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简述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潮流概况-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
文学思想潮流概况
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占据独特的位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潮流的,欢迎阅读查看。
现代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它广泛运用各种超现实的手法,诸如象征、反讽、暗示、颠覆、戏仿等手法,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己、荒诞感受和存在意识。19世纪中后期,西方社会普遍走向垄断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日渐壮阔,西方一批中小资产阶级人既对苦难的现实不能接受,又对前途捉摸不透,一种普遍性的毁灭情绪沉入他们痛苦的心灵深处,以至许多文人创造出审美的意象世界来寄托忧思。表现在文学中就呈现出一种荒诞、变异、晦涩、以丑为美的创造风格。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上一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某种社会病在人们内心的反应。在困惑不宁、变迁骚动的时代,就容易崇尚主观和象征,这可以说是中外艺术审美史上的一个共同特征。
一、2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由高潮开始退落,尤其在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人们面对复杂多变、惨淡沉痛的现实社会感到茫然失措,普遍陷入一种彷徨、不安的状态。孤独、痛苦、惶惑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的心理情绪特点,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心理与19世纪中后期的西方社会有某些相似,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所表现出的孤独感、痛苦感、迷惘感、焦虑感与此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不谋而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一经结合,就具有了中国特色,呈现出中国的民族特征。有学者认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其次,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虽然在希望中感到绝望,但更在绝望中追寻希望。最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不仅破坏旧传统而且创造新的传统。
从作家方面来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20年代中国文人创作情绪和创作心理的结晶。其中,李金发的《微雨》、向培良的《沉闷的戏剧》、鲁迅的《野草》等都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这一系列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崛起。
象征诗派以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烘托自己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依靠暗示来表达情感,传达对社会和自然现象敏锐的印象和感觉,追求想象和比喻的新奇和抒情效果,追求诗的语言的凝练,诗歌的感情过多地倾向于个人内心世界的开掘和抒发,它以独有的特征存在于20年代的中国。象征诗派的出现是进步的时代潮流的产物,也是和新诗发展的自身矛盾和内在规律相联系的。作为诗歌流派,它因其自身的局限,不能成为新诗发展的主流,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发展中由模仿到创新,使外来的艺术逐步消化而变为自己的血肉,带上一定的民族色彩”,使得它在新诗的发展中还占有一席地位。但即使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