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共32页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材料题解析

文化生活材料题解析

文化生活材料题解析道天笔记中华文化很牛逼,但是我们很谦虚。

【2013新课标2】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

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

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

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

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8分)(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4分)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滚动复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题3分,共60分)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6.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

这表明()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 B.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C.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固定不变了 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7.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
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等精神,
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 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
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 一的,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8
(2)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 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 导。
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 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 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 识能动性的前提。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 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12。
④日本爱吃海豚的传统文化与当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共存的科学理念不相符合,要自觉地加以剔除。体现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7
18 (1)
①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 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 依法行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②我国的政府具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 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要通过采取措施发展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9
第4讲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7.
①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 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现 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全面 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利于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3)
①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投 资200多亿,加强运河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能够带动运河沿线经济的发 展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C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文化。

A .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7.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讲解并描述了人与美食背后的温情故事,完善了故事、强化了人物和食物背后的文化,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深度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受到好评的缘由是( )①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给人以情感的启迪②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持续了文化的血脉③将人物与食物相结合,抛弃了传统的习俗④将美食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了文化的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受到好评的缘由是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给人以情感的启迪,①正确;《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这说明它受到好评的缘由是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持续了文化的血脉,②正确;③中“抛弃了传统的习俗”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美食与科技相结合,④不符合题意。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大才智大格局,体现了“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中国政治理念。

今日,“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长久的影响④人们在实践中创建并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今日,“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具有深远长久的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

3.(2024·黄山一模)“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许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②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③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④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未涉及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②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假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主动作用,假如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文化生活综合试卷(含答案).docx

文化生活综合试卷(含答案).docx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B B DC C B C A AD B A B D C A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B B BC AD B C B C C A A A C D二、非选择题:33、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2分)答:①我们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分)②面对传统文化,耍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屮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分)。

③面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屮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批判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自始至终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岀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

(4分)④在当代社会,我们要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分)3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本届艺术节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有什么样的启示?(12分)2&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本届文化节的作品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才得以创新。

3②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艺术节成功的吸收了山东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创新中注入时代楕神,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a③做到面向世界,傅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艺术节期间,中外文化彼此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的发展.心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生活》第一课选择题精1

《文化生活》第一课选择题精1

《文化生活》第一课选择题精选1 .2006年12月6日,广东省连州市借“第二届连州国际摄影节”和“第八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举办之际举办了“中国连州2006年招商引资推介会”,为65个重点项目举行了剪彩、奠基和签约仪式,总投资金额达39亿元。

上述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促进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2.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4. 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参观“伟大壮举光辉历程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长征胜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这体现了()①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5.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指()A.人们的一种素养 B.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受教育的程度D.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022年 《文化生活课后作业答案》优秀教案

2022年 《文化生活课后作业答案》优秀教案

文化生活课后作业答案〔2021、02、25〕1.【解析】古城大型水利工程和精美绝伦的玉器诉说着两期文化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深受震撼。

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开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同时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开展潮流、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决信念,①错误。

材料没有表达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答案】C2.【解析】文化平安事关国家的总体平安水平,国家的生存和开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尤其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必定要考虑文化利益。

材料强调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文化兴那么国运兴,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表达的是文化对政治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涉及文化是对政治的反映,②不符合题意。

“决定因素〞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此题选A。

【答案】A3.【解析】观看阅兵直播与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根底,②说法错误。

根据题意观看阅兵直播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④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答案】D4.【解析】只有优秀、健康的文化才促进社会开展,①错误。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主动的,②错误。

开展宁波读书节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③④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答案】D5.【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现了一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体系的早期区域生国家形态,可见,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②正确。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排除。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47、①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 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③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 ④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 30、①当前,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 有渗透与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 荡之势。我们必须奏响主旋律,引导文化生活。 • 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 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 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 3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21、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 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 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 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 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 扬者和建设者。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 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 1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 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 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 积极成分。 作用/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 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4、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 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 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同步高考真题1、(2013海南卷1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5江苏卷1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同步视频讲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3.(2015天津卷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4.(2015课标卷Ⅱ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

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5四川卷10)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必修三 文化生活 1--5课参考答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1--5课参考答案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前预习案1.答案C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在全球推行“软征服” 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①③符合题意。

2.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影响.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的说法与题意没有关系,所以选择c3. 答案A试题分析: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故本题选A项。

B.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指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是错误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文化创造的主体应是人民群众。

故排除BCD。

4. 答案D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天人合一,顺时而食’的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的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欢迎”,既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项表述不科学且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5.答案B试题分析:该题以“东方美人”茶名的由来和人们用冰水浸泡该茶的创造为背景材料,人们创造了茶文化并感受茶的芬芳,欣赏茶的美姿,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享用者,B正确;A强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本身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符生活体验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留住报刊亭,能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2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办好报刊亭,能繁荣城市文化消费市场;(2分)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留住报刊亭,能够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文明品味。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好题过关)(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单选题1.(2023·河南·模拟预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及国民文化素养的进步,电影已经逐渐融入大众生活,过年看场电影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2022年春节,全国电影票房60.35亿元,位居历史同期第二,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深受观众好评,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有()①电影院进行票价打折促销,吸引大量观众②电影题材丰富,满足了不同市民观影需求③过年看电影成为“新年俗”,呈流行趋势④消费观念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②:商品的质量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影本身的题材、呈现形式等能否能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影响电影的票房,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过年看电影成为“新年俗”,激发了人们的观影热情,③符合题意。

①: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出现电影票一票难求的情况,所以,电影院凭借打折促销,难以吸引大量观众,①与题意不符。

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物质上的消费水平迅速提升,而花费在文化领域的消费仍然远远不够。

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有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④说法不符合实际。

故本题选B。

2.(2023·广西玉林·模拟预测)部分景区兑换网购票后仅限当日使用,服务意识弱;某些视频平台会员费涨价后仍强制插播广告,附加费用多;有的文创商家品质配不上热度、客服跟不上销量,购物体验差……种种吐槽反映出当前文化市场在高速发展中,相关服务未能更好满足大众实际需求。

这需要()①文化市场必须把经济效益放第一位②政府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③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④消费者要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完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①: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①说法错误。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这段话说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 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2008年好莱坞又推出了中国功夫与中国国宝相结合的电影《功夫熊猫》等。

这启示我们()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3. (2008年高考政治,广东卷)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下列关于我国的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②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③受书写工具的影响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 (2007年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6.(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 围绕教育公平的话题,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但教育公平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文化生活》全册选择题专项练习

《文化生活》全册选择题专项练习

《文化生活》全册选择题专项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文化对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B.文化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C.人们的社会生活说到底都是文化生活D.人们的社会生活决定着文化生活3.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关键在抓教育,要重视经常性的教育,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

强调抓教育是因为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B.社会生产方式决定文化的形式C.教育是塑造人们文化素质的物质力量D.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4.上题中提到的思想、道德、教育等体现了A.丰富的文化形式B.广义的文化C.狭义的文化D.文化的力量5.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有①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

这是因为A.文化是一种社会财富B.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7.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的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汗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④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程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8.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发展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文化生活 1、2单元问答 以及答案

文化生活 1、2单元问答 以及答案

二、问答题1、《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

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

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

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

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2、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同时有着鲜明特色的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现代文化资源,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

2008年1月13日,山东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与我省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把山东建设成为思想基础牢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强省。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3、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

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4、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PPT文档32页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PPT文档32页

谢谢!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顿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练习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

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

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

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一位网友说:“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画面上那切了一刀的肉夹馍,那酥脆的声音,那晶莹剔透的油水……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让网友如此动情的原因是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②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③文化发展需要革故鼎新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5、《说文解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和”。

农耕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禾苗是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禾苗是自然协调的象征。

以上材料说明①农耕时代所产生的观念,反映了该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图景②农耕社会的生产实践,是顺应该时代观念的需要而产生的③禾苗被赋予自然协调的象征,源于农耕时代的生产活动④禾苗被赋予自然协调的象征,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农耕社会无必然联系A.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6、2012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以“科学发展,青春放歌”为主题,于10月底至11月底在全省高校开展高校社团文化网络展评、“科学发展观之我见”辩论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相声小品大赛、青少年书法大赛(大学组)、廉政文化征文大赛、网络摄影大赛等10项具有时代特征、岭南特色、青年特点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南方凤凰台答案《文化生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部分 。—— 陈鹤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