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口技 语文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PPT电子课件说课教学
5、第五段呼应开头,再 次列数道具,有什么作用?
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 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 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 是借助于外物。再次突出表演者口 技之“善”。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 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 扇、一抚尺而已。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 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 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了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 首尾呼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衬托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客 人们对这位表演者向往之情;
• 又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创造安 静的气氛,是为下文作烘托 和伏笔。
2、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 程, 是按怎样的顺序声音变化的?这段中描写宾客 的神态有什么作用?
口技人是按照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由少到多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 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前后呼应的 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 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 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 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 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 而生。
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 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 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 作用?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是什么。 (可从文章的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分析 语言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修辞等)
例: “遥闻深巷中犬吠”: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 家人由睡到醒的缘由,又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 氛,以致一些微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欠 伸”“呓语”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 营造出幽深、夜里宁静的气氛,暗示“深巷”显示人家 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梳理《口技》ppt课件(七下)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七年级(下)
第四篇 口技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1)善:原意为善良,活用意思为______ 擅长 。 ……的人 (2)者:_________ 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表演的人。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课后习题)
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极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 响作烘托、对比。结尾重现道具,则又证实、强 调一切声响都是从一张嘴中发出来的,从而更突
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具有烘托的作用。从结构
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中心概括 《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 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
(3)译文: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微笑着,默默地赞叹,都认为(表演得)妙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未几,夫齁(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不久,没多久 (1)未几:_____________
2.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摆放,布置 (1)施:____________ 适逢,正赶上 今义:会议。 (2)会:古义:______________, (3)宴:原意为名词,宴会,活用意思为 动词,举行宴会 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在 (4)①于:_______ 结构助词,的 ②之:______________
打鼾 (2)齁:_______
动感课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口技》教案 (新版)语文版
24. 口技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于厅事之东北角:厅事:大厅。
施:布置;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的东西,用来隔断视线。
抚尺:醒木。
少顷(shǎoqǐng):一会儿。
但闻屏障(píngzhàng)中抚尺一下:但:只。
闻:听见。
下:落,这里是“拍”的意思。
满坐寂然:通“座”,名词。
全场静悄悄的。
遥:远。
巷:胡同、里弄。
吠(fèi):狗叫。
惊觉jiao:惊吓而醒过来。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呓语yì:说梦话。
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
啼:放声哭。
亦:副词,也。
抚儿乳: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奶头。
呜:指轻声哼(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值,在。
是:此,这。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
意思是说各种声音都模仿mó fǎng的极像,毕:全,都。
伸颈jǐng: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是。
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
齁hōu :打鼾。
作作索索:形容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倾斜歪倒。
宾客意少舒:少:稍微,读shǎo。
舒:松弛。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 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力拉崩倒之声:噼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
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
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
曳屋许许声yèhǔhǔ: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4课《口技》精品课件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毕, 全,都。 2、撤屏:撤去屏风。 3、而已:罢了。
第一部分:表演前
1.介绍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2.介绍表演一家人深夜惊醒的 情况及宾客默叹(由睡到醒)
第二部分:表演中
3.介绍表演这家人从醒到又睡 的情况及宾客情绪的变化。 (由醒入睡) 4.介绍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 和宾客惊慌欲跑的神态动作。 (失火救火) 5.介绍口技表演结束后的情形。
坐 乳
众宾团坐 (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 (同“座”,名词,座位) 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1、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合,合 在一起。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3、当是时。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善:擅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会:动词,适逢,正赶上。 3、施:动词,摆放;布置。 4、但:只。 5、坐:通“座”,座位。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 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1、惊觉:因惊吓而醒。觉,动词,醒。 2、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3、呜:轻声哼,动词。
6、第四段中写宾客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盛赞口 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段末写宾 客的表现,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 真的程度。
7、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 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 么?
明确:不是简单重复,有前后呼应的作 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 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 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 的敬意油然而生。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1.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2.2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尊敬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1.2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掌握口技表演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表演的背景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口技表演的了解和感受。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口技表演实践5.1教师示范口技表演,讲解基本技巧。
5.2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表演口技。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口技》。
2.搜集有关口技表演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口技表演的特点和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口技表演的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课文原文:口技口技者,京市中奇技也。
一日,闲游于市场,适见一人,身怀绝技,众皆惊异。
其人自称:“吾能以一口之声,模拟百鸟之鸣,又能模仿人间百态。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口技》ppt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中心思想
通过描写一场精采的口技表演,展示、 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张 口 ,两三件 道具,四 方宾客,听的五 体投地 六神无主, 心里七 上 八 下 ,好似九 死一生 , 真乃十 全十美 。
学习本课描写声音的方法,找一 种你喜欢的声音(音乐、鸟鸣、口 技等)仔细地听,想想,然后把它 描写出来。(100字左右)
今义 聚在一起 判断动词 虽然 屁股 行走 名字
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 作者 特点 评论
听众 反应
梦
惊 整 体由 感又 知
中
犬吠
欠伸
呓语
由远及近 由外到内
众妙
醒 儿啼 妇呜 夫叱 由小到大 必 备
( 一 时 齐 发 ) 由分而合
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醒 齁 声 妇 拍 儿 渐 止 由大而小
睡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24 口技
林 嗣 环
自主预习
文学常识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 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 《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 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 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 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 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 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古今用法不同的:宴( 举行宴会 ) 、乳 ( 喂奶 )、名( 擅长 )、善( 说出 )
3.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写的是一场口技表演。作者通过表演者以各种不 同的声响,异常逼真的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 生活画面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 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口技》教案 语文版
《口技》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
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
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采取学生先讲,教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
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
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著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口技教学案语文版
24 *口技【课前寄语】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今天,我们学习的林嗣环的《口技》,就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口技》,去领略这美妙的艺术。
【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4.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故事。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
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
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与作品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练习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练习语文版1.走近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等。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满坐寂然(座位。
这个意义后写作“座”)(2)古今异义①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两事物之间的位置)③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仅;今义:但是)④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大会)⑤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见,听到;今义:用鼻子嗅)(3)一词多义【绝】①以为妙绝(动词,到极点)②群响毕绝(动词,消失)【乳】①妇抚儿乳(动词,喂奶)②儿含乳啼(名词,奶头)【妙】①众妙毕备(名词,妙处)②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指】①手有百指(名词,手指)②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词类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擅长,善于)②不能名其一处(名词活用作动词,说出)③会宾客大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④妇手拍儿声(名词用作状语,用手)(5)文言句式①省略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即“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在数词后面省略了量词,翻译时需补出]②倒装句会宾客大宴。
(“宾客大宴”即“大宴宾客”,宾语前置)3.主题解说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4.重点突破(1)请你找出统领全篇的字。
提示:“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2)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三个场面?提示: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所引发的混乱场面。
5.难点攻克本文运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口技者技艺高超?提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口技课件 语文版.ppt
2 口技
4
笔 记 小 说
2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翻译课文
9. 整体感知 10. 句段品析 11. 疑难探究 12. 板书设计
13. 本课主旨
14.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5.拓展延伸
16. 教材习题讲解 17. 课后作业布置
11
部分来自《点拨》
6.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集合资金的一份;一 笔财物平均分配的一份,如“股份”。)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当中夹杂,是两个词。今义:里面,中心。) 8.几欲先走(古义:跑,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 互向前移动。)
12
(二)一词多义
部分来自《点拨》
1.乳:
妇抚儿乳(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 乳头,名词
17
原文:①京中有善① 口技 者。 会②宾客大宴③,于厅事④之
⑤东北角,施⑥ 八尺 屏 障⑦,口技人 坐 屏障中,一桌、一 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⑧ 屏障中抚 尺一下, 满坐⑨寂 然,无敢哗者。
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一家)大摆宴席请客, 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着八尺宽的帷帐,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帐中, 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 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得帷帐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 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6
笔记小说
来自《点拨》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 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包括天文地理、朝章典制、 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笑话奇谈、逸事琐闻 等等。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无 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缺失,治文者可以从中 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文艺创作者可以 从中寻找素材。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 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七年级语文下册24口技教学课件语文版
表
梦中惊醒
演 渐入梦乡
内
容
火场百象
正面描写
文眼——善
一、口技表演——突出演技之善 二、听众反应——突出演技之善 三、道具简单——反衬演技之善
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 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记叙的 。 • 时间 • 第一部分:(1段-表演前),介绍口技表
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 的气氛。 • 第二部分:(2、3、4段-表演中),描绘 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 第三部分:(5段-表演后),写表演结束, 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说梦话 不久
哭
也
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醒了,大哭
着。丈夫也被吵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 呜之。
抚摸,安慰 乳头(名词)并且,表顺接
喂奶(动词)
呜呜地哼唱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
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孩子一面呜呜的哼唱
着哄他睡觉,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 是 时, 另 连续不断地说话 正是 这 时候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这时候,
二、三个场景的描写,都突出了表演者演技的高 超。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三、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写作有哪些特色?
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介绍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交代口技表演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开演前的气氛。 “京中有善口技者”——全文的总说 全文意在说明“善口技者”技艺之“善
(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铺垫)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 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 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 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 器发出各种声响,并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