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执行管理办法(第二版)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一、总则本制度规定了月度生产计划和各种分项生产计划的编制、实施、控制与考核,旨在加强生产计划的严肃性,增强各部门执行生产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期完成。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与生产计划的实施有关的所有部门。
第二章一、派产计划编制原则派产计划的编制是本着满足交货期、降低风险、均衡生产的三大原则进行。
具备派产条件的订单按交货时间和生产周期通常在当月、次月、再次月进行三个月(其它周期参照执行)的滚动派产,编制三个月的订单一级计划表,之后再按顺序分别展开至二级计划、三级计划等,直到展开至零件计划。
所有的展开计划都必须包含全部内容和对应的时间起点和结束点。
交货期接近、机型接近并结合生产能力等因素按当月、次月、再次月进行排产和批次划分。
二、已具备条件的订单排产计划编号2.1、所有的派产计划都应根据计划的先后顺序编号。
规定,在当月排产的订单计划编号为A,次月再次月另行排产的订单分别为B、C。
当月考虑产能计划、机型接近或交期接近的应进行批次编号。
例如,按十天一批次编号,则排在最前的为A1批次,其次分别为A2、A3;B、C批次编号按上述进行。
2.2、按批次编号后,同一批次计划的按计划级别进行归类汇总,汇总的计划将作为批量排产和外购外协批次计划的依据;三、未具备全部条件的订单预派产3.1、预派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及时交货,其次是尽量保证生产的均衡性。
但因为客户的资金暂不到位,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预排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的信誉等级、设备交货的紧迫程度、生产周期的长短,是否常用设备等几大因素决定预派产的先后顺序。
3.2预派产计划编制的依据及计划内容3.2.1、已签订合同,未支付预付款但近期可能支付预付款且交货周期紧的;合同正在办理中,客户要求预排产(见销售部的客户书面证明)。
上两种情况的预排产计划编号为D,次月、再次月的派产编号分别为E、F,批次编号按上述进行;a.属常规常用设备的,其下图、备料、下料和零件加工等自制件应根据生产能力正式排产,外协外购周期较长的应签订购货合同,其余外购件等待销售部的再次通知;b.非常规设备的,应进行到下图、备料,周期较长的自制件应进行预排产,常用且周期较长的外购件应签订购货合同;周期较长的非常规常用外购件先签订合同,等待通知后付款(合同需约定款到生效);其余自制件、外购件等待销售部的再次通知;3.2.2、用户已签订合同,预付款未到且客户中心要求款到排产的;客户中心预测可在近期内签订合同的。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篇: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目的:规范计划程序,强化计划工作。
内容:计划物管部根营业部下达的预示计划和各车型成品库存量,下达生产计划交注塑部、灯具部、购买部、售后服务部等相关部门,各部接到生产计划通知后应保质保量完成。
营业部在接到订单后,应及时对订单进行综合评审,一经确定,及时以联络书形式(一式两份)通知物管部,注明产品车型、交货期、厂家、状态及数量等。
计划物管部接到通知后,根据库存情况做出具体安排:1、查库存“生产销售日报表”,有库存通知库房做好发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有特殊要求的,计划物管部根据要求作相应安排。
(外协、后序加工、打包、换箱等)2、没有库存,则根据营业部订单,结合公司经营状况,库存及市场形势分析等编制“生产计划通知单”。
(1)“生产计划通知单”必须注明产品名称、状态、数量及特殊要求,分别交制造部、灯具部、购买部、售后服务部等相关部门各部必须签收,物管部留底,各部按计划实施。
如因设备停电等不可抗拒的因素,生产计划不能如期完成,由生产部门及时以书面通知交计划物管部。
计划物管部立即将信息传达到营业部并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调整生产计划。
(2)、物资采购计划由计划物管部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编制,由物管部库房提供“物料申购单”交物管部审核,总经理助理审核,购买部组织实施。
3、生产计划调整是营业部销售情况发生变化,对生产作业计划进行修改、调整,营业部出具书面通知,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计划物管部,计划物管部接到通知后立即将更改计划下达到相关部门。
4、追加计划的实施:营业部接到追加计划,及时以联络书的形式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计划物管部,物管部根据库存量,以及生产能力等现状,能够在追加交货期内完成的,直接下达“生产计划通知单”交各部门执行,如供货情况紧张,由物管部负责组织部门协调会,调整生产计划安排,保证销售。
营业部、计划物管部、购买部、灯具部在下达计划时,必须保证计划的准确性、真实性,相关部门接到计划后必须保证按规定及要求完成。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模版(二篇)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模版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可行性和高效性,提高企业的生产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三、制度内容1. 生产计划的编制1.1 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生产需求进行统一调配和协调,组织编制全面合理的生产计划。
1.2 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特性、资源供应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3 生产计划应具体明确生产目标、任务和时限,确保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和流程的顺利进行。
2. 生产计划的执行2.1 各部门应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操作流程,并按时完成任务。
2.2 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3 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3. 生产计划的监控和控制3.1 生产计划部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机制,对生产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
3.2 生产计划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和需求变化,调整计划和资源配置。
3.3 生产计划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或计划变更。
四、考核办法1. 考核指标1.1 生产计划的准确性:衡量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评估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一致性。
1.2 生产计划的及时性:评估计划编制和执行的时效性,衡量计划是否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1.3 生产计划的效率:评估计划执行的整体效率,衡量计划是否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2. 考核方法2.1 定期评估:按照一定的周期,对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计划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2.2 问题反馈:在评估过程中,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2.3 绩效考核:根据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等指标,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优秀表现和纠正不足。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充分发挥生产计划在目标导向、资源配置以及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公司生产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修正诸环节的工作,提高公司生产计划管理水平,特制订生产计划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第三条公司生产计划的组成1. 计划的构成生产计划由公司生产计划、项目进度计划、业务作业计划和资源计划组成。
资源计划由资源需求计划(人力资源、设备采购、分包商、物料)和资源供应计划(人力资源、设备采购、分包商、物料)组成。
2. 计划的周期生产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
其中,公司生产计划分为年度、季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分为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业务作业计划、资源需求计划分为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第四条计划管理组织体系计划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首要管理职责,各级管理者依照岗位职责要求对其所负责工作范围的目标设定、资源安排、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以及计划目标的最终实现负有管理责任。
1. 总裁的职责1.1 负责批准公司年度生产计划和季度生产计划;1.2 负责组织年度生产计划的全面实施;1.3 审批修正后年度生产计划。
2. 总裁办公室的职责2.1 负责生产计划体系的管理;2.2 组织公司年度、季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2.3 负责审核项目进度计划、业务生产作业计划;2.4 对公司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提交总结分析报告;2.5 根据公司经营环境变化,组织年度生产计划的修正;2.6 负责生产计划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
3. 项目管理中心的职责3.1 负责审核月度项目进度计划;3.2 负责检查公司各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按照计划统计系统要求,提交总结分析报告;3.3 负责项目调度例会的日常组织工作。
4. 项目部的职责4.1 负责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季度、月度和周);4.2 按照项目进度计划组织项目实施;4.3 对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按照计划统计系统要求,提交统计报表。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办法

---------------------------------------------------------------最新资料推荐------------------------------------------------------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办法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管理办法 1. 目的为保证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促进公司部门间的紧密配合,高效利用公司内部信息资源,提高销售合同的按期履约率,减少客户抱怨,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与生产计划制定与执行有关的部门和个人。
3. 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的制定由生产部进行。
4. 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 4.1 销售合同发至生产部后,生产部与销售部依据生产能力、合同交货期、客户需求等因素作出定单预排顺序计划表。
4.2 技术部按照订单预排顺序计划表的顺序、生产的产能要求、结合定单设计所需数据资源等因素,给出各定单的具体出图日期。
4.3 采购部按照订单预排顺序计划表的顺序备料,并给出特殊配套件的具体到厂时间。
4.4 生产部依据定单预排顺序计划表提供的信息,结合各车型的生产工艺,制定各工序短期生产计划进度表,按计划控制生产线关键工序的转序日期。
5.计划的调整 5.1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销售部可以要求生产部对已经上线的定单生产顺序进行个别调整。
但计划的调整不能影响正常生产。
5.2 特殊配套件不能按计划及时到厂时,采购部应及时通知1 / 3生产部准确的到厂时间,生产部可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6. 生产计划信息的录入与共享 6.1 订单预排顺序计划表的定单预排信息由生产部录入,技术部按顺序、数量的要求填写出图日期,上传到局域网。
生产部、技术部有修改权限,销售部、采购部有查看权限。
6.2 短期生产计划进度表由生产部制定。
生产进度变化的信息在每天早上 8:00 前进行更新上传。
计划如有调整,调整信息随时进行上传到局域网。
生产部有修改权限,技术部、销售部、采购部有查看权限。
生产计划执行规定

生产计划执行规定第1章总则第1条为确保生产计划顺利执行并使生产的进程更加流畅,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相关部门在执行生产计划时的各项事宜。
第3条生产计划的执行要达到以下标准。
1.确保生产作业计划能够有效执行,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达到生产成品、产品质量和生产时间的平衡。
2.确保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物资保障、能源供应以及其他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完善的处理。
3.确保紧急插单的执行在时间和调整成本上达到平衡。
第2章生产计划执行的基本规定第4条生产部应将年度生产计划分解,制作月度生产计划,并于每月月底前将生产计划下发给相关的部门,包括生产车间。
第5条与生产计划的执行相关的部门根据生产车间应收集的相关信息,制定生产进度表或生产计划配合进度表并上交生产部。
第6条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部下达的经过综合平衡后的生产进度表计算车间的生产预定量,上交生产部。
第7条日常生产计划应执行以下的规定。
1.生产车间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汇总当日的生产数量并执行入库且在入库台账上进行登记。
2.生产车间应根据入库量的数据,计算当日产量与进度计划产量的差距,将此项数据填入生产日报表并上报生产部。
3.生产部根据生产日报表中反映的超产或生产不足情况,进行调配生产,并与相关部门协调;但如若改动生产计划必须经过生产总监的审批。
4.质量管理部应做好每天的产成品的检验工作,对产成品进行各项检查,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
第8条生产部每10天对当月的在制品进行一次盘查。
在系统地调查完当月生产状况后,计算各生产车间的生产效率、产量与生产计划的差距,进行调整、平衡。
第9条各生产车间如果因为事故的发生而减少生产,无法完成预定产量时,生产部应根据相关资料,将可以安排到下月的生产任务移至次月的生产计划中。
第3章一般日程计划规定第10条生产部应掌握各生产车间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在考虑预定的生产加工单及订单中有关产品交付日期的要求和物料供应计划的基础上,确定产品交货的时间,并将时间期限记入所下单的生产指令中。
生产计划实施管理办法

4.4.6各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除非4.3中的内容出现,否则任何人不得无故停线。
4.4.7日计划实施过程中,正式的停工指令必须由生产部门签字、技术部门鉴定、品质部门会签才能生效。任何停工停产需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生产恢复期限,并落实措施效果。
4.5.3生产文员在第二天上午9点前完成数据录入。(对于有在线ERP系统的公司,可实现数据同步)
4.5.4计划部在上午9:30,根据生产数据,以及计划部跟单员的信息反馈,组织召开生产分析会,对当日生产计划做需求性调整。
4.6特殊需货计划管理
4.6.1对于特殊需货计划的安排,原则上需不影响现有生产计划,优先消耗工序中的制程能力预留空间。
4.2.1各计划相关部门接到周(日)生产计划后,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易出现的减产因素提前预防。
4.2.2对于非瓶颈工序,且产出半成品在过程滞留中不会产生性状变化,在工序产能和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实施超计划作业。以便腾出工序产能,同时节约人工成本。(注:超计划作业不得出现在加班时段)
4.3非正常停线分类
4.1.1.4将多方沟通确认好的阶段性入仓计划发给相关单位(采购部、制造部、市场部),以便各单位分别形成采购计划、工序排产计划、出货计划。
4.1.2生产计划生成原则
4.1.2.1生产计划需考虑物料在仓状况。当关键物料短缺,生产计划的启动日期(投料日期)不能超前于关键物料的到仓日期。
4.1.2.2生产计划需充分考虑设备的制程能力。当制程计划中出现瓶颈,为保证给予客户的交期承诺,短期措施是考虑“外发加工过程”;长期措施是综合评估订单收益和可持续性,对产能进行扩充。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生产计划编制原则第一条生产计划范围包括产品、产量、技术经济和物料消耗指标以及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外部条件。
第二条应依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编制公司年度、月度生产计划。
第三条生产计划的编制应体现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节能降耗。
第四条各层级应掌握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生产计划应与设备的检修计划相衔接,以提高单位台时产能和设备的运转效率,不断降低成本,减少消耗。
第二章生产计划编制第五条各生产单位应按照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将当月生产运行情况、下月生产能力上报。
第六条根据生产计划编制原则和核实后的各生产单位当年(月)生产运行情况、下年(月)生产能力编制公司年度、月度生产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七条根据需要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召开计划专题会议。
第八条生产计划的变更(一)原则上生产计划不得变更。
(二)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正常生产的,由各单位提出生产计划变更申请,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生产计划。
(三)月度计划变更经上级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年度计划变更经公司相关会议决定后执行。
第三章生产计划执行第九条各生产单位应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对公司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尽可能分解到最小生产单元),措施制定到岗位,并落实。
第十条应根据公司生产计划结合生产物资库存情况,科学合理做好生产物资供应工作。
要求生产物资库存量任何时候均不得低于安全库存。
生产物资质量应符合公司年度生产物资需求计划和《物料及产品技术标准》要求。
第四章生产完成情况统计第十一条当日累计生产数据,产品类统计期为每日0时~24时;物料消耗类统计期为每日早8时~次日8时;瞬时数据应为当日24时即时数据;第十二条按照公司《生产运行指标核算标准》要求于生产月第一天下班前上报上月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第十三条各生产单位应于生产月第二天中午12点前上报上月生产报表(含产量、指标、物料库存及平衡情况、异常情况的分析等)。
第五章生产物资管理第十四条应于每年12月20日前编制完成下一年度生产物资需求计划,内容包括各生产单位各项生产物资下一年度预计需求量、技术规格,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生产计划执行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执行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生产计划执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计划的准时执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能够按时交付产品,并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部门及相关人员,包括生产主管、生产员工等。
三、责任与职权1. 生产主管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将其分配给各个生产员工。
2. 生产员工负责根据生产计划执行生产任务,确保按时完成。
3. 生产主管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生产员工的执行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生产计划的制定1. 生产主管根据订单需求、资源情况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
2. 生产计划应明确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生产工艺、所需资源等内容。
3. 生产计划应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以确保所需资源的及时供应。
五、生产计划的执行1. 生产员工在接到生产任务后,应仔细阅读生产计划,了解相关要求和工艺流程。
2. 生产员工应按照生产计划准确无误地进行生产操作,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生产员工应及时报告生产进度和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4. 若生产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难以按时完成任务,应及时向生产主管汇报,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生产计划的监督与评估1. 生产主管应定期对生产进度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推进。
2. 生产主管应记录生产员工的执行情况,包括工作效率、质量问题等,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
3. 若发现生产计划执行中存在问题,生产主管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调整生产计划。
七、奖惩措施1. 对于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质量符合要求的生产员工,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2. 对于拖延或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质量差的生产员工,将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改进。
八、制度宣导与培训1. 公司应对该制度进行宣导和培训,确保所有生产员工都清楚了解执行要求和相关流程。
2. 员工入职时应接受相关制度的培训,并签署相关承诺书。
九、制度的监督与改进1. 公司应定期进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修订。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办法一、总则1. 为了加强公司生产计划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
二、生产计划的制定1. 生产计划部门应根据销售订单、库存情况、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月度、季度和年度生产计划。
销售部门应在每月[X]日前向生产计划部门提供下月的销售预测和订单信息。
仓库管理部门应在每月[X]日前向生产计划部门提供当前库存情况。
生产部门应在每月[X]日前向生产计划部门提供设备维护计划和人员安排情况。
2. 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日期等详细信息。
3. 生产计划制定后,应经生产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执行。
三、生产计划的执行1. 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和人员,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向生产计划部门报告。
2. 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及时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如因原材料供应问题影响生产进度,采购部门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质量控制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质量控制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流程,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检验。
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生产部门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四、生产计划的调整1. 如因市场需求变化、销售订单调整、原材料供应问题等原因,需要调整生产计划,应由生产计划部门提出调整方案。
2. 生产计划调整方案应经生产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 生产计划调整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工作安排,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生产进度的跟踪与监控1. 生产计划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掌握生产情况。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 第8章 生产计划

已知:
产品 A B
可供资源
单价 4 5
单位耗材 单位耗人工 1 4 3 3 12 24
设生产A产品X1台,生产B产品X2台,则 Max Z = 4X1 + 5X2 S.t. X1 + 3X2 ≦ 12
168 176 176 168 184 168 168 160 160 160 152 176
190 159 136 119 163 238 298 313 375 375 329 227
37 31 23 17 44 75 60 15 62
46 102
7400 6200 4600 3400 13200 22500 18000 4500 18600 0 9200 20400 128000
1、 改变需求的办法
通过改变价格转移需求 推迟交货 改变劳动力数量 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 利用半时工人 利用库存调节 转包 改变自制和外购的决策
2、 调整能力的办法
利用库存调节
改变库存水平,维持生产速率不变
需求/产量 需求速率变化
生产速率恒定
库存上升
库存下降
时间
8.2.2 反复试验法
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 示生产能力; 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 示生产能力; 代表产品——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 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以假定产品的产 量来表示生产能力; 假定产品——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 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
代表产品法
采用的优化方 法举例
(第二版)生产管理规定(质量体系文件)

(第二版)生产管理规定(质量体系文件)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生产管理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部门和相关人员。
3. 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及时调整以适应变化。
- 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数量、时间安排和所需资源等信息,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
4. 原材料采购- 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及时采购所需的原材料。
- 原材料采购应遵循公司的采购流程和合同要求,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 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部门应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确保每个环节按照规定进行。
- 生产过程中应监控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以确保产品质量。
6. 设备维护与保养- 生产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相关工作。
- 设备维护与保养应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维修等,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 质量检验- 生产部门应建立质量检验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验。
- 检验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8. 不良品处理-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生产部门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
- 处理不良品的方法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
9. 数据分析与改进- 生产部门应定期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 改进措施应经过评估和验证,并及时推广到生产流程中。
10. 文件控制- 生产部门应建立文件控制系统,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文件应进行版本管理,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11. 培训与意识提升- 生产部门应组织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技能和意识。
- 培训内容应包括生产管理规定和质量体系要求等。
本文档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之前的相关规定一律作废。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生产计划管理,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计划的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执行、调整、监控等工作。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章生产计划的制定
第四条生产计划的制定应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生产能力评估、物料供应情况等因素,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任务、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要求等内容,确保生产计划的具体、明确。
第六条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各生产单元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
第三章生产计划的执行
第七条生产部门应按照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组织生产,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八条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符合计划要求。
第四章生产计划的调整与监控
第九条生产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等相适应。
第十条生产部门应建立生产进度监控机制,对生产进度进行实时跟踪,确保生产计划的实施。
第五章生产计划的信息管理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管理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生产计划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生产计划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生产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生产计划制定、执行、调整、监控等功能,确保生产计划管理的全面、实时。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生产部。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生产计划执行管理办法(第二版)

为规范生产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及执行力,明确生产计划编制、实施与考核职责,增强员工和生产管理人员的计划管理意识,强化计划管理的严肃性,实现交货及时、库存资金占用最低、无过量生产积压。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计划执行过程.3 职责3.1 物流部计划组:负责公司内所有生产计划的下达并对结果进行通报、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
3.2 物流部成品库:负责向计划组提供准确成品库存数据,并对每日低储、高储产品进行数据上报。
3.3 物流部原材料库:负责向计划组提供准确原材料库存数据,并对每日低储、高储产品进行数据上报.3。
4 物流部外协件库:负责向计划组提供准确外协件库存数据,并对每日低储、高储产品进行数据上报。
3.5 物流部器具管理工程师:负责向计划组、生产部提供各种产品实际可用包装数量。
3.6 生产部:负责按物流部计划组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反馈,并组织处理。
4 定义无5 管理办法5.1 计划下达5.1.1 月计划下达5。
1.1。
1 每月末,由成品需求计划员与客户沟通月度需求计划,并结合成品实际库存、高低储备等情况,于每月31日前制定第一版预测“月成品需求计划",次月8日前制定确定版“月成品需求计划”。
此两版计划在制定完成后的半个工作日内,提供给物流部计划组生产计划员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及产能分析。
5。
1.1。
2 生产计划员根据“月成品需求计划”,结合半成品实际库存、高低储备等情况,于两个工作日内制定出公司内“月生产计划”(同步进行“月产能分析”),并提供给物料需求员做物料储备、器具管理工程师做包装箱体核算、成品库做存储面积核算及货位调整,全部确认后,下达给生产部执行.5。
1。
1.3 生产部根据“月生产计划”,做生产前各项准备工作,若不能完成“月生产计划",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并向生产计划员反馈信息,以便生产计划员确认是否存在供货风险。
5.1。
1。
4 相关部门出现意见无法协调时,应开会协商解决。
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与控制效率。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的编制、执行监督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1. 目标确定在编制生产计划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生产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合理设定生产目标,包括产量、质量和交期等指标的要求。
2.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应根据生产目标,结合实际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资源配置。
同时,考虑到各项资源的可获得性和风险因素等,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
3. 生产计划协调生产计划协调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各部门需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三、生产计划的执行监督1. 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计划执行的第一步是将生产任务明确下达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生产任务应包括具体的工作内容、工期、工艺要求等,确保任务的明确性和完整性。
2. 生产进度监控通过建立科学的生产进度监控系统,全面掌握生产进展情况。
及时记录和更新生产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3. 质量控制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标准,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四、生产计划的控制措施1. 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
2. 协同协作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协同协作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部门会议、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
3.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计划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五、总结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生产计划实施管理办法

工厂生产计划实施管理办法1.目的:使订单生产的有序运作,满足客户订单品质及交货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保证公司履行合约的能力和信誉。
2.适用范围:适用于工厂生产计划流程控制。
3.主要内容3.1职责3.1.1生产副总: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生产进度控制及督导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执行,协调相关资源,确保和监督生产计划顺利执行。
3.1.2生产跟单员:负责生产计划的跟进,生产进度的统计报表,并兼成品仓管,与营销部门协调,按要求安排发货。
3.1.3电子商务主管:按生产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完成生产任务单下单并负责解决相关工艺问题。
3.1.4车间主管:按生产计划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所辖车间的生产任务。
3.1.5物控主管:及时反馈材料库存情况,及时填报材料、配件及外协需求计划实施采购和外协;确保材料、配件及外协件准时到货,满足生产计划要求。
3.2接单流程及审核3.2.1生产跟单接到各营销部门送达的订单,当天对该日接到的订单的相在信息录入到生产进度表内,并将订单转电子商务部拆单。
3.2.2电子商务部拆单完成将订单交回生产跟单员,跟单员负责把交回订单的时间统计到生产进度表拆单时间内,再交物控主管审核订单中使用的各类材料是否有库存,是否可以安排生产。
主要从三个方面审核:3.2.2.1常用材料物控都有作安全库存计划,常用材料异常断料的,由物控及时将其断料到达工厂情况反馈给生产副总进行接单评估。
3.2.2.2已淘汰材料的需向物控查询其购料情况。
3.2.2.3特殊定制的材料(无法作库存)。
3.2.3以上三方面物料不能满足其订单的则退回各营销部,由各营销部与客户共同协商,做更改交货期或退单处理。
退回各营销部的订单,生产跟单员需要进度报表备注栏中注明。
3.2.4生产副总接到订单后参照《生产周期表》及车间产能情况,以订单中周期最长的材料为主进行生产安排。
加急、特急单需在订单中注明。
如遇接单数严重超过产能负荷,并预计一个时期单量将持续增长,生产副总应作出应急预案,进行疏通及整改,防止推迟单积压。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生产计划管理办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计划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办法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将从生产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控等方面介绍一套较为完善的生产计划管理办法。
一、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计划的编制是整个生产计划管理的第一步,需要仔细考虑各个环节,制定出科学、详细的计划。
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确定生产需求首先要明确生产的需求,包括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才能确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分解生产计划将总体生产计划分解为具体的生产任务,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生产工艺流程等。
每个生产任务都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3.编制生产进度表根据生产任务的分解,编制生产进度表,明确每个生产环节的具体时间节点,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4.考虑资源情况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要考虑企业的资源情况,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二、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计划的执行是生产计划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有效执行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在执行生产计划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责任人要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确保每个生产环节按时完成,避免出现延误或漏项。
2.加强沟通协调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及时解决,避免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
3.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如果在执行生产计划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责任人应及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三、生产计划的监控生产计划的监控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生产计划监控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监控机制建立科学的监控机制,明确监控的指标和方法,确保监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定期汇报各部门应定期汇报生产进度和问题情况,领导及时介入解决,避免问题扩大影响整个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3篇)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一、目的和基本原则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其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如下:1. 依据需求: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 确定责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定责任人和责任制度,落实生产计划的执行责任。
3. 指导决策: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应具备指导性和决策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4. 及时沟通:各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分享信息,保持沟通畅通,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二、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内容1. 生产计划的编制(1)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一年的生产计划。
确定年度目标和计划分解,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
(2)月度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制定每个月的生产计划。
明确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和生产周期。
(3)周计划和日计划的制定:根据月度计划,制定每周和每天的生产计划。
确保每天的生产任务得到及时安排和落实。
2. 生产计划的执行(1)生产任务的分解和下达:将生产计划按部门进行细化,并下达给相关负责人。
明确任务的完成时间和目标。
(2)资源协调和调配:根据生产计划,协调设备、人力和原材料等资源的调配,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3)生产进度的监控和控制:各部门要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
(4)配合和支持:各部门之间要互相配合和支持,共同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3. 生产计划的评估和调整(1)定期评估:每月对生产计划进行评估,分析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2)调整和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
三、生产计划管理的考核办法生产计划管理的考核办法主要包括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生产计划效果的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规范生产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及执行力,明确生产计划编制、实施与考核职责,增强员工和生产管理人员的计划管理意识,强化计划管理的严肃性,实现交货及时、库存资金占用最低、无过量生产积压。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计划执行过程。
3 职责
3.1 物流部计划组:负责公司内所有生产计划的下达并对结果进行通报、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
3.2 物流部成品库:负责向计划组提供准确成品库存数据,并对每日低储、高储产品进行数据上报。
3.3 物流部原材料库:负责向计划组提供准确原材料库存数据,并对每日低储、高储产品进行数据上报。
3.4 物流部外协件库:负责向计划组提供准确外协件库存数据,并对每日低储、高储产品进行数据上报。
3.5 物流部器具管理工程师:负责向计划组、生产部提供各种产品实际可用包装数量。
3.6 生产部:负责按物流部计划组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反馈,并组织处理。
4 定义
无
5 管理办法
5.1 计划下达
5.1.1 月计划下达
5.1.1.1 每月末,由成品需求计划员与客户沟通月度需求计划,并结合成品实际库存、高低储备等情况,于每月
31日前制定第一版预测“月成品需求计划”,次月8日前制定确定版“月成品需求计划”。
此两版计划在制定完成后的半个工作日内,提供给物流部计划组生产计划员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及产能分析。
5.1.1.2 生产计划员根据“月成品需求计划”,结合半成品实际库存、高低储备等情况,于两个工作日内制定出
公司内“月生产计划”(同步进行“月产能分析”),并提供给物料需求员做物料储备、器具管理工程师做包装箱体核算、成品库做存储面积核算及货位调整,全部确认后,下达给生产部执行。
5.1.1.3 生产部根据“月生产计划”,做生产前各项准备工作,若不能完成“月生产计划”,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
通解决,并向生产计划员反馈信息,以便生产计划员确认是否存在供货风险。
5.1.1.4 相关部门出现意见无法协调时,应开会协商解决。
5.1.2 日计划下达
5.1.2.1 每日早8:00点前,物流部成品库管员、生产部半成品库管员上报实际成品、半成品库存情况给物流部
计划组,做为日计划下达的依据。
5.1.2.2 每日10:30点前,物流部发货计划员上报当天客户实际要货情况给物流部计划组,做为日计划下达的
依据。
5.1.2.3 生产计划员根据日客户要货情况,结合成品库存、半成品库存、高低储备等情况,制定“日生产计划”
第一版,并在每日14:00前以邮件通知生产部班长、车间主任、生产部长、半成品库相关人员、生技科相关人员、物流部成品库相关人员、器具管理工程师、物料需求员进行相关信息确认。
5.1.2.4 生产计划的执行,可参照“计划执行总体流程详解”进行。
5.1.3 试制任务的下达
当技术部有试制任务时,需将“试制单”提前两天交到计划组生产计划员处,由生产计划员做统一生产安排。
5.1.4 变更计划的下达
5.1.4.1 当出现计划变更时,由直接责任部门提供书面原因分析(需经责任部门部长签字)给计划组,计划组以
此做为变更依据向生产部下达“变更计划”。
“变更计划”同样列入到每日的计划达成考核项目。
5.1.4.2 若“变更计划”出现在晚班,需由值班经理完成签字审核,并于次日完成审核流程。
5.1.5 未经计划组下达的生产任务,生产部有权拒绝生产。
5.2 计划跟踪
5.2.1 日计划跟踪
5.2.1.1 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生产部当班班长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
若异
常不能在3小时内解决,应通知生产计划员确认是否做计划调整(通知生产计划员时,应告知现场库存情况);若异常不能在6小时内解决,应通知相关直属领导(含副总级)知晓。
5.2.1.2 生产部班长在每班结束后,将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可使用电子版的“生产日报”)反馈给生产计划员,
以便生产计划员统计完成情况,统计后的完成情况于每日11:00前邮件发给各车间主任确认原因及制定改善措施。
5.2.2 月计划跟踪
5.2.2.1 生产计划员结合每日数据,每月对生产部各车间班组进行考核。
5.2.2.2 成品需求计划员结合每日数据,每月对客户需求计划达成、成品需求计划达成进行汇总分析。
5.2.2.3 物料需求计划员结合每日数据,每月对物料超耗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5.2.3 试制任务跟踪
试制任务完成后,生产部班长在U8系统内也应做相关入库动作,操作流程与5.2.1一致。
5.2.4 出现异常的逐级上报
5.2.4.1 异常出现在白班时,由当班班长向直管主任汇报,主任无法解决向部长汇报,部长无法解决向生产副总
汇报。
并最终提供给计划组可入库的时间节点,避免出现供货风险。
5.2.4.2 异常出现在晚班时,由当班班长向当日值班经理汇报,值班经理无法解决向生产副总汇报。
并最终提供
给计划组可入库的时间节点,避免出现供货风险。
5.2.5 计划组每天对“0”库存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并将分析提供给直接责任部门进行处理。
若两个工作日内,
责任部门未给出处理意见,则由计划组向综合部申请,给责任部门主管下达建议处罚单。
5.2.6 生产部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使用情况进行关注,并必须执行物料退库流程,计划组将与财务部共同对
物料超耗进行监控,操作流程与考核办法见“物料使用管理流程”。
5.2.7 未按管理办法执行、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部门及人员,按
6.5进行处罚。
6 考核办法
6.1 计划组将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时对影响计划下达、计划执行、计划完成的部门进行考核,确保计划执行
的有效性、保障解决问题的及时性。
6.2 所有考核项目由责任部门在两个工作日内给出处理意见,若未按期完成,则由计划组向综合部申请,给责任
部门主管下达建议处罚单。
6.3 物流部计划组仅针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影响计划下达、未达成计划的部门主管进行考核,生产部、物流部可
自行对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其他部门进行考核。
6.4 对于连续一个月以上表现良好的班组,物流部计划组可以向综合部下达建议奖励单,对优秀班组进行奖励。
6.5 考核细则
7
ERP系统管理办法
计划执行总体流程详解
生产部班组考核项目说明
物料使用管理流程
8 相关记录
月成品需求计划
月生产计划
日生产计划
材料异常出库单
生产日报
交接班日志
试制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