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合集下载

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期论文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机械工程年级二〇一三级学生姓名、学号王力 134201250086完成日期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科学社会主义在经历巨大的低谷和挫折之后,终于在中国开出灿烂的花朵,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诞生发展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可实现性,同时还具体的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这一部分是我收获比较多的部分,虽然并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本文的核心思想是论证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

这一部分让我了解了社会主义开始发展时期的艰难性以及曲折性,同时通过阅读本文,我认识到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对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例如欧文将自己全部财产在美洲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

我个人认为他们完全可以称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应该加大宣传他们的实践活动和历史功绩,而不是过多的强调他们的空想性。

尽管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个部分,我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解 ‎释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美好生活 ‎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 ‎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 ‎动的秘密,解释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 ‎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建立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生 ‎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
‎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 ‎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 ‎闲置,大批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 ‎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
‎配。
‎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生产力关系的特点
‎优点:农民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有了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 ‎基础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 ‎级森严。
‎经济剥削: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 ‎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 ‎有之间的矛盾。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 ‎阶段
‎地位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 ‎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的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1).共同劳动(劳动方式)(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3. 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1)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4)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4. 原始社会的解体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日益陷入贫困境地)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社会1. 阶级的产生(1)含义: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3)产生条件(可能性+必然性=现实性)(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 01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 实践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 01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 实践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标要求
【速记卡片】
明确1个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掌握2个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把握2个原因:私有制出现的原因、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理解5个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知识点1原始社会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考向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知识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考向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热点议题
材料一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文字
全新的时代。

170多年来,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

重难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解析版)

重难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解析版)

重难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展(1)考查学问:近两年高考考查内容(全必修一)比较多的学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中国梦、青年同学如何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等。

(2)考查关键力量:近两年高考,主要考查同学猎取与加工信息、辨识与推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等力量。

(3)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

1.以“怎样揭示人类社会进展的奇特”为议题,探究社会进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

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

可列举实例,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证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进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2.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为议题,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产生的历史条件。

解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争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展2024年高考备考,从学科必备学问角度看,要从理论规律和历史规律两条主线理清本册教材学科学问,把握高频必备学问;从时政角度来说,要重点关注主题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相关时政材料,提高猎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力量。

1.接受图说等方式,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2.结合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展态势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进展逆境,揭示资本主义的进展趋势;3.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4.结合我国坚决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思维导图|(一图串尽主干学问)(建议用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1)

关系梳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对立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纠错
注意比较: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全部劳动成果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 生产关系的萌芽期和特点 ③ 经济剥削的方式和基础 ④ 上层建筑 ⑤ 主要矛盾、化解矛盾 ⑥ 评价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雇佣工人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经 ①剥削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济 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剥 ②剥削的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等 削 ③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
国家的产生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制国家——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注意:①国家和阶级都不是从来就有的;②先有阶级后有国家
进入文明时代
注意:不能说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是奴隶社会 这些因素出现后才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金属工具(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五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步步高P1—P3)
原始社会 ——地位、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管理方式)、主要矛盾、原始社会解体
所有制关系
原始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人与人的关系 平等互助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期间发生过欧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实现飞跃的标志是:
第一,唯物史观(必要条件)第二,剩余价值(充分条件)
这二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

1871年的《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取得指导性的地位。

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现实和实践
⏹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
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
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列宁将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变成现实
马恩关于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
马恩的基本观点:马恩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马恩的依据:(1)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2)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第三次飞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体制的改革
★改革从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社会主义就开始了;到了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苏东的改革走上了多党制、议会制和私有化的道路上。

★中国和越南的改革都有重大突破。

当今资本国家工人及其政党的探索也属于第三次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件分析(统编版)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件分析(统编版)1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指引导着人人们民进改行造科世界的行动。 学地进行革命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与时俱进
四、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尝试:巴黎公社
措施: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 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结局:仅仅存在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意义和价值:马克思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 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 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 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 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 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 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与价值 (1)从社会发展规律看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 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 必然性。
这一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的具体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践的发 展第二 框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践的发 展第二 框
四、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践的发 展第二 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共42张PPT)高三高考思想政治(新高考通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共42张PPT)高三高考思想政治(新高考通用)
(国际视野、公共参与)
《法律与生活》
(法治意识)
《逻辑与思维》
(科学精神)
专题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考点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考点二: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考情清单
考点
考频
考向
课标要求
社会基本矛盾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
人类社会发展的 历史进程
2年10考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3.封建社会
生产力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手 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
生产关系
身自由;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保留一部分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统一性 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 多样性
解体
考点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1)实行公有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条件下较高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 发展
剩余产品 出现
贫富分化 私有制
氏族 首领
战俘
债务人
奴隶主 奴隶
(2)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科学主义社会演变规律的能力。

【核心价值】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

2.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科学精神】相信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弘扬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
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2、情景设置+问题探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经历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合作探究: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

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
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
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1个“门槛”: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1个“显著特征”:封建制国家的 显著特征;1个“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根源、实质、表现;1 个“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2个“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2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 余价值学说;3个“原因”:原始社会平均分配的原因;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封建制替代奴隶制的根本原因;3个“主要矛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5个“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动。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 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判断一种射虎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 总趋势。
【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3)资本主义的命运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 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 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但是它是带有虚幻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

从此他们为人类解放并肩战斗,结下了毕生的友谊。

他们把理论研究工作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的一起,宾个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工人斗争经验,将它们上升为理论,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184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唯物史观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人类理性”、“永恒正义”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缺陷,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分为:暴力形式 和平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 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 发生。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 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 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德意志意 识形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 践的发展

社会注意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 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新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相适应,也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家庭手工业 手工工场 机器大工业
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1842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
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所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 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形式和国际状 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得出了社会 主义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 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That’s all!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但是它是带有虚幻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

从此他们为人类解放并肩战斗,结下了毕生的友谊。

他们把理论研究工作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的一起,宾个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工人斗争经验,将它们上升为理论,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
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184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唯物史观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人类理性”、“永恒正义”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缺陷,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到人们的头脑中,也不应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到生产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第二,唯物史观提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必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唯物史观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解放事业中,无产阶级肩负着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

在阶级社会里各敌对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根本对立的,他们之间的斗争构成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同样,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也离不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要通过阶级
斗争的方式实现。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

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唯一目的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增值。

榨取剩余价值、获取高额利润,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目的、动机、实质,它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

由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加深,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化。

这些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最终只能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加以解决。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明确了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无产阶级的特殊地位决定他们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为了生存,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而正是这种斗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在提
出增加工资的要求遭到资产阶级政府的拒绝之后,举行了罢工和示威。

并发发动了两次武装起义。

在起义中,工人喊出“不能拉倒而生,就要战斗而死”的响亮口号,并提出了争取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1836年到1848年,在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

工人们要求取得晋选权,使工人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在德国,1844年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

起义工人宣布反对私有制、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最后,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虽然都被资产阶级扑灭下去了,但它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仅开始了争取只好子权利的斗争,而且提出了消灭私有制问题,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力量和历史作用但同时也说明,工人运动没有革命的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就不能达到争得解放的目的。

而这些工人运动提供的宝贵革命实践经验,又为革命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
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而后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正是由于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进一步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也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也得到了更深层的发展。

革命初期,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中走向了社会主义发展前途,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胜利发展的第一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面对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迎来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新的发展理念阐述党的第一要务,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体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它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因此,理论本身应该随着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也应该随着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这些都要求我们以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为基础,以所处的时代历史条件为转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创新的应用到各项建设中,这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能够永葆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包心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理论视野, 2008,(02) .
[2] 李力.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理论,2011(04).
[3] 万长松.李保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