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赞--原唱:万腹香

合集下载

红歌赛基础知识

红歌赛基础知识

红歌赛基础知识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词:曹火星(1929-1999)作曲:曹火星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歌曲简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

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

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

如今,这里有一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1943年9月,19岁的曹火星作为群众剧社成员与另外3人组成小分队,从晋察冀边区总部出发,跋山涉水来到平西房(山)涞(水)涿(县)新区霞云岭堂上村。

曹火星是河北省平山县人。

1938年参军后,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作曲和指挥,长期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工作。

时平西抗日根据地房涞涿联合县堂上村已先后开展了民主建政和减租减息工作。

年仅19岁的曹火星被这里火热的抗战生活所感染。

歌词中“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正是当时生活的写照。

一个至今为堂上村人津津乐道的细节是,曹火星成歌的那个清晨,疲惫而兴奋的他推开房屋的大门,叫住正在学校空地嬉戏玩耍的8名儿童团员,将一夜所成相授。

那天早晨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在中国大地上首次唱响。

阎肃作品《红梅赞》歌词

阎肃作品《红梅赞》歌词

阎肃作品《红梅赞》歌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红梅赞红梅赞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音乐.........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音乐........词曲特点歌曲《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优美,高低音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它为七声徵调式,歌曲《红梅赞》总共八易其稿,修改了二十多次。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红梅赞》中多处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使得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作品结合了九种剧种共唱《红梅赞》。

融合京、评、梆、昆、越、豫、黄梅戏、四川清音、湖南花鼓戏九剧种的戏曲声画《红梅赞》[7] ,通过不同曲种、不同唱腔对《红梅赞》的表现,用独特的视角对这部经典红色题材进行了重新演绎,赢得观众赞美之声;其次从歌舞剧上,给观众极大的艺术感染。

中国精神与歌剧电影的融合表达:以歌剧《江姐》的美学元素为例

中国精神与歌剧电影的融合表达:以歌剧《江姐》的美学元素为例

2023 歌剧艺术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为复兴希腊戏剧传统所创造的艺术形式。

从1599年雅各布·佩里创作的《达夫尼》起,歌剧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以戏剧、音乐为主,综合文学、舞蹈与表演艺术的综合艺术。

我国歌剧艺术从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开始,历经百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类型、民族化且具有独特美学品格的艺术体系。

歌剧电影是以歌剧或歌剧演出为创作蓝本进行拍摄、制作的电影,通过综合歌剧及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及魅力,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类型。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

在中国精神与歌剧艺术交融糅合进程中,歌剧《江姐》以彰显民族精神为基础,以时代精神为指引,通过凝聚、升华特有的优异品格与精神力量,在相对有限的舞台空间内,不断创新融合,既唱响了英雄赞歌,更通过生动、细腻地演绎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使民族精神、英雄基因能持续地滋润观众。

一、中国精神与歌剧电影融合表达的叙事美学从歌剧到歌剧电影,再到歌剧的新演绎,歌剧《江姐》以呈现最佳艺术效果为目标,通过融入时代审美,传递红色精神,实现了写实与写意、现实与立意的融合表达。

歌剧《江姐》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将中国精神、歌剧电影美学融入剧本内容、叙事结构、歌剧样式、音乐应用等领域,通过跨越宏大的叙事主题,拓宽了美学的表达空间,共同谱写了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的“经典之作”。

(一)叙事内容的一脉传承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作品是以真实历史事迹为基础,选取一定视角进行艺术化创作的,是塑造英雄人物,诠释独特精神力量的综合文本。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以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小说《红岩》为叙事文本,对其中有关江姐的故事进行提炼,通过融合川剧、越剧、京剧等音乐元素,在彰显戏剧性、民族风格的基础上,用优美、流畅的曲调,刻画了鲜活、立体的英雄形象。

经过近六十载的演绎,歌剧《江姐》先后经历万馥香(第一代)、孙少兰(第二代)、金曼(第三代)、铁金(第四代)、王莉(第五代)[1]等的多次复排,表演者通过将个人理解、体验融入其中,塑造了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江姐形象。

红梅赞--原唱:万腹香

红梅赞--原唱:万腹香

红梅赞--原唱:万腹香红梅赞--原唱:万腹香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江姐》近日在观众间引起不小的轰动。

《红梅赞》的原唱是老艺术家万腹香(已去世),找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她的原曲,上传供大家欣赏。

“红梅赞”它是一首表达江姐思想感情的歌,《江姐》歌剧中的一曲主旋律《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

它的产生却很偶然。

当时,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做,打造精品。

在歌剧《江姐》中,开始没有想写主题歌,后来刘亚楼找到阎肃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歌剧《卡门》,他们都有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吗?”阎肃写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觉得不满意,阎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看行吗?”一看,都说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

《红梅赞》红梅赞--原唱:万腹香(1965)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电视剧《江姐》中丁柳元饰演江竹筠作词:阎肃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原唱:万腹香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出版于1961年的小说《红岩》改编的歌剧《江姐》剧本初稿的创作仅用了十八天。

当初稿剧本摆在空军政治部司令员的办公桌上时,刘亚楼将军敏感地意识到,这部作品很有可能为新中国的歌剧舞台带来一部经典。

随即,《江姐》被列空政歌剧团的重点剧目打造。

作曲的任务则分配给金砂、羊鸣和姜春阳三个人。

三人中唯金砂是四川人,又有四川民歌创作的坚实基础,剧情发生与人物背景也是在四川,这对金砂的的音乐功底无疑是一大考验。

而纵观完成后的《江姐》音乐,川味浓郁,金砂在创作中的举足轻重和付出的创作智慧可想而知。

接下任务后为寻找灵感,作曲小组深入江姐故乡采风,借鉴和挖掘丰富多彩的四川地方戏曲形式。

一年后,他们拿出了音乐的第一稿。

结果却始料未及——这次创作被首长全部推翻,一字不留!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打击几乎让大家崩溃。

江姐

江姐

作品评价
观看《江姐》,内心感觉到的是震撼,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洗礼。该剧的音乐激励人心,词曲高亢激昂,让人 震撼于江姐对革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感怀于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高校音乐老 师王城龙)
谢谢观看
《江姐》在京公演20多场,场场爆满,反响强烈,各报社**和观众纷纷撰稿赞扬。刘亚楼分外高兴,以空军 党委的名义宴请《江姐》剧组,当剧作者阎肃向他敬酒时,刘亚楼却意味深长地说:你得向江姐敬酒!他叮嘱阎 肃,也叮嘱剧组要戒骄戒躁,重视观众的反映,边演出边修改。在刘亚楼的指示下,文工团专门登门拜访有关专 家,向部队官兵征求意见;而且,每次演出散场后,剧组演职人员得身穿便装,跟随观众挤上公共汽车,一路听 取他们七嘴八舌的评判,并且连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观众意见,然后逐条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刘亚楼特别规 定,这是以后演出中的一条制度。
江姐
中国民族歌剧
01 作品介绍
03 将军改剧本 05 主要唱段
目录
02 将军与 04 歌剧公演 06 著名唱段选
07 五代
09 作品影响
目录
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中国民族歌剧。
作品介绍
歌剧《江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 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 语汇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 形象。
孙少兰、杨维忠
1978年,在停演了13年后,空政歌舞团决定重排《江姐》,在全国各大军区中选出了孙少兰和杨维忠,AB角 没有分。孙少兰当年20岁,来自昆明军区空军文工团;杨维忠来自沈阳军区空军文工团。作为第二代江姐,孙少 兰把江姐演绎得出神入化,在当时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欢迎,她扮演的江姐还得到了江姐的儿子彭云的认可。然而 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把歌剧《江姐》拍成舞台艺术片时,出演是杨维忠。或许是她的形象上更占优势一些?但 杨维忠的声音稍嫌单薄,不如万和蒋两位。而且,她的形象太年轻,说服力稍嫌不足。

今年是国庆74周年,唱一首京歌〈红梅赞〉感言如下

今年是国庆74周年,唱一首京歌〈红梅赞〉感言如下

今年是国庆74周年,唱一首京歌〈红梅赞〉感言如下红梅赞国庆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今年是国庆74周年的纪念日。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唱一首与国庆相关的京剧唱段——《红梅赞》。

这首京歌以红梅花为主题,以其坚韧、顽强的品质象征了我国人民的勇敢和坚持,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唱这首歌,我感受到了我国的辉煌历史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这里,我将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感受。

红梅花如火如荼,独自傲立于严寒的冬季,向世人展示出她的美丽和坚韧。

歌曲的开头,表达了对红梅花的讴歌和赞美。

红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独自开放,宛如一个勇敢的斗士,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

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使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庆节是我们国家的生日,是我们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日子。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和快乐,但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

这首歌让我回想起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当时,我们的祖先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劳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他们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奋斗着,最终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歌词中的「共和国」一词让我思考着现在的国家形象。

我们的国家逐渐崛起,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在不断提升。

我们的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文化交流日益广泛。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地坚持自己的道路,继续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这首京剧唱段以红梅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团结的美好期望。

红梅花开放在冬季,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都要像红梅花一样充满活力和勇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还是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

红梅花不仅代表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也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历经沧桑,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歌颂梅花的歌曲大全

歌颂梅花的歌曲大全

歌颂梅花的歌曲大全
歌颂梅花的歌曲大全 1
《红梅赞》
《红梅赞》是一首正能量的歌曲,曲调朴实婉转优美,但是却又有着坚定的信念,高音和低音都非常的突出,其中还有我国传统民乐扬琴的声音,刚柔并济。

《梅花》
《梅花》这首歌唱出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它的原唱是邓丽君和凤飞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传唱,表现了浓郁的爱国情怀。

《梅花雪》
《梅花雪》是杨钰莹第三张个人专辑《月亮船》里的一首歌,由于这首歌是一首带有流行风格的歌曲,再加上她特殊的嗓音,在当时也是大受追捧。

《一剪梅》
《一剪梅》这首歌在很多电视剧里都会出现,它的原唱是费玉清,费玉清非常适合唱这一类的歌曲,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现在很多综艺里也会出现这首歌。

《梅花泪》
《梅花泪》是郭津彤演唱的一首单曲,是一首典型的中国风歌曲,表达的是和爱人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还有自己红颜易老的感伤,用音乐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王崧舟《红梅赞》教学点评

王崧舟《红梅赞》教学点评

王崧舟《红梅赞》教学点评王崧舟的《红梅赞》是一首描写红梅花的赞美诗,通过对红梅花的形态、色彩和花香的描绘,表达了对红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红梅赞》进行教学点评。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入手,分析其特点和韵律。

《红梅赞》是一首七绝诗,每句四字,共有四句,整首诗共计十六字。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节奏感强,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点。

同时,诗中采用了押韵的方式,每句诗都以平仄对立的方式进行押韵,使整首诗的音韵更加和谐。

通过学习这种韵律和押韵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入手,分析其内涵和表达方式。

《红梅赞》通过对红梅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红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了红梅花的形态、色彩和花香,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红梅花的美丽和芳香。

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作者对红梅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红梅花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我们还可以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入手,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红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洁、坚强和不屈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气质。

《红梅赞》正是以红梅花为载体,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红梅赞》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照,分析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红梅赞》与其他描写花卉的诗歌相比,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梅赞》的独特之处,并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学作品的辨析能力。

王崧舟的《红梅赞》是一首充满赞美之情的描写红梅花的诗歌。

通过对该诗的教学点评,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

民族歌剧《江姐》中《红梅赞》主题曲的演唱分析作者:陈柳江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4期【摘要】歌剧《江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歌剧大发展时期,由我国著名剧作家阎肃老师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江姐的故事改编而成,由著名作曲家羊鸣、金砂、姜春阳集体作曲,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功排演的一部经典民族歌剧。

作品历时两年完成,后又经不同时期六次重排上演,使歌剧中许多经典唱段经久不衰。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曲,歌曲短小精致、主题鲜明,用歌颂红梅的高贵品格寓意英雄品德的高尚。

主题旋律在整部歌剧中贯穿始终,首尾呼应,成为后世的经典之作,传唱不衰。

【关键词】民族歌剧;红梅赞;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81;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作品的创作历程歌剧《江姐》是由我国著名剧作家阎肃老师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江姐的故事改编而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作曲家羊鸣、金砂、姜春阳集体作曲,经20几次修改,历时2年时间,这部民族新歌剧终于在1964年成功上演。

这部凝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全体创作成员和演出团队的心力之作,一经搬上舞台,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演出轰动全国。

后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五次重排,使这部民族歌剧经久不衰,广为传唱。

歌剧中的主题曲《红梅赞》更是朗朗上口,广为传唱。

二、《红梅赞》人物形象和曲式结构对比分析(一)《红梅赞》人物形象分析《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一部歌剧的主题曲,既是一部歌剧总的基调的定型,也是剧中人物精神的体现和总结。

红梅精神不但是对江姐伟大人格的赞许,更是对一代革命先烈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讴歌,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这是何等的大义凛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革命先烈的大义,才换来今日的新中国。

《红梅赞》歌曲赏析

《红梅赞》歌曲赏析
红梅赞》采用现代舞中的浪漫主 义创作手法,选择江姐、彭松涛、华子 良、孕妇、小萝卜头、年轻情侣、叛徒 浦志高几个特定人物为代表,立体刻画 人物、宣泄情感,通过表现他们的内心 独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的把 不同空间层次的舞蹈组合成一个整体。
1、歌剧中塑造的江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英 雄形象。江姐不仅仅是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 也是一位温柔的妻子,一位善良的母亲,作品赋予 了她更多人性化的光芒。江姐十指戳签疼痛难忍却 仍面带微笑、昂首挺立;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 动作造型;江姐对丈夫彭松涛的思念以及与他在心 灵上的交流,表现出江姐的柔弱;小萝卜头在江姐 遭受酷刑后和她的嬉戏,引发出江姐母性柔善的一 面,刹那间呈现出她对小萝卜头母性的爱。
2、“疯子”华子良在剧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 人物。为了获得自由方便给革命志士们通信 联络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坚持与反动派 作斗争。一次次歇斯底里的跪跑,在被人推 搡、按压下挣扎的跑和悄悄地为江姐包扎手 指的细节,准确的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最后他托举着“监狱之花”就像托举着革命 的希望,表现了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心理特 征。
3、叛徒浦志高一出场就透露出他对反动派的恐惧, 动作多为跌撞跑动和地面翻滚。他跪在地上、双手 抱头这个典型造型准确的表现出他贪生怕死的人物 性格;他带上手铐后情绪的紧张、恐惧,为他接下 来的反叛做了铺垫;他活跃在反动派的宴会当中结 交黑势力,劝说江姐投降的动作处理,抓住了他心 理上的变化,运用了贴切的舞蹈语汇,使其形象成 功展现出来。

歌唱梅花的歌曲

歌唱梅花的歌曲

歌唱梅花的歌曲有:
1.《红梅赞》:歌曲以梅花为主题,通过赞美红梅的高贵品质,表
达了人们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

2.《梅花三弄》:歌曲以梅花为载体,通过三段不同的旋律,展现
了梅花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美丽与坚韧。

3.《一剪梅》:歌曲以梅花为题,通过描述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4.《咏梅》:歌曲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和咏叹,表达了人们对梅花高
洁品质的敬佩之情。

5.《梅花香自苦寒来》:歌曲以梅花为题材,通过描述梅花在严寒
中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6.《梅花泪》:歌曲以梅花为载体,通过描述梅花在风雨中凋零的
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的珍惜之情。

7.《墨梅》:歌曲以墨梅为题,通过描述墨梅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表达了人们对高雅、清新的追求。

8.《雪中情》:歌曲以雪中梅花为题材,通过描述梅花在雪中绽放
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纯洁、美好的向往。

9.《寒梅傲雪》:歌曲以寒梅为题,通过描述寒梅在严寒中绽放的
情景,表达了人们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10.《梅花引》:歌曲以梅花为题,通过描述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不同风格演唱的《红梅赞》

不同风格演唱的《红梅赞》

不同风格演唱的《红梅赞》E-mail文化传播网1964年空政文工团公演之后,一剧《江姐》全国各剧种学演,一曲《红梅赞》响彻大江南北(在深圳演出时,还受到了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正所谓“红梅香飘千里外,《江姐》牵动万家心”,这不仅有对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人们经历三年困难时期的磨难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望。

今年正好是该剧演出50周年、第一代江姐万馥香逝世20周年之际,再来听听《红梅赞》,也算是一种纪念!万馥香原名何宜珍,1941年7月出生在江苏吴县东山镇(今苏州市)。

她自幼便失去了父亲,家中仅有母亲、弟弟和她三人。

她的生父是一名国民党军官,解放前就已去世。

正因为这一家庭历史背景,使得她一生充满了坎坷,1975年,万馥香被转业了。

转业后,她申请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她天生一副好嗓音,主演过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锡剧《白蛇传》,歌剧《三月三》等,后因主演《江姐》而名闻天下。

转业后先当过某厂仓库保管员,后来被调用。

在越剧《红楼梦》演王熙凤,《昭君公主》演王昭君,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演王母娘娘。

在唱、念、做、打、塑造人物方面表演出色,被称为“艺术多面手,馥香飘九州”。

1994年11月6日,年仅53岁因患癌症去世。

(对“一生充满了坎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百度搜索—万馥香)请欣赏不同风格演唱的《红梅赞》(点击照片听她唱)1964年江姐万馥香1991年江姐铁金彭丽媛1984年江姐金曼李谷一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红梅赞》原唱:万馥香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红梅赞》演唱:金曼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红梅赞》演唱:铁金铁金,非艺名,父姓铁,母姓金。

《红梅赞》的歌词

《红梅赞》的歌词

《红梅赞》的歌词
红梅赞
红梅赞,是一首表达对红梅美丽的赞美之歌。

歌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红梅的独特之处,传递着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以下是《红梅赞》的歌词:
红梅赞,花开映阳春。

傲雪容颜,寒韵独尽。

星点红衣,醉美回眸。

寒冬里的暖,倾诉我心底的忧愁。

清香扑鼻,芳华四溢。

在寂寞的时光里,寻找着生命的意义。

凌霜傲雪,枝头傲立。

强健的生命力,是我心中的动力。

红梅啊,你是春天的代言人。

开放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
点亮了寂寞的人们的心房。

你的红色,如闪烁的火焰,
照亮了寒风中的孤寂灵魂。

红梅赞,你是勇敢者的象征。

敢于在人世间绽放,
敢于与艰难抗衡。

红梅,你的坚韧,是我学习的榜样,你的美丽,是我生命的庇护。

红梅赞,你的芬芳如诗,
吟唱着春天的旋律。

充盈着生命的力量,
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红梅啊,你像一盏明灯,
指引着迷茫的旅人。

你是冬天盛开的希望,
是人们内心温暖的寄托。

红梅赞,你是大地的骄傲。

在黑夜中绽放的幸福,
在世界中闪耀的倔强。

红梅啊,你是美丽的化身。

你的花语是希望和勇敢,
你的存在是人世间的奇迹。

红梅赞,我将你歌颂。

你的绚丽如烈火般耀眼,
你的坚韧如龙般威严。

愿红梅之美,永远铭刻在心,愿春天之花,永不凋零。

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民族歌剧中的成功演绎

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民族歌剧中的成功演绎

当代音乐2016年11月号(下)MODERN MUSIC 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民族歌剧中的成功演绎童姗姗[摘要]民族歌剧《江姐》自1964年首演到2008年复排,历经四十余栽春秋和五代“江姐”的演绎,久演不衰,常演常新,为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族歌剧;江姐;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6) 11-0093-02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的经典之作,曾经掀起了中国歌剧第二次高潮。

笔者从事声乐演唱多年,出于对歌剧艺术的热爱,一直以来对中国歌剧的发展都比较关注,也大量地阅读和收集这方面的文献资料。

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很多感动。

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中国歌剧必须坚持将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相结合,走剧本、音乐、表演一体化的中国特色的歌剧之路。

而这些方面,歌剧《江姐》是典范之作,至今它在剧本、音乐、表演这三个方面仍有很多闪光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吸收的。

比较研究法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文中对五代江姐的扮演者万馥香、孙绍兰、铁金、金曼、王莉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回顾。

五代“江姐”既是该剧的演唱者,也是该剧的创造者。

她们各自都有自己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和对艺术的创造力。

仅仅是简单的罗列并不能够反映文中的主旨思想,因此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_、五代“江姐”扮演者的艺术生涯第一代“江姐”——万馥香万馥香,原名何宜珍,江苏吴县人,1960年毕业于苏州专区戏曲学校。

1962年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

调空政歌剧团后,1964年成功地主演歌剧《江姐》,塑造了第一代江姐的艺术形象,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荣获一等奖。

在唱、念、做、打及塑造人物方面表现出色,被誉为“艺术多面手,馥香飘九州”。

第二代“江姐”——孙少兰孙少兰,丽江人,纳西族,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周美玉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柳达民教授。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红梅赞》-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梅赞》-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梅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梅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2.了解《红梅赞》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特点。

3.学习演唱《红梅赞》。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音频或视频材料。

2.学生准备红梅图片或信息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红梅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红梅的风采和象征意义,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梅赞》。

2. 了解红梅
教师讲解红梅的历史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红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花卉,代表了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3. 介绍《红梅赞》
教师介绍《红梅赞》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特点,让学生了解此曲创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红梅为主题,曲调轻快、欢快的特点。

4. 学习演唱《红梅赞》
教师通过听歌、读歌词等方式让学生熟悉《红梅赞》的节奏和歌词。

然后,教师将歌曲分段进行演唱,学生跟唱。

5. 小结
教师让学生讲述红梅的象征意义,并询问学生对《红梅赞》的理解。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

四、课后作业
1.搜集红梅图片或信息资料。

2.练习唱《红梅赞》。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梅和《红梅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音乐上学会一首经典的民歌。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红色文化的传递和弘扬,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歌曲《红梅赞》背后的故事

歌曲《红梅赞》背后的故事

歌曲《红梅赞》背后的故事(最新版4篇)篇1 目录一、歌曲《红梅赞》的背景介绍1.《红梅赞》的创作背景2.歌曲《红梅赞》的历史背景3.歌曲《红梅赞》的艺术价值二、歌曲《红梅赞》的歌词分析1.歌词的意义和内涵2.歌词的艺术特色3.歌词与历史事件的关联三、歌曲《红梅赞》的影响和评价1.对中国音乐的影响2.对世界音乐的影响3.歌曲《红梅赞》的评价和口碑篇1正文歌曲《红梅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江姐所创作的一首革命歌曲。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于四川,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于地下革命运动,成为了一名革命志士。

1948年,江姐在配合彭咏梧同志做川东临时县委的书记时,遭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

在狱中,她坚贞不屈,被誉为“中国的布鲁诺”,最终英勇牺牲,年仅30岁。

篇2 目录一、歌曲《红梅赞》的背景和历史1.红梅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歌曲之一,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2.这首歌表达了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敌人的不屈不挠精神。

3.红梅赞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泛流传,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二、歌曲《红梅赞》的创作和歌词含义1.《红梅赞》的词作者是四川籍共产党员、诗人龙文彬。

2.龙文彬在抗日战争时期亲眼见证了人民遭受的苦难,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3.歌词中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象征着革命事业必将取得胜利。

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表达了革命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5.“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歌曲《红梅赞》的影响和价值1.红梅赞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反映了那个时期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支持。

2.这首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红梅赞在国内外广为传唱,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篇2正文歌曲《红梅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是由四川籍共产党员、诗人龙文彬创作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7江姐》PPT课件 (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7江姐》PPT课件 (1)

这“最后的考验”指的是为革牺命牲事自业己【的生命 】
表现出了江姐的
大无畏革命精神
2019/5/27
27
思考
姐从是“【与难友依】依的话战别士”。这件机事智中、勇可敢以看出江
2019/5/27
28
从“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床铺下”这
件事中可以看出江姐是【
】的战士

机智、考虑事情周密
2019/5/27
2019/5/27
23
1)那是一个非常( )的日晴子,朗人们清楚地
看到一辆( )卡和车一辆(
)急速地吉向普车
( 渣滓)洞开来。( )说要把特江务姐和一部分同
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段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 时)间、
和( 主要)事。件
2)面对死亡,江姐做的第一件把事是未(写完的
讨论提纲塞到床)表铺现底了下她 ( 临危不乱、
2019/5/27
5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 国民党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监狱关押“政治犯”。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曾一度作为美方人员 招待所,白公馆关押的均属军统认为“案情严重 的政治犯”。有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 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宋绮云, 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关押“政治 犯”最多时达200余人。
1
2019/5/27



二族
O
一 四 年 五 月 三 十 日
2
乡 中 心 小 学 : 肖 支 文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 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 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 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红梅赞》歌词 梦之旅

《红梅赞》歌词 梦之旅

红梅赞
红梅赞
---梦之旅合唱组合---
Lrc:sunpzh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Music......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Music...
---End---
以上就是关于红梅赞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阎肃作品《红梅赞》歌词

阎肃作品《红梅赞》歌词

阎肃作品《红梅赞》歌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红梅赞红梅赞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音乐.........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音乐........词曲特点歌曲《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优美,高低音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它为七声徵调式,歌曲《红梅赞》总共八易其稿,修改了二十多次。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红梅赞》中多处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使得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作品结合了九种剧种共唱《红梅赞》。

融合京、评、梆、昆、越、豫、黄梅戏、四川清音、湖南花鼓戏九剧种的戏曲声画《红梅赞》[7] ,通过不同曲种、不同唱腔对《红梅赞》的表现,用独特的视角对这部经典红色题材进行了重新演绎,赢得观众赞美之声;其次从歌舞剧上,给观众极大的艺术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梅赞--原唱:万腹香红梅赞--原唱:万腹香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江姐》近日在观众间引起不小的轰动。

《红梅赞》的原唱是老艺术家万腹香(已去世),找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她的原曲,上传供大家欣赏。

“红梅赞”它是一首表达江姐思想感情的歌,《江姐》歌剧中的一曲主旋律《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

它的产生却很偶然。

当时,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提出了8个字:精雕细做,打造精品。

在歌剧《江姐》中,开始没有想写主题歌,后来刘亚楼找到阎肃说:“我在莫斯科的时候,看歌剧《卡门》,他们都有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吗?”阎肃写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觉得不满意,阎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纸,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志请我写首歌词,原意是写梅花的,我取名《红梅赞》,你看行吗?”一看,都说好,就这样《红梅赞》成了《江姐》的主题歌。

《红梅赞》红梅赞--原唱:万腹香(1965)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电视剧《江姐》中丁柳元饰演江竹筠作词:阎肃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原唱:万腹香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出版于1961年的小说《红岩》改编的歌剧《江姐》剧本初稿的创作仅用了十八天。

当初稿剧本摆在空军政治部司令员的办公桌上时,刘亚楼将军敏感地意识到,这部作品很有可能为新中国的歌剧舞台带来一部经典。

随即,《江姐》被列空政歌剧团的重点剧目打造。

作曲的任务则分配给金砂、羊鸣和姜春阳三个人。

三人中唯金砂是四川人,又有四川民歌创作的坚实基础,剧情发生与人物背景也是在四川,这对金砂的的音乐功底无疑是一大考验。

而纵观完成后的《江姐》音乐,川味浓郁,金砂在创作中的举足轻重和付出的创作智慧可想而知。

接下任务后为寻找灵感,作曲小组深入江姐故乡采风,借鉴和挖掘丰富多彩的四川地方戏曲形式。

一年后,他们拿出了音乐的第一稿。

结果却始料未及——这次创作被首长全部推翻,一字不留!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打击几乎让大家崩溃。

经过近一年的重新修改,创作组在系统复习了川剧、婺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清音、杭州滩簧等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后,再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金砂和他的合作者们总算成功找到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

《江姐》歌剧中的主旋律《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

它的产生却很偶然,在此值得一提。

当时,刘亚楼司令员对江姐的创作,直接批示了8个字:精雕细做,打造精品。

歌剧《江姐》创作之初并没有考虑主题歌,刘亚楼有次找到词作者阎肃聊:他在莫斯科的时候看过歌剧《卡门》有很好的主题歌,《江姐》也写一个好不好?词作者阎肃最先根据“川江船夫”的立意写出的词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听后,觉得不适合江姐,阎肃后来将上海音乐学院托他原意是写一首赞美梅花的叫《红梅赞》歌词向刘亚楼征求意见,当场就获得通过。

有了歌词,作曲组谱上优美的配曲,《红梅赞》后来成了《江姐》的主题歌。

歌曲创作中,金砂与合作者们大胆使用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完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旋律。

《江姐》主题歌《红梅赞》,在当时风靡全中国,差不多所有中国人都会唱。

周恩来很喜欢这首歌,常在开大会时带大家合唱。

李先念副总理有一次公开讲:“《红梅赞》已经成了非常流行的歌曲,包括我们总理在内,经常唱它。

”一本《红岩》,一首《红梅赞》,教育了我们几代人。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歌剧领域最值得骄傲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特别重要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远观渣滓洞监狱全景《红岩档案解密》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重庆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展开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面临崩溃的蒋家王朝,进行疯狂反扑,大肆逮捕共产党人,集中关押在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

革命者在狱中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小说依据史实,进行艺术创作,塑造了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扬、小萝卜头等英雄形象。

革命烈士的高尚品格、牺牲精神深深地教育了几代青年。

小说至2007年,已印刷68次,总印数超过1000万册。

这部小说最初拟名是《锢禁的世界》,后取名为《红岩》,据我理解,是因为重庆的红岩村曾经是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南方局驻地。

重庆地下党的斗争,是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展开的。

小说《红岩》是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英勇斗争的重要体现。

《红岩》书名象征了革命者的远大理想与崇高气节。

自小说《红岩》出版后,对“红岩精神”的阐说,一直是循着两个方向:一是文学艺术的再创作,如电影《在烈火中永生》,歌剧、戏剧《江姐》《华子良》,舞剧《红梅赞》等;二是革命英烈斗争史实的深入挖掘及相关史实的研究与展示。

20世纪80年代的《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和21世纪初的“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成果。

2008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红岩档案解密》一书,这是红岩历史文物搜集整理、红岩文物档案全方位研究的新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被历史尘封的档案被解密,相关的人物、事件的史料被梳理公布,使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

这部书是由“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主编,具有史料的真实性,资料的丰富性,研究的科学性,也就具有特别的感人之处。

这部书分三个部分:解密红岩档案、解密红岩人物、解密《红岩》小说。

第二部分“解密红岩人物”是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这部分以广阔的视野讲述了在监狱之外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在重庆进行的多方面的斗争。

今天读来,我仍然为这些革命先辈的眼光、信仰、勇气、智慧而感动。

书中讲到有“红岩村”的房东饶国模;打入“军统”电台,后英勇牺牲,又长期被误解的张露萍等七位英雄;为党报警,不畏艰险,又饱受曲辱而始终对党忠贞不渝的老党员谢育才;铁骨铮铮的新四军军长叶挺;林伯渠对红岩村的深情与红岩诗作;在重庆进行反战宣传的日本友人绿川英子;长期埋伏在“中统”的中共情报员黎强(解放后曾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蒋介石身边的速记员,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情报员沈安娜(为国家安全局离休干部,现93岁,仍健在)。

这一部分的史实,有的过去略知一二;黎强、沈安娜的斗争事迹,我是首次读到,让人不能不佩服中共南方局的秘密战线工作,实在是超一流的。

可惜的是,限于篇幅,这方面还有些故事并没收入,比如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的原型,中共地下党员,重庆广大华行的总经理卢绪章的事迹,也是应予介绍的。

这部书的第一部分“解密红岩档案”具体讲述了白公馆、渣滓洞的历史变迁。

对中美合作所的由来、作用作了全面剖析,并首次公布了这一时期的叛徒的典型史实。

后两部分内容,让人感到档案“解密”的深度。

关于中美合作所的来龙去脉,过去出版的书是没有全面讲清楚的。

过去还习惯把国民党当局在重庆歌乐山下设立的两所政治犯监狱——白公馆和渣滓洞,统称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这本书依据史实指出:“中美合作所做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产物,与军统集中营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其也曾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只是由于在后期被卷入了反共的一系列活动,才使中美合作所逐渐偏离了其最初设定的工作轨道。

”这个看法是比较全面的。

关于“叛徒群像解密”,是新披露的史实。

《红岩》小说中成功地描写了一个叛徒典型“甫志高”,这是由几个真实叛徒的事实概括塑造的。

在当时你死我活的搏杀中,也确实出了一些叛徒。

这本书披露了9个类型的叛徒:如曾经满怀激情,后来叛变的“老党员”;两面双料型叛徒;街头混混型叛徒;光环消散型叛徒;江湖流氓型叛徒;先软后硬型叛徒;先硬后软型叛徒;年龄大、党龄长、职务高的叛徒;既未被国民党当局处死,也未被人民政府镇压,充当“活化石”的叛徒。

这一部分史料尘封已久,现在披露,仍让人感到当年斗争的尖锐、复杂、残酷,仍是发人深省!书中指出,这一部分史料,既是重庆地下党党史反思的重要镜鉴,也是今日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的反面教材,这是很中肯的。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解密《红岩》小说”,讲述了6个与《红岩》文学典型有关的历史原型人物故事:有“红色作家罗广斌”;“红色恋情:江竹筠的爱情故事”;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的故事;成岗的原型陈然的故事;小萝卜原型宋振中的故事。

还对小说中国民党大特务徐鹏飞的原型,军统少将徐远举的一生,作了详尽讲述。

徐远举以一名热血青年进入黄埔七期,后来变成国民党的“鹰犬将军”,对人民犯下十宗大罪,在解放战争中逃窜,被云南卢汉的起义部队抓获,长期被人民政府关押,在北京“秦城监狱”中接受改造,1973年病死。

他的家人、后人的情况,书中也作了记述。

书的最后还讲述了当年地下党策划搭救狱中同志而未获成功的故事。

读完这部充满血与火,内容沉甸甸的书,不由得让人陷入沉思,发生许多联想。

我想许多读过《红岩》并喜欢这部小说的新老读者,一定会对这部“档案解密”很感兴趣。

读了“档案解密”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真实历史,也对《红岩》忠实于历史的艺术创造更为赞赏。

许多到重庆参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的人,也会读读这本书,了解在重庆发生过的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

不同的读者读了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

但是一再出现的“红岩文化热”,说明红岩文化独有的历史价值会不断向社会提供观察人生、观察信仰、观察价值观的新视角、新视野。

红岩精神会不断地给人们提供行为坐标的参照系,以净化自己的心灵,这就是这本好书会受到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

江姐与丈夫为革命假结婚儿子由丈夫原配抚养江姐儿子彭云。

江姐孙子彭壮壮是北京的高级白领。

①彭云(左一)是由爸爸的原配幺姐(中)抚养成才的。

②电视剧中的一家三口。

(剧照)③真实的江姐与丈夫、儿子的珍贵合影。

革命爱情真假妻子从未谋面1943年5月,当时彭咏梧的公开身份是中央信托局的中级职员,但因没有家眷,只能住在十几个人的单身集体宿舍,这对开展地下活动非常不利。

彭咏梧写信同家乡的发妻幺姐联络,但是幺姐却因故没法前来。

当时形势下,老彭急需家庭作掩护,于是上级领导决定,让老彭切断同家里的一切联系,派江竹筠去扮演假妻子。

两人在几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情愫暗生,但是一直都在挂念失去联络的幺姐和儿子炳忠。

1946年春天,儿子彭云出生,江姐在剖腹产的同时也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为了革命任务,做了绝育手术。

1946年底,老彭偶遇妻弟谭竹安,谭竹安给幺姐写了一封长信,讲述了老彭和江姐几年来的经历。

幺姐理智地思索着情感的变故,表现出了一般人少有的豁达胸怀。

两个女人从未谋面,一直靠通信联络,但是她们却互相关注、互相钦佩着。

江姐托孤幺姐养大彭云1947年11月底,老彭牺牲,江姐决定回到老彭战斗过的地方。

她考虑到万一遇到不测,儿子托付给谁,思来想去,她最终决定托幺姐来抚养彭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