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及答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 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 农业集体化的成果2.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英法绥靖政策3. 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的特点是()A. 全面实施市场经济B.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 多党制代替一党制4. 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①废除农奴制改革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③实施新经济政策④制定苏联新宪法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 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 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6.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工业化7.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 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 邮票发行的时间C. 邮票的发行者D. 周年纪念的时间8. 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C. 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D. 注意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9.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 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C.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 标志着苏联的成立二、材料解析题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50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50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Word版,含解析)1.1921年6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直言不讳地声明苏维埃政权在重建资本主义,“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自由,然而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
这就是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
材料表明A.列宁已经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B.苏维埃政权要恢复资本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还存在问题D.苏俄要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2.《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意在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3.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
材料表明苏俄私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B.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4.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5.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
这些政策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6.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的形成,是一种历史选择,那么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政治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②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③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④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描述了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这说明苏俄()A.对小企业实行监督?B.规定一切生活必须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D.由国家经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3.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不成功的。
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对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西方报刊曾有这样的评论:“五年计划的四年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①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②苏联人民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③苏联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④列宁的正确领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6.实施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属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8.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2.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
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
这反映了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要协调发展B.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4.“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5.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B.实行新经济政策后C.两个五年计划后D.三年国内战争后6.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①废除农奴制②领导十月革命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练习卷及答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确切的表述是()A.资本主义有较快的发展B.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C.农村中保留大量的农奴D.沙皇专制制度继续加强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3.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似之处是()A.革命的背景相同B.革命的目的相同C.革命的结果相同D.革命的性质相同4.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国对苏俄进行干涉的原因是①不满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②惧怕共产党政权会影响到本国资产阶级统治③企图恢复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④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5.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于()A.七月事件后B.十月革命后C.苏维埃政权建立后D.临时政府建立后6.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日两国历史的相同点,正确的有①都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②经济发展迅速但仍相对落后③都加紧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④与英、美等国矛盾十分尖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最终目的是()A. 退出大战 B.得到喘息机会C.维持国内和平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8.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似之处是()A.革命的性质相同 B. 革命的目的相同C.革命的结果相同 D.革命的方式相同9.共产国际的性质是()A.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 B.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C.新的国际工人组织 D.国际无产阶级的咨询机构10.对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它的制定不符合当时的国情B.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D.在实施过程中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1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1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都()A.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B.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基本标志C.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并进而战胜资本主义D.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策略13.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历经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5.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1.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亿普特。
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2.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D.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3.【2021·漳州模拟】1921年春,列宁提出“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是基于现实的思考。
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4.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应该迅速实现工业化,以增强国防力量,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用指令性计划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工业化D.以新经济政策促进工业化5.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D.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6.【2020·广东】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A.实施新经济政策B.发展商品经济C.大力推行工业化D.实行农业集体化7.“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
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苏联模式的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联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3.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下列事件与该运动有关的是()①消灭富农运动②组建拖拉机站③消灭贫困户④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苏联模式。
这种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B.工业化基本实现C.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D.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1/5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关键弱点”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2)材料二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高效思维达标测试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它“新”在哪里A.所有企业由国家统一管理B.一切生活用品国家统一分配C.将剩余粮食交给国家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2.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缔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
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
”我们从歌词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D.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4.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
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如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6.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去世后,家住在彼得格勒的革命战士卡秋莎写信给国外的亲人,告知他们这一令人悲痛的消息,那么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里写的国名应该是A.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7.在“俄罗斯之名历史的选择2008”俄罗斯网民的投票活动中,斯大林最终排名第三。
其原因不包括A.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苏联经济B.实施五年计划推动苏联发展C.斯大林模式造就苏联工业强国D.领导苏联取得反纳粹德国的胜利8.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填空题1.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6.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二、选择题7.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B )A. 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 推动工业化建设D. 对付美国的“冷战”8.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
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
这反映了苏联( B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重工业发展迅速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D.完成农业集体化9.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
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
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B )A.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B.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 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10. “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含答案 精校打印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2.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4.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5.“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及答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 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 农业集体化的成果2.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英法绥靖政策3. 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的特点是( )A. 全面实施市场经济B.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 多党制代替一党制4. 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 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6.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工业化7.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 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 邮票发行的时间C. 邮票的发行者D. 周年纪念的时间8. 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C. 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D. 注意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9.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 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C.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 标志着苏联的成立二、材料解析题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20__四川成都模拟)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2.(20__来宾模拟)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3.(20__江苏盐城调研)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20__安徽黄山模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5.(20__广东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
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凯恩斯主义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20__开封模拟)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1926年工业产量比重生产资料生产 40.7% 43.7%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生产59.3% 56.3% 51.9% 56.6% 56.1% 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7.(20__江西南昌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相当于苏联农产品总量的25%30%。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2.如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
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3.(2017·海南卷)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4.“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5.(2017·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一月考)1925年,是苏俄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
这一年,粮食产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苏俄政权在经济战场上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苏联成立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6.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________”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这则材料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2.(2015·山西模拟)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试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试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4.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
这是为了( )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5.(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
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6.(2015·江西联考)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题(有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俄国人在等待面包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A.进行十月革命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苏联模式D.实行改革开放3.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维埃俄国去销售。
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发生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4.1924年,列宁逝世。
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远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5.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点发展重工业6.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7.如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所占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1928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8.下图是发生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业)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洛阳期中)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
这一规定()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为苏俄赢得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的信息,排除A项;该政策的实施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B 项;该政策带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项。
]2.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粮食产量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C[粮食产量出现低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俄国企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正确;俄国是一战的战胜国而非战败国,排除A项;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3.(2019·江淮十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
此规定()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A[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
]4.(2018·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题分合计28分,单选)
1.对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违背了农民意愿 B.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C.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D.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区别是
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3.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B.规定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D.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5.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和取消都起因于
A.所有制改造问题 B.市场经济问题 C.农业政策问题 D.国家工业化问题
6.1922年,最早参加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是
①俄罗斯联邦②白俄罗斯③外高加索联邦④乌克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巩固 B.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实现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8.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新经济政策的废除B.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苏联大清洗运动的展开
9.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二五”计划完成后
C.“三五”计划完成后 D.“四五”计划完成后
10.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1.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B.规定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D.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2.苏联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C.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3.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社会主义制度现今却不复存在,这表明
A.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
B.苏联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C.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自我调节功能完全丧失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探索有什么不同?造成什么后果? D.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暂时进入了空前的低潮时期
14.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有
①阻碍了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②同苏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③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④这种体制是形成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温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题分合计40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1.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朝,苏俄(联)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联)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
还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
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
”
回答以下问题:
(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说明其效果。
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
一、选择题(共14题,合计28分,单选)
1.933答案:D
2.940答案:C
3.941答案:D
4.949答案:D
5.1386答案:C
6.1848答案:D
7.1852答案:C
8.1853答案:C
9.5211答案:B
10.937答案:B
11.945答案:D
12.946答案:A
13.947答案:C
14.1854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题,合计40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1.917答案:
(1)变化及影响:
①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最大限度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③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使俄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④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一停滞状态。
(2)启示:
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并保证农、轻、重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稳步高速发展。
2.948答案:
(1)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商品交换。
苏俄政府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扩大生产,恢复经济。
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俄国的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找到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在斯大林时期,开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陷和弊端,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