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式学习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意义的建构者。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负担重,缺乏自主学习时间等。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提出“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例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反思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认知水平。
例如,在探究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 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探究策略,提高探究效果。
例如,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展,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效果与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
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通过自学的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动笔等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打下扎实的基础。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这种开放的多角度的学习方式的探究,激活课堂,使学生掌握数学这一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性地学习。
通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此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具有较高驾驭课堂能力,开展探索教学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
⒉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自主学习这种开放的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摒弃以往学习的许多弊端,激活课堂,使学生学习方式由死学到活学,由活学到活用,从而发生质的变化。
像陶行知说的那样,学生能想,能看,能干,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陈旧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致使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为了完成对书本中静态知识的学习,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以知识的受体存在于课堂中,他们主体性、创造性潜能被无形的压抑,师生间难以实现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还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年24期┆291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徐宣林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初中教育阶段的各学科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也产生了极大创新和优化。
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大势所趋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提升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分析思考的能力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记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沟通互动和问答有效提升师生感情。
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细化和落实,初中教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教师需要改进和优化以往课堂教学中落后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手段。
将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优化改进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可以主动进行思考数学知识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课堂合作学习。
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提升课堂数学学习效率体会感悟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有效导入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始必将是成功的重要前提[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课程导入的效果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对课程导入的环节设置,运用有效的方式成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思考兴趣。
通过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应变的。
在一堂课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并将之付诸实践的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帮助老师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引发探究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二维图形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在教学概率论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自主计算概率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分类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数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思考和创新时能够以更加灵活和富有创意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例如,通过一系列系列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感悟并想象数学中隐藏的规律以及更广阔的应用价值。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邀请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去胜任角色,增加参与度及有效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研究领域离散化,让小组在成立之初就定义好小组成员的职责,并明确小组整体任务的目标,然后通过合作讨论、总结等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更大程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个人化学习路线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题的思考、策划以及其解决的过程带来的乐趣。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一、认识数学自主学习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学生自己也需要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勇于克服困难,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1. 提高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拓展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参与数学小组讨论、上网搜索相关的数学知识等方式,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己也要敢于尝试、不断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和问题,并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学习要有恒心和耐心,愿意接受挑战,乐于思考,勇于探索。
三、实施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引导和帮助学生。
初中数学的教研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课堂氛围不活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索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探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二、主题内容1. 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成绩不理想。
(2)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沉闷。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
2. 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3. 优化教学策略(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发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注重教学评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
4.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三、实施步骤1. 研讨会阶段: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 实践阶段:教师根据研讨成果,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有哪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 引导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
教师在引导探究中起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打破知识框架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知识框架,通过引入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科学、艺术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他们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3.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差异化教学意味着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学材料和学习方式。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4. 综合运用数学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本和习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案例分析: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创设情境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摘要: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数学学科被人们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数学教育仅仅注重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所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探讨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应关注的问题,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师应关心的问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想创造。
在新课标的不断实施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
那么,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探究的氛围,进一步培养探究的意识有关资料显示,教学活动是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提倡的是一种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一定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
如果按照这种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回答已经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然后,在这基础上认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主动探究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实际的教学情景,进一步创造探究的思维通常情况下,问题情景就是指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达成目标。
例如,初中数学中在教授“圆的感念”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到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感觉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于是就轻松地回答说是圆。
然后,我们还可以再问:“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能说是其他的形状呢?为什么不说是三角形或者是四边形呢?”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非常开心,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说是不可以,那样的话会无法正常滚动。
学生会在沉思问题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于是就能讲解圆的定义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张萍;闫集中学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参与知识发展和探究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背景,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上;应放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上;应放在如何更好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上,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形成过程,经过独立思考和艰辛的探究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一、价值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树立自信心、找到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显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
满足了爱和受尊重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引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
学生都是得到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热爱、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而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数学中及时评价,显示激励功能,把握评价契机,审视度势地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三角形平分线、中线、高”一课上,在了解到“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在三角形内交于一点,三角形三条中线也在三角形内交于一点”这个特性后,有同学马上说:“三角形的三条高也在三角形内交于一点”,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因为学生没有做出正确的猜测而评价学生——“错了”、“没有好好动脑筋”。
我认为,学生由前两种情形类比到高的学习情境,这是认知过程中自发的顺应和迁移现象,更是学习中勇于探索所作的大胆猜测。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们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根据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自己去探究、总结和归纳。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师们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们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自己去想问题,去解决问题。
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们还需要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在学生需要了解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优质的数学学习网站或者数学学习APP,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
教师们还可以创建一个数学学习的微信群或者QQ群,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学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学们的分享中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注重引导和反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们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时候教师们可以给予他们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们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
自主生成的角度 出发重新考虑每节课学习活动的场面。
( 一) 做好上课 的准备
渗透到每个孩子 中去 , 留把发 问返 回到个人的余 地。 在 问题 的设 置上要有铺设阶梯 、 层层推进 , 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
能否成为 自主学习的课 与孩子 自己是否做好上课的准备情 趣 和成就感 。比如 , 在教授《 探索三角形相似 的条件》 时, 笔者从
究” 。“ 自主探究” 有两个含义 :
一
出问题 和困惑 ; 第三 个环节是讨论 , 学生对 问题进 行讨论交 流 , 解决不 了的做下记录 ; 第 四个环节是展示 , 对于有 困惑 的问题 向
是指不依靠老师 、 父母 和朋友等人 的力量 , 而用 自己的力
老师请教 , 然后展示解决 问题 的方法 ; 第五个环 节是评价 , 小组
分析 : ( 1 ) 由垂直于弦的直径必平分 弦 ,并且平分 弦所 对的弧 ,故 A E = E C ,
: , :
彘, 故A B = B C , A D : C D 。
于学生思考问题 是否缜密是一个很好 的考验 。
四、 思路清晰
( 2 ) 欲证 明 C D。 尸 c = ‘ A B须 , Ⅱ 【 C D = A B 儿文俐造 两相 似三角形 , 分母上 的两线段 可构成 AP AC, 但分子上 的两条线段
的多元化评价 、 小组评价 、 组 间评价 、 教师评价 等 , 表扬突出小组 和个人 。 在 自主生成 的课堂教学 中, 以学生 的体验促进学生的思
考讨论 , 以讨论促进学生知识的 自主生成 , 最终提高学生的 自主 探究能力 。 三、初中数学 自主 生成模式教学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 环节
初中数学教研常见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数学教研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教研的常见主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常见主题1. 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1)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问题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交流等。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等。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方法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网络教学、制作教学课件等。
2. 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1)多元化评价传统数学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元化评价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交流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全面评价。
(3)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是一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3.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资源的整合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实现教材的优化整合。
具体方法包括:调整教材顺序、补充教材内容、开展教材拓展等。
(2)课外资源的开发课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生活资源等。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探究
160美眉 2024.01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探究袁智强(陕西省城固县高田寺初级中学,陕西 汉中 723200)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对初中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自然而然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的重视。
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的知识?数学教师就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式。
数学原本就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学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阶段性的需求,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去思考、去探索,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消化吸收。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探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失去了优势,而自主学习法是近年来在不同科目教学中采用的新型方法。
初中数学和其他科目相比具有完整的逻辑性,学生对于这个科目大部分也都是唯恐避而不及。
在学习的时候,基础不牢,后续将无法再进行,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按照教师的思维来大胆地尽情学习,注重方法的创新,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自主学习,本身有些勉强,需要教师从中去引导,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兴趣。
自主学习法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在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与需求的同时,也能组织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内容就会进行自我探索。
最好是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学习的这个习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还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孩子结合课文,运用实际情况来更好地了解课文知识,从而为未来学习深层数学知识的探究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扬中市实验中学 温 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
(一)、预习性设计的探究性问题案例1:苏科版七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师手拿自制的三角形模型问学生:“谁能画出一个与老师手里的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学生问:“请告诉我们这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师说“这个三角形有一条边是cm 6,或有一个角是 50,你能不能画出来?”学生说“不一定能,大部分画的三角形和老师手中的三角形不全等,但也有可能全等”。
师问“有一个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呢?六个条件全要?还是能少一些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个三角形具有几个条件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生成性的探究性问题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即兴提出的或自己即景想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研究。
案例2: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51页第10题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FC=41BC 。
图中有 几对相似三角形?请把它们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
(图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三对相似三角形(∆ADE ∽∆ECF ∽∆AEF )这时,有一学生问:“老师,图1中有4个三角形,其中三对三角形两两相似,只有∆ABF 与它们不相似,是否存在某种条件,使得图中的4个三角形都相似?”面对学生的突然提问,我发现这是一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立即调整教学计划,将上题改编成如下探究性问题:如图3,在矩形ABCD 中,E 是CD 的 (如图2) 中点,点F 在BC 上,且AE ⊥EF 交BC 于F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动手勤,探索勤,参与积极。
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析问题,这无疑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勤于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方法,让学生好奇,让课堂新鲜,寻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一、创设愉悦的导课情景“情景”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直接相关。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既让学生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教师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将新课的引入故事化、游戏化、生活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课堂的自然、亲切、轻松,而不是陌生与压力,才能主动地参与进来,无拘无束地去探索,智力的差异、思维的不同才能淡化。
这样学生有了自信心和信任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探索,进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力求好学的内在动力,从而自觉地去探索新知识。
二、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开放空间探究过程应以探究情感为动力,不应局限于智力活动,以解决问题、运用知识为主线,不应纯粹地传授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优化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使课堂成为“无错”课堂,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个性的东西,而不是去否定。
提出问题后,我们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多次尝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宽敞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这样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的实践平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我们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还可以在操场上、在田地里。
学生掌握了知识后,我们将学生带出教室,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学生才能理解知识,活用知识,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式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问题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问题设计。
1.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启发式问题设计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1 针对性原则: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
1.2 层次性原则: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1.3 启发性原则: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4 趣味性原则:问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启发式问题设计:2.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矛盾冲突: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矛盾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 类比推理: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问题串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启发式问题设计的实践案例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启发式问题:3.1 导入环节:问题1:你能总结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吗?问题2:为什么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3.2 新课环节:问题3:如何证明勾股定理?问题4:请尝试用几何画板工具,模拟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3 练习环节:问题5: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问题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cm,一条直角边长为3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4. 总结启发式问题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与自主探究
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 究, 目的是充分发挥教 一 其 题起点较高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解决有一定 的 主体精神 , 使学生通过 自主探究真正理解 和掌 学生顺利到达知识彼岸搭设 自主探究的阶梯 。 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 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识 的方 培养学生的 难度 , 教师要适时引导, 由易入难 , 分解问题 , 为 以后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结多边形探究 的模
、
处 预设引导 , 创设导入情境 , 激发学 生的 : , 则最短路程是多少?
:
A B 所在平面上 的任意一点 , P L C AC 作 D. 于 B
作 P L B于 A 作尸 Ac于 试探究 肋 、 E.A , 上 通过探究 , 使学生感悟到“ 面对新问题 , 联
探 究 欲
EP 创设 良好的导人情境 , 不仅能使学生迅速 :为边长 4 的正方形 , 米 房间高 3 。一只蜘蛛 P 、F之 间的关 系。 米
地从抑制 到兴奋 ,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 当做 在 A处 ,一只苍蝇在 蜘蛛去抓 种 自我需要 ,自然地进入学习新 知的情境 。 C处。试问,
一
引 申 拓 展 : △A C的边 长 为 口, 正 B P是
学资源 , 设计符合学 生实际 、 适应学生发展 的 : 抓苍蝇需要爬行的最
短路程是多少 ? 探究 内容 , 引导 , 学生 提供 自主探究 的 : 积极 为
舞台 。下面我就谈谈 自己一些肤浅的认识。 :
一
() 2 若苍 蝇在 C A 问题 2如图 。 . 有一 长方 体形 的房间 , 地面 c
一
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其 关键是教师要整合教 :
() 1i t问, 蜘蛛去
知识的应用 : 在矩形 A C B D中,B 3B = A = ,C 4A 、D交 于点 0 P为 A ,C B , D上任 意一 点 。 作 肋 上 C于 E P _ D于 求 P +F的值。 A ,FL B E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漳浦县霞南中学林阳永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他们由抽象思维慢慢转化成理论思维。
大脑记忆,想象等能力快速发展。
因此,逻辑思维强的数学学科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初中生今后数学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在数学课堂上,不再是独专性的“一刀切”,不能再以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占据课堂的主体。
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下面以北师大版七八九年级数学教材教学为例,谈谈引导学生的几种探究方法。
一、观察——认识
观察可以说是认识一切事物的起源,通过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观察同样起着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的“包办式”教学,新的数学课改中要求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能力。
而该能力的培养首当其冲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能力。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且他们善于发现,乐于观察。
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例如观察例题文字,观察例题情境图,观察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去认识新知,学习新知,掌握新知。
例如,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先确定两条直线的观察点(同一平面内),探究重合--相交--平行--垂直的变化顺序;再对比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找出异同点;然后解剖观察,精确地掌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顶角、余角、补角”等知识,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后引导全面观察,从现象见本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加深对判定条件的理解。
借助生活中的图片有序观察和认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水涨船高。
二、操作——发现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充当着一堂课的全部执行者。
他们是发现者、提问者、讲解者……对于每一个知识点,他们生怕漏掉什么没有讲解,因此,总是尽自己全部力量将一个知识点的条条框框边边角角全部灌输给学生。
但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同时也是低效无趣的。
初中生犹如朝晨,他们青春活力,具有探究的好奇心,教师一味的包办只会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懂得“放手”,让学生学会通过独立探究,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亲身操作发现知识点,发现数学中的奥秘。
只有亲自探究,动手发现,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印象也更加牢固。
例如,教学《圆的对称性》一节课,教师创设实践操作的环境,注重课前动手操作,引领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领悟。
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两圆重叠(将其中一个圆任意旋转),及时点拨学生清晰地口述操作的过程,人人争当操作员,去发现“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注重引导课上动手操作,借助圆形纸片学具操作旋转的方法,探索圆的“等弧”另一个特性,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注重课后动手操作,训练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三、猜想——验证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学会猜想。
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等不断发展的初中生。
教师在数学教学
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猜想验证,而不能坐享其成。
学生只有学会猜想,才能激发大脑中的思考因素,才能推动自身深层次的发展。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引导。
当出示一副例题情境图时,不要急于揭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中能够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能够对新知产生哪些有意义的猜想,并且在课堂上,通过自我探究进行验证总结。
其次,学生在进行猜想时,教师不能打压,嘲笑。
可能有的学生猜想的内容是无意义,不科学的,这时教师也要鼓励,鼓励学生的这种积极性,接着帮助学生一起验证该猜想有无合理性,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节课,对于三个基本性质的猜测和验证是探究的内容。
需要经历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让学生大胆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从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导入,研究方向上的变化,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探索规律中验证实例而达成共识。
自主探究不等式两边的变化与结论的辩证关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在数学学习的猜想中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把应用领域拓宽。
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实验—结论环环相扣。
四、概括——归纳
概括一词在数学学科中出现频繁,且意义深刻。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知识后,只有学会概括归纳,学会将知识融入进大脑,才算是学有所得。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一条概念,一个做题方法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对象。
纵观很多数学课堂,教师喜欢将定义,方法等以一种自认为很全面的表达方式传达给学生,殊不知,学生在这样一种被动的“输入”下,不仅觉得枯燥无趣,且学习效果也是不理想。
数学教师只有放手给学生去总结,去概括,学生的记忆才会更深刻,即使错了也不要紧,通过错误的归纳中,学生能够看到自身在本单元知识点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改正,效果自然也是不错。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探索1:只给两个三角形各自一条边的长度或一个角的度数一个条件,判断是否全等;
探索2:给出两个三角形各自两条边、两个角或一边一角的条件,判断哪一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索3:研究三条边或三个角的情况,注意公共边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重视互逆知识点的存在,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取其规律性的“精华”,由局部到整体,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五、类比——联想
数学从来都是一门灵活变通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通过死记公式,套用公式来学习,解题,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初中生正在慢慢增加对外面生活的认识,他们在不断的积累生活经验,不断的丰富大脑,这就为他们学习数学带来很大帮助。
数学初中课堂上不应该局限于当堂课本知识点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通过当堂的知识对数学点进行类比和联想。
当学生学会将新知举一反三,学会类比联想,那么他也就更深一步的掌握了知识点的精髓。
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从而推动学生数学更深层次的发展。
例如,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节课,教师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根据性质1与性质2的相似或相
同点,发散思维联想到性质3,从文化价值到科学价值再到人文价值的挖掘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在比较中学习探索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助于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构建数学模式,并且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由目标问题联想到原问题,让问题变得浅显易懂,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应用类比思想的素材,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联想思维。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一门贯穿终身的重要学科,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而初中数学也正是处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小学数学知识又要承接高中大学的重要阶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而是应该以一种发展的、深远、长久的眼光去对待。
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其数学素养也就有了质的飞跃。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要学会培养发展学生数学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