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多人来悼念他。
我望着来来往往的吊唁的人,想到我从此就失去了这样一位亲人,心里十分悲痛。
记得有一天黄昏,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伯父家。
在伯父家门口,我看见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他的脚被玻璃片扎破了,血流不止。
伯父走过去,弯下腰,仔细地查看了他的伤口,然后沉思了一会儿,果断地说:“这伤势不轻,得赶紧去医院治疗。
”接着,他掏出一些钱给了黄包车夫,让他去医院看病,并嘱咐他在家好好休息。
回到家里,我问伯父:“伯父,您为什么对那个黄包车夫那么好呢?”伯父严肃地回答:“我们都是人,应该互相帮助。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冷漠无情。
我们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
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亲眼目睹伯父鲁迅先生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事件,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道主义精神。
课文首先以鲁迅先生的去世为引子,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痛之情,也引起了读者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和敬仰。
接着,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描绘了鲁迅先生的善良和热心肠。
他对受伤的黄包车夫的关心和帮助,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
在与作者的对话中,鲁迅先生的话更是深入人心。
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指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精讲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讲一、段落划分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切追悼。
描述了伯父鲁迅先生去世后,人们对他深切的怀念和追悼。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趣谈水浒。
记叙了伯父与“我”谈《水浒传》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情节。
第三段(第4\~13自然段):笑谈碰壁。
描述了伯父以谈笑似的话语向“我”解释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表现了他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段(第14\~22自然段):救助车夫。
详细叙述了伯父救助黄包车夫的过程,展现了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无私帮助。
第五段(第23\~27自然段):关心女佣。
记叙了伯父对家中女佣的关心和照顾,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善良和仁慈。
二、文章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周晔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伯父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
这篇文章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文章以巧妙的结构和清晰的脉络为特点。
文章以鲁迅受到人民的爱戴为结果,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段作为因,生动地揭示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这种逻辑清晰且富有艺术性的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在描述上,文章以生动细腻为特点。
无论是伯父与“我”谈《水浒传》时认真严肃的态度,还是笑谈“碰壁”时幽默风趣的话语,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伯父的亲切和睿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救助车夫的一段,作者用了九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伯父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这不仅突显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也展现了他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文关怀。
文章也展现了鲁迅先生严肃而又慈爱的家庭角色,以及他关心孩子们成长、教育育人的品质。
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对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使他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敬仰之情。
文章的语言风格朴素真诚。
作者避免了华丽夸张的辞藻和炫技的修辞,而是以朴实、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他与伯父的亲情故事。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分总的形式。
先分别叙述了伯父去世时“我”的悲痛心情,伯父和“我”谈《水浒传》,伯父笑谈“碰壁”,伯父救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这几件事,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些小事看似独立,实则围绕着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这一中心,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
例如在描写人物对话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鲁迅先生的这一幽默话语,既委婉地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又体现出他的和蔼可亲。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但对于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通过多件小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2.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
在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一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时可能会存在困难。
例如,对于“碰壁”这一含义深刻的词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迫害。
3.情感体验学生对鲁迅先生这样的历史名人可能有所耳闻,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情感共鸣。
他们需要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去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从而激发对鲁迅先生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殡、悼”等12个生字,会写“鲁、迅”等14个字,掌握“咳嗽、追悼”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课堂笔记
一、课文背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树人的回忆录《鲁迅回忆录》中的一篇。
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敢于斗争、关心青少年、同情劳动人民的性格特点。
二、课文内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重点段落分析:
(1)“谈《水浒传》”一段:这段文字通过鲁迅先生与“我”的对话,表现出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当时教育的批判和思考。
鲁迅认为青少年应该独立思考,不能盲目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2)“救助车夫”一段:这段描写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反映了他的正义感和勇气。
通过鲁迅先生的言行,展现了他在面对社会不公平时的坚定立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关心女佣”一段:这段通过描写鲁迅先生对女佣的关心和照顾,
表现了他的人性关怀和平等观念。
鲁迅先生不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歧视,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3.重点词语解释:
(1)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2)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3)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4)严峻:严格、严肃。
三、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爱憎分明、敢于斗争、关心青少年、同情劳动人民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文章呼吁人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勇于面对社会不公,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解析及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拟小标题,我们采用微缩段意的方法,先概括各段段意,在此基础上拟定 小标题。段意与小标题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完整的句子,而后者多为短语。本 课五个小标题依次是:深切的怀念→读《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 女佣的回忆。
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 2 页共 2 页
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解析及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 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 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 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 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 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 的性格特点。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个句子用比喻--暗喻的手法,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意思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到反动派的 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表现了鲁迅先生恢谐幽默的性 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4、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救助车夫后,他可能由一个受伤的车夫想到千千万万的受苦人,想到黑暗 的社会制度,想到只有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受苦人才能脱离苦海过上好日子, 想到如何才能拯救旧中国……体现了他忧国忧民。因此,伯父的脸上变得严肃 了。这段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段话写得很巧妙:1、对第五段进行总结。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3、 照应了课文第一节,首尾呼应。 6、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一说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笔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笔记一、背景介绍本文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作家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对我国文学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作者对自己与鲁迅的亲戚关系,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回忆,展现了鲁迅的伟大之处和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二、文中精彩片段分析1.作者对鲁迅的形象描述作者在文中通过回忆,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他说:“鲁迅的眼睛睁得特别大,碧蓝的眼眸中有时倒映着洁白的云端,有时则是轮回中的疾风暴雨。
”这样的描写展现了鲁迅的神秘和坚定。
2.鲁迅的工作和生活作者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鲁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他说:“鲁迅时常忙碌在书房里,他的书房是一室的小楼,墙上挂满了字画。
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他总会在忙碌中抽出时间和我们交谈。
”这些细节展现了鲁迅的敬业精神和与家人的深情。
三、对鲁迅的评价作者在文中对鲁迅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一个有着宏大理想的人,他为了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真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通过这样的评价,展现了对鲁迅的钦佩之情。
四、后人对鲁迅的影响作者在文中说:“鲁迅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影响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他的作品一直影响着读者,激励着后人。
”这一段话展现了鲁迅在文学领域中的伟大影响力。
五、结语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回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形象和家庭生活。
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鲁迅的途径。
让我们从中深切感受到了这位文学巨匠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本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阅读!伯父鲁迅先生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
他是一位充满智慧和魅力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位对家人充满深情的人。
记得小时候,每当假期到来,我都会和父母一起去拜访伯父鲁迅。
他的书房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那里挂满了字画,书架上摆满了他的作品和各种书籍。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总是掏出一些绘本故事给我看,那些彩色的图画和生动的文字让我陶醉其中。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文章脉络以空行为标志,讲了六件事。
第一件写追悼鲁迅,表现了人们对鲁迅的爱戴。
后面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与家人欢度除夕时地慈祥亲切;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从这几件事中阐述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地原因。
2、19课的耳朵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19课的耳朵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
见到别人都这么说,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
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这给它带来了烦恼,最后它明白了自己的耳朵还是耷拉着好的故事。
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坚强不屈,最后牺牲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赞扬了她从容不迫、为国捐躯的高尚品质。
4、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火烧云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火烧云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5、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主要写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更让学生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课文主要写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
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让我们体会到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童话,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5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逝世9周年后写的纪念文章。
周晔亲身感受过伯父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过伯父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全文以小孩的口吻进行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使鲁迅先生的高尚品德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综观全文,作者运用排比和对比手法,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其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开篇是果,结尾为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讴歌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一)选材,真实典型材料是文章的第一需要。
真实典型的材料,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伯父逝世后,往事萦绕心头,感慨万千。
周晔可以选取的材料很多,但为了集中反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为什么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作者精心挑选了自己小时候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过的几件事。
这些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周晔处处把“我”摆进去,处处倾注了“我”的真情实感,毫无虚构、夸张之处,所以真实感人。
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同情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周晔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例:谈论《水浒》,启发引导“我”认真读书,体现伯父对下一代的真诚关怀;笑谈碰壁,表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热情救护并帮助受伤的车夫和女佣阿三,表现鲁迅先生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品德。
这些从不同角度挑选出来的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
(二)结构,独具匠心结构就是作者在动笔之前对文章进行全盘考虑,勾勒出整体轮廓,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精巧的结构是言语形式的综合体现,旨在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
这篇课文的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开头发问,引人深思──鲁迅先生逝世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都“向他致敬”;各色各样的人送来“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
六下语文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笔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言行,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关心后辈的人,表现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之情。
以下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笔记:1. 课文简说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言行,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关心后辈的人,表现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之情。
2. 词句解析(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是伯父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在轻松的谈笑中,伯父的亲切、和蔼、慈爱的本性自然流露出来。
(2)于是伯父拿出许多铜元来,放在我手里,用庄严而同情的口吻说:“永别了!小鬼!”这里“庄严”和“同情”两种不同的感情同时出现,形成了矛盾的语言色彩。
“永别了”是幽默的成分,“小鬼”显示了伯父对作者的疼爱。
(3)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回来以后,我总是避开一切,朝床上一躺,睡着了或装着睡着了,有时候竟至于连晚饭都不吃。
这段话描述了“我”对伯父去世后的悲痛心情。
“回来以后”一句中“回来”指从殡仪馆回来;“以后”表示从某一段时间起。
后面的几个词“总是”、“朝”、“躺”、“装”、“甚至于”都是描述这种悲痛心情的。
3. 段落大意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第2至3自然段):主要讲伯父和“我”谈《水浒传》。
第三段(第4至8自然段):主要讲伯父和“我”谈碰壁。
第四段(第9至13自然段):主要讲伯父和“我”一起看戏。
第五段(第14至16自然段):主要讲伯父和“我”分别时的叮嘱。
第六段(第17自然段):主要讲“我”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4. 写作特点(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作者亲身经历,因而读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
(2)作者抓住重点事件来写人物。
选取的事件虽不多,但很能从中看到人物的性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脉络等知识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脉络等知识点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脉络等知识点▲文章脉络本文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本文的中心句是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本文采用倒叙,第一段是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回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小标题形式: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件事情具体阐述: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表现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伯父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表现他对旧社会的痛恨)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
(表现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词语理解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吞下去。
比喻读书时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
▲读准字音张冠(ɡuān)李戴咳嗽(sòu)北风怒号(háo)悼(dào)念和停棹(zhào)挨(ái)打挨骂和挨(āi)近▲难句理解11、答: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2答: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答: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2、《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生字组词拼音等知识点解读一、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著名女作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PPT课件
鲁迅先生为人正直,他的高 尚品质和坚韧精神深深影响 了我,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 了人性的光辉。
鲁迅先生虽然生活困苦,但 他始终坚守信念,用文字为 人民呐喊,他的生活事迹是 我们学习的榜样。
04 文中的重要人物分析
文中的重要人物分析
1 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迅先生的成就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如
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2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深刻揭示了社
鲁迅先生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赢
会的黑暗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舞了无数人。
3
鲁迅先生的影响力
鲁迅先生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作品,更在
于他的思想观念。他倡导白话文运动,推动了中
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进程。
02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鲁迅先生的早年生活 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 鲁迅先生的创作生涯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出 生于一个贫苦的读书人家庭 ,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 兴趣。
鲁迅先生在南京求学期间, 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 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决定以 文字为武器,唤醒民众。
05 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鲁迅先生的坚韧品质
鲁迅先生面对困难与压力, 始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 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和尊敬。
鲁迅先生的独立思想
鲁迅先生敢于挑战权威,坚 持自我,他的独立思考和批 判精神是其精神品质的重要 体现。
鲁迅先生的人道主义 情怀
鲁迅先生关心社会,关注民 生,他的人道主义情怀深深 影响了我们,这也是他精神 品质的一部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图文讲解
多音字:
知识点
挨:ái挨打 āi挨门挨户 扁:biǎn扁担 piān扁舟 号:háo怒号 hào号召 针:zā包扎 zhā扎针 zhá挣扎
词语解释: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①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反义词: 爱戴——憎恶 团聚——离别 慈祥——狠毒 深奥——浅显 详细——简略 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近义词: 惊异——诧异 爱戴——尊敬 悔恨——懊悔 慈祥——慈爱 深奥——深刻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 和痛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同步练习
一、在正确读音后打“√”。 女佣(yōng yòng)追悼(dào diào)嚼饭(jiáo jué) 怒号(hào háo) 敷药(fū fú) 绷带(bēng běng) 三更(gēng gèng)淌血(xiě xuè) 逝世(shí shì)
二、反义词连线。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百思不解 养尊处优 细嚼慢咽 对号入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和课文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附课文分析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
伯父死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向他致敬,有的甚至于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花圈围绕着他,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蕖、瑾和我总要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现在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可是伯父已经去世九年了。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爹,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一一”“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语文s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与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文以空行为段,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瞧到她受到很多人的爱戴,然后回忆伯父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四件事: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最后总结伯父就是一个想别人多、想自己少的人,与文章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采用倒叙手法:首段就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就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鲁迅先生的品格,难点就是对鲁迅先生神态描写的理解。
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了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上搜到轻音乐《月亮门》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音乐。
网上搜索下载鲁迅先生的图片,做成PPT课件在课堂给同学们演示,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一种震撼,将她们的思维引向课堂的纵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1、准确拼读“扎”“夹”,会写“咳嗽”这个词语,理解“追悼”“吊唁”“饱经风霜”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格的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内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方面: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与时代背景对学生的理解就是一个障碍,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借助朗读体现自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
尤其就是对文章第十八自然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的朗读以及对“半跪”一次的深入剖析,体会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对第二十二自然段的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进行想象,结合在百度网站搜索到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的状况,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他是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
他在我心中,只是一位喜欢抽烟,常常笑眯眯的伯父。
有一次,我在家里玩耍,不小心把鼻子撞到了桌子角上,痛得我大哭起来。
伯父听说了,赶紧跑过来,手里拿着药膏和纱布,一边帮我擦药,一边笑着问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呢?难道你是想变成‘短鼻子’吗?”我听了,虽然还在哭,但心里却觉得好笑,也就不那么疼了。
还有一次,我和伯父一起出去散步,看到一个乞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伯父立刻脱下自己的外套,递给那个乞丐,还给了他一些钱。
我问伯父:“你为什么对陌生人这么好?”伯父严肃地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互相帮助,无论对方是亲人还是陌生人。
”伯父去世后,我从大人的谈话中才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人。
我想,这就是伯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吧。
赏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文章通过两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亲和力和人文关怀。
第一个故事中,鲁迅先生用幽默的语言安慰受伤的小侄子,体现了他的慈爱和亲切。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孩子的痛苦,也让孩子在欢笑中学会了自我保护。
第二个故事则揭示了鲁迅先生的博爱之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对陌生乞丐的无私援助,表明了他的平等观念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
这与他作为一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的身份相吻合,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总的来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朴实的语言,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同时也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实践鲁迅先生的人文精神。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当今在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但如何使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小学语文学科,还是很值得大家探讨研究的。
本案例试图从操作层面来解读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欢迎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 1【案例】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情感认知联系,而后出示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心头,此时此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的那一个音容笑貌。
(生自由阅读有关伯父生前的小故事,圈画重点词句。
)师:找到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一个音容笑貌了吗?那怎么读出你的理解呢?先练习一下吧。
(生有声有色地反复练读,教室里书声朗朗。
)(朗读指导略。
)师: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很好。
那从伯父的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呢?(师出示:你觉得这是的伯父。
)师: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重点研究的。
接下来大家按兴趣自由组合小组,可重点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
老师在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资料库,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的话可自由上来查阅。
(生离开座位三五成群地组合在一起,有的读课文,有的在议论,也有学生主动利用电脑查阅资料,还有招呼老师过去的。
教室里乱而有序。
)师:现在我们进行集体交流。
你们小组研究什么?有什么收获?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这一个句子:他没有回答,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投影出示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父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因为他想,那个黄包车夫整天那么辛苦地拉车,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
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