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油脂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油脂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油脂与肥皂形成的碱性油脂皂的制备过程。

3. 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油脂与肥皂形成碱性油脂皂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内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油脂与肥皂的制备过程。

3.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油脂的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制备肥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油脂与肥皂的联系。

3. 讨论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5分钟)- 讲解油脂的定义、来源和性质。

- 分类介绍动植物油脂和矿物油脂。

2. 油脂与肥皂的制备过程(25分钟)- 展示制备肥皂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 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3.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 讨论油脂在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实验操作记录:检查学生对制备肥皂实验的操作记录。

2. 口头答辩:让学生口头回答有关油脂的问题,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强化实践操作: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加强生活联系: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布置:1. 作业:布置复习油脂相关知识的作业。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制备肥皂实验的实验报告。

以上为本次高中化学课程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油脂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油脂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掌握油脂的分类以及其成分和性质。

教学重点:
1.油脂的定义和特点;
2.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油脂的分类以及其成分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油脂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滴管、试管、酒精灯等;
3.实验试剂:橄榄油、黄油等。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油脂产品,引导学生讨论油脂的特点和用途;
2.讲解:介绍油脂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实验:进行酸值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油脂的成分和性质;
5.总结:总结油脂的分类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反馈:
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油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做油脂相关的讲座,深入了解油脂的应用领域;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油脂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展开,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比较全面,但在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延伸教学环节的增加上还有待改进。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第一节:油脂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基本概念;2.了解油脂在食品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组成成分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的图像,引起学生对油脂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油脂是一类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制得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脂质。

油脂可以分为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两大类。

动物性油脂:比如牛油、猪油等植物性油脂: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等油脂主要由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

3.讲解油脂的组成成分:油脂中一般含有甘油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长链碳原子构成。

4.讲解油脂的应用:油脂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食用油的加工、烹调和调味品的制作;在工业中可以作为机械油和润滑剂,也可以用于生产肥皂、化妆品等。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节:油脂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油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油脂的注意。

2.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是非极性物质,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

油脂的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体状。

油脂的密度较小,浮于水面。

3.讲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和有味物质。

这是由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空气中的氧气攻击。

油脂也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水解反应可以由碱或酸催化。

4.讲解氧化反应的原理:氧化反应是油脂的主要变化过程,会造成油脂发酸、变质。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封面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教学总结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2. 掌握不同种类油脂的特点和用途;3. 熟悉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4. 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油脂。

二、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1. 油脂的生产工艺;2.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彩色教学幻灯片;2. 油脂样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引入讲述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介绍《油脂》教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 重点与难点2.1 油脂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幻灯片,讲解油脂的定义、种类和生产工艺,让学生对油脂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油脂的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选择使用不同油脂。

2.3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教师通过实验观察法,让学生掌握常用油脂质量检测方法,如氢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等。

3. 典型实验教师通过典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油脂的流程,从而深入了解油脂的生产过程。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涉及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油脂知识的印象。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入、重点与难点、典型实验和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油脂知识,并通过实验体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初中生活中的化学油脂教案

初中生活中的化学油脂教案

初中生活中的化学油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掌握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简单描述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
2. 对不同类型的油脂进行分类和区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食用油和黄油等油脂产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征求学生对油脂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活动:
(1)学习油脂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油脂,以及油脂的分类方式。

(2)探究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食品中的油脂成分,并讨论油脂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

(3)了解油脂的结构和性质: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等方式,展示油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油脂的特点和作用。

3. 拓展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油脂相关的实验和练习,加深对油脂的认识和理解。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和疑惑,让整个教学过程有所收获。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油脂的知识;
2. 完成一些与油脂相关的实验或练习;
3.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中的油脂相关知识,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油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油脂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油脂_教案示例_3

油脂_教案示例_3

脂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油、脂肪);其结构为:2.油脂的物理性质。

3.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

4.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的生产过程。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设计实验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皂化反应原理,探索设计生产肥皂的流程,训练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美育的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工艺的流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油脂的概念及油脂的化学性质。

2.难点油脂的结构和皂化反应及工业制肥皂的工艺流程。

3.疑点天然油脂是混甘油酯,纯净的植物油,是否为纯净物。

“酯”与“脂”的区别。

首先设计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很多学生对此有很多困惑,这些又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必然激起学生探索的意识,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按照[学案导学]的设计进行学习。

集中讲解时可以复习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的知识,进一步搞清楚羧酸、醇、酯的关系,再分析油脂的结构,学生是不难接受的。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区分“酯”和“脂”、“油”和“脂肪”概念的区别。

在学习油脂的物理性质时可让学生回顾酯的物理性质,联想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的性质。

如肉汤里的油浮在水面上,油不溶于水,用汽油可去衣服上油渍等。

在讲解化学性质时,仍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

首先通过油和脂肪的状态不同的原因,是由烃基饱和程度引起的,不饱和的当然就可以发生加成,得出油脂的氢化的性质,又由于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具有酯的通性能够水解,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进一步深化不同条件下水解产物的不同,工业上的应用,从而引出皂化反应制肥皂。

油脂初中化学教案

油脂初中化学教案

油脂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3. 探讨油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油脂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油脂的应用范围。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示范用的油脂样品。

3. 汇总了解油脂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油脂的应用,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中含有油脂,引发学生对油脂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展示不同种类的油脂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三、性质和应用(15分钟)1. 分析油脂的性质,如易燃性、密度等。

2. 探讨油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食用油的烹饪、润滑油的机械加工等。

四、实例讨论(15分钟)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分组讨论油脂在某个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如化妆品中的油脂成分。

五、扩展延伸(10分钟)学生自主探索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等。

六、总结复习(5分钟)总结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强化学生对油脂知识的掌握。

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油脂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

2. 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含有油脂成分的产品,并做简单的分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油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油脂的应用领域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讨论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 课时教材:初中化学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掌握油脂的生产和用途3. 能够判断油脂的质量和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学重点: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教学难点:1. 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2. 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具准备:1. 幻灯片2. 油脂样品3. 实验仪器材料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油脂的话题,让学生思考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以及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二、讲解(15分钟)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油脂主要由三酸甘油脂组成,具有疏水性和不溶于水的特点。

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介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常见的用途,如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3. 油脂的质量评价:教学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油脂样品的观察、闻味、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实际了解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

四、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存油脂。

五、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油脂的使用和选择。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一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用途,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油脂的重要性和用途。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油脂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1)(第一课时)一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提问]什么是油脂,油脂定义中的要点是什么?[引入]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 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子油等都是油脂。

那么,什么是油脂?他们的结构怎样? 具有什么性质?本节课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讲解]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

属于酯类化合物。

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1、油脂的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

. 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投影]说明脂和酯的区别2、油脂的结构: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讲解]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3、油脂的分类: [讲解](1)按常温下状态分:油(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脂肪)。

(2)按烃基是否相同分:单甘油脂、混甘油脂⎩⎨⎧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321R R R R R R[学与问]1、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不同,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烃类。

2、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 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

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

反之是混合物。

[讲解]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同一分子中的321R R R 不同,二是天然油脂由不同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呈固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呈液态。

[讲解]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 [探究实验]比较植物油在水、苯、汽油中的溶解性。

[投影]1.(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

(2)向(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

3.振动盛有食用油的试剂瓶,观察现象。

4. 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觉到_______。

[投影]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结论:(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食用油不溶于水。

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

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现象: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

结论: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

感觉到:食用油的油腻感明显。

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讲解]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嗅、无味的物质,室温下可呈固态,也可呈液态,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小结]因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

一般地,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形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液态,由于各类油脂中所含的饱和烃基和不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熔点。

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高,不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低。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 油脂一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3、油脂的分类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321R R R R R R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呈固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呈液态。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2) (第二课时)2. 若油脂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成分,我们如何验证?(并设计实验) 3. 如何将“油”变成“脂肪”?[分析引导]1. 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脂”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许多油脂兼有“不饱和烃”和“酯类”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2.可以用“溴水”或“碘水”检验油脂中的烃基是否饱和。

若溴水或碘水褪色,则证明油脂中的烃基含有不饱和成分;若溴水或碘水不褪色,则证明油脂中的烃基含有饱和成分。

[探究实验]设计“检验烃基是否饱和”的实验。

[投影](1)取一支试管,放入3mL 溴水或碘水。

(2)向(1)中滴入1mL 食用油,振荡并观察现象。

[投影]现象:溴水或碘水褪色。

结论:食用油中的烃基含有不饱和成分。

2、化学性质[讲] 油脂属于酯,它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1)水解反应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油脂可水解生成相应的酸和甘油。

如:[讲解]工业目的是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人体内消化吸收脂肪,给机体提供能量。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钠 甘油[讲解] 油脂在碱性(NaOH )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中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所以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如: [投影]工业制肥皂流程:盐析油脂、NaOH 溶液→ 高级脂肪酸钠盐、甘油、水→ 高级脂肪酸钠盐(上层)、 甘油、食盐混合液(下层)[讲解]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而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这里的盐析是指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

[学生阅读]科学视野—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涤剂。

[讲解]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盐。

极性羧基部分易溶于水,叫做亲水基,而非极性的烃基-R 部分易溶于水,叫做憎水基,具有亲油性。

当肥皂与油污相遇时,亲水基的一端溶于水中,而憎水基的一端则溶于油污中。

[投影]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而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这里的盐析是指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

2、盐析3、肥皂的去污原理憎水基亲水基[学与问] 1.用肥皂洗衣服应该用热水还是用冷水?用热水好。

由于硬脂酸钠易与硬水中Ca 2+、Mg 2+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C 17H 35COO)2Ca]和硬脂酸镁[( C 17H 35COO)2Mg],而使肥皂的消耗量增多,泡沫量减少。

2.怎样的物质具有去污能力?凡具有亲、憎水基的物质都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人工合成洗涤剂:CH 3—(CH 2)n —SO 3Na (或R —SO 3Na) (2)油脂的氧化油酸甘油脂(油)硬脂酸甘油脂(脂肪)[讲解]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地进行氧化作用,发生酸臭和异味,称为酸败(变)。

酸败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不饱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生成低级醛及羧酸:[投影][讲解]油脂酸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经一系列酶促作用后生成β-酮酸,脱羧后成为具有苦味及臭味的低级酮类:[投影][讲解]同时甘油易被氧化成有特臭的1,2-内醚丙醛。

[投影][讲解]油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

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

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

[点拨]若油脂分子中烃基不饱和,则可以与H2发生加成,所以……[过渡]若油脂分子中烃基不饱和,则可以与H2发生加成,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油脂分子中烃基不饱和,则可以与H2发生加成,所以可以通过催化加氢提高饱和度。

(3) 氢化反应(加成反应、硬化反应)化学反应:[讲解]油脂氢化得到的硬化油,就是人造脂肪,也叫硬化油;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硬化油便于运输;用于制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四、油脂的用途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讲解]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合理摄到油脂,而且应该少吃饱和度高的油脂,多吃油脂容易患高血脂症。

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与油脂的水解有关。

[投影]以吸收的营养。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结]“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考例1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A.看色、态是否橙黄、透明B.加NaOH溶液煮沸C.加新制Cu(OH)2D.加水[答案]B变式探究1植物油和石蜡油虽然都被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来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植物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B.植物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C.植物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D.植物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答案] B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2、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油脂可水解生成相应的酸和甘油。

如: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钠甘油(2)油脂的氧化油酸甘油脂(油)硬脂酸甘油脂(脂肪)(3) 氢化反应(加成反应、硬化反应)四、油脂的用途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