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合集下载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三原色和色的三原色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光与色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三原色、色的三原色、光的色散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与色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光与色的相关资料、实验器材(如三棱镜、白色屏幕、光源等)。

2. 学生准备:好奇心、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光与色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彩虹、变色饮料等。

2. 探究光的三原色: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三原色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三原色的概念。

3. 探究色的三原色: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色的三原色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色的三原色的概念。

4. 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光与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彩色滤光片、设计彩色图案等。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光与色的知识点,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光与色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与色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掌握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对光的传播和现象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和现象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和色彩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可以看到彩虹、日出、日落、蓝天白云等美景,也可以欣赏到电影、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世界。

因此,学习光和色彩对于发展孩子的视觉能力和艺术欣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生,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他们认识光的基本特性,了解颜色的形成以及学会如何运用光与色彩。

一、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让孩子们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点亮一盏手电筒,用一张纸挡住光并向其他方向移动,孩子们会发现光随着纸而移动,而且光可以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水、空气等。

这说明光具有直线传播和穿透性。

2. 光速1.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来了解飞快的光速。

如在一个明亮的房间里打开一根荧光棒,并迅速在手上甩动,孩子们会看到光被迅速地抛掷,形成一条条弧线。

这就是光速非常快的一个很直观的实例。

2. 分享有关光速和光的其他特性的科学故事,例如牛顿如何发现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故事,以及爱因斯坦如何提出光速不变原理的故事。

3. 光的反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比如让孩子站在墙壁前面,并投影一个光源在他们的背后,孩子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投影在墙上。

其次,通过让孩子学习镜子反射法,让他们在实验中使用各种平面和凸透镜,观察到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颜色的形成1. 光分解实验使用一束光照射一个三棱镜,孩子们会看到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颜色在墙上反射。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白光由彩虹色组成的原理。

2. 颜料混合实验通过实验让孩子体验了解颜料的混合原理。

首先引导孩子混合黄色和蓝色的颜料,发现结果是绿色,这是因为黄色和蓝色颜料可以吸收紫外光,只反射绿色部分的光线。

相似地,让孩子尝试混合红色和黄色颜料,就可以得到橙色。

三、运用光和色彩1. 制作拍摄室首先需要为孩子制作一个黑暗的房间,并在房间的上部和两侧挂上白底灯布,开启适当数量的白光。

然后让孩子们制作用于打造几种不同的光效的物品——如传统的过滤器、颜料、泡沫纸等,让他们在摄影棚里拍照,体验颜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用镜头记录自己的视觉创意。

【教案】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教案】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光与色的世界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美版选择性必修《绘画》第二单元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

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需要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光源色的概念; 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2.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对色彩理论知识了解的不够透彻。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的、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

3.课时学习重点: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感受色彩的情绪和魅力。

4.课时学习难点:掌握一定的光与色变化规律和色彩绘画的表现规律与技能。

2.课时学习目标:认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与绘画的色彩有关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色彩的习惯,并能够表达出来。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绘画名作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绘画中的一些表现方式和风格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上所学,尝试用色彩知识完成一组习作。

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产生对绘画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打下基础。

3. 课时教学过程:环节1:情境:播放视频《威尼斯的色彩岛》问题:这段视频里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师小结:这些漂亮的色彩如果在漆黑的夜里,你还能看见吗?说明色彩的形成和什么有关?教师小结: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任何物体,是光赋予了我们丰富的色彩世界。

活动:学生欣赏视频评价:带入色彩鲜明,情感舒畅的教学情境。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导入的模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

环节2:情境:丰富多变的色彩(一)17 世纪,科学家牛顿发现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色彩就是一种可见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一种反应。

高中美术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 教学设计 (2)教案

高中美术第一课 光与色的世界 教学设计 (2)教案

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切了解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高中生思维活跃、观察敏锐,但对绘画的色彩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深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更多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色彩的习惯,并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

3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看看它向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视觉效果? 视频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视觉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刚欣赏到了光下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被光感觉的结果。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光与色的世界! 导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活动2【讲授】二、新课新授(一)、作品欣赏:固有色——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实物呈现,不同种类的四种苹果,其固有色分别都是不相同。

活动3【活动】(二)、实验(1)、小组分工合作,通过桌上的物品,探究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完成实验表格。

时间:5分钟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

不同光源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表格1)小结:观察思考: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的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表格2) 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观察思考: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是受光面还是背光面? 活动4【练习】知识点巩固(三)、进一步深化练习,看看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到底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作品欣赏:《色彩静物组合》说说哪个物体受光源色与环境色影响较大?活动5【活动】作品欣赏与解读三、印象派画家,以莫奈为代表的作品欣赏与解读,看看画家在画面中如何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

(一)、介绍莫奈印象派画家,作品欣赏《野罂粟》,请学生欣赏画面,并描述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蓝天白云下,田野中罂粟花美丽的绽放。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
【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
教室、多媒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材、实物准备(手电筒、粗糙的罐子、梨子、衬布等)
学生:教材书、绘画色彩工具材料(白纸、油画棒等)
【教学结构简要流程】
1、导入
2、新授
⑴光源
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重点)
⑶练习
3、小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本课是绘画技法理论课,也是色彩理论第一课,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了解物象的色彩有三种:即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物象的三种色彩:物象的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
通过讲授法,让学生了解三种色彩的概念。用展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区别、对比,更好地认识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色彩》视频(一分钟左右)
提问:刚才大自然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色彩在漆黑的夜晚能否看见?请同学紧闭双眼,假设是在漆黑的夜晚,能否看得见物体的色彩呢?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多媒体视频展示
引出课题
新授
讲授:固有色——即物象的本来颜色,并展示图片;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并展示图片。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物象在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
物象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
通过实物演示和课堂练习法让学生掌握物象在不同光源、不同环境下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
【教学方法】
本课基本色彩概念知识采用讲授法;不同光源、不同环境对物象色彩的影响采用实物演示法和对比分析法;引入课题采用提问式教法;还有课堂练习教法。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是针对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课程《绘画》所设计的一节课,主要内容为光与色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和色的本质和相关概念•掌握颜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准确理解颜色搭配原理2. 技能目标•掌握各种颜色在调配和搭配中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提高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色彩表达和创作3.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对自然景色和人造物品的色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爱好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美术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应准备好使用的教具和材料,如颜料、画板、画刷等。

2. 导入活动教师将介绍“光与色”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常见艺术形式,如油画、水彩画等。

3. 中心活动活动1:颜色的色彩分类教师首先介绍基本颜色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RGB色彩和CMYK色彩。

教师将给出三个题目,让学生通过组合基本颜色的方式来完成。

活动2:颜色的调配教师给出颜色搭配表,让学生通过调配来达到颜色搭配表给出要求的结果,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活动3:自主创作在颜色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和表达,鼓励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4. 课堂总结教师将对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阐释光与色的关系和基本理论•讲述颜色调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颜色调配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和创作达到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表现力的提升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形势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了活泼有趣、开放尊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本节课重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个性化创作能力,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性。

光与色彩:小班科学教案

光与色彩:小班科学教案

注:本文全部为,如有不和谐的地方敬请谅解。

光与色彩: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标1、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概念及其性质;2、学生能够认识色彩的构成及种类;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彩分离等现象。

二、教学重点1、光概念及其性质;2、色彩的构成及种类。

三、教学难点1、光的反射、折射和色彩分离等现象的认识;2、光和色彩的联系及应用。

四、教学准备1、黑板;2、教材;3、实验器材: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三棱镜、手电筒、白色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大家好,我是负责今天科学课的老师。

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东西了。

那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光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内容(1)光的概念及其性质A、什么是光?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粒子,它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30万公里/秒。

我们可以通过光看到周围的物体。

B、光的性质光有三种重要的性质:可传播性、直线传播和色散性。

可传播性:光可以在空间中自由传播。

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色散性:光在通过介质时,因为其波长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折射角,也就是颜色不同。

C、实验活动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观察。

先拿出一个手电筒和一个白色光源,用手电筒照向白色光源,观察光线在空中的传播情况,发现光可以直线传播。

(2)色彩的构成及种类A、颜色的构成我们平常看到的颜色有很多种,但它们都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

三种原色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

B、颜色的种类颜色的种类非常多,可以按照三个方面分类:明度、饱和度和色相。

明度:明亮程度。

饱和度:颜色的纯度。

色相:颜色的种类。

(3)光的反射、折射和色彩分离等现象的认识A、光的反射光线经过物体表面的反射,就是光的反射。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一束光照射在平面镜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在光通过介质时,因为其波长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也就是颜色不同。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二美术《绘画》教案光与色的世界[001]前言光与色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画面注入了生命和活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高二美术学生进行讲解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与色的运用,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三种表现形式:透明、反射、折射2.学会利用光线表现立体感和体积感3.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运用方法4.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1.光的三种表现形式:透明、反射、折射–透明:是指光线穿透透明物体后出现在另一边,如玻璃、水等–反射:是指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如镜子、光滑表面等–折射:是指光线经过介质后方向的改变,如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的弯曲现象2.光的作用–使物体表现出明亮和色彩–表现空间立体感和体积感3.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运用方法–基本颜色:红、黄、蓝–三原色:红、黄、蓝–三次元色:橙、绿、紫–色彩搭配•同色系搭配:指将颜色的明暗程度混合•互补色搭配:指两个对立色混合后产生对比效果第二步:实践1.在黑色纸张上画出一个立体的几何体,分别利用透明、反射和折射的光线表现在不同角度下的明暗变化和形状变化2.利用不同色彩和色彩搭配,完成一幅色彩饱满的静物画或风景画3.将画作与同学互相欣赏,进行评析和交流效果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光的三种表现形式和作用,并在绘画实践中正确运用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运用方法,并在绘画实践中选出合适的色彩进行表现3.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有明显提升总结本教案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光与色的世界,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并创造更加出色的绘画作品。

第1课 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第1课 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教案标题:第1课阳光下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知道阳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阳光下的美好世界。

二、教学内容1. 光与色的基本知识2. 阳光下物体颜色的变化3. 光影的表现方法4.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与色的关系,阳光下物体颜色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与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阳光下的颜色变化。

3. 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4. 练习法: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向学生展示阳光下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2. 讲解光与色的基本知识a. 讲解光的性质,如光源、光线、光强度等。

b.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c. 引导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知道阳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3. 演示阳光下物体颜色的变化a. 准备实物,如苹果、香蕉、绿叶等。

b. 在阳光下观察实物的颜色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4. 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a. 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光影变化,如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地面、墙面上的光影。

b.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如早晨、傍晚的阳光,树荫下的光影等。

5. 讲解光影的表现方法a. 讲解光影的绘制方法,如明暗对比、线条勾勒等。

b. 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光影的表现技巧。

6. 创作实践a. 布置作业:以“阳光下的世界”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b. 提醒学生注意光与色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表现阳光下的美好景象。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走进彩色世界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走进彩色世界

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三原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从光的色散讲起,然后看光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解释多彩世界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现象其实是光的折射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的概念。

了解光的三原色,认识色光的混合。

2.经历关于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

体验利用计算机软件了解自然原理的探究过程。

3.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观念,具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

核心素养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难点:认识色光的混合。

教学过程实验1:教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器材,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怎样用这些器材做出与彩虹有关的实验?师生一起到室外先来探究太阳光的秘密,再回教室讨论交流。

教师:请第一小组同学们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白屏上会出现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2: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纠正“青、蓝、紫”的说法)学生3: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不是单一的色光。

学生4:也可以说明太阳光,也就是白光讨论、交流。

实考、自主得出色散的相关结论。

续表的色散。

最早做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牛顿。

光谱不仅能反映光的瑰丽,还是人类获得遥远天体信息及原子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师:请第二小组同学们说说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5:我发现太阳光分解成的七色光经三棱镜后还可以混合成白光。

学生6:太阳光可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可复合成白光,这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是相符的。

用实验探索光和色教案设计

用实验探索光和色教案设计

本文将会讨论一种关于光与色的探究教案设计,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和色的本质,并且加深对于科学实验的认识,从而增强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该教案设计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探究日常生活闪烁的光源,了解光的本质和特性;2.掌握分光和色的基本知识,探究光的不同颜色的形成原理;3.实践设计并完成实验,能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做出分析;4.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和情境模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探究光与色是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内容,也是研究和开发许多领域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各种情况下的光和色的出现原理进行探究可以促进他们对于光和色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情境模拟通过有趣而生动的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让学生使用电力便携灯照射不同材料,观察材料的反射和透射,并尝试解释观察结果;或者要求学生分走进有光源的房间,探究光的特性和本质。

2.实验设计借助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身探究光与色的本质。

例如使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多种颜色,探究光的分光特性;或者使用不同调制方式做出不同颜色的光源,通过比较探究色的形成原理。

3.系统总结在实验之后,让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通过思维导图或是其他方式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问答交流式授课在授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驱动式授课通过实验驱动的方式,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式授课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与自我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且互相促进,达到更深入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1.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在可以检测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 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设计思想】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

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

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

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

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

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

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

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思;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材学生:教材、绘画色彩工具与材料观察我们身边的树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看看颜色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池州市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评审细则(试行)[日期:2006-09-0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适用于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

《光与色的世界》教案绘画二单元第一课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美术《绘画》(选修)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单元第一课5、授课人:略6、学时数:45 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

难点是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色彩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在直观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识;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

2、难点:色彩产生的基本条件,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

(三)、内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掌握光源色在写实色彩绘画中的主导作用。

难点是理解固有色与光源色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活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概括、归纳色彩的表现技能与方法,获得对画面色彩的初步把握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练习,在直观体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

(四)、学情分析本课所教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对美术学科有较浓兴趣,但对美术及美术学科本身的一些知识并不很明确。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创设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掌握色彩产生的条件及基本知识,理解物体色彩变化的条件及其变化规律,从艺术家运用色彩表现生活的作品分析中明确学习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彩色的世界:光与影的探索》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彩色的世界:光与影的探索》教案

活动名称:《彩色的世界:光与影的探索》一、活动目标:1. 科学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了解光照射在物体上会产生影子的现象。

-通过观察与实践,认识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 操作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改变光源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创新思维目标:-鼓励幼儿利用影子进行简单的创意游戏或创作,激发他们对光影现象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活动准备:1. 物质材料:手电筒(或其他可移动光源)、各种形状的玩具或物品(如积木、纸板剪成的各种形状)、白色背景板或者投影幕布。

2. 环境创设: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暗环境以便更好地展示光影效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关于光影的小故事,例如“太阳公公和小动物的影子游戏”,以此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入主题。

2. 讲解与示范环节:-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直接照射到物品上,引导幼儿观察物品下方出现的影子,并指出这就是“影子”。

-让幼儿观察当光源位置改变时,影子的位置、大小、形状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3. 实践操作环节:-分发不同形状的物品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自己尝试调整光源的角度,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比如用影子做手势猜谜语、拼接影子图形等,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4. 创意表现环节:-鼓励幼儿使用物品的影子在背景板上创造图案,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的影子画。

5. 总结分享环节:-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发现的光影秘密,教师总结光与影的基本关系及变化规律。

四、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光影现象,如阳光下的树影、影子长短的变化等,并鼓励家长在家配合孩子进行户外的光影探索游戏。

-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如制作简易日晷,让幼儿理解时间与光影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与色的世界◆【设计思想】形和色是构成绘画的基础。

本堂课是在讲完造型后,帮助学生开始认识色彩。

整堂课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为主体基调。

最好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展课堂讨论或者辩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究绘画中光与色的奇妙。

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抛出新颖的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发表之后,提出一些科学的论据,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一个结论得出后,都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者事实论证。

学生再通过观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对比、分析光与色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色彩单元中的第一节课,课的本身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要上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需要辅以例子,实验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现象,产生直接的视觉经验,教学效果才能轻松有效。

本课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质为主要内容的。

简单来讲:人是依靠眼睛辨别色彩的,而眼睛是一个光学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有以下几个要点是需要本堂课解决的:1、光与色的关系;2、固有色到底是什么概念;3、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4、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对光的分析,了解日光在不同气候、季节以及不同时段使物体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形成对色彩的敏感意思;尝试概括与归纳风景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关系,感受光源色对物象及画面色调的影响;养成细致观察、研究分析的学习习惯,学会关注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现象,为进一步学习色彩表现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材学生:教材、绘画色彩工具与材料观察我们身边的树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看看颜色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池州市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评审细则(试行)[日期:2006-09-0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制定本评审细则。

本评审细则适用于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一、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宪法和法律;2、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池州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任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者,不能申报或延期申报:(1)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或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2)因病、因事累计离开教学岗位1学期以上,任期顺延;(3)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能申报;(4)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无理取闹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上述要求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对申报人在任现职期内的现实表现作出鉴定。

二、申报条件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2、学历(系国民教育系列)及任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教育教学满3年(本科毕业先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中学一级教师职务;(2)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双专科毕业证明书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满4年;(3)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满5年;(4)取得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仅限于农村教师)、《大专专业证书》,其中学二级教师任期比具备本科、专科学历的相应延长1年。

不具备上述学历、任期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可申报破格评审。

3、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含专业课和公共课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4、按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提供免试审批表)。

5、担任校长(含副职)的,应完成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培训证书,并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计划接受提高培训。

三、教育教学条件(一)学校教师1、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能结合所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撰写贯彻教育思想的有一定见解的经验总结1篇。

2、对所教学科(专业)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或必备的专业技能,能熟练担任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

提供经学校验印的上一学年原始、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从中自选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设计。

3、能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内安排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出勤率正常。

兼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教务员、电教员、实验员或兼职从事校办产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任期内授课平均课时不得少于本学科教师标准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超过24个班规模的学校,上述人员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四分之一。

申报者教学工作时间必须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且现仍在教学岗位。

须提供近3年经验证的原始授课计划、课表和学校出勤情况证明。

4、申报当年参加的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或新课程研究达到合格等次以上(要有3人以上考评意见和时间以及专家签名,并由学校统一密封)。

5、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负责人或兼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1年以上,并胜任该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班级、教研组、年级组、课外活动小组或本人获得过学校以上表彰奖励,以上均须附本人的经验介绍材料和学校证明)。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课改、业务培训或传授教育教学经验等校本教研、培训活动,经常听同行教师的课,每学期听课及参与研讨次数不少于8节(次)。

(须附经验证的近3年的原始听课记录、研究活动记录)。

7、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累计不少于10分,累计超过10分,按10分计。

(1)因教学和管理成绩突出,受到县、市级教育部门、教育和人事部门表彰的每次分别赋5、10分,受到县政府表彰的每次赋10分(表彰名称仅限于“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2)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县级“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的赋5分,市级“教坛新星”的赋8分,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3)担任班主任,关心学生,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在建设班集体、培养良好班风等方面做出较大成绩,获得学校、县和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每次分别赋1、5、10分;或所带班级获得学校、县和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部门授予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或优秀团支部)称号每次分别赋1、5、10分(其中校级表彰每学年只计一次,表彰面不超过30%,累计赋分不超过2分)。

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4)在县以上教育部门统一命题、阅卷的考试或抽测中,所任班级学科成绩(平均成绩或合格率)名列同层次、同类型学校中上等(前三分之一名)或本校同年级前茅(平行班少于3个的不适用本款),每次赋4分,每学期计一次;没有安排统考或抽测的中学音乐、美术、体育、初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学校组织的评教评学测评中名列参评教师的前三分之一也可,但每学期计一次,每次赋2分(须提供经验证明的原始成绩统计表)。

(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高中的一个循环期间,全班学生的成绩在学校及上级部门教学质量检测中合格率明显提高(学校检测赋3分,县级检测赋5分,市级检测赋10分,须附经教导主任、校长签字盖章的所任班级一个教学循环期间学生成绩的原始记分表及本人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面的总结,未提供原始记分表视为无效)。

(6)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参与组织的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科技评奖、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省一、二、三等奖,每次分别赋10、6、4分;市一、二、三等奖赋6、4、2分;县一、二、三等奖赋4、2、1分(同一参评项目多层次获奖,只计一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除省一等奖外,该项累计赋分不超过6分),(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

(7)承担残疾少儿教育教学工作(含随班就读),关心爱护残疾学生,能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并有独到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使残疾学生在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社交技能和缺陷矫正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受到县、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表彰的分别赋8、10分。

(须提供表彰证书原件、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证明)。

(8)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提高工作中,积极宣传义务教育法规,主动做好学额巩固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分别赋8分和10分,须提供表彰证书原件,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的证明)。

(二)教研员1、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有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积极组织并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注意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须附组织课程改革实验方面的计划、总结材料或参加本地课改评选工作的材料。

2、有较强的组织、指导、管理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能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研活动。

须附组织本地区教研活动的计划以及本人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

3、能深入基层,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经常深入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帮助广大教师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须附在一定层次教学研讨会上就课程标准、教材或教法、学法改革方面的书面发言稿或文章及开展校本教研的书面报告材料,近3学年原始规范的听课笔记。

听课节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学年不少于80节,其他学科不少于60节。

4、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能做好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估工作。

须附课程评估、学生发展性评估、教师评估、教学评估研究的材料或文章。

5、贯彻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独立掌握本学科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本学科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动态,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申报者须参加当年由县(区)市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典型课例教学(说课)或新课程研究演讲并取得良好等次。

须附考评课教学设计或演讲稿、考核组各人的记录和评价意见。

(三)电化教育教学人员1、具有系统的电化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指导教师进行电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电教教材的制作。

须附所在电教馆、学校验证的原始电教资料和1篇结合电化教育教学实际有一定见解的经验总结。

2、能完成电教馆、学校在教学(工作)计划内统一安排的教学(工作)任务,工作量饱满,出勤正常。

须附任期内本电教馆、学校提供的电教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3、了解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及时收集提供相关的电教教材,协助专业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须附所在电教馆、学校验证的本人设计的1—2篇电教教案。

4、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电教馆或电化教育研究会(协会)组织的电教人员业务培训,传授电化教育教学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