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1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课

第1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课
策略 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
难点分析
难点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背景和影响
策略 史料研习 合作讨论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历史教科书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讲述法 史料研习法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提供史料 巧设问题
提供史料 生动讲述
提供史料
导入新课 探究背景 理解措施
感悟影响
激发兴趣
研习史料 感知背景
史料研习 合作探究
分析能力。
豪强地主
民族矛盾
设计意图: 明确孝文帝的改
革与他的成长历程密 不可分。
《冯太后与孝文帝想象画》
教学过程——环节三:研习史料,理解措施
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一)制度改革
问题1:北魏官吏旧无俸禄……
改革1:禄(俸禄)行之后,赃(贪污受贿) 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上》
①整顿吏治:发俸禄,定法律。
北朝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设西计意图:
西魏 北周



晋 明确北魏所处的历史时期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分析出改革前的
北魏是在少数民族政权林立的 基础上建立的,认识到鲜卑族 由游牧到农耕的过程也是北魏 完成北方统一的过程。
官吏无俸禄
流民影响财政
设计意图: 通过史料研习,培魏孝文帝改 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 容和改革促进了北朝民 族交往的具体表现。
通过阅读史料,培 养研习史料的能力;通 过观察民族交融图片, 培养归纳能力;通过分 析历史现象,培养透过 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采取情境创设、分组讨 论等方式,对孝文帝改革的 措施进行分析,培养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一、课程概述《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中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了解其对北魏政权的影响和对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主要措施;–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主要措施;–学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历史的意义;–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2.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法:通过PPT呈现相关历史图文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学情分析学生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

然而,由于缺乏实践和经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提出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25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改革的目标和效果。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教案川教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课标要求】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孝文帝迁都相关史料的学习和迁都原因的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论从史出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识读“学习汉族风俗文化”相关图表,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4、通过学生分小组的“体验历史”活动,来培养学生体验历史和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小组讨论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2、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意识;3、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重点难点】一、重点:“迁移都城”和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二、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评价【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 课时【教具(媒体)】《千古帝王》视频,《敕勒歌》视频,鲜卑族的发展过程,鲜卑族、汉族生产生活的图片,“朕为天子……”史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放《敕乐歌》的音乐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创设情境)。

上课,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一首关于少数民族风情的民歌——《敕勒歌》,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特点, 关于民族差异,有人作了如下精辟的描述,大家请看视频(放《两个孩子的故事》的视频)。

同学们想想,这视频里讲的长城内的“孩子”是指哪个民族,而长城外的呢?生:汉族、北方少数民族, (点出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PPT)长城内的指的是汉族,外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 那他们各自的分布地域有什么特点呢?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居于中原,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第1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第1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第1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所选用的教材为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课前对象分析,教学过程,课后评价三大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课前对象分析关于教学背景的分析1.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教学内容的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是一场鲜卑族接受汉文化以谋求发展的变革。

它是“中华民族交融——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线中的重要环节。

3.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处于农村与城镇的交界处,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学情调查是:(1)关于知识储备现状:有4%的学生知道鲜卑族,有6%的学生知道北魏孝文帝,有5%的学生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

(2)关于民族交融的理解:有93%的学生只认识到少数民族和汉族单方面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其相互的吸收。

根据以上分析,我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改革促进了北朝民族交往的具体表现。

通过研习史料,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观察民族交融的图片,培养归纳能力;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采取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进行分析,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梳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的方法。

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趋势。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突出重点的方法是:创设情境,问题探究。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




教师归纳: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帝 改 革

那迁都是不是很容易完成的呢?当然不是,孝文帝遇到了很 大的阻力,他又是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 的呢?让我们通过一则漫画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境漫画《孝文帝迁都》,让学生穿越 时空隧道,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再现历史生活场景,吸引 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拓展 了学生视野。

五、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
六、教学策略 1. 历史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网络漫画、文字、 数字故事、教师语言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 重温历史,感受历史。 2. 问题研讨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史料,培 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归纳 信息的能力。 3.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通 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研讨、展示学习,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活动一】
介绍孝文帝。 对孝文帝的基本情况进行简介,特别突出他 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汉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为其后来改革奠定了基础。

【教学活动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1.迁都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出示材料:“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 风。 ——《悲平城》 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北魏歌谣” (学生作答,教师总结归纳) (1)平城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需要。 (从地理环境看) (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不 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3)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1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课稿(上交)

第1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课稿(上交)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一、课前对象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教学内容的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是一场鲜卑族接受汉文化以谋求发展的变革。

它是“中华民族交融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线中的重要环节。

3.学生情况的分析:我校处于农村与城镇的交界处,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学情调查是:(1)关于知识储备现状:有4%的学生知道鲜卑族,有6%的学生知道北魏孝文帝,有5%的学生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

(2)关于民族交融的理解:有93%的学生只认识到少数民族和汉族单方面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其相互的吸收。

(二)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能力: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改革促进了北朝民族交往的具体表现。

通过研习史料,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观察民族交融的图片,培养归纳能力;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采取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进行分析,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梳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并促进了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趋势。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策略:创设情境,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策略:史料研习,合作讨论。

(四)教学资源和方法的使用分析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研习法。

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流程:(如右图所示)教学过程:(具体环节如下)环节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幻灯片】图片展示“嘎仙洞的发现”和《魏书•礼志》的记载,推测二者间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各位评委,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 7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下的第三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我说课的内容由为4部分构成: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对这四个部分做一个详细的阐释。

首先:第一部分:说教材。

这是我说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

该部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主题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旧的、小规模的、单纯的统一的瓦解,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过程。

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课主要讲了三部分的内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第二方面,说教学目标。

该方面又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知识与能力。

本课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有: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课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有: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需要师生一起探讨的内容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孝文帝迁都相关史料的学习和迁都原因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论从史出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识读“学习汉族风俗文化”相关图表,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通过学生分小组的“体验历史”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历史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第三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中国古代重大改革内容。

是课标要求下的九大改革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有所有改革共有的特性外还兼备了其他改革不具备的极为鲜明的特点,其促动民族融合的特点也很容易与当今国内实事相挂钩。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理解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动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使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实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理解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水平。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理解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理解,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理解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说学情与学法学情: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归纳整理知识点的水平,不过绝大部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不够主动,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欠缺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水平。

学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提升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体会博采众长的作用。

通过归纳资料的方法提升学生语言简洁地归纳历史知识的水平。

通过创设情景,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分析评价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历史的水平。

三、说师情与教法通过接触课改的精神理念和在授课过程中的实践,我已接受并掌握一些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

并且能够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学。

四、说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引导课前预习1、以“改革前的北魏”为题,总结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以“你来说说孝文帝”为题,总结孝文帝生平。

3、你是否支持孝文帝迁都洛阳?请以角色带入并说明理由。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最全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最全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课标要求】(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

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2)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①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②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③吏治混乱,官员贪污现象严重,赋税制度混乱,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农民负担加重,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尖锐;④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改革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1)均田制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影响:①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③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④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莫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三长制――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内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1 政治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动荡各族群矛盾尖锐2.2 经济背景农业生产力低下商业发展受阻2.3 文化背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1 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3.2 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发展农业生产3.3 文化改革提倡儒学教育推行汉化政策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4.1 政治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4.2 经济意义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4.3 文化意义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的意义及影响5.2 思考与启示学生探讨改革的成功与不足联系现实,思考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六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6.1 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6.2 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第七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策7.1 改革税制实行租庸调制,公平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7.2 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设立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八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教育政策8.1 提倡儒学教育建立太学,培养士人推崇儒家经典,提高文化素养8.2 推行汉化政策鼓励汉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采用汉字,传承中华文明第九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1 政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稳定性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9.2 经济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实力第十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启示10.1 评价肯定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客观分析改革的不足和遗留问题10.2 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第十一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变革11.1 民族融合的加速改革中的民族政策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分析民族融合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2 社会阶层的变动改革对士族、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等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改革如何改变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第十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交融12.1 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分析改革期间汉文化在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探讨北方民族文化在改革中的保护和发扬12.2 宗教与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宗教政策的变化研究宗教与改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十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遗产与传承13.1 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隋唐政治制度的启示分析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演变的深远影响13.2 改革对后世经济制度的影响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的影响探讨改革对后世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第十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训与反思14.1 改革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探讨改革在历史条件限制下的局限性14.2 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研究北魏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手腕分析孝文帝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成功第十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与现代启示15.1 历史学者对改革的评价综述历代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改革认识的变迁15.2 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分析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改革对北方民族融合、社会阶层变动、文化交融的影响;改革对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及遗产与传承;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

北魏孝文帝改革 讲稿

北魏孝文帝改革 讲稿

导入:同学们,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她是近期的热播电视剧《锦绣未央》的女主角李未央,未央的人物原型是北魏的冯太后。

历史上真实的冯太后,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后代,并引发了北魏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改革。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板书:北魏孝文帝改革】新课:好,我们来看这节课的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这节课,我们要搞清楚三个问题:一.北魏在哪里?二.孝文帝是谁?三.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一.北魏在哪里?师:首先,第一个问题:北魏在哪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一些关键词。

(停顿)生:游牧在阴山地区。

在北方。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北魏政权地图。

此时,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北魏统一了北方,就位于黄河流域一带。

二.孝文帝是谁?师:那么,北魏孝文帝又是何许人也?生:拓跋宏。

师:好像我们同学之中都没有姓拓跋,这是个什么姓氏呢?生:少数民族(鲜卑族)出示PPT:北魏孝文帝,名拓跋宏,鲜卑人。

北魏第6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三.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师:那么,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请同学们看到8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请你思考,孝文帝面临的困难会有哪些?(停顿)生:语言不通;制度落后;有民族矛盾等等。

困难:困难:语言不通;制度落后;民族矛盾尖锐……师:非常好。

针对这些困难,同学们能为孝文帝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生:改革;向汉族学习等等。

师: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孝文帝是怎么做的。

从教材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五条政策,迁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这五条,说到底孝文帝都在做一件事情——向汉族学习。

所以孝文帝改革是一场汉化改革。

【2.措施】(1)迁都洛阳。

师:首先,迁都洛阳。

请看平城和洛阳的对比图,回答为什么要迁都?生:第一,迁到南方,更好地管理南边的人民;第二,迁到洛阳,因为这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汉族人民聚集更多。

(2)说汉语。

生:读史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时代特点;(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组讨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的认识;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后世相似改革的异同;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1 讲述北魏建立的过程和鲜卑族的兴起1.2 介绍北魏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1.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原因第二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述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如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2.2 介绍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废除井田制等2.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措施,如推广汉文化、提倡儒学等第三章:孝文帝改革的效果3.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如减少官僚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等3.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3.3 介绍孝文帝改革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儒学复兴、文化繁荣等第四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后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为北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与汉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民族融合、统一中国等4.3 介绍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如何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改革家等第五章:孝文帝改革的局限性5.1 分析孝文帝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5.2 讲述孝文帝改革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如对保守势力的妥协等5.3 阐述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如何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等第六章: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深化6.1 介绍孝文帝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改革,如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地方郡县制等。

6.2 分析这些政治制度改革对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的作用。

6.3 探讨孝文帝政治制度改革对北魏以及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孝文帝改革中的法制建设7.1 阐述孝文帝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举措,如颁布《魏律》、推行法治等。

7.2 分析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当时社会秩序、法律体系的影响。

7.3 讨论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启示和影响。

第八章:孝文帝改革对文化教育的推动8.1 介绍孝文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如设立太学、推崇儒学、选拔贤能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1 介绍北魏孝文帝的生平背景。

1.2 讲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的政治形势。

1.3 分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

第二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

2.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施3.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如何克服困难,推动改革的实施。

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4.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王朝的长远影响。

第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5.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并能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六章:政治体制改革6.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6.2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影响。

6.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第七章:军事制度改革7.1 讲解北魏孝文帝军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7.2 分析军事制度改革对北魏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人教版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说课稿范例想要学习进步,就要不停地对所学的知识勤加练习,因此为大家整理高三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说课稿范例,供大家参考。

一、与新课标的关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前言指出,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第四部分指出,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大胆的提出一种情境-探究-史鉴-升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含导师)成为历史预言家和当事人的情境-探究-史鉴-升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是历史教学观念上的开天辟地------真正将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记忆既定结论型教学扭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探究预定(未定)结果型教学,重视创新探究的学习过程,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煅练和培养师生的思维及实践能力。

学生乐学愿学。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和传播机,而是导师、伯乐,是点燃学生创造潜力的火把,乐教愿教。

人文(人道与民主)、科学、智慧、技能、创造是历史教学的责任!二、本课地位上承汉后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大时代,冯太后-孝方帝改革抛弃民族观念,顺应历史潮流。

从而稳定北魏统治。

为隋的统一和唐的世界最繁荣打下基础。

而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大大创新的时代,古今结合正好。

三、教学目的1、民族观念2、改革3、开放4、创新5、进步2 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3 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放弃达到发扬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难点:1、民族观念2、改革3、开放4、创新5、进步6、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放弃达到发扬五、教学步骤措施和教法:本堂课中,我力求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式、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与中国古代改革相关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我将讲述北魏孝文帝在推行改革过程中的一则小故事,如他如何力排众议,坚持实行均田制,从而引发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这个故事,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实行改革?他的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1.部分学生对历史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可能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
2.学生在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势,难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3.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某些环节过于紧凑或拖延。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各环节顺利进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学会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北魏孝文帝、大臣、百姓等角色,模拟当时的改革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改革的艰难与挑战。
3.撰写小论文: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一些历史时期的改革运动。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课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课版
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课版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
一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课版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分布?
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 地。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课版
北朝时,内迁少数民族中,一鲜卑 族拓跋部影响最大
鲜卑
鲜卑 羌

匈奴 羯
西北魏晋孝内文帝迁的各改族革说分课布版 图
编辑ppt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回顾编辑ppt少数民族相对落后相对落后逐水草以游牧为主先进比较完备定居以农耕为主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编辑ppt10千古第一后冯太后为了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
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出现了民族大 融合的趋势。
二 改革措施
政治 俸禄制度
1、建立新制度 措施:
三长制度
经济 均田制
迁都原因
2、迁都洛阳 措施: 迁都过程
迁都影响 易衣服
3、推行学习 措施 汉字文化风 俗的政策
北方 少数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课版
“千古第一后” 冯太后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 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 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篇: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1、改革背景(先出示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图,再出示鲜卑人落后的生产生活资料和黄河流域汉族人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引导学生作鲜明对比,展开联想: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交往中会有什么事发生?学生阅读教材后开展讨论:孝文帝应如何应对?)(教师小结)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与汉族交往频繁,增强了民族融合,但鲜卑贵族千方百计地阻止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行维持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鲜卑贵族还残酷地实行民族压迫,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变为奴隶和杂户,激化了民族矛盾。

各族人民反对鲜卑贵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

为了适应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缓和社会矛盾,缓解政权危机,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顺应潮流,锐意改革。

2、改革措施投影:鲜卑与汉族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些差异孝文帝进行了那些方面的改革(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注释,知道实施的新制度有: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理解实施新制度的目的:加强政府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教师讲述)均田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将农田分给农民,确保耕者有其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三长制:即五户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完善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

俸禄制:废除官吏自筹俸禄,敲诈百姓的制度,确立官吏的俸禄由政府统一筹集、分发的新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管理。

孝文帝实施的这一系列新制度,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2)迁都洛阳(指导学生先观看教材中的迁都示意图,了解迁都位置;后阅读教材和小字叙述,了解迁都的曲折斗争;再观看由学生表演的历史短剧——迁都洛阳: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教师小结)北魏都城从黄河以北的平城迁到黄河以南的洛阳,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说课稿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说课稿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选自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教材_____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对于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其在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变革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北魏这一时期的历史,可能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政治制度,如宗主督护制等。

(2)掌握北魏前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理解北魏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及鲜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体会到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2课时)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2课时)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阅读拓展: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文章,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视野。
2.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深入研究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北魏孝文帝的具体改革内容不够熟悉。前置知识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初步认识。学习障碍可能包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不深,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记忆不清,以及对改革影响的分析能力不足。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历史地图、时间轴、PPT演示、视频资料和历史文献。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和时间观念,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PPT演示将用于展示关键知识点和案例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视频资料可以提供生动的视觉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文献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原始材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这些资源的使用旨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见解,并及时给予反馈。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一、与新课标的关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历史课程程改革给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准》“前言”指出,“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第四部分”指出,“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大胆的提出一种“情境-探究-史鉴-升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含导师)成为历史“预言家”和“当事人”的“情境-探究-史鉴-升华”创新探究教学模式,是历史教学观念上的“开天辟地”------真正将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记忆既定结论型教学扭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探究预定(未定)结果型教学,重视创新探究的学习过程,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煅练和培养师生的思维及实践能力。

学生乐学愿学。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和传播机,而是导师、伯乐,是点燃学生创造潜力的火把,乐教愿教。

“人文(人道与民主)、科学、智慧、技能、创造”是历史教学的责任!
二、本课地位
上承汉后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大时代,冯太后-孝方帝改革抛弃民族观念,顺应历史潮流。

从而稳定北魏统治。

为隋的统一和唐的世界最繁荣打下基础。

而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大大创新的时代,古今结合正好。

三、教学目的
1、民族观念
2、改革
3、开放
4、创新
5、进步
2 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
3 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放弃”达到“发扬”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
难点:1、民族观念2、改革3、开放
4、创新
5、进步
6、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放弃”达到“发扬”
五、教学步骤措施和教法:
本堂课中,我力求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式、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立体思维。

每讲一个值得探究的重点时,大都作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教学时,学生关上书,最好叫学生不受“预习”的影响,使学生“远离历史教本”;老师据教本中的情景创设类似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环境”(有时可以避免历史人名、地名、而以与历史课堂“毫无关系”的面目出现更佳,因为这能使学生摆脱“预习”的牵制)提出链锁的问题,有时还敦促学生们在不受教本和教师牵制下,自由、轻松地思考。

如用学生易想到的形态大的鹅蛋与小石头比硬引入。


如我们是大森林里的蛮族。

二、探究策略:师生根据“历史情境”提出链锁的问题,分析问题,在讨论争鸣中无拘无束的各抒己见,甚至七觜八舌的“乱弹琴”,提出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从中“抉择”出自己认为的“上上策”(注意:猜测偏重发散思考“历史发展的可能走向”及相应策略,而并非大纲和目标中规定的具体时间、人名、地名、琐事)。

这过程中,教师须鼓励学生要大胆,在轻松愉悦中自主地猜测探究。

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师要容忍,甚至有意鼓动荒唐的“空想”“假设”。

因为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突发奇想”。

任何“胡思乱想”和“异想天开”都不能被压抑和批评,容许并鼓励学生间争鸣。

促使发散的创新思维向各个角度辐射。

不绝对把学生们的意见都“统一”到课本上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其特长。

都说历史由后人评说,如果按教本绝对化地,同时又不准有怀疑的精神,作为后人的学生恐怕不会
“盖棺定论”后的历史也可“开棺验尸”去评说。

况且,
哩。

后人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不应是记忆前人已下的历史结论,而应在争鸣中总结出适人适地适时的实用的方案,推动社会发展!!如果硬要把课本的结论塞给学生那肯定不是“探究式学习”,起码不叫真正探究。

分小组探讨,也有各抒己见。

实质是理科中的“推导过程”。

新课标是重过程,轻结论,事实上结论是不同的教材有完全不同的结论,甚至完全相反,如可以说孝文帝改革是一个消灭民族多样性的败家子。

可以研究造纸术对人类的危害。

现在是多种教材并用哪种观点都有生存的空间。

三、以史为鉴:话又说回来,教材肯定是我们教学
的主要依据,最终还得回归教本。

全课探究完后,打开教本,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上上策”与教本中的“历史真面目”比一比,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甚至可以“指责”历史前人的“过失”--------如果不那么
“按我的办法去做,会怎么呢?”,办,可能会怎么样?”
这样既回归教本,又不禁于教本。

四、提高升华:根据当堂课的思想品德培养要求,在水到渠成的最佳时机培养民族观念、改革、开放、创新、进步等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放弃”达到“发扬”
(注:流程是灵活多变的,以情趣猜测策略为重,如果学生对某(几)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就可以“纠缠不休”,暂放其余。

即使争论不出结论来,甚至不知所云,似是而非都是可以的,因为学生的收获很可能已超出预期)
学习历史最高目的是教会学生用人文、科学、理智、创新又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分析不论是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工作报告(毛泽东邓小平都写过《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还是我们教师的各种计划总结,还是学生的半期打算,无不都是分析“目前的形势”后制定的“任务”。

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