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合集下载

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

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

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可发生于全年龄段患者,常存在明确诱因。

儿童病例多继发于严重感染或创伤、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等重症病例。

随着更多的病例被报道,一些非严重病例也可发生CLS,当引起全儿科医师的重视。

1.病因1.1 手术及创伤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复杂心脏畸形手术体外循环(CPB)后CLS发生率极高。

Seghaye等的研究中,行大动脉调转手术的新生儿CLS发病率达54%。

Stiller等对年龄从8天至11月的婴幼儿研究发现体外循环术后CLS发病率达37%。

何小军等对38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CPB术后发生CLS的相关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分别是:体外循环时间≥120min(OR=10.353)、紫绀型心脏病(OR=6.912)、年龄≤1岁(OR=6.254)、体外循环温度≤25℃(OR=4.151)。

张汀洲和刘宇均指出CPB中自体血容量/预充量(A/P)也是发生CLS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一个预测性因素。

A/P值增高,则CLS发生率降低。

此外,其他手术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切除术后、阑尾炎术后、先天性胃壁肌层薄弱发育缺陷并发胃穿孔或术后,大型创伤或烧伤、电击伤后亦可并发CLS。

1.2 感染在PICU,脓毒症是继发CLS的最常见原因。

国内报道脓毒症患儿CLS发生率约7.3-8.2%。

其原发病灶主要为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颅内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隆彩霞等人的研究显示脓毒症继发CLS几率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即病情越重,发现CLS几率越大。

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PRISMⅢ评分高,是发生CLS的独立风险因素。

除以上严重感染外,一些病毒感染也可并发CLS,最多见的为病毒性出血热,其他如流感病毒、EB病毒、轮状病毒。

其他病原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恙虫立克次体亦有并发CLS的病例报道。

CTCAE 4.0 中文版

CTCAE 4.0 中文版

血栓(如不复杂的肺
血栓栓塞事件
静脉血栓(如浅表性 血栓)
静脉血栓(如不复杂 的深静脉血栓),需 要医学干预
栓塞(静脉),非栓 塞性心脏血管血栓 (动脉)),需要医
学干预
定义:血管内血栓通过血流流至远端,堵塞血管。
血管炎
无症状;不需要干预
中度症状;需要内科 治疗
重度症状;需要治。
第二阶段高血压(收 缩压大于等于 160mmHg , 舒 张 压 大于等于 100mmHg ) ; 需 要 医学干预;需要多种 药物治疗;小儿科:
需要单药治疗。小儿 同成人
科:反复或持久(大
于等于24小时)血压
高于正常上限;需要
单药治疗
定义:病理性的血压升高,反复测量血压,超过140/90mmHg。
日常生活活动
定义:过多的淋巴液集中在组织里导致组织肿胀。
淋巴囊肿
无症状;仅临床检查 或诊断发现;不需要 干预
有症状;需要内科治 疗
重度症状;需要放射 学,内窥镜或择期手 术治疗
定义:包含淋巴液的囊性损伤。
短暂(小于24小时) 复发性或延长的(大
外周缺血

缺血,不需要外科手 于 等 于 24 小 时 ) 缺 术,不会造成永久性 血,和/或侵入性治
潮红
或诊断缩减;不需要 治疗;影响工具性日 或心动过速;影响个
治疗
常生活活动
人日常生活活动
定义:脸部幕式充血。
血肿
轻度症状;不需要治 疗
轻微非侵入治疗或抽 吸术
需要输血,放射学, 内窥镜或择期手术治 疗
定义:由于血管壁破裂,导致血液凝集在一个区域,包括器官和组织。
潮热
轻度症状;不需要治 中度症状;影响工具 重度症状;影响个人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1eak syndrome CLS)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监测手段的更新,CLS从最开始的知之甚少,到随后的逐步认识,再到现在的病情可以逆转,CLS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上有了长足进步,现就CL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1 病因临床上导致该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有严重烧伤、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过敏、严重创伤、急性胰腺炎、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体外循环、中毒、某些药物如IL-2、多克隆抗体等100多种。

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毛细血管渗漏,血浆蛋白及胶体液漏到血管外间隙,组织水肿。

引起 CLS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脓毒症[。

严重创伤、烧伤虽然为局部病变,但可诱发全身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而产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出现CLS。

2 发病机制生理条件下根据血管内外渗透浓度的改变,水和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而白蛋白等分子质量稍大的物质则不能。

但在上述病理情况下,通过多条途径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连接分离、出现裂隙,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引发毛细血管漏,机制可能有:2.1细胞因子介导学说Oberholzer 等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α)、I L—l、IL一8等促炎性反应因子加速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以通过诱导次级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炎症级联效应”,介导机体高代谢状态,激活内皮细胞、各脏器实质细胞凋亡通路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使各系统脏器由细胞损伤破坏进而发展为脏器功能衰竭。

2.2 补体介导学说Lofdahl[9]等研究发现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机制。

通过对补体系统的研究发现C1亚单位比例异常,C4水平降低,C1r、C1S 增加提示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高。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脓毒症患者中,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以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感染控制不力脓毒症患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因此感染控制是治疗的首要任务。

如果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细菌毒素将继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感染控制不力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炎症介质释放过多在脓毒症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起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介质不仅能够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还可以通过作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来促进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当机体内炎症介质释放过多时,就会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炎症介质释放过多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调节主要是由内皮细胞来完成的,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在脓毒症患者中,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常常会出现异常。

这就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也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其临床特征是全身性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炎症介质释放过多。

SIRS的发生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使之易于发生渗漏综合征。

特别是在脓毒症患者中,SIRS的出现往往是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五、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特点之一,而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机体对感染的应对能力下降,因此往往容易出现感染控制不力的情况。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兼容模式]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兼容模式]
K Korean JA Anesthesiol,2014,66(6):462-6 th i l 2014 66(6) 462 6 Rev Med Interne,2009,30(9):754-68
临床特点
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包括体腔积液) 少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降低及组织灌注不足 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 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病期之间界限模糊 并发症多 液体治疗矛盾多 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并发症多,液体治疗矛盾多。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是影响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之 。 是影响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THANKS!
高血糖 、早产儿、先心病、肺部疾病、败血症、手术治疗、 低体温、先天畸形 、病前不同天数液体正平衡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
发病机制
正常生理情况下 毛细 管内外渗透压的改变 毛细血管内外渗透压的改变 水、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屏障 进入组织间隙 白蛋白等较大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屏障 进入组织间隙
恢复期
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 大量液体自组织间隙回入毛细血管内 有效循环血量增加 此期应警惕脑水肿发生 治疗上应限制补液,适当利尿 以减轻组织、器官水肿 防止心功能不全及肺水肿

• • • •

新生儿CLS存在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 易被忽略 新生儿CLS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其特殊性 治疗中,病因治疗为根本,液体平衡是关键 病程中要适时全面评估 提倡无创监护及心脏彩超指导液体治疗 只有正确的诊断 准确的分期 细致的监测 只有正确的诊断、准确的分期、细致的监测 与评估以及恰当地选择输液方案 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肺水肿:过去认为是晶体液复苏所致,但不久即证实是组织灌注 不足结果;众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大量晶体液复苏虽导致严 重周围水肿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但晶体液本身并未增加血管 重周围水肿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但晶体液本身并未增加血管 外肺水(此时肺淋巴回流增加)。 此外,输液过快引起左心衰竭,可致心源性肺水肿;或由于缺氧、 酸中毒未及时纠正 负平衡出现时仍过多输液所致 酸中毒未及时纠正、负平衡出现时仍过多输液所致。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概括征(CLS)是一种突收的、可顺性毛细血管下渗透性徐病,血浆赶快从血管渗漏到构造间隙,引起举止性齐身性火肿之阳早格格创做、矮蛋黑血症、矮血压、体沉减少、血液浓缩,宽沉时可爆收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常病情危沉,临床表示搀纯,病期之间的界限朦胧,并收症多,液体治疗冲突多.临床诊疗的“金尺度”是输注黑蛋黑后测定细胞中液菊粉分散容量战举止死物电阻抗分解,瞅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果此法代价下贵,故没有符合正在临床推广应用.暂时诊疗C L S主要根据诱收果素、临床表示及真验室查看.正在SIRS、脓毒症或者中伤等致病果素存留下,出现齐身性火肿、血压及核心静脉压均落矮、少尿、体沉减少,、矮蛋黑血症等即可做出CLS的临床诊疗.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回复平常血容量、革新循环功能、保护脚够的氧供.为达到那一目标,需采与以下治疗对于策:㈠处理本收病、减少应激程度,缩小炎性介量的效率:祛除引起CLS的病果才搞缩小炎性介量的爆收,预防毛细血管渗漏.㈡正在包管循环的条件下节造进火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构造间隙火肿,细胞火肿、肺火肿加沉,心包、胸背腔渗出删加,加沉器官功能益伤.㈢普及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浑黑蛋黑的分子量为66270讲我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黑蛋黑也渗漏到构造间隙,构造间隙胶体渗透压删下,使更多的火分积散正在构造间隙内,果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黑蛋黑.要以人为胶体补充血容量,人为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暂时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战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没有克没有及渗漏到构造间隙并可革新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体造是:①死物物理效率:羟乙基淀粉具备形状及大小符合的分子筛堵漏;②死物化教效率:压造炎症介量的表黑,缩小促炎介量释搁,缩小黑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效率(预防中性粒细胞黏附),进而革新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缩小内皮益伤.㈣革新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压造炎症反应,革新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称于死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于炎性介量介导的血管内皮益伤灵验,并可预防激素诱收的下血糖战相闭的免疫压造.㈤包管构造供氧:CLS正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历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删下引起的肺间量火肿、肺的适合性下落,应采与较下的吸进氧浓度;板滞通气时减少呼气终正压,延少吸气时间.㈥正在收火期包管要害净器灌流,正在稀切监护下补液,但是正在回复期警告洪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火肿,符合利尿以减少肺火肿程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1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C S于成 年 人 、 童 和 新 生 儿 均 可 发 病 , 有 明 L 儿 具 确 病 因 或 诱 因[ ,原 发 病 包 括 体 外 循 环 2 (ado umo ayb p s , P ) 脓 毒 血 症 [ 、 重 cr ip l n r y as C B 及 7 严 ]
进入 组织 间 隙 , 白蛋 白等分 子 质 量 稍 大 的 物质 则 不 而 能 。但在 各种 病 因 导致 的炎 性 反应 的病 理 情 况 下 , 单 核 巨噬细 胞 系统 被 激 活 而 释放 肿 瘤 坏 死 因子 (u r t mo n co i fco , F)a I 一 er s atr TN - ,L 1及 I - , 小 板 活化 因 s L6 血 子 , 酯酶 A2等促 炎 性 细 胞 因子 , 中主 要 为 TNF 磷 其 —
细 胞损 伤 、 管 内皮细 胞收 缩 、 胞连 接分 离 出现 裂 隙 血 细 及 血管 通透 性增 高 。另外 , 内毒 素 、 自由基 和血 小板 氧 在 血管 壁聚集 , 直接 损伤 毛细 血管 内皮 细胞 , 毛细 可 使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高 , 能 阻 留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小 于 不
术后 CL S发 病 率 最 高 _ 。浙 江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儿 童 3 ] 医 院对 收治 的 3 8例先 天性 心 脏病 婴幼 儿 C B术 后发 P
生 C S的相 关 临床 资料 lgsi L o i c回归 分 析 显 示 , 致 t 导 C S的独 立危 险 因素 按 照 0 值 排 序 分 别 是 : P L C B时 间≥ 1 0 ri O 2 an( R一 1 . 5 ) 发 绀 型 心 脏 病 ( R一 0 33 、 O 6 9 2 、 龄 ≤ 1岁 ( R一6 2 4 、 P . 1) 年 O . 5 ) C B温 度 ≤ 2 ℃ 5 ( 一4 1 1 。这 些 均 为 婴 幼 儿 C B术 后 发 生 C S 0 .5) P L 的独立 危 险 因素 , 中 C B时 间是 最重 要 的独 立危 险 其 P 因 素 ,即 C B 时 间 越 长 , 生 C S 的 危 险 性 就 P 发 L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浆蛋白及水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组织间隙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初期以眼结膜、四肢和躯干为主;晚期以内脏器官水肿为主;CLS的严重后果是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损伤,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水肿外观虽严重,经积极治疗可能逆转恢复,处理不当也可能是致命的。

定义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引起CLS的病因有数百种,常见有严重创伤、脓毒症、DIC、体外循环术后(尤其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烧伤、重症胰腺炎,也可见于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多西紫杉醇等许多药物产生的毒性作用。

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脓毒症。

在ICU中,发生CLS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

体外循环可激活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系统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以及多形核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而引起CLS。

发病机制CLS的危害是从局部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大范围炎症病变,严重时可发生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CLS发生机理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⑴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是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正常的总血容量约有70%是在静脉系统,休克复苏之后常发生血容量超负荷,因此有大量的体液积存在静脉系统,造成静脉高压、静脉系统的郁血,以及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液体容易逸出血管外到间质间隙,而从间质返回血管内液体减少。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疾病,血浆迅速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之五兆芳芳创作、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效衰竭.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庞杂,病期之间的界限模糊,并发症多,液体治疗矛盾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散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阐发,不雅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动.因此法价钱昂贵,故不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目前诊断C L S主要按照诱发因素、临床表示及实验室查抄.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存在下,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下降、少尿、体重增加,、低蛋白血症等便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良循环功效、维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采纳以下治疗对策:㈠处理原病发、加重应激程度,削减炎性介质的作用: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干削减炎性介质的产生,避免毛细血管渗漏.㈡在包管循环的条件下限制入水量:过量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效损害.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的份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储蓄积累在组织间隙内,因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弥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份子量为(100~200)kD(目前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其中前者份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良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作用:羟乙基淀粉具有形状及大小适合的份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削减促炎介质释放,削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避免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良微循环、加重炎症反响、削减内皮损伤.㈣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响,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当于生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效,并可避免激素诱发的高血糖和相关的免疫抑制.㈤包管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进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顺应性下降,应采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增加呼气末正压,延长吸气时间.㈥在爆发期包管重要脏器灌流,在密切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警惕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适当利尿以加重肺水肿程度.。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分析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分析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分析概述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新生儿时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疾病发生前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患儿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护理干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正文护理干预的原则1.监测宝宝的体温、体重、呼吸、心跳、颜色等指标。

2.加强宝宝全身的护理,保持肌肤清洁,及时更换尿布。

3.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合理的配方饮食,保持静卧。

4.注意掌握喂养频率和量,防止过度喂养。

5.给予宝宝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热带,避免大声喧哗,维持恰当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6.监测宝宝出现的异常症状,比如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等,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的效果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避免患儿因此而落后于同龄儿童。

2.防止营养不良:由于患儿的吸收能力会因疾病受到影响,营养不良是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护理干预可以及时监测宝宝的进食情况,调整配方饮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3.降低感染风险: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以引起免疫力下降,使患儿更容易感染。

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护理干预存在的问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护理效果,或者甚至对宝宝造成伤害。

1.不注意细节:新生儿护理非常细致,需要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觉,注意细节。

不注意细节可能会导致宝宝感染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2.人员不足:有些机构护理人员不足,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使患儿状态出现反复,导致病情加重。

3.药物应用不当: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药物,但是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照规定渠道和方法使用。

2017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进展

2017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进展

33
2019/7/11
4.3 β -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β -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以缓解 CLS频繁而严重的发作,常用于缓解期进行预防 性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升高环磷酸腺苷 (cAMP)水平或抑制细胞内Rho激酶通路,减少血 管渗漏。
34
2019/7/11
5、连续血液净化(CBP)
患者原发病未能有效控制,内环境紊乱,或病 程中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使病情加重是CLS的易 患因素。
13
2019/7/11
1、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在治疗CLS的同时,应从根本上祛除诱发病因, 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的发 生
同时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 压、血气分析等,观察补液情况及病情变化
27
2019/7/11
3.5 晶体液
由于以下原因,晶体液常不推荐在CLS中使用。 1、晶体液的分子质量较小,大量输注可稀释血 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导致液体外渗,加重 组织、细胞水肿; 2、半衰期短,需要反复输注,补液量常常是失 液量的4~6倍;
28
2019/7/11
3.5 晶体液
3、与晶体液相比,胶体液可能对血管内皮更有 保护作用,能减少机体对纤溶激活的抑制,从而 缓解休克状态下的高凝状态。
29
2019质 非常易渗漏到组织间隙,不作首选
全血 天 红悬 然 血浆 胶 白蛋白 体
明胶, 右旋糖酐 人工 胶体 羟乙基淀粉
30
也易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液胶 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聚 在组织间隙,少用
也易渗漏到组织间隙,少用
不会渗漏,并可改善CLS,扩容效果可 达4-6H,目前首选
11
2019/7/11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之欧阳光明创编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之欧阳光明创编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欧阳光明(2021.03.07)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毛细血管水肿,大量血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浆膜腔渗液、全身水肿、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以低容量性低血压、低白蛋白和血液浓缩三联征伴随全身水肿为特征,具体表现为血压下降、体液潴留、体重增加、肺水肿、腹水、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时可引起心、肺、肾等MODS。

病因:引起CLS 的病因广泛,如严重感染、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症、重症胰腺炎、毒蛇咬伤、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作用等均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而释放TNF-a ,IL-1,IL-6等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血管通透性增高。

另外,内毒素、氧自由基等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渗透压升高,血管内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全身水肿、胸腹腔渗液、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MODS。

临床表现:临床上C LS可以分为两期,即毛细血管渗漏期和恢复期。

(1)毛细血管渗漏期:血管内的液体和大分子渗出血管外,毛细血管不能阻留<200ku的分子,甚至有些900ku的大分子亦不能阻留,临床上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全身水肿、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严重不足。

实验室检查示:血液浓缩、白细胞增高、白蛋白降低。

(2)毛细血管恢复期:毛细血管通透性逐渐改善,大分子、血浆回渗到血管内,血容量恢复。

此时若继续大量补液,常会引起急性肺间质水肿,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件下补液。

CLS的临床诊断:金标准:输入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分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分析,观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

毛细血管渗漏

毛细血管渗漏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病因引起CLS的病因有多种,常见于严重创伤、脓毒症、体外循环术后(尤其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烧伤,也是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多西紫杉醇等许多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途径。

二、发病机制正常生理条件下根据血管内外渗透压的改变,水和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屏障,白蛋白分子量稍大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的感染、创伤等某些突发因素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使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介导免疫反应参与,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在炎性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收缩,细胞连接分离,出现裂隙,经毛细血管运输通道的孔径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白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间质水肿,全身性水肿、胸腹腔积液、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同时肺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导致低氧血症,组织缺氧,加重细胞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涉及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尤其是肺间质的渗出,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

三、临床表现及分期参考Lucas等对严重失血性休克的分期及Ta2hirkheli等对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system2atic cap illary leak syndrome, SCLS)的分期,可将CLS分为两期。

第1期为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又称渗漏期,此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体质量增加、液体潴留、胸水、腹水、肺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压、少尿等,此期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因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陈丽萍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1主要内容u概述u病因与高危因素u发病机制u临床表现u诊断、鉴别诊断u治疗、监测3江西省儿童医院概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u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致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以低蛋白血症、低血压、急性肾缺血和全身高度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u延误诊治常致多脏器衰竭和严重内环境紊乱u近年来CLS已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4江西省儿童医院概述5江西省儿童医院全身的毛细血管如果单根排列,它的总长度可达到15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4圈,但平时大约只有1/3开放,就能应对身体的需求概述毛细血管u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u内皮细胞的孔能透过液体和大分子物质u吞饮小泡输送液体u细胞间隙不同,通透性不同u基板能透过较小的分子,能阻挡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u O2、CO2和脂溶性物质可直接透过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6江西省儿童医院病因与高危因素u病因:尚不明确,文献报道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重症感染(脓毒症/败血症)、严重创伤(如大手术、外伤等)、烧伤、急性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合征、复杂心脏畸形患儿体外循环、药物或毒物中毒、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低体温、DIC等u多脏器衰竭与CLS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7江西省儿童医院病因与高危因素u 新生儿CLS 的主要高危因素:重症感染、重度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肺损伤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u 某些药物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u 其它危险因素:通气时间超过7天、早产江西省儿童医院发病机制最根本机制: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致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u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凋亡、收缩变形等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u 微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沉积,致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受到破坏u 肌动蛋白应力纤维形成,最终导致微血管渗透性增加,血管内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u 血管内水分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水肿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及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9江西省儿童医院可溶性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u 研究发现,在CLS 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的介质有补体;白细胞介素-1、-2、-6、-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三烯 B4等u 上述介质的共同作用,诱导全身炎症反应,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收缩,细胞连接分离而出现裂隙,微血管通透性增高u 内毒素、氧自由基、血小板在血管壁的聚集等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10江西省儿童医院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11发病机制12江西省儿童医院临床表现13江西省儿童医院三联征+全身水肿低容量性低血压低白蛋白血液浓缩临床分期毛细血管渗漏期毛细血管恢复期任何危重患儿或有高危因素患儿出现全身高度水肿时,均应想到CLS 的可能临床表现毛细血管渗漏期u主要临床特点:u全身高度水肿(体液潴留、体重增加、肺水肿、脑水肿、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u血浆蛋白降低;低血容量性低血压(休克)和血液浓缩(HCT、HGB升高)u常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和多脏器衰竭,患儿可有衰弱、疲劳、肌肉疼痛,偶有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u 常持续1-4天14江西省儿童医院临床表现毛细血管恢复期u又称为血管再充盈期,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恢复,大分子血浆回渗至血管内,血容量恢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张炜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apillary leak syndrome, CLS),是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毛细血管性水肿,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全身严重水肿进行性加重、少尿、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是临床上非常危险又十分棘手的危重病,成人报道的死亡率为50%。

CLS 的危害在于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损伤,从局部的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全身炎症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大大增加了临床救治的难度。

在成人和小儿心脏外科,CLS的认识较广泛,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儿内科、特别是新生儿科,CLS客观存在但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小儿CL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都是空白。

现根据成人的报道和本院经验作一概述。

一、病因引起CLS的病因有数百种。

导致该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有烧伤、感染、ARDS、过敏、严重创伤、急性胰腺炎、体外循环等,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脓毒症。

在ICU、PICU、NICU中,发生CLS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

烧伤、感染、ARDS、过敏、严重创伤、急性胰腺炎等,是通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发生。

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

体外循环是通过激活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多形核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而引起CLS。

某些药物如重组白细胞介素(L)-2、多克隆抗体等也可发生CLS。

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毒蛇咬伤的毒素作用,致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可导致CLS。

二、发病机制SIRS在CLS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诸多原因启动SIRS之后,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坏死或内皮细胞间隙增大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血管内分子量<200ku的物质(如水、电解质、血浆白蛋白等)漏出血管外,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出现水肿、少尿、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丢失)、血液浓缩、有效循环量不足,进而出现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出一系列危险而复杂的临床症状,终致MODS。

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临床上CLS可以分为两期,即毛细血管渗漏期和恢复期。 (1)毛细血管渗漏期,又称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此 期持续约1~4d,血管内的液体和大分子急剧地渗出血管 外,毛细血管不能阻留<200ku的分子,甚至有些900ku的 大分子亦不能阻留,临床上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弥漫性 全身水肿、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脑、肾等 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严重不足。实验室检查示:血液浓缩、 白细胞增高、白蛋白降低。
同时由于肺水肿,低氧血症,组织缺氧,加重毛 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的损伤又进一步加重 子痫前期,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关于新生儿和儿童重症相关CLS临床关注甚少,病 理研究也亟待加强。
CLS的临床表现:
具体特征:以低容量性低血压、低白蛋白和血液浓 缩三联征伴随全身水肿。 具体表现为血压下降、体液潴留、体重增加、肺水 肿、腹水、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时可引起心、肺、肾 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CLS的防治
药物防治
移植相关性CLS的预防比较困难,因为细胞毒药 物、细胞因子及CsA的应用不可避免,且CLS的发生 发展常较迅速,几乎无前驱症状。移植期间对患者进 行严格的全环境保护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早期发现感 染并积极有效控制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CLS发 生。考虑CLS与静脉应用CsA有关时,可将CsA改为 口服应用或用其他药物替代CsA预防GVHD。
素通过缺血的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使 血中内毒素的水平升高,内毒素直接 作用于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 另一方面,内毒素引起炎性细胞释放 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间接地引 起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改变。
细胞因子 氧自由基 中性粒细胞
CPB存在血管内皮损害的因素
物理因素 血流动力学 内 毒 素 细胞因子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分期及特点
1.渗漏开始阶段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渗漏开始阶段 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代表体循环的外周组织水肿明显, 代表体循环的外周组织水肿明显, 但代表肺循环的血管外肺水指数 (ELWI)无明显增高。 )无明显增高。
分期及特点
2.渗漏期 ELWI与ITBI呈正相关 渗漏期 与 呈正相关 当静水压向正常范围接近, 当静水压向正常范围接近,渗漏 的液体量超过肺淋巴回流代偿能 力时,肺水肿出现。 力时,肺水肿出现。
ELWI:血管外肺水指数3-7ml/kg : ITBI:胸内容量指数 850-1000ml/ m2 :
注意
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时, 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时,因人血清白 蛋白的分子量为66 蛋白的分子量为 K D,可渗漏到组织 , 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 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 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内, 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内,故要少用 白蛋白。 白蛋白。 羟乙基淀粉(贺斯和万纹, 羟乙基淀粉(贺斯和万纹,前者分子量 ),起到堵漏 为200kD;后者为 ;后者为130kD),起到堵漏 ), 作用。 作用。
治疗
胶体液与晶体液并用于液体 复苏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的安 复苏治疗 可明显提高治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全性和有效性。
补液监测
PiCCO监测,只要ELWI没有明显 监测,只要 监测 没有明显 增高,就可通过补液使ITBI向正常范 增高,就可通过补液使 向正常范 围接近, 围接近,以尽可能地保证组织灌注 。 如果ITBI增高还可以给予利尿治疗。 增高还可以给予利尿治疗。 如果 增高还可以给予利尿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郭世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义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syndrome CLS)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 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 细胞损伤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大量血浆蛋 白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 白渗透到组织间隙 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 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 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 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 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 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的一 组综合征。 组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浆蛋白及水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组织间隙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初期以眼结膜、四肢和躯干为主;晚期以内脏器官水肿为主;CLS的严重后果是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损伤,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水肿外观虽严重,经积极治疗可能逆转恢复,处理不当也可能是致命的。

定义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引起CLS的病因有数百种,常见有严重创伤、脓毒症、DIC、体外循环术后(尤其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烧伤、重症胰腺炎,也可见于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多西紫杉醇等许多药物产生的毒性作用。

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脓毒症。

在ICU中,发生CLS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

体外循环可激活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系统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以及多形核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而引起CLS。

发病机制CLS的危害是从局部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大范围炎症病变,严重时可发生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CLS发生机理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⑴ 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是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正常的总血容量约有70%是在静脉系统,休克复苏之后常发生血容量超负荷,因此有大量的体液积存在静脉系统,造成静脉高压、静脉系统的郁血,以及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液体容易逸出血管外到间质间隙,而从间质返回血管内液体减少。

特别是在休克早期复苏时,使用过量的晶体溶液或者是胶体溶液,大量水分或胶体积聚在间质间隙中而导致CLS。

⑵毛细血管扩张:在感染、烧伤、严重创伤或药物反应时,都可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毛细血管床,增加毛细血管的血容量和静水压,促进液体从血管内转移至间质间隙中形成水肿液。

同时体内释放出体液因素,如缓激肽、前列腺素和组织胺,也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床,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和静水压。

2.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各种病因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在许多炎症因子中,有的能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有的抑制血管通透性。

为了保持正常的血管通透性,增强与抑制通透性的活性物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在水肿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炎症介质来源于二大类:即组织源性和血浆性。

组织源性介质有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PGE 1 ,PGE 2 )、白三烯(LTC 4 ,LTB 4 ,LTD 4 ,LTE 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溶酶体成分(酶性的有酸性白细胞激肽,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非酶性的有阳离子蛋白和阴离子蛋白)、淋巴因子及细胞因子(包括IL-1,皮肤反应因子又称炎症因子,淋巴结通性因子等);血浆源性介质有缓激肽、纤维蛋白肽、FDP以及活化的补体成分等。

这些介质引起水肿的机理有:⑴使内皮细胞收缩,扩张微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内压力升高,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部扩大,导致血浆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外渗。

⑵PGE增高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通透性。

⑶LTB 4 使粒细胞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脉上。

它不被组胺拮抗剂或消炎痛所对抗,表明不是通过组胺或前列腺素释放起作用,但PGE可加强LT作用。

⑷PAF损害内皮细胞,增加通透性。

⑸酶类可水解血管基底膜。

⑹阳离子蛋白和阴离子蛋白,通过刺激组胺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

总之,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介质较多,作用比较复杂,彼此之间有协同作用,因此难以用单一因素解释水肿的形成,使治疗时只抑制或对抗某些介质不易获得成功,增加治疗困难。

虽然晶体溶液易于通过毛细血管屏障外渗和达到平衡,他们的转移和消失也很快。

但是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内一些接近200000d的大分子物质,也变得易于渗透至间质中。

此时给予过多的胶体溶液会增加间质中的胶体渗透压,加重水肿。

危重病病人用大量液体复苏时,液体外渗是难以避免和预防的。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三种情况会丢失大量血浆蛋白,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⑴创面渗出:创伤局部大量渗出,特别是在烧伤后的头24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

⑵血液稀释:大量失血的同时常伴有血浆蛋白丢失,只输入大量晶体溶液造成严重的血液稀释,血浆白蛋白浓度也下降,虽然淋巴回流可以代偿一部分,但血浆胶体渗透压仍难维持正常。

⑶渗漏至组织间隙:SIRS时,全身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至组织间隙。

如果淋巴管因受到组织间隙升高的压力压迫,不能达到引流平衡的目的,更使液体滞留在间质。

4.淋巴回流受阻正常情况下淋巴系统在平衡组织间隙液体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肺为例,正常肺的毛细血管压平均为,肺组织间隙压约至-2kPa,因此不易发生肺水肿。

即使肺毛细血管压增至~4kPa,还可能被代偿性增加淋巴回流所抵销,只有快速升高超过此值才产生肺水肿。

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增加到正常的20倍,能抵销约2kPa的肺毛细血管压。

肺移植后淋巴管要2周以上才能修复,术后易发生乳糜胸,如果此时肺毛细管压升高2~,就足以诱发急性肺水肿。

创伤直接损伤淋巴管,胸导管切断,组织间隙压力过高,或抗休克裤、管型石膏、弹力绷带、止血带等压迫淋巴管,引流不通畅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淋巴回流。

正常情况下淋巴管系统在平衡调整组织间隙液体容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引起水肿的血浆白蛋白临界值约20g/L。

组织液中的蛋白浓度通常为1~g/L,约为的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时,水肿液中蛋白质浓度可达到30~60g/L,远超过血浆。

淋巴回流受阻发病过程正常生理条件下根据血管内外渗透浓度的改变,水和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白蛋白等分子质量稍大的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

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坏死或内皮细胞间隙增大时均可使毛细血管对大分子的滤过屏障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创伤等某些突发因素均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而释放TNF-α、IL-l、IL-6、血小板活化因子、磷脂酶A2等促炎症细胞因子,其中主要为TNF-α。

促炎症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多形核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等效应细胞,使这些效应细胞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等加速花生四烯酸代谢并释放TXA2、PGI2等炎症介质,形成瀑布效应并介导免疫反应参与,引起SIRS。

在炎症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连接分离、出现裂隙,经毛细血管运输通道的孔径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

另外,内毒素、氧自由基和血小板在血管壁的聚集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后血管内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浓度升高,血管内水分迅速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出现全身性水肿、胸腹腔渗液、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使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同时肺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导致低氧血症,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并形成恶性循环。

CLS涉及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如肺的渗出、心包腔的渗出,甚至脑室的渗出),尤其是肺间质的渗出,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

CLS是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早期信号,并与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

CLS的危害是从局部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大范围炎症病变,严重时可发生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CLS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全身组织水肿,水肿首先出现皮下组织疏松处,以眼球结膜出现最早(图3-1-3),然后面颈部出现水肿,以后躯干和肢体才显现(图3-1-4),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等浆膜腔积液;严重时出现脏器水肿,水肿的脏器功能下降。

肺水肿弥散功能下降,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水肿,出现心肌收缩无力;肾脏水肿,出现排尿困难等等。

1.渗漏前期该阶段主要指创伤或休克救治早期,为了维持循环稳定而大量输血输液的过程。

此期病人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有效血容量不足,严重低血压,不快速或大量补充容量常难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

2.渗漏期由于毛细血管膜通透性改变,淋巴回流受阻,使大量液体存留于组织间隙,从而使血容量缺乏更加严重。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展的低血压,尿量减少,以及由面部、颈、四肢至躯干迅速形成的全身性肿胀。

严重时还常伴有肺、脑等脏器水肿的症状。

也可能伴有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

间质间隙内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的量,直接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液体扣押通常持续18~36小时以上。

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越短恢复越好,反之预后差。

3.恢复期由于细胞膜电位的恢复以及钠泵功能的再建,液体由间质间隙回到血管间隙,病人表现为循环趋于稳定,只需少量的输液即可维持血压,脉压增大,尿量明显增加。

有些病人可能出现短暂的高血压症状或心、肺功能不全。

随着尿量增多,全身性水肿在数天之内逐渐消退。

有时需长达10天左右。

目前诊断CLS主要根据存在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存在引起SIRS或脓毒症的因素,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补充小分子晶体物质后水肿更加严重等可临床诊断CLS。

此外,还可进行以下检查:1.组织间隙压力测定组织间隙中的压力不易测定,结果也很不一致。

文献报道接近零(大气压),皮下组织为负压,又有人报道肢体的间隙压少于。

肺在吹张时间隙压只有,静止时少于。

使用抗休克裤的压力在4kPa,会阻断微循环,降低组织血流和导致缺氧。

若间隙压力超过,需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2.间质液成分分析间质液仅含少量血浆蛋白质,水肿严重时如能收集到水肿液分析蛋白含量,和测定胶体渗透压,可观察血管渗透情况和恢复过程。

如持续得不到改善,预后极为不佳。

水肿液的渗透浓度较血浆渗透浓度增高很多,有时可达到350 mmol/L以上,增加的部分主要是渗出的蛋白质或其他胶体所形成。

鉴别诊断1.特发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CLS,最初于1960年由Clarkson等报道,可无诱因,反复发作,是一组少见的原因不明的低容量性低血压、血液浓缩、非蛋白尿性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多数情况下伴有异型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严重时也可出现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可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但在发作期肺、肾毛细血管一般不受累。

特布他林(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可改善症状并预防其发作。

2.筋膜间室综合征有外伤史,外伤局部水肿明显,其他部位无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