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复习课》评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汇报答案和结论,引导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2】。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1)设未知量2KMnO4K2MnO4+ MnO2+ O2↑(2)写出化学方程式2x(39+55+4x16) 2x16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6.3g x(4)写出比例式求解(5)解出答案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6)写出答案思考1: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步骤是:。
(设、写、列、比、解、答)思考2:分析哪些步骤容易出错?【任务2】:讨论分析并找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之处,与大家交流:15.5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解:设可生成Xg五氧化二磷点燃P + O 2 ====== P 2 O 531 14215.5 X5.1531=x142X=71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g。
活动意图说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计算的重大意义,领会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明确“化学可服务于生活、生产”的观点。
设计任务2加深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环节三:学以致用体验计算过程(指向目标3)教师活动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活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3思考1:完成活动1的设问: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总结易错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3】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思考2:相互交叉检查各自作品,汇报总结易错之处。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设的未知数不带单位,要指明物理量;(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与计量数的乘积;(4)已知量要带单位;(5)步骤要完整(设、写、列、比、解、答)。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顾交5.书写步骤:①写:②配:③标:④注: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提供的信息)以2H2+O22H2O为例:(1)质的方面:表明_______ ____;(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_____ ;(3)微观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 __。
三、基本反应的类型7.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1、化合反应定义:如: CaO+H2O=Ca(OH)22、分解反应定义:如: H2CO3=H2O+CO23、置换反应定义:如: Fe+2HCl=FeCl2+H2↑4、复分解反应定义:如: CuSO4+BaCl2=CuCl2+BaSO4↓;检查化学方程式要“四看”:一看化学式二看配平三看条件和等号四看“↑”,“↓”整理归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把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学会给化学反应归类定位提升典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质量比燃烧的铁丝质量大的多B.足量的硫在密闭容器内与20L氧气反应,生成了相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硫20LC.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D.10g水在受热条件下变成了10g水蒸气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诸项中小组讨论,交流共享。
方法指导: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且体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等守恒。
注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型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考点二:化学方程式3 .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可液化成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有关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 6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 B.N2 C.NO2 D.N2O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点燃P2O5B.2KMnO4△K2MnO4+MnO2+O2↑C.H2O通电H2+O2D.2NaOH+H2SO4=Na2SO4+H2O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左右两边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1)
运用“元素观”深入理解物质变化——以“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为例
1问题的提出初中学生在进入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使学生观察到了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化学变化的特征;紧接着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学习中,学生又从分子、原子的层面知道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当然在此后学生还学习了有关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的一系列化学概念,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多数是割裂开的,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转化为化学学习中特有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方式,而在“元素观”的统合下对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理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知和发展.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物质及其变化时常常是死记硬背化学反应,而不是从理解的角度去记忆,忽略或完全忘记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守恒的原则,在对未知反应生成物的预测时也常常出现顾前不顾后,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化学元素观”,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元素观”指导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物质世界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2对元素观的基本理解2.1元素观的内涵元素观是初中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梁永平先生在《中学化学教学论》一书中梳理了化学元素观的内涵,探讨了化学元素观建构的价值.主要观点有: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核素、同位素、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齐登菊256104摘要:“元素观”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独特视角.文中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教学为例,阐释了运用“元素观”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首先,运用“元素观”构建出了知识层级结构,以此为框架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最后通过评价与反思,总结出了若干教学策略.关键词: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元素观;观念教学;教学策略运用“元素观”深入理解物质变化——以“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为例本文针对新课程的要求,对元素观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对元素观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元素的本体认识,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3)元素与物质转化的关系,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2.2“元素观”的教学价值“元素观”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的认知方式和学科思想方法,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概括性.基于“元素观”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3基于“元素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3.1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是运用“元素观”整体认识化学变化并对化学变化的本质深入理解的较好素材.在以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本单元“元素观”的核心概念及知识层级结构:在进行本单元的复习时,不仅要带领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知识理解深化,还要将前四个单元的部分知识与本单元知识建立起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具有概括性的知识结构,同时运用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守恒的观念,为后续一系列物质性质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3.2学生分析3.2.1学生已有基础通过1~4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变化,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含义,能从元素角度判断物质类别,会识别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及判断产物,会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能从元素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对于实验的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了必要的准备、铺垫.学生对于元素有一百多种、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会简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零散的,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概念间联系还不清晰,解题时的思路方法也还不明确.同时学生在头脑中还没有形成物质元素性的整体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地认识物质组成的化学观念.3.2.2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在初三化学学习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多数还是以“应试”为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只是基于某个知识或概念的教学,缺乏将知识提升到观念的整合性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去思考知识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当然也不会自觉地通过自主思考去建构知识网.对于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单元时元素观第五单元核心内容重要概念事实(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2)每种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3)特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元素的重新组合,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1)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变而总质量不变的关系.(2)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只是重组到新物质中,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含量不变.(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书写原则和步骤.(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守恒定定律;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电解水实验(3)化学方程式中和量的含义(4)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的认知困难,笔者在课前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份,具体内容及分析如下:(1)什么是元素?物质与元素的关系是什么?(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该方程式传达的信息有哪些?(3)反应:2Ca(OH)2+2Cl2=X+Ca(ClO)2 +2H2O,产物中X的化学式为;判断依据是.(4)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请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已知某化合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2H-1)第(1)题主要是探查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组成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种类对物质进行分类等的认知,结果表明91.4%的学生知道元素是从宏观角度看物质,而对于元素与原子间的关系说不清楚,说明学生对宏、微观之间的联系不清晰,不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第(2)题主要是探查从物质变化、组成、分类等层面认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74.4%的学生答出了物质变化方面的信息,而对物质组成、结构和分类等的信息仅有24.4%的学生涉及到其中某一点,说明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视角比较单一,分析比较片面和零散,没有形成认知思路.第(3)~(5)题主要是探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宏观元素守恒、微观原子守恒以及纯净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是固定的等方面的认知,结果表明分别有48.6%和68.6%的学生能从原子守恒的角度说明解题依据并从纯净物组成固定的角度认识物质,而71.5%的学生不明确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反映出元素的化合价,对物质间转化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理解不到位,不清楚物质的组成元素相似化学性质也可能相似的思路,不清楚化学式和化学量之间的关系.总之,通过上述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以及对学生有关“元素”认知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对于元素知识的学习大多是停留在简单的概念记忆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质量和种类守恒等简单应用中,还没有达到理解运用的水平,即没有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角度形成物质元素观的认识,没有建立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性质不同的观念,同时对于化学式与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也没有从微观粒子(即原子重组)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深层次的认知.3.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前五单元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上,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引领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因此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3.3.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能从物质层面、元素层面、微粒层面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应用解题.②学生能认识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③学生能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简单计算. 3.3.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②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质的方面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③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量的方面的理解解决综合题,提高解题能力.④通过专题学习和单元复习,逐步建构化学元素观. 3.4教学整体思路“化学方程式”单元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知识先行→观念建构→能力转化”的教学思路,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引领学生研究某一具体化学变化的同时,逐步构建元素观.从宏观上,形成对物质分类的认识,要认识到物质的元素组成,再基于这样的元素组成去看待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从微观上,基于对分子、原子等微粒的认知进一步体会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同时从量的角度建立一套符号体系,用适当的化学用语表达对物质组成和变化的认知,以及定量表示物质的组成的方法.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如下:3.5关键教学活动活动1:复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及表示的含义.观念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定是在具体知识中展现出来的,也一定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体验、交流、思维碰撞等活动逐步感知并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上,以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信息挖掘为切入点,设计了“逼迫”学生说出该化学方程式能带给我们哪些信息的活动,在课堂实施中可以看出全体学生都在头脑里认真搜索与该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知识,并像挤牙膏似的陈述出一个又一个零散的信息.活动2:归纳整理方程式中表达的信息,呈现在板书中.教师在黑板上将这些信息一一呈现并按物质变化、物质组成结构、物质分类等条理化的整合出来,当这些零散的信息归类梳理后有条理、有思路、有结构的展现在板书中时,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整体的分析认知思路.活动3:个人作答、小组讨论、自我讲解相结合进行解题训练并总结方法.复习课上的习题解决过程中,其中两问的解答思路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分别是第(3)问试判断丙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用两种方法解答)以及第(4)问试确定丙烷的化学式,在此设计了个人思考、小组研讨、交流汇报的活动方式.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理解了纯净物有固定的化学式,化学式中的元素组成是固定的、元素质量比是固定的、元素质量比与相对原子质量比有一定的关系等,进一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有关“元素观”的整体模型,使学生在对事实进行分析以及思维上的想象、推理后,初步感知了“元素观”.活动4:总结解题思路,建构元素观.在学生的习题训练完毕,设计了总结提升的活动,即通过PPT展示全部6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每一问所考查的具体知识,学生能很快总结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以下问题: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化学方程式”单元应掌握的内容,再次明确单元复习的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建构“元素观”.4评价与反思4.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为了解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教学活动环节一复习引入环节二知知归纳环节三运用观念解决问题环节四思路引领提升认识1、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说出该方程式中所表示的信息有哪些?把以上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归类整理.依次做学案上的习题.要求:讲清解题过程,说明解题依据.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能解决哪些问题?2、从以上习题解决中你对物质转化过程有哪些认识?活动1:复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及表示的含义.活动2:归纳整理方程式中表达的信息,呈现在板书中.活动3:个人作答、小组讨论、自我讲解相结合进行解题训练并总结方法.活动4:总结解题思路,建构元素观.后对于元素观念的建构情况,笔者在进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教学中,进行了学生访谈.问题:(1)经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你对物质及其变化有了哪些认识?(2)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学生访谈结果及分析:对于问题(1),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能从元素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分类,从分子、原子角度对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描述;有75%的学生能够从元素组成和守恒的角度分析物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只有25%的学生有了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思路,即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是固定的.对于问题(2),75%的学生能够先从整体(化学变化的角度)说出信息,再进行细节(物质分类、组成、结构等角度)的描述,有了一定的层次性;甚至有37.5%的学生能够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描述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思路较为清晰,逐步形成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守恒性的认识.可见,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于物质变化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有了多角度、层次性的分析思路.4.2教学策略分析4.2.1整体布局教学环节,灵活整合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包含了三个课题,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了化学反应,为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及复习,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渗透和建构“元素观”,笔者选择一个未知物质做为问题的探究,并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题目梯度由低到高,训练难度逐渐加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有意识的运用物质总质量守恒、元素种类守恒、元素质量守恒、原子种类和数目守恒等知识,感知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守恒的观念,将知识灵活运用后,再及时的总结和巩固知识间的关系,并归纳一类题的解法.在单元复习中利用典型题解题训练,对获得的基础知识及方法进行讨论、反思和提升,从而形成能够反映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的总观性认识,学生能够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转化.4.2.2利用板书呈现对“元素观”的整体认识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为强化学生对于一个化学方程式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课上首先以电解水化学方程式的信息挖掘为入手点,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将方程式中的多种信息展现出来,并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归类梳理后有条理、有思路、有结构的呈现在板书中,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的分析思路.板书设计如下所示:在呈现出板书后,还在习题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总结阶段进一步利用板书强调看一个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看到反应的信息(即整体感知),然后再看具体物质所呈现的信息(即局部感知),力图在知识梳理和分析过程中,体现出这些知识内容中反映出的内在实质.4.2.3设计具有梯度的教学问题为达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并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元素不变、分子变原子不变、纯净物中元素2H O===2H↑+O↑物质变化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条件物质变,元素不变物质间的质量比基本类型:分解反应微粒比:2:2:1分子变,原子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物质组成——元素分子构成——原子物质组成、结构物质分类化合物单质整体局部微观组成及元素质量比是固定的等,设计了以下训练题: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燃烧后的生成物仅为水和二氧化碳.①已知4.4g丙烷充分燃烧生成13.2g的二氧化碳和7.2g的水,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多少克?②丙烷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③试判断丙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用两种方法计算回答)④试确定丙烷的化学式.⑤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⑥一只祥云火炬总重985g,其中燃料丙烷约为400g,可持续燃烧15分钟,求一只火炬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为多少克?设计以上由简入难,呈阶梯性递进的问题,主要是引领学生在步步深入的解题过程中,逐步从物质层面、元素层面、分子原子层面、化学量(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层面理解化学变化,建立起“元素观”的重要认识.4.2.4设计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以上问题的解题过程,对于①②⑤⑥等较为简单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解答直接讲解思路完成,而较难的③④两个问题主要是先通过个人自我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落实在学案上,最后汇报讲解来完成.这样处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同时利用学生的汇报讲解规范了答题方法,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化学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再经过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才能逐渐提炼出观念.因此在教学中用好教材,精选示例,深入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化学观念,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不仅如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体验,通过知识分析、想象推理等思维碰撞,逐步感知化学观念,这样会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的可持续发展.致谢:感谢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老师以及《整体把握和实施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室》中各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及北京市骨干教师在成文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指导教师王钦忠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和修改!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促进基础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322(10):53-60.[3]卢巍.初中化学元素概念的理解与元素观的建立[J].山东教育,2011,762(08):35-36.[4]梁永平.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J].化学教育,2007(11):10-15.。
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化学方程式》,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四章《生命之源――水》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化学方程式”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要求)1)掌握化学方程式。
(以及)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功课,学习热情都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的方面)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2.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
3.提高学生解题和操作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
2.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
2.解决平衡方程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讲桌、黑板、彩色粉笔。
2.化学实验室用具和试剂。
3.化学沉淀反应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利用黑板上的九大类反应类型画线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步:复习基本概念和写法(15分钟)1.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写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箭头的表示方法。
2.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意义。
第三步:引入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方法(15分钟)1.引入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平衡化学方程式的不稳定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介绍各种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静态法、代数法和半反应法,并逐一解释原理。
第四步:解题方法和实例讲解(20分钟)1.给学生提供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实例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
2.采用示范导入的方式,划重点、提示常考思路、注意事项等。
第五步:化学沉淀反应实验(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化学沉淀反应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3.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编写平衡化学方程式。
第六步:总结复习内容(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疑惑。
2.归纳和总结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写法和平衡方法。
第七步:课堂练习(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
2.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人教版化学复习课:课题《化学方程式计算》复习教学设计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化学方程式计算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自我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探讨化学方程式计算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播放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动画,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回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要素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我设想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引入实例:
-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食品烹饪、清洁剂使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教学,保基础知识牢固。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P Q R W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A B C D5.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作业设计】基础应用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C.5 g水与5 g酒精混合成10 g酒精溶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1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关系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基础,是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为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涵义(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答计算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的利用能源。
4重点难点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5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6媒体使用策略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使用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使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参与程度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3.初步学会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评价任务】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完成任务1。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完成任务2。
3.能用观察法配平一些化学方程式,完成任务3。
【学习内容】这节课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导入,分析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出微粒的数目,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水通电的化学方程式的优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这种导入方法源于学生已有的质量守恒、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掌握。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试一试,比一比,并结合使用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及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符号表达式,结合刚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完全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学习的难度可以说不大。
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却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掉队。
主要原因在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物知识欠缺,在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还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又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
因此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循序渐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加强训练,逐步熟练。
【最新文档】化学式评课稿-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化学式评课稿篇一:化学万能评课稿化学评课稿:《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评课稿今天听了***老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老师没有泛泛地讲,而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
***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做完化学实验后形成的酸性或碱性的废液,是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
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种类都不变。
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顺利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在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表现出既好奇又困惑的复杂情绪。
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兴趣,但面对复杂的化学式和配平过程时,容易感到挫败。
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此外,学生在化学计算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迅速完成配平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和读法。
科学思维: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五、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初中化学_专题复习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道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关系,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2、通过教师引领例题,掌握折线题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借助辨析题和课本习题练习相结合,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4、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分析平时实验中所取药品量的不足或过多的现象,认识定量研究在实际生产、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火眼金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引起学生警示。
二、展示正确的解题步骤1.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化学式量。
3.解设未知数时不能带单位。
但列比例式时已知量一定写单位,计算结果也要写单位。
4.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一定要写在相应的物质下面,上下对齐。
5.计算时应把纯物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
6.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要保留一位小数需除至下一位,然后四舍五入.7.解题步骤要规范,过程要完整。
三、呈现完整的例题格式四、教师引领,例题讲解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 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CuSO4的质量是多少?(2)求所加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五、小组合作、共同提升2. .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上图所示。
试回答F列问题: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鼎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③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时间的化学,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应用。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
初中化学教研员评课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本次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并担任评课嘉宾。
在此,我首先对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将针对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化学课进行评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化学课,各位老师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明确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破。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时,老师们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性质,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小组合作、问题引导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老师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实验探究: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们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
2. 小组合作:在讲解“物质的溶解度”时,老师们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问题引导: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老师们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化学课,老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多媒体课件:老师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 实物演示:在讲解“气体的制取”时,老师们利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制取过程。
3. 视频教学:在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时,老师们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四、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节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 5:0.5g二氧化锰与一定量氯酸 钾共热到质量不减少为止,称得 残渣质量为15.4g。求: • (1)生成氧气多少克? • (2)原先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克?
推断化学式
3、某种气态化合物R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点燃
R + 5O2 = 3CO2 + 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判断R的化学式为 A. CH4 B. C3H8 C.C2H6O D. C3H8O
4、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 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加热 (1)3Fe + 2O2 Fe3O4 点燃 (2)Mg + O2 MgO2 点燃 (3)CH4 + 2O2↑ CO2 + 2H2O 通电 (4)H2O H2 + O2↑ MnO2 (5)H2O2 H2↑+ O2↑
书写常见错误:
• • • • •
1.臆造不存在的反应。 2.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3.反应条件出错。 4 .未配平,未写等号。 5.漏标或多标或标错“↑”或“↓” 符号。
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未配平
(找出下列所解答案中的错误)
解:设可生成X克五氧化二磷 × 点燃 × 4 P + 5 O 2 ==== 2 P 2 物质质量比计算错误 142 × 31
• 书写口诀: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须 正确;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 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标明。
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写 配 KClO3 2KClO3 KCl+ O2 2KCl+ 3O2
MnO2
标
查
2KClO3
△
MnO2
2 KCl+ 3 O2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九年级上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培养环保意识,关注化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
5.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6.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8.反思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量适中,避免过重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3.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积极性。
4.及时检查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实验操作: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结合实验操作,分析金属在实验中的应用。
4.溶液配制和溶解度:讲解溶液配制的步骤,强调溶解度概念,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化学方程式 说课稿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法分析
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②阅读课本寻找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意见,归
纳总结,自己寻找学习方法; ④利用多个小活动,如:大家来找碴,组合方程
式等,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方程式
06071508 施戎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第二章第三 节《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第3课时的内容。
本节主要探究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它是联系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①写(化学式) ②配(系数) ③等(等号) ④注(条件、相态) ⑤查(检查)
活动:大家来找碴
①Mg+O点2燃 MgO2 ②C+O燃2 烧 CO2 ③S+O2↑ SO2↑ ④H2O通电 H2↑+O2↑
组合方程式
①Zn、H、Cl;②H、O;③Fe、O; ④K、Mn、O;⑤Al、O;⑥S、O; ⑦Cu、O、H;⑧Fe、Cu、S、O; ⑨Hg、O;⑩K、Cl、O、Mn
二.书写的原则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书写的步骤 ①写(化学式) ②配(系数) ③等(等号) ④注(条件、相态) ⑤查(检查)
学法指导
观察发现法 谈论分析法 归纳总结法 活动引趣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课堂延伸、 布置作业
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回顾所学
拓展应用、 及时反馈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