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讲解【精选】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6、无标识,用定义判断。 • 荀卿,赵人。 • 刘备天下枭雄。 • 秦,虎狼之国。
7、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予本非文人画士。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
在判断句子是否为判断句时,应 该用定义判断,不能只从形式上 判断。
• 沛公安在? • 彼且奚适也?
3、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 宾语前臵。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不然,籍何以至此? 疑问代词:何、谁、奚、胡、安、 孰、恶、焉
4、“之”或“是”作为标志的宾语 前臵。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夫晋,何厌之有?/何陋之有? • 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唯:只, 只是,专门,一定)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 三( )而竭。 )而衰, )其不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而改之。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 )谋。 •与( )坐谈,问之客曰
4.省介词 •项王则受璧,臵之( )坐上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句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判断 的句子。
1、……者……也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
3、……者,…… 。 • 兵者凶器。
4、…… , ……也
•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为、乃、则、是、即、皆”表判断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不知木兰是女郎。/斯是陋室。 • 梁父即楚将项燕。 • 环滁皆山也。
判 断 句
2、用副词 “乃”“则”“即”“皆”“为””是 “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句式更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下高考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直接在句末用“也”表示判断。

3、“……者,……”式“者”起停顿作用,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的“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梁父即楚将项燕”中的“即”,“环滁皆山也”中的“皆”,“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中的“必”,都有判断的意味。

5、用“是”表判断在古代汉语中,“是”一般作指示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汉代以后。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示被动,如“受制于人”。

2、“为”字式“为”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为……所……”式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被动句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见”字式用“见”表被动,如“徒见欺”。

5、“见……于……”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为了语言的简洁,句子中会省略某些成分。

常见的省略情况有:1、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4、省略介词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中的“何”。

文言文重要句式

文言文重要句式

文言文重要句式
1. 判断句:以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的句子。

例句:皆白马之子也。

译句:都是白马的人。

2. 省略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

例句:承籍于武城。

译句:继承了武城的户口。

3. 倒装句: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的位置颠倒的句子。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译句:你太不聪明了!
4. 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例句:受制于人。

译句:被人控制。

5. 固定句式:某些固定结构的句子。

例句:孰若孤?译句:谁像我?
6. 递进句: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

例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者?译句: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还严重呢!
7. 选择句: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

例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译句:与其错杀无辜,宁可对有罪的人有所宽恕。

8. 因果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例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译句: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克敌制胜,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次就是出动军队。

9. 条件句: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

例句:天下有常胜之道,非信久而不能成其事。

译句:天下有一种常胜之道,并不是因为有信用才能长久地实现其成功的。

10. 让步句:表示让步关系的句子。

例句:吾虽以吾国财用不足故来,至于衣食,知止不苟可以生,知足不苟可以给。

译句:我虽然因为我国财政不足而来,至于衣食方面,知道满足就可以够用,知道自足就可以够供给。

以上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式,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句式重难点详细讲解

文言文句式重难点详细讲解

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对否定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难点探析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如: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嚄唶宿将。

(《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例中判断很难辨认。

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断词“是”。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3.用“是”表判断。

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一、判断句(1)……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刘备,天下枭雄。

(6)……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2)为......所.....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4)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5)用“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余君。

《廉颇蔺相如传》(6)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资治通鉴》(7)用“见”或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8)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9)无标志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承前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 点改变。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文言文句型结构简析

文言文句型结构简析

文言文句型结构简析句子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文言文句型结构进行简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一、平行句型平行句型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形式,主要通过重复、并列或对偶等手法来实现。

平行句型常用于强调、对比和列举等修辞手法,能够使文句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1. 吾心欲喜,色欲适,而何为恶焉?2. 人之忧,犹水之就下也,无所逃其流者也。

二、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一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句子,在句中起状语作用的从句。

状语从句通常用于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目的等关系,能够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

例如: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的句子结构。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强调、问句、条件等语境,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突出。

例如: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时不我待,只有努力奋斗。

四、比拟句比拟句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特点来进行类比的句子结构。

比拟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具感染力和形象性。

例如:1. 吾尝终日而思矣,亦无所出。

2.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五、插入语句插入语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一个或多个独立出现的词或短语。

插入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强调、感叹或解释等情感或表达方式,能够使句子更加富有层次感。

例如:1. 世界,只因有了你,才变得如此美好。

2. 君子道人制己,而不制人。

六、条件句条件句是指以“若”、“如”等引导的由条件引起的句子结构。

条件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假设、条件和推理等关系,能够使句子逻辑更加清晰明确。

例如:1. 若非诚心相待,岂能化解误会?2.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以上为文言文句型结构的简析。

通过对文言文中常见句型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句型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文言文常用句式解析

文言文常用句式解析

文言文常用句式解析(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

如:①粟者,民之所种。

(《论贵粟疏>)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

如:①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4、“者~也”都不用。

如:①此人力士。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刘备天下枭雄。

()5、谓语时用副词“实乃”“即为”“必”“则”等强化确实语气。

例如:①臣实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奔卫赵>)②夺下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6、用副词“非”表中驳斥推论。

例如: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炮台悉为逆据。

(《三元里抗英》)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夫赵强而燕强,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李丽丽君。

(《廉颇蔺相如本纪》)②对仗于时,家学余。

(《师说道》)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

如:①内一人说道就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掉。

(《三元里抗英》)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够父者乎?(《屈原本纪》)4、用助动词“见到”表中被动。

例如: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容得,徒见到畏。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就是介词,引入犯罪行为的主动者。

“所”就是助词,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死。

(《信陵君窃奔卫赵》)②巨就是凡人,偏在离郡,行将为人所并。

文言文句式讲解【精选】共28页

文言文句式讲解【精选】共28页
文言文句式讲解【精选】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咼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 “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贝y、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古文学习不再难】

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古文学习不再难】

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古文学习不再难】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标点辨析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

文言文句式解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用词方式。

本文将对文言文常见的句式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并列句并列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它通过并列连接词将两个或多个句子或短语连接起来,表达相同的含义或关系。

例如:汝闻强者多为强弱之别乎?吾辈欲修身者,当尽力穷阅典籍,广泛涉猎各类学问。

在这些句子中, "之"、 "者" 是并列连接词,起到连接并列句的作用。

二、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它与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或者把状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如:其实人非常人也。

夫妇反目,将何以为家?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非"、副词"其实"、动词短语"反目"都放在了主语之前。

三、比喻句比喻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联系。

比喻句经常使用"如"、"若"、"似"等词语来引导。

例如:人生若梦,一尊还酹江月。

悲伤如水,涓涓细流,无法抑制。

在这些句子中,"如"、"若"起到引导比喻的作用。

四、排比句排比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通过将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同的短语、词语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并列。

例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这个句子中,"诸己"、"诸人"、"立而立人"、"达而达人"都形成了对比并列的句子结构。

五、偏正句偏正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词或词组放在另一个词前面或后面,来表示修饰或强调的作用。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黏黏糊糊,心满意足。

在这些句子中,"一夜"、"春风"、"千树万树"、 "黏黏糊糊"都是偏正结构,修饰或强调了后面的词语。

文言文句式讲解

文言文句式讲解

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主动者。
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 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
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文言句式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 句、成分省略句四类。
一、判断句
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式及其变体。这是古汉语中表 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句中出现的“者”、 “也”不译,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5、用助词“耳”表示判断,译为“是…… 啊”
如:此亡秦之续耳。
6、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
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谓语+于……”式。用介词“于”引进行行为 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 ① 女婉贞,年十九,( )自幼好武术,( )习无不精。
(承前省略)
②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二)谓语的省略
(承后省略)
如: ①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承前省略)

2024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2024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判断句式深入剖析•被动句式详解及实例分析•省略句式还原技巧与训练•倒装句式调整方法及实例演示•固定结构掌握与运用能力提升•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常见类型及作用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010204识别方法与技巧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法结构。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03判断句式深入剖析判断句基本结构主语+谓语+也这种结构是判断句最基本的形式,其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主语+为+谓语在这种结构中,“为”是判断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例如,“余为伯儺,余而祖也。

”主语+乃+谓语这种结构中的“乃”也是判断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主语+即+谓语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

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分析等同关系01类属关系02比喻关系03判断句语气词运用“也”字的运用“矣”字的运用“耳”字的运用被动句式详解及实例分析“为”字句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为+施事者+谓语”的形式。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于”字句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

例如,“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见”字句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表被动,即“见+谓语”或“见+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基本形式介绍被动句语义色彩探讨不幸色彩中性色彩有些被动句并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

例如,“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典型被动句实例剖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文言文句型归纳

文言文句型归纳

文言文句型归纳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一些独特的句型。

以下是对文言文句型的归纳和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正副句式:1. 主谓式:主语+谓语,表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宾语补语式:动宾结构+宾语补语,表示对主语的补充说明。

例如:往事不堪回首,凭栏惆怅。

3. 同主句式:以“因为”、“所以”等引导的主从句结构,表示原因或结果。

例如:鱼跃此时海,君别意偏暗。

4. 比拟式:以“如”、“若”等引导的主从句结构,用来进行比较。

例如:人生如梦,一尽万年空。

二、连词句式:1. 并列并行式:使用“与”、“或”等词连接并列或并行的词、短语或句子。

例如:风绕院空,竹怜堂暖;阳光明媚,花朵绽放。

2. 递进式:使用“不但……而且”、“不仅……而且”等引导的结构,表示逐步加深或扩展的意义。

例如:不但贫苦,而且饥寒交迫。

3. 转折式:使用“然而”、“但是”等引导的结构,表示与前一句相反的意义。

例如:杯盘狼籍,然而心情依旧。

4. 让步式:使用“虽然”、“尽管”等引导的结构,表示让步或条件的关系。

例如:虽然困难重重,尽管勇往直前。

三、倒装句式:1. 全倒装: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强调动作的发出者或时间、地点等的信息。

例如:冲冠一怒为红颜,依依惜别离人间。

2. 部分倒装: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表示强调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四、省略句式:1. 动词省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省略动词,以达到简明的表达。

例如:天时人事皆有分。

2. 主语省略:在上下文明确的情况下,省略主语,使句子更加简洁。

例如:生活只有奋斗才能有意义。

以上是对文言文句型的简要归纳,仅供参考。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句型,进一步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句式大全一、倒装句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 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②介宾倒装例: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④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⑤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呢⑥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二、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例12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13 余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1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
3、状语后置
(一)“以…”的形式 例1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例2 咨臣以当世之事 例3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二)“于…”的形式 例4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例5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主谓倒置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 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 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 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例1 甚矣,汝之不惠。 例2 美哉,我少年中国。 例3 不仁哉!梁惠王也 。 例4 小人哉,樊须也!
为,岂为一人行 也?”
(四)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例1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例2 秋以为期。 例3 楚战士Fra bibliotek不一以当十,……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 词之后。
(一)以“者”为标志
例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例2 郑人有欲买履者
传》)
例12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7. 不用被动词,但是句中的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因
而也是被动句。
例13 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例14 函谷举 (《阿房宫赋》)
省略句
1. 省略主语。
例1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邹 忌讽齐王纳谏》)
例2 (虫)每闻琴瑟之声。(《促织》)
判断句: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 2. 主语后面没有"者",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也)。 例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例4 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二)以“…之…者”为标志
例3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例4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三)以“之”为标志
例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四)以“而…者”为标志 • 例6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例7 此四者(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
而无告者
(无告:无依无靠)
• (五)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例8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文言文句式专题
讲解人:
目录:
一、倒装句 二、被动句 三、判断句 四、省略句 五、练 习
一、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 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 情况的句子。包括有: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主谓倒置
1、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
2. 省略谓语。
例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
例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 ()其不善者改之。
3. 省略宾语(包括动宾和介宾)。 例5 汝死我葬(汝),我死谁埋(我)? (《祭妹文》) 例6 公瞿然注视(之)。(《左忠毅公逸事》) 例7 今寇众我寡,难与(之)持久。(《赤壁
被动句
1. 用"……于……"来表被动。 例1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2. 用"……见……"来表被动。 例3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4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3. 用"……受……于"或"……见……于"来表被动。 例5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例6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4. 用"……为……"来表被动。 例7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例8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 用"为所"或"为……所……"来表被动。 例9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过秦论》) 例10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6. 用"被"表被动。 例1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 例1 大王来何操? 例2 沛公安在? 例3 公曰:“太师谁撞?”
2、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 例4 君谁与守? 例5 君奚为不见孟轲?
(三)用“之”、“是”把宾 语提前:
1、动词宾语的提前 例1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例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例3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例4 惟弈秋之为听。 2、介词宾语的提前 例5 叔仲昭波曰:“我楚国之
列传》)
例15 刘备天下枭雄。(《三国演义》)
6.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例16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
人墓碑记》)
例17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7.用“非”、“未”、“弗”、“莫”、 “无”表否定判断。
例18 予本非文人画士…… 例19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例2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复指; (四)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动词前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例1 古之人不余欺也。 例2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 未之有也。 例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例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 如人也。”
2、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例5 子曰:“莫我知也夫。” 例6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 也)。
例5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例6 是必射雕者也。(《李将军列传》)
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 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 宴》)
例8 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