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满足良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着一支勤劳、勇敢的满族人。
作为满族文化的一部分,长白山满族剪纸源远流长,是满族人民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智慧的结晶。
长白山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至今,成为了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长白山地区就有人们剪纸作为装饰品和礼品的记载。
而到了满清时期,长白山地区的满族人民开始将剪纸艺术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剪纸风格。
长白山满族剪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以及满族文字为装饰,形成了典型的满族风格。
这些剪纸作品的图案精美细腻,线条流畅,充分展现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技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精湛技艺才能掌握。
剪纸艺人们需要有着精湛的剪纸技艺,熟练掌握剪纸刀的用法,以及对图案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
剪纸工艺非常考验剪纸师的耐心和细心,需要他们对每一处细节都能仔细雕琢。
长白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是剪纸技艺的一大挑战,剪纸师需要在高寒的环境下完成剪纸作品,对手部的灵活性和耐寒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长白山满族剪纸在传承与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传统手工艺品渐渐失去了市场,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机器制造的产品,这也给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满族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人也面临着年龄老化和传承受限的问题,迫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推广工作中来。
为了保护和传承长白山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和传承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非遗项目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 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速,地方民族高校在传承与弘扬本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此地方民族高校在开展教学、研究以及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以地方民族高校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讨其在活态教学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和建议。
一、困境分析1.资源匮乏地方民族高校通常位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学校本身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经济投入有限,难以保障教学、研究和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尤其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资源匮乏给传承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人才缺乏活态教学传承需要一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传统技能的师资队伍,在地方民族高校,这样的人才并不多见。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涉及到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个领域,要想找到全面了解并精通这些技艺的教师并不容易。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也给地方民族高校的活态教学传承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出路与建议1.加大经济投入为了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地方民族高校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经济投入。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项目资助,提高学校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投入,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
2.引进外部专业教师针对人才缺乏的问题,地方民族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教师来弥补这一不足。
可以邀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老师前来执教,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或文化机构合作的方式来引进相关教学人才。
3.创新教学方式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地方民族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开设相关文化艺术课程或者成立相关的社团组织,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边陲,是中国的五大神山之一,也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长白山是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地,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保护与传承,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在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者们坚守初心,以创新的方式,在传承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满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长白山地区,满族剪纸作为满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了满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据史书记载,满族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满族剪纸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鸟兽、花草、山水等吉祥图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长白山地区的剪纸更是因地制宜,融入了自然风景和当地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者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不断创新剪纸艺术,使之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他们的努力下,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作品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
在当代社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者们深知这一点,他们积极倡导和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传承和创新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者们还注重与时俱进,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将满族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
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将剪纸作品通过线上渠道展示给更多的人,吸引了更多青年人的关注和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的还结合旅游业,将剪纸工艺作为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提高了满族剪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长白山满族剪纸充分的支持和关注。
在长白山地区,多次举办了满族剪纸展览和交流活动,鼓励和帮助传统工艺人才脱贫致富,促进了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满族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它所代表的是满族传统手工艺术的独特风格,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在长白山地区得以保存和传承,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的满族妇女常用剪刀和纸张在家里制作装饰品,以增加家庭的美感和乐趣。
这种传统技艺在20世纪初迅速普及,在当时的满族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随着时代的变迁,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长白山满族剪纸主要是家庭自制,材料和风格有较大的局限性。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长白山满族剪纸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镶边花、纹饰、大小卫士等,具有鲜明的满族特色,成为当地文化的代表之一,并逐渐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传统的长白山满族剪纸主要以黑色纸为底纸,再用白色或红色纸进行构图和剪刻。
其风格和技法多样,有的是非常简洁明了的几何图形,有的是精细至极的花鸟画像。
这种充满寓意和象征的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传递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新型的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传统的手工艺术越来越少被人们所重视和传承。
但长白山满族剪纸并没有被淘汰和遗忘,不断有新的手工艺人投入到传承和发展中,他们在传承传统基础上,创新技艺和材料,并将剪纸作品应用到现代生活之中,使之更具有时代感和观赏价值。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长白山满族剪纸,需要加强对该传统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引导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术的学习和关注。
同时,需要对长白山满族剪纸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将其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推动其持续发展。
满族刺绣特色时尚产品开发设计研究——以“满足”系列产品为例
产品与包装设计652019.07满族刺绣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毕业设计实践系列作品“满足”(图1)中,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满族刺绣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这不止是对满族刺绣的一种敬爱,还是作为一名工艺美术人的匠心使命感使然,希望以此促进满族刺绣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下去。
一、满族刺绣文化(一)从历史的角度看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德裔美国人博厄斯认为,“艺术价值的完善形式来自于高度发展的技术”。
因此,推进艺术生产的必要因素是技术,而表现技术水平的日常工具和工艺品,其促使人们从原始的生活状态,逐渐进入一个更发达的社会。
一千多年前,金代“女真人刺绣”之所以出现并发展,是因为宋朝之间的战争。
宋朝战败后,为了维护皇室的奢侈生活,朝廷为此专门建造了“少府监”,在那之后,女真人衣服上的刺绣从边缘发展到四周。
在此基础上,满族刺绣得以发展。
(二)从功能的角度功能即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其中,社会的功能又分为认知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等。
首先,从社会的功能看,人满族刺绣特色时尚产品开发设计研究——以“满足”系列产品为例◇徐晓然 包荣华摘 要:随着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满族刺绣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并成为了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站在多学科的角度对满族刺绣进行研究,挖掘出满族刺绣背后凝聚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经典。
关注满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之间多样艺术的交融与发展有着积极与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满族刺绣;时尚产品;设计研究注:本文系大连艺术学院院级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们通过满族刺绣鉴赏的活动,一方面,认识了解满族刺绣,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满族社会历史、精神文化内涵等。
其次,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其有利于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目的。
满族刺绣特色产品“满足”刺绣藤编包具有强烈的感染性,使鉴赏者自觉地将目光投入到保护非遗的教育中去。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 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地方民族高校而言,如何活态地传承和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以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讨地方民族高校在传承和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一、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族人民民族精神与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满族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刻、书法、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形式在长期的演化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对于满族社会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地方民族高校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在当代社会,地方民族高校面临着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责任和挑战。
由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满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侵蚀,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危险。
地方民族高校要传承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地方民族高校在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传承方式单一、传承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民族高校需要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地方民族高校应该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起完备的文化数据库和档案资料,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地整理和保护。
地方民族高校应该尽快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师资队伍,创新传承方式,建立和完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地方民族高校应该积极与文化机构、专家学者、传统工艺人进行合作,开展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保护和传承,建立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丰富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若干思考
载 体创 造 文化 , 更 多 的是发 挥文 化 的主观 能 动性 , 也
就 是 文化 “ 化人 ” 功能, 以文 化引 领校 园建 设 , 以文化
收 稿 日期 : 2 0 l 3 —0 3 一l 5
作者简介: 盛晓雯 ( 1 9 7 9 一 ) 女, 硕士 , 通 化 师 范 学 院党 委 宣 传 部 正 科 级 秘 书 、 讲 师; 牟丽洁( 1 9 7 9 一 ) 女, 通 化 市实 验 中学 语 文 教
是一 所 大学 的风 骨 和灵魂 。它凝 练着 几代 大 学人 的
培育优 质 人才 。
那么 , 究竟 该 以什 么样 的文化 引领 校园 建设 ? 这
就 需要 高校 更多 的结 合 自身 的地域 特点 、 教 育特 点 、 研 究特 色进 行深 入 的挖掘 和探 索 。 “ 以当地 的人 文底
师。
基金项 目: 2 0 1 2年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校 级 教 研 一 般 课 题 项 目 , 项 目编 号 : J Y 2 0 1 2 0 9 0 。
通化 师 范学 院学报 ( 人 文社 会科 学 ) 难免 充斥 了各 种不 良风气 。如 何才 能在 这样 复杂 的 成就, 涉及 满族 先世 社会 史 、 氏族史 、 家 族史 , 被 称 为
滋生 土壤 , 集 中体现 了 中华 民族 优 秀的文 化 品格 。 民
4 . 文化 校 园建设 引 入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传 承有 利
于传 统手 工艺 技能 的保 护和传 承 。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中除 了包 含 丰富 的历 史文 化 知
一
、
文 化 校 园 建 设 引入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长白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这里蟠居着众多民族,其中满族是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满族文化一直非常丰富多彩,其中剪纸就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长白山满族剪纸传承了满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同时也在现代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与传承。
长白山满族剪纸,简单来说,就是将一张纸剪成不同图案的艺术技巧。
剪纸的创作和制作往往需要较高的技巧和耐心,而长白山满族剪纸更是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长白山满族剪纸具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方式,如地方性的剪纸、宫廷剪纸、祭祀剪纸等等。
每一种类型的剪纸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长白山满族剪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当代满族人来说,长白山满族剪纸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和消费品。
满族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坚守,更需要广大青年人的加入和积极探索。
在这个愈加开放和自由的时代,满族人民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接受和推动满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并传承长白山满族剪纸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摘要】长白山满族剪纸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接着,详细阐述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技艺特点,传承方式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的推动。
在创新发展路径方面,文章指出了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推动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发展。
强调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展望了长白山满族剪纸的未来,并再次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长白山、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技艺特点、困境、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满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据记载,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当时被称为“窗花”或“纸糊”。
这些剪纸作品多以花鸟鱼虫等自然元素为题材,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富有民族特色。
满族剪纸在长白山地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过去手工制作到现代机械印刷,长白山满族剪纸在技艺上也有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白山满族剪纸逐渐融入了当地民俗文化,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使其在当地乡亲们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白山满族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满族文化的方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在今天,长白山满族剪纸已经成为了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长白山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代代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地域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满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长白山脉的山野间,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沉淀与传承,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一、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满族剪纸是在满族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据考证,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洲,又称剪影,在清朝时期开始流传,并成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满族剪纸的图案多取意吉祥、喜庆、祈福等,如蝴蝶、秋日、寿桃、喜鹊等,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通过纸张的剪裁与折叠,再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填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貌和审美特点。
二、传承与发展长白山满族剪纸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国家和民间的重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各级文化部门和民间组织积极进行调查和研究,编撰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收集了大量的剪纸作品。
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和座谈会,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参与推动了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展示在长白山地区,定期举办满族剪纸作品展览,集中展示传统满族剪纸的技艺和艺术魅力。
通过展览,向公众传达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2. 传统技艺传承长白山地区积极组织传统技艺传承班和工作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传授满族剪纸的技艺和工艺细节。
通过实践操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亲身体验这一传统工艺,学习其特色和魅力。
3. 创新与发展长白山地区的文化部门和艺术团体积极鼓励剪纸艺术家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出更多富有当代艺术感的满族剪纸作品,吸引更多现代人的目光。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吸取其他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丰富和完善满族剪纸的艺术内涵。
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传统工艺人才匮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满族剪纸的传统手工艺技艺逐渐失传,致使传统工艺人才逐渐减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座著名的火山群,也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满族剪纸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在长白山地区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一、传承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满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当地的剪纸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剪纸艺术是一种通过剪刻纸张来表现各种形象和图案的手工艺,它不仅在装饰艺术、宗教礼仪、节日庆典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形式。
长白山地区的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满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长白山地区,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家庭和民间传统的方式。
当地的老艺人们将自己的技艺代代相传,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法和经验传授给后人,使得这一传统艺术能够得以延续。
一些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也积极地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和学习者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从而使之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发展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剪纸艺术在设计与制作上得到了更多的便利,例如数字化的设计软件、先进的刻制工具等,使得传统剪纸艺术能够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更多的魅力。
一些满族剪纸艺人也开始尝试将传统剪纸艺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相结合,创作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作品,从而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除了传统的手工剪纸艺术之外,现代的创新也为当地的满族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一些文化节庆活动中,满族剪纸作为重要的装饰品和展示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更多的人们能够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艺术。
一些文化机构和企业也积极地开展了满族剪纸艺术的推广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和学习这一传统技艺,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重构研究》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重构研究》一、引言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机构,承担着保护、传承和展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日益重视,活态重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活态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满族作为吉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满族刺绣、满族剪纸、满族歌舞等。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和失传的危机。
活态重构是一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通过挖掘、整理、传承和再创新等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在活态重构中的作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博物馆通过收藏、整理和研究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次,博物馆通过展览、教育和宣传等方式,向公众展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提高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与社区、学校等合作,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培养非遗传承人,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
四、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非遗活态重构实践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在非遗活态重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首先,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使非遗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播。
其次,博物馆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
此外,博物馆还与社区、学校等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走近公众、贴近生活。
五、案例分析:满族歌舞的活态重构满族歌舞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满族歌舞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满族非遗文化“馆校共建”的价值及策略研究
满族非遗文化“馆校共建”的价值及策略研究作者:张东立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1年第11期“馆校合作”源于19世纪末英美等国的现代博物馆公众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如今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及丰硕的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馆校共建”协同教学的内容日渐丰富,活动模式也不断创新,并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人口约半数居住在辽宁省,因此辽宁省的满族博物馆等场馆资源丰富,这为满族非遗文化进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以学生和公众参与为主体的主题艺术活动提供了场地。
一、满族非遗文化“馆校共建”的价值体现(一)传承非遗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教师定期带领学生走进满族非遗文化相关场馆,有利于传承满族非遗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有些学校也建立了校内满族非遗文化场馆,这是场馆资源的补充,拓展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场地。
在“馆校合作”中,学生除了记录和获得其中的知识,还要完成艺术创作。
通过直观、生动的接触式学习体验,提高艺术素养,激发其对祖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特色文化的热爱。
(二)满足学校需求,丰富学生实践活动“馆校共建”下的满族非遗文化进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对满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馆校双方的资源优势,满足学校需求,充实学生实践活动。
具体到教学实施层面,以实物为依据的博物馆等场馆教学需要与学校协调合作,共同探究美育的思想构建、课程建设及方法策略。
课堂搬进博物馆,学生近距离感知非遗文化的魅力,比起让学生看图片和资料更有感染力,更能激发其兴趣、发散其思维。
教师引领学生感受鲜活立体、感官直接、内容整体、生动形象的馆藏资源,也有利于生成新的、有趣的课堂。
二、满族非遗文化“馆校共建”的实施路径辽宁各地建立了多个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如锦州市满族民间刺绣传承基地、北镇市闾山满族剪纸传承教育基地、岫岩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岫岩满族历史语言文化中心,等等。
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
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
布莉华;孙玲玲;姜新
【期刊名称】《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9)004
【摘要】承德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在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从产教融合视角传承、开发与利用非遗资源,对于满族非遗的传承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提出了承德满族非遗在地方高校中传承与实践的思路及如何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布莉华;孙玲玲;姜新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究——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例 [J], 刘霞
2.东北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r——满族音乐的传承 [J], 付裕坤
3.金源文化900年女真满族史话传承民族文化的援外老兵——记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老汤精配制传承人、三五集团董事长王军 [J], 穆杨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之成功个案——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发现、挖掘、传承保护研究 [J], 王纪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之成功个案——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发现、挖掘、传承保护研究 [J], 王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实践方案
图书馆
二级学院
2016年开始启动,持续推进,力
争2018年建成
9
建立中国满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网
宣传部
信息中心
二级学院
2016年底完成,依托校园数字化 平台,宣传非遗知识,彰显民族 办学特色
10
申报满语文专业
教务处
满族非遗
传承学院
二级学院
根据满语专业建设方案,2017年 对满语专业进行申报。
序
号
工作内容
牵头
部门
协助
部门
工作要求
1
构建满族非遗课程
体系
教务处
二级学院
将满族非遗课程内容融入应用型 课程体系,制定开放式的满语和 满族非遗产课程分级标准并实 施,优化满族非遗课程评估标准
2
满语文专业招生
教务处
二级学院
开展满语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 求的全国调研;制定满语专业建 设方案;根据满语文专业建设方 案,对满语文专业进行申报。
教务处
二级学院
2016年底提出方案,并进行研究 讨论。聘请文化部门的有关专豕 和非遗传承人、代表人物等,担 任专业顾问和课程的兼职教师
5
制定满族非遗课程
师资队伍培养方案
教务处
人事处
二级学院
2016年底提出方案,并进行研究 讨论。激发教师主动性,促进教
师自觉参与非遗传承实践。
6
成立“全国满族非遗 联盟”
教材
教务处
满族非遗
传承学院
二级学院
成立满族非遗校本教材编写小 组,在开展非遗课程后进行。遴 选专家与教师,结合非遗传承需 要进行编写。
3
筹备成立满族非遗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 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
回眸与审思:地方民族高校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近年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地方民族高校,作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活态教学中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困境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地方民族高校活态教学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困境分析1.传承机构不足2.人才短缺在地方民族高校中,缺乏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这些传承人才需要具备对满族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及传统技艺的专业技能。
实际情况是,地方民族高校缺少这样的人才,使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传承环境恶劣地方民族高校的传承环境也经常面临恶劣的挑战。
缺乏实践场景、传承设备陈旧、传承工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问题,使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二、出路探讨地方民族高校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的建设,为传承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
这包括建立专门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配备专业的传承人员和设备,并开展传承工作宣传和培训活动。
2.专业人才培养地方民族高校应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并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地方民族高校应当改善传承环境,包括增加实践场景、更新传承设备、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4.加强国际交流地方民族高校在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还应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促进传承工作的创新和提升。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布莉华[1];孙玲玲[1]
【期刊名称】《档案天地》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劳动者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习惯、信仰,是地域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之源,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象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对非遗资源从产教融合领域进行传承、开发与利用,能够使其得到持久、长远的保护,对于发展地方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现状1.承德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河北承德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采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布莉华[1];孙玲玲[1]
【作者单位】[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的传承构想——以开发利用“广西戏曲艺术”为例 [J], 周琳
2.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J], 王友文;张燕
3.抚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探研 [J], 史峰;王兴;富勃;潘玲
4.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 [J], 田晓璇
5.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看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 [J], 胡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业成长——依托地域优势 传承满绣文化
专业成长——依托地域优势传承满绣文化
满族刺绣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实用性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案多样、丰富,针法繁多,色彩对比强烈,展现了满族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传承满绣文化,学校依托少数民族乡地域优势,将满族刺绣确立为校本课程。
在教学中,根据年级、针法,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
低年级,学会穿针引线,简单的针法,完成简单的刺绣作品;中、高年级,学会稍复杂的针法,自主设计图案,绣出精美的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初步了解满族民俗文化;懂得图案设计和拓印的方法;学会色彩搭配,知道如何依据图案选择适宜针法刺绣。
学会了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及完成作品所需耐力和毅力。
更深切体会到将一堆彩线变成艺术品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刻 根据历史及资料尽可能精确 还原服饰模型
5
传统工艺融合时代精神
雕、镂、编、扎、染、结、缝、铸、磨、刮、打、画、描等
设计样品展示
项 目 实 施
PART THREE
01 前期查阅
满族文化研究领域论文
满族文化具体内涵:语言文化, 衣食住行,,进行设计
满足良品
团队成员 长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李悦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房献哲 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张耀云
满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
CONTENT
2 1
项目背景
项目简介
3
项目实施
4
市场分析
及项目愿景
项 目 背 景
PART ONE
01 我国当前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
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上升阶段
文创wen
行业前景大好
02 地域优势
东北地区满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
但目前开发力度较小,文化产业处于落后阶段,与开发潜力不符。省内对满族文化的研究集 中在历史,哲学等学术层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凤毛麟角。我们的项目本着开
发即经营的原则,设计销售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蕴含满族文化内涵的日常生活用品,在 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达到对满族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满族发源地
伊通满族自治县
萨满文化研究基 地
03 满族特色文化为群众喜闻乐见 各类清宫影视作品 含有大量满族文化元素的 故宫文创
甄嬛传,如懿传,宫系列 清宫剧收视率居高不下, 甚至受到海外观众的关注 故宫文创以故宫为载体, 创作设计产品包含了不少 作为清朝统治阶级的满族 文化元素,其产品深受不 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喜爱。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抛弃文化糟粕如等级制, 保存发扬艺术性技巧
便于实体化,易于推广
载体明确,群众 有一定了解接受 程度高
03 开发以淘宝店铺为主体的线上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
同时测评其他电商平台,(如相对 小众但产品要求高的专注于匠人 手制的东家,匠人等app)寻求 拓宽销售渠道的机会
景及市 项场 目调 愿研
传承文化
产品在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突出产品中的满 族文化内涵,推广保护满族优秀文化及传统工艺取 得一定经济收入后进一步开展满族传统文化技艺保 护相关活动,在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促进满族文 化的保护传承。
文化
THANK YOU
满足良品
竞争对手
市场广阔竞争对手繁多,但并未趋于饱和,大有发展前景
A
线上下各类生活家居用 品店
名创优品 故宫文创
B
民族风创意礼品店
C
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店
项目愿景
我们期待实取得利润
通过大量宣传产品中蕴含的满足缤纷文化吸引消费者,销 售产品获取盈利,同时根据销售情况及消费者评价及时调 整,以销定产,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有效需求
60%
项 目 简 介
PART TWO
01 项目简介
互联网+文化创意
满族特色文化 时代精神 个性创意 意义
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向消费者传播精神文化消费理念和缤纷满族文化 同时达到保护满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的
02 产品简介
配 饰
产品种类
02
我们如何将文化与创意附着于产品?
1.印制
5.传统工艺融合 时代精神 4.复刻
2满族布艺
3.文化元素拆分及DIY
1
印制
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1.配合后期宣传,运营公众号向消费 者传播系统满族文化 2.展示设计心路历程,书写设计故事, 剖析产品中具体的设计亮点 2014年11月10日,北京APEC峰会领导 人“新中装”,男领导人为“立领、对 开襟、连肩袖、海水江崖纹
2
满族布艺
镶滚服,是在衫、袄、裙等服装上镶嵌各种花边。满绣的错针、 锁丝、盘金等一针一线,形成满绣的浮雕绣、镂空绣
3
文化元素拆分及DIY
由于刺绣在满族家庭中普及,绣品逐渐成为必备的家庭陈设 品及姑娘的嫁妆。刺绣多以山水、花卉、动物、果品为素材, 纹样主要为福禄、禧寿、富贵、八宝、吉祥等
清代八宝纹
4
PART FOUR
市场定位
本项目深度挖掘满族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开发满足特 色文化系列产品包括家居用品,文体产品,配饰及创意礼品。利 用互联网销售平台广阔的市场,销售中端设计产品,兼顾有用有 趣有内涵三个要求,吸引民族文化热爱者。
满族文化 现代元素
中端产品
互联网平台
有趣
有用
受众范围广
降低销售成本, 扩大销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