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化学的重要里程碑;
2. 能够描述几位重要化学家的贡献及其理论;
3. 掌握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化学史的重要事件和化学家的主要贡献;
2. 离子理论、原子理论、周期表等化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3. 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史的发展概况;
2. 一些重要的化学事件:化学元素的发现、周期表的建立等;
3. 几位重要化学家及其理论:道尔顿、门捷列夫等。

四、教学设计: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发展历史;
2. 学习(20分钟):介绍化学史的发展概况、重要事件、化学家及其理论;
3. 实验(15分钟):进行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
4. 讨论(10分钟):让学生围绕化学史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报告;
3. 小组讨论结果。

六、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是否能够有效传达化学史的重要内容;
3.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七、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
2. 推荐化学史相关的书籍和网站。

八、教学资源:
1. 化学史教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

初中化学介绍化学史的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资源;
2. 化学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化学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2. 提出课题:“什么是化学史?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史?”
二、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
1. 介绍古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中世纪化学和近代化学的发展;
3. 着重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20分钟)
1. 介绍化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分类;
2. 介绍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门捷列夫、道尔顿等。

四、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史知识竞赛;
2. 老师辅导学生解答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史对他们的启发。

教学反思:
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简明清晰,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化学史的意义。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史初中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史的发展过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史事件和人物
3. 能够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激发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化学史的起源
2. 原子论的提出
3. 化学元素的发现
4. 化学反应的研究
5. 化学实验的进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通过介绍一些有关化学史的有趣故事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史的学习欲望。

二、授课内容讲解
1. 讲解化学史的起源,介绍古代有关化学的研究成果和主要人物
2. 讲解原子论的提出及其在化学史中的作用
3. 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元素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4. 讲解化学反应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重要的化学反应实验
5. 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和其在化学史中的地位
三、小组讨论和展示
让学生分成小组,研讨并讨论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然后请各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化学史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化学史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馈: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堂练习、讨论和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和研究有关化学史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融入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融入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融入一、引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化学史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历程,它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将化学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化学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化学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介绍化学家的发现过程、化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化学史不仅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历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在化学史的教学中,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家们的奋斗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同时,化学史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如合作、创新、勇气、毅力等,这些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化学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1.合理选择化学史内容在将化学史融入初中化学教学中时,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化学史内容。

一方面,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化学史内容,如化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化学家的发现过程等;另一方面,需要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化学史内容,如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和科学态度等。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化学史,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使化学史更加生动形象。

3.结合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将化学史融入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高中化学论文写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高中化学论文写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高中化学论文写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化学专业 09师范班)指导老师:龙琪[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一. 前言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

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

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

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科学之功能和方法,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

”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一)应用现状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

利用化学史进行科学本质外显化教学初探--以“ 质量守恒定律” 为例

利用化学史进行科学本质外显化教学初探--以“ 质量守恒定律” 为例

利用化学史进行科学本质外显化教学初探以 质量守恒定律 为例张海艳㊀许燕红摘㊀要:化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要素,是科学本质外显化的重要途径㊂文中通过科学家对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的化学史实,带领学生跟随科学家脚步,与历史对话,揭示 科学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 科学具有创造性 科学基于实证 科学知识具有暂时性 等科学本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本质㊂关键词:科学本质;化学史;质量守恒定律张海艳,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许燕红,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硕士生导师㊁教授㊂本文为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整合学习进阶和科学论证的教学研究 (课题号:XYCSR2020065)项目研究成果㊂㊀㊀一㊁问题的提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深入理解科学本质,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科学本质观,从根本上提高科学教育质量㊂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将科学本质纳入科学教育中㊂2013年,美国颁布的‘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表述了科学本质的3个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的本质㊁科学探究的本质和科学事业的本质,并列出了8条对科学本质的基本认识:①科学知识以经验证据为基础;②科学知识在新证据下会不断接受修正;③科学模型㊁定律㊁原理和理论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工具;④科学探究运用多样化的科学方法;⑤科学是一种认知途径;⑥科学知识假设在自然系统中存在规则和一致性;⑦科学是一项人类为之奋斗的事业;⑧科学致力于研究有关自然和物质世界的问题[1]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化学要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㊁技术㊁社会㊁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㊂当前,我国学者对于科学教学应体现科学本质的要素基本达成共识,其中较为认同的一种观点是莱德曼教授的科学认识本质观㊂莱德曼教授认为科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科学本质主要有以下特征:暂时性㊁创造性㊁观察和推理㊁主观性㊁理论和定律的作用以及二者的关系㊁社会嵌入和文化嵌入性以及基于实证[3]㊂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拥有科学本质的认识是比较重要的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本质的观念已经逐步渗透于教师心中,但在落实到课堂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㊂一方面,教材中科学本质的相关内容45不明显,许多教学依然是 去背景化 的,教材中的化学史对科学本质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4]㊂另一方面,如何将科学本质的共识落实到科学课堂上,却鲜见典型的案例[5]㊂那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呢?莱德曼教授说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需要通过外显途径来教学的㊂而化学史作为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是科学本质外显化教学的重要途径㊂重视化学史教育,把化学史上的思想观点㊁经典案例㊁争论辩驳㊁发展认识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㊂质量守恒定律 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正是它的发现,促使化学从定性向定量研究发展[6],同时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要素㊂本文以 质量守恒定律 为例,以科学家探索质量守恒的化学史实为线索设计教学过程,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㊂㊀㊀二㊁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设计(一)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简单分析我国现行3个版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㊂其中,鲁科版用两张图片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问题,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并设计实验检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最后以卡片的形式简述了波义耳㊁罗蒙诺索夫㊁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贡献㊂人教版以拉瓦锡人物引入,然后分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在资料卡片中讲述了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故事㊂沪教版以活动与探究形式展开,在收集证据阶段描述了波义耳和拉瓦锡实验㊂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3个版本教科书都涉及了化学史的知识,但都不是很全面,缺少一定的完整性,没有深入揭示人类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历程㊂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经了长达1个世纪的争论才逐渐确定,充分体现了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在教学过程中明示科学本质,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㊂(二)梳理化学史的原始资料教材上的化学史材料不够完整,因此有必要根据质量守恒的发展历程,完善相关化学史内容㊂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提出 物质不灭 的观点㊂到了17世纪,欧洲工业发展迅猛,人们急需了解燃烧的本质以及反应中量的关系,并提出古老的话题:物质燃烧后质量如何变化?随后科学家探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关系大概经历了4个阶段:燃烧后质量减轻(如燃素说)㊁燃烧后质量增加(如火微粒说)㊁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的 十二天实验 )㊁质量守恒定律理论化(康尼查罗论证原子-分子学说)㊂(三)挖掘化学史的科学本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实和观点以及所体现的科学本质见表1㊂借助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按照科学家探索之路进行 复演 ,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知识,了解 质量守恒定律的来龙去脉,同时还可以渗透科学本质教育㊂㊀㊀(四)设计以驱动问题和任务活动为主的课堂片段教学基于上述梳理的化学史实情境和科学本质内容,进行以 驱动问题和任务驱动 为主线的课堂片段教学设计㊂精选化学史实内容制作成几分钟微视频,并设置引导性的科学本质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和任务活动中相互启发,理解科学定律形成背后的科学本质㊂[创设情境]结合17世纪欧洲工业发展,人们急需了解燃烧的本质和反应物质质量之间关系的背景,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何变化㊂[学生活动]开展讨论,结合实际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讨论后得出反应前物质质量大于㊁小于或等于反应后质量3种观点㊂[教师活动]此时教师再展示历史上关于此问题的不同观点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体验不同科学家观点受个人经验㊁背景㊁思维的影响,体现了科学的主观性㊂55表1 质量守恒定律史实观点以及所体现的科学本质化学史实观点体现的科学本质1673年,波义耳在密闭容器内煅烧金属,敞开称量发现锻灰质量大于金属,于是提出 火微粒说 火是由具有重量的 火微粒 构成的物质元素,燃烧过程中,金属+火微粒=煅灰科学知识方法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科学知识的主观性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继承和发展他的导师贝歇尔的思想,提出 燃素说 燃烧过程是物质释放或吸收燃素的过程;燃素有负质量科学知识方法的创造性和暂时性;科学知识具有主客观相结合的本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反复进行实验得到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结论,但他的观点并没有广泛传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雏形科学知识发展具有创造性;科学是观察和推理的结合1774年,巴扬在详细介绍他做的几个与汞有关的实验中对燃素说产生了怀疑燃素说不能解释巴扬的实验科学需要质疑1775年,拉瓦锡进行了 十二天实验 ,得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科学知识发展具有创造性;科学知识的暂定性,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更新的1860年康尼查罗论证了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原子-分子学说从微观角度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不同物质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1908年和1912年,朗道尔特和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在化学反应前后体系质量的变化小于0.0001g,误差极小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㊁质能守恒定律质能方程使质量守恒定律由经验定律发展成为理论定律[7]正确理解科学理论与定律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究㊁去伪求真的过程㊂随着先进的科学实验手段的运用,以及不同科学家持续深入研究,科学知识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㊀㊀[驱动问题1]观看微视频科学史实 燃素说 ,回答为什么 燃素说 被人们承认并长达1个世纪,它的作用是什么㊂[学生活动]学生在了解当时的背景后,思考得出燃素说的意义㊂燃素说没有考虑到有气体生成逸出,并且科学家没有真正提取出所谓的 燃素 ,实验过程没有注意实验密封性㊂[任务活动1]物质逸出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㊂[设计意图]认识到燃素说本身是错误或不全面的,但启发人们去实验㊁继续深入探究,理解科学严谨而富有创造性,同时具有想象性和基于实证性㊂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物质逸出实验并记录,体验科学家当时的探究过程㊂[驱动问题2]观看微视频 火微粒说 ,思考波义耳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实验中忽略了什么㊂[学生活动]理解波义耳实验操作原理后,指出实验中忽略的两点:实验前后称量没有考虑体系的密封性;没有考虑空气(气体)参与反应㊂[任务活动2]物质吸入实验:探究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㊂[设计意图]波义耳运用想象提出了 火微粒 ,体现了科学的想象性㊂理解波义耳实验存在的问题后,探究物质吸入实验,记录数据,重现当时科学家探究历程㊂[驱动问题3]观看微视频 罗蒙诺索夫实验 ,思考罗蒙诺索夫的实验是怎么设计的㊂讨论罗蒙诺索夫的观点为什么在当时没有广泛流传㊂[学生活动]实验前后都是在密闭体系中称量,这是一个突破性的举动㊂[设计意图]在密闭容器中实验并测量,体现了科学的创造性㊂没有广泛流传是因为当时大多科学家深信燃素说,说明科学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㊂[驱动问题4]观看关于拉瓦锡的微视频,论拉瓦锡实验与波义耳的不同,为什么要这么设计㊂讨论燃素说被 氧化说 取代的原因㊂[任务活动3]探究红磷在密闭体系中燃烧㊁铁和硫酸铜溶液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讨论65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分析铁和硫酸铜溶液实验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关系㊂[学生活动]拉瓦锡在密闭容器内定量研究,得出大量实验数据支撑论证㊂将波义耳和施塔尔 不守恒 的装置进行改进,深入探究,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㊂[设计意图]利用这两个实验体验当时拉瓦锡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家探索过程的艰辛㊂利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这一实验突破了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 参加反应的 和 反应生成的 物质质量守恒㊂通过上述4个实验,让学生建立起体系和环境的概念,通过讨论和总结,严谨表达出自己建构 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㊂从波义耳㊁施塔尔再到拉瓦锡,理解科学进步是需要科学家之间的争论和质疑的,科学知识具有暂定性和创造性,科学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实验证明㊂[驱动问题5]观看微视频,试从微观角度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解释质量守恒定律㊂[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深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守恒观㊂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㊂正确区分理论和定律,它们是知识的不同方面㊂(五)凸显知识背后的科学本质通过化学史实的微视频㊁情境问题和任务活动设计,明示科学本质㊂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科学家身份,通过猜想假设,发表不同的观点,知道科学是受个人经验㊁背景㊁思维的影响,体现了科学的主观性㊂对4个不同的实验进行探究,设身处地地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和思考,懂得科学是观察和推理的必然结合,科学是要基于实证的,也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构建科学探究㊂结合化学史的发展,感受科学探索历程的艰辛,理性看待燃素说,理解科学严谨而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和创造性在科学研究中同科学实证一样重要,了解科学知识具有暂时性,原有知识并不是绝对真理,会被新出现的解释所推翻修正㊂最后从微观角度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深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与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区分科学理论与定律㊂㊀㊀三㊁设计反思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㊁追求真理的过程㊂相比于科学结论,科学探究过程的研究方法㊁思维和态度更值得学生学习㊂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㊁不断更新的,任何科学理论和定律都只是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中解释当前相关经验和事实,不是 绝对真理 ㊂学生应学会用动态的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化学知识,用科学思维去分析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㊂教学中要让学生将知识看作是 相对真理 ,外显化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㊂参考文献:[1]APPENDIX H-Understanding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The Nature of Scienc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http://www.nextgenscience. org/.[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白建娥.体现科学本质的化学教学 以复习课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5):14-17.[4]杨玉琴,王祖浩.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J].化学教育,2010,31(12):11-15.[5]刘冰,李萌萌,王潇敏.基于科学本质的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4,35(1):11-14.[6]宋华强.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分析科学课堂教学 以 质量守恒定律 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27-30.[7]姜鹏,郑长龙,袁绪富.关于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化学教育,2008,(9):77-78.(责任编辑:加顺花)75。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1-12-21T13:32:39.50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冀丽姣[导读] 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对大自然化学知识的历史论述冀丽姣(永年县城西实验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科书是化学知识的载体,化学史的渗透,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教师落实新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化学史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对大自然化学知识的历史论述,是化学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也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

化学史教育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穿插化学史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1904年,法国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Langevin 1872—1946)首先提倡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方法。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尊心;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简而言之,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起到知识教育、创造教育、德育、美育等素质教育功能。

所以,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情况我国20多年来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都渗透了化学史教育的内容,而且化学史内容都占了一定的比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内容逐年增多。

对比几种教科书,不难看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内容的章节所占比例逐年递增,1978年版的教科书中化学史才占5%,而2001年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则占到50%。

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

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

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作者:韩志远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1期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用教材教,不是只用教材。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有序呈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教师不能满足于课本上有什么教什么,而应该在扎实领会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角放开,着眼于化学实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结合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寻找合适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意信息技术资源、科学技术社会资源、化学史料资源与教材资源的优化组合,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和服务。

下面是本人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整合的一些做法。

一、信息技术资源与教材资源的整合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增强记忆,促进空间想象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以计算机为硬件,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3DstudioMax、Authorware、Web、等为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体现文字、声音、动画,又可集合一些录像电影片断等彩色画面,给教师的备课、讲课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深受学生的欢迎。

视频实物投影很方便地将教材内容或参考资料投影到屏幕上,教师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实物投影还能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及现象实况投影到屏幕上,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用上述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文字、动画、图片链接起来,使教学内容形成交叉结构,使教学内容条理化,分层推进,以达到教学目的。

而通过3DMax、VtCML.又能使微观的物质结构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化学世界,从而更好地观察化学反应进程,有助于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化学原理,原子分子的运动规律,营造一个立体的化学教学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价值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价值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价值一、引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历程、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价值。

二、历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化学史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历程,它记录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化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感受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勇气,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例如,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程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门捷列夫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元素间的关系,最终发现周期表的。

这种科学探究的精神,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知。

三、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化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如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等,都可以通过化学史教育传递给学生。

例如,居里夫人在研究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镭这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物质,还表现出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福祉的追求。

这种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的传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四、提高学习效果化学史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化学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化学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史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史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史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策略研究【摘要】:2018年1月16日,中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相对于之前的课标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明确提出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同时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也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初中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和主旨。

化学史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论文在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如何利用化学史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研究。

首先在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目的与任务,接着调查了与核心素养和化学史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随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首先调查研究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洛阳市初中化学课堂的化学史教学现状,调查出有关化学史教学的现状,并分析成因。

继续调查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洛阳市初中学生对化学史的掌握情况及课堂反馈,得出结论并分析成因。

针对现阶段化学史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在研究了化学史的育人功能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利用化学史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及应用策略,分别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其后紧接着从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创设五方面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史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设计策略,望为初中一线化学教师将化学史引入课堂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利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论文选取了初中阶段相对重要并且化学史内涵丰富的两节课《质量守恒定律》和《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进行了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说明、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图、教学活动过程等部分,深度渗透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谈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例谈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例谈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化学史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促进知识建构、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科学态度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课堂实践,对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教学中学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82-01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化学史是对化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具体描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许多化学知识承载了很多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

“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

化学史是一座巨大的教育资源宝藏。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宜的教授化学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促进化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情境的设置、科学探究的推进,从而使教学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一、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需要有一个精彩的课程引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课,进而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

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一些化学史中的趣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这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的: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化学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实验室的紫罗兰花瓣上,为了清洗花瓣,他急忙把花放到水里,不一会儿他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当时波义耳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

后来,他又弄来其它花瓣做试验,用它来检验物质是不是酸,同时用它来检验一些碱溶液,也产生了一些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结果。

听完这个有趣的史实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对酸碱指示所引起的神奇变化也感到好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条件。

融入化学史的“水的组成”化学启蒙教学探索

融入化学史的“水的组成”化学启蒙教学探索

融入化学史的“水的组成”化学启蒙教学探索作者:费志明陈懋来源:《化学教学》2021年第02期摘要: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以“水的组成”教学为例,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与科学家跨越时空对话,探索学习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水的组成; 化学启蒙; 化学史; 化学教学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2-0048-04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提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1]。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化学史反映化学科学发展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及其科学本质。

因此,将化学史融入初中课堂是一个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融入化学史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师根据学情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历史材料和问题[2]。

为了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建立模型并能运用模型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本文以“水的组成”教学片段为例,通过重演化学史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 设计思路“水的组成”是初中化学第一次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主要包括水的电解和水分子的构成两部分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两个维度探究水的组成,从分子和原子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围绕这个核心任务建立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此设计体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模型建构—问题解决”的科学探究过程,发挥化学实验证实和证伪的作用,同时,重演探究水的组成科学史故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角度认识物质的研究方法,实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内涵,促进深度学习。

3 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讲述: 20世纪70年代,某地域海面上沒有油和其他可燃物,在250千米/时的飓风吹过后海面着火。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化学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化学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化学史教育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近期由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所作、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则更加诠释了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史的教育,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化学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是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18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其核心是化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

高斯说:“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化学不在精密科学之列。

”阿佛加德罗反驳说:“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之王,但没有其他科学,就会失去它的真正价值。

”此话惹怒了高斯,这位数学权威竟发起怒来:“对数学来说,化学充其量只能起一个女仆的作用。

”阿佛伽德罗并没有被压服。

他将2升氢气放在1升氧气中燃烧得到了2升水蒸气,并将这一实验结果十分自豪地通知了高斯:“请看吧!只要化学愿意,就能使2加1等于2,数学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化学知道得太少了!”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阿佛伽德罗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再也不会去怀疑化学这门科学的重要性了。

“声如行骑疾,气卷万山来。

”化学走出了“幼稚”,再也不是当年高斯说的“女仆”了,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和特殊的地位展现在人类面前,成为21世纪最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之一。

倘若阿佛伽德罗和高斯在泉下有知,也一定会为化学事业的不断进步而欢欣鼓舞。

二、化学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纯碱时,介绍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侯德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垄断了“苏尔维”法的制碱技术。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而且可以起到开发学生智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作用。

关键字化学教学化学史教育作用 0 引言化学史是化学学科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历史。

化学史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影响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系统地阐述了化学发展的历程,而且向人们展示了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1】。

关于化学史教育,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傅鹰教授曾经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在国内外,化学教育的先行者们都十分重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的教育。

充分认识化学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化学史知识,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最活跃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2】。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是唤起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关键是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过去“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引入化学史辅助普通化学教学是克服这种现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述九年级化学绪论时,穿插很多化学史的知识,从远古时代人类独有的最伟大的成就--火的发现,到用火过程中得到启示,通过实践掌握了烧制粗陶瓷的技术,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到2019 年神舟七号飞船的升空。

一部化学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发展史,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化学史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应用

化学史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应用

化学史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应用化学史是指化学科学的发展史,包括人类认识化学现象和运用化学原理的过程。

将化学史素材融入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通过介绍化学史的发展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是如何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通过学习化学史中的重大发现和突破,如酸碱理论、氧气的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等,学生可以认识到科学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科学家们的贡献。

同时,化学史素材的引入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人们对化学现象的不同解释,如古希腊人的四元素学说、魏氏鸟骨学说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

其次,化学史素材可以用来设计实验,帮助学生亲手体验和验证化学史中的一些重大实验。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重现安培电解实验来理解电解现象的本质,或者通过模拟酸碱中和实验来探究酸碱中和的原理。

这样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化学史素材也可以用来设计扩展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广度。

例如,在学习化学史中其中一时期的发展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科技水平以及科学家的生平事迹,通过展开讨论、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

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对化学史有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最后,化学史素材还可以用来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通过学习古埃及人的化妆品制作工艺,可以结合历史学科,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通过学习火药的起源和制作过程,可以结合地理学科,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文化差异。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史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通过引入化学史素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人教版
教学内容: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二、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
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化学家的贡献、近代化学的兴起等内容。

三、进行化学实验(20分钟)
教师向学生示范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氧气的制备、硫酸铜的水合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四、讲解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安全意识。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优秀教案第一章:化学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认识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举例说明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化学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化学研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的认识。

第二章:古代化学2.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化学的发展和成就。

认识古代化学家的贡献和影响。

掌握古代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古代化学的发展和成就。

古代化学家的贡献和影响。

古代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和展示古代化学家的故事和实验,激发学生对古代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古代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体验古代化学家的探索过程。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古代化学发展和成就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古代化学家的贡献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古代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的认识。

第三章:现代化学的兴起3.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认识现代化学家的成就和贡献。

掌握现代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现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现代化学家的成就和贡献。

现代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通过讲述和展示现代化学家的故事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现代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现代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体验现代化学家的探索过程。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现代化学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现代化学家的成就和贡献的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对现代化学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的认识。

化学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重要性

化学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重要性

浅谈化学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次上化学课,我正向学生介绍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的巨大贡献时,不知哪位学生冒出来“长得好像江泽民,还是个女生的名字”同学们都笑了起来,从学生们的表现和话语,我明显感到学生对科学家的不尊重,缺乏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爱国情怀和崇尚科学的严谨态度,我立即板起脸,他们才停止了笑声。

课后,我的心里像打开了五味瓶,对于这些九零后的孩子们,我该怎么办?初中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于少儿时期,心智还未成熟,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更能刺激大脑兴奋。

因此,教学时除结合实验,适时引入一些化学史知识,才会使学生更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在教学中加强化学史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化学史的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

学生对化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化学教学中只重视把现成的知识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对这些死板的、静止的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就会失去或降低化学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历史的方法把化学史的教学与化学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把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斗争的曲折经过以及化学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这样化学知识就丰盈活泼起来,不再是孤立的、死板的、静止的。

如在教学“联合制碱法”时,我就把侯德榜所处的历史时期,发明联合制碱法的过程,以及对纯碱、氮肥工业的重要作用和国家争光等内容娓娓地向学生道来,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且记忆深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化学史的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途径。

在教育中,结合化学家的研究方法,重复化学家曾经经历过的,成功的研究途径和采用科学方法,从提出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搜集实验事实,处理与分析化学实验事实运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进行科学抽象,直到得到规律性认识,再用实验检验认识成果,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放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从中学习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史是研究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它以丰富的史料为载体,记录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科学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史教育的意义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化学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了解化学知识的来源和演变,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了解化学家们的实验过程、研究成果以及科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化学家的科研历程和科学精神,学生可以学习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1.合理选择化学史素材在化学史教育中,选择合适的化学史素材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史素材,如化学家的研究历程、实验方法、研究成果等。

同时,应该注意素材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渗透化学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化学史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将化学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讲述化学家的研究历程、实验方法、研究成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化学史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化学史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博物馆、观看化学史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开展化学知识竞赛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面试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化学史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化学史教案一、引言
- 介绍化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古代化学的起源
- 古代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和实践
- 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等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化学的贡献三、近代化学的开启
- 十七、十八世纪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
- 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成就
四、元素的发现和周期表的建立
- 纪尧姆、达尔文等化学家对元素的研究和分类
-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及其对化学的影响
五、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化学动力学的发展
- 法拉第、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及理论的建立- 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和动力学的发展
六、化学合成和有机化学的发展
- 贝克曼、哈贝、低斯等科学家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和推动
- 化学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七、结语
- 总结化学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史与当代化学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以上为化学史教案范本,敬请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人教版中化学史
章节化学史的
主要内容化学史的
切入点化学史的
呈现方式
绪言火的发现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及原子和分子的构成;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一单元 课题2炼丹术和炼金术、早期的化学实验室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二单元 课题1拉瓦锡及氧气的发现、空气的成分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三单元 课题1拉瓦锡、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水的组成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的利用
正文
文字,图片
第七单元 课题2
能量及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正文
文字,图片
第七单元 课题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动与探究
图片
第八单元 课题1金属材料;青铜奔马;沧州铁狮;铅的利用
正文
图片,文字
第八单元 课题3
我国古代炼铁
正文
图片
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大理石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应用
正文
图片
第十一单元课题1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2
资料
文字
第四单元 课题1院士张青莲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四单元课题2
道尔顿及元素符号
资料
文字,图片
第五单元课题1拉瓦锡及质量守恒定律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六单元课题1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化学?技 术? 社会
文字,图片
第六单元 课题1 课后习题
石墨炸弹
习题
文字
第六单元 课题3
温室效应
正文
文字
[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
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着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 化学专业 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
[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
图1 教师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
从表中可知,54%的教师从不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偶然使用化学史的教师仅占调查总数的43%,而经常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仅为3%。由此可见,当我国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整理得出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认识。表格设计是以教学论过程为主要依据,从中学“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人员、物质、信息3个方面来全面寻求原因。
(二)化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5种方式: ( 1) 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 ( 2) 作为例题与练习题; ( 3) 作为相关资料插入; ( 4) 作为扩展性阅读材料; ( 5) 作为科技活动素材。并且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史, 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科学史不应作为新的知识点来考核, 其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表1: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的认识调查表
完全同意同意中立反对
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12 (30 %)6 (15 %)2 (5 %)20 (50 %)
⒉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点较少20 (50 %)16 (40 %)1 (2. 5 %)3 (7. 5 %)
⒊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题容易24 (60 %)15 (37. 5 %)1 (2. 5 %)0 (0 %)
⒋化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30 (75 %)10 (25 %)0 (0 %)0 (0 %)
⒌化学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1 (52 %)16 (40 %)2 (5 %)1 (2. 5 %)
⒍对学生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学的知识12 (30 %)10 (25 %)2 (5 %)16 (40 %)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
(一)应用现状
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但是,化学史的教学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以老师是否在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化学史的教育教学,以及得到的效果来看。而化学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可以通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程度得以反映。
⒎对教师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教的内容15 (37. 5 %)12 (30 %)1 (2. 5 %)12 (30 %)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重视和加强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受“中考指挥”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学史知识的考点较少,考题容易,教师只须念念教材,学生只须背背考点,所以教也容易,学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要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着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 科学之功能和方法, 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 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