭教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生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教育成果1)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2)社交能力: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与同学建立了友谊,社交能力得到提升。
3)生活自理能力: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小明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
4)兴趣爱好:小明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学校举办的绘画比赛中获奖。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表明,培智教育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个化教育、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四、启示与建议1. 提高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注度,加大对培智教育的投入。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
培智个别化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患有自闭症。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经常一个人玩耍。
在学校,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学习成绩较差。
家长对此非常担忧,希望学校能给予小明个别化教育,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
二、案例分析1. 小明存在的问题(1)社交能力差:小明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导致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紧张。
(2)注意力不集中:小明上课时容易走神,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学习成绩差:由于小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他在学习上成绩较差。
2. 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家长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小明,导致他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小明个别化需求的教育方案。
(3)个人因素:小明自身存在自闭症症状,导致他在社交、学习等方面存在困难。
三、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与人正常交流。
2. 培养小明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使其能够跟上班级进度。
四、教育措施1. 社交能力培养(1)开展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2)组织社交活动:邀请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让他有机会与同学互动,提高社交能力。
(3)家长辅导:指导家长如何与小明进行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 注意力培养(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小明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注意力训练方法:通过听音乐、画画等趣味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
(3)家长监督:家长要关注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 学习成绩提高(1)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针对小明的特点,制定适合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针对小明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学习成绩。
(3)家长辅导:家长要关注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辅导。
智障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一例弱智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当阳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一、个案分析(一)、自然情况李某,12岁,培智三年级学生,出生在普通家庭。
(二)、初步评估1、生理情况:该生智商55,体质弱,常生病,其他生理方面无缺陷。
2、言语情况: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学习方面:观察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思维能力较差。
没有自信心,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语、数主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等生水平。
4、生活自理:动手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师监督下能参加一般学校劳动。
5、情感方面:好动,情绪易发怒,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好动,经常下位乱跑,内心不快时,常常摔桌子、砸东西、乱叫,以发泄内心不快。
该生又表现得很积极,喜欢别人表扬他。
6、社交人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较愿意和老师接近,错误发生后,对教师的教育表面上能够听从。
害怕父亲,对父亲的管教较服从,不听从母亲的教育。
综上,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当作保姆,在学习上未作要求,父亲对他的教育期望较高,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武力来教训;孩子从小多有奶奶、爷爷喂养,奶奶爷爷又非常溺爱,所以在早期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智力原因,加上行为偏差,无法进行正常学习,2009年9月入我校就读。
二、问题陈述李某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但对于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学的内容,积极性较高,读书的声音也很响亮,特别喜欢做小老师。
常常一个人独坐,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老师领着,到哪手里都会拿样东西。
由此可见,李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无意义语言;做操、排队、跳舞时手脚不协调;惰性重,自制力差。
三、主要干预措施1、正强化策略。
我考虑到李某对物质奖励感兴趣,在实施矫正李某的惰性行为的过程中,就用了正强化。
例:语文课上,江某上课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响亮,但一听到写字,李某就会不正眼看老师,假装没听见,实际是想逃避。
培智学生个案分析——不按常理购物的XX
个案分析——不按常理购物的温XX一、案例描述1.基本情况温XX,男,14岁,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语数成绩在班上属上游水平,书写能力良好但欠工整,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能理解他人所说的话,并正常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
2.事例描述12月25日,本班根据开学初制定的主题单元计划,去超市进行购物活动,此次购物前,已经与家长取得了沟通,为孩子制定了购物清单。
温XX家暂时不缺少日常生活用品,家长给了孩子20元零钱,让孩子自主购物。
购物时,该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购物清单开始选购物品,但购物时发现,温XX事先制定的清单上物品价格超过现有的20元。
教师发现此情况后,多次提醒温XX,你已经不能再买东西了,不然钱不够了,但该生任然坚持要买清单上的物品。
二、原因分析1.在温XX的清单上都是他喜欢的零食,而该生幼时失聪,其他感觉占优势(例如:味觉),再加上智力障碍学生自制力普遍较差,所以该生未能经住零食的诱惑。
2.数学心算能力薄弱,未能准确计算实际购买物品的总价。
3.生活经验匮乏,购物过程中在现金和清单的取舍问题上存在认知错误。
三、策略1.加强数学学科学习。
实际购物过程中,物品价格后面存在小数点,而不是课堂上常见的整数的运算,因此在价格计算上存在难点。
2.走出课堂,让学生多进行外出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购物中明白,当清单与手中的现金存在矛盾时,要根据后者来进行购物。
3.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温XX受幼时失聪影响,与同龄孩子相比零食(味觉刺激)对他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有时甚至不顾门卫的阻拦也要去校门口的小卖部里购买零食。
但作为高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长时间停留在较为低级的物质(零食)追求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要加强德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智班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培智班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本案例以某市一所培智学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小华,男,10岁,患有轻度智力障碍。
入学时,小华在生活自理、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具体表现为:无法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语言表达不清晰,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在社会交往方面,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合作意识。
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小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独立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人礼貌交往,具备基本的合作意识。
3. 教育教学过程(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针对小华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示范教学:教师亲自示范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让小华观察并模仿。
- 分解步骤:将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小华完成。
- 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小华巩固所学的生活自理技能。
- 家庭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培养小华的生活自理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活动。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针对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小华认识常用词汇,并学会运用。
- 句子构造:引导小华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步构造更复杂的句子。
- 情境模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小华在情境中练习语言表达。
- 同伴互动:鼓励小华与同伴进行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学校培智学生的个案分析
一、自己不会坐车回家,自律能力低下,培养自己坐车回家.
1.金××的基本情况
姓名:金××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99年1月15日
家庭状况:父母离异,由父亲来养育。
父亲去韩国打工,由姑姑抚养。
健康状况:因血液里有毒,治疗无效总是脸上身上长出红疙瘩。
姑姑经常给他吃中药,吃得有些不耐烦。
2.主要问题行为描述及主要症状
2005年第一次担任培智班的时候,金××是我们班级里年纪最小的。
金××的父母到教导处报到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另类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到我们学校报到的孩子都是超过学龄来校的,金××是六岁来到学校的,比其它孩子还早一年到校。
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金××,很淘气,没有自律意识,学校报到时,还爬到老师的桌子上。
班级6名学生当中,金××是最淘气最顽皮的。
观察一周后发现,不但多动还有发音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思考了一阵。
什么都不知的情况下没上过幼儿园,自由惯了的他,要适应这个学校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这段时间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学校算是很优秀的,能自立的学生。
不但能自己坐车回家,还知道算钱,乐于帮助人,尊重老师,跟同学们谈得来。
(1)语言障碍(因舌头缺陷手术失败更严重)自信心低,说话时眼神不正视对方。
做什么事情都是犹豫不决,做对了也不敢面对。
(2)人际交往障碍
舌头的缺陷自信心低下。
(3)情绪与行为异常
本来没有好的环境让金××没能进行语言训练,舌头的手术失败更让他失去信心,没有自尊。
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儿很倔强,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3年级的时候,老师说他几句,自己企图走道回汪清百草沟的家。
(4)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自信心,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都是犹豫不决,自己做对的也是不敢说出来。
脾气很倔,发脾气时,连老师也不给面子,
3.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3岁的时候,金××的妈妈发现孩子说不了话,于是到医院做了舌头手术,可是这次手术进行失败,终身舌头残疾说不了话。
虽然因舌头的缺陷说不了话,但有音调,经常和他在一起的人能听懂一部分意思。
大部分都是别人听不懂他的话,闹出挺多误会。
熟悉的人面前会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认识的人面前不敢发出声音。
(2)环境因素
父母?x异,有姑姑带着,姑姑年纪大,没法进行及时的教育,让孩子更加无语,不愿表达自己的意思。
4.主要干预措施
(1)写字。
(2)试图自己坐车回家。
(3)培养自己的爱好。
5.教育效果
(1)用老师特有的特长-写字来引导金××提高自信心。
我会写书法,我就利用这一特长让金××练一手漂亮的字。
写字会静心,会让金××提高自信心。
5年级到现在一直练,现在能写出漂亮的字。
这样大大提高金××的自信心。
(2)实践自己坐车回家
我跟金××的姑姑约好,让金××自己回家。
我开着车不便带金××坐线路车,所以让金××自己坐线路车,然后开车到线路车终点等金××。
11路还行,到终点就是客运站。
到了客运站,让金××会拿出提前写好的纸条给车票员。
一开始我想的很简单,不会说话,以为有纸条就行,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金××没有自信心连
递纸条的胆量都没有。
我只好带着金××每次都得站在他旁边,直到他能自己递纸条。
经过5次多的训练,金××会坐车了。
我把坐车的时间告诉给金××的姑姑,姑姑就到点到汪清公安局等金××。
现在是都不用等,金××自己直接回家。
1年多的训练让金××有了自信心,能自理了。
(3)培养自己运动的爱好
少言的金××,不会经常到外面去,出去玩的话就是无理取闹,不会玩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爱好。
我让金××利用下午时间,踢球、打篮球。
一开始不愿动的金××很不情愿,我带着金××到操场上,一边鼓励一边说,你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你要想做的事情就减少了。
慢慢地他开始喜欢起运动,现在不用老师说,下午主动地到操场上去运动。
金××的一系列变化,作为老师真是感到欣慰。
原
本不会交流不会自理的孩子,现在自己做的事多了,让父母也省心,提高了自信心,成为一名有想法的孩子。
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很长,经过了10年的时间,可是做到了就是好的。
二、偏食,没有日常行为规范意识,改善偏食习惯
1.张××的基本情况
姓名:张××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2000年12月5日
2.问题行为:
(1)不愿吃饭,偏食。
(2)没有日常行为规范意识,每天迟到。
(3)每天吃饭时,吃得时候洒一地。
3.家庭状况
张××有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弟弟,父母格外关心他的弟弟。
自己认为父母只喜欢弟弟不喜欢自己,经常主动亲近别人,挽着手臂,摸着自己的脸,让别人也摸自己的脸,让别人稀罕自己。
4.教育措施
(1)吃饭的时候,跟张××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教师跟张××一起吃。
开始一起吃的时候,总是要起身,把食盘里的饭扔掉。
第一次,起身的时候,现用口令不让他起身,口令对他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次,一起身就摁住,不让他起身。
反复地训练让张××感到自己起身的时候,老师不让起来,就不起身乖乖坐着吃饭了,也不大声叫。
一直坚持这种强化教育,一周的时间足够让张××改掉起身不在指定地点吃的问题。
(2)早晨天天迟到,跟父母沟通好,给一定的奖
励,让张××慢慢改掉不良习惯。
孩子不良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跟家教非常有关系。
首先跟张××母亲沟通,让张××的母亲感到老师非常认真对待迟到这件事儿。
不迟到就给张××吃的强化物,让他认识不迟到会得到奖励。
慢慢迟到大王变成了认真上学的好学生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再特殊的孩子也得需要家庭教育。
5岁之前的行为规范教育和礼貌教育陪伴终生,适当的强化物和鼓励语促使孩子们超常的进步。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