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物证检验的核酸分析技术
![微生物物证检验的核酸分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b3eec90c22590102029db8.png)
技 术等 技术 方法 [ 。 3 ]
2 微 生物 物证 检验 的核 酸分 析技 术
在所 有 的微 生 物 溯 源 方 法 中 , 酸 分 析 技 术 ( 核 或 称 核酸 指纹 分析 技术 ) 被认 为 是最 有效 的技 术 。 在微 生 物 的核酸 指纹 分析 技 术 中 , 由于 微 生物 的 核 酸与人 类 和高 等真 核生 物核 酸 相差 很 大 , 以鉴 定 所 方法 也有 很 大不 同 。对人 类使 用 的 S TR与 线粒 体 测
sr e h r c l, r cd r , h rce i i n h cu l p l aino ci st ep i i e p o e u e c aa tr t s dt ea ta p i t f b n p sc a a c o VNT ML R/ VA、 F 、 L 、 N to si u l P GE AF P S P meh d n c — n e
a cd fn e p i t g t c n q e . S me s g e to s t e eo o e sc n Ch n r u o wa d r a i i g r rn i e h i u s o u g si n o d v l p f r n is i i a a e p t f r r . n
关键 词 : 生物 犯 罪 ; 物 犯 罪 剂 ; 生 物 物证 检 验 ; 酸分 析 技 术 生 微 核
t
中图分类号 : F 9. 文献标识码 : D 752 A
文 章 编 号 :10 —6 0 2 0 ) 40 3 —4 0 83 5 (0 8 0 —0 30
Th uce r a i i e prntng a a y i n i f r nsc e n la cd fng r i i n l ss i b o o e is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02300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2.png)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一、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检测抗体、
抗原、免疫球蛋白等的含量和种类。
常见的免疫学技术包括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凝集试验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疾病。
二、生化学技术
生化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肾功能、肝
功能、血脂等。
常见的生化学技术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这些技术可以反映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
有重要意义。
三、核酸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PCR技术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可以对微生物的核酸进行扩增和
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四、细胞学技术
细胞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形态学及数量学特征,如血液细胞分类、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核型等。
常见的细胞学技术包括涂片染色、
流式细胞术、显微镜观察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微生物学技术
微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真菌培养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致
病菌种类,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包括免疫学技术、生
化学技术、核酸检测技术、细胞学技术和微生物学技术等,这些技术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保
障患者的健康。
核酸检验试剂配制方案
![核酸检验试剂配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312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3.png)
核酸检验试剂配制方案核酸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和分析DNA和RNA的序列和结构。
核酸检验试剂的配制是核酸检验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核酸检验试剂配制方案。
一、试剂准备1. Tris-HCl缓冲液:将121.14g Tris-HCl溶解在800ml去离子水中,调pH至7.5,加去离子水至1L。
2. EDTA溶液:将186.1g EDTA二钠溶解在800ml去离子水中,加去离子水至1L。
3. NaCl溶液:将58.44g NaCl溶解在800ml去离子水中,加去离子水至1L。
4. Lyse Buffer溶液:将10ml Tris-HCl缓冲液、1ml EDTA溶液、8ml NaCl溶液混合,加去离子水至50ml。
5. 2×载脂体缓冲液:将40ml Tris-HCl缓冲液、8ml EDTA溶液、70ml NaCl溶液混合,加去离子水至200ml。
6. 蛋白酶K溶液:将1mg的蛋白酶K溶解在1ml去离子水中。
7. 合成引物:按需要合成引物序列,并与合成公司确认纯度和浓度。
二、试剂配制1. DNA提取试剂配制:将1ml Lyse Buffer溶液和10μl蛋白酶K溶液混合,制成DNA 提取试剂。
2. PCR反应液配制:将50μl 2×载脂体缓冲液、5μl DNA模板、1μl合成引物、3μl MgCl2、1μl dNTP混合,加去离子水至100μl,制成PCR反应液。
3. 电泳缓冲液配制:将242g Tris和36g boric acid溶解在800ml去离子水中,加去离子水至1L,pH调至8.0,加入20ml 0.5M EDTA混合,最终体积调至1L。
4. DNA标记液配制:将1μl DNA样品和9μl DNA加载缓冲液混合,制成DNA标记液。
5. 试剂保存温度:将所有试剂保存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三、注意事项1. 试剂配制时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实验污染。
新冠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新冠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674d3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e.png)
新冠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检测人员要求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当具有实验室工作经历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技能,接受过新冠相关检验检测技能培训。
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配备实验室检测人员,以保证及时、高效完成检测和结果报告。
(二)实验室检测1.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冠核酸(1)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按功能区布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布置形式和分散布置形式。
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应当设置以下区域: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和产物分析区。
根据使用仪器的功能,区域可适当合并。
如采用标本加样、核酸提取及扩增检测为一体的自动化分析仪,标本制备区、扩增和产物分析区可合并。
集中布置形式的实验室设置应遵循“各区独立,单向流动(注意风向,压力梯度走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的原则。
各区的功能如下:①试剂储存和准备区用于分装、储存试剂、制备扩增反应混合液,以及储存和准备实验耗材。
该区应配备冰箱或冰柜、离心机、试验台、涡旋振荡器、微量加样器等。
为防止污染,该区宜保持正压状态。
②标本制备区标本转运桶的开启、标本灭活(必要时)、核酸提取及模板加入至扩增反应管等。
该区应配备冰箱或冰柜、生物安全柜、离心机、试验台、微量加样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配自动化核酸提取仪等。
标本转运桶的开启、分装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
为防止污染,该区宜保持负压状态。
为操作方便,标本分装以及核酸提取也可以在独立的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进行,提取的核酸可以转运至该区加至扩增反应液中。
③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进行核酸扩增反应和产物分析。
该区应配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为防止扩增产物污染环境,该区宜保持负压状态,压力等于或低于标本制备区。
(2)新冠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实验室应当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并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
接到标本后,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清点核对,并依据SoP进行试剂准备、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及报告。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c71b4e7f26fff705cc170ae2.png)
一、技术人员基本要求(一)采样人员。
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标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二)检测人员。
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 2 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
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相适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基本要求(一)基本原则。
1.各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应当与门急诊就诊人次、住院人次等诊疗量相匹配,并与采集的标本量相适应,避免采集数量明显超出检测能力导致的标本积压、标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
2.各医疗机构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3.标本采集应当在满足本机构发热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及院内职工的检测需求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其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一般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
(二)采样点设置。
医疗机构设置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
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
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三)人员配置及防护要求。
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
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四)采样流程。
384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大纲
![384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ab9594915f804d2a16c123.png)
(4)结果报告
(1)增菌
(2)分离
7.致泻大肠艾希 (3)生化试验
氏菌检验
(4)血清学试验
(5)肠毒素试验
(6)结果报告
8.副溶血性弧菌 (1)检验方法
检验
(2)动物试验
9.金黄色葡萄球 (1)增菌培养法
菌检验
(2)直接计数方法
(1)样品处理
(2)一般培养
10.溶血性链球 (3)形态与染色
菌检验
(4)培养特性
四、细菌检验
基本技术
1.显微镜检查
③其他内容 (1) 肝炎病毒 (2) HIV (3) 脊髓灰质炎 (4) 麻疹 (5) 流行性出血热 (6) 埃博拉出血热病 (7) 乙型脑炎病毒 (8) 登革热病毒 (9)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10) 流行性感冒 (11) 狂犬病 (12) 腮腺炎病毒 (13) 风疹病毒 (1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5) 病毒性腹泻 (16) 朊病毒 (17) 森林脑病 (18) 水痘 (19) 手足口病 (20) 尖锐湿疣 (21) 生殖器疱疹 (22) 非典型肺炎 (23)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6) 生化特性
(7) 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本知识
(1) 核酸化学 (2) DNA的复制与修复 (3) 转录 (4) 翻译 (1) 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2)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2.分子生物学技 (3)大肠杆菌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术概述
(4)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5)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
(6)基因DNA的提取
3.探针和杂交技 (1)探针
(2)采样方法
(3)采样的数量 2.样品的采集
-3-
要求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悉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44bd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7.png)
新冠核酸检测原理和方法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测人体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基于核酸的特异性反应。
核酸检测的基本步骤是:收集样本、提取病毒核酸、核酸逆转录(如果是RNA病毒)、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检测扩增产物。
首先,医务人员会采集患者咽拭子、鼻拭子、唾液、血液等样本,并将其置于含有保护剂的管子中,以防止病毒核酸的降解。
其次,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目的是分离病毒核酸以便后续检测。
核酸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有机物法和离心柱法两种。
有机物法通过酚/氯仿提取样本中的核酸,离心柱法则利用特制柱子
中的膜,通过离心操作将核酸捕获至膜上。
对于RNA病毒(如新冠病毒),还需要进行核酸逆转录。
逆
转录酶可以将RNA模板逆向转录为相应的DNA,这样可以将RNA转化为DNA,便于后续操作。
接下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病毒核酸中的特定基因片段。
PCR是一种体外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在特定反应条件下,通过多次循环反复复制靶序列。
这种扩增使得原本只含有少量病毒核酸的样本中的目标序列扩增至可以被检测的程度。
最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荧
光定量PCR(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通过检测病毒核酸的特定序列来确认感染情况。
总结起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提取、逆转录、PCR 扩增和检测等步骤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和个体诊断。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ff573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e.png)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大纲
基础知识
理化检验技术
细目 1.基本定律和元素周期律
2.溶液 3.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4.电解质溶液
5.缓冲溶液 6.胶体溶液 7.氧化还原反应 8.络合物和螯合物 9.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0.卤族元素 1.基本理论
要点 (1)摩尔 (2)阿伏伽德罗定律 (3)分配定律 (4)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1)溶液的概念 (2)溶解度 (3)溶液浓度的配制 (4)溶液浓度的换算 (5)溶液的依数性 (1)化学反应速度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3)化学平衡 (1)电解质和电离 (2)电离度和强弱电解质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4)溶液的pH值 (5)酸碱指示剂 (6)盐类的水解 (1)基本概念 (2)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 (3)缓冲溶液的pH值 (4)缓冲容量 (5)缓冲溶液的配制 (1)基本概念 (2)溶胶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2)反应方程式配平 (3)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1)络合物的基本概念 (2)络合物的结构 (3)络合物的性质 (4)螯合物的概念 (1)金属的通性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1)卤素的通性 (2)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基本概念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3)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理化检验技术
单元
细目
要点
(1)计量法
1.计量法和法定计量单位
(2)计量法实施细则
一、计量法规和计量认证
(3)法定计量单位
(1)认证认可的依据
2.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和实 验室能力认可
(2)认证认可的主要内容
PCR检验实验室检查要点指南
![PCR检验实验室检查要点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0820e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3.png)
PCR检验实验室检查要点指南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检测基因序列的实验技术。
PCR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诊断、病原体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PCR检验实验室的检查要点指南。
一、实验室环境要求1.实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杂质的干扰。
2.实验室设备应经常进行检修和清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实验室应有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适应PCR反应需要。
4.实验室应有充足的通风系统,以防止PCR反应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核酸提取1.核酸提取前,实验人员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外源性核酸的干扰。
2.核酸提取试剂及工具应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提取的核酸质量。
3.核酸提取前应核对样本标识与登记信息是否一致,避免样本混淆。
三、PCR反应体系准备1.PCR试剂的储存和使用应符合说明书要求,防止试剂变性或受到污染。
2.PCR反应体系的配制应准确无误,包括引物、模板DNA和酶等成分的比例。
3.PCR反应管等试剂器皿应进行无菌处理,避免外源性DNA干扰实验结果。
四、实验仪器使用1.PCR仪的温度控制和均匀性应进行验证。
2.电泳仪的供电、反应液浓度和电泳条件应进行调试,确保能够得到清晰的条带。
五、质控措施1.引物应经过合成和验证,确保特异性和灵敏度。
2.采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PCR反应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反应阴性对照应添加,以检测试剂和实验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4.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实验操作技术和质量意识。
六、实验记录1.对每个样本和控制试剂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本条码、操作时间、反应体系等信息。
2.实验人员应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说明。
3.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保留,并按照实验室规定的期限进行归档。
七、结果解释与报告1.PCR结果的分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PCR结果应进行解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核酸检验操作规程
![核酸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a9da1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b.png)
核酸检验操作规程核酸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细胞或体液中的特定基因序列。
在实验室中进行核酸检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操作规程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核酸检验操作规程,供参考。
1. 实验室准备- 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离心机、PCR仪、电泳仪等。
- 检查实验室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 准备所需试剂和材料的清单,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2. 样本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样本类型,如血液、组织或细胞。
- 确保样本采集的操作无菌,并在采集后及时储存或运送样本到实验室。
- 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及时登记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样本编号、来源、保存条件等。
3. 样本提取- 根据不同样本类型选择相应的提取方法,如血液基因提取试剂盒、组织DNA提取试剂盒等。
- 严格按照提取试剂盒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提取效果。
- 在提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使用一次性试剂和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4. PCR扩增-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或选择适当的引物,确保扩增目标序列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准备PCR反应液,按照所用试剂盒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试剂能够充分反应。
- 设置PCR仪的反应程序和温度条件,包括预变性、循环数和延伸温度等。
- 将样本DNA加入PCR反应管中,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使用无菌操作和正常的实验室防护措施。
5. PCR产物分析- 完成PCR扩增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或其他分析技术的分析。
- 按照分析的需要,准备相应的试剂和试剂盒,如凝胶电泳试剂盒、DNA分子量标记等。
- 按照试剂盒的使用说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记录并分析结果,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6. 结果解读- 考虑实验的条件和方法的特异性,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判断。
- 将实验结果与对照组、负对照和阳性对照进行比较,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测结果,给出综合的结果解释和诊断建议。
新冠毒核酸检测技术方案
![新冠毒核酸检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abd5c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a.png)
新冠毒核酸检测技术方案为落实《关于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应对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省新冠毒核酸检测能力,全面推进扩大核酸检测,使新冠核酸检测保“量”保“质”保“安全”,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制订此技术方案。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省区域内开展新冠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
二、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一)防护用品。
医用外科口罩、N95及以上防护口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护目镜和面屏、医用防护服、防水隔离衣、工作服、工作鞋、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医用防护帽。
(一)相关操作过程人员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样本采集、样本核酸提取人员须三级生物安全防护:N95口罩(必要时可在外加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帽、工作服、外着防护服(必要时加戴穿防水隔离衣)、工作鞋、防水靴套、双层乳胶手套、护目镜(必要时可加戴面屏)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标本运输/接收人员须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服、工作鞋、防水隔离衣、医用防护帽、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乳胶手套;特殊情况时,可升级为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核酸扩增检测人员须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医用防护帽。
三、人员要求(一)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熟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个人防护操作。
(二)实验室操作人员具备核酸提取和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操作能力。
(三)标本采集人员接受过新冠标本采集操作培训,实验室检测人员接受过新冠核酸检测技术培训。
四、核酸检测实验室环境要求新冠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应至少设置三个区域: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核酸扩增区。
各区域可以采用集中或分散设置形式,但物理空间上必须完全相互独立,各区域在使用中应当始终处于完全的分隔状态,不能有空气的直接相通。
标本制备区应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宜为负压。
如为常压,应当可以通风换气,同时,必须设置缓冲区,以满足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的需求。
五、核酸检测实验设备要求(一)试剂准备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SOP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SOP](https://img.taocdn.com/s3/m/901ab2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1.png)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SOP新冠病毒核酸检测SOP本文旨在规范本中心感染的肺炎的检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检测细则适用于体外定性检测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的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痰液样本检测。
职责:1.检测人员:负责按照本检测细则对被检样品进行检测;2.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测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进行复核;3.科室负责人:负责对科室综合管理和检测报告的签发。
检测依据:本检测细则依据《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操作程序:1.实验前准备1.1检测人员进入污染区前,必须穿好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帽子、N95口罩、双层手套、一次性靴套、护目镜、防护面屏不得将与实验无关物品带入实验室。
1.2调节室温至20-25°C,湿度20-80%。
1.3检测试剂在室温平衡半小时,并检查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1.4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做好检测前准备工作。
1.5开启实验室污染区生物安全柜。
2.实验方法2.1试剂准备(试剂准备区)从试剂盒中取出核酸扩增反应液、酶混合液、ORFlab/N 反应液,室温融化,充分振荡混匀后瞬间离心。
计算试剂使用份数N(N=样本数+1管阳性对照+1管阴性对照),根据下表配置反应体系,力口入一适当体积离心管中,充分振荡混匀后瞬间离心,按20U1.分装至PCR反应管中,并转移至样本处理区。
加入体积(ML)/人份 ORFlab/N反应液总体积202.2样本处理(样本处理区)2.2.1核酸提取:待测样本、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2.2加样:在上述准备好的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待测样本核酸、阳性、阴性对照各5u1.终体积为25u1./管,盖紧管盖,瞬时离心。
2.3PCR扩增检测(核酸扩增区)2.3.1将PCR反应管置荧光定量PCR仪扩增检测。
2.3.2插上仪器电源线,打开仪器背部的电源开关,仪器开机初始化。
等待至指示灯停止闪动,变成稳定绿色,进入下一步操作。
核酸序列检测系统技术参数
![核酸序列检测系统技术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58f1ef1152ea551811a6870a.png)
核酸序列检测系统技术参数1*≤50um内径新型24道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
2*采用505nm固态长寿激光光源激发装置,无需散热。
3*检测系统采用低温CCD装置,无机械位移,同时采集所有通道信号4*光栅同步分光装置,更换染料不必更换硬件设备5*可同时进行≥6色荧光实时检测,以满足高通量片段分析应用;6*24小时测序量达984个样品以上,碱基数>492,000,DNA序列分析精度98.5%或以上,测序长度最长可达1000bp以上.7测序试剂可常规做≥8倍稀释,8*电泳操作温度:18℃-70℃,适合进行变性胶电泳的SSCP突变分析。
9数据分析所用软件: 基本的测序及片段分析软件。
10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所用计算机工作站,保证结果质量。
11*一块板可同时进行测序和片段分析。
12可96孔和384孔板,96孔快速反应板,八连标准或者快速管兼容,一种管子一种胶可同时进行测序和片段分析,样品可直接从96或者384微孔反应板自动吸取并且上样。
13*可进行大规模STR研究,24小时可分析6万个以上STR基因型。
14*可进行大规模SNP的系列研究,24小时可进行9万个SNP分析。
15*可利用片段分析功能检测大于100bp以上的插入缺失。
可做微卫星不稳定检测(MSI)。
16有适用于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疾病基因定位研究的配套试剂盒。
17*有适用于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法医配套软件和试剂盒。
18测序软件要求:每一碱基判读均有国际公认的质量评分系统(Phred Q20),精确度达98.5%;真实反映峰高比例,能精确自动辨认杂合子位置,不漏检采用Oracle数据库,满足高通量分析,24小时测序分析达84,000碱基数。
19序列比对、拼接软件:适合于不同生物种类基因组快速检测变异位置、全自动、高通量,无序列数量限制。
自动批处理,可后期编辑,直接兼容Genebank文件格式。
20片段分析软件要求:高速、高通量,每小时可处理5万以上的基因型、可自动剔除干扰峰,不需要人工修正,输出表格简单易懂、采用Oracle数据库,可以大规模搜索和管理数据、有现成六色荧光片段分析参数设置,可方便进行亲子鉴定,连锁分析,SNP分析。
《核酸检测技术》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核酸检测技术》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https://img.taocdn.com/s3/m/4d99c2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6.png)
《核酸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核酸检测技术是以扩增DNA或RNA为手段,从而筛查特定基因的检测技术。
目前,核酸检测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科学,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在生物、食品、微生物、医学诊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核酸检测技术》是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课程为理实一体课,总64学时。
内容以核酸检测岗位检测项目重构和序化项目,涵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地中海贫血症核酸检测、乳腺癌核酸基因检测、CYP2C9基因多态性核酸检测等5个模块的内容。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为前期基础的专业性课程,学生需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并需掌握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的分子诊断。
本课程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实际工作知识能力需求,将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突出生物大分子物质结构决定生物功能这一规律,指导学生养成对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敬畏态度。
课程难易程度以适度为原则,突出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培养具备医学检验工作的职业能力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准则,为岗位实习夯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开展核酸检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分子生物学检验检验领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宏观上掌握核酸检测基本概念,实际应用中对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具体感知,能熟练操作荧光PCR、电泳等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熟悉或了解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的分子诊断。
核酸检测技术在医学检验专业检验技术中属于较为新颖,应用日益广泛的专业知识,它高通量、快速等优点在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中也有体现,所以本课程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检测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的培养。
通过理论和技能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时刻牢记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18cd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5.png)
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识别特定的基因,查明个体与被研究物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环境检测和发现新基因等领域,基本上都要求快速、灵敏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果,以及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来实现。
本文综述其基本原理、步骤、优缺点以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一种用来识别和检测特定的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常用于染色体分析,可以发现特定基因所在的细胞和组织。
它是根据两种相互作用的核酸分子之间结合的原理工作,即“杂交”。
在杂交反应中,一条条的核酸分子(DNA或RNA)互相结合,形成特定的结构,从而在某些非常特异的情况下进行识别。
另外,通过应用适当的荧光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和显示杂交反应。
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步骤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本准备。
样本准备是研究时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样本。
(2)核酸分离。
在核酸分离步骤中,由于核酸是微小的,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来从样本中分离出核酸,而这些技术通常是PCR,即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提高核酸的灵敏度。
(3)核酸杂交。
在核酸杂交的步骤中,首先,将抗体结合到探针中,然后将探针与样本中的核酸结合起来,形成双螺旋构型,从而实现特异性识别。
(4)信号分析。
在信号分析步骤中,需要对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鉴定,以及检测所测试的核酸是否核苷酸序列正确的特定目的。
最常见的技术是利用基因组芯片,通过它们可以对大量的基因进行组合扩增,从而识别、分析和检测出特定基因。
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有很多优点,如:(1)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2)能够检测出对特定基因的非常特异性的序列;(3)可以测定大量基因,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基因组学研究;(4)技术可以检测出胞内和蛋白质的体外表达;(5)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发展使得药物研发有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展开新药的研发。
检查核酸测试方法
![检查核酸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f7d8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7.png)
检查核酸测试方法
检查核酸测试的方法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肛拭子三种。
口咽拭子采样时,需要将头部微微扬起,嘴张大,由采样人员用拭子在两侧扁桃体和咽后壁上擦拭至少3次,微微用力。
鼻咽拭子采样时,需要仰头后由采样人员将拭子贴鼻孔到达鼻咽腔后壁,轻轻旋转一周。
肛拭子采样时,需要由采样人员将拭子轻轻插入肛门3-5cm,再轻轻旋转拔出。
在采样过程中,需注意个人防护,正确配戴口罩,避免聚集和交谈。
采样后应立刻将拭子放入含有病毒保存液的采样管中封装保存。
核酸检测操作指南
![核酸检测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3ebd0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2.png)
核酸检测操作指南
1. 简介
核酸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方法,常用于疾病诊断
和大规模筛查。
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核酸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操作步骤
步骤一:样本采集
1. 确保采集器具和试剂齐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消毒。
2. 使用无菌棉签或采样管收集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喉拭子、鼻拭子、唾液等。
3. 确保样本采集完整,避免交叉污染。
步骤二:核酸提取
1.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核酸提取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核酸提取。
2. 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样本处理,避免污染和损坏。
步骤三:核酸扩增
1.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核酸扩增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核酸扩增。
2. 注册样本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步骤四:结果判读
1.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结果判读标准,对扩增反应结果进行判读。
2. 注意识别阳性和阴性结果,避免误读和漏读。
3.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必须戴好防护手套和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和实验室规范进行操作,防止交叉污染。
- 对于复杂样本或结果不确定的情况,及时与实验室负责人沟
通并寻求帮助。
- 操作结束后,记得将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以上为核酸检测操作指南的简要介绍和操作步骤,希望能对您
的工作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
法规和实验室规范。
> 注意:由于核酸检测标准和操作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实验室而异,请在操作前核实并了解相关指导。
病毒检验基本技术
![病毒检验基本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c1c594e53a580216fcfef4.png)
第五章病毒检验基本技术一、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运送一、标本采集:采集时间为病程初期或急性期;二、标本的处理:应进行预处理三、标本的运送:1、病毒抵抗力弱,室温会很快灭活,应立即送实验室2、不能立即检测,放入冻存液并加甘油或二甲亚砜(DMSO),并防止反复冻融二、病毒的培养条件培养工具:实验动物、鸡胚、体外培养的器官和细胞一、组织培养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及对细胞的作用,可以根据细胞病变、细胞培养物内出现血凝素或其他病毒抗原、红细胞吸附现象及对细胞的作用及通过对“指示病毒”的感染等法加以判断。
1、培养的玻璃器皿的要求:用硫酸和重铬酸钾溶液浸泡清洗后使用2、组织培养的营养液:成分: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维生素、辅助因子等常用的人工综合营养液:MEM、RPMI1640。
如用人工综合营养液配制细胞生长液要加如下物质:①、血清(适量)、谷氨酰胺溶液:动物血清含有细胞生长的各种营养因子,促进细胞贴壁和生长,具有很强的酸碱缓冲能力②、规定量的抗生素:防止细菌污染③、NaHCO3修正PH④、HEPES溶液(根据情况加入):可使生长液具有较强的PH缓冲能力⑤、胰蛋白酶和EDTA溶液:使组织和成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EDTA溶液又称为Versen溶液3、细胞培养液可分为细胞生长液(发育生长,营养丰厚)和细胞维持液(延缓代谢)生长液和维持液的区别:血清含量不同4、PH:7.2-7.65、全过程的技术关键:防止污染二、细胞株的保存含10%二甲亚砜的血清可作为悬浮细胞的液体在液氮中保存细胞三、使用的细胞类型: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注:原代细胞核传代细胞的区别是是否能在体外无限传代四、细胞的纯化:细胞克隆技术三、病毒的常规实验室诊断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1、病毒增殖的判定2、细胞病变(CPE):CPE的表现为细胞破坏、肿大、融合成合胞体、无明显变化等。
CPE常具有病毒种的特性,因此常作为病毒鉴定标准之一。
3、病毒蚀斑技术(空斑):病毒在已长成的单层细胞上形成的局限性病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核酸检验基本技术第一节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一、DNA和RNA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
DNA以核苷酸排列顺序形式储存遗传信息。
DNA分子由4种核苷酸组成,由碱基互补维持DNA双螺旋结构。
在动植物、细菌和真菌中都含有DNA,但在病毒中不一定含DNA。
DNA为长丝状分子相互纠缠,其溶液十分黏稠。
它对紫外线有最强的吸收,通常用260nm波长测DNA溶液浓度,它在近中性环境中带负电荷,DNA变性后OD值会升高。
因DNA不溶于乙醇,常用二倍量乙醇沉淀DNA。
在变性温度时,它的黏性突然降低。
淬火是为了保持DNA单恋状态。
DNA变性后溶液慢慢冷却,DNA会自动回复双螺旋结构。
RNA是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在大多数生物类型中,RNA起遗传信息传递作用并指导合成蛋白质,但在一部分病毒中,RNA也是遗传信息的保存者。
RNA分子中除了含有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外,凡DNA中出现胸腺嘧啶的地方都代之以尿嘧啶。
二、DNA的复制和修复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DNA就合成一次。
DNA分子拆开成两条链,每一条单链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另一条新的单链,成为半保留复制。
在合成DNA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是合成DNA的必要条件。
DNA多聚酶只能结合在一长段DNA单链的一小段局部双链结构上,才能顺利开始DNA合成。
在DNA合成中单核苷酸分子必须顺序以共价链连接在已形成核酸链3?末端的羟基上。
在合成大声错误时,DNA多聚酶会切除错误核苷酸,在那个位置上重新加一个正确核苷酸。
在人工合成DNA时,至加一种或两种三磷酸单核苷酸,那么和成就会停止在缺失的核苷酸位置上。
在大肠菌DNA损伤修复时填补缺口最重要的酶是DNA聚合酶Ⅰ,而复制最主要的DNA聚合酶是DNA聚合酶Ⅱ。
该酶的核心聚合酶中,具有3?-5?外切酶活性。
DNA修复过程中尿嘧啶糖基酶系统不包括SⅠ核酸酶。
逆转录酶的RNAaseH活性是一般DNA聚合酶所不具备的。
三、转录在生物体内,DNA知道的RNA合成过程称为转录。
它是按照储存在DNA尚的遗传信息合成。
合成RNA时DNA双链也要解旋,解旋部位称启动子。
大肠菌的RNA聚合酶有5个亚基,其σ亚基有启动子作用。
四、翻译再合成各种不同RNA中,tRNA具有搬运氨基酸功能。
构成核糖体骨架的是rRNA,而mRNA直接决定蛋白质的结构。
4种核苷酸排列组成遗传信息,很撑蛋白质时转换成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的这种转换称为翻译。
3个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一种氨基酸密码,表示蛋白质合成开始的密码有一种,DNA3个终止密码子分别是UAA、UAG、UGA。
在细菌里,依靠rRNA和mRNA之间一段互补序列能发现蛋白质合成开始的位置。
元和生物核糖体是由16SrRNA、23SrRNA和5SrRNA组成,在振和生物核糖体的五种主要的组蛋白中,H1在进化中最不保守。
在核糖体上,有2个位置上暴露出mRNA分子相邻的2个密码子,当蛋白质合成进行到没有携带任何一种氨基酸的tRNA与其对应,这说明合成蛋白质结束,并已开始同一种蛋白质分子的合成。
合成蛋白质后,决定其空间结构的是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确定后,就能自动折叠卷曲呈一定的空间形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一、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质粒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示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如致病的能力和对抗生素的抗性等。
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进行繁殖和表达的工具叫载体。
细菌质粒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为适应实验室操作而进行人工构建的。
与天然质粒相比,质粒载体通常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一个人工合成的含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多克隆位点序列,并去掉了大部分非必须序列,使分子量尽可能减少,以便于基因工程操作。
一个理想的克隆抗体大致应有下列一些特性:①分子量小、多拷贝、松弛控制型;②具有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单切点;③能插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段;④具有容易操作的检测表型。
常用的质粒载体大小一般在1~10kb,如PBR322、PUC序列、PGEM序列和pBluescript(pBS)等。
从细菌中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胞;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含有治理细菌应在能够保存质粒的条件下培养,生长到足够数量时,加入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在细菌停止繁殖后质粒仍然还在复制,这样就可以提高质粒的收获量。
采用溶菌酶可以破坏菌体细胞壁,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可使细胞膜裂解。
经溶菌酶和SDS或Triton X-100处理后,细菌染色体DNA会缠绕附着在细胞碎片上,同时由于细菌染色体DNA比质粒大得多,易受机械力和核酸酶等的作用而被切断呈不同大小的线性片段。
当用强热或酸、碱处理时,细菌的线性染色体DNA变性,而质粒的共价闭合环状DNA的两条链不会相互分开,当外界条件恢复正常时,线状染色体DNA片段难以复性,而是与变性的蛋白质和细胞碎片产然在一起,而质粒DNA双链又恢复原状,重新形成天然的超螺旋分子,并以溶解状态存在也液相中。
离心除去断裂的染色体DNA和细胞的碎片,使用酚处理等方法除去包括核酸酶等的蛋白质,在使用乙醇沉积等方法将质粒DNA从上清液中沉积下来,就可以获得高浓度的质粒溶液。
细胞在提取质粒过程中,除了超螺旋DNA外,还会产生其他形式的质粒DNA。
如果质粒DNA两条链中有一条链发生一处或多处断裂,分子就能旋转而消除链的张力,形成松弛型的环状分子,称开环DNA;如果质粒DNA的两条链在同一处断裂,则形成线状DNA。
二、记忆组DNA的提取基因组DNA的提取是研究各种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条件。
利用基因组DNA较长的特性,可以将其与细胞器或质粒等小分子DNA分离。
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或乙醇,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即沉淀形成纤维状絮团漂浮其中,可用玻棒将其取出,而小分子DNA则只形成颗粒状沉淀附于壁上及地步,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
在提取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机械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因此分离基因组的DNA时应量在温和条件下操作,如尽量减少酚/氯仿抽提、混匀过程要轻缓,以保证得到较长的DNA。
一般来说,构建基因组文库,初始DNA长度必须在100kb以上,否则酶切后两边都带合适末端的有效片段很少。
而进行RFLP和PCR分析,DNA长度可短至50kb,在该长度以上,可保证酶切后产生RFLP片段(20kb 以下),并可以保证含PCR所扩增的片段(一般2kb以下)。
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
组织中的多糖和酶类物质对随后的酶切、PCR反应等又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用富含这类物质的材料提取基因组DNA时,应考虑出去多糖和酚类物质。
三、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在病原微生物中,许多种类病毒的基因组由RNA组成,真核生物的组织或细胞中也存在着大量的RNA,提取这些RNA,是了解生物和微生物中的生命过程,认识疾病的基本条件。
细胞内总RNA制备方法很多,如异硫氰酸胍热本分发等。
许多公司有现成的总RNA提取试剂盒,可快速有效地提取到高质量的总RNA。
分离的总RNA可利用mRNA3?末端含有多聚(A)+的特点,当RNA流经oligo(dT)纤维素柱时,在高盐缓冲液作用下,mRNA被特异的吸附在oligo(dT)纤维素上,然后逐渐降低盐浓度洗脱,在地盐溶液或蒸馏水中,mRNA被洗下。
经过两次oligo(dT)纤维素柱,可得到较纯的mRNA。
纯化的mRNA在70%乙醇中-70℃可保存1年以上。
RNA还可以通过酶促反应逆转录合成cDNA来加以研究,将双链cDNA和载体连接,然后转化扩增,即可获得cDNA文库,构建的cDNA文库可用于振和生物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调控的分析;比较cDNA和相应基因组DNA序列差异可确定内含子存在和了解转录后加工等一序列问题。
cDNA合成及克隆的基本步骤包括用反转录酶合成cDNA第一链,聚合酶合成cDNA第二链,加入合成接头以及将双链DNA克隆到适当载体(噬菌体或质粒)。
四、DNA酶切及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
它可分为三类,其中Ⅱ类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和微生物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个或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
与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黏性末端。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这些性质,可以对各种DNA结构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许多一定长度的片段,使用电泳的方法分离不同长度的片段,一种DNA结构就能形成一种特征性的图形,称为DNA的电泳图谱,为了获得条带清晰的电泳图谱,一般DNA用量为~1μg。
限制性内切酶的酶解反应最适条件各不相同,各种酶有其相应的酶切缓冲液和最适反应温度(大多数为37℃)。
对质粒DNA酶切反应而言,限制性内切酶用量可按标准体系1μgDA加1单位酶,下滑1~2小时。
但要完全酶解则必须增加酶的用量,一般增加2~3倍,甚至更多,反应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在酶切图谱制作过程中,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
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
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段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
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
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辨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片段就能分开。
聚丙烯酰胺凝胶通常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
电泳完毕后,使用溴化一啶染色,DNA片段聚集的地方,在紫外线下可以显示发橙色荧光的条带。
如果电泳中使用了已知大小的DNA片段作为分子量标志,可以测量并计算出每一DNA片段的长度。
结合使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综合分析将这些片段排列起来,便可作出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
需要注意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只有严格控制条件才能保证酶切图谱的准确性。