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浅谈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往 往 会 “ 穷 水 尽 ” 只有 教 师 适 当 、 时 山 , 及
育新理念 , 旨在培养学生 的主动性 、 它 创 造性和实践能力 。 随着课程改革 的深入 , 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 重视 。 因课 程 改革 还处 在 探 索 阶段 , 但
初, 中原长期 战乱 , 匈奴族趁机夺取河 套 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期限于国力 , 对
没 必要 讨 论 ,它 既 不 是 本 课 的 重 点 也 不 是 本课 的难 点 ,而且 学 生 只 是 靠 平 常 的
理会 , 而是 继续讲下 去。其实 , 听到 “ 懦
弱” 一词 时 , 如果老师 就此发 问 : 当时汉
朝 为 什 么 “ 弱 ” 既 可 让 那 个 同学 解 开 懦 ? 心 中的 疑 惑 ,得 出这 是 因为 汉 初 国力 较
师却 忽略 了这些最直 接 的生成性 资源 。 例如 : 匈奴的兴起 及与汉 朝 的和战》 在《
教 学 中 ,一 位 教 师 开 篇 就 指 明 :秦末 汉
导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程对教师身份重
新定位 ,要求其成为学生学习 的组织者 和指导者 , 因而 , 教师在课堂 中应充分发 挥 自己的导师作用。学生 的探究性学习
三 、 分 强 调 “ 学 生 为 过 以 二、 过于注重完成教学任务 , 本 ”忽略了“ , 导师 ” 作用 忽 略 了历 史 课 堂 中 的生 成 性
历史课堂教学 中老师们 的一个共识
虽然存在 一些问题 ,但是它给学生提供
了 一种 全 方 位 、 层 次 、 性 化 的 学 习 方 多 个
、Hale Waihona Puke 过于追求丰富多彩 的教 四、 固守 教材 , 堂探究 缺 课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何为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调查、实验、讨论、总结和表达等实际活动,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模式。

在学生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决策和行动,学生才可能从被动的、静态的角色转化为主动的、构建性的角色。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问题、调查和总结整理等方式,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索历史的秘密,增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产生目标固定、心态专注的意识状态。

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的规律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资料的调查和整理。

通过历史资料的调查和整理,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真相,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总结。

通过独立地开展历史探究、调查、总结和表达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觉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对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和培养。

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使历史教学更加富有活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历史这门思辨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

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如何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

历史教育要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探究性学习。

就此谈一下具体的实施,请方家指正。

一、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要求1.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性,又要有现实性。

教材知识的主体,是指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

对于教材知识主体的把握,有利于认识学科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

现实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

现实性决定了历史学科具有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因此,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取,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又要兼具时代气息;既要有历史价值,又要关注当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变化的趋势;既要与教材进度基本同步,也可以把目前史学界的热点、焦点问题介绍给学生。

好的题目的设计,能使学生在探讨对现实社会借鉴意义较大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价值的亲身体验。

题目既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拟。

如“我看武则天”、“西欧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为何不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剖析中国科举制度利与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究竟是什么”等。

2.必须以兴趣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

在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

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也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成功。

如在学习秦灭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时,由于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有特色。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历史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更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指导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而初中历史课程则承担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发现和探索,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集思广益、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形成对历史的独特认知。

1. 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和名人,而是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等。

在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古代华夏人是如何利用黄河水文明的,从而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的了解和兴趣。

2. 实地考察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当教学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丰富和真实。

3.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并实行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

4. 自主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应当被鼓励自主探究历史知识,通过采集资料、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以上就是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历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1.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消化。

2.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3.课堂氛围压抑,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4.历史素养不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局限于课本,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历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问题可以是针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也可以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性格、观点、评价等方面。

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讨论的深入进行。

最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4.实践环节,提升历史素养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开展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历史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评价,促进持续发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态度、能力、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学科,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究历史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分析资料、做出解释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历史知识更深入的理解。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是传授历史知识,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而探究性学习则能够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中国古代要进行长城修建”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的探究。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文献、资料、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历史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图书阅读等方式寻找关于长城修建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长城修建的目的、经济社会背景、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探究性学习则提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分析和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探索中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掌握知识。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历史是探究性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学生能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见解,从而拓宽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历史学科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和操作实践,通过参观考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

探究性学习也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推崇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基本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中找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不断对问题进行追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1.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种积极性的参与既是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也是对历史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2.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历史探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这种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使他们具有对历史事件、文化、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3. 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探究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分享信息,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种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历史模拟等形式,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和调查,找到问题的答案,不断探索和追问历史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协作,共同探究历史事件和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初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而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操作,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资料、参观实地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

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而且,探究性学习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讨论和集体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结论。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时候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价这些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则是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提问、去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比如在教学《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商周三代能够相互更替?不同朝代的更替对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对历史变迁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探讨问题,提高学生在历史领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实践性教学。

历史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实地考察、文物鉴赏、历史事件的模拟重演等,都是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增加对历史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或者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物鉴赏,让他们通过观察和研究青铜器的图案、形制、文字等,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模拟重演,让学生以历史人物的身份去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这样的实践性教学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而且让他们在学中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合作性教学。

历史是一门需要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知识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信息检索、资料整理和展示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相互合作,从而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斗争》时,可以设置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研究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和社会影响,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这样的合作性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表现空间。

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摘要: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历史教学探究性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就是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一、要给学生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想不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在探究的冲动之中,激疑生趣,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自我发现。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创造动机。

例如在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贵族平民与奴隶”一目,提出了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是奴隶,面对如此残酷的压迫,你会如何?如果你是贵族,你的奴隶不满意你了,要起义了,你如何应对?”在讲分封制提出“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阔的土地,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班长,接手一个班级,当务之急又是什么?”转换角色,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验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认识,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情节中。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浅谈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浅谈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浅谈
高中历史在学校的知识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而且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由于历史客观性、复杂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用探究性
教学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形成自主、
实践性、理解型、应用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历史学习客观性与主体性的有效手段。


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料实施调查,提炼出有价值的历
史知识。

比如,以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为调查对象,分组调查明清时期家庭生活、日常活动,应用历史材料来辨析时代变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历史思维能力。

另外,通过探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
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独立思考,把握重点、搞清楚解决问题的程序:首先深入
了解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所包含的问题,最后通过讨论梳理出问题解决的模式和解决步骤。

此外,历史教学中还可以巧妙地融入多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实中的不同角度和
内涵。

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书法练习当代历史人物的自然签名,体会古代书写的
不同风格,引导学生探究满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元素。

结合现代与传统,进行历史性审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热爱。

总之,历史课需要教师联系实际、注重活动性、发挥想象力,采取探究性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调查、讨
论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问题提出、探究、解决的学习方式。

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问题提出引导学习。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述唐代的科技发展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时期之一?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第二,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查找、小组合作等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明清文化交融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古建筑,感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协作探究,学生可以相互帮助、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共同分析问题,探索答案。

第四,多样化评价。

探究性学习强调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发掘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价信息,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近年来,教育界不断强调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模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和构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技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历史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介绍几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1. 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可以是知识性的问题、思维性的问题、情境性的问题等。

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研究。

2. 提供资源。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片、文献、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和分析,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3. 启发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历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历史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4. 实施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了解历史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5. 展示成果。

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后,可以通过报告、展示、讨论等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也称为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解决问题、探究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究、积极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分别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一、课程设计在初中历史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

一方面,需要设置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目标,如“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等。

这些目标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够积极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并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和总结。

另一方面,需要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可以将历史事件作为探究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历史项目,如制作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剪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历史知识。

二、课堂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也应该成为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重复性的事实中挖掘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

例如,在介绍唐朝的经济繁荣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唐朝会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唐朝的政治、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经济历史。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自由的讨论和交流。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明朝的文化艺术时,可以设置小组讨论题目:“明代四大名著哪本最有价值?”,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和辩论。

三、评价反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反馈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这意味着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究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掌握程度。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过多地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文将探讨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通过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导向。

学习的起点是问题,学生通过提问、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学生参与。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学习,促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可以应用于知识引入、知识探索和知识应用等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案例学习。

通过引入历史案例,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秦朝的统一措施和对历史的影响。

2.实地考察。

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和背景,促进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3.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就历史事件或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结果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

4.制作展板或报告。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初中历史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以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实际的历史探究性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以及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素养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

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则打破了这一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历史学科中,探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前期通过阅读、调研等方式对所学历史事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提出研究问题,并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分析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思考、探索,提高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探究性学习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积极性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来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历史知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来梳理历史事件的脉络,分析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探究性学习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需要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来搜集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然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评判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探析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

探析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

探析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1、历史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在讲科举制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

2、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探究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

初中学生除了应该学会系统的观察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计算机查询、检索、收集、存储、组织、总结、显示并解释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构建模型,还应该学会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建立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学习把数学运用在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并认识到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进行不同的科学探究。

由于初中学生实际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来选择历史内容进行探究。

3、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和互动探讨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浅析
发表时间:2013-04-12T14:24:12.513Z 来源:《教育与发展》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亮元
[导读]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

四川省雅安市第四中学陈亮元
《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就是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要给学生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想不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在探究的冲动之中,激疑生趣,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自我发现。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创造动机。

例如在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贵族平民与奴隶”一目,提出了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是奴隶,面对如此残酷的压迫,你会如何?如果你是贵族,你的奴隶不满意你了,要起义了,你如何应对?”在讲分封制提出“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阔的土地,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班长,接手一个班级,当务之急又是什么?”转换角色,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验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认识,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情节中。

这样学生会突发思考兴趣,进而产生求知欲望。

二、要给学生集中、新颖、有价值的探究主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历史的时间、地点是无须探究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跟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

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所以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

在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

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而是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探究价值的。

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在教学《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对于这个问题,稍加思索之后,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或多或少地都谈出一些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谈深谈透,却需要动一番脑筋。

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

探索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的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才有探究的价值。

如在《三国鼎立》教学后,教师提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还有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提出具有发散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等,答案不唯一。

一位教师教学本课后,提出“对于三国中的人物大家都有印象。

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曹操和诸葛亮。

那么,你是喜欢曹操还是喜欢诸葛亮呢?不管喜欢谁,都要谈出你喜欢的理由。


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和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一位老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后,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了1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总时间的25%,效果也很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

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学生深层次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

从理论上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学者认为儿童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协作交流是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所以探究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这个载体。

而且这种交流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

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教师必须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使中学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有持续不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