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朱秀珍第四节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的题材类型。
2、了解古典诗词的常见的感情类型。
3、掌握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常见的感情类型。
教学难点:掌握古典诗词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方法。
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思想感情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本节课内容。
2.考点阐释: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二、知识梳理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1.学生讨论。
2.教师点拨。
3.出示投影显示内容。
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有:(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离别寄慨: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柳永《雨霖铃》。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节物变化、时序变迁。
王维《山居秋瞑》。
(4)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
刘禹锡《石头城》。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人生喜悦。
杜甫《客至》。
此外思想感情还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题材类型与思想感情: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一、教案概述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要点;2. 掌握常见的古诗词形式和格律;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4.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古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要点a. 古诗词的简介: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简练、含蓄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境而闻名。
b. 古诗词的鉴赏要点:包括诗词的意境、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
2. 常见的古诗词形式和格律a. 古诗的形式: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b. 古词的形式:包括词牌、词调等。
c. 古诗词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
3. 典型古诗词的鉴赏a.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b. 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要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分析法:通过分析和解读典型的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意境和文化内涵。
3. 鉴赏法:通过欣赏和欣赏古诗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要点,包括意境、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
3. 分析常见的古诗词形式和格律,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4. 分析典型的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意境和文化内涵。
5. 练习与讨论: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和解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古诗词鉴赏的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典型古诗词的鉴赏和解读。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流派。
3.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选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鉴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代诗词音乐,引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好奇。
2.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古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如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表达情感、抒发思想为主要目的,具有形式简洁、意蕴丰富、意境深远等特点。
3.案例赏析(15分钟)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妙。
4.小结(5分钟)总结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流派1.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发展历程(10分钟)讲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如先秦时期的《诗经》,唐代的盛唐诗人,宋代的宋词等。
3.流派介绍(15分钟)介绍古代诗词的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让学生了解各个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案例赏析(15分钟)选取不同流派的诗词进行赏析,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5.小结(5分钟)总结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流派,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流派。
2.鉴赏方法(10分钟)介绍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如了解背景知识、分析诗词结构、品味诗词意境等。
3.案例赏析(15分钟)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4.学生实践(15分钟)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
4.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5. 古典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进行探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典诗歌,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检验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运用。
4. 高考成绩:关注学生在高考中的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总结教学成果。
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审美观念、鉴赏方法和代表性诗人作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4. 高考辅导:针对高考真题,分析古典诗歌的考查要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材作为主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一批古典诗歌鉴赏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典诗歌鉴赏资源,如诗歌网站、学术论坛等。
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最新《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word文档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提要)1、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
2、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
一、考点解析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略)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略)3、新《语文教学大纲》有关规定*“阅读”部分要求5、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选文”方面规定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
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
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教学“方式”提示4.重视古诗文的诵读。
我们认为,作为对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
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作品词句的含义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例题解析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题第14题)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篇一: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
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关于古代诗人的情况,你能说几个?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诗经》: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浪漫主义的源头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苍凉雄健王维:含蓄生动边塞(岑参、高适):雄浑奇拔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含蓄绰约李煜: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晏殊:明朗疏淡苏轼:雄健豪放柳永:缠绵悱恻李清照:婉约凄切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二、注意诗词提示性信息(题目、背景提示、注释)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运用了什么提示信息?再看2010年全国高考卷Ⅱ: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
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关于古代诗人的情况,你能说几个?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诗经》: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浪漫主义的源头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苍凉雄健王维:含蓄生动边塞(岑参、高适):雄浑奇拔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含蓄绰约李煜: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晏殊:明朗疏淡苏轼:雄健豪放柳永:缠绵悱恻李清照:婉约凄切……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二、注意诗词提示性信息(题目、背景提示、注释)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运用了什么提示信息?再看2010年全国高考卷Ⅱ: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考古诗鉴赏题教案(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

高考古诗鉴赏题教案(人教版选修教学设计)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
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2)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诗,但也是一幅画。
这幅画的近处是“江枫”(二桥名,即江村桥、枫桥)的“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则是霜满和向“乌啼”(地名)那个方向落下去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隐隐约约的看到寺庙。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
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
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色泽浓艳,生机盎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案名称:高考复习诗词鉴赏教案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内容:1. 诗词的基本形式: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2. 诗词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
3. 诗词的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4. 诗词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等。
5. 诗词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词的基本形式、修辞手法、意象、情感和主旨等知识点。
2. 示例法:通过具体诗词作品,分析其形式、修辞、意象、情感和主旨等方面的特点。
3. 练习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鉴赏给出的诗词作品。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步骤:1. 诗词的基本形式:介绍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词、曲等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各自的规律和区别。
2. 诗词的修辞手法:讲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具体诗词示例进行分析。
3. 诗词的意象:讲解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概念,分析诗词中意象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诗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知诗词中的喜、怒、哀、乐、爱、恨等情感,理解情感对诗词的影响。
5. 诗词的主旨:讲解诗词主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词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特点。
六、教学步骤(续):6. 诗词鉴赏实践:a. 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让学生独立鉴赏,分析其形式、修辞、意象、情感和主旨。
b. 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c. 汇报交流,教师点评,总结鉴赏方法和技巧。
7. 诗词创作指导:a. 讲解诗词创作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b.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实践,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古诗词鉴赏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 古诗词的历史背景3.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4. 古诗词鉴赏案例分析三、教学步骤1. 导入2. 课堂讲解3. 案例分析4. 课堂练习5. 总结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五、教学时间1课时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意象、意境、修辞等。
2. 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诗词特点。
3.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五读三步法、意象分析法、意境分析法等。
4. 古诗词鉴赏案例分析:《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意象、意境、修辞等。
(2)分析不同时期古诗词的特点,如唐代的豪放、宋代的婉约等。
3. 案例分析(1)以《静夜思》为例,讲解五读三步法。
(2)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
(3)探讨《江雪》中的修辞手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鉴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和鉴赏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词。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分析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时间1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今后的文学学习和创作奠定基础。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本教案旨在通过鉴赏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理解诗词之意,领悟诗词之魂。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创作时期、诗词流派等。
2.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词的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体会诗词的美感。
3.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介绍,包括诗歌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2. 精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春夜喜雨》等,进行深入分析。
3. 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意象、修辞、韵律等方面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4. 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探讨诗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诗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鉴赏法:通过赏析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或展示诗词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系统地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框架。
3. 诗词赏析:选取几首经典诗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如作者情感、诗词意象、艺术手法等。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创作实践:布置诗词创作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体验诗词创作的乐趣。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多种古诗词的选本和相关资料。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步骤二: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15分钟)1. 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等。
2. 分析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步骤三: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解释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把握诗词的意境、审视诗词的修辞手法等。
2. 分析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3. 给学生展示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帮助他们理解和解读诗词的意义。
步骤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读几首古诗词。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2. 组织古诗词鉴赏比赛或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第一节:导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智慧和博大的艺术性。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讲解,引导学生入门古诗词的鉴赏,并提供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目标设定1. 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3. 鉴赏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第三节:知识讲解1.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古诗词是用汉字创作的文学形式,具有韵律和节奏。
- 古诗词常常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古诗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选词、对仗、排比、拟声等方面。
2. 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古诗词一般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由若干个字构成。
- 古诗词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意境。
- 古诗词通常有着固定的格律和韵脚,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第四节:案例分析1. 请学生阅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来描绘夜晚的景象,暗示着孤寂和寒冷的感觉。
- 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则思故乡,通过对比来突出思乡之情。
第五节:活动设计1. 诗词填空游戏- 准备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将其中的某些字空缺处理。
- 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的韵脚等特征,填入正确的字词。
2. 古诗词朗诵比赛- 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比赛。
- 要求学生注意语调、停顿和表情的配合,将诗词中的情感真实地传达出来。
第六节:总结和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
他们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感情,同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和表达。
通过活动的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他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教案设计结束。
最新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本题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两题
凉州词王之涣
(4)调动知识积累。(见课本P118)
例:冲刺题3和5。问: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2000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参考答案:
1答: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祖国的一片赤诚。(三个采分点,每点2分)
2(1)“自上而下”或“由远及远”;上。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1)暮春三月,送鲍洁然去有好山好水地浙东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
6(1)我久滞江汉一带,思归不得,是天地之间一介迂腐的儒主。我跟一征浮云一同飘向远天,与一轮孤月一起度过长夜。
(2)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
〖2000春季高考〗蝉虞世南
古诗词鉴赏课件及教案

古诗词鉴赏课件及教案一、课件内容。
1. 幻灯片1:标题页。
- 一张古典风格的图片,比如古代的书房或者山水画卷,营造氛围。
2. 幻灯片2:学习目标。
- 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
-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 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3. 幻灯片3:古诗词的定义和发展。
- 发展历程:- 汉代的乐府诗,内容丰富,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也有描写爱情的。
-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有各种流派,像浪漫主义的李白,他的诗就像天马行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想象力简直绝了;还有现实主义的杜甫,他的诗就像一部社会纪录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宋代的词则别具一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像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气势恢宏;婉约派如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腻动人。
4. 幻灯片4:古诗词的意象。
- 意象就是诗里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比如说“月亮”,在古诗词里经常出现。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亮就代表着思乡之情。
还有“柳树”,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常用来表示送别,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柳树就增添了送别时的那种不舍。
- 展示一些常见意象的图片,如月亮、柳树、大雁(代表思乡或传递书信)、菊花(象征高洁)等,并配上包含这些意象的诗句。
5. 幻灯片5:意境的营造。
- 可以播放一段根据这首小令创作的音乐或者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意境。
6. 幻灯片6:情感分析。
- 古诗词里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
有思乡之情,像前面提到的李白的诗;有爱国之情,如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都病成那样了,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这爱国情怀多强烈啊;还有爱情,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把那种相爱却又难以相见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中课文古诗词赏析教案

高中课文古诗词赏析教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本次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还能学习到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节奏韵律。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互相分享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点评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具体到教学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诗词的短片或朗诵,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内容解析:逐句逐句地分析诗歌的内容,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意象描绘等,确保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讨论诗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活动,以及这些情感如何通过诗句表达出来。
5. 艺术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使用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意象生动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6.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可以是仿写也可以是自由发挥,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如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悟等,巩固课堂所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尊重每个学生的独到见解。
同时,教师也要适时提供专业的点评,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
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

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一级标题: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二级标题1: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鉴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水平。
本教案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和步骤。
二级标题2: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词。
3. 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评能力。
二级标题3:教学步骤与内容步骤一:导入与讲解在开始鉴赏古诗词之前,教师应该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分类。
可以提及古诗词的形式、情感表达以及常见的诗体和体裁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古诗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步骤二:引导分析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情感表达和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步骤三:课堂示范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课堂示范,同时向学生介绍该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和思想,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步骤四:学生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升他们的批评能力和创造力。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在整堂课结束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
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级标题4:教学资源1. 古诗词选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为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2. 参考书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古诗词的鉴赏专著,以便深入了解和讲解。
3. 多媒体设备: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古诗词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级标题5:教学评价与改进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
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教案诗词鉴赏教案诗词鉴赏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积累一些名家名作及相关知识要点。
2、让学生明确针对诗词的一些考点:艺术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在实践中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乐观地去面对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了解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李清照写自己的愁思时也写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诵读时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启发。
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纵观近几年我们内江市的中考试题都有这一板块的考查,因此今天我们来进得古诗词阅读的鉴赏。
(二)总结考点1、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即诗词中的意象。
2、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表达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4、明确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
(三)总结鉴赏步骤我们明确了这些考点之后,那在鉴赏时应该要有一定的鉴赏步骤。
读诗→理解→读问→分析→作答。
(四)结合中考题例讲解解答方法和技巧。
现在我就结合下面的例题来讲解一下我们在遇到这些考点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解答,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深层意境。
2.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古诗词材料。
2.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古诗词。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示例:展示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律美。
2. 教学内容与活动(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古诗词。
活动1: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教师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如韵脚、对仗等。
活动2:解读古诗词的意象教师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引导学生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如瀑布、云烟等。
活动3:品味古诗词的情感教师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情感,如喜悦、壮观等。
3. 实践与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鉴赏方法,鉴赏其他古诗词。
示例:学生分组讨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示例:总结古诗词鉴赏的三个要点:关注结构、解读意象、品味情感。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在课后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写在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续)活动4:欣赏古诗词的音乐美教师以《春晓》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声律和谐,感受其音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李凝居处的僻静。
7 注意用曲的特点 诗词用曲,曲有反常,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明月明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
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 ”,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渭城朝雨邑 yi 清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 ”,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伤心之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的: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高考热点(见课本 二、高考题例 〖1994 年 ?全国〗
花”,很可能把 “闲敲 ”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待。如
1996 年
的高考题整首元曲以设问开卷, 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最后以概述作结, 全
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另如 P119 冲刺 8。思考:这首诗是何种结构? 提示:总分总
1997 年的高考题, 作者用 “湖光秋月两相和 ”、“白银盘里一青螺 ”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 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例: P118 冲刺第 1 题。阅读体会其意境。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 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 1998 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动云根等物象,为我们
提示:一波三折,而 P119 题 7 是直抒胸臆。 /动静结合。
(2)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 感表达,常见的如比喻( “白银盘里一青螺 ”)、象征、衬托( 2001 春季卷以动衬静) 、双关
(1994 年高考卷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
P116。仅作最简单的提示)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 年 ?全国〗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98 年 ?全国〗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
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
加深读者
的印象。如 2001 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 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
此,幽期不负言。
〖1999 年 ?全国〗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就是是绿肥红瘦 ”。思考: 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 实 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调动知识积累。 (见课本 P118) 例:冲刺 题 3 和 5。问: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
2000
年高考题中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中的 “闲敲 ”这一细节, 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
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
“有约不来过夜半 ”和下文的 “落灯
限,沾襟比散丝。
〖2000 春季高考〗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01 春季高考〗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考前准备(略讲。用时 1 分钟) 四、考场策略(课本上的内容仅作补充) (一)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 如乡情、 伤离、 怀古、 吟边、 忧思; 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 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例: P118“冲刺题 2 第( 4)问 ”(提示:抓住首句的 “愁 ”字)
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 ”的豪迈之情。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7.注意语句表达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1)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
都要注意。
思考:如 1995 年的高考题是何手法? 2001 年春季高考题突出特点是什么?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 1998 年的高考题,这首的前三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 的幽静,这是部分。 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 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 了这个整体, 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 “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另外还要注意诗歌 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
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见课本 P118) 例:冲刺题 4。思考:诗人的这种隐逸胸怀可以通过哪些关键词反映出来? 提示: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