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组织和管理课程标准
学校教科例会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特制定本教科例会制度。
通过定期召开教科例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会议原则1.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
2. 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3. 注重实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4. 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三、会议内容1. 教学计划解读:解读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
2. 教学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4. 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教学改革: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6.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7. 交流合作: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教育教学资源。
四、会议形式1. 定期召开:教科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
2. 分组讨论:根据学科特点,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
3.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案例分享:教师分享教学案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会议要求1. 教师应按时参加教科例会,不得无故缺席。
2. 教师应认真准备会议内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 会议期间,保持会场纪律,不得随意离场。
4. 教师应做好会议记录,及时总结会议成果,并将会议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六、监督与考核1. 学校领导定期检查教科例会开展情况,对会议质量进行评估。
2. 将教科例会开展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会议管理制度范本内容
会议管理制度范本内容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和规范会议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会议的类型会议分为正式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类型。
正式会议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和安排召开的会议,临时会议是在必要时召开的会议。
第三条会议的召开1. 会议的召开应提前至少3天通知参会人员,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和参会人员名单等信息。
参会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是否参加会议。
2. 会议的召开应当制定详细的议程,并按照议程顺序进行会议。
3. 会议的召开应当保证会议的时间充足,避免拖延会议时间。
第四条会议的主持1. 会议的主持人应当具备较高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能够带领整个会议高效有序地进行。
2. 会议的主持人应当全程主持会议,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确保议题的讨论和决策。
3. 会议的主持人应当尊重会议参与者的发言权,积极引导会议讨论,确保会议取得预期效果。
第五条会议的记录1. 会议的记录应当由专人负责,记录会议的讨论内容、决策结果等重要信息。
2. 会议的记录应当准确、清晰,确保会议后能够查阅和审阅。
3. 会议的记录应当及时整理并发送给参会人员,以便参会人员进行查阅和审阅。
第六条会议的决议1. 会议的决议应当经过全体参会人员讨论并表决,经多数人同意的原则做出。
2. 会议的决议应当具有法律效力,相关人员应当依据决议结果履行。
3. 会议的决议应当在会议记录中明确记录,以备查阅和审阅。
第七条会议的评估1. 会议结束后,应当对会议进行评估,包括会议的组织、管理、运行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会议的评估应当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
3. 会议的评估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并送交会议发起人,以便下次会议的改进和提高。
第八条会议的守则1. 参会人员应当按照会议的议程和规定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早退或缺席。
2. 参会人员应当尊重会议主持人,按照程序发言,不得打断他人发言或私相掣肘。
3. 参会人员应当积极参与会议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会议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会议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会议活动,确保会议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会议效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会议。
二、会议组织与召开1. 会议组织1.1 会议的主办方应提前确定,并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1.2 会议组织者应根据会议的性质、规模和议题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
1.3 会议组织者应提前发送会议通知,并确定参会人员的确认与否。
1.4 会议组织者应提前准备好会议所需的材料,并确保会议场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会议召开2.1 会议按时开始,迟到人员应向会议组织者解释迟到原因。
2.2 会议组织者应主持会议,确保会议进程有序进行。
2.3 会议期间禁止擅自离席,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席,应事先请示会议组织者。
2.4 会议组织者应确保会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5 会议结束后,会议组织者应记录并传达会议决议和行动计划,并追踪执行情况。
三、会议议程与材料1. 会议议程1.1 会议组织者应提前制定会议议程,并在会议开始前将议程发送给参会人员。
1.2 会议议程应包括会议的目的、议题、时间分配和参会人员等信息。
2. 会议材料2.1 会议组织者应提前准备和分发会议所需的材料,确保参会人员可以提前准备。
2.2 会议材料应包括与会议议题相关的文件、报告、数据等内容。
四、会议参与与发言1. 会议参与1.1 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会议,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2 参会人员应认真听取会议内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会议发言2.1 参会人员在会议上发言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发言应围绕议题展开,不得离题。
- 发言时应遵守时间限制,不得超时。
- 发言应明确、简洁,言之有据。
五、会议记录与决议1. 会议记录1.1 会议组织者应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工作。
1.2 会议记录应详细记录会议的内容、讨论重点、意见和建议等重要信息。
2. 会议决议2.1 会议组织者应将会议决议书面记录,并及时传达给参会人员。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活动方案
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指导。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深入理解与实施新课程标准”活动。
活动旨在提升以下目标。
1.使教师全面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提高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3.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4.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活动对象及时间地点本次活动面向全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学科或年级组进行。
活动时间预计为三个月,具体安排根据学校日程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活动地点为学校会议室、多功能教室或线上平台,确保教师能够方便地参与。
三、活动内容设计与实施本次活动包括启动会议、专题讲座、分组研讨、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以及总结评估会议等六个环节。
1.在启动会议上,我们将介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明确学习目标和期望成果,并布置整个学习计划及时间表。
这有助于教师了解活动的整体安排,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2.在专题讲座环节,我们将邀请课程标准制定者或专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探讨课程标准与当前教学实践的关系,分析不同学科、年级实施课程标准的策略。
这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把握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3.分组研讨环节是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教师将分小组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施想法,提出疑问并集体寻找解答。
这有助于教师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形成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4.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环节注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将分析和讨论符合课程标准的典型案例,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模拟教学并进行同伴互评和专家反馈。
《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二级学院(部)名称〕制定〔编写者王樱〕制定日期〔2022年10月14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会展策划、会展组织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展业岗位的策划执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会展概论》,后续课程有《会展旅游》等。
2.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会展策划与管理以会展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将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会展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
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需够用的知识。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熟练”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宴会设计及管理课程标准
"宴会设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宴会设计与管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中的"酒店管理〞模块课程。
在旅游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教学将能力培养作为核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对餐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宴会设计和管理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全面熟练掌握饭店餐厅高级效劳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大型宴会设计与管理知识,大力培养学生成为饭店业所需的高级技师人才,积极为我国的旅游饭店队伍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本课程的开设,是以"餐饮效劳与管理"、"旅游英语"、"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开设为条件,并为满足"酒水效劳与酒吧管理"、餐饮阶段实习和酒店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要求设计课程容。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前续、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培养酒店及餐饮企业宴会部门的效劳员、预订员、领位员、传菜员、领班、主管和一线经理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旨在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三个方面的容:其一是以高星级酒店餐厅区域为教学背景,研究中西餐宴会的布局与台面创新设计;其二,使学生掌握中西餐餐饮宴会效劳的根底知识,熟悉宴会部运营流程和操作规,;其三,逐步形成灵活创新的中西餐效劳管理思想,掌握宴会工作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管理理论与效劳技能。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餐饮效劳员中级考试提供支持;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毕业后适应旅游饭店餐饮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良好的根底。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以现代餐饮效劳员与基层管理者职业能力调查为根底,以校企合作开发和"工学结合〞为平台,形成工作任务驱动,模拟与仿真结合的设计理念。
会议与培训管理制度
会议与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组织内会议与培训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确保会议和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会议管理1. 组织形式(1)会议可分为常规会议和重要会议。
常规会议一般由各部门主管定期召开,内容涉及日常工作;重要会议由领导层确定召开,通常涉及决策和重大事项。
(2)会议形式可分为线上会议和线下会议。
具体形式由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召开程序(1)常规会议:按照事先制定的会议日程、议程召开,由主持人主持,记录员做好会议记录。
(2)重要会议:领导层确定召开,需提前确定议题、参会人员和主持人,确保会议效果。
3. 参会人员(1)参会人员根据会议性质确定,通常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
(2)参会人员应提前收到会议通知,并准备好相关材料,认真参与讨论和决策。
4. 会议纪律(1)会议宜按时开始,严禁迟到早退,不得私自离席。
(2)会议中言辞文明,尊重他人意见,不得出现人身攻击和抢占发言时间的情况。
(3)会议记录应及时整理,相关决议和工作安排须明确记录并分发给各相关人员。
5. 会议评估(1)对重要会议进行评估,了解会议效果和改进措施,提高下次会议质量。
(2)针对常规会议,定期评估会议内容和程序,及时调整改进。
三、培训管理1. 培训计划(1)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需求和员工发展情况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预算等。
2. 培训实施(1)培训需提前确定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和培训材料等。
(2)员工参加培训应按要求准时到场、认真学习,不得早退、迟到或中途离开。
3. 培训评估(1)对每次培训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措施,提高培训质量。
(2)培训后需收集员工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训方式和内容。
4. 培训记录(1)对每次培训需做好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和评估结果等。
(2)培训记录需存档备查,做好培训档案管理。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会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基本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阐述会展的概念、特点、构成、发展历程、经济效应、产业特点、宏观管理等基本理论,以及与会展组织和参与等方面相关的应用性基础知识,是会展业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入门课程,也是培养会展应用性人才的必需课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在整个会展专业培养目标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会展的内涵、特点、类型和组成;了解会展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产业特点、经济效应及宏观管理及国际化特性;了解会议、展览、节事与奖励旅游活动的基本组织程序、现场管理、后期评估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把握会展产业的总体构成框架和概念性、理论性、基础应用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其他应用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课程,它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时代性、实用性与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会展业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把握会展业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掌握会展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会展业各细分市场与主要国际会展组织,汲取发达国家会展业的成功经验,明确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与会展人才的培养问题,并初步把握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与掌握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理解与解决会展经济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会展接待与管理的要素;(2)熟悉会展接待的基本流程;(3)掌握会展接待策划与管理的技能。
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会展服务与管理》就是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会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与专业基本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阐述会展的概念、特点、构成、发展历程、经济效应、产业特点、宏观管理等基本理论,以及与会展组织与参与等方面相关的应用性基础知识,就是会展业各门学科的基础与入门课程,也就是培养会展应用性人才的必需课程。
本课程就是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在整个会展专业培养目标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会展的内涵、特点、类型与组成;了解会展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产业特点、经济效应及宏观管理及国际化特性;了解会议、展览、节事与奖励旅游活动的基本组织程序、现场管理、后期评估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把握会展产业的总体构成框架与概念性、理论性、基础应用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其她应用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课程,它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有较大的深度与广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时代性、实用性与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会展业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把握会展业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掌握会展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会展业各细分市场与主要国际会展组织,汲取发达国家会展业的成功经验,明确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与会展人才的培养问题,并初步把握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与掌握主要内容、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理解与解决会展经济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措施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措施
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工作的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市、区教研室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各备课组长、全体科任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要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计划中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安排结合到各自的计划之中,并拿出较详尽的落实措施。
日常教学中,做好学科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组织专题讲座、传递教改信息、评课交流、研讨教学方法。
2.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指导: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主备课人四落实,实施“说课”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各备课组要认真做好集体备课记录。
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学流程中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环节的检查和指导,每月末对各种教学簿册(备课本、作业本、听课纪录本、作业批改记录本等)进行全面检查。
3、加强课后辅导,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
课后辅导要努力做到:(1)辅导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2)课后辅导要抓准问题,对症下药,不能盲目进行。
(3)辅导要以学生独立钻研、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4)辅导可不拘形式,采取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的形式。
4、结合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规划建立各备课组的题库,建立网页。
各备课组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
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为我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运作平台。
教师会议组织管理制度
教师会议组织管理制度1. 介绍教师会议的重要性教师会议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教师之间交流、分享经验、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和安排的重要途径。
因此,建立有效的教师会议组织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2. 设立会议目的及议程在组织教师会议前,需确定明确的会议目的。
会议目的可以包括教育教学实施情况的汇报、教师工作经验的分享、新政策政策的解读等。
同时,在确定会议目的的基础上,制定会议议程,明确每个议程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分配,确保会议的高效进行。
3. 提前通知与邀请为了确保教师会议能够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充分通知所有参会教师,并将会议内容、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清晰地告知。
通过电子邮件、学校内部通知或者电话等方式向教师发送邀请,确保每个教师都能及时收到会议的相关信息。
4. 组织会议筹备会议筹备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包括会议场所的准备、相关文件的整理以及各种会务安排。
会议场所需要选择合适的会议室,并提前进行布置,保证教师参会的舒适度和会议进行的顺利性。
与会文件的整理涉及会议议程、会议材料等的准备和处理。
同时,还需要组织好会议的餐饮及相关设施等方面细节。
5. 主持会议主持会议是确保会议秩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清晰地传达会议目的并掌握会议进展。
主持人应把握好会议的时间,控制发言时长,引导会议内容的讨论和决策,促进会议的高效进行。
6. 引导讨论与分享教师会议是教师之间交流、分享的平台。
在会议中,可以设置不同议程环节,引导教师就特定的话题展开讨论或分享工作经验。
通过讨论和分享,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7. 决策与安排教师会议是决策和安排的重要途径。
在会议中,可以就教学改革、课程安排、教师培训等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
通过教师会议的决策和安排,学校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会议培训管理制度
会议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和提高员工能力至关重要。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议培训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会议和培训的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目标。
一、引言会议和培训是组织内部沟通和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会议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训则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议培训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度目的会议培训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会议和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会议和培训的效果,确保会议和培训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制度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组织内部的会议和培训活动。
四、会议管理4.1 会议的组织与安排组织者需要提前确定会议的主题、目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并及时发送邀请函给与会人员。
在确定会议议程时,应合理安排每个议题的时间,确保会议的高效进行。
4.2 会议的主持会议的主持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引导讨论、控制会议进度,并确保会议达到预期目标。
4.3 会议纪要每一次会议都需要制作会议纪要,包括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结果、决策事项等。
会议纪要应当及时发送给与会人员,并妥善保存。
五、培训管理5.1 培训需求分析在进行培训活动之前,组织需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培训的内容、形式和参与人员。
5.2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时间、地点、授课人员等重要信息。
5.3 培训资源准备在培训进行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培训资源,如培训材料、培训设备等,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5.4 培训实施培训实施时,应按照培训计划进行。
培训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与学员互动、解答问题,并确保培训效果的达到预期。
5.5 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需要对培训进行评估,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学员的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方法,提高培训的质量。
幼儿园会议管理制度
幼儿园会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幼儿园章程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各类会议的召开、组织、管理及议事程序。
第三条幼儿园会议是指为了讨论、协商、决定和解决幼儿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全体干部教师了解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教育教学方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集会。
第四条幼儿园会议应当遵循民主、团结、奋发向上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五条幼儿园会议应当认真组织、积极筹备、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幼儿园会议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制订会议议程,确保会议的主题、内容明确。
第七条幼儿园各类会议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时间举行,不得违反规定。
第八条对于重要问题需要进行决策的幼儿园,应当形成会议决议,保留会议记录。
第二章会议组织第九条幼儿园会议应当由园长或园长指定的人员组织召开,并确定会议主持人。
第十条会议的主持人负责会议的召集、组织、主持和总结工作。
第十一条会议召集应提前3天以上通知参会人员,并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
第十二条会议组织应当做好会场布置、资料准备、设备调试等工作,确保会议秩序井然。
第十三条会议参会人员应当按时参会,不得擅自缺席,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请假。
第十四条会议参会人员应严格遵守会议纪律,不得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得离开会场。
第十五条会议组织完成后,应当及时总结会议精神、分工任务,落实决议。
第三章会议管理第十六条幼儿园会议应当做好会议记录,确保会议内容真实、准确。
第十七条幼儿园会议记录应当具备保密性,不得随意外传。
第十八条幼儿园会议记录应当妥善保存,形成档案,作为参考和查阅依据。
第十九条会议期间可能涉及敏感问题时,应当采取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第二十条会议纪律不良的人员,应当受到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可按幼儿园规定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第二十一条幼儿园会议应当按照程序进行,不得违背规定,否则会议决议无效。
第四章会议程序第二十二条幼儿园会议程序包括:会议准备、开场白、议事、表决、总结等环节。
会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12级
《会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0 学分:4适用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先修课程:《会展概论》开课单位: ##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培养的会议服务与管理能力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会议的策划、筹备到会议的进行和结束整个过程的服务与管理技能。
它要以《会展概论》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展览服务与管理》、《会展营销》及《会展策划》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是依据会议从筹划到顺利举办的整个过程的逻辑顺序,将课程按会议策划、会议筹备阶段的会务操作、会议进行阶段的会务操作及会议结束阶段的会务操作等几个阶段来设置工作项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整个课程的项目设计以会议活动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0个课时。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议服务与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能编写行之可行的会议计划并能设定各种规格会议的日程,同时掌握会议接待管理、会场布置、会议现场管理、会议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会议财务管理及会议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将来从事会议项目的过程中,具备将决策规范地付诸于实际的能力,达到行业要求的标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材选用与编写本课程选用全国高职高专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会展专业组推荐。
课程标准研讨会议记录内容
课程标准研讨会议记录内容会议时间:2022年1月15日会议地点:XXX大学会议室参会人员:XXX会议议程:1. 会议开幕2. 研讨会议标准的重要性3. 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4. 探讨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评价问题5. 总结会议成果并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记录:会议开幕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课程标准研讨会议,旨在探讨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问题,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接下来由XXX老师讲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研讨会议标准的重要性XXX老师: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对于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XXX老师:制定课程标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
首先,课程标准应该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课程标准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最后,课程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探讨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评价问题XXX老师: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评价是制定和执行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跟踪和监测。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课程标准,保持其与教学实践的契合度;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会议成果并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主持人:通过今天的研讨会议,我们对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完善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会议结束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和积极贡献,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教师教务会议管理规定
教师教务会议管理规定教师教务会议在学校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之间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也是学校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机制。
为了保证教师教务会议的顺利进行和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
本文将从会议组织、议程安排、参会人员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教师教务会议管理规定。
一、会议组织教师教务会议的组织应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其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定期召开或不定期召开的方式,具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会议组织中,应明确会议的主题和目的,制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形式,确保教师教务会议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参与。
二、会议议程教师教务会议的议程应提前确定,并在会议开始前向与会人员发放。
议程的确定应参考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包括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教师需求和意见,协调各方面利益,确保会议的议程能够得到广泛认可。
三、参会人员参加教师教务会议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
一般来说,会议应邀请学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学科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等教师参加。
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研究者等外部人员参与,以丰富会议内容和提供专业支持。
四、会议准备教师教务会议的准备工作应提前进行,包括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和形式,收集相关材料和资料,确认参会人员,制定会议议程等。
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五、会议记录教师教务会议的记录应由专人负责。
会议记录内容要准确、完整,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与会人员、发言内容等。
为了方便参会人员回顾和复盘会议内容,可以将会议记录以纸质或电子的形式进行保存。
六、会议评估教师教务会议结束后,需要对会议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总结会议经验,改进会议管理,提高会议效果。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与会人员的满意度调查、会议议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会议效果的影响评估等。
七、会议反馈在教师教务会议结束后,应及时将会议的结果和决策反馈给相关人员。
教师组织活动及会议管理制度
教师组织活动及会议管理制度引言:教师组织活动及会议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活动和会议既能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能够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下面将从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四个方面,探讨教师组织活动及会议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策划活动:策划活动是任何一项活动成功的基础。
教师在策划活动时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形式。
目的可以是为了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或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内容可以包括学术研讨、教育论文展示等。
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大会报告等。
二、组织活动:组织活动包括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所需资源等。
时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负荷和活动参与者的意愿。
地点的选择要根据活动的规模和参与人员的分布进行合理安排。
参与人员的选拔要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确定,以保证活动的高效性。
所需资源的准备要提前规划,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活动:实施活动是教师组织活动的核心环节。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包括发放相关材料、做好会务安排、准备培训材料等。
同时,要鼓励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四、活动的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
可以通过会议纪要、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参与者对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并将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记录,为今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五、会议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是组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会议召开程序、会议议程的制定、会议纪要的撰写等。
会议的召开程序要清晰明确,包括通知、报到、签到、开幕、闭幕等环节。
会议议程的制定要根据会议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会议的高效性。
会议纪要的撰写要准确完整,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议事项。
六、会议召开程序:会议召开程序是会议管理的重要环节,要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
在会议召开前,主办方要组织会务人员进行会场布置、设备调试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组织和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议组织和管理
使用专业:文秘专业
参考学时:60学时
1.前言
1.1课程性质
《会议组织和管理》是建立在学生学完秘书基本素养和训练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议组织、会议管理方面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够顺利实现在本领域就业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思路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培养的职业技能的目标,以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相应的秘书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该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会议的组织过程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是一门实践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秘书会议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和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和管理的技巧。
2.课程目标
以理论讲授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讲授、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情景模拟和专业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会议的流程、会议的组织、会议的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组织和管理企业各种类型会议的关键技能。
学完该课程,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内勤、行政文员、秘书、行政助理等岗位实习和就业。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4.实施建议
4.1教学建议
(1)挖掘多形式的教学手段。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团队展示、小组比赛等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较快较好的掌握技能。
(2)突出实践教学。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情景模拟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做”中提高技能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该课程的专业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在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外,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细心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和习惯,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4.2教材编写建议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向阳主编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秘书会务管理》。
建议编写一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材,充分突出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4.3教学评价建议
该课程的评价不再以课程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具体来说,即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以书面考试为主的评价方法,考试方法以操作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验实训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希望在实训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扩大校内的会议实训室,并注重实训教材或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
努力创设“仿真+全真”的档案整理情景,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做一体
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开拓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学习模式,利用社会资源尽快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
4.5其它说明
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特别是要利用教学网站开展网络教学。
同时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有:(1)技能大赛项目;(2)专题讲座。
撰写人: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