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现在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
《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
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
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下面推荐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范读,有法可依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师必须深入到教材中,要把文章的道理弄清,自己先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反过来才能指导学生,感染学生。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指导好学生朗读,自己首先要爱朗读,并且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经常在学生面前范读课文(哪怕是一篇长文章)也要选取一个片段来读。
二、技巧指导,掌握方法朗读必须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进行朗读指导。
但不管是何种文体,教师都要遵循一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诵读技巧。
首先做到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
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做到流畅,即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
最后要做到传神、有感情:即能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
这是高标准的要求。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
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章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小兴安岭》、《草原》、《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浅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技巧
朗读 ,范 读 不 失为 一种 有 效 的方 法 。 朗读 自然 有 朗 读 的方法 与 技 巧 , 比如 停 顿 、语 调 、重 读等 等 ,在
训练 中给 予 学 生具 体 的指 导是 非 常必 要 的 。但对 于 小学 生特 别 是低 年 级 的小 学生 , 由于 知 识水 平 的局 限 ,一 味地 通过 说 教进 行 技 巧训 练 ,学 生会 感 到抽
童 话化 ,轻 松 些 ,夸张 些 ,有 时还 要 强调 一下 声音 的卡通 效果 , 以此 来 引起 学生 的兴 趣 ;高年 级 学生 心 理上 日趋 成 熟 ,感情 变得 丰 富而 深刻 ,在 范 读 时 就 要 特 别注 意 真 情 实感 的表 达 ,严 肃 而 不 失 幽 然 , 深 刻而 不 失亲 切 ,让 自己尽量 与文 本 融为 一体 。如 在 朗读 《 我 的伯 父 鲁 迅先 生 》 中 鲁迅 先 生 的话 时 , 笔 者 就特 别 注 意 读 出鲁 迅 先 生 身处 逆 境 、愤 世 疾 俗 、无 所畏 惧 的性 格特 点,让 鲁迅 先 生 的形象 通过
者 的范读 中引发 出对文 本 的 兴趣 ,对 文 本 建立 整 体
感知 。
2 . 1 深 钻 教 材 ,做 好 范 读 前 的案 头 工 作 。小 学 语 文课 本 中 的一篇 篇文 章 ,都 是作 者把 生 活 中积累 的
素材 融合 在 自己 的思维 过程 中,加 上 自己的感受 重 新 组 合 成 的 。作 者 由感 受 进 发 出 的情 感 不 是 浅 薄 的,而 是渗 透 思想 内涵 、经 过提 炼 的情 感 。范读 是
声 音 艺术立 体地 呈现 在 学生脑 海里 。 2 . 3 范读 要注 意 与 多媒 体 相 结合 ,强 调 视 听效 果 的和谐 统 一 。在课 堂 教学 中 ,范读 与现 代 化教 学手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示范朗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示范朗读北村小学赵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与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那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呢?我在教学中也经常摸索并总结,现将点滴经验加以介绍。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同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多读”,但并非放任自流地“多读”。
作为教师,必须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如:教学生如何处理重音、停顿,如何恰当运用语气、节奏等。
在示范朗读时,教师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找准示范朗读的时机。
无论采用放录音的方式还是教师亲自范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找准示范指导的时机。
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为了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可以一开始就示范引路。
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
如: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听老师读这几句话,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并从中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全文范读最好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进行。
其次,要高质量的示范朗读。
对此,老师要做到两点: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就特别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示范朗读。
在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生动的美文,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雨》,这些文章它将本来用手摸不到的事物写得触手可及,将没有生命活力的东西写得活力十足。
在示范朗读时,如果教师缺乏儿童化的语言,用比较干涩的生硬的语言去示范,学生不但不能理解文字,甚至会觉得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怪怪的”,这样,学生就体会不到春天的魅力,也就感知不到秋雨的迷人了。
因此,老师自身要好好研究朗读,好好练习朗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标签:阅读教学;范读;作用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活动。
而教师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感情真挚的范读,不仅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一、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内心情感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直接感受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和语速等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大都词句优美、感情充沛、富有文采。
教师在讲授此类文章前,如果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之前的范读,是激起学生情感的有效方式。
如进行《草原》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用明快清新而又抒情的语调朗读了全文,学生在听读中,老舍笔下的草原风景图、人欢马跃迎宾图、握手言笑相见图、把酒举杯宴客图、舞伴斜阳联欢图逐一在脑海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的赞叹之情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学习课文的急切心情。
二、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对语言文字所表达内容的感悟。
强烈而丰富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特点,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范读出于教师之口,入于学生之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法。
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要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听读中受到的感染,从而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也浅谈教师的范读论文
也浅谈教师的范读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师范读;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训练,但要让学生读好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那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老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老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
中图分类号:h319正文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于是,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也重新得到了认定,这个“读”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读好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那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那么,跟学生的“读”相关联的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老师的“读”,即教师的范读,范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我认为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虽然现在教学中,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看课件、听录音,但这毕竟是有限的,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因此“以机代读”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与“以机代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老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老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
其次,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
”因此我们要给儿童模仿的机会,教师在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范读的有效性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徐贞南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读中积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困惑“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可学生就是读不出味来”“我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但教学时间不够用”等诸类问题。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一、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朗读可以使读者将自身对文章所产生的感悟融入在声调中,并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旁听者。
因此,有感情的朗读不但可以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轻重缓急等。
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一)注重引入,激发情感通过老师范读或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听课文朗读音频,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培养出良好的朗读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
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老师用下降、悲痛的音调开始朗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缓慢的语速以及严肃悲伤的朗读气氛中,感受到作者既为父亲自豪,又同时失去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们个个悲痛欲绝,潸然泪下。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传情,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朗读声中,引起“我什么时候才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想法,教师成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后,便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诵文章时,需要将自身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才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抒发自身对文章产生的情感,从而在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使朗读能力获得飞速提升。
如教学《水乡歌》,朗读最后一节,“水乡的渔民伴着美丽的晚霞,唱着动听的渔歌,收获满船的鱼虾,是多么的幸福。
”当同学们能在脑中放出画面,形成一种情感的氛围,自然就能品出诗歌的快乐和幸福,读出感情来。
课文范读与阅读教学
课文范读与阅读教学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引领学生尽快地走近文本,是让学生理解教材、体会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范读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更进一步地深入研读文本。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文范读阅读教学曾几何时,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教师的范读,渐渐逝去,几乎销声匿迹……参加了教师网络培训,在培训的课程中观摩了徐培鸿老师的《紫藤萝瀑布》、张丽老师的《月迹》、徐立刚老师的《背影》这三节示范课,我对其中的一个细节印象最为深刻——教师的范读。
看着名师授课的身影,耳边回响着虽不字正腔圆却极富感染力的朗读声,依稀中不禁回想起童年时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
她喜欢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那时的我们都谁学她学得最像、谁能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荣。
现在自己当老师了,有机会在课堂上尽情地朗读所喜欢的课文,喜欢和学生一起享受朗读的美妙感受,并且感受到了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好处。
一、通过教师范读课文,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往往在无意识之中就分神了,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教师范读课文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范读之中,学生就会关注课文内容,以教师的声音做引导,目光会随着教师的范读在课文内容上扫过。
因为有听觉和视觉的影响,注意力自然就在课文之中。
教师的范读若能够把握好,则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的内容中,声情并茂地范读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学习课文上,有利于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活动。
《安塞腰鼓》是一篇读来很有气势的文章,展示了黄土高原上的一场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
课前,我准备了视频(安塞腰鼓表演)和音频(课文的名家朗读片断)资料,自己将课文熟读了几遍,做好了两手准备。
授课时,看完了视频的表演,学生都很感兴趣,情绪比较激动,我就问学生是听名家的朗读片断还是听老师读课文,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要听老师范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一、重视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共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朗读好课文,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老师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通过形象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教师在范读时,就必须达到声情并茂。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了解课文奠定基础。
可我的嗓子不好,我只能对一些重点词句的范读来指导学生。
我读多了孩子们也不喜欢。
以前没有一体机的时候我会把朗读下载给学生听,学生边听边感悟,现在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结合,让学生从中领悟美文美句的朗读。
二、保证朗读时间,教给朗读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问—答”,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缓急,语气等等。
三、朗读与评价有效结合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在读与评中培养语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与领悟。
朗读指导与评价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受启发。
抓住朗读环节中,“评价”这激励机制,让学生想读书,爱读书。
在评价中,要做到不露痕迹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做到教学无痕。
四、创设朗读情境,提高朗读水平小学生都有一种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我会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
阅读指导教师讲课稿模板
阅读指导教师讲课稿模板尊敬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指导,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以下是一份阅读指导教师讲课稿模板,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启发。
一、课程导入首先,我们通过简短的导入来激发同学们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感的有效手段。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体验不同的生活,拓宽视野。
二、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阅读目的至关重要。
阅读可以是为了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享受文学之美,或是进行深入研究。
不同的阅读目的将决定我们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考虑个人兴趣、阅读水平和学习需求。
材料的难易程度应与读者的阅读能力相匹配,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艰深,以免影响阅读效果。
四、阅读策略1. 预览:在正式阅读前,快速浏览材料,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2. 精读:仔细阅读,理解每个段落和句子的含义。
3. 略读:快速阅读,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4. 反复阅读:对于重要或难以理解的部分,需要多次阅读以加深理解。
五、提高理解力1. 提问: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如“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段话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2. 总结:阅读完每个段落或章节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3. 批判性思维:分析作者的论点和论据,评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做笔记做笔记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摘录关键词和重要信息。
- 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 列出问题和疑惑,以便进一步探讨。
七、阅读后的反思阅读结束后,进行反思是巩固和深化理解的重要步骤。
思考以下问题:-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否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八、阅读习惯的培养1. 定期阅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哪怕只有几分钟。
2. 多样化阅读: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文章,拓宽知识面。
3. 深度阅读:选择一些有深度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范读课文技巧心得体会
正文:作为一名教师,课文的范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范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范读技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情感基调在范读之前,首先要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课文结构、修辞手法的分析。
只有充分理解课文,才能在范读时准确地传达出课文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注重语气、语调的运用,增强感染力在范读时,语气、语调的运用至关重要。
根据课文内容,适时调整语气、语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描述美好景象时,可以采用轻松、愉快的语调;在表现悲壮、激昂的情感时,可以采用低沉、激昂的语调。
同时,注意停顿、重音的运用,使课文更具感染力。
三、结合表情、动作,丰富课堂表现力在范读过程中,适当运用表情、动作,可以增强课堂表现力。
例如,在表现愤怒、喜悦等情绪时,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体现;在描述场景、人物动作时,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展现。
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引导学生参与,培养阅读兴趣在范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
可以让学生跟着范读,一起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对范读的内容进行评价、提问。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适时调整范读策略,关注个体差异在范读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范读策略。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快范读速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放慢速度,让他们更好地消化课文内容。
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范读的节奏和内容。
心得体会: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我在课文范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范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重视并掌握范读技巧。
2. 范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传达,使学生产生共鸣。
3. 结合表情、动作,可以丰富课堂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1. 示范朗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和语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组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3.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录音对比:让学生录制自己的朗读,然后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朗读进行对比,让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5. 情感引导: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6. 朗读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以上朗读指导的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教师范读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教师范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化,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运用,不断推陈出新,原先的一些教学方法正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代替老师的范读,学生的“做”代替了“读”,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读,针对此状,笔者深有感触,在重视学生多读主体的前提下,不可忽视教师范读的主导作用,现就此谈谈个人观点。
一.重视教师范读的示范作用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其中一个基本点就是训练学生“读”,“读”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首先是朗读,朗读在很多人看来是简单的事,认为张口就行,其实不易。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发展中的认知主体,单靠他们自己在课堂上扯破嗓子的反复朗读是不够的,如果缺少了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读,往往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是很难的。
有些老师认为,播放朗读带或朗读视频不就完事了,其实不然,朗读录音带或朗读视频一般都是专业人员录的,他们的朗读的确口音标准,读得好,值得师生们学习、欣赏、参照。
但是录音与现场朗读始终有一定差别。
缺乏现场感,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学生感受不深,感染力不强。
教师个性化的朗读,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师语言的魅力,了解本文的情感基调和大致内容,初步认知本文的词句、段落、篇章,同时也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善于模仿阶段的学生,老师深情、忘我的朗诵,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示范指导作用,同时也给自己的形象加了分。
二.教师的范读有利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的范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的影响力。
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枯燥无味,老师一提到读,学生就敷衍了事,无精打采,找不到读的动力,参与度不高。
浅谈高中语文中教师范读的重要性
浅谈高中语文中教师范读的重要性在当今高中课堂上,教师的当堂范读是必须的,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范读。
通过范读,语文教师能主导学生的阅读情感,点拨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范读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
高中学生仍然处于成长发展的时期,是一个发展中的群体,仅仅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完全由他们在课堂上多读,很难达到要求。
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方面给学生直观指导,能让学生迅速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
比如,我在教第五册《将进酒》一课时,学生在感情上被李白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所打动,可就是读不好课文,学生的吟诵听起来就跟平常的朗读一样,语调很平,听不出他们情感的大起大落。
我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指导,而是范读了两遍,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再让学生读,效果就不一样了。
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说多遍“用欢快的语气读”、“用愤慨的语气读”、“用同情的语气读”,不如老师适时地范读一遍,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范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想象的材料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想象的材料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肤浅。
实践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努力使学生想象的材料更丰富。
老师的范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容易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我在教第一册《荷塘月色》一文时,一边范读一边放轻音乐,让学生们闭着眼睛,尽情地想象。
读完后,我问学生:“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思维开阔了,荷塘上的月色、月下的荷塘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活”了起来,也清晰了许多。
在教第二册《道士塔》一课时,我又范读了描述外国文化强盗骗抢敦煌文物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学生的发言又一次证明了范读的好处:“老师,我看到了外国列强贪婪、狡诈的嘴脸。
浅谈朗读指导中的教师范读
浅谈朗读指导中的教师范读摘要:近年来,语文朗读教学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朗读可以为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和日常用语,并且可以强化学生对朗读课文的记忆。
由此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范读;朗读指导;分析及探究教师范读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示范规范学生朗读发音和朗读方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范读是学生学习朗读的标杆。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提供正确的朗读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学生朗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本文就如何优化范读教学、为何开展范读教学,展开探析。
一.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及应注意的问题范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标准、流利的发音是朗读范读教学的基石。
标准的发音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在其备课时着重注意对课文发音的训练,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可以强化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学生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范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进行范读,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应该用心去范读,而不是仅限于形式。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监察,将范读作为一种表演,没有身心投入,不能将文章中作者的中心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二是教师范读过度依赖音频,通过互联网范读资料的播放为学生进行示范,缺乏课堂感染力和立体感。
二.优化范读教学的途径(一)把握范读时机,增强其及时性预习阶段、讲课阶段、复习阶段构成教师范读的主要时机。
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阅读时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朗读的预习阶段,可能会感到无法准确把握朗读节奏,丧失对语文阅读的信心。
在预习阶段,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理顺课本思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对于范读讲课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使文章内容系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
1、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
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
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3、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
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
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
如阅读《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
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在我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读的有声有色,美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范读是那么原始,那么简单,“走点老路”返朴归真。
别担心!兴许语文阅读教学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