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现状与急诊的关系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无缝衔接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一环。
急诊患者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研究
急诊患者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研究一、引言急诊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和处理。
在急诊医学中,急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急救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两个方面。
院前急救指的是在病患到达医疗机构之前,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
而院内救治是指病患到达医疗机构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
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病死率,减轻医疗压力。
二、急诊患者院前急救的重要性1. 提高急救成功率当急诊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时,及时的院前急救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急救,患者可能会因此丧命。
而通过院前急救,可以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提高急救成功率。
2. 减轻院内医疗压力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繁忙的部门,经常会面临患者数量激增的情况。
而通过院前急救,可以减少部分病患直接前往急诊科就诊的情况,减轻院内医疗压力,为其他急诊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机会。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1. 信息共享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之间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
当急救人员在院前进行急救时,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疗历史,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急诊科医护人员,以便他们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能够更好地进行救治。
2. 医疗设备衔接为了确保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顺畅衔接,医疗设备也需要进行衔接。
院前急救车辆中应配备一些急救设备,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紧急处理。
而这些设备应与医疗机构内部的设备兼容,以确保患者在到达医疗机构后能够继续接受相同水平的救治。
3. 人员培训除了信息共享和医疗设备衔接外,人员之间的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院前急救人员和院内医护人员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培训互动,以确保他们在急救过程中能够顺畅协作,提高救治效率。
四、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急诊患者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情况,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医疗记录分析等方法,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紧急救援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的作用是救治患者,在抢救时间和医疗技术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医院抢救任务的关键部分,下面将介绍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一、院前急救阶段院前急救阶段是指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
院前急救的时间非常关键,需要急救人员能够熟练地应对各种病情,快速地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院前急救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接到呼叫:当急救人员接到呼叫时,需要尽快出发。
2. 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需要进行现场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受伤情况。
3. 实施急救措施:急救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供应、止血等。
4. 运送患者:急救人员需要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
二、院内急诊绿色通道阶段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内部的紧急救援系统,是院前急救和病人入院治疗之间的重要纽带,具有加快患者诊治的时间、提高救治效果的作用。
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的主要特点是快速、高效、全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诊疗工作。
一般情况下,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可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接受患者:医院急诊部门的医护人员需要尽快接受急诊患者,并进行病情评估。
2. 注册登记: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患者的注册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等。
3. 诊断治疗: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4. 医技检查:医院内部的各种医技检查、检测设备可以为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检查和筛查服务。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工作流程为了充分发挥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的优势,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协调工作流程,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个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1. 呼叫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立即调度急救车和急诊科医生。
院前急救现状与急诊的关系63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院前急救现状与急诊的关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工作汇报标题:院前急救工作汇报引言概述:院前急救工作是救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提供的急救服务,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培训和技能要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汇报。
一、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1.1 提高患者生存率: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
1.2 缓解医院压力:及时的院前急救工作能够减轻医院急救科室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3 保障患者安全:院前急救工作能够有效处理急救现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二、院前急救工作的现状2.1 人员短缺:目前院前急救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急需增加专业急救人员。
2.2 装备不足:部分急救车辆和设备陈旧,需要更新和升级。
2.3 救护技能不足:部分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急救效果。
三、院前急救工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 问题:急救人员缺乏实战经验。
解决方案:加强实地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急救人员应对各种急救情况的能力。
3.2 问题:急救车辆和设备不足。
解决方案:增加急救车辆数量,更新急救设备,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问题:急救人员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够。
解决方案: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急救技能和专业水平。
四、院前急救工作的培训和技能要求4.1 快速反应能力: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冷静处理急情的能力。
4.2 专业技能:急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
4.3 团队合作能力: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协作配合完成急救任务。
五、院前急救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5.1 智能化技术: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2 多元化培训:推广多元化的急救培训方式,提高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
5.3 建立急救网络:建立院前急救网络,实现急救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结论:院前急救工作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以提高急救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总结
儿科院前急救的建立势在必行!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达到—— 社会可以满意 政府可以满意 最关键的是员工可以满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院院前急救
新生儿(85911005)
我院院前急救中心
(85911055)
普儿及其他(85911120)
(85911040)
标志我院院前急救工作新开端
——着眼未来,携手全省儿科界同仁,致 力儿童健康事业,为造福一方百姓而努力 奋斗!
二、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 及现状
院前急救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专业起步较晚 在运输工具、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急救体系建设等方
面有较大差距 世界上第一个急救医疗服务组织于1240年在意大利
佛罗伦萨州成立,我国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成立 于1987年。
——儿科院前急救差距更为明显
国外急救医疗体系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诊的突击队或先锋队,急 诊是桥头堡, ICU则是大本营。三者相 互依从 ,构成一个急救生命链 。
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
广义 泛指伤病人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
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 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
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
狭义 要素: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的专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 , 已初步建成了 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院前急救 网络系统。但是 , 随着卫生体制和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 ,医疗行业的变 革使传统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受到冲 击。
三、院前急救存在问题
国家和地方均未出台专门的院前急救相 应法律法规
网络建立仍不完善,急救网络达不到全 覆盖
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背景
社会的高度进步和发展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在医疗领域,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实施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或遭受意外伤害后,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急救措施。
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急救中心,在接收和治疗患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建立有以下重要性:1.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院前急救人员在进行紧急救治后,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医生和护士。
良好的交接制度能够保证患者得到连续的医疗护理,避免治疗中断和漏诊漏治。
2.提高救治效率: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能够使急诊科预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为后续的救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急救的效率。
3.减少医疗事故:交接环节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高风险环节之一。
建立明确的交接制度,规范交接流程,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二、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实施流程1.患者信息沟通:院前急救人员在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前,需与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患者信息的沟通,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已进行的急救措施等。
2.病历交接:院前急救人员需将患者的急救病历交接给急诊科医生和护士。
该病历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急救措施、药物使用情况等。
3.病情讨论:急诊科医生与院前急救人员进行病情讨论,明确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病例,医生之间需要进行深入的交流。
4.治疗方案制定: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措施,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如果有需要,还可与院前急救人员商讨治疗计划的细节。
5.手术室准备:如果急诊科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等特殊治疗,需告知手术室相关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三、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的注意事项1.及时沟通:院前急救人员在将患者交接给急诊科前,需及时与急诊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发展急诊医学提高区域院前急救水平
会动的“画”作文500字_初三优秀作文会动的“画”有一天,我在街上偶然发现了一幅奇特的画作。
在这幅画中,一条小河从远处流过来,河水清澈见底,流水发出宛如音乐般的潺潺声音。
河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着。
画中的花朵也动了起来,它们轻轻地颤动着,仿佛在跟我打招呼。
我被这幅画作深深吸引,站在那里静静地欣赏,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画境。
突然,画中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香气充满了我的周围。
我欣喜地走近画作,试图触摸画中的花朵。
没想到,我竟然碰到了真实的花瓣!我不禁大吃一惊,这难道是会动的画吗?我对这幅画作更加好奇了,于是我决定继续探索。
画中的小河正徐徐流淌着,我脱下鞋子,赤着脚步入了画中河水。
河水湿润的触感让我感到愉悦,我沿着小河一路欢快地走着。
突然,一条小鱼从河底游了出来,它闪着银光,眼睛好像在向我眨眼睛。
我俯下身来,轻轻地摸了一下小鱼的鳞片,果然是真实的!我顿时欣喜若狂,这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奇妙感觉。
我继续向前走着,画中的树木愈发茂盛起来。
我停下脚步,朝树枝伸出手去。
果然,树枝是真实的!我顺着树干往上爬,很快我来到了树梢。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画境,绚丽的色彩让我陶醉其中。
我身边的小鸟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对我说:“欢迎来到我们的画世界!”我微笑着点点头,感受着眼前美妙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欢喜。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画中的景物开始渐渐变淡,仿佛在告诉我时间不多了。
我抓紧时间,尽情享受着这一切。
不久后,画中的景物完全消失了,我回到了现实中。
我不禁感到有些失落,这段奇妙的体验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这段奇妙的经历只是一瞬间,但它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
这幅“会动”的画教会了我珍惜眼前的美好,也激励我去追求更多的美好。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如此宝贵,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它、珍惜它。
从那以后,我对于生活中的美好变得更加敏感和热爱。
无论是一朵盛开的花朵,还是一句温暖的问候,我都会用心感受并且加以珍惜。
急诊与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深入研 究现在急诊科与院前急救护理 的衔接现状 ,展 望 未来的发展 ,并提 出相 关建 。结果
现 ,急诊与 院前 急救护理在衔接方面确 实是 有一 定的问题 。例如 ,院前 急救 护理水 平有待提 高,交接过程 中的遗漏物 品 问题 。结论 遵循 “ 以患者为 中心及确保 患者安全” 的原则 ,逐步 完善急诊 科和 院前急救之 间的模 式 ,合理 利 用和
尽快做好完整 的护理记 录 ,积极 主动配合 医生 急救全过程 。 2 . 3 加 强护 士的专业 技术及 理论培训 ,提高 护士 的急 救水 平 应采用对急救护士进行培训 的方式 ,对于一些基础 的急诊和
抢救的最佳 时机 ,没能为衔接后 的急诊科 室提供一个高效的 院
前抢 救 。 1 . 3 对护理文件 书写的轻视 不 能够 及时快 速地为急诊交 接 医生 提供 一份全面 的护理记录 ,有时护理记 录过于简单 、有 遗 漏 、错别 字 、潦草 ,会给抢救衔 接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一旦 医 疗 纠纷发 生 ,往往会产生一系列举证麻烦 。
急 救 的效 果 。 并 且 ,如 果 突 发 事 件 是 高 峰 时 期 ,途 中 出 现
塞车 ,或 是救护车出现车祸 等原 凶,致使延误患者 最佳 治疗 时
间等 ,都 是转运过程中需要 注意的问题 。
1 . 2 现场 急救护 理配合 不够 专业 在 院前 急救护理 过程 中 , 由于一些 医疗 护理人员 的业务水平 不够 ,遇 到一 些紧急情 况 , 不能配合急救 医生 迅速做 出最专业准确的救治工作 ,对救护车
2 . 1 建立一个严格可行 的交接制度 患者 送达 医院急诊科 室
后 ,1 2 0急 救 护 理 人 员 一 定 要 对 在 院 前 急 救 过 程 中 使 用 的 药
院前急救(含120)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含120)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1.目的: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
2.使用范围:适用于急诊科3.定义:无4.内容:4.1 院前急救:4.1.1 救护车出诊快捷(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合理的救治处理措施。
4.1.2 急危重患者从急救现场到转运途中的监护、急救、处理,急救人员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4.1.3 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告知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4.2 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4.2.1 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患者病情通报; 120中心-救护车-医院的“三方通话”。
4.2.2 患者转送与安置:危重患者病情及时向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
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
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后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进行患者转运工作。
急诊科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4.2.3 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患者的院内转送。
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抢救室-(I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4.3 患者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患者交接:指急危重症患者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
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4.3.1 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
4.3.2 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患者转至院内病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和病情交接。
院前急救现状与急诊的关系ppt课件
2、上海市120现有人员编制400 多人,急救车110辆,年出救次 数约11万,日均300次,房屋建 筑面积约7000多方米,上海市人 口1352..39万,面积约6340平方 公里。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上述两个城市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就是个别郊区县也有单独的 120分中心,分中心人员、车辆 由郊区县卫生局管理。仅调度由 市120指挥中心,如北京的朝阳 区120分中心,上海的浦东新区 120分中心等,就是这样的分中 心,也比南京的120规模要大。
青岛 150 40 5 140 10060 731 1102
杭州 137 38 4 110
543 16596
无锡 80 27 3 90 4000 447 4787
南京 88 31 4.1 120
600 6597
1、北京市120:现有人员编制650, 急救车130辆,年出救次数约16万左 右,日均450次,房屋建筑面积约 5000平方米,加上北京有个红会批 准的999急救中心,规模也和北京 120近似。北京市人口1492..7万, 面积16410公里。
(二)、应逐步完善120管理规范 以及各种规章制度。
(三)、120应在“急”和“救”上下功夫。
(四)、120本身要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服务。
(五)、应逐步完善急救服务 一体化建设。
五、院前急救与急诊的关系
(一)、什么是急救一体化。 简单说:是从病人发病时,
医疗服务行为到病人身边,然后 在医疗监护下转送到院内,再视 其病情分流治疗。整个过程由不 同部门协同完成。
(一)、建设发展分三个阶段
1、建国初期:50年代后期。 2、80年代末及90年代前期:国家卫生部
在86年下发«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通知»。 3、非典以后:许多城市纷纷新建、改建和
发展急诊医学提高区域院前急救水平
02
开展急诊医学教育和 培训
加强急诊医学专业教育和培训,提高 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
03
建设急诊医学研究机 构
鼓励建立急诊医学相关的研究机构, 推动急诊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推进急诊医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建立急诊医学信息化 平台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急诊 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数据共享 和远程支持。
加强急救站点和中心建设
增加急救站点和中心的数量,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快速响应和服务覆盖。
优化急救流程
通过优化急诊患者的接诊、分诊、检查、治疗等流程,提高急诊服务效率。
提高急诊医学的诊疗水平
要点一
推广先进的急诊诊疗 技术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急诊诊疗技术 ,提高急诊医学的诊疗水平。
要点二
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 培训
位和职责。
加强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的建设,优化 急救站点布局,提高覆盖面积和辐射
能力。
建立健全急救网络内部运行机制和管 理制度,提高急救网络运行效率和服
务质量。
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培 训,提高其基本技能、急救知
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院前 急救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
院前急救能力提升
继续加强院前急救设施建设和人才 培养,提高院前急救覆盖范围和服 务质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急诊医学将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 发展。
医疗务创新
急诊医学将继续推动医疗服务创新 ,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 质的医疗服务。
THANK YOU.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急诊医学发展成果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有效衔接制度及工作流程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统组成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承担三个部门功能: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科急救;③院内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救护。
从发挥总体的急救功能方面来看,三方面紧密配合,构成了EMSS的一个急救链,作为整个急救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急救工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技术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服务的最终效果。
院前急救的服务过程包括:1.目击者或患者行为(包括自救.互救.按急救电话指导要求行动等)。
2.呼救受理与调度.咨询指导.联络指挥(包括记录患者必要信息.按原则和程序分流调度.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精神支持.必要的联络/上传下达/协调指挥等)。
3.现场急救(指在患者发病/呼救场所,按医疗原则.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救治措施)。
4.搬运途中救护(指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
5.急救车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
6.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
7.其他(指完成单次急救任务后的一系列工作)。
三.院前院内紧密联系,急救一体化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表现在如下多方面:①通信调度: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医院急诊科预报,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②病人转送与安置:病人送达医院急诊科时的快捷.准确.正确转运与安置必要位置,并实行进一步救治等医疗护理操作;③病情交接: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的必要病史信息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④器材.设备交接。
1.通信.调度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2.病人转送与安置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等工作。
院内转送工具保证:指接收医院的接诊护士.护工将担架(车).推床.轮椅等转送工具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急诊急救现状与问题
稳定及培养急诊急救队伍:医院急诊实现专业化救治、综合医院急诊应从依赖型、支援型向自主型转变,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急诊医疗专业队伍[3]。急诊急救医学在医疗专业中还属相对年轻的专业急诊急救医生的收入还不尽如人意,为稳定急诊急救队伍医院应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对急诊急救专业人才进行再培养和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及学习班,努力打造一支应急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急诊急救专业队伍。
发展方向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应的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如MICU、SICU、NICU、PICU等[1]。建立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以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改变现有的急诊服务模式和制度已成为必然[2]。
Hale Waihona Puke 笔者认为根据包头市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水平,医院急诊科应强化急诊急救体系一体化,即急诊(包括院外急救)-ICU(危重病监护强化治疗)-急诊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这一体系至少应首先在包头市三级医院尽快建立起来,因为有了ICU,可以大大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了急诊病房,急诊科医生可以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培养急诊医生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整体认识,对急诊病人早期诊断和规范抢救大有益处。
目前包头市二级以上医院十余家,大多数医院急诊科负责院前急救,为独立科室。各家医院急诊科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无真正意义上的急诊ICU及急诊病房。由于急诊科医生的轮转制度,虽可熟练完成一般初步急诊急救工作,但缺乏对重症患者连续治疗和观察的专科经验,仍停留在简单初步的快速诊治水平上,尚缺乏深层的和延续的治疗。其他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采用模式是“支援型”及“转运型”,即:医师不固定,轮转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初步诊断,相关科室会诊,转入各专科进一步治疗。这样造成急诊医生什么病都看,什么都不精,学术水平无法提高。急诊工作无节假日,常常超负荷劳动,收入水平又明显低于专科医生,这些原因造成急诊医生心理不平衡,长期如此,将影响急诊急救的发展。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与发展综述
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现状及发展综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推进和投入,我国急救体系的建设得
到了不断深化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急救能力的建设,不断完善急救机构的配备,优化
急救机构的职能,确保每一家急救机构都有必要的医护人员、医疗设
备和药物。
此外,要不断优化急诊处方、建设急诊路线,并建立急诊
及其他必要措施的标准,以确保急救机构快速、有效地提供紧急诊疗
服务。
另外,还要大力加强急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修订和完善急诊护
理专业的护理总体标准,健全急诊护理人员素质保障体系及其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加强急
诊护理能力的建设,完善急救机构的配备,加强急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今后,还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大力宣传急救知识,提高市民急诊
护理意识,构建完善的急诊护理体系,以实现急救式精准医疗的目标。
急诊与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研究
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9(3):62-64. [3] 刘佳,李文.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
杂志,2007(6):187-188. [4] 邢丽 珍,温国云.影响院 前急救护理 质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因及 对 策[J ].护理研 究,
(1)急救护理加强信息传输力度。①院前信息的接收端应安放 在医院 急诊 科 分 诊台处,以便于接 诊的医务人 员在 患者 到大 医院 之 前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基 本病 情。②院 前急救的护理 人 员要及时的将 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情况转达给急诊医生,以便于急诊医生可以根 据现场反应的情况及时的制定治疗方案,让患者尽快的接受治疗。③ 必 须 转变 护理的观 念 和态度,给患者提 供高 效高质 量的服 务。④ 通 过联网的方式及时的将信息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上。及时地进行分
急诊医疗主要是针对抢救急病患者、重病患者和突发性群体事 件 引起的伤害。因此 急诊 和院 前急救 护理 人 员的专业 素养和服 务态 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疾病治疗。所以认真的研究急诊和院前 急救护理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 纷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当前急诊与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的现状
①急救护理信息的不畅通。不难发现,目前的急诊和院前急救护 理存在着断衔的问题。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在护理之后将患者送到分 诊台后由护士分 诊,接 着由急救 护理的医 生口头与急诊医 生传 达 病 情。急诊的医生还得重新到急诊室了解病情,这样导致了患者接受治 疗的延误。急诊患者一方面想要得要的急诊护理不能满足,另一方面 还造成了就诊不及时,这些都是由急诊和院前急救衔接不及时造成 的。②急诊护理的交接工作。急诊和院前急救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务工 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医生对于病情的交接往往是 最关注的,而忽视了病人护理的交接。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病情没有 记录,仅仅是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作简单的观察和了解。另外对 于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记录时间不规范,甚至出现较大的误差,不仅如 此,院前的急救护士和急诊忽视的工作缺乏交接,比如病人的生命体 征、用药情况、护理情况、不良反应等等,这些工作上的疏忽很容易造 成医疗工作的不顺利以及引发医疗纠纷。③急诊与院前急救的护理 方式的衔接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急救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经验缺 乏的急救护士容易在复杂的环境中出现差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静脉穿刺准确度受到影响;没有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穿刺后转 运途中穿刺失败;心电监护电极片、吸氧管的丢失;此外,由于急救现 场环境比较复杂,细菌感染的几率比较大,急救人员无菌化处理不当 的话,很容易使患者收到细菌感染。以上情况表明,目前的急诊和院 前急救护理的连续性问题很多,衔接处理不当,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 的效率。 2 增强急诊和急救护理的衔接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独立性和风险性大
救护人员较少 病情复杂多变
(四)、艰苦性和紧急性高
工作环境艰苦 事故现场各异
三、全国120的 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建设发展分三个阶段
1、建国初期:50年代后期。 2、80年代末及90年代前期:国家卫生部 在86年下发«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通知»。 3、非典以后:许多城市纷纷新建、改建和 扩建。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70多个 地市级以上的急救中心(站)。
(三)存在问题: 1、 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2、行业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程度偏低。
(1)、机构不规范。各省市名称不一、编制不 一、经费来源不一、求救电话不一。 (2)、管理整体水平偏低。管理型多、业务型 少。专业人员少、高级职称少。管理人 员基本没有经过院前管理培训。 (3)、行业管理规范、制度不健全。质量标 准,管理规范。评价标准,服务规范。
(二)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120事业 得到长足的发展。
国内部分城市急救中心 的规模对比
人员 城市 编制
急救 车辆
年均 出救 (万)
日均 出救
房屋面积 城市 城市面积 (平 (平方公 人口 方米) (万) 里)
北京 上海
650 400
130 110
16 11
450 300
5000 7000
1493 16410 1352 6340
(五)、最近几年相继出现单纯型和 指挥型兼备的形式逐渐增多,就是南 京120这种现状,120有车有人,又有 医院网络分站,统一归市120指挥中 心调度。
二、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
(一)、社会性和随机性强
现场、环境不同 人群的身份多种 发生的时间不一
(二) 流 动 性 和 风 险 性 大
抢救地点复杂 患者发病各类 灾害事故多样
一、全国120常见的 几种模式
(一)、单纯院前型:独立法人单位, 直接隶属市卫生局或省卫生厅,为全 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一定数量 的急救车和人员编制,如以上海为代 表的华东地区大部分城市和天津、武 汉、哈尔滨、西安等城市。约占全国 急救中心的40%左右。这部分主要是 建中心较早的城市。
上 海 120
广 州 急 救 中 心
(三)、120依附于医院型:所有城 市的120隶属相对规模较大的综合性 医院,为急诊科的一部分或隶属于医 院。如重庆、福州、西宁等城市。
重 庆 市 急 救 医 疗 中 心
(四)、其他类型:120本身有规模 相当的医院,如沈阳。苏州没有120 指挥中心,由110接受群众呼救,指 挥一部分医院急救车完成院前急救 任务。香港、澳门则由消防下属的急 救员队伍完成院前急救的任务。
(二)、急救一体化流程:
病人或家属向120呼救→调度就 近派车→救护车到达现场→医务人员 抢救→途中监护送达医院→急诊科诊 治→急救、手术、ICU或专科分流→ 救护车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加强院前急救 和院内急救的联系
1、急救信息上的联系。有线、无线、网络 等。 病人信息及院内床位等。 2、急救业务上的联系。 院前院内最紧密的联系是接送病人时的联 系。 3、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的培训。 4、加强急救一体化的宏观联系。 相互理解、支持。 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席会议。 急诊医学会。互聘专家研究各自发展问 题。
南 京 市 急 救 中 心
南京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56年,现 有车辆28辆,人员编制88人(为 1987年市编办所定)。在各级领导 的关心支持下,南京120经历近50个 春秋,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 发展。南京急救中心目前共有17个 急救分站(其中5个自管站,9个网 络分站,3个挂靠分站)。
由卫生部牵头,委托华东院前 急救专业委员会有关专家编写 的«急救中心(站)管理办法»不 久将出台。
2、上海市120现有人员编制400 多人,急救车110辆,年出救次 数约11万,日均300次,房屋建 筑面积约7000多方米,上海市人 口1352..39万,面积约6340平方 公里。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上述两个城市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就是个别郊区县也有单独的 120分中心,分中心人员、车辆 由郊区县卫生局管理。仅调度由 市120指挥中心,如北京的朝阳 区120分中心,上海的浦东新区 120分中心等,就是这样的分中 心,也比南京的120规模要大。
武汉 青岛
杭州 无锡 南京
180 150
137 80 88
40 40
38 27 31
8 5
4 3 4.1
200 140
110 90 120
6000 10060
831 731
543
8543 1102
16596 4787 6597
4000
447 600
1、北京市120:现有人员编制650, 急救车130辆,年出救次数约16万左 右,日均450次,房屋建筑面积约 5000平方米,加上北京有个红会批 准的999急救中心,规模也和北京 120近似。北京市人口1492..7万, 面积16410公里。
5、杭州市120现有人员编制137 人,(2005年新增40人),急救 车辆38辆,年出救4万人次,日 均110次。杭州人口651.68万, 面积16596平方公里。
杭 州 市 急 救 中 心
6、无锡市120现有人员编制80多 人,急救车27辆,年出救3万多 次,日均90次左右,房屋在新建 约4000平方米。无锡市人口 447.19万,面积4787.61平方公 里。
院前急救现状与 急诊的关系
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 吕民
院前急救的定义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人医院以前的 医疗急救。一次完整的院前急救包括 以下过程: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急 救中心接受呼救和调度出车、急救人 员上救护车出动、救护车行驶到达现 场、急救人员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 的现场诊治、把伤病员搬运至救护车、 转送医院行驶及途中的监护、抵达医 院交接、急救人员向调度汇报完成任 务及救护车返回。
(二)、单纯指挥型:市卫生局下属的指 挥调度中心。中心本身没有急救车和人员。 急救车和人员均由个医院配置,由市120 指挥调度中心统一调度派车。如广州、成 都、珠海等城市,建设中心的时间较晚。 广州市和成都市均以当地人大的名义颁布 了当地的急救条例,加以实施,如规定全 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履行急救义务, 成立急救站,由市里指挥。
谢
谢
(三)、120应在“急”和“救”上下功夫。
(四)、120本身要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服务。 (五)、应逐步完善急救服务 一体化建设。
五、院前急救与急诊的关系
(一)、什么是急救一体化。 简单说:是从病人发病时, 医疗服务行为到病人身边,然后 在医疗监护下转送到院内,再视 其病情分流治疗。整个过程由不 同部门协同完成。
3、武汉市120现有人员编制180 多人,急救车辆40多辆,年出救 8万人次,日均200次左右,房屋 面积约6000平方米。武汉还有网 络分站10多家,武汉人口831万, 面积8543平方公里。
4、青岛市120,现有人员编制 150多人,急救车辆40多辆,年 出救5万人次,日均140次左右, 房屋面积约6000平方米。青岛市 人口约534万,面积1102平方公 里。
3、急救人员素质、业务技术水平偏低、 参差不齐。
四、国外院前急救 可借鉴的地方
(一)、急救资源相对丰富。生命第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急救规范,法规意识强,相 互配合较好。
(三)、急救经费政府承担或保险承担。
(四)、急救人员待遇较高。
五、对120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各级政府真正重视120的 建设。 (二)、应逐步完善120管理规范 以及各种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