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地区传统习俗文化浅析
莱芜的清明节习俗
莱芜的清明节习俗莱芜的清明节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传统祭扫先人的方式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祭祀祖先的习俗,莱芜人祭祀先祖非常重视,他们会提前准备祭品,包括鲜花、水果、糕点、烧鸡、糖果等,将祭品摆放在祭坛上,然后全家人围坐在祭坛前,虔诚地祭拜先人,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其次是扫墓祭拜的习俗。
清明节当天,莱芜人们会前往坟场扫墓祭拜,他们会带上鲜花、祭品和清明花瓣,轻轻撒在墓前,然后烧纸炮、燃香烛以示尊敬。
同时,他们还会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洒上清水,擦拭墓碑,以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在莱芜,扫墓祭拜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在坟场上一起吃团圆饭,共同祭拜先人,表达对亲人的追思。
除了祭祀先人的习俗外,莱芜的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活动。
比如踏青赏花,踏青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踏青郊游,登高望远,赏花观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在莱芜,有许多著名的赏花胜地,如金岱湖、玉石湖、昭阳湖等,清明节当天,这些地方都会人山人海,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此外,还有清明节祭鬼游神的活动。
在莱芜的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组织祭鬼游神的活动,穿上传统的道士服装,手持符水,挥舞驱鬼扇,念念有词,以求消灾避祸,保佑家人平安。
这些传统的祭鬼游神仪式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摩,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在莱芜,清明节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飞风筝。
每逢清明节,莱芜的天空都会被五彩斑斓的风筝装点得繁花似锦,这是因为清明节是风筝的盛会,莱芜人会把自制的风筝放飞到空中,让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游戏,更是对春天的庆祝和对美好的向往。
飞风筝的习俗在莱芜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上述的传统习俗外,莱芜的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活动,比如民俗表演、文化展览、手工艺品交易等,这些活动都为清明节增添了不少色彩和乐趣。
总的来说,莱芜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古老而又富有魅力。
关于莱芜民俗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莱芜民俗的调查研究报告——酒文化莱芜的历史渊源流长,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地级市城市,但莱芜的风土人情着实让人感兴趣。
过年有过年的风俗,结婚有结婚的风俗.......也许一些风俗正淡出人们的记忆,也许古老的文化正在渐渐荒芜,但有一种情感与我们一脉相袭、薪火相传。
于是我们重拾莱芜民俗,带领大家回味莱芜那浓浓的乡风民俗。
针对如此多的乡风民俗,我们重点调查了莱芜的酒文化。
有句老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
酒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贯穿着生活习俗,今天就拿酒权作事情来叙说吧。
我国的民间饮酒习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在各地的众多民族之中,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仍然被保留至今。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
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
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
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
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地跑过去,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地拉着傻子走到盛酒的容器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才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像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像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像个傻子一样。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
晚辈在长辈面前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莱芜农村八大集
茶业口集:茶业口位于莱城北32公里,嬴汶河上游,地处山区,仲(宫)临(朐)公路经此。特产花椒、柿子。农历一、六集,为莱芜北部山区重要集市。
<<莱芜农村八大集>>作者:张超
“莱芜农村八大集”为对莱芜规模较大的集市的民间说法。一般认为“八大集”为:口镇集、颜庄集、茶业口集、鲁西集、寨里集、牛泉集、苗山集、辛庄集。
口镇集: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土子口集,县北三十里,斗秤四十,二、七日期。”据赵氏墓碑和出土的秦砖汉瓦考证,口镇始建村于周末,古为齐鲁要道,后为通往济南、博山交会点,是莱芜进山出山的隘口,俗称口子、口子街。明嘉靖时称土子口。清咸丰年间筑石寨称博济寨,民国初年称口子镇。当地盛产蚕丝,是蚕丝的集散中心。古雅称吐丝口。1949年定名为口镇。
苗山集:苗山位于莱城东北18公里,方下河上游,博(山)徐(州)公路经此。地处丘陵,盛产花生,农历四、九逢集,为莱芜东北部重要集镇。
辛庄集:辛庄位于莱城以东13公里,辛庄河北岸,泰(安)薛(家岛)公路经其北。地处丘陵,盛产花生。农历四、九逢集,为莱芜东部重要集市。
鲁西集:鲁西位于莱城西13公里,泰(安)薛(家岛)公路南侧,汶河北岸,地处平原,盛产大麻。农历四、九逢集。旧为莱芜西部重要集镇。
寨里集:寨里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嬴汶河北岸,枣(园)徐(州)公路与口(镇)姚(庄)公路在此交汇。地处平原,盛产大麻,农历三、八逢集,为莱芜市西部重要集镇
牛泉集:牛泉位于莱城西南11公里,汶河南岸,地处平原,农历二、七逢集,为莱芜西南部重要集镇。)
2011年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莱芜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北部,是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城市。
2011年,莱芜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反映了莱芜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以下是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些代表性项目。
首先,莱芜鼓词是莱芜市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莱芜鼓词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曲调,结合了鼓乐和演唱。
这种音乐形式通常在婚礼,丧礼和传统节日等场合演奏。
它反映了莱芜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并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
其次,莱芜木版年画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些年画通常由木板雕刻而成,然后印在纸上。
它们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统图案,如神话,民间传说,戏剧和动物。
莱芜木版年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研究价值,因为它们传承了莱芜市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莱芜社火是莱芜市另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表演。
这种舞蹈通常由男性表演者演出,他们穿着彩色的服装和面具。
社火舞蹈的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丰收和平安。
莱芜社火舞蹈的表演具有独特的节奏和动作,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此外,莱芜市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戏曲艺术。
其中最著名的是莱芜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利用透明皮革制作的人物被光线透射的影子来演出的戏剧形式。
这项技术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莱芜市的皮影戏被广泛赞誉为精湛。
它经常被用于讲述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
此外,莱芜市还有一些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莱芜古琴艺术,莱芜云锦织造技艺和莱芜民间舞蹈等。
这些遗产在传统技艺,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2011年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许多能够展现莱芜市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项目。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莱芜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而且对于传承和保护莱芜市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莱芜市能够继续保留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2011年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要:1.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2.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3.姜黄在莱芜市的分布和应用4.莱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5.结论正文:一、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011 年,莱芜市公布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名录中包含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传统戏剧、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多个领域。
二、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莱芜梆子、姜黄制作技艺等。
莱芜梆子是一种古老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泰沂山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而姜黄作为一味中药材和调料,在莱芜市广泛分布,品质尤以广西为佳。
在桂西一带,也有吃姜黄的习俗。
三、姜黄在莱芜市的分布和应用姜黄在莱芜市具有广泛的分布,尤其在桂西一带,民间习俗中就有食用姜黄的传统。
姜黄果实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深黄色,质坚实,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
叶子较大,花朵鲜艳。
除了入药,姜黄在莱芜市还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常见的姜黄菜肴有姜黄米粥、姜黄炒饭、姜黄排骨、姜黄瘦肉汤等,其中以姜黄鸡最为经典。
四、莱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芜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确了保护和传承的重点项目。
其次,对名录中的项目进行了专项资金投入,支持相关传承人的培训和研究。
此外,还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结论总的来说,莱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莱芜梆子和姜黄制作技艺等项目作为名录中的代表,不仅展示了莱芜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莱芜方言
莱芜方言
在莱芜,有一种粥叫胡斗,有一种味道叫溜酸,有一种邻居叫邻事接,有一种恶心叫干月,有一种倔强叫拧拧,有一种动物叫烧前狗子,有一种冷叫瞧冷,有一种动作叫姑堆下,有一种庄稼叫棒槌子有一种想法叫寻思,有一种任性叫北木,有一种调皮叫底宁,有一种人叫闷闷(妹妹),有一种东西叫营生,有一种马扎叫交叉子,有一种被褥叫路子,有一种有一种水沟叫阳沟,有一种角落叫背阴斑子,有一种混混叫街孩子,有一种身体部位叫博拉盖,还有种身体部位叫叶腊盖,有种板凳叫兀扎子,有一种地方叫地处,有一种日子叫夜来,有一种时段叫后上,有一种食品叫磨磨,有一种米饼叫煎名,有一种干果叫果米,有一种蔬菜叫洋柿子,有一种酱瓜叫劈拉嘎达,有一种昆虫叫沃子,有一种微型昆虫叫锅蚤,有一种感觉叫影人,有一种开门的工具叫月池,有一种小路叫雨林道子,有一种笨叫二杆子。
莱芜人顶起,看见不转,一瓜子呼舍你…欢迎回复继续补充莱芜方言直到大家不会说普通话了…。
山东莱芜主要集市时间表
山东莱芜主要集市时间表山东莱芜是我国的一个小城市,但它也有着自己的繁华集市。
这些集市虽不如大城市的商业中心那么有名气,但它们在当地居民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山东莱芜主要集市的时间表。
首先是每年的春节集市,这个集市是莱芜主要的年度活动之一,也是当地居民最为关注的集市之一。
春节集市通常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举行,时间较长,也有着更加繁盛的商品和人流。
这个集市的地点一般位于莱芜市区的主要广场和街道,是一个集购物、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活动。
除了春节集市,还有端午节集市、中秋节集市等其他节日集市。
这些集市通常在节日期间举行,时间较短,但同样也有很多特色商品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其中,端午节集市最为有名气,因为莱芜有着悠久的端午文化,如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赏和购买特色商品。
除了节日集市,莱芜还有固定周期的周周六市场和定期举办的年中和年末集市。
周六市场一般位于市区主要的商业街和广场,每周六上午开放,是本地居民日常采购和固定商贸活动的场所。
年中和年末集市则是为了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商业交流而设立,通常会在全市的商业中心区域举行,时间比较短,但同样也有着一定的规模和商贸价值。
莱芜的集市文化虽不如大城市那么繁盛,但在当地居民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集市不仅是购物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通过集市,人们能感受到莱芜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日常生活风貌。
同时,集市也为商家和客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总之,山东莱芜的主要集市时间表是很丰富多彩的,既有传统文化的体验,也有商业交流的机会。
如想深入了解莱芜的市场文化和商业机会,可以前往集市感受和体验。
莱芜风俗
莱芜节日风俗春节。
境内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联为一体的统称。
旧时称“过大年”,今仍俗称“过年”。
俗称“阴历年”。
进入腊月,各家即陆续购置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下馒头、米糕、花馍馍等,称为“办年饭”,这种年饭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进行卫生大扫除,称为“扫尘”。
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称“除夕”。
早饭后,张贴春联、门神、灶王和年画;摆设供桌祭祖,叫“请家堂”。
傍晚,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吃顿丰盛的“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
饭后在大门外点燃谷秸并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照庭”。
然后“守岁”,俗称“熬五更”,全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饺(多用素馅,取“素净”之意),后围坐火炉,守着家堂,以待黎明。
朔日凌晨“发纸码”(烧纸、香、“元宝”等)、放鞭炮祭奉天地诸神,迎来新年的第一天。
接着全家煮食水饺。
饭后,男女老少身着新装,开始拜年。
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长辈,然后,依家族亲疏与邻里交往情况相互拜贺、请安问好。
至亲长辈分给晚辈儿童“压岁钱”或糖果。
即日或翌日下午送家堂。
从初三到十五日,亲戚朋友携带礼物互相拜望,有些邻里之间互请节酒,有条件的村镇举办杂耍、演戏、说书等文娱活动。
有的地方春节期间还要张贴灶王和门神、请家堂、磕头、发纸码、照庭。
(请家堂)(花馒头、花馍馍)(烧火纸)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名灯节,民间习食水饺或元宵,并用杂面蒸灯12盏,取月月光明之意。
入晚,以面灯、萝卜灯、纸灯分别置于门口、祖茔、寺庙、河边、路口等处。
到祖茔上灯时放“起火”。
在街头、庭院点放花筒、鞭炮等。
有些村镇耍龙灯、摇花船、玩狮豹、踩高跷,称为“闹元宵”。
今蒸灯之习已废,置灯仅限于室内、门口。
放焰火、耍龙灯等活动较为活跃。
翌日还有吃水饺、闺女回娘家或娘家看闺女之习,与元宵节连为一体沿袭至今。
(看花灯)(吃汤圆)二月二。
相传,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之日(即开始打雷),境内有“打囤”习俗。
莱芜地区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莱芜地区中元节的传统习俗莱芜地区中元节传统习俗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被认为是祭祀亡灵的日子。
在莱芜地区,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俗色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莱芜地区中元节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盆灯盆灯是莱芜地区中元节最典型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院落里迎接先人的灵魂,为他们点燃盆灯。
盆灯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莲花灯、牡丹灯、荷花灯等等,各具特色。
人们将盆灯点燃后,会叩头祭拜祖先,并向他们祈福。
同时,盆灯也是向鬼神表示敬意的象征,传统上认为鬼神会在中元节时降临人间,通过点燃盆灯来引导他们返回阴间。
二、祭祀亡灵中元节的核心活动之一是祭祀亡灵。
人们会在家中或坟墓前设置祭台,摆上食物、水果、糕点等供品,并点燃香烛,为亡灵祈福。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高声叫喊祭文,向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尊敬之情。
同时,人们还会放出寿衣、纸币、金银器皿等物品,以供亡灵所用。
这些物品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亡灵追求的财富,通过放出这些物品,人们希望能够帮助亡灵在阴间过得更好。
三、户外游园莱芜地区的中元节,人们还会组织户外游园活动。
在这一天,许多庙宇和公园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参观。
人们穿着盛装,结伴前往,观赏精彩的表演节目,品尝各种美食,感受中元节的热闹氛围。
这也是人们互相交流、增进感情的好时机。
四、放水果船在莱芜地区,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传统习俗,即放水果船。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用树叶或纸做成小船,将水果放在船上,然后将船放入河流或水池中。
这个习俗据说可以为鬼魂提供食物,同时也被认为是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
孩子们尤其喜爱这个习俗,他们会在船上放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希望能够得到充满生机的祝福。
以上所述仅为莱芜地区中元节的部分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继承了古代民间信仰,代代相传。
中元节不仅是人们向祖先表示敬意的日子,也是人们祈求福祉和团圆的重要时刻。
在今天,虽然一些习俗可能已经减少,但人们对于中元节的尊重和纪念并没有改变。
莱芜地区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莱芜地区中元节的传统习俗莱芜的中元节习俗芜人过中元节这一天的习俗分为:请家堂、祭祀、送家堂三大部分,每部分都十分的有讲究。
请家堂:早晨打扫庭院,摆设供桌,墙上挂家堂轴,供桌下放一脸盆,用来盛装祭奠的茶酒和烧纸。
男主人为主祭人,负责写祖先牌位,布置祭祀工具和用品。
牌位是用一张黄裱纸叠制成长方形,上端折成三角形,把上三辈的先人名讳、夫人姓氏男左女右分别写在上面,成为“祖先牌位”。
安放牌位要主次分明,中间为“高祖”,“曾祖”、“先考”由中往两边分,也可自左往右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十时左右摆好牌位,茶碗盅筷,主祭人携子焚香,提着酒壶到村外大道上迎请祖先。
将祖先请回家之后到家门口先将手中香一炷插于大门框左边,用木棒(棍)拦在门口,俗称“拦门棍”。
祖先请到家,香插炉中便开始祭祀仪式。
主祭人按照传统的祭祀方式,首先摆放茶点,将点心置碟中摆放,主要有:糕果、饼干、口苏、蜜食等。
将供桌牌位前的茶碗倒满茶,按供奉祖先的辈分大小献茶。
习俗讲究茶要七分满,酒要八分满。
敬完茶,摆放新鲜水果,水果以西瓜为主,将西瓜切成莲花瓣状一分为二,摆在桌子前端的左右两边,也可放在桌子正中,瓜形似莲花座,象征吉祥如意;西瓜象征家庭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再摆上苹果、香蕉、葡萄小果,忌用桃、梨。
然后摆放供菜:祭祀选用神仙菜,即菜数为单,三,五,七,九不等。
主祭人此事会对子女一一讲解牌位上的祖先,尤其是有过骄人功绩、为家乡作出过贡献、在乡民中有良好口碑的先辈事迹来鼓励子孙。
午饭时,要在供桌上摆放馒头,敬酒,敬茶。
敬酒敬茶时,主祭人要虔诚地说道:“请老人家吃饱喝足!”然后,一家人在家堂桌前共进午餐。
送家堂是中元节的最后阶段,下午五点左右准备送家堂,主祭人亲自或吩咐儿子打纸(用木制钱模具打印花钱,俗称“纸窝子”)、花纸(将打好花钱的烧纸划开,按刀叠好备用),女主人煮好水饺,用茶碗装盛,一个牌位前放一碗,每碗放两个水饺。
送家堂时,将牌位前摆放的酒、茶、水饺一一浇奠(倒在桌下的盆中,意为向先人敬酒、敬茶),把牌位由‘高祖’到‘先考’按大小顺序收起,放在簸箕或传盘中,带上烧纸、酒、茶、水饺汤、鞭炮,主祭人取香炉中燃香在前,全家老少一起到村外的大道上送家堂。
莱芜乡村风俗记录-请家堂
莱芜乡村风俗记录———“请家堂”“请家堂”是老百姓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尤其我们莱芜地区,“请家堂”是过年时的重要内容。
很多人可能并不认为“请家堂”是民间的风俗习惯,“过年”才是人们所熟悉的习俗,而“请家堂”正是“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仪式之一。
过年,是从年三十的早晨开始。
一清早起来就要先洒扫庭院,把一年没有拾掇过的杂七麻八归整归整,犄角旮旯里的枯枝败叶打扫出来,该烧的烧,该往外运的往外运,庭前院后便光亮了。
洒扫完庭院就开始杀鸡、煮肉骨头、炖肉,劈柴早就准备好了,引着火,添好水放好大料,再去干别的,似乎一年的生活都要集中在这一天完成。
晌午头的饭便是带肉的骨头,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才是一年的重头戏,只有一年的这一顿才管饱吃够。
啃骨头前也就是吃晌午饭前,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贴对联。
对联是买来红纸用剪刀裁开,自家用毛笔和墨汁写的,没有多大讲究,图个喜庆吉祥。
家里的女人这个时候多是剁水饺馅子、剁肉蛋丸子、看着火炉子炖鸡。
要在吃年夜饭前把过年需要的吃食准备充足,即使家境再不好也是要准备的,过年总要有个过年的样子。
啃过骨头了,也就到了晌午歪的时辰。
这个时辰有点闲,喝口水歇口气,盘算盘算还有什么没有准备,估么个差不多就该“请家堂”了。
“请家堂”听上去很隆重,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仪式,但是很重要。
“家堂”,“家”是家族,是有血统传承的,是敬祀祖先即家族的发展繁衍过程。
“堂”,即堂庙,在普通百姓家是不这样称呼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庙”或者“祠堂”,是敬“神”或者祭祀“祖先”的所在。
普通百姓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只好简化再简化,在自家屋子里的桌子上便完成了。
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人家,都有专门供奉的神龛,供奉祖先的牌位。
牌位大都用红木打制而成,雕花镂金,很是肃穆。
普通人家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用火纸叠成牌位的样式,插放在牌位的底座上用来祭祀。
祖先的名讳是祭祀的时候才写的,格式大抵是顶牌位的顶端写祖先的称谓,即按祖先的辈分来写,如太祖、高祖、曾祖。
中元节莱芜
中元节莱芜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在莱芜,中元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元节在莱芜的传统庆祝方式。
中元节在莱芜又叫做“鬼节”,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地府的鬼神都会出来游逛。
为了感谢和祭奠祖先们的恩德,人们会在这一天去祖坟旁边扫墓,烧纸钱,燃放鞭炮,供奉美食和鲜花等。
此外,中元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活动,那就是“送鬼”。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准备一些食物和酒水,供奉在自家的门口,等待地府的鬼魂来领取。
人们相信这能够驱走厄运和疾病,带来好运和健康。
一些勇士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扮成鬼神,带着虎头面具,演出吓唬鬼魂的戏剧。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一些传统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以庆祝这个节日。
同时,中元节还是人们互相串门的时候,亲朋好友会互相拜访,一起分享喜乐和美食。
中元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放河灯。
人们会将精心制作的纸灯放在河中,然后许下愿望。
这是人们希望借着河水的流动,将病痛和厄运冲走的一种习俗。
中元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莱芜,中元节的庆祝活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总之,中元节在莱芜是一个庄重而热闹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秉承家人团聚、祭祀祖先和祈求祝福的传统,同时也会展示传统文艺表演和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使这个节日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说说莱芜敬车的那些事!你会“敬车”吗?“敬车”要讲究些啥?
说说莱芜敬车的那些事!你会“敬车”吗?“敬车”要讲究些啥?不知道从何时起敬车演变成了⼀种风俗⼩编时常会看到⼀⼤家⼦⼈对着⼀辆车磕头烧⾹仪式隆重表情严肃开始并不了解甚⾄觉得有些好笑后来才慢慢明⽩这仪式其中寄托着⼈们某种希望今天⼩编就来和⼤家扒⼀扒莱芜关于“敬车”的那些事在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万事万物皆有其神,除了创造或主宰天地万物的天神,还有负责某种职责的神司。
敬车寓意着新的⼀年出⾏都会得到神明庇佑,⼀整年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祈求路神⼭神桥头神,黄仙⽩仙盘龙仙及众神众仙,⼋⽅财神和列祖列宗,保佑此车:道路畅通,⾏驶安全,出⼊平安,南通北达,东成西就,四季来财,⼋⽅进宝,⼼想事成,万事如意!什么时候“敬车”最合适?其实不⽤在节⽇⾥,挑个好的黄道吉⽇就⾏。
莱芜这边⼀般⼆⽉、⼗⽉讲究的⽐较多。
敬车的这⼀天家⼈会早早的起来准备,七点钟开始进⾏敬车仪式,因为这个点太阳正冉冉升起,代表着蒸蒸⽇上;最忌讳的就是⼗⼆点以后敬车,因为这个点后太阳会慢慢落⼭。
敬车所需的物件:⾦元宝60对(寓意六六⼤顺),这个因⼈因事⽽异,最低20对;⼀把⾹;鸡,活鸡现杀,屠净,盘好;鱼,活鲤鱼;⾁,猪⾁(也可⽜⽺⾁等,⽅形,煮;⽣菜,意喻⽣财;油菜,有才;苹果、平安;橘⼦、吉利;⾹蕉,交好运!菜可6个、8个、10个、12个等,随⼼⽽作,双数为佳。
最后,“敬车”时要请有经验的念叨⼀番,家⾥⼈还要对着车神磕头,保佑平安。
还有就是⼀定要守着,直到⾹蜡纸钱燃尽为⽌。
莱芜⼈“敬车”应注意的⼩细节1、要找⼀个内⾏的帮助念叨念叨,据说有“专业”⼈员,要收⾟苦费的……2、烧纸时候要念到⾃⼰的车牌号和车主名字⾄少三遍。
3、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粉条的寓意是顺条顺溜。
开车的车主不仅要稳⽽且要顺,⾖腐也是取谐⾳兜福。
4、鞭炮要等到那⼀炷⾹燃烧到⼀半左右再点。
5、刚买车平均⼀⽉⼀蹭、买车⼀年后半年⼀蹭、买车三年后⼀年⼀蹭。
6、关于时间、有的送家堂的时候就顺便拜了:有车的要敬车王⽼爷,好保佑他路路畅通。
莱芜家乡的风俗作文
莱芜家乡的风俗作文
哎呀呀,我的家乡莱芜可有好多有趣的风俗呢,嘿嘿。
过年的时候可热闹啦,哈哈。
大人们会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哎呀,把家里装扮得红彤彤的,可喜庆啦。
到了晚上,还会放好多漂亮的烟花,嘿呀,那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可好看啦。
正月十五还有元宵节呢,我们会一起去看花灯,哎呀,那些花灯各种各样的,有小兔子的,有小猴子的,哈哈,我最喜欢小兔子花灯啦。
还有呀,在莱芜,结婚的时候也特别有意思呢。
新娘子会穿着漂亮的红嫁衣,嘿嘿,头上还戴着好看的头饰。
大家会热热闹闹地庆祝,哎呀,可好玩啦。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哎呀,甜甜的粽子可好吃啦。
我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赛龙舟呢,嘿呀,那些大哥哥们划龙舟可快啦,哈哈。
哎呀呀,家乡的这些风俗真的好有趣呀,我可喜欢啦,嘿嘿!哈哈!。
山东莱芜中元节风俗知多少呢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山东莱芜中元节风俗知多少呢整理山东莱芜中元节风俗知多少呢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元节,各地在节日到来之际按惯例要祭祀先祖和各方鬼魂。
在山东莱芜地区,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其隆重程度甚至让不少外地人都感到惊异。
那么今日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山东莱芜中元节风俗。
都说山东人对“家”的观念重,的确,相比于其他地方的中元节,莱芜的农历七月十五更像是感恩节,既是祭祀先祖的抚育之恩,同时也是树立良好家风的好机会。
民间传奇中元节这一天鬼门关打开,群鬼出动狂欢,是个阴气很重不吉利的节日,但在莱芜,人们更多地是将它看做祭祀先祖,亲朋团聚的重要节日,可与春节的隆重相媲美。
古代在中元节到来之际,莱芜的游子假如离家太远,实在不能回来,必定要寄一封家书,表达对家人的怀念和对先人的祭祀。
而今日莱芜子弟在中元节假如离家太远一时半会赶不回来,必定要电话问候,距离近的则必请假回家。
中元节这天,根据莱芜的风俗,家家都要摆供桌、请家堂,以瓜、果、酒、菜祭祀祖先,纸钱、元宝亦不行少。
等到下午时分,最终一炷香过后,就是送家堂,家里长者带领全家在外面焚香烧纸,燃炮祷告,恳求上天保佑全家,列组列宗灵魂安眠。
正因这样隆重的习俗,中元节这天的莱芜,天一黑大街上就冷冷清清,大部分的'店铺都关门了,外乡人要找个饭店吃饭都很难。
另外,莱芜还有禁忌,指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假如回去的话,娘家会不顺当。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元节这天,莱芜人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祀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祀。
有的地方是下午天黑之前必需要祭祀先人。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时,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叨念:“某某来领钱。
莱芜人的喝酒规矩
莱芜人的喝酒规矩莱芜人的喝酒规矩!!!!!!!!!!!!!!!!!!!!!!!!!!!今天无意之中看到了一篇写到关于莱芜酒文化的一则趣文,感觉相当的有意思,在这里就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既娱乐大家,也可以让大家从侧面了解莱芜人的一种乐趣~~~ 莱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
本人在莱芜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莱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
但是,莱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
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说个一二。
先说入座。
莱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
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主陪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副主陪”。
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就可以分辨出来。
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
主陪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
而副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
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状。
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
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
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宾主落座,开始倒酒。
莱芜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大碗喝酒。
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
如今虽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
你若是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莱芜人用那种三钱的小酒盅喝酒,那纯粹是在扯淡。
莱芜时下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
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以上。
当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4的比例折算.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
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
莱芜人的过年习俗
莱芜人的过年习俗赢牟微生活2017-01-22 阅读原文1评莱芜春节习俗:腊月三十日早上,家家户户打扫庭院,上午贴对联,贴对联有讲究,先贴大门依次往家赶,俗称:“往家请福”。
大门口的对面要贴“出门见喜”或“福”字;进门的影壁墙上贴“迎门见喜” 或“福”字;栏门口(猪圈)不贴对联,只在门上贴一张长方形的红纸条,上写“六畜兴旺”,石磨俗称“白虎”,上贴“白虎大吉”或“福”、“酉”字;水井称为“青龙”,上贴“青龙大吉”或“福”、“酉”字;手推车、自行车或别的交通工具上要贴“日行千里”、“出入平安”或“福”、“酉”字;粮食瓮(粮食囤要贴“粮满仓”)、水缸可贴“福”、“酉”字;床(炕)头墙上贴“身体健康”,灶王像(俗称:灶王码子)要贴在厨房的锅头旁。
每当春节,家族长辈家里的木桌上便摆满了先人的灵牌(祭祀牌),上面有他们的名字、辈分,从大到小,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除夕一早,用火纸(纸钱)叠成三寸余宽,十公分余高,上面两公分处折成三角形的灵牌,然后用毛笔在灵牌上写了先人姓名,接着按照辈分自右而左一字排列开来,一一地安放在灵牌座上。
灵牌座是用一块肥皂大小的木块做成的,上面有两个相隔两寸余宽的孔,孔里插着两根七八公分高的细高粱秆子。
大年初二的下午,祭桌就该撤掉了,那些灵牌自然也要被撤下来。
它们将被放在一沓沓被打钱印(一种在一头刻有古方空钱的园木块,专门用来大纸钱用的祭具,直径约两公分左右,高度约十公分左右。
把它放在一沓火纸上,用重木块在一头种种一击,方空古币的印痕就出来了)打过的纸钱上。
每堆纸钱周围都要画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圈,刚好把这堆纸钱圈住,再在纸钱上面放一根点燃的香,按次序放上灵牌。
接着用火柴将它们点燃,随着微风徐起,纸灰盘旋而上,这些名字和遥远的记忆又一起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回到家里,女主人要为灶王、家仙、供奉和信奉的神仙烧化纸钱,之后是全家聚宴,请家堂活动圆满结束。
大年初一一早,村子里就响起了起伏的炮仗声,谁家炮仗声响的早造就预示着谁家抢到的福气多。
莱芜简介
人口130万,面积2246平方公里。
莱芜名称由来:1.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
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故址在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
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
2.莱芜名称由来诸说,列下俟考:落石说。
旧时传说,今莱芜城附近,从空中落下一块石头,莫测来源,按道家观点谓此石来自于“无”,为此县名莱芜。
3.莱民播流此谷说。
公元前567年(甲午,鲁襄公六年,齐灵公十五年)十二月,齐侯灭莱(注:齐侯灭莱,迁莱于郳)。
《水经注》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4.山名取目说。
《水经注·淄水》:“泰无、莱柞并山名也,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
”5.莱、牟音转说。
王献唐在《人与夷》中认为:莱芜是莱族与牟族杂居而得名。
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莱芜,故升级地级市赢县、牟县、莱芜县属于泰山郡;清代属于泰安州;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特色: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
莱芜三辣:莱芜生姜、大蒜、鸡腿葱与莱芜大红袍花椒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
1998年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莱芜锡雕: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山东省省级文化遗产。
莱芜香肠莱芜黑猪燕子石工艺著名战役春秋长勺之战解放战争“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陈毅元帅、粟裕将军。
节日中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
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由国家体育总局立项,以航空体育竞赛为主,每四年举办一届,以航空体育表演和市民参与体验为主的盛会。
【免费下载】莱芜地区传统习俗文化浅析
清道光年间,莱芜境内的中元节活动仍很活跃, 民间祭祀尤为隆重,商铺里经营各式各样的冥间使用物品,以及供奉用的瓜果、点心。乡 民们家庭摆设家堂,供奉祖先也越来越讲究,酒菜面食不断翻新。其祭祀程度不亚于春节。
莱芜中元节习俗由同治年间发展到了民国时期,节俗有了变化,百姓们只是单一地举 行家庭祭祀活动,摆家堂,敬奉祖先,其他的户外活动,很少有人参加。少数人家开始用 上坟的方式来祭祀祖先。尽管祭祀方式有所改变,燃放鞭炮一节,仍然沿用。
正文:
生活在这片神奇而又广阔的齐鲁土地上,本就可以处处捕捉或经历到浓烈绚烂的传统 风俗,五彩斑斓的服饰习俗,千奇百态的居住习俗,独具魅力的工艺习俗和绚丽多彩的婚 姻礼俗。
这些散发着烟火气息的“俗”,是地域文化最为朴素真实地呈现,它描摹着时光的背影, 也反射着时代的余温。
位于鲁中山区的莱芜市,古称“嬴”、“牟”,是古代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 “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较为悠久的历史也使得它拥有丰富的文化习俗流传,下面将其 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简析。
莱芜地区传统习俗文化浅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 年 12 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莱芜家乡风俗的作文700字
莱芜家乡风俗的作文700字English:Laiwu, my hometown, is a city rich in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During this time, families gather to prepare special dishes, set off fireworks and pay respect to their ancestors. Another unique custom in Laiwu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ere people race dragon boats in the river to commemorate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 Additionally, the locals also have the tradition of making and eating dumplings on the winter solstice to welcome the arrival of the new year. These customs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Laiwu.中文翻译:莱芜,我的家乡,是一个富有传统风俗与习俗的城市。
最重要的风俗之一是庆祝传统的中国新年。
在这个时候,家庭聚在一起准备特殊的菜肴,放烟花,向祖先致敬。
莱芜的另一个独特风俗是龙舟节,人们在河里划龙舟,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芜地区传统习俗文化浅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12月摘要:作为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莱芜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其节日习俗、生活习俗、曲艺艺术和传统工艺不乏亮点可寻。
虽然目前的文化保护工作还需要更多努力,我们还是希望,这些丰富多彩的“俗”能让机械化的现代生活多一点遥远的烟火气息的“味”。
关键词:中元节、莱芜葬礼、莱芜梆子、木板琴书、莱芜锡雕正文:生活在这片神奇而又广阔的齐鲁土地上,本就可以处处捕捉或经历到浓烈绚烂的传统风俗,五彩斑斓的服饰习俗,千奇百态的居住习俗,独具魅力的工艺习俗和绚丽多彩的婚姻礼俗。
这些散发着烟火气息的“俗”,是地域文化最为朴素真实地呈现,它描摹着时光的背影,也反射着时代的余温。
位于鲁中山区的莱芜市,古称“嬴”、“牟”,是古代战争中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较为悠久的历史也使得它拥有丰富的文化习俗流传,下面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简析。
一、节日习俗莱芜地区流行普遍的民间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青龙节(二月二)、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夏至节(芒种后十五天,吃凉面)、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十月初一)、冬至节、腊八节,小年节等,而中元节其中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节日。
莱芜中元节习俗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据《莱芜县志》(1920年版)、《续修莱芜县志》(1935年版)‘灾祥’一卷记载:清高宗乾隆十三年(戊辰)大疫。
瘟疫爆发、肆虐,死亡乡民无数,仙人指点迷径,用祭祀祖先的方式,驱赶瘟神,逐渐演变成一种区域性的地方习俗。
清嘉庆年间,习俗活动得以发展,家家户户设家堂、摆酒肴瓜果、供奉祖先,已经形成规模。
清道光年间,莱芜境内的中元节活动仍很活跃,民间祭祀尤为隆重,商铺里经营各式各样的冥间使用物品,以及供奉用的瓜果、点心。
乡民们家庭摆设家堂,供奉祖先也越来越讲究,酒菜面食不断翻新。
其祭祀程度不亚于春节。
莱芜中元节习俗由同治年间发展到了民国时期,节俗有了变化,百姓们只是单一地举行家庭祭祀活动,摆家堂,敬奉祖先,其他的户外活动,很少有人参加。
少数人家开始用上坟的方式来祭祀祖先。
尽管祭祀方式有所改变,燃放鞭炮一节,仍然沿用。
文革破四旧时期,上坟祭祖被列为封建迷信活动,坟墓被破坏,家堂及一些祭祀用品被收缴焚毁,习俗活动一度被强制终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莱芜地区的中元节习俗才逐渐得以恢复。
家家户户又挂摆起家堂,摆设祖先牌位,备办丰盛的酒肴、瓜果、点心,举行隆重的祭祀祖先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得以传承和发展。
现在,中元节习俗在莱芜民间广为流传,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节俗文化。
二、生活习俗作为地域文化习俗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生活习俗涵盖范围最广,也最能体现地域居民的居住个性。
而莱芜葬礼则是地方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沿革不衰。
莱芜葬礼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季札使齐(公元前544年至515年间)子死,葬于嬴博之间。
传说,孔子前来观礼,对季札用周礼葬子,大加赞赏。
后人立碑“孔子观礼处”(碑在莱芜市口镇垂杨村)。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孔子观礼促进和发展了莱芜葬礼,历经数代沿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葬礼多种多样,有大有小,在周礼的基础上,礼俗得以改进和发展。
人死后,族人或乡邻组成治丧委员会,立下仪柱,仪柱有两种:大仪柱用五色彩纸贴写而成,俗称‘重仪’,其主要成员如下:总理丧务、内柜司书、外柜司书、外柜收仪、外柜前知客、引奠、指客、候茶棚、灵前折摆组成,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小仪柱一般不写礼仪名称,由总理全权安排。
仪柱写好后贴于死者的大门外墙壁上。
总理安排人扎灵棚、设茶棚、厨房等。
内柜负责丧仪出纳之礼,外柜负责亲友前来奠仪之礼。
吹鼓手、大锣来齐后,重孝子披麻戴孝卧于灵桌前,服支偏孝站立两边陪灵,吹鼓手奏响哀乐,重孝子与一班偏孝陪灵人员,由引奠领着,先谢总理,后按仪柱上的排列一一请谢。
由总理代表全村父老乡亲祭奠死者后,即行开丧。
吊丧者在哀乐声中依次向死者祭奠,礼仪最重的是‘周礼二十四拜一哆嗦’,民俗有:二十四拜都拜了,不差这一哆嗦一说。
其次有五头六揖、三鞠躬等,以不同的方式向死者表达哀思。
摆花祭是丧葬礼仪的重头戏,一般看出丧的主要看摆花祭。
祭的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顶灵祭、两边祭、双边祭、路祭、顶墓祭等,每祭按烧而论。
有三烧(一只鸡、一块肉、一条鱼)、五、七、九、十一、十五烧不等。
祭礼花样多,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以不同仪式让死者风风光光地入土为安。
丧葬后,孝子谢客、圆坟、烧一、二、三、四、五七、百日,守孝三年。
三、曲艺艺术莱芜地方戏曲“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宝库中的奇葩。
流行在山东莱芜、新汶、泰安、蒙阴一带,所以最早也叫“靠山梆”或“泰山梆”,清初已有演出。
1850年前后,徽班“老阳春”经运河入山东,定居在泰安县夏张镇。
此后,流行于汶上一带的梆子(汶上梆子),经常与徽调同台演出,逐渐结合,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
1874年成立科班“小阳春”班,1895年在莱芜北勺山成立“长顺”班,继而成立了“吉庆”等十几个科班。
1954年1月成立莱芜县民艺剧团,1956年改名莱芜梆子剧团。
《送猪记》《三定桩》《红柳绿柳》《借闺女》晋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接见。
1977年《三定桩》赴广交会为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演出。
《三定桩》《红柳绿柳》分别被搬上银幕。
《推媳妇》2000年12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02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
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1995年度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6年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优秀剧目交流演出,荣获七项奖。
1997年,现代戏《雪野风情》获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
现代戏《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莱芜木板琴书也是莱芜民间传统曲艺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
它是民间艺人用来谋生的说唱形式,在街头巷尾、乡场集市,拉开场子就能唱。
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
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
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
琴书的曲目以中短篇为主,也有长篇,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拳打镇关西》、《包公案》。
《杨家将》、《梁祝下山》、《蓝桥会》等。
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曲目,如《雷锋》、《烈火金刚》等。
莱芜木板琴书采众家说唱艺术之精华,经过多次蜕变,最后形成以慢板和流水板相结合为主体的艺术表达形式。
说唱艺人运用“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哟”为琴书说唱的辅助唱法,以说唱中长篇曲目为主,并加强手、眼、身、法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并逐渐形成高亢奔放、朴素端庄,文静委婉、华彩流畅的不同的表演艺术风格。
四、传统工艺民间工艺较常见的有:莱芜锡雕、莱芜吕家泥塑、莱芜康家香、石雕、瓷雕、木雕、浮雕、刺绣、蜡染、五角宝的制作、字画贴工艺、荷包工艺、木刻烙书、扎制工艺、铁艺、大庄陶艺、老土布的制作、莱芜空心挂面、莱芜圣井柿饼、刘家粉皮制作工艺、牛家豆腐制作工艺、吐丝口桑蚕养殖技术、李家糕果制作工艺、王家油果制作工艺、王家江米糕制作工艺、雪野陈麯制作工艺、花祭的制作、簸箕笎子的编制、栾宫镰刀等等。
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山东省省级文化遗产。
锡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
据史料记载,莱芜锡制品第一代传人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所做锡制品就已受到朝廷青睐,成为贡品。
莱芜制锡艺术在清朝乾隆年间已高度发展,当时从事锡雕加工制作的艺人主要分布在莱城西关、杨庄、寨里一带,而艺术水平较高的首推莱城西关王氏一家。
史料记载:“乾隆女婚嫁至曲阜,由京派人于莱芜定制。
”现孔府所藏部分锡制品就是乾隆皇帝女出嫁时定制,可见这一时期的锡雕工艺已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期。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莱芜锡雕“凤王祥”以其独特、精湛的技艺和观赏价值,备受青睐,成为享誉国内外鉴赏和收藏的艺术珍品。
莱芜锡雕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莱芜制锡世家王家就名扬华夏神州:1914年在美国全球物品博览会荣获“巧手如神”、“妙夺天工”两大白金奖,南洋博览会最优金奖,北京评议会最优奖章,山东博览会最优等龙牌金奖。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在现代国内工艺美术展览上也屡获殊荣。
锡雕工艺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
丰富绚烂的传统文化习俗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精神砥砺,代表了对漫长岁月的体悟与深思。
然而它们的留存现状实是不容乐观的。
也许随着物质条件的日渐丰腴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一些传统习俗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生活;也许随着快节奏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钢城”莱芜的喧嚣已经难以为传统习俗提供一片恬静的净土。
然而我们还是希望,这些丰富多彩的“俗”能够留存得更久一点,让机械化的现代生活多一点遥远的烟火气息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